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粕多糖抗炎活性研究及构效关系分析
1
作者 张奇志 刘亚 +5 位作者 齐杰 李延琪 王秀秀 徐同成 杜方岭 宗爱珍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2,224,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H2O2-Vc法降解处理不同时间花生粕多糖对抗炎活性的影响。用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其单糖组成和结构特征;利用LPS诱导建立炎症细胞模型来评估花生粕多糖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花生粕多糖中的单糖主要由甘露糖、核糖、鼠... 本研究旨在探讨H2O2-Vc法降解处理不同时间花生粕多糖对抗炎活性的影响。用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其单糖组成和结构特征;利用LPS诱导建立炎症细胞模型来评估花生粕多糖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花生粕多糖中的单糖主要由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等组成。与未降解组相比,降解组中葡萄糖相对含量显著下降,半乳糖、甘露糖、木糖等单糖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5)。炎症模型中,使用LPS刺激RAW 264.7细胞后,IL-6、IL-4和TNF-α的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降解1.25 h的花生粕多糖可使IL-6、TNF-α水平分别降低(37.82±1.65)%和(37.32±2.06)%,这可能与甘露糖和木糖含量相对增多有关;而降解2.5 h的花生粕多糖可使IL-4水平降低(39.68±1.98)%,这可能与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含量相对增多有关。本研究证明降解后的花生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能够满足慢性炎症人群的需求,同时对提高花生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粕多糖 降解 单糖组成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藤茶多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2
作者 尹团章 邵佩 +3 位作者 庄虎 陈浩 朱杰 何启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05-2013,共9页
为优化藤茶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恩施藤茶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和超声波辅助酶法优化藤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HPLC-CAD)法分析藤茶多糖的单糖组成,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 为优化藤茶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恩施藤茶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和超声波辅助酶法优化藤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HPLC-CAD)法分析藤茶多糖的单糖组成,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藤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 g/mL,复合酶添加量3%,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50℃,藤茶多糖得率达到12.01%±0.13%,藤茶多糖由6种单糖组成,其中蔗糖、葡萄糖含量较高。藤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20 mg/mL的藤茶多糖对·OH的清除率为(89.12±0.21)%,对ABTS+·的清除率为(94.50±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多糖 超声辅助酶法提取 响应面 单糖组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纯化对银耳多糖结构及体外降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一涵 谢清芸 +2 位作者 滕建文 黄丽 夏宁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90,共10页
本研究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银耳粗多糖(TFP),并利用DEAE-52纤维素柱进行纯化获得TFP-1,比较分析了纯化前后多糖的组成、结构及体外降血脂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TFP,TFP-1中的总糖含量提高至78.19%,糖醛酸含量提高至31.39%,黏... 本研究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银耳粗多糖(TFP),并利用DEAE-52纤维素柱进行纯化获得TFP-1,比较分析了纯化前后多糖的组成、结构及体外降血脂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TFP,TFP-1中的总糖含量提高至78.19%,糖醛酸含量提高至31.39%,黏度降低为108.33 mPa·s;TFP的分子量范围分布更广,具有更多的线性大分子;纯化前后单糖组成保持不变,摩尔比例略有变化,TFP和TFP-1单糖组成都为甘露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盐酸氨基葡萄糖,其摩尔比分别是0.51:0.212:0.182:0.076:0.013:0.006:0.001和0.552:0.193:0.132:0.103:0.014:0.004:0.003;并且纯化后多糖的微观结构由平滑的片状结构变为粗糙的纤维状。体外降脂实验显示,TFP在10 mg/mL浓度下的胆固醇结合率为32.64%,在15 mg/mL时的胰脂肪酶抑制率为61.51%,均显著高于TFP-1(P<0.05);而TFP-1在10 mg/mL时的胆汁酸结合率为27.43%,显著高于TFP(P<0.05)。这表明分离纯化改变了银耳多糖的部分结构性质,进而影响其降血脂活性。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降脂功能的银耳多糖相关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多糖制备纯化 分子量 单糖组成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香菇菌株子实体低分子量多糖指纹图谱及抗炎活性谱效关系
