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ing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in fully mechanized backfilling coal mining face-A case study in Zhai Zhen Coal Mine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强 张吉雄 +2 位作者 康涛 孙强 李伟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965-1972,共8页
Fully mechanized solid backfill mining(FMSBM) technology adopts dense backfill body to support the roof. Based on th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 pressure control principle in this technology, the basic pr... Fully mechanized solid backfill mining(FMSBM) technology adopts dense backfill body to support the roof. Based on th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 pressure control principle in this technology,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mining pressure monitoring were analyzed and establish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burden strata movement were analyzed by monitoring the support resistance of hydraulic support, the dynamic subsidence of immediate roof, the stress of backfill body, the front abutment pressure, and the mass ratio of cut coal to backfilled materials. On-site strata behavior measurements of 7403 W solid backfilling working face in Zhai Zhen Coal Mine show that the backfill body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overburden load, obviously control the overburden strata movement, and weaken the strata behaviors distinctly. Specific performances are as follows. The support resistance decreases obviously; the dynamic subsidence of immediate roof keeps consistent to the variation of backfill body stress, and tends to be stable after the face retreating to 120-150 m away from the cut. The peak value of front abutment pressure arises at 5-12 m before the operating face, and mass ratio is greater than the designed value of 1.15, which effectively ensures the control of strata move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bases for intensively studying basic theories of solid backfill mining strata behaviors and its control,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in FMS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ly mechanized solid backfill mining(FMSBM) strata movement strata behavior mining pressure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挡墙渗漏对富水砂层基坑变形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邱明明 李晓敏 +1 位作者 杨果林 段君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6,共12页
针对深基坑漏水漏砂引发的灾害问题,探究基坑渗漏灾害发展规律及其控制方法对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某富水砂层排桩深基坑渗漏灾害实例,阐释了基坑漏水漏砂灾害发展特征及诱发原因,并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局部渗... 针对深基坑漏水漏砂引发的灾害问题,探究基坑渗漏灾害发展规律及其控制方法对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某富水砂层排桩深基坑渗漏灾害实例,阐释了基坑漏水漏砂灾害发展特征及诱发原因,并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局部渗漏水下基坑变形性状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基坑渗漏灾害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场耦合作用过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突发性;(2)挡墙水平位移曲线分布发展过程为“斜线”形—“锅底”形—浅“倒V”形—深“倒V”形,渗漏后挡墙最大水平位移为渗漏前的1.29~1.44倍;(3)墙后地表沉降曲线分布发展过程为“平勺底”形—“浅勺底”形—“深勺底”形,沉降槽敏感区范围为1.00h_e~1.20h_e(h_e为开挖深度),局部渗漏引起地表沉降槽加深变宽,渗漏后最大地表沉降为渗漏前的1.16~1.65倍;(4)地下水位“跳跃式”波动变化特征可作为评判基坑渗漏灾害的前兆信号;(5)支撑轴力变化随基坑开挖与支护过程动态调整从而协调变形发展,在基坑发生渗漏过程中支撑轴力出现小幅波动。采取“注浆+高压旋喷桩”联合处治措施可有效应对富水砂层基坑渗漏灾害控制难题,研究成果可为基坑工程渗漏灾害理论研究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富水砂层 漏水漏砂 变形性状 现场实测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压力式海洋波浪高度传感器
3
作者 刘兆坤 杜大伟 +5 位作者 赵强 陈东营 惠力 张文 孙鹏 郭风祥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61,共12页
