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捡拾收获机降尘草箱设计与气尘运动特性仿真
1
作者 张策 刘源 +4 位作者 王万章 陈劲帆 何勋 周培林 邵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2-1020,共9页
【目的】探究加装降尘装置减少花生捡拾收获作业中扬尘污染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土壤颗粒分布计算,结合中联收获4HJL-6型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上可用空间,设计了滤筒式和旋风除尘式2种降尘草箱。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目的】探究加装降尘装置减少花生捡拾收获作业中扬尘污染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土壤颗粒分布计算,结合中联收获4HJL-6型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上可用空间,设计了滤筒式和旋风除尘式2种降尘草箱。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采用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 DPM)对降尘草箱内部气尘运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和对比,以压力损失和颗粒停留时间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降尘草箱的除尘性能,探寻最佳降尘效果。结合田间作业试验,用无人机实时监测扬尘颗粒分布情况进行验证。【结果】在仿真模拟过程中,总悬浮物颗粒(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平均粒径设定为65μm时,滤筒式降尘草箱中颗粒物平均停留时间为2.89 s,压力损失703 Pa;旋风除尘式降尘草箱颗粒物平均停留时间为1.74 s,压力损失为358 Pa;当悬浮颗粒的粒径大于40μm时,方形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率可达100%。在无人机扬尘监测中,装载滤筒式降尘草箱后TSP监测平均值下降75.8%。【结论】2种降尘草箱均达到了预期降尘效果,滤筒式降尘草箱优于旋风除尘式降尘草箱,其应用经济性较好,空间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捡拾收获机 旋风除尘式降尘草箱 滤筒式降尘草箱 气尘运动 总悬浮物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类电磁算法在武器目标分配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晓凌 邱涤珊 +1 位作者 彭黎 谈群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153,共4页
通过基于级数的粒子编码变换方法,将武器目标分配问题的约束条件进行了化简。对原始类电磁算法,在种群初始化、局部搜索、合力计算以及粒子移动等各步骤对其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武器目标分配问题的整数解空间。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该... 通过基于级数的粒子编码变换方法,将武器目标分配问题的约束条件进行了化简。对原始类电磁算法,在种群初始化、局部搜索、合力计算以及粒子移动等各步骤对其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武器目标分配问题的整数解空间。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该改造后算法解决武器目标分配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电磁算法 武器目标分配 粒子编码 合力计算 粒子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通道内微粒受力对其输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振霄 宁智 +1 位作者 孙春华 付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3-358,共6页
柴油机排气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和沉降对微粒测量、排气再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以及微粒的净化捕集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微粒受力模型和微粒随机轨道模型,对湍流通道中微粒的输运特性以及微粒受力对其输运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给... 柴油机排气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和沉降对微粒测量、排气再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以及微粒的净化捕集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微粒受力模型和微粒随机轨道模型,对湍流通道中微粒的输运特性以及微粒受力对其输运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给出了重力、热泳力和Saffman升力在不同条件下对湍流通道内微粒输运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于加深柴油机微粒在湍流通道中运动及沉降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湍流通道 微粒 受力 输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水流中固体颗粒受差异旋转惯性力的试验
4