4
作者 刘利平 罗佳 +5 位作者 冯杰 张美彦 张丹 张劲松 宋春艳 刘艳芳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6,共10页
选取12个总多糖含量较高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子实体(编号为A1~A12),分别以20%、50%、75%乙醇逐级沉淀,收集A1~A12中低分子量多糖组分(LNE3,75%醇沉组分)。通过色谱技术分别构建LNE3的分子量分布和单糖组成指纹图谱,并基于体外... 选取12个总多糖含量较高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子实体(编号为A1~A12),分别以20%、50%、75%乙醇逐级沉淀,收集A1~A12中低分子量多糖组分(LNE3,75%醇沉组分)。通过色谱技术分别构建LNE3的分子量分布和单糖组成指纹图谱,并基于体外细胞模型探究LNE3的抗炎活性,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数学模型探究其谱效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香菇菌株子实体的LNE3主要由5个不同分子量段(P1~P5)的组分构成;单糖组成主要包括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和甘露糖,其中,葡萄糖的摩尔百分比最高(69.13%~83.72%)。在体外细胞水平,A2的LNE3抗炎活性显著优于其他样品。谱效关系解析发现,P1(2.99×10^(4)~7.89×10^(4)g·mol^(-1))、P2(7.96×10^(3)~2.48×10^(4)g·mol^(-1))和P3(2.12×10^(3)~6.73×10^(3)g·mol^(-1))与其抗炎活性关联度较高;多糖中的氨基葡萄糖和甘露糖与抗炎活性呈较强的正相关,而岩藻糖和半乳糖则与抗炎活性呈较强的负相关。通过谱效关系模型识别香菇子实体的LNE3组分特征峰,可为筛选优质子实体实现规模化制备活性稳定的香菇多糖组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分子量分布 单糖组成 抗炎活性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法建立深度烘焙咖啡粉鉴别模型
5
作者 周元元 黄键 +2 位作者 郭亚辉 姚卫蓉 王金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2-859,共8页
提出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深度烘焙咖啡粉模拟样品中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等5种单糖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鉴别深度烘焙咖啡粉是否掺杂不同比例的其他物质。将生咖啡... 提出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深度烘焙咖啡粉模拟样品中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等5种单糖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鉴别深度烘焙咖啡粉是否掺杂不同比例的其他物质。将生咖啡豆和掺杂物深度烘焙,研磨过筛,按不同质量比混合制成模拟样品,取1.0000 g模拟样品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 mL 1 mol·L^(−1)盐酸溶液,混匀,于90℃水解2.0 h,冷却后用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至7.0,用水定容至20 mL。取200μL溶液置于5 mL离心管中,加入200μL 0.3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加入200μL 0.5 mol·L^(−1)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溶液,涡旋1 min,于70℃衍生100 min。冷却,加入200μL 0.3 mol·L^(−1)盐酸溶液,涡旋混匀,加入1 mL三氯甲烷萃取,离心5 min,弃去下层溶液,共重复萃取3次,取上层溶液过0.22μm滤膜,测定滤液中5种单糖化合物的含量。以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体积比17∶83的乙腈-0.1 mol·L^(−1)磷酸钠缓冲液(pH 6.7)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结果表明,5种单糖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1.0~500 mg·L^(−1)内与对应衍生物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3~0.55 m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3.1%~12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不大于3.0%。OPLS-DA模型可鉴别深度烘焙咖啡粉样品中是否掺杂,采用变量重要性投影值筛选出3个有重要贡献的组分,分别为甘露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法 深度烘焙咖啡粉 单糖化合物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固本口服液醇沉药渣中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活性研究
6