波浪的实测数据对海浪模型校准、海上生产实践以及海洋灾害预防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压力式海洋波浪高度传感器,实现对海洋波浪高度的实时测量。采用有限元分析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波浪的实测数据对海浪模型校准、海上生产实践以及海洋灾害预防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压力式海洋波浪高度传感器,实现对海洋波浪高度的实时测量。采用有限元分析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传感器的测量原理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标定实验可知该波浪高度传感器的压力灵敏度为-9.486 nm/MPa,有效测量量程为0~0.3 MPa。针对传统零线提取方法存在的零点遗漏问题,提出了基于平滑先验方法的波浪零线选取方法,实现零点动态选择,该方法在复杂海洋条件下表现出更好的适用性。外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波浪高度传感器各波高特征值的变化趋势与SBF3-2型波浪浮标的测量结果一致,两者相关系数均高于0.85,验证了光纤布拉格光栅海洋波浪高度传感器的可行性。该传感器具有水下无源、抗电磁干扰、信号传输速度快的特点,可为近岸波高测量提供一种新的光学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波高传感器 压力测量 海岸监测 海洋波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莓派的压缩机压力采集与监测系统设计
4
作者 段雪峰 李健 +6 位作者 李笑飞 闫浩 曹亮 王凯 马军 裴鑫 温志刚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98-401,共4页
微波接收机是射电望远镜专门用于接收射电信号的设备,氦气压缩机是射电望远镜接收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冷可以大大降低接收机系统的噪声温度,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因而制冷环节比较重要。射电天文的制冷接收机系统多采用压缩机压... 微波接收机是射电望远镜专门用于接收射电信号的设备,氦气压缩机是射电望远镜接收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冷可以大大降低接收机系统的噪声温度,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因而制冷环节比较重要。射电天文的制冷接收机系统多采用压缩机压缩氦气循环制冷方式,压缩机工作时氦气管路的压力将会影响接收机的制冷效率。又因压缩机以及制冷接收机系统都放置在望远镜上,如望远镜处于观测时间,运维人员无法及时获取压力的异常状态。结合南山26米天线的制冷系统,我们建立了8路氦气管路压力采集,4台压缩机控制以及一路压缩机房温度监测,并实现远程监测,更好地保证制冷接收机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接收机 压缩机 压力采集 监测控制 噪声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护士血压测量操作的现状调查
5
作者 李羽娟 马彩霞 +4 位作者 李倩 石晓霞 苑航 王莹 常可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9-63,共5页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血压测量操作现状,为规范儿童血压测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全国18个省、2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共230所医院的2817名儿科护士,使用自行编制的儿童血压测量操作现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有效调查2674名;788名(2...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血压测量操作现状,为规范儿童血压测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全国18个省、2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共230所医院的2817名儿科护士,使用自行编制的儿童血压测量操作现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有效调查2674名;788名(29.47%)护士选择的血压测量设备在儿童中经过验证;2037名(76.18%)护士根据儿童上臂围选择袖带型号,但1669名(62.42%)护士测量上臂围方法错误;护士血压测量次数及数值报告方法各异,甚至有17.31%的护士仅测量1次血压就取读数。结论儿童血压测量操作临床实践差异较大,需制定儿童血压测量规范化操作流程及标准,加强儿童血压测量技术的培训及推广,以提高儿科护士进行血压测量操作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压 测量 护士 袖带 血压计 培训 规范化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深厚硬基岩综放工作面覆岩运移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常云博 薛吉胜 +3 位作者 郑立永 马金奎 高新建 朱有彬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1,共8页
为揭示浅埋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板来压及覆岩运移特征,在五家沟矿15304工作面辅运巷内施工钻孔,现场重探顶板岩层分布及关键层位置,并对来压期间的顶板不同层位的裂隙发育特征及破断位置进行监测,分析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分布规律。结果表... 为揭示浅埋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板来压及覆岩运移特征,在五家沟矿15304工作面辅运巷内施工钻孔,现场重探顶板岩层分布及关键层位置,并对来压期间的顶板不同层位的裂隙发育特征及破断位置进行监测,分析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顶板关键层控制工作面覆岩运移及工作面矿压显现,关键层破断引起覆岩剧烈运动及采场剧烈来压,采空区覆岩垮落以规则的弧线状向上发育,其中由顶板中间底部向上部、两端逐渐递减,覆岩破坏形态易形成“马鞍形”。由于亚关键层厚度及强度较大,导致15304工作面推进90 m时亚关键层才发生破断引起初次来压,周期来压过程中导水裂隙带逐步向上发育到主关键层附近,厚硬关键层阻断了顶板裂隙继续向上发育。该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90 m,周期来压来压步距22 m;覆岩垮落带最大发育高度为44 m左右,导水裂缝带最大发育高度为5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覆岩运移 厚关键层 覆岩“两带” 矿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梅花井煤矿矿井矿压监测系统综合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明 李立波 黄海鹏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232-236,共5页
