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EA碳捕集过程的溶剂降解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展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共10页
目的吸收剂降解是工业烟气碳捕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关于乙醇胺(MEA)溶剂降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的降解过程,缺乏对MEA溶剂降解过程完整机理模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MEA氧化降解和热降解的溶剂降解模型,使其能够更为... 目的吸收剂降解是工业烟气碳捕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关于乙醇胺(MEA)溶剂降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的降解过程,缺乏对MEA溶剂降解过程完整机理模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MEA氧化降解和热降解的溶剂降解模型,使其能够更为准确地预测实际工业生产过程。方法建立了反应器的动态模型,并利用粒子群(PSO)算法,基于MEA溶剂降解的实验数据,构建了数据驱动的MEA溶剂降解模型。基于实际工厂数据,建立了一个包含MEA溶剂降解过程的稳态模型,并对关键设备中溶剂的降解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工艺参数对溶剂降解的影响,并提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效降低溶剂降解的操作方法与建议。结果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际工业生产数据较为吻合,可有效预测工业烟气碳捕集过程中MEA溶剂的降解情况,并在优化工艺操作参数方面表现出较大的潜力。结论该模型的建立可为碳捕集的模拟研究和工艺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溶剂降解 乙醇胺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碳MEA/叔胺的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杜云贵 刘涛 +2 位作者 辜敏 卢义玉 鲜学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87-2792,2808,共7页
应用于工业烟气的CO2吸收剂以一乙醇胺(MEA)为主,改进MEA使其成为更高效的吸收剂是吸收脱CO2的关键之一。本文对相同浓度的MEA和3种不同结构的叔胺:即N,N-二乙基乙醇胺(DEAE)、N,N-二甲基乙醇胺(DMAE)和N-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以及... 应用于工业烟气的CO2吸收剂以一乙醇胺(MEA)为主,改进MEA使其成为更高效的吸收剂是吸收脱CO2的关键之一。本文对相同浓度的MEA和3种不同结构的叔胺:即N,N-二乙基乙醇胺(DEAE)、N,N-二甲基乙醇胺(DMAE)和N-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以及MEA与这3种叔胺的混胺水溶液(MEA/叔胺)对CO2的吸收和再生性能开展了实验研究,以期达到改进MEA性能的目的。结果表明,叔胺与MEA的吸收行为完全不同;MEA吸收性能好,叔胺再生性能强。MEA/多胺的吸收初期速率下降,但是再生量和再生率都较MEA高。叔胺与MEA在吸收和再生过程中都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与叔胺种类及吸收时间有关,其中MDEA与MEA之间的协同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碳 一乙醇胺 叔胺 吸收 再生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A-TETA二元复配溶液吸收烟气中CO_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晓东 陆诗建 袁琴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8期28-32,共5页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乙醇胺(MEA)为主体的三种二元混合胺溶液MEA-TETA(三乙烯四胺)体系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CO2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量和pH值与吸收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目前工业应用较广的MEA、DEA(二乙醇胺)溶液进...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乙醇胺(MEA)为主体的三种二元混合胺溶液MEA-TETA(三乙烯四胺)体系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CO2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量和pH值与吸收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目前工业应用较广的MEA、DEA(二乙醇胺)溶液进行了对比;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值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结果表明,0.7 mol.L-1MEA-0.3 mol.L-1TETA是较佳的MEA-TETA混合胺体系,混合胺二种组分之间存在较弱的负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混合胺溶液 乙醇胺(mea) 二乙醇胺(DEA) 三乙烯四胺(TE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MEA法用于燃煤电厂调峰的系统构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义 周琳绯 +3 位作者 王研凯 陈健 于英利 段伦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22-3729,共8页
CO_(2)捕集和调峰是当前传统燃煤电站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以1000MW超超临界燃煤电站机组作为参考机组,构建了带有贫富液溶液储能的新型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法脱碳系统,实现其碳捕集与调峰。随后利用Aspen Plus软件分别对参考... CO_(2)捕集和调峰是当前传统燃煤电站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以1000MW超超临界燃煤电站机组作为参考机组,构建了带有贫富液溶液储能的新型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法脱碳系统,实现其碳捕集与调峰。随后利用Aspen Plus软件分别对参考机组、带有贫富液溶液储能的新型MEA法脱碳系统以及传统MEA法脱碳系统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将燃煤电站机组改造成MEA吸收法脱碳系统会使系统的净热效率下降10.28~10.96个百分点,而带有贫富液溶液储能的新型MEA吸收法脱碳系统能使系统的日均净热效率提高1.47~2.1个百分点。此外,带有贫富液溶液储能的新型MEA吸收法脱碳系统能大大提高系统的调峰能力,增强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其调峰能力系数可以达到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胺(mea) 1000MW燃煤机组 储能 调峰 净热效率 碳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捕集技术在燃煤电厂中应用的经济性评估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彦丰 朱路平 阎维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9-64,共6页
