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C粉体的形貌调控及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严尧 张思凡 +2 位作者 袁宁凯 贾旭 刘毅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5-992,共8页
TiC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用作特殊条件下的吸波材料。但其存在吸波机制单一,阻抗匹配性能差等缺点,而调控TiC的形貌对其微波吸收性能有显著影响。选取微晶石墨,碳纤维和玉米淀粉为碳源材料,在高温熔盐中制备了片状,棒状和多孔结构的T... TiC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用作特殊条件下的吸波材料。但其存在吸波机制单一,阻抗匹配性能差等缺点,而调控TiC的形貌对其微波吸收性能有显著影响。选取微晶石墨,碳纤维和玉米淀粉为碳源材料,在高温熔盐中制备了片状,棒状和多孔结构的TiC,并系统研究了其在2GHz~18GHz频率范围内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三种形貌的Ti C均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而以玉米淀粉制成的TiC由于其多孔的结构有利于导电网络的形成,其吸波性能优于其他两种TiC。当其厚度为2.30 mm时,最低反射损耗值为-62.71 dB,当调整其厚度至2.10 mm时,有效吸收宽度可达4.24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吸收 tic 形貌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_P/Ti-6Al-4Sn-2Mo-0.2Si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机械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吕奎龙 金云学 +1 位作者 张二林 曾松岩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5-29,共5页
用熔铸法制备了体积分数分别为8%和12%TiC的TiCP/Ti-6Al-4Sn-2Mo-0 2Si复合材料.通过SEM、TEM、XRD等手段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TiC颗粒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铸态强度比基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出现了含低体积分数增强相... 用熔铸法制备了体积分数分别为8%和12%TiC的TiCP/Ti-6Al-4Sn-2Mo-0 2Si复合材料.通过SEM、TEM、XRD等手段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TiC颗粒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铸态强度比基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出现了含低体积分数增强相材料的强度和延伸率均比高体积分数材料高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来自于铸态下TiC形态的差异,后者组织中存在较多的枝晶状TiC,而前者组织中绝大多数TiC为细小颗圆整颗粒,有利于合金性能的提高.因此自生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形态对性能影响,有时比体积分数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p/Ti-6Al-4Sn-2Mo-0.2Si 机械性能 自生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组织 tic 断口 碳化钛 形貌 熔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观组织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继伟 金云学 +1 位作者 吕奎龙 荣守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3-197,共5页
采用直接加入TiC粉的方法制备了原位自生TiC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此法与国内研究者常用的加入石墨粉的方法相比 ,制备的复合材料成分准确 ,易于控制。制备的复合材料由Ti和TiC相组成 ,其中TiC为初生树枝状和短棒状共晶组成。TEM研究发现 ... 采用直接加入TiC粉的方法制备了原位自生TiC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此法与国内研究者常用的加入石墨粉的方法相比 ,制备的复合材料成分准确 ,易于控制。制备的复合材料由Ti和TiC相组成 ,其中TiC为初生树枝状和短棒状共晶组成。TEM研究发现 :还存在 0 .3~ 0 .6 μm的规则块状TiC ,多分布在晶界上 ;TiC颗粒与基体界面干净、无反应层 ,基体中存在较多的位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制备 微观组织 自生复合材料 PTM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Ti-6Al-2C合金中TiC枝晶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金云学 张二林 +1 位作者 曾松岩 朱兆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8-21,共4页
用熔铸法制备 Ti- 6 Al- 2 C合金 ,采用 XRD,SEM和 EPM研究了合金的铸态组织及热处理对 Ti C枝晶形貌的影响。合金的铸态组织中枝晶状 Ti C,在 12 0 0℃保温并淬火时 ,随保温时间的延长 ,Ti C枝晶逐步溶断为秃枝 ,最终成为 8~ 2 0μm... 用熔铸法制备 Ti- 6 Al- 2 C合金 ,采用 XRD,SEM和 EPM研究了合金的铸态组织及热处理对 Ti C枝晶形貌的影响。合金的铸态组织中枝晶状 Ti C,在 12 0 0℃保温并淬火时 ,随保温时间的延长 ,Ti C枝晶逐步溶断为秃枝 ,最终成为 8~ 2 0μm大小的粒状。从微区碳浓度平衡关系研究 Ti C枝晶的溶断过程 ,建立了首先从枝晶根部溶解的粒化模型 ,Ti C的二次或三次枝晶根部表面的曲率大 ,对应基体中平衡碳浓度高 ,高温下碳的扩散破坏这种局部碳浓度的平衡 ,使大曲率处的 Ti C溶解 ,最终导致根部的溶断 ,成为粒状 Ti C。溶断过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复合材料 tic 组织 热处理 碳化钛颗粒 枝晶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TiC涂层的相组成和表面形貌 被引量:12
5