作者 孙颖 梁红宝 +4 位作者 张喆 熊乐文 张传鹏 朱祥霞 张永清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固本口服液醇沉药渣中多糖的组成及活性,实现中药资源综合利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单糖组成;采用盐酸林可霉素构建的肠道微生态失调雄性Balb/c小鼠模型研究微生态调节作用,实验设自然恢复组、丽珠肠乐组(... 目的:研究人参固本口服液醇沉药渣中多糖的组成及活性,实现中药资源综合利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单糖组成;采用盐酸林可霉素构建的肠道微生态失调雄性Balb/c小鼠模型研究微生态调节作用,实验设自然恢复组、丽珠肠乐组(0.5亿活菌/mL的丽珠肠乐溶液)、多糖低剂量组(75 mg/kg)和多糖高剂量组(150 mg/kg)。采用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测定考察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设阴性对照组、多糖低剂量组(75 mg/kg)和多糖高剂量组(150 mg/kg)。结果:人参固本口服液醇沉药渣中多糖含量达68.5%,组成包括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无水葡萄糖、葡萄糖醛酸、甘露糖、木糖、岩藻糖和核糖10种单糖。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多糖低、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状况(P<0.05),且多糖高剂量组改善效果优于丽珠肠乐组(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多糖高剂量组可显著促进淋巴细胞增殖(P<0.05),增加抗体生成细胞数量(P<0.05),增强NK细胞活性(P<0.01)。结论:人参固本口服液醇沉药渣中多糖主要由无水葡萄糖、半乳糖等10种单糖组成。药渣多糖能调节小鼠肠道微生态并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固本口服液 醇沉 药渣 多糖 单糖 活性 肠道微生态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体外酵解不同种类单糖研究
7
作者 郝俊宇 孙玉姣 +1 位作者 高润凝 姚佳轩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影响着其被微生物的利用效果,为了探究其结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本文从单糖组成角度入手,研究了以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岩藻糖、木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这九种单糖作为碳源,在进行体外...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影响着其被微生物的利用效果,为了探究其结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本文从单糖组成角度入手,研究了以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岩藻糖、木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这九种单糖作为碳源,在进行体外培养的过程中,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发生的变化.主要检测了OD_(600)、糖消耗量、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等指标.经过筛选后,对七种中性单糖混合发酵的培养基进行了单糖组成分析,明确了七种中性单糖在酵解过程中的被利用顺序.以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肠道菌群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变化,发现不同单糖在被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竞争关系,甘露糖和半乳糖有利于肠道中的乳酸杆菌属等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研究结果将为多糖与肠道菌群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糖组成 体外酵解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茶氨酸与单糖模拟热反应挥发性成分分析
8
作者 郭向阳 宛晓春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4-222,共9页
为深入探究茶氨酸作为香气前体的潜力,借鉴美拉德反应原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L-茶氨酸与单糖在加热条件下的模拟反应生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在120℃加热2 h的条件下,L-茶氨酸与4种茶叶中常见单糖(D-葡萄糖、D-半乳糖、D-... 为深入探究茶氨酸作为香气前体的潜力,借鉴美拉德反应原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L-茶氨酸与单糖在加热条件下的模拟反应生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在120℃加热2 h的条件下,L-茶氨酸与4种茶叶中常见单糖(D-葡萄糖、D-半乳糖、D-阿拉伯糖及D-木糖)均能够反应并生成挥发性成分。L-茶氨酸与D-葡萄糖、D-半乳糖模拟反应中产生较多的挥发性成分,分别鉴定出32个和21个化合物,其中含氮的化合物分别有17个和12个,且以含吡咯和酰胺类结构的杂环化合物为主,包括具烘烤香的4-乙基-2-甲基吡咯、4-乙基-2,3-二甲基-1H-吡咯、2-乙酰基吡咯及N-乙基琥珀酰胺。相比之下,L-茶氨酸与D-阿拉伯糖、D-木糖模拟反应中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数量较少,分别为6个和9个。L-茶氨酸与D-阿拉伯糖模拟反应中含吡咯结构的杂环化合物含量较高,如具烘烤香的2,3-二甲基-1H-吡咯;而D-木糖与L-茶氨酸模拟反应中主要生成含呋喃结构的杂环化合物。此外,L-茶氨酸单独加热到120℃时也能产生挥发性成分。