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2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U序列标注的古籍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1
作者 许乾坤 王东波 +1 位作者 刘禹彤 黄水清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6-747,共12页
命名实体识别任务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众多下游任务的重要基础步骤。古籍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是汲取历史智慧、启迪未来的重要源泉。提高古籍文本中实体识别的准确性,有助于推动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助... 命名实体识别任务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众多下游任务的重要基础步骤。古籍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是汲取历史智慧、启迪未来的重要源泉。提高古籍文本中实体识别的准确性,有助于推动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助力古籍资源的智能利用和开发。首先,选取本课题组精加工的二十四史古籍作为原始数据集,使用GujiBERT_FAN预训练模型对Sequence Labeling、Sequence Labeling_CRF、Span-level Prediction方法进行微调,从而更准确地捕捉实体边界和类型,对古籍文本中的实体进行识别和预测。其次,本文引入多数投票(Majority Voting Combiner,MVC)和合并(Union Combiner,UC)的方法,与预测数据集进行整合并构建新的数据集,基于已识别实体数据集,使用MVC和UC方法结合NER(Named Entity Recognition)模型的预测结果重新生成新的数据集。最后,通过学习判断Sequence Labeling、Sequence Labeling_CRF、Span-level Prediction方法对实体的预测结果是否错误,并使用提示的思路对模型进行微调。为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采用评估指标来验证模型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UC方法的加入使得实体识别的召回率显著提升,MVC方法提升了模型的F1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标注 命名实体识别 二十四史 mu方法 跨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辅助MU-MISO系统中基于深度残差学习的信道估计
2
作者 陈发堂 朱鹏云 +1 位作者 杨涛 孙宸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9-1087,共9页
针对智能反射表面辅助多用户通信系统中传统信道估计方法性能下降的问题,将信道估计问题转化为信道去噪问题,利用深度残差学习方法学习残差噪声,从含噪导频信号中恢复信道系数。同时为提升信道估计精度,设计信道估计网络进一步提升去噪... 针对智能反射表面辅助多用户通信系统中传统信道估计方法性能下降的问题,将信道估计问题转化为信道去噪问题,利用深度残差学习方法学习残差噪声,从含噪导频信号中恢复信道系数。同时为提升信道估计精度,设计信道估计网络进一步提升去噪性能。网络主体包含两个模块:拼接信息保留模块将每一层卷积输出相融合,防止信道特征丢失,有效提取信道噪声的主体特征;扩张卷积稀疏模块通过扩大感受野范围获得信道的重要结构和细节特征,恢复信道噪声的边缘细节特征。仿真结果表明,归一化均方误差约等于0.45时,所提方法在不明显增加复杂度情况下,相比于线性最小均方误差算法获得3.7 dB的信噪比增益,更为接近最小均方误差信道估计器的性能,表现出了更好的性能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MISO系统 智能反射面 信道估计 深度残差学习 扩张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MUS求解问题的加强剪枝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蒋璐宇 欧阳丹彤 +1 位作者 董博文 张立明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64-1979,共16页
极小不可满足子集(minimal unsatisfiable subsets,MUS)的求解是布尔可满足性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子问题.对于一个给定的不可满足问题,其MUS的求解能够反映出问题中导致其不可满足的关键原因.然而,MUS的求解是一项极其耗时的任务,不同的剪... 极小不可满足子集(minimal unsatisfiable subsets,MUS)的求解是布尔可满足性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子问题.对于一个给定的不可满足问题,其MUS的求解能够反映出问题中导致其不可满足的关键原因.然而,MUS的求解是一项极其耗时的任务,不同的剪枝过程将直接影响到搜索空间的大小、算法的迭代次数,从而影响算法的求解效率.提出一种针对MUS求解的加强剪枝策略ABC(accelerating by critical MSS),依据MSS、MCS、MUS这3者之间的对偶性和碰集关系特点,提出cMSS和subMUS概念,并总结出4条性质,即每个MUS必是subMUS的超集,进而在避免对MCS的碰集进行求解的情况下有效利用MUS和MCS互为碰集的特征,有效避免求解碰集时的时间开销.当subMUS不可满足时,则subMUS是唯一的MUS,算法将提前结束执行;当subMUS可满足时,则剪枝掉此节点,进而有效避免对求解空间中的冗余空间进行搜索.同时,通过理论证明ABC策略的有效性,并将其应用于目前最高效的单一化模型算法MARCO和双模型算法MARCO-MAM,在标准测试用例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有效地对搜索空间进行进一步剪枝,从而提高MUS的枚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不可满足子集 极大可满足子集 muS枚举 幂集探索 不可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HNF4A和MUCDHL下调促进肾纤维化 被引量:3