为在矿井的整体状态中更好地突出分析矿井未确知矿压监测系统的功能和安全性,通过分析矿井未确知矿压监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未确定测度信息,遴选出可能影响矿井矿压监测功能和系统安全的各种相关影响因素,确定每一个矿井对矿压监测... 为在矿井的整体状态中更好地突出分析矿井未确知矿压监测系统的功能和安全性,通过分析矿井未确知矿压监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未确定测度信息,遴选出可能影响矿井矿压监测功能和系统安全的各种相关影响因素,确定每一个矿井对矿压监测系统安全性评价的体系。首先,利用未确定测度理论和方法,对矿井矿压监测功能和系统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不确定测度信息进行了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级测度评价指标的置信度和权重值;其次,运用未确定测度理论准确计算各级测度评价指标的置信度向量,从而得到了未识别或已识别的测度评价指标向量的函数;再次建立一个未确知测度分析的模型;最终依据未确知置信度向量识别的结果,确定每一个矿井对矿压监测系统安全性的置信度和评价指标等级,并将所构建的未确知模型广泛地应用于梅花井煤矿矿井的矿压监测评价系统。现场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该模型分析得出的安全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现场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压监测系统 未确知测度 置信度识别 指标向量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震和地音综合监测在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宗文 王元杰 +2 位作者 赵成利 邓志刚 王传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分析了微震和地音监测技术各自优势的基础上,结合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与ARES-5/E地音监测系统在华丰煤矿的应用效果,提出了综合微震和地音监测技术的冲击地压防治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微震监测技术配合地音监测技术,不仅在时间上对... 在分析了微震和地音监测技术各自优势的基础上,结合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与ARES-5/E地音监测系统在华丰煤矿的应用效果,提出了综合微震和地音监测技术的冲击地压防治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微震监测技术配合地音监测技术,不仅在时间上对冲击危险起到了即时预测,而且在空间上对冲击危险起到了从局部预测到区域预测的分级预测效果,还可以实现煤岩体破裂过程中能量从集聚至释放整个过程的全程监测。实践表明,ARES-5/E地音监测系统能够对冲击事件的发生起到提前预测;应用微震和地音综合监测技术,能够结合2种技术的优势,在冲击地压的防治中取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地音 综合监测技术 冲击地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弱胶结地层开拓巷道围岩演化规律与监测分析 被引量:35
9
作者 孟庆彬 韩立军 +2 位作者 乔卫国 林登阁 范加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2-579,共8页
针对极弱胶结地层的复杂地质条件,基于岩石力学基本试验及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揭示了极弱胶结地层巷道围岩力学及变形破坏特征;采用FLAC3D模拟研究了5种巷道开挖后的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围岩塑性区演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埋深和侧压力系数... 针对极弱胶结地层的复杂地质条件,基于岩石力学基本试验及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揭示了极弱胶结地层巷道围岩力学及变形破坏特征;采用FLAC3D模拟研究了5种巷道开挖后的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围岩塑性区演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埋深和侧压力系数对巷道围岩稳定的影响规律;及时掌握了极弱胶结地层巷道围岩的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情况,优化巷道支护设计与指导施工,对巷道围岩收敛变形、工字钢支架受力及混凝土衬砌受力等进行了实时监控量测,监测结果表明,在极弱胶结地层开拓巷道采用工字钢、钢筋网+混凝土衬砌的联合支护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和保证了巷道的长期稳定及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地层 巷道 支护 监控量测 FLAC3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兰EMAG矿压监测系统功能及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邓志刚 任勇 +1 位作者 毛德兵 齐庆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共4页
波兰EMAG矿业电气自动化中心研制的ARIMIS M/E井下微震监测系统、ARES-5/E地音监测系统、GEOTOMO长壁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监测系统等5种产品,可以分别从采动空间远场、近场、工作区域以及地面全方位的对冲击现象进行实时监测,为矿压防治... 波兰EMAG矿业电气自动化中心研制的ARIMIS M/E井下微震监测系统、ARES-5/E地音监测系统、GEOTOMO长壁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监测系统等5种产品,可以分别从采动空间远场、近场、工作区域以及地面全方位的对冲击现象进行实时监测,为矿压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对保护职工安全、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压力 矿压防治 矿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桐庄矿墩柱式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郭东明 凡龙飞 +3 位作者 高杰 赵鹏飞 刘存玉 王汉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7,共7页
