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Google-earth的地质分析技术在南方某隧道工程地质灾害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姚海波
苏河修
+7 位作者
梁文广
杨占猛
华正实
王剑晨
单中趁
赵冬冬
徐利阳
尹留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67-173,共7页
该文以南方某隧道工程地质预报项目为依托,基于Google-earth全方位、多角度的地貌影像数据,利用岩石地貌学与地质构造学理论,在识别区域构造次级构造的基础上,完善并建立了隧址区构造格架体系。研究表明,可为地貌影像识别的次级构造(文...
该文以南方某隧道工程地质预报项目为依托,基于Google-earth全方位、多角度的地貌影像数据,利用岩石地貌学与地质构造学理论,在识别区域构造次级构造的基础上,完善并建立了隧址区构造格架体系。研究表明,可为地貌影像识别的次级构造(文中定义为中观层面构造),可以构成隧道施工的大型风险源。对其进行准确识别,可有效防控地质灾害,同时,在此基础上指导洞内探测,能够进一步寻找更次一级构造(文中定义为微观层面构造,该构造在地貌上没有显现,但可以为物探设备所识别)。事实证明,中观与微观层面构造对于隧道施工灾害控制而言更具有隐蔽性与危害性,应该成为地质预报探测的首要目标。而作为二者有效探测手段的基于Google-earth的影像识别技术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预报
Google-
earth
地质构造影像识别技术
中观构造
微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地槽—地台说、板块构造说到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
被引量:
9
2
作者
任纪舜
徐芹芹
+1 位作者
赵磊
朱俊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3-1140,共8页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地构造理论经历了从地槽—地台说到板块构造说的发展过程。目前,板块构造说虽然仍在盛行,但一个新的大地构造理论——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简称多圈层构造观)已在形成中。地槽—地台说,19世纪中叶提出,盛行于20世...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地构造理论经历了从地槽—地台说到板块构造说的发展过程。目前,板块构造说虽然仍在盛行,但一个新的大地构造理论——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简称多圈层构造观)已在形成中。地槽—地台说,19世纪中叶提出,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是地质学家从理论上研究地壳构造及其演化的开始。地槽—地台说使用的方法是传统的地质学方法;研究领域是大陆地壳,褶皱带(造山带)和克拉通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地槽—地台说大大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并为地球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板块构造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使用的方法,除地质学外,加上了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研究领域是全球大陆和海洋的岩石圈。板块构造说使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范围从地球表层扩展到地球内部,从大陆扩展到海洋,极大地推动了地球科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目前,板块构造说虽然仍在盛行,但是不足和缺陷已日益显露出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孕育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目前正在发展中。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使用的方法更现代化,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以及一切探测地球深部和外层空间的方法、手段;研究领域,已不仅仅是地球表层的地壳或岩石圈,而是地球整体,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我们相信,21世纪必将是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时代。中国及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是全球研究多圈层构造的最理想的切入点之一。我们期待中国地学工作者在新一轮大地构造理论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槽-地台说
板块构造
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
中一新生代
中国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之思考——中国地质学家的责任与担当
被引量:
20
3
作者
任纪舜
赵磊
+2 位作者
李崇
朱俊宾
肖黎微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3,共11页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盛行的地槽-地台学说,起源于西方学者对大西洋半球的欧洲和北美东部地质的研究。20世纪中叶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虽然起源于对现代海洋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但用板块学说解释大陆构造的尝试,也是从解剖北美和欧...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盛行的地槽-地台学说,起源于西方学者对大西洋半球的欧洲和北美东部地质的研究。20世纪中叶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虽然起源于对现代海洋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但用板块学说解释大陆构造的尝试,也是从解剖北美和欧洲大西洋两岸的古生代造山带开始的。二者均缺少太平洋半球的亚洲,特别是中国及邻区的资料基础,因此,其立论基础是不全面的。这就给亚洲,特别是给中国学者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的编制和全球构造的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处于亚洲核心地带的中国及邻区不仅是亚洲也是全球显生宙地质结构和发展历史最复杂的地区。古亚洲洋构造域的乌拉尔—蒙古—兴安巨型造山带是全球规模最大、发育历史最长、地质结构最复杂的古生代造山带;中国西南部,特别是青藏高原是全球特提斯巨型造山带出露宽度最大、地质纪录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中国东部的太平洋构造域,既有亚洲东缘的巨型中生代造山带和新生代的沟弧盆体系,又有宽阔的滨太平洋陆缘活化带。这就使中国及邻区成为研究全球显生宙构造不可缺少的重要地段。我们一定要抓住中国在全球构造研究中的区位优势,以地球系统多层圈构造观为指导,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学科结合的方法,立足实际,抓住特色,构建中国大地构造的新理论、新模型,为国际地球科学,为发展、完善现代大地构造学理论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地构造
板块构造
地球系统多层圈构造观
全球动力学
旋回演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oogle-earth的地质分析技术在南方某隧道工程地质灾害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姚海波
苏河修
梁文广
杨占猛
华正实
王剑晨
单中趁
赵冬冬
徐利阳
尹留阳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市市政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67-173,共7页
基金
