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8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高校德育生成的人学困境及人性化重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成林 黄玉婷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1,共7页
“以人为本”是高校德育的根本旨归。高校德育的生成借由其所阐明的“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与人学联结,其人本意涵通过其生发的人性起点、生成的“此在”特质、内在的人本逻辑得以体现。“以人为本”阐明的是高校德育的应然向度,但在工... “以人为本”是高校德育的根本旨归。高校德育的生成借由其所阐明的“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与人学联结,其人本意涵通过其生发的人性起点、生成的“此在”特质、内在的人本逻辑得以体现。“以人为本”阐明的是高校德育的应然向度,但在工具理性盛行的实然境况中,高校德育遭遇“人学空场”困境,表现为德育范式的物化遮蔽、德育评价的量化解构、德育主体的异化偏离等三个方面。为此,高校德育从以下相互联系、相互涵摄的三个向度进行人性化重构:转向对话德育,呼唤人性的价值关怀;构建生活德育,回归人性的本真存在;倡导主体德育,彰显人性的自为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德育 生成哲学 人学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涉农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建设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乔宁 李守杰 +1 位作者 李法君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71-273,278,共4页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围绕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全面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导学关系,落实“三全育人”的关键举措。以潍坊科技学院贾思勰农学院为例,以解决地方应用型高校涉农专业学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突破口,从制度保障的完善、...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围绕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全面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导学关系,落实“三全育人”的关键举措。以潍坊科技学院贾思勰农学院为例,以解决地方应用型高校涉农专业学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突破口,从制度保障的完善、师生互选程序的优化、生生互助机制的建立以及具有农学特色的培养体系和激励奖励制度等方面形成了可借鉴的模式,旨在为其他相关高校学业导师制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地方高校 本科生 学业导师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训育人性的式微与重塑
3
作者 林松柏 曹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1,95,共9页
大学校训天然地蕴含着育人因素,但目前的大学校训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日渐形式化,以致其育人价值逐渐被弱化。这一现象反映出校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针对校史、学校定位与特色的诠释不足,以致教师和学生立足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对其解读不够... 大学校训天然地蕴含着育人因素,但目前的大学校训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日渐形式化,以致其育人价值逐渐被弱化。这一现象反映出校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针对校史、学校定位与特色的诠释不足,以致教师和学生立足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对其解读不够;往往静态以显,以致在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存在感,难以在“渗透”中彰显其育人价值;常常独立以存,未能基于现代传播方式以教师、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与师生的日常结合,进而在多维度渗透中凸显育人作用。重申校训的育人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立足现代性、学校发展等要求,对校训进行阐释,并形成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多维度投射;立足传播性、渗透性要求,开发出更受师生欢迎的校训呈现和表达方式;深研校训与师生发展的内在联系,科学研发校训在教育教学以及师生生活中的渗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训 育人 德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高校医学生实践育人共同体:内涵特征、现实困境与建构理路
4
作者 董建新 沈国丰 +1 位作者 李国栋 朱雪波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7-451,共5页
深入推进地方高校医学生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是深化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培养“新医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医学生实践育人共同体呈现出时代性、专业性、地方性和融合性四大内涵特征,面临着主体联结障... 深入推进地方高校医学生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是深化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培养“新医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医学生实践育人共同体呈现出时代性、专业性、地方性和融合性四大内涵特征,面临着主体联结障碍和要素融合障碍两大现实困境。其建构理路要强化“多元融合”理念,从多元需求融合、多元资源融合、多元要素融合和多元机制融合四个维度入手,着力推进新时代地方高校医学生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治理完善和功能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医学生 实践育人共同体 新医科 融合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师生互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强化策略——基于P大学通识教育情境的观察与讨论
5
作者 李腾子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作出差异化情境定义,出现了群体内部分化,采取了不同学习行为,逐渐发展出“互动缺失—无连通、弱互动—弱连通、强互动—强连通”三种基本的师生互动状态和关系类型。进一步观察发现,师生互动越强,师生关系越紧密,教学效果越好。为强化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可在当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层面逐级设定大学生发展目标,激发大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及时回应学生呼吁,重塑学生认知结构,建立多维度师生互动支持网络,以实现师生强互动和关系强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高校教学 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助力高等农林院校来华研究生高质量培养
6
作者 王超 乔星星 +3 位作者 冯美臣 朱慧森 范秉相 杨武德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39-142,共4页