4
作者 贾静 梁露群 +10 位作者 谭万林 许晓晓 阮媛媛 李霜 陈荣誉 余雄 王方芳 陈钰婷 彭玉琳 郭兵 王圆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5-1096,共12页
目的:探索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A)和μ-原钙黏蛋白(MUCDHL)在糖尿病小鼠肾脏中的作用和联系。方法:(1)选取12周龄的db/m小鼠和db/db小鼠各6只,正常饮食喂养至16周,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胶原(Col-Ⅲ)、上皮钙黏... 目的:探索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A)和μ-原钙黏蛋白(MUCDHL)在糖尿病小鼠肾脏中的作用和联系。方法:(1)选取12周龄的db/m小鼠和db/db小鼠各6只,正常饮食喂养至16周,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胶原(Col-Ⅲ)、上皮钙黏素(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HNF4A、Snail和MUCDHL的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FN、HNF4A和MUCDHL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2)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RTEC),分为正常糖(NG)组、高糖(HG)组、过表达对照组(NG+vector组和HG+vector组)、过表达组(NG+OE-MUCDHL组、HG+OE-MUCDHL组、NG+OE-HNF4A组和HG+OE-HNF4A组)、敲减对照组(NG+control组和HG+control组)和敲减组(NG+si-MUCDHL组、HG+si-MUCDHL组、NG+si-HNF4A组和HG+si-HNF4A组),Western blot检测相关指标的蛋白水平。结果:(1)与db/m组相比,db/db组体重、血糖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提示db/db小鼠有明显肾损伤;与db/m组相比,db/db组FN、Col-Ⅲ、α-SMA和Snail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HNF4A和MUCDHL蛋白表达降低(P<0.05);MUCDHL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顶端膜,FN主要表达在肾小管间质,HNF4A主要表达在肾小管细胞浆和细胞核。(2)与NG组相比,HG组FN、Col-Ⅲ、α-SMA和Snail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HNF4A和MUCDHL蛋白表达降低(P<0.05);过表达MUCDHL后FN、Col-Ⅲ、α-SMA和Snail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和MUCDHL蛋白表达升高(P<0.05),HNF4A表达不变;敲减MUCDHL后相关指标表达与上述效应相反(P<0.05),HNF4A表达不变;过表达HNF4A可使MUCDHL表达增加,其余指标的表达变化与过表达MUCDHL一致;敲减HNF4A表达可使上述效应反转(P<0.05);MUCDHL可能是HNF4A的下游靶基因。结论:HNF4A和MUCDHL在糖尿病小鼠肾小管中表达降低。HNF4A可能通过上调MUCDHL的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纤维化 μ-原钙黏蛋白 肝细胞核因子4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离散MU-MIMO:低复杂度、信息理论最优检测与多用户编码
5
作者 陈学辉 池育浩 刘雷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研究了一种实际的大规模离散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系统,涵盖了大规模天线与用户、实用的信道编译码、任意输入分布、仅接收机已知信道状态信息、一般右酉不变信道矩阵、模数转化器等实际通信约束。针对理想和低分辨率模数转换器... 研究了一种实际的大规模离散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系统,涵盖了大规模天线与用户、实用的信道编译码、任意输入分布、仅接收机已知信道状态信息、一般右酉不变信道矩阵、模数转化器等实际通信约束。针对理想和低分辨率模数转换器下的大规模离散MU-MIMO系统,分别提出了低复杂度、信息理论最优接收机和多用户码设计准则,并给出实际多用户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设计。数值实验证实所设计的多用户LDPC比现有的单用户LDPC获得了2~5dB性能增益,同时还解决在信道恶劣和低分辨率模数转换器下单用户码无法准确恢复信息的难题,揭示了现有贝叶斯最优接收机与单用户码直接结合不再是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离散mu-MIMO 低复杂度 信息理论最优 迭代接收机 多用户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的“地界”(mu ddix):小凉山彝族家支的分化与整合
6
作者 杨铭君 李建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2,156,共13页