在这些鉴定的挥发性成分中,含嘧啶结构的杂环化合物及烷烃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同时,对模拟反应中产生的部分化合物的香气生成机理进行推测,即加热条件下,以L-茶氨酸和糖作为反应底物,可能通过美拉德反应或斯特勒克降解反应生成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能够较好地将不同模拟反应进行区分,表明L-茶氨酸与不同单糖之间的热反应特性不同。本研究不仅为茶叶香气生成机理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茶叶加工工艺优化及品质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茶氨酸 茶叶单糖 挥发性成分 美拉德反应 茶叶香气生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醇沉雨生红球藻渣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9
作者 肖金艳 宋瑞萍 +3 位作者 王宝贝 林丽芹 谢友坪 加晶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4,共10页
为探索雨生红球藻渣多糖的综合利用价值,本研究采用40%、60%和80%的乙醇梯度分离雨生红球藻渣多糖,依次得到HP40、HP60、HP80三个粗多糖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系统(HPSEC-... 为探索雨生红球藻渣多糖的综合利用价值,本研究采用40%、60%和80%的乙醇梯度分离雨生红球藻渣多糖,依次得到HP40、HP60、HP80三个粗多糖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系统(HPSEC-MALS-RI)等方法对各组分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结构、粒径和Zeta电位等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显著影响所沉淀雨生红球藻渣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醇沉粗多糖的得率和纯度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乙醇浓度越高,沉淀的粗多糖分子量越低。本研究提取的粗多糖的纯度较高,其中HP40的总糖含量可达99.46%±0.015%。三种组分均包含Glc、Man、Gal、Ara、Rha、Xyl、Fuc、Glc-UA这8种单糖,但单糖组成及比例并不相同,与HP40相比,HP60和HP80还含有核糖,共有9种单糖。HP的粒径和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HP80的粒径最小(73.505±2.405 nm)且Zeta电位的绝对值最大(−11.6 mV)。抗氧化分析结果表明,HP80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且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96%以上(10.0 mg/mL)。综上所述,梯度醇沉可以对雨生红球藻渣多糖进行初步分离,得到单糖组成、粒径、分子量、抗氧化活性各不相同的粗多糖。其中,40%乙醇所沉淀的粗多糖得率和糖含量最高,80%乙醇所沉淀的粗多糖分子量最小、抗氧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渣 多糖 梯度醇沉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单糖组成 分子量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粕多糖提取与分离及抑菌活性研究
10
作者 李珂珂 岳自鹏 +6 位作者 赫英辉 石达 翟天翔 赵酉辰 霍书英 秦鹏 李树鹏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8-875,共8页
旨在从废弃物辣椒粕中提取不同组分多糖,并对其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和抑菌活性进行初步探索。辣椒粕多糖(CMP)提取采用水提醇沉法,分级醇沉法(40%、60%、80%、90%乙醇浓度)分离得到辣椒粕多糖组分(CMP40、CMP60、CMP80、CMP90)。高效凝... 旨在从废弃物辣椒粕中提取不同组分多糖,并对其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和抑菌活性进行初步探索。辣椒粕多糖(CMP)提取采用水提醇沉法,分级醇沉法(40%、60%、80%、90%乙醇浓度)分离得到辣椒粕多糖组分(CMP40、CMP60、CMP80、CMP90)。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多糖分子质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单糖组成,并通过吸光度法测定辣椒粕多糖组分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粕多糖组分CMP40、CMP60、CMP80、CMP90的得率分别为22.452%、5.000%、7.197%、0.664%。CMP40主要由大分子多糖组成,分子质量(Mw)为78.862ku且分布较均一。CMP60为均一多糖,Mw为17.785ku。CMP80由4种多糖分子组成,Mw为1.615~23.384ku。CMP90由两种小分子多糖组成,Mw为2.617ku和1.642ku。CMP40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组成,占比分别为69.397%和18.009%。CMP60主要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占比分别为29.037%、32.716%和17.989%。CMP80主要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占比分别为11.896%、34.257%、23.673%和16.467%。CMP90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占比为80.362%。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辣椒粕多糖组分均表现出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的明显抑制(P<0.05),且随多糖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尤以CMP80抑菌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粕 多糖 分子质量 单糖组成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晾制湿度下雪茄烟叶变黄期非结构糖类及质体色素的动态变化