为减少回采工作面所留设的煤柱损失和缓解掘进和回采作业接替的紧张关系,基于理论分析、现场实测资料,提出一种自适应荷载巷旁支护体(墩柱)进行沿空留巷技术方法。通过建立沿空留巷围岩力学模型,推导出沿空留巷巷旁支护阻力的理论计算公... 为减少回采工作面所留设的煤柱损失和缓解掘进和回采作业接替的紧张关系,基于理论分析、现场实测资料,提出一种自适应荷载巷旁支护体(墩柱)进行沿空留巷技术方法。通过建立沿空留巷围岩力学模型,推导出沿空留巷巷旁支护阻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经现场矿压监测,分析研究了沿空留巷试验巷道在回采期间的围岩变形特征、墩柱受力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在墩柱式沿空留巷中,巷道顶底板、两帮变形量最大值分别为400、310 mm,变形后断面积能满足通风和巷内瓦斯抽采的空间需求;墩柱最大压力为25.4 MPa,墩柱最大下缩量为256 mm,既在墩柱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又满足前期切顶与后期支护的要求,可缩性墩柱支护体能在沿空留巷中取较好的留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可缩墩柱 围岩活动规律 矿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煤层开采覆岩垮落及矿压显现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洪磊 杨天鸿 +2 位作者 张博华 李杨 侯宪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0-469,共10页
西部矿区高强度开采引起覆岩变形-移动-破断是造成顶板大面积切落、突水溃沙等地质灾害以及水土流失等环境损伤的根源。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微震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西部矿区煤层覆岩垮落及矿压显现规律影响因素研究。以小纪... 西部矿区高强度开采引起覆岩变形-移动-破断是造成顶板大面积切落、突水溃沙等地质灾害以及水土流失等环境损伤的根源。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微震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西部矿区煤层覆岩垮落及矿压显现规律影响因素研究。以小纪汗煤矿为例,开展了覆岩层变形、破断、垮落、"三带"形成规律的研究,以及不同开采速度下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揭示了不同采高和开采速度对煤岩破坏的影响规律。现场微震监测结果表明,不同的推进速度会造成工作面不同的应力调整范围和不同的应力调整完整程度。通过2者综合分析,系统揭示了西部煤层覆岩垮落特征及"三带"形成演化规律,为建立高强度开采下覆岩结构破断规律及其稳定性判据的提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煤层 覆岩 垮落 矿山压力 推进速度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面采空“孤岛”综放采场矿压控制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6
13
作者 姜福兴 王同旭 +1 位作者 汪华君 吴士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01-1104,共4页
论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四面采空“孤岛”采场的顶板结构和相关矿压控制技术。此类采场矿压控制的理论问题,是采场覆岩的多层空间结构运动及其与采动应力场的关系;其工程问题,是煤柱失稳造成的灾害形式及其判定方法、煤柱失稳的... 论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四面采空“孤岛”采场的顶板结构和相关矿压控制技术。此类采场矿压控制的理论问题,是采场覆岩的多层空间结构运动及其与采动应力场的关系;其工程问题,是煤柱失稳造成的灾害形式及其判定方法、煤柱失稳的灾害的控制技术以及水、火和瓦斯的控制问题。论文通过河南义马煤业集团的实例,系统介绍了灾害监测技术和控制方法。开采结果表明,论文中提出的对岩层结构的认识和采取的控制技术是正确的,可以在条件相似的矿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压力 四面采空“孤岛” 岩层空间结构 综采放顶煤 矿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面采空综放采场“C”型覆岩空间结构及其矿压控制 被引量:17
14
作者 侯玮 姜福兴 +2 位作者 王存文 冯增强 王道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0-314,共5页
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了三面采空综放采场"C"型覆岩空间结构运动的矿压显现规律和相关矿压控制技术.此类采场矿压控制的理论基础是采场"C"型覆岩空间结构运动及其与采动应力场的关系;其工程问题是工作面巷道和... 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了三面采空综放采场"C"型覆岩空间结构运动的矿压显现规律和相关矿压控制技术.此类采场矿压控制的理论基础是采场"C"型覆岩空间结构运动及其与采动应力场的关系;其工程问题是工作面巷道和切眼围岩矿压加剧造成的灾害形式及其控制技术和因坚硬岩层断裂引起的冲击地压的可能性预测和防治技术.通过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屯煤矿的工程实例,系统介绍了矿压灾害监测技术和控制方法.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对岩层结构的认识和采取的监测控制技术是正确的,可以在条件相似的矿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覆岩空间结构 冲击地压 矿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75
15
作者 潘俊锋 毛德兵 +2 位作者 蓝航 王书文 齐庆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5,41,共6页
通过文献统计分析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目前的发生现状、总体特点以及发生机理、监测手段、防治方法等。结果表明: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生频度强度激增,并且浅部开采激增明显;关于冲击地压的研究由对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逐步转向冲击地压... 通过文献统计分析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目前的发生现状、总体特点以及发生机理、监测手段、防治方法等。结果表明: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生频度强度激增,并且浅部开采激增明显;关于冲击地压的研究由对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逐步转向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冲击地压监测采用多参量综合监测模式较科学,但该模式需与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相结合;冲击地压防治方法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较为合理,但需对该方法进行精细化研究。最后笔者归纳总结了防治冲击地压的"三个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发生机理 监测手段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切眼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李金华 李昂 王贵荣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7,共4页