以600MW燃煤机组为例,用经济学成本分析的方法,对单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吸附技术和富氧燃烧技术进行经济性评估,把供电成本和CO2减排成本定为评估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表明,不考虑CO2收益时,富氧燃烧机组的供电成本(0.416 4元/... 以600MW燃煤机组为例,用经济学成本分析的方法,对单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吸附技术和富氧燃烧技术进行经济性评估,把供电成本和CO2减排成本定为评估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表明,不考虑CO2收益时,富氧燃烧机组的供电成本(0.416 4元/(kW h))比MEA吸附机组(0.501 9元/(kW h))低0.085 5元/(kW h),并且其CO2减排成本(206.3元/t)比MEA吸附机组(364.7元/t)低158.4元/t;考虑CO2收益时,富氧燃烧机组的供电成本(0.2389元/(kW h))比MEA吸附机组(0.2988元/(kW h))低0.0599元/(kW h)。可见在大规模捕集CO2技术的应用中,富氧燃烧技术比MEA吸附技术更经济。通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煤价的变化对供电成本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单乙醇胺(mea)吸附 供电成本 燃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乙醇胺检测的离子迁移率谱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建 郭会勇 +2 位作者 高晓光 何秀丽 李建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48,51,共4页
研究了用于乙醇胺(MEA)挥发物检测的离子迁移率谱方法,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限低的特点。不同MEA体积分数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低体积分数MEA的检测具有很好的线性响应特性;选择较高的漂移管工作温度可以缩短检测的周期;在... 研究了用于乙醇胺(MEA)挥发物检测的离子迁移率谱方法,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限低的特点。不同MEA体积分数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低体积分数MEA的检测具有很好的线性响应特性;选择较高的漂移管工作温度可以缩短检测的周期;在密闭环境允许体积分数标准下的干扰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迁移率谱 乙醇胺检测 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水污染重金属检测的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芯片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会欣 万浩 +2 位作者 蔡巍 哈达 王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4-989,共6页
基于溶出伏安法,采用一种新型的汞膜金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芯片,实现了水污染痕量重金属离子Zn2+、Cd2+、Pb2+和Cu2+的同时检测.在K3[Fe(CN)6]溶液中对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分析其电化学特性及实际表面积,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 基于溶出伏安法,采用一种新型的汞膜金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芯片,实现了水污染痕量重金属离子Zn2+、Cd2+、Pb2+和Cu2+的同时检测.在K3[Fe(CN)6]溶液中对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分析其电化学特性及实际表面积,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检验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表面汞膜沉积的程度.镀汞后的微电极阵列传感器采用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检测样本溶液中的重金属元素:Zn2+、Cd2+、Pb2+和Cu2+,得到的Cd2+、Pb2+和Cu2+的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度良好,检测下限分别为0.1、0.5和0.3μg/L,但Zn2+的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度较差,这主要是由测试基线的漂移及不准确的加标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芯片 溶出伏安法 重金属检测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巷煤体高温区域红外成像探测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秦汝祥 陶远 +1 位作者 何宗礼 陈凯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92,共3页