11
作者 汪薇 谭永浩 +5 位作者 卓毅锋 全益华 刘欣瑶 时雅琪 符昌武 王振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4,共9页
为提升烟叶的晾制品质,以云雪2号作为试验材料,探究在环境温度为28℃,环境湿度分别为90%(高湿)、80%(中湿)、70%(低湿)的条件下雪茄烟叶晾制变黄期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1)不同晾制湿度下,烟叶晾制期间质体色素、淀粉含量... 为提升烟叶的晾制品质,以云雪2号作为试验材料,探究在环境温度为28℃,环境湿度分别为90%(高湿)、80%(中湿)、70%(低湿)的条件下雪茄烟叶晾制变黄期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1)不同晾制湿度下,烟叶晾制期间质体色素、淀粉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葡萄糖、果糖、蔗糖整体呈上升趋势。(2)高湿处理(变黄湿度为90%)烟叶叶绿素含量降解速率缓慢,但降解周期长,而低湿与中湿处理在变黄96 h之后含量便趋于较低水平,变化不明显。(3)低湿(变黄湿度为70%)处理葡萄糖与果糖含量在变黄前期积累量明显增加,在变黄144 h之后增量较小,而中湿与高湿含量变化趋势与低湿相反,在变黄前期增量不明显,而在变黄144 h之后显著增加;不同处理下淀粉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几近相同。(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晾制过程中质体色素含量与非结构性糖类含量变化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上,低湿(变黄湿度为70%)烟叶变黄速率较快,非结构性糖类转化迅速,烟叶提前结束变黄;高湿(变黄湿度为90%)烟叶在变黄前期各项指标变化较小,144 h之后非结构性糖类转化速率较快,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变黄期时长。中湿(变黄湿度为80%)烟叶的质体色素与非结构性糖类的降解转化程度处于低湿与高湿之间。以上结果表明,高湿晾制为烟叶变黄提供了较为合适的环境、时间条件,促进了烟叶内含物质的转化,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在晾制变黄期为烟叶提供高湿的晾制环境更有利于高品质烟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晾制 质体色素 单糖 低聚糖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的抗疲劳活性研究
12
作者 孙鑫 范士君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5-182,共8页
[目的]明确枸杞多糖发挥抗疲劳功效的主要组成成分。[方法]采用水提、超滤膜分级透析等方法制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枸杞多糖组分,通过小鼠负重游泳试验获得抗疲劳活性较好的组分,进一步利用离子交换柱和凝胶层析柱对其进行洗脱纯化,测... [目的]明确枸杞多糖发挥抗疲劳功效的主要组成成分。[方法]采用水提、超滤膜分级透析等方法制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枸杞多糖组分,通过小鼠负重游泳试验获得抗疲劳活性较好的组分,进一步利用离子交换柱和凝胶层析柱对其进行洗脱纯化,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分,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枸杞多糖中多糖含量为63.62%~75.63%、蛋白质含量为1.77%~2.63%、糖醛酸含量为17.77%~24.77%,其中LBP2组分的得率较高,4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15.3×10^(3),47.4×10^(3),8.14×10^(3),4.82×10^(3);LBP2组分在延长游泳时间,降低尿素氮、血乳酸含量,提高肌糖原、肝糖原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P<0.05)方面优于其他组分;LBP2经纯化获得了酸性多糖LBPE1、LBPE2和LBPE3,LBPE1和LBPE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54×10^(4),1.10×10^(4),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摩尔比分别为0.73∶1.61∶0.53∶3.22∶6.33∶8.26和1.94∶1.81∶1.36∶6.77∶8.46∶6.57,具有多处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且均为β-吡喃糖苷类多糖。[结论]枸杞多糖片段LBPE1和LBPE2是其发挥抗疲劳作用的主要组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分离纯化 抗疲劳 相对分子质量 单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离子液体法提取地涌金莲多糖及体外活性、单糖成分研究
13
作者 段秋虹 贾庆超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8-196,共9页