家支制度被认为是凉山彝族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内凝聚了血缘共同体的团结,向外抵御了共同体潜在的风险。因此,一般认为家支仅仅是以血缘世系为纽带进行整合的。通过对近代以来云南小凉山的考察发现,在有“等级团结”关系的... 家支制度被认为是凉山彝族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内凝聚了血缘共同体的团结,向外抵御了共同体潜在的风险。因此,一般认为家支仅仅是以血缘世系为纽带进行整合的。通过对近代以来云南小凉山的考察发现,在有“等级团结”关系的彝族社会中,家支具有延展性,它既指一个具有血缘世系纽带的群体,也指具有等级涵盖关系的家支联合体。在本土概念中将其归纳为“地界”(mu ddix)。“地界”是指在小凉山彝族社会内部以诺伙家支为名号,诺伙、曲诺、阿加和呷西这三层身份关系为基础,以家支地界利益为最高原则来组成和维系共同体运转的法权机制,以此来讨论小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家支构成关系、运转逻辑与分化原则。只有理解了“地界”中家支分化与整合的关系才能真正厘清小凉山彝族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界 家支 小凉山 彝族 社会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沙柳对水分的再分配过程及其影响机制
7
作者 赵明 王文科 +4 位作者 赵永华 王周锋 王一 刘家琪 马文静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550-7563,共14页
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限制了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植物对水分的再分配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影响着大气-植物-土壤系统中的水循环过程。以毛乌素沙地典型沙生植物沙柳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监测、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的... 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限制了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植物对水分的再分配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影响着大气-植物-土壤系统中的水循环过程。以毛乌素沙地典型沙生植物沙柳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监测、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综合手段,系统研究沙柳冠层及根系吸水影响下的水分再分配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降水特征和植被特征是冠层穿透雨率(Rcp)的主要影响因素。Rcp随降水强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当单次降水量超过30 mm或降水强度超过10 mm/h时,Rcp稳定在0.9左右。当沙柳冠幅直径大于250 cm或LAI大于1.5时,Rcp低于0.6,同时冠层特征对Rcp的影响随降雨强度的增加呈减弱趋势。冠层穿透雨率影响着土壤水分再分配及根系吸水过程,沙柳根系吸水导致土壤50 cm深度处的根区出现水分亏缺区域,一定程度阻滞水分的深层入渗。不同Rcp水平下土壤水分运移模拟结果表明,对同一降水事件,随着Rcp的减少,土壤水分储量的减少量逐渐增加,80 cm深度处的入渗量逐渐减少;而对同一Rcp水平,随着单次降水量的增加,80 cm深度处的入渗量随之增加,意味着较小的降水量和较低的Rcp都不利于土壤水储量和深层补给量的增加。因而可通过改变冠层特征,如合理控制植物林分密度,来提升冠层穿透雨率,以增加有效降水。研究成果对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再分配 冠层穿透雨率 根系吸水 沙柳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南缘多年气象干旱向土壤干旱垂向传播过程解析
8
作者 贺军奇 龙婷 +3 位作者 陈云飞 刘祖钰 石长春 刘秀花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124,共12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毛乌素沙地南缘气象干旱向包气带土壤干旱的垂向传播过程,该研究基于草地和裸地原位监测数据和长期气象数据,利用Hydrus-1D模型模拟1980—2020年的0~150 cm土壤水分动态;通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 为探究黄河流域毛乌素沙地南缘气象干旱向包气带土壤干旱的垂向传播过程,该研究基于草地和裸地原位监测数据和长期气象数据,利用Hydrus-1D模型模拟1980—2020年的0~150 cm土壤水分动态;通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划分出40多年来大气干湿交替期(S1)、干旱期(S2)和湿润期(S3),结合土壤水分亏缺指数(soil moisture deficit index,SMDI),采用最大相关系数法、小波相干分析与干旱传播指数等方法,探究不同气候模式下草地和裸地的干旱传播过程。结果表明:气象干旱向土壤干旱传播时间随土层深度而延长。传播强度整体随深度减弱,但受根系分布影响使得草地根区相对其他深度干旱传播强度更弱。不同覆被条件下,同期草地土壤旱情相较于裸地更严重,即干旱历时长、烈度大且影响的土层深。草地对气象干湿状态的响应更敏感,各深度的干旱传播时间比裸地快1~2个月,且干旱传播强度超过裸地。干旱传播过程受不同气候模式影响。S3期间因降水量大且温度高干旱传播时间最快。但受不同时期蒸散过程差异的影响,干旱传播强度在S1期最强,S3期次之,S2期较弱。不同深度土壤的垂向传播过程受水文连通性、根系分布和蒸散发强度共同影响。草地的传播强度大于裸地,建议在防沙治沙与植被恢复工程中控制密度,减少土壤水分过度消耗以缓解干旱。研究结果揭示了气象干旱向土壤干旱的垂向传播过程,阐明了植被覆盖与气候模式对干旱传播过程的协同影响,可为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传播 垂向传播 毛乌素沙地 草地生态系统 干旱传播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穆天子传》的文体学价值