以黄陵二号煤矿107工作面切眼巷道锚杆支护项目为工程背景,运用等效椭圆的方法计算了大跨度矩形巷道围岩破坏范围,确定了巷道支护参数。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支护效果良好,支护参数计算正确,为煤矿大跨度矩形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一种新... 以黄陵二号煤矿107工作面切眼巷道锚杆支护项目为工程背景,运用等效椭圆的方法计算了大跨度矩形巷道围岩破坏范围,确定了巷道支护参数。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支护效果良好,支护参数计算正确,为煤矿大跨度矩形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切眼煤巷 锚杆支护 矿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及煤与瓦斯突出和透水的微震监测技术 被引量:70
17
作者 姜福兴 王存文 +1 位作者 杨淑华 张兴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8,100,共4页
介绍了井下高精度微地震监测成套技术及其在监测煤矿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和透水等灾害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微地震监测定位精度方法在2个煤矿的实际应用表明,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监测矿山灾害的有效手段,可以在矿山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冲击地压 煤与瓦斯突出 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围岩响应规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杨 杨天鸿 +1 位作者 侯宪港 汪泓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4-858,共5页
将微震监测系统引入西部高强度开采的典型矿区——小纪汗煤矿,实现了整个监测区域的"空间"监测,更为全面地捕捉围岩内部破裂信息,基于微震监测数据分析了煤矿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岩层运动规律和围岩应力变形规律.结果表明... 将微震监测系统引入西部高强度开采的典型矿区——小纪汗煤矿,实现了整个监测区域的"空间"监测,更为全面地捕捉围岩内部破裂信息,基于微震监测数据分析了煤矿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岩层运动规律和围岩应力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随着11203工作面的不断开采,微震事件的演化呈周期性变化,与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密切相关,且周期来压平均步距为23 m.划分得到了工作面"三带"的范围及工作面开采扰动影响范围,为工作面的支护设计和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开采 矿压显现规律 岩层运动规律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射流割煤技术在防治冲击地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窦林名 杨增强 +2 位作者 丁小敏 薛建秋 张军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3,20,共5页
针对采掘时期冲击地压显现频发的特点,采用高压射流割煤技术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结合实际条件,采用FLAC2D软件模拟了9组正交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采取孔间距2 m、孔径300 mm的施工方案对煤体能起到较好的卸压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高压射... 针对采掘时期冲击地压显现频发的特点,采用高压射流割煤技术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结合实际条件,采用FLAC2D软件模拟了9组正交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采取孔间距2 m、孔径300 mm的施工方案对煤体能起到较好的卸压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高压射流冲孔后的电磁辐射值平均在20mV左右,远小于冲孔前的电磁辐射值;SOS微震监测情况也反映出冲孔期间日总能量普遍偏小,无大能量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射流 微震监测 电磁辐射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大采高综放开采微震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明 姜福兴 任艳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5-37,41,共4页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在回采工作面的应用,采用该技术对厚表土深井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和采动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监测参数为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21.6~25.4 m,平均23....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在回采工作面的应用,采用该技术对厚表土深井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和采动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监测参数为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21.6~25.4 m,平均23.4 m;高位顶板来压步距56.3~62.3 m,平均59.3 m,最大断裂高度70 m;煤层直接顶厚度、基本顶板和高位顶板厚度分别为30、20、20 m;工作面走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42.7~54.2 m,平均48.6 m,并确定了支承压力峰值位置,为矿井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护距离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微震监测技术获得的矿压参数确定支架合理的工作阻力为15 000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 微震监测 覆岩运动规律 支承压力 周期来压 支护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