[目的]以地涌金莲为原料,研究其多糖提取工艺及体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离子液体为提取法,以多糖提取量为指标,运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法研究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单糖成分、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进行... [目的]以地涌金莲为原料,研究其多糖提取工艺及体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离子液体为提取法,以多糖提取量为指标,运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法研究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单糖成分、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地涌金莲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功率200 W,离子液体体积1.80 mL,超声时间32 min,料液比1∶36(g/mL),超声温度37℃,多糖提取量为(32.20±0.68) mg/g。HPLC对纯化后多糖测定表明,多糖的单糖成分包括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n_(甘露糖)∶n_(核糖)∶n_(鼠李糖)∶n_(葡萄糖醛酸)∶n_(半乳糖醛酸)∶n_(葡萄糖)∶n_(半乳糖)∶n_(木糖)∶n_(阿拉伯糖)=1.26∶6.37∶4.29∶0.86∶0.72∶22.35∶0.21∶2.46∶0.18。多糖对DPPH·、·OH、ABTS^(+)·、O_(2)^(-)·清除率和胰脂肪酶、α-淀粉酶的抑制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多糖质量浓度为5.0 mg/mL时,对4种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8.60%,67.70%,79.85%,69.67%,IC50值表明多糖对4种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弱次序为DPPH·>ABTS^(+)·>·OH>O_(2)^(-)·,当多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多糖对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67.2%,58.3%。[结论]超声辅助离子液体法提取地涌金莲多糖,具有提取量高、体外活性好等优点,该方法在天然产物活性物质提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 离子液体 地涌金莲 多糖 体外活性 单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榆种子粘液的性质及生理功能
14
作者 杨宇寒 习杨杨 +1 位作者 何雨潼 薛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63,共9页
【目的】分泌粘液是植物种子在进化过程中为应对复杂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适应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家榆种子粘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在保水和抗逆方面的生理功能,进而为解析木本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机制提... 【目的】分泌粘液是植物种子在进化过程中为应对复杂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适应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家榆种子粘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在保水和抗逆方面的生理功能,进而为解析木本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家榆保留粘液的完整种子和去粘液种子为实验材料,以拟南芥种子作为参照,在体式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液的物理性状和形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方法测定种子粘液的保水能力,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种子粘液的单糖组成,对比分析完整种子和去粘液种子在多种胁迫下的萌发情况,探究粘液对种子的生理作用。【结果】(1)家榆种子粘液遇水即可释放,可被钌红染色。遇水吸胀后,完整种子可保存9倍自身质量的水分,而去粘液种子仅可保存1.5倍自身质量的水分。与去粘液种子相比,完整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显著增加。(2)家榆种子粘液包含半乳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和阿拉伯糖6种单糖,主要多糖组分为果胶和纤维素。(3)与保留粘液的完整种子相比,去粘液种子对盐胁迫、渗透胁迫以及不同pH的环境更为敏感,发芽率与发芽势均显著降低。【结论】粘液的存在大幅提高了种子自身的吸水与保水能力,从而显著提升了家榆种子对盐胁迫、渗透胁迫以及高酸碱环境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榆 种子粘液 盐胁迫 渗透胁迫 多糖 单糖 自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鱼脏器碱提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志超 潘晓明 +3 位作者 吴启赐 薛钰 黄家福 潘裕添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目的:分离纯化鲍鱼脏器碱提多糖(alkali-extracted abalone vscera polysaccharides,Aavp),并研究其结构和抗氧化活性,以期为鲍鱼脏器碱提多糖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热碱提醇沉获得鲍鱼脏器碱提粗多糖,经DEAE Sepharose Fast ... 目的:分离纯化鲍鱼脏器碱提多糖(alkali-extracted abalone vscera polysaccharides,Aavp),并研究其结构和抗氧化活性,以期为鲍鱼脏器碱提多糖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热碱提醇沉获得鲍鱼脏器碱提粗多糖,经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cryl S-400 HR纯化得到高纯度多糖,并利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仪等工具分析其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结果:粗多糖纯化后得到四个组分,包括Aavp Ia、Aavp Ib、Aavp IIa和Aavp IIb,其中Aavp IIa得率较高,选择其进一步进行结构分析。