9
作者 刘伏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穆天子传》具有较高的文体学价值。该书包含了“碑”“戒敕”“策”“谣”“吟”“诗”等文体,为人们了解古代文体的使用环境、功能等提供参照与借鉴。“白云谣”“西王母吟”“黄竹诗”是古人学习的范本,多收入类书、文学作品集。从... 《穆天子传》具有较高的文体学价值。该书包含了“碑”“戒敕”“策”“谣”“吟”“诗”等文体,为人们了解古代文体的使用环境、功能等提供参照与借鉴。“白云谣”“西王母吟”“黄竹诗”是古人学习的范本,多收入类书、文学作品集。从“白云谣”等诗的历代接受中可以窥见“谣”“吟”文体的发展流变。瑶池赋诗不仅成为古典小说重要母题,还成为经典结构,被唐传奇吸收后,促进了小说向雅正发展。环形结构让人物有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使小说呈现出空间深广、恢弘雄放的气象。其正型与奇型让读者产生稳定与神秘两种不同的心理感受。《穆天子传》语言风格质朴、典雅,因其由不同篇章组合而成,故简洁、赡缛两种语言风格共存。其经典的细节描写意味着小说与诗歌、史书具有不同的叙述风格,呈现出别样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天子传》 文体 小说 结构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的粮食产量与农户生计
10
作者 代国玺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秦汉时期粮食的常见高产可达到每市亩产粟247公斤,秦和西汉的平均亩产范围,折合今制也在每市亩产粟74公斤至123公斤之间。正是基于这种较高水平的粮食生产能力,西汉人口才能从初期的约2000万增长到末年的约6000万。只是这一时期粮食产... 秦汉时期粮食的常见高产可达到每市亩产粟247公斤,秦和西汉的平均亩产范围,折合今制也在每市亩产粟74公斤至123公斤之间。正是基于这种较高水平的粮食生产能力,西汉人口才能从初期的约2000万增长到末年的约6000万。只是这一时期粮食产量的不稳定与不均衡性相当突出。这背后有着独特的历史原因,即此时的粮食产量严重依赖于土地质量和气候条件。粮食产量的不稳定和不均衡导致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受限于技术,秦汉小农因抵御灾害的能力弱而容易破产,庄园经济则因其对灾害形成了“社会性对冲”,故能接替小农经济,成为中古时期的重要经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亩产量 小农经济 土地质量 社会性对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吴田租标准及其与汉晋田租制度的因革关系
11
作者 周国林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记载了多种田租征收标准,因每年定收田的比例不同,导致实际征收时的亩租额差别极大。根据考证,嘉禾四年(235)实际征收的亩租额约为0.24斛,五年(236)实际征收的亩租额约为0.714斛。由于临湘田租标准是在长... 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记载了多种田租征收标准,因每年定收田的比例不同,导致实际征收时的亩租额差别极大。根据考证,嘉禾四年(235)实际征收的亩租额约为0.24斛,五年(236)实际征收的亩租额约为0.714斛。由于临湘田租标准是在长时段的变动中实现动态平衡的,故取两年的平均值0.474斛作为临湘嘉禾年间田租的大致标准。对荆州区域内战国到晋朝的田租标准、北方区域内汉魏时期的田租标准分别考述后,将孙吴临湘田租标准与之比较。从比较中发现,在从汉到晋的田租变动中,存在着由低转高的趋势,孙吴与北方区域的增税总体上是同步的。孙吴虽然存在租入过重的现象,却没有发展到某些研究者所判断的那种严重程度。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加之南北双方的相互制约因素,孙吴田租高于汉代和曹魏田租七八倍是不可能的事。吴简为田租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但不可轻言“改革”和“改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 亩租额 汉晋田租 因革关系 走马楼吴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Mu阿片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剑虹 王宇 +1 位作者 崔卫国 包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Mu阿片受体(简称MOR)属于G蛋白藕联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和行为有关的区域,影响动物的神经反应和行为表现。该研究以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为试验材料,用8对引物对Mu阿片受体基因的5′UTR区域、整个编码区和3′UTR区域用... Mu阿片受体(简称MOR)属于G蛋白藕联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和行为有关的区域,影响动物的神经反应和行为表现。该研究以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为试验材料,用8对引物对Mu阿片受体基因的5′UTR区域、整个编码区和3′UTR区域用PCR SSCP方法进行了扫描,发现5处突变基因座(GenBank登录号:AF521309)。统计结果发现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品种有关,大白猪突变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长白和杜洛克,本研究推测分布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长期的选择压力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阿片受体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情绪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Mu转座因子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友军 刘文婷 +1 位作者 陶勇生 郑用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36-1243,共8页