来华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是宣传和提升国家形象、加快融入世界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农业科学发展迅速及影响力日益提升,成为国际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重要领域。作物学作为农林高校重要学科,肩负我国农林高校来华研究生高质量国际化培养的重... 来华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是宣传和提升国家形象、加快融入世界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农业科学发展迅速及影响力日益提升,成为国际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重要领域。作物学作为农林高校重要学科,肩负我国农林高校来华研究生高质量国际化培养的重任。作物学科兼具学科特色和局限性,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来华研究生成为作物学学科亟需解决的问题。据此,该文提出以教学为根基,科研为核心,实践为桥梁,国际化为视野的“教学-科研-实践-国际化”四位一体育人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实践技能高和国际竞争力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助力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来华研究生高质量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学 来华研究生 育人模式 高质量培养 农林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信息技术在涉农高校研究生综合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晓琳 王文辉 +3 位作者 谢珊珊 王传宏 胡顺利 韩国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0期214-217,共4页
研究生作为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科研工作效率和质量。然而,一些涉农高校研究生在文献管理、数据分析、图表制作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效率和学术成果质量。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 研究生作为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科研工作效率和质量。然而,一些涉农高校研究生在文献管理、数据分析、图表制作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效率和学术成果质量。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信息素养,将文献管理、分子生物学数据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应用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中。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效率和学术论文质量,适宜在研究生教育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综合实验课程 研究生教育 涉农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一流大学应对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的改革行动与反思 被引量:6
8
作者 邢园园 钱玲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5,共12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正深刻影响美国高等教育。本文基于对美国35所一流大学人工智能应用指南的系统分析,探讨美国大学在教学领域的改革行动。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契机,美国一流大学采取三方面的行动:重新...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正深刻影响美国高等教育。本文基于对美国35所一流大学人工智能应用指南的系统分析,探讨美国大学在教学领域的改革行动。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契机,美国一流大学采取三方面的行动:重新定义学术诚信,规范生成式内容的引用格式,更新检测手段,维护学术规范;改革师生沟通机制,明确人工智能使用边界,发展学生关键技能,公开使用政策;采取人工智能赋能的评估反思框架,强化多样化教学评估方式,开展真实情境评估、动态阶段评估、多模态评估和重启课堂评估,注重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我国一流大学应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塑造学术诚信的新环境,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积极推动教育评价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学改革 一流大学 师生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理论基础、现实困境与可行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秦茜 王建梁 彭仁孚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不仅是构建教育治理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利益相关者理论、参与式治理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为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前,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仍面临着制度建设不完... 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不仅是构建教育治理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利益相关者理论、参与式治理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为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前,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仍面临着制度建设不完善、组织运行异化、主体意识缺失等诸多现实困境,迫切需要完善制度建设,筑牢权利行使之基;深化组织改革,畅通权力运行之道;重塑主体意识,培育学生主体之力,从而构建起多元共治格局,提升高校治理效能,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治理 学生参与 立德树人 治理共同体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的理论本真、时代意蕴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小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15,共6页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观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深化认识“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的理论内涵;要准确理解劳动教育是...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观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深化认识“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的理论内涵;要准确理解劳动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要切实推动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形成劳动教育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教育观 学生发展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他者负责视域下现代人的意义危机及其化解——来自《小王子》的道德教育启示
11
作者 朱俊增 闫旭蕾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3,F0003,共10页