北方工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ncut2017)
文摘
该文以南方某隧道工程地质预报项目为依托,基于Google-earth全方位、多角度的地貌影像数据,利用岩石地貌学与地质构造学理论,在识别区域构造次级构造的基础上,完善并建立了隧址区构造格架体系。研究表明,可为地貌影像识别的次级构造(文中定义为中观层面构造),可以构成隧道施工的大型风险源。对其进行准确识别,可有效防控地质灾害,同时,在此基础上指导洞内探测,能够进一步寻找更次一级构造(文中定义为微观层面构造,该构造在地貌上没有显现,但可以为物探设备所识别)。事实证明,中观与微观层面构造对于隧道施工灾害控制而言更具有隐蔽性与危害性,应该成为地质预报探测的首要目标。而作为二者有效探测手段的基于Google-earth的影像识别技术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地质预报
Google-
earth
地质构造影像识别技术
中观构造
微观构造
Keywords
geology prediction
Google-
earth
recognization method with
tectonic
image
middle
view
tectonic
s
microcosmic
tectonic
s
分类号
U452.11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地槽—地台说、板块构造说到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
被引量:
9
2
作者
任纪舜
徐芹芹
赵磊
朱俊宾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3-1140,共8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60343-01
DD20160343-02
12120115070301)的成果~~
文摘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地构造理论经历了从地槽—地台说到板块构造说的发展过程。目前,板块构造说虽然仍在盛行,但一个新的大地构造理论——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简称多圈层构造观)已在形成中。地槽—地台说,19世纪中叶提出,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是地质学家从理论上研究地壳构造及其演化的开始。地槽—地台说使用的方法是传统的地质学方法;研究领域是大陆地壳,褶皱带(造山带)和克拉通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地槽—地台说大大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并为地球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板块构造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使用的方法,除地质学外,加上了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研究领域是全球大陆和海洋的岩石圈。板块构造说使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范围从地球表层扩展到地球内部,从大陆扩展到海洋,极大地推动了地球科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目前,板块构造说虽然仍在盛行,但是不足和缺陷已日益显露出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孕育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目前正在发展中。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使用的方法更现代化,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以及一切探测地球深部和外层空间的方法、手段;研究领域,已不仅仅是地球表层的地壳或岩石圈,而是地球整体,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我们相信,21世纪必将是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时代。中国及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是全球研究多圈层构造的最理想的切入点之一。我们期待中国地学工作者在新一轮大地构造理论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地槽-地台说
板块构造
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
中一新生代
中国大地构造
Keywords
geosyncline-platform
the
ory
plate
tectonic
s
muhisphere tectonic view of the earth system
Meso-Cenozoic
tectonic
s
of
China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之思考——中国地质学家的责任与担当
被引量:
20
3
作者
任纪舜
赵磊
李崇
朱俊宾
肖黎微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3,共11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343
1212011020000150009)资助~~
文摘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盛行的地槽-地台学说,起源于西方学者对大西洋半球的欧洲和北美东部地质的研究。20世纪中叶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虽然起源于对现代海洋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但用板块学说解释大陆构造的尝试,也是从解剖北美和欧洲大西洋两岸的古生代造山带开始的。二者均缺少太平洋半球的亚洲,特别是中国及邻区的资料基础,因此,其立论基础是不全面的。这就给亚洲,特别是给中国学者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的编制和全球构造的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处于亚洲核心地带的中国及邻区不仅是亚洲也是全球显生宙地质结构和发展历史最复杂的地区。古亚洲洋构造域的乌拉尔—蒙古—兴安巨型造山带是全球规模最大、发育历史最长、地质结构最复杂的古生代造山带;中国西南部,特别是青藏高原是全球特提斯巨型造山带出露宽度最大、地质纪录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中国东部的太平洋构造域,既有亚洲东缘的巨型中生代造山带和新生代的沟弧盆体系,又有宽阔的滨太平洋陆缘活化带。这就使中国及邻区成为研究全球显生宙构造不可缺少的重要地段。我们一定要抓住中国在全球构造研究中的区位优势,以地球系统多层圈构造观为指导,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学科结合的方法,立足实际,抓住特色,构建中国大地构造的新理论、新模型,为国际地球科学,为发展、完善现代大地构造学理论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中国大地构造
板块构造
地球系统多层圈构造观
全球动力学
旋回演化论
Keywords
tectonic
s
of
China
plate
tectonic
s
multisphere
tectonic
view
of
earth
system
global geodynamics
cyclical evolution
the
ory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Google-earth的地质分析技术在南方某隧道工程地质灾害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姚海波
苏河修
梁文广
杨占猛
华正实
王剑晨
单中趁
赵冬冬
徐利阳
尹留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地槽—地台说、板块构造说到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
任纪舜
徐芹芹
赵磊
朱俊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之思考——中国地质学家的责任与担当
任纪舜
赵磊
李崇
朱俊宾
肖黎微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