Mu因子是玉米中的一类新型转座因子。本文介绍了Mu因子的发现、分布和类型,对Mu因子的基本遗传特征(突变类型、突变频率、插入专一性、靶位点等)和Mu因子活性的调控(生长发育调控、表观遗传调控)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Mu活性的调控和应... Mu因子是玉米中的一类新型转座因子。本文介绍了Mu因子的发现、分布和类型,对Mu因子的基本遗传特征(突变类型、突变频率、插入专一性、靶位点等)和Mu因子活性的调控(生长发育调控、表观遗传调控)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Mu活性的调控和应用Mu因子进行玉米插入诱变和基因标签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mu因子 插入诱变 基因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毛乌素沙地NDVI变化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文静 丛士翔 +3 位作者 王融融 丁旭东 余海龙 黄菊莹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4,共12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驱动植被动态变化的两大关键影响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评估植被动态变化的有效指标,能够合理地评价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基于SPOT/VEG⁃ETATION NDVI时间序列数据、气象数据和地表覆盖数据,借助GIS空...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驱动植被动态变化的两大关键影响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评估植被动态变化的有效指标,能够合理地评价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基于SPOT/VEG⁃ETATION NDVI时间序列数据、气象数据和地表覆盖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相关性分析及残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998—2019年毛乌素沙地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厘定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大驱动因素对毛乌素沙地NDVI变化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1)1998—2019年毛乌素沙地NDVI整体以0.0067·a^(-1)的速率增长,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分布趋势。但NDVI增长整体持续性不强,未来可能出现波动。(2)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了毛乌素沙地NDVI的增长。其中,NDVI变化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气温的相关性则较弱。大型生态工程的实施与气候要素的耦合驱动了毛乌素沙地86.30%的植被改善,和已有生态建设工程成效研究结论相符。(3)归因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促进了毛乌素沙地83.20%的NDVI增长,而降水量驱动了毛乌素沙地73.14%的NDVI增长,降水量与人类活动的耦合作用对NDVI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植被NDVI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相对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4—2020年毛乌素沙地新垦耕地和弃耕地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费兵强 吴波 +6 位作者 殷婕 董春媛 马慧榕 修晓敏 贾晓红 庞营军 张平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1-672,共12页
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基于长时序多源遥感数据,分析了1964—2020年毛乌素沙地新垦耕地与弃耕地的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1964—2020年毛乌素沙地新垦耕地和弃耕地面积变化可分为... 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基于长时序多源遥感数据,分析了1964—2020年毛乌素沙地新垦耕地与弃耕地的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1964—2020年毛乌素沙地新垦耕地和弃耕地面积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964—1986年新垦耕地和弃耕地面积均较大,年均弃耕地面积是1986—2020年的2.89倍;1986—2007年新垦耕地和弃耕地面积均较小并且相对稳定;2007—2020年新垦耕地面积增长迅速,年均新垦耕地面积是1964—2007年的3.24倍。