现代人的精神危机究其实质乃意义危机,《小王子》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洞察和揭示。意义危机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因囿于自我而导致人失去了自我关心、关心他人的能力,并引发伦理、道德的失落。关于如何获得生命意义,圣埃克... 现代人的精神危机究其实质乃意义危机,《小王子》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洞察和揭示。意义危机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因囿于自我而导致人失去了自我关心、关心他人的能力,并引发伦理、道德的失落。关于如何获得生命意义,圣埃克絮佩里提出了与他者“要好”并为之负责的方式。这对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培养为他者负责的个体,对此可从在本真性之中理解责任、在关系之中开启责任、在时间之中通达责任以及在行动之中尽责等4个层面进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王子》 责任 他者 大学生 意义危机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层级化何以形塑自我位置感--基于某地方高校本科生的纵向民族志研究
12
作者 汪卫平 袁晶 王治森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相比于重点大学和高职专科,处于中间位置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似乎更是学术和舆论的双重透明体。借鉴教育自传和纵向民族志的研究范式,基于对某综合性地方本科高校的长期质性研究考察(2021—2024),整合了布迪厄及后继者关注的“位... 相比于重点大学和高职专科,处于中间位置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似乎更是学术和舆论的双重透明体。借鉴教育自传和纵向民族志的研究范式,基于对某综合性地方本科高校的长期质性研究考察(2021—2024),整合了布迪厄及后继者关注的“位置感”概念和批判教育学者主张的“符应原则”的核心框架,试图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本科生自我位置的认知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均明确或隐性建构出了“中等/普通学生”的自我叙事。对其解释性描述话语主要涉及权利等级化和社会比较两种机制。面对学校等级结构的影响,他们有敏感的心理和早期的负面经历,自我调适与内心和解并存。更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了院校分层的游戏规则,被院校等级制影响下努力的叙事所驯化。学校所处的高等教育结构位置及其文化体系与学生个体自身的位置感认知形成映射关系,虽有另类案例,但大学层级化基本上烙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并演变为被社会长期忽视的隐形机制和优绩主义秩序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学生 地方普通本科 精英大学 教育自传 纵向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兴奋剂教育经历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兴奋剂知识储备、态度倾向、行为意图的影响
13
作者 邓章岩 王栋 王坤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3,共6页
考察反兴奋剂教育经历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兴奋剂知识储备、态度倾向、行为意图的影响及其关联机制,共调查41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反兴奋剂教育经历、兴奋剂知识储备、态度倾向、行为意图现状。结果显示,与运动员相比,体育专业非运动员群体... 考察反兴奋剂教育经历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兴奋剂知识储备、态度倾向、行为意图的影响及其关联机制,共调查41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反兴奋剂教育经历、兴奋剂知识储备、态度倾向、行为意图现状。结果显示,与运动员相比,体育专业非运动员群体接受反兴奋剂教育的几率相对较低。参与反兴奋剂教育显著提升被试的兴奋剂知识储备,强化其对兴奋剂的负面态度,但未能显著影响其使用兴奋剂的意图;随着参与反兴奋剂教育次数的增长,兴奋剂知识储备与使用意图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强;知识储备与态度倾向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弱。研究揭示反兴奋剂教育对兴奋剂使用意图影响机制的调节效应,对我国大学体育学科学位课程与反兴奋剂教育的融合治理具有实践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兴奋剂 教育预防 兴奋剂使用意图 体育专业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机制与经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木洲 曾思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3,共11页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注重知识与道德导向的高校单独招考阶段、满足社会需求导向的统一招考探索阶段、兼顾知识与技能导向的两次考试招生阶段以及发展“生存能力”导向...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注重知识与道德导向的高校单独招考阶段、满足社会需求导向的统一招考探索阶段、兼顾知识与技能导向的两次考试招生阶段以及发展“生存能力”导向的两阶段考试招生阶段。日本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导向的演变,既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也有教育理念革新、教育质量提升等内部因素变化的驱动。从制度设计的视角来看,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核心素养适应性发展,得益于两阶段考试满足学生分类发展需求、弹性科目设置引导学生多样化发展和高大接续政策重视学生阶段性成长等三大机制。从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经验来看,当前优化我国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应注重高考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平衡、重视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推动高考内容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构建“生校”双向选择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 学生素质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德育智慧厚植大学素质教育的理与路
15
作者 陈祎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4,共4页
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防范化解现代性道德危机的立足点。中华传统德育思想回应了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精神根脉,富含素质教育的理论根基和实践智慧,文化育人和教化机制... 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防范化解现代性道德危机的立足点。中华传统德育思想回应了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精神根脉,富含素质教育的理论根基和实践智慧,文化育人和教化机制是中国传统德育智慧的精髓所在。新时代大学素质教育要汲取中国传统德育的智慧,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重视文化心理认同,并借助文化场景和数智技术提升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德育 大学素质教育 德育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学生组织干部经历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的异质性分析——基于18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16