作者 舒武炳 郭海明 +2 位作者 乔生儒 孟国文 田长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 (CVD)在碳 /碳复合材料表面沉积 Ti C涂层。研究了工艺参数对 Ti C涂层的相组成和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 CVD Ti C涂层的沉积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当进入沉积室的气体流量 (m L· min-1 )比为 H2 ∶ Ti Cl4∶ CH4=30 ...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 (CVD)在碳 /碳复合材料表面沉积 Ti C涂层。研究了工艺参数对 Ti C涂层的相组成和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 CVD Ti C涂层的沉积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当进入沉积室的气体流量 (m L· min-1 )比为 H2 ∶ Ti Cl4∶ CH4=30 0∶ 2 5∶ 1 0时 ,所得涂层中含较少的游离碳 ,Ti C纯度较高。随 CH4流量增加 ,游离碳含量增加。沉积温度对 Ti C的形貌有明显影响 ,较低温度下沉积的 Ti C粒子尺寸小 ,分布均匀 ,随温度升高 ,Ti C的粒径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tic涂层 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合金激光表面合金层中TiC凝固生长形态及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瑶 王华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63-868,共6页
利用碳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进行激光表面合金化 ,制得了以TiC (MC碳化物 )为增强相的复合材料涂层 ,研究了MC碳化物的凝固生长形态及生长机制。结果表明 :在激光扫描速度为 6 .0mm/s的凝固条件下 ,MC碳化物呈现微观上具有“小片链状... 利用碳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进行激光表面合金化 ,制得了以TiC (MC碳化物 )为增强相的复合材料涂层 ,研究了MC碳化物的凝固生长形态及生长机制。结果表明 :在激光扫描速度为 6 .0mm/s的凝固条件下 ,MC碳化物呈现微观上具有“小片链状”生长特征的树枝状生长形态 ;当激光扫描速度增加至 16 .4mm/s时 ,其生长形态又转化为具有“三维网络”生长特征的发达树枝晶 ;TiC与Al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碳化物 tic 生长形态 激光表面合金化 TIAL合金 凝固 碳化物 复合材料涂层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_P/Ti6Al4V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及磨损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金云学 刘夙伟 +1 位作者 曾松岩 付亚东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8,共5页
为表征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在恶劣的磨粒磨损条件下的磨损行为,对熔铸法制备的TiCP/Ti6Al4V进行了磨粒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试验,并利用SEM、EDX等技术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磨损过程及磨损机制.研究表明:TiCP/Ti6Al4V复合材料的抗磨粒磨损性... 为表征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在恶劣的磨粒磨损条件下的磨损行为,对熔铸法制备的TiCP/Ti6Al4V进行了磨粒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试验,并利用SEM、EDX等技术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磨损过程及磨损机制.研究表明:TiCP/Ti6Al4V复合材料的抗磨粒磨损性能,总体上随TiC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高,载荷越大、磨损时间越长,复合材料越容易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TiC的形态影响着耐磨性的提高,细小颗粒状或羽毛状TiC单位体积增加对耐磨性的贡献,比枝晶状TiC单位体积增加对耐磨性的贡献大约3.5倍;复合材料在磨损初始阶段,其磨损机制以形成犁削和磨沟为主,形成一次磨屑,随着增强相含量的提高,一次磨屑逐步减少,磨损以犁沟和剥层磨损为主,需要磨粒的反复作用才能形成磨屑,因此,耐磨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钛合金 耐磨性 磨损机制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生成TiC陶瓷颗粒的形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姚芳萍 王应啸 +1 位作者 李金华 高峰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81,共7页
基于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TiC陶瓷颗粒的生长机制进行仿真分析,对其形貌进行合理预测。为了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在H13钢基体上制备了(Ti+C)/Ni60激光熔覆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等对涂层... 基于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TiC陶瓷颗粒的生长机制进行仿真分析,对其形貌进行合理预测。为了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在H13钢基体上制备了(Ti+C)/Ni60激光熔覆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等对涂层中TiC的形貌以及涂层的物相和硬度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仿真预测得到的TiC陶瓷颗粒在形貌上和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TiC颗粒平面形状以正方形、菱形等四边形为主,在熔覆过程中,熔覆环境、物相生长抑制、固液相作用是导致预测形貌和实际形貌存在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原位制备的TiC陶瓷颗粒在涂层中分布均匀,整个涂层的显微硬度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陶瓷颗粒 激光熔覆 生长机制 形貌 原位生成 显微硬度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爆加压法制备高颗粒含量TiC_p/2024复合材料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明臻 曾松岩 +1 位作者 张二林 周彼德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3,共5页