(2)新垦耕地和弃耕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1964—1986年新垦耕地集中分布于沙地中部和西部,以及南部部分区域;1971—2010年新垦耕地只在沙地南部和东部区域局部出现;2010—2020年沙地南部和东部区域新垦耕地大幅度增加,2015年以来开垦强度有所降低。1964—1971年弃耕地集中分布于沙地东北部以及中部和南部部分区域,1971—1986年弃耕地在沙地南部分布比较集中,同时也散布于沙地东北部以及中部和西部部分区域;1986—2020年弃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仅在沙地南缘和东部部分区域出现。(3)1964—1986年毛乌素沙地的耕地弃耕使弃耕地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了强烈的荒漠化;2010—2020年新垦耕地周边区域荒漠化土地并未出现扩张现象,但荒漠化程度存在加重趋势。耕地开垦和弃耕主要受政策因素驱动。近年来毛乌素沙地的大规模耕地开垦对其荒漠化的长期影响需要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垦耕地 弃耕地 时空格局 荒漠化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剂MU的制备及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墙方娅 卞华松 张仲燕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5-357,共3页
采用一廉价单体尿素 ,通过化学方法对自制絮凝剂 M进行改性 ,合成出一种新型有机絮凝剂 MU。研究结果表明 ,MU的净化效果与染料种类、废水酸度及絮凝剂投量有关 ,其脱色及去除CODCr的效果基本能达到絮凝剂 M的水平 ,而 MU与 M相比能使... 采用一廉价单体尿素 ,通过化学方法对自制絮凝剂 M进行改性 ,合成出一种新型有机絮凝剂 MU。研究结果表明 ,MU的净化效果与染料种类、废水酸度及絮凝剂投量有关 ,其脱色及去除CODCr的效果基本能达到絮凝剂 M的水平 ,而 MU与 M相比能使成本降低 2 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絮凝剂 脱色 废水处理 mu 制备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NR准则的MU-MIMO下行链路的预编码与用户调度 被引量:6
17
作者 关驰 蔡光卉 常俊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7期61-63,66,共4页
在多用户MIMO(MU-MIMO)系统的下行链路中,为了降低用户端的处理复杂度,发射端预编码的设计对多用户MIMO系统的性能非常重要,基于信漏噪比(SLNR)准则的预编码技术由于同时考虑了共信道干扰(CCI)和噪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但基站同时服务... 在多用户MIMO(MU-MIMO)系统的下行链路中,为了降低用户端的处理复杂度,发射端预编码的设计对多用户MIMO系统的性能非常重要,基于信漏噪比(SLNR)准则的预编码技术由于同时考虑了共信道干扰(CCI)和噪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但基站同时服务的用户有限,基于信漏噪比最大的用户调度能够合理地选择用户,提高了多用户分级增益,使系统获得更高的系统容量和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LNR准则的多用户预编码在系统容量和误码率方面要优于单一考虑CCI的迫零预编码(ZF)和单一考虑噪声的最大化每个用户接收到信号的信噪比预编码(MRT)。在采用SLNR预编码的条件下,信漏噪比最大的用户调度系统性比轮询调度和最大信道增益调度好,并且随着待选用户数的增多,不会给系统的调度策略带来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MIMO 预编码 SLNR 多用户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AP-MODFLOW耦合模型的毛乌素沙地水资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古藞山 敖畅 +4 位作者 曾文治 鹿海员 郑和祥 陈皓锐 田小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6,共9页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现存的最具代表性的沙地治理典型示范区,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和维护生态治理成果的要求,对于全面迈进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W...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现存的最具代表性的沙地治理典型示范区,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和维护生态治理成果的要求,对于全面迈进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WEAP-MODFLOW耦合模型的毛乌素沙地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配置后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当前政策供水能力下,规划期内研究区无法满足水资源供需平衡等要求,且综合预案较预测承载力提升作用较小,而充分挖潜供水能力后的预案则有较大提升;最优配置预案为T14,其承载力达到3.80,接近“优质承载”等级,该预案配置为:至2030年,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先进值0.8,实现工业需水量不超过12065万m³,每年适度增加3%的生态需水量,同时充分挖潜研究区地下水与疏干水的利用潜力,使地下水、疏干水可供水量达到43279、24744万m³且地表水可供水量保持3138万m³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优化配置 