作者 马明祥 牧振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通过对不同转速下旋转圆桶水流中固体颗粒运动进行试验,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试验中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研究固体颗粒在旋转流中二维受力情况,并对其径向向心运动现象的普遍性和规律性进行了初步验证。研究表明,在低速转动圆桶水流中固体... 通过对不同转速下旋转圆桶水流中固体颗粒运动进行试验,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试验中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研究固体颗粒在旋转流中二维受力情况,并对其径向向心运动现象的普遍性和规律性进行了初步验证。研究表明,在低速转动圆桶水流中固体颗粒运动所受差异旋转惯性力与阻力所占比例远大于固体颗粒所受离心力和虚假质量力所占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圆桶 固体颗粒 差异旋转运动 惯性力 向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旋转流场中单颗粒运动状态判别及受力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赖科 马欣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研究单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以毫米级球形颗粒为例,利用旋转流场颗粒运动装置,通过使用摄像机记录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轨迹以获取其运动参数,分析了不同转速和颗粒直径条件下颗粒的运动轨迹,拟合得到了颗粒运动状态... 为研究单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以毫米级球形颗粒为例,利用旋转流场颗粒运动装置,通过使用摄像机记录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轨迹以获取其运动参数,分析了不同转速和颗粒直径条件下颗粒的运动轨迹,拟合得到了颗粒运动状态判别公式以及颗粒运动轨迹公式,分析了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颗粒在旋转流场平衡状态下运动状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未离开壁面保持静止,另一类是离开壁面保持稳定周向运动;颗粒进行周向运动的轨迹为椭圆形,并且圆心随着转速的增大靠近旋转中心,而随着粒径的增大靠近壁面;颗粒在旋转流场的运动过程中主要受到离心力和旋转科式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 旋转流场 运动状态 运动轨迹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ARC标准高层建筑模型风致效应及背风侧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董欣 叶继红 +1 位作者 邹云峰 左太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22-130,178,共10页
通过风洞测压试验、PIV试验和动力响应计算,对比分析0°和90°风向下,CAARC模型围护结构风压、模型背风侧流场特性及主体结构风振响应。①对比了模型立面风压分布及整体风力,两种风向下,模型表面风压分布的较大差异存在于侧风... 通过风洞测压试验、PIV试验和动力响应计算,对比分析0°和90°风向下,CAARC模型围护结构风压、模型背风侧流场特性及主体结构风振响应。①对比了模型立面风压分布及整体风力,两种风向下,模型表面风压分布的较大差异存在于侧风面。相比于0°风向,90°风向下模型整体阻力和升力较小,但整体扭矩较大。②直观展现了模型背风侧的流场特性。两种风向下,模型后部水平面内均出现尾流涡对;竖直面内的显著旋涡仅出现在0°风向。相比而言,0°风向下,尾流涡对尺寸较大,逆向流速较高,周围流体横风向运动剧烈。③给出了模型顶部位移和加速度随折减风速变化的拟合方程,两种风向下,模型顶部顺风向响应与折减风速的2~2.6次幂成正比;横风向响应与折减风速的3~3.5次幂成正比。相比而言,90°风向下,模型顶部横风向位移和加速度随折减风速的增幅分别为0°风向下的2倍和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高层建筑标准模型(CAARC) 风压分布 整体风力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 旋涡 风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溅蚀团聚体粒径分布及迁移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松松 胡斐南 +3 位作者 刘婧芳 郭威震 涂坤 王金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6,共10页
为探究土壤内外力共同作用对降雨溅蚀过程的影响,通过调控不同降雨高度,采用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作为降雨材料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土壤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溅蚀团聚体的粒径分布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1)随电解质浓度降低,土壤内力先... 为探究土壤内外力共同作用对降雨溅蚀过程的影响,通过调控不同降雨高度,采用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作为降雨材料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土壤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溅蚀团聚体的粒径分布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1)随电解质浓度降低,土壤内力先急剧增大后保持稳定;团聚体稳定性先急剧降低后保持稳定;土壤总溅蚀量先急剧增大后保持稳定。表明土壤内力作用深刻影响团聚体稳定性和降雨溅蚀。2)在土壤内力作用下大团聚体破碎后形成的≤0.053 mm微团聚体含量最高;且随土壤内力的增大,≤0.053 mm微团聚体含量增加。3)随降雨高度增加,外力作用增强,土壤总溅蚀量增加,溅蚀团聚体中>0.053 mm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总溅蚀量与颗粒间静电斥力表现出良好的指数关系(R^(2)>0.94)。4)当内力作用不变时,不同溅蚀距离处的溅蚀量随溅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且溅蚀物主要集中分布在0~10 cm的范围内;不同溅蚀距离内均以≤0.15 mm的土壤团聚体为主。同一距离处,随土壤内力作用的增大,团聚体破碎后释放的微团聚体数量越多,溅蚀量也越大。可见,降雨溅蚀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空间迁移受土壤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溅蚀 土壤团聚体 静电斥力 水蚀 溅蚀距离 粒径分布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