煤炭自燃高温点的检测与判定是矿井火灾防治的基础工作,也是矿井防灭火方案制定的前提。利用红外热像仪测试煤巷壁面煤体温度场分布,排查全断面高温点,找出近巷煤体高温点;依据巷道壁面与巷道风流的温度差,确定煤巷高温区域。探测... 煤炭自燃高温点的检测与判定是矿井火灾防治的基础工作,也是矿井防灭火方案制定的前提。利用红外热像仪测试煤巷壁面煤体温度场分布,排查全断面高温点,找出近巷煤体高温点;依据巷道壁面与巷道风流的温度差,确定煤巷高温区域。探测显示,煤巷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断层带附近,由此可知巷道煤体破碎、漏风是导致煤炭自热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向高温区域打钻压注 MEA(一种商业高分子材料)封堵剂的治理措施,使得高温区域钻孔内 CO 浓度从100~160 ppm(0.0045~0.0071 mol/m3)降至10 ppm(0.00045 mol/m3),有效地降低了煤巷温度,为矿井防灭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自燃 高温探测 红外热成像 m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EA复合溶液吸收CO_2反应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陆诗建 赵东亚 +1 位作者 朱全民 李清方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9年第5期56-60,共5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中压搅拌反应釜及反应热测试装置,以CO_2和CH_4体积比为1∶1的混合气体作为模拟原料气,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主吸收剂,分别添加单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哌嗪(PZ)和2-氨基-2-甲基-1-丙醇(AMP)作为活化剂,通过反... 采用自主设计的中压搅拌反应釜及反应热测试装置,以CO_2和CH_4体积比为1∶1的混合气体作为模拟原料气,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主吸收剂,分别添加单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哌嗪(PZ)和2-氨基-2-甲基-1-丙醇(AMP)作为活化剂,通过反应热对比分析,优选了最佳的MDEA二元复合溶液。得出各体系最佳配比分别为:32%MDEA+3%MEA、30%MDEA+5%DEA、32%MDEA+3%PZ、30%MDEA+5%AMP。其中,32%MDEA+3%PZ是最佳的二元复合溶液,反应热为67.330 kJ·mol^(-1)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吸收 反应热 N-甲基二乙醇胺(MDEA) 单乙醇胺(mea) 二乙醇胺(DEA) 哌嗪(PZ) 2-氨基-2-甲基-1-丙醇(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确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阵列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寅生 宋凯 +1 位作者 王祁 路佳浩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682,共6页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阵列是机器嗅觉系统中获取目标气体信息的重要装置。由于气敏元件的材料特性,MOS气体传感器阵列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突发故障及外界干扰,导致机器嗅觉系统的检测与分析性能下降。为了提升机器...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阵列是机器嗅觉系统中获取目标气体信息的重要装置。由于气敏元件的材料特性,MOS气体传感器阵列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突发故障及外界干扰,导致机器嗅觉系统的检测与分析性能下降。为了提升机器嗅觉系统的可靠性,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确认MOS气体传感器阵列。该气体传感器阵列结合自确认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自身的多故障检测与隔离、故障识别、故障恢复及测量质量评估等自确认功能。本文分别探讨了自确认MOS传感器阵列的硬件架构、功能模型及其关键技术。最后,介绍了一种面向大气环境污染气体监测的自确认MOS传感器阵列,实现了其异常状态监测与测量质量评估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确认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阵列 故障检测与隔离 故障识别 测量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在单乙醇胺溶液吸收塔中的传质阻力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宁 陈义峰 +3 位作者 叶南南 戴正兴 吉晓燕 陆小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5,共8页
为了探究吸收塔内CO_(2)传质随着塔高变化情况,进一步指导吸收塔强化。将吸收塔分为“塔顶”“塔中”“塔底”3个部分,通过鼓泡吸收实验分别对“塔顶”“塔中”“塔底”处单乙醇胺(MEA)水溶液吸收CO_(2)行为进行模拟,获得不同位置的CO_... 为了探究吸收塔内CO_(2)传质随着塔高变化情况,进一步指导吸收塔强化。将吸收塔分为“塔顶”“塔中”“塔底”3个部分,通过鼓泡吸收实验分别对“塔顶”“塔中”“塔底”处单乙醇胺(MEA)水溶液吸收CO_(2)行为进行模拟,获得不同位置的CO_(2)出口体积分数。结果表明,根据双膜理论和传递的连续性建立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模拟塔“塔顶”“塔中”“塔底”处CO_(2)的吸收速率、吸收量和传质阻力,“塔中”吸收速率是“塔顶”吸收速率的1.7倍,是“塔底”吸收速率的3.7倍;“塔中”吸收量是“塔顶”吸收量的1.7倍,是“塔底”吸收量的4.4倍;“塔底”的阻力是“塔中”阻力的6.8倍,是“塔顶”阻力的9.2倍。因此“塔顶”阻力最小,“塔中”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最大,“塔底”阻力最大,“塔底”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最小。吸收塔的“塔底”是CO_(2)处理能力最弱的部位,对“塔底”进行设计改造有望提高吸收塔处理CO_(2)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单乙醇胺(mea)水溶液 传质阻力 吸收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层位选择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司林坡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2,共5页
在分析煤矿井下围岩强度、结构面和岩层倾角对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在煤层顶板采用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进行地应力测量时,利用检测钻孔孔内围岩信息确定测量层位的方法。在测点附近首先施工检测钻孔,在孔内... 在分析煤矿井下围岩强度、结构面和岩层倾角对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在煤层顶板采用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进行地应力测量时,利用检测钻孔孔内围岩信息确定测量层位的方法。在测点附近首先施工检测钻孔,在孔内进行围岩结构观测和围岩强度测试,结合两方面测试结果设计测量钻孔参数;采用该方法能大幅度提高测试成功率及测试数据质量。通过井下实测,介绍该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测试效果,并提出测量钻孔轴线与岩层层面夹角以30~60&#176;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 地应力测量 围岩条件 检测钻孔 测量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