分析发现,Aavp IIa由木糖和半乳糖组成,分子量为166513 Da;糖苷键构型为α型,组成如下:半乳糖1→4糖苷键摩尔百分比为11.81%,半乳糖1→3糖苷键为34.14%,半乳糖1→2糖苷键为10.14%;木糖1→3糖苷键摩尔百分比为33.85%,1→2和1→4糖苷键共占10.06%。热重分析显示,Aavp IIa在226.4-332.6℃下断裂分解,热失重率为43.65%。抗氧化实验显示Aavp IIa对O2-·的清除率为85.89%,对DPPH·的清除率为62.17%,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提取的鲍鱼脏器碱提多糖是一类杂多糖,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脏器 碱提多糖 单糖组成 热重分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中7种游离单糖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16
作者 许丽卫 耿梅梅 +3 位作者 陈闻 王久荣 张秀敏 孙德慧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74-3283,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测定玉米秸秆中7种游离单糖[D(+)-葡萄糖、L-鼠李糖、D(+)-木糖、L-阿拉伯糖、D(-)-核糖、D(+)-半乳糖和D(+)-甘露糖]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将玉米秸秆在60℃干燥后粉碎,以水作为提取溶剂,98℃水浴提取1 h,冷却后...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测定玉米秸秆中7种游离单糖[D(+)-葡萄糖、L-鼠李糖、D(+)-木糖、L-阿拉伯糖、D(-)-核糖、D(+)-半乳糖和D(+)-甘露糖]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将玉米秸秆在60℃干燥后粉碎,以水作为提取溶剂,98℃水浴提取1 h,冷却后离心取上清液;利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处理,上清液过0.22μm滤膜,以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7种组分在56 min内达到分离。结果表明:D(+)-葡萄糖、L-鼠李糖、D(+)-木糖、L-阿拉伯糖、D(-)-核糖、D(+)-半乳糖和D(+)-甘露糖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均分别小于1.0%和5.0%,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分别小于1.0%和7.5%;线性范围分别为0.31~2 000μg/mL、 0.31~200μg/mL、 0.50~200μg/mL、0.75~200μg/mL、0.31~200μg/mL、0.75~200μg/mL和0.31~2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以上;检出限为0.10~0.25μg/mL,加标回收率为79.9%~114.8%。由此可见,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还可以对玉米秸秆中的7种游离单糖准确定量,为研究玉米秸秆中糖类物质含量以及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单糖 PMP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糖谱的抗衰老口服液质量评价研究
17
作者 颜继忠 张沛鲁 +2 位作者 张子霞 裘燕燕 张慧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8-665,共8页
利用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建立糖谱,对抗衰老口服液中糖类物质进行质量控制,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配制过程工艺参数进行分析。采用HPLC,色谱柱为Shodex Asahipak NH2P-50 4E(4.6 mm×250 mm, 5.0μm),流动相为纯水-乙腈,梯度洗脱,ELS... 利用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建立糖谱,对抗衰老口服液中糖类物质进行质量控制,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配制过程工艺参数进行分析。采用HPLC,色谱柱为Shodex Asahipak NH2P-50 4E(4.6 mm×250 mm, 5.0μm),流动相为纯水-乙腈,梯度洗脱,ELSD漂移管温度为100℃;氮气流速为1.6 mL/min的液相条件,对抗衰老口服液及配制液的糖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抗衰老口服液及配制液中含有D-(-)-阿拉伯糖、D-果糖、D-(+)-甘露糖、D-葡萄糖、蔗糖、蜜二糖、D-棉籽糖、甘露三糖和水苏糖等,寡糖及单糖的主要来源为生地黄,其中D-果糖、D-葡萄糖、甘露三糖、水苏糖定量方法学考察良好。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显示:5℃放置3 d寡糖及单糖变化显著,5~7 d较为稳定;溶液pH为3.5~4.5时变化趋势较稳定。基于OPLS-DA模型筛选出VIP值大于1的成分为D-棉籽糖、D-(-)-阿拉伯糖、甘露三糖以及D-果糖,这些成分可作为配制工艺过程的关键化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口服液 配制过程 寡糖 单糖 糖谱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期对金耳多糖结构特征及抗炎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利平 刘艳芳 +5 位作者 孙浩雯 冯杰 杨林雷 曹瑶 李荣春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0,共9页