作者 钱祥升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7,共8页
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党团组织、学生自治性组织的关键角色,对组织育人成效提升至关重要。已有研究多探讨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但对高校不同类型学生组织干部经历对学生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关注不足。通过对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 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党团组织、学生自治性组织的关键角色,对组织育人成效提升至关重要。已有研究多探讨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但对高校不同类型学生组织干部经历对学生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关注不足。通过对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2018年和2019年的连续追踪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类型学生组织的育人实效,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干部经历的丰富程度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这一效应在本科高校更为显著;学生会、党团班、学生社团等不同类型学生组织对学生发展状况各有裨益,党团班组织干部经历对大学生学业有正面促进作用,学生会干部经历则有助于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而社团干部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在本科高校、高职专科学校展现出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发展 高校学生组织 育人成效 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促进高校学生向外流动的特征、动因、举措及经验
17
作者 安亚伦 黄诗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日本作为留学生教育后发国家,其高校学生向外流动呈现出整体参与度较低、性别比例失衡、流动地区与国家趋于多元、学习领域集中于文科专业、以私立高校派遣为主的特征。进入21世纪,为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提升日本教育国际化水平、培... 日本作为留学生教育后发国家,其高校学生向外流动呈现出整体参与度较低、性别比例失衡、流动地区与国家趋于多元、学习领域集中于文科专业、以私立高校派遣为主的特征。进入21世纪,为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提升日本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以及增强日本文化软实力,日本文部科学省、学生支援机构和高校实行了一系列促进高校学生向外流动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促进高校学生向外流动过程中,日本注重制定国际人才培养战略,明确出国留学培养目标;推动高等教育多边合作,搭建高质量国际教育交流平台;完善出国留学服务体系,营造良好海外学习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高校学生 向外流动 留学生教育 高等教育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问题及策略——以研读《大学》之“道”为例
18
作者 王骁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0-53,共4页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典名作数不胜数,具有培养大学生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作用,其中,《大学》之“道”德育价值突出。大学生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出现的问题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教师运用...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典名作数不胜数,具有培养大学生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作用,其中,《大学》之“道”德育价值突出。大学生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出现的问题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教师运用经典之“道”能力不足、现行的德育方式缺乏吸引力。大学生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应加大课程开发与利用,建设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期汲取经典之“道”,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大学》之“道” 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方式 文化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师德评价的价值意蕴、创新机制与完善向路
19
作者 徐士元 刘馨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160,共6页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师德。基于学理分析、政策研究和实践急需,提出通过实施高校师德评价来提升师德的整体水平、教师队伍的贡献率和教育强国的软实力。从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优化高校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师德。基于学理分析、政策研究和实践急需,提出通过实施高校师德评价来提升师德的整体水平、教师队伍的贡献率和教育强国的软实力。从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优化高校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领社会道德建设等四个方面,阐释师德评价的价值意蕴;从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指引、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维度、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内容、全覆盖显性持续评价师德等五个方面,阐述师德评价创新机制;提出多主体协同开展、科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智治平台、借力舆情社评、运用和管理好评价结果构成的师德评价完善向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高校师德评价 价值意蕴 创新机制 完善向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研究生学术创业:价值、困阻及进路
20
作者 闫广芬 刘涵滨 杜剑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2,94,共12页
高校研究生学术创业是指为促使高校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研究生参与的一系列有助于加速知识转移转化的实践活动。研究生学术创业具有提升非稳定性就业应对能力,推动科研成果由资源变为引擎,践行人本主义导向的学术创新理念等重要价... 高校研究生学术创业是指为促使高校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研究生参与的一系列有助于加速知识转移转化的实践活动。研究生学术创业具有提升非稳定性就业应对能力,推动科研成果由资源变为引擎,践行人本主义导向的学术创新理念等重要价值,目前面临学术创业能力形成体系薄弱、学术创业能力补充策略匮乏、学术创业能力评价机制滞后等发展困阻。对此,高校需以机制创新撬动研究生学术创业发展,引入悖论治理思维,完善研究生学术创业能力形成体系;打破线性创新模式,以产业为引领构造开放式创新格局;超越经院学术评价体系,以学术创业为标尺重塑评价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术创业 研究生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