WEAP MODFLOW 毛乌素沙地 水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化背景下毛乌素沙地植被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菲 周静 +5 位作者 辛雨润 熊鸿 王一浩 王晨沣 刘梦云 王小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31-4445,共15页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使得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但过度密植使该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到达上限,部分地区植被出现退化现象。为探究毛乌素沙地区域植被动态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利用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及...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使得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但过度密植使该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到达上限,部分地区植被出现退化现象。为探究毛乌素沙地区域植被动态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利用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及气象数据,采用趋势与突变分析、Hurst指数、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旨在厘清毛乌素沙地绿洲化过程中,植被变化态势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同时揭示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绿洲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2年生长季,毛乌素沙地植被改善明显,76%以上区域NDVI呈现极显著增加趋势。(2)毛乌素沙地以草地为主,突变与趋势分析发现区域NDVI增速在2009年后开始变缓,草地未来存在退化的潜在风险。(3)植被在生长季对气候的响应存在0—2个月的滞后,区域气候的暖湿化与降水量分配是促进植被生长与空间分异的关键,而低温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各类植被的生长。(4)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有效保护了草地并促进裸地(约占区域总面积的2.25%)向草地的转移,同时也有部分草地(约占区域总面积的0.73%)转化为农田。探究了绿洲化背景下毛乌素沙地植被变化趋势,揭示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绿洲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能为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NDVI 趋势分析 滞后效应 驱动因子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20
作者 宋春阳 佘维维 +4 位作者 郭焱培 袁新月 秦树高 冯薇 张宇清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331-6348,共18页
固沙植被在防止土壤风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影响的机制研究仍较为有限,固沙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关系尚不明晰,制约着对生态系统恢复... 固沙植被在防止土壤风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影响的机制研究仍较为有限,固沙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关系尚不明晰,制约着对生态系统恢复成效的评估。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功能性状、群落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变化,旨在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显示:(1)随着植被恢复,土壤黏粒、粉粒占比增加,水分、养分条件明显改善;(2)植物功能性状偏向资源获取型,株高、叶碳含量、叶氮含量和比根长等均显著提高;(3)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均匀度显著降低,Shannon-Wiener指数无明显变化;(4)功能多样性指数(功能离散度、功能分异度、功能均匀度、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二次熵指数)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固沙植被演替过程中,环境过滤发挥着主要作用,并推动着群落适应性策略的转变,固沙植被物种多样性虽有所提高,但各物种呈现趋同适应,功能多样性降低,植物对资源的利用率并未增加。因此,尽管目前的固沙植被经过二十余年的恢复,盖度显著提高,土壤质量有所改善,但尚未恢复至功能多样、结构稳定的阶段,未来仍需采取严格的封禁等保护措施,为生态系统持续演替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植被恢复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