采用真空热爆加压法 (简称VTEP)工艺制备了高粒子含量TiCp/ 2 0 2 4复合材料。通过数据采集器记录了不同铝含量时热爆反应的时间—温度曲线 ;通过XRD分析了TiCp/ 2 0 2 4复合材料的相组成 ;用SEM和TEM观察了TiCp/ 2 0 2 4复合材料的显... 采用真空热爆加压法 (简称VTEP)工艺制备了高粒子含量TiCp/ 2 0 2 4复合材料。通过数据采集器记录了不同铝含量时热爆反应的时间—温度曲线 ;通过XRD分析了TiCp/ 2 0 2 4复合材料的相组成 ;用SEM和TEM观察了TiCp/ 2 0 2 4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微观结构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VTEP工艺可以获得颗粒细小圆整、分布均匀、致密的高颗粒含量TiCp/ 2 0 2 4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爆加压法 ticp/2024复合材料 VT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中TiC在高温处理过程中形态变化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云学 曾松岩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8-552,共5页
钛合金中的TiC颗粒形态复杂,尺寸大,不利于合金性能的提高.适当的高温处理工艺可改变TiC/Ti合金中TiC形态和尺寸,本文对不同成分合金在不同高温处理条件下的形态变化规律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当高温处理温度及碳元素在基体中的固溶度不同... 钛合金中的TiC颗粒形态复杂,尺寸大,不利于合金性能的提高.适当的高温处理工艺可改变TiC/Ti合金中TiC形态和尺寸,本文对不同成分合金在不同高温处理条件下的形态变化规律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当高温处理温度及碳元素在基体中的固溶度不同时,TiC形态变化机制也不相同,因此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种TiC形态变化机制,即溶解-析出机制和溶解-固溶-脱溶机制,并理论上详细研究和分析了各种机制下,TiC形态、尺寸变化的原因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复合材料 tic 热处理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i-C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TiC的形态演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新林 陈彦宾 +1 位作者 杨宝林 姜启川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2-577,共6页
利用真空自蔓延加热-加压装置,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EDS)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Al含量、粉末粒度及C/Ti(原子比,下同)对Al-Ti-C体系... 利用真空自蔓延加热-加压装置,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EDS)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Al含量、粉末粒度及C/Ti(原子比,下同)对Al-Ti-C体系自蔓延点燃温度、产物相组成及TiC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Al含量对TiC的尺寸影响最大,随着Al含量由20%(质量分数,下同)增加到50%时,TiC颗粒的尺寸由3~5μm减小到0.7~0.8μm。C粉粒度和C/Ti对TiC的形貌影响最大,当C粉粒度小于75μm或C/Ti≥1时,TiC的形貌为近球形;然而当C粉粒度不小于75μm或C/Ti<1时,TiC的形貌为八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C 自蔓延高温合成 tic 形态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Fe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雪姣 李毅 +2 位作者 崔海霞 朱鹏霄 张翔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123,129,共4页
采用真空消失模铸造结合SHS技术制备TiC/Fe基表面复合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硬度及其耐磨性。在MMW-1型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分别采用TiC涂层和基体材料作为试样,研究了不同载荷条件下两种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大,TiC... 采用真空消失模铸造结合SHS技术制备TiC/Fe基表面复合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硬度及其耐磨性。在MMW-1型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分别采用TiC涂层和基体材料作为试样,研究了不同载荷条件下两种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大,TiC涂层和基体材料的磨损量均增加。在不同的载荷条件下,TiC涂层的耐磨性能均优于基体材料的耐磨性能,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形貌 磨损量 tic颗粒 销盘磨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TiC增强Ti基复合粉末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超 姚正军 +2 位作者 杜文博 尹春生 刘奇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5,共7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纳米TiC增强Ti基复合粉末,通过XRD、SEM、TEM和EDS分别表征粉末的物相、形貌、晶体结构和元素分布,探索球磨转速、球料比及球磨时间对复合粉末物相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球磨转速达到300 r/min以上、球料比达...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纳米TiC增强Ti基复合粉末,通过XRD、SEM、TEM和EDS分别表征粉末的物相、形貌、晶体结构和元素分布,探索球磨转速、球料比及球磨时间对复合粉末物相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球磨转速达到300 r/min以上、球料比达到20∶1以上时,球磨效率无明显差异。球磨时间达到10 h,粉末中TiC物相明显;继续延长球磨时间至20 h,得到纳米级TiC增强相。在300 r/min球磨转速、20∶1球料比、20 h球磨时间条件下,可得到纳米TiC增强Ti基复合粉末,粉末中部分区域呈非晶态,大量纳米TiC颗粒弥散分布于粉末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基复合粉末 纳米tic 机械合金化 弥散分布 物相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处理的TiC/钨基复合材料烧蚀形貌重构