对生长期为25、35、45 d的金耳子实体(Naematelia aurantialba)多糖(分别编号为NAP-1、NAP-2、NAP-3)的得率、多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分子量分布特征、单糖组成及体外抗炎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AP-3的得率(34.50%)最高,多糖与糖醛酸... 对生长期为25、35、45 d的金耳子实体(Naematelia aurantialba)多糖(分别编号为NAP-1、NAP-2、NAP-3)的得率、多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分子量分布特征、单糖组成及体外抗炎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AP-3的得率(34.50%)最高,多糖与糖醛酸含量显著高于NAP-1。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子实体多糖的重均分子量(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_(w))由1.859×10~6 g·mol^(-1)降低至1.347×10~6 g·mol^(-1)。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子实体多糖是一种由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以及少量葡萄糖组成的酸性杂多糖。不同生长期的金耳子实体多糖均能抑制脂多糖诱导引起的RAW264.7巨噬细胞NO释放与炎症因子分泌,与NAP-2、NAP-3相比,NAP-1抑制效果最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金耳子实体多糖的体外抗炎活性与其M_(w)和甘露糖的摩尔百分比呈正相关,与木糖的摩尔百分比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采收获得高抗炎活性的金耳子实体提供技术参数,对金耳健康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不同生长期 多糖 分子量 单糖组成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山楂多糖和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欣宇 高赛 +3 位作者 刘寅初 高晓炜 冯随 高晓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44,59,共8页
该研究优化超声波辅助热水提取山楂多糖和山药多糖的工艺,并研究其单糖组成和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超声时间、料液比和浸提温度为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模型并分析。研究发现山楂多糖提取工艺的最... 该研究优化超声波辅助热水提取山楂多糖和山药多糖的工艺,并研究其单糖组成和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超声时间、料液比和浸提温度为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模型并分析。研究发现山楂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为超声时间28 min、料液比1∶24.8(g/mL)、浸提温度71.5℃、浸提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49.09%;山药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为超声时间42 min、料液比1∶30(g/mL)、浸提温度70.0℃、浸提时间18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12.81%。通过离子色谱法确定了山楂多糖和山药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比例。由体外抗氧化试验可知,山楂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0.58%、97.61%、68.4%,表现出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多糖 山药多糖 单糖 超声波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鞘氨醇杆菌胞外多糖的发酵优化及结构和性质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姬淑洁 杨传佳 +2 位作者 陈修来 陆健 李晓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82-190,共9页
从福建药白曲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胞外多糖的新鞘氨醇杆菌(Nosphingobium sp.)D6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即蔗糖添加量为39.0 g/L、豆粕粉添加量为3.6 g/L、硫酸锰添加量为0.4 g/L... 从福建药白曲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胞外多糖的新鞘氨醇杆菌(Nosphingobium sp.)D6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即蔗糖添加量为39.0 g/L、豆粕粉添加量为3.6 g/L、硫酸锰添加量为0.4 g/L、发酵温度30℃,转速250 r/min,装液量100 mL/500 mL,种龄24 h,接种比例5%(体积分数),胞外多糖产量为(22.38±0.43)g/L。相较于优化前,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5.87倍。该胞外多糖由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和半乳糖4种单糖组成,且具有乙酰基修饰,该多糖水溶液具有假塑性流体特征,同时表现出较好的乳化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鞘氨醇杆菌 胞外多糖 发酵优化 单糖组成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