14
作者 杨淑贞 王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96,共5页
为提高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烧蚀形貌重构精度和抗烧蚀性能,提出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烧蚀形貌重构方法。用氧乙炔烧蚀装置进行烧蚀试验,利用三目立体视觉系统采集烧蚀图像,通过阈值分割法,将图像转换为二维图... 为提高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烧蚀形貌重构精度和抗烧蚀性能,提出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烧蚀形貌重构方法。用氧乙炔烧蚀装置进行烧蚀试验,利用三目立体视觉系统采集烧蚀图像,通过阈值分割法,将图像转换为二维图像数据。用微分算子法提取二维图像轮廓,用NURBS曲线延拓、拟合二维图像轮廓曲线,通过匹配点的空间坐标曲线拟合图像轮廓特征数据,实现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烧蚀形貌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对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烧蚀形貌数据重构精度较高,重构目标点与原始数据点误差较小,对提高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有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tic颗粒 增强钨基 复合材料烧蚀 形貌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及复水对谷子苗期根系形态特征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秦岭 陈二影 +4 位作者 杨延兵 黎飞飞 王艳珂 张梦媛 管延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本试验选用抗旱性强的谷子品种济谷16和旱敏感谷子品种鲁谷1号为材料,设置盆栽试验,于出苗15 d时停止浇水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并于9 d后复水,研究不同抗旱性谷子品种叶片以及根系形态指标对干旱-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CK相比,干旱胁... 本试验选用抗旱性强的谷子品种济谷16和旱敏感谷子品种鲁谷1号为材料,设置盆栽试验,于出苗15 d时停止浇水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并于9 d后复水,研究不同抗旱性谷子品种叶片以及根系形态指标对干旱-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CK相比,干旱胁迫导致两个谷子品种的根分枝数、根尖数和根体积显著减少;复水后,济谷16的根尖数显著增加(P<0.05),而鲁谷1号的根尖数进一步显著降低。济谷16的根分枝数在复水后的增加幅度大于鲁谷1号。(2)干旱胁迫下,两个品种叶片泡状细胞面积缩小,叶片厚度下降;复水后济谷16泡状细胞面积与CK相当,而鲁谷1号仍显著小于CK(P<0.05)。(3)干旱胁迫下济谷16下表皮气孔密度增加,上表皮气孔密度减小,且均与CK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上表皮气孔密度略有增加但仍低于CK,下表皮气孔密度降低至CK水平。干旱胁迫下鲁谷1号上、下表皮气孔密度较CK均显著下降(P<0.05);复水后,上表皮气孔密度继续降低,而下表皮气孔密度显著增加至略高于CK水平。干旱胁迫后济谷16上、下表皮气孔长度无显著变化,复水后较CK和干旱处理均显著增加;鲁谷1号上表皮气孔长度显著减小(P<0.05),复水后仍继续减小,但较干旱处理差异不显著;鲁谷1号下表皮气孔长度较CK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复水后继续增长,显著高于CK。综上所述,干旱胁迫后复水,抗旱品种济谷16通过根分枝数和根尖数的增加以及叶片泡状细胞面积、气孔密度快速恢复,使其表现出更强的形态适应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干旱胁迫 复水 根系形态特征 叶片解剖结构 气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盐胁迫对海州常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谢福春 张文婷 +4 位作者 刘富强 王华田 于文胜 陈才业 王成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9-844,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0-0.8%不同梯度盐(NaCl)胁迫对1 a生海州常山播种苗生长特征和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海州常山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SOD与POD酶活性、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随...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0-0.8%不同梯度盐(NaCl)胁迫对1 a生海州常山播种苗生长特征和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海州常山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SOD与POD酶活性、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随着盐分胁迫浓度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新梢和功能叶片逐渐失绿甚至焦边枯黄,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细胞相对质膜透性逐渐增大,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SOD与POD酶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在低、中度(0.2%、0.4%)盐胁迫下,海州常山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不显著,等于或大于0.6%盐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显著,由此认为0.6%是海州常山盐胁迫的阀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常山 盐胁迫 生理生化特性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与O_3浓度升高对入侵植物牛膝菊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齐淑艳 郭晓华 赵明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研究了大气CO2与O3浓度升高对入侵植物牛膝菊(Gali-nsona parviflora)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浓度CO2(700μmol/mol)和高浓度O3(80 nmol/mol)处理条件下,牛膝菊的比叶面积、叶形指数、平均单叶叶面积、叶...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研究了大气CO2与O3浓度升高对入侵植物牛膝菊(Gali-nsona parviflora)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浓度CO2(700μmol/mol)和高浓度O3(80 nmol/mol)处理条件下,牛膝菊的比叶面积、叶形指数、平均单叶叶面积、叶片长度、宽度和周长均有减少的趋势,其中比叶面积、平均单叶叶面积、叶片长度、周长减小差异非常显著(P≤0.01);比叶重均增加,差异非常显著(P≤0.01);叶片长与宽的比值在高浓度CO2处理下有增加的趋势,在高浓度O3处理下有减小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叶片长度与叶片宽度、周长、面积之间的异速生长类型符合Y=aXK模型.牛膝菊叶片的气孔面积、周长、宽度和长度与对照相比,在高浓度CO2处理下,均有增加的趋势且差异显著(0.01<P≤0.05);在高浓度O3处理下,均有减小的趋势,除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CO2与O3浓度增加对牛膝菊气孔参数影响不大.在高浓度CO2,O3及对照处理条件下,气孔密度的变异系数比气孔指数的变异系数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CO2与O3 牛膝菊 叶片形态特征 异速生长 气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麻和木槿属Furcaria组植物的形态分类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丽卿 黄培坤 +1 位作者 粟建光 李曼瑞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10-317,共8页
从国外引进木槿属Furcaria级植物14个种,研究其形态分类、细胞遗传学、生物学特性、利用价值,并比较种间差异.14个种均属短日照植物,染色体基数为18.多数为四倍体(2n=72);红麻(H.cannabinus)... 从国外引进木槿属Furcaria级植物14个种,研究其形态分类、细胞遗传学、生物学特性、利用价值,并比较种间差异.14个种均属短日照植物,染色体基数为18.多数为四倍体(2n=72);红麻(H.cannabinus),H.surattensis和H.costatus为二倍体(2n=36),H.diversifolius为八倍体(2n=144).抗根结线虫力强的有玫瑰麻(H.sabdariffa),H.acetosella,H.surattensis等.红麻品种间植物学形态丰富,可分为29个品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木槿属 种质资源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双重本性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祁志祥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共14页
人性问题既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既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绝对圆满的人性阐释也许很难,但基本可行的人性答案大体可寻。人是一种特殊的动物。人与其他动物的共同属性构成人的基本属性;人与其... 人性问题既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既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绝对圆满的人性阐释也许很难,但基本可行的人性答案大体可寻。人是一种特殊的动物。人与其他动物的共同属性构成人的基本属性;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属性构成人的特殊属性。人的动物属性主要由食、色构成,具体体现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好生恶死、欲壑难填等形态,有为恶的自然倾向。人的特殊属性有多种形态,根本的特殊本性是意识、智慧。人为善的道德意识、利他的社会属性、有意识谋生的劳动特性、形而上的文化特性以及君临万物的高贵特性都是建立在大脑意识机能基础上的后起属性。人的二重属性,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全面、准确认识人的双重本性的形态、特点,对我们认识和处理现实人生问题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人性 动物本性 意识属性 形态特点 现实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茶树丛枝菌根真菌资源及其种属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邢丹 张爱民 +4 位作者 李珍 陈娟 王振轩 涂逸洋 高秀兵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在茶树上的开发利用提供种质资源理论依据,对贵州省10个茶树种植区、5个茶树品种的根及根际土壤进行取样,测定根的AMF侵染率并对根际土壤中的AMF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根样均有... 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在茶树上的开发利用提供种质资源理论依据,对贵州省10个茶树种植区、5个茶树品种的根及根际土壤进行取样,测定根的AMF侵染率并对根际土壤中的AMF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根样均有AMF侵染,侵染程度均在1~3级。不同采集地点的侵染状况差异较大,其中都匀市和开阳县的根样AMF侵染率较高,分别为33.33%和30.67%,侵染等级均为3级;罗甸县的根样AMF侵染率最低,为4%,侵染等级为1级。不同茶树品种的AMF侵染状况差异较小,侵染程度均在2~3级,其中湄潭台茶的根样AMF侵染率较高,为43.61%,侵染等级为3级;福鼎白茶的根样AMF侵染率较低,为17.99%,侵染等级为2级。从样本土壤中共分离出4属31种AMF,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8种,无梗囊霉(Acaulospora)9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1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3种。结论,贵州茶树AMF资源较为丰富,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茶树 资源 种属 形态特征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