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井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研制与试验
1
作者 陆红军 李大建 +2 位作者 杨义兴 陈春坤 杨海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针对低液量水平井分段生产测试采用井口取样化验含水、大罐计量折算流量方式存在的测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场作业风险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在水平井单层段分段生产过程中,可实现单个产层段流量、含... 针对低液量水平井分段生产测试采用井口取样化验含水、大罐计量折算流量方式存在的测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场作业风险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在水平井单层段分段生产过程中,可实现单个产层段流量、含水、温度、压力参数自动采集、存储,通过地面数据回读分析,能判识不同产层段产出类型及产出特征。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达到了设计工艺技术指标。现场试验评价结果表明,该装置实现了低液量水平井流量、含水、温度、压力数据的完整采集与存储,通过数据曲线分析明确了实施井不同产层段产出情况,准确定位了主要出水层段。所得结论可为低渗透油田油井生产动态监测及后续措施制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液量水平井 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 分段生产 产层段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水利测雨雷达在黄河三小区间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吉峰 严昌盛 +3 位作者 王爽 张斐 王鹏 韩作强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26,共5页
为探究X波段水利测雨雷达在黄河三小区间的适用性,基于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的雷达和雨量站监测数据,通过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相对平均偏差、平均相对误差、结构相似度、峰值信噪比等多项指标对雷达监测降雨量和临近预报降雨量的准确... 为探究X波段水利测雨雷达在黄河三小区间的适用性,基于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的雷达和雨量站监测数据,通过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相对平均偏差、平均相对误差、结构相似度、峰值信噪比等多项指标对雷达监测降雨量和临近预报降雨量的准确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雷达监测降雨量与雨量站监测降雨量较为接近,离散度低,相关系数均大于0.500,均方根误差均小于6.000 mm,平均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小于0.130;雷达监测面雨量与雨量站插值面雨量的降雨落区基本吻合,雷达测值总体高估,尤其是强降雨中心区明显偏大,但在雷达探测边缘区域存在一定低估;雷达面雨量图的整体细节和轮廓特征较明显,监测精度显著高于雨量站;雷达1、3 h预报场和实况场整体形态大体吻合,降雨落区较为接近,3 h预报效果较1 h预报效果有所减弱;预报评分随降雨量阈值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水利测雨雷达 雨量站 预报 监测 黄河三小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机截割部实验台数字孪生监测系统研究
3
作者 马天兵 杨启程 +2 位作者 李长鹏 史瑞 彭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7,共7页
掘进机截割部实验台在模拟截割过程中,粉尘浓度高,会引起掘进机截割状态实时监测的可视化效果差、安全性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掘进机截割实验状态实时监测方法。首先,绘制了数字孪生掘进机截割部实验系统五维模型架构... 掘进机截割部实验台在模拟截割过程中,粉尘浓度高,会引起掘进机截割状态实时监测的可视化效果差、安全性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掘进机截割实验状态实时监测方法。首先,绘制了数字孪生掘进机截割部实验系统五维模型架构;其次,基于UE 5软件开发了掘进机截割部实验系统数字孪生体,主要包括截割部数字场景的搭建、孪生数据传输与管理、虚实数据映射等;最后通过掘进机截割实验进行数字孪生集成功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场景漫游可有效提升掘进机截割状态可视化监测效果,为截割实验安全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掘进机截割部 数据交互 状态监测 数据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技术的黄河内蒙古段河岸形变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毛宇鑫 冀鸿兰 +2 位作者 杨震 张江浩 刘斌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5,共9页
河岸崩塌不仅影响河势稳定,而且危及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河岸形变监测,探究形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河岸崩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2018年4月至2024年4月的153幅Sentinel-1A影像,利用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 河岸崩塌不仅影响河势稳定,而且危及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河岸形变监测,探究形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河岸崩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2018年4月至2024年4月的153幅Sentinel-1A影像,利用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获取黄河内蒙古段什四份子和温布壕两个典型弯道地区的河岸形变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实测的土体温湿度、降水、地下水位和河道水位数据,分析自然因素对河岸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SBAS-InSAR监测结果与水准实测数据拟合效果良好,均方根误差为1.11 mm,决定系数R^(2)为0.754,该方法在季冻区河岸形变监测中具有较高的精度。什四份子地区年平均形变速率范围为-20.0~24.8 mm/a,形变区域主要位于沿岸耕地和堤防。温布壕地区年平均形变速率范围为-18.7~19.5 mm/a,抬升区域呈散点式分布,沉降区域集中在东侧河岸,表现出整体轻微抬升和局部沉降的特点。地下水位、河道水位以及土体温度和湿度均与河岸形变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是影响河岸形变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SBAS-InSAR技术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有效监测河岸形变,为季冻区河岸灾害防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形变监测 黄河内蒙古段 Sentinel-1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夜间下降率与慢性心力衰竭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白婷 肖娟 +2 位作者 邢蓓 罗轩 闫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目的 基于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分析血压夜间下降率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病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参与者711例,根据CHF的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n=433)及CHF组(n=278)。比较两组患者一... 目的 基于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分析血压夜间下降率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病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参与者711例,根据CHF的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n=433)及CHF组(n=27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收缩压/舒张压夜间下降率之间的差异,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方法分析血压昼夜下降率与CHF患病率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联,并进一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压夜间下降率与CHF患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F患者的收缩压夜间下降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下降[(3.3±7.1)mmHg vs.(5.0±6.7)mmHg,P=0.001],舒张压夜间下降率相较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5.7±7.6)mmHg vs.(6.8±7.2)mmHg,P=0.061]。限制性样条分析发现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下降率与CHF患病率之间呈现线性关联。经过年龄、性别、吸烟、体质指数、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矫正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夜间下降率(OR=0.97,95%CI:0.95~0.99,P=0.010)与CHF患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舒张压夜间下降率与CHF患病风险之间未发现显著关联。结论 收缩压夜间下降率与CHF患病风险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收缩压昼夜波动明显下降的人群,CHF患病风险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夜间下降率 慢性心力衰竭 动态血压监测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烤过程中烟叶不同区段色度信号值与质体色素关系研究
6
作者 单嘉烨 王秋领 +6 位作者 李春光 李全胜 邹声浩 孙觅 罗东升 席飞虎 景延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为实现烘烤过程中烟叶不同区段质体色素及颜色的在线监测,为烟叶不同区段加工及实现智能烘烤提供参考,采用色度信号监测设备、丙酮-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和色差仪等分别测定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烟叶不同区段的色度信号值、色素含量和颜色参... 为实现烘烤过程中烟叶不同区段质体色素及颜色的在线监测,为烟叶不同区段加工及实现智能烘烤提供参考,采用色度信号监测设备、丙酮-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和色差仪等分别测定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烟叶不同区段的色度信号值、色素含量和颜色参数,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借助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色度信号值、色素、颜色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构建色度信号值与色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鲜烟叶不同区段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叶基>叶中>叶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不同区段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区段色度信号值与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段烟叶色度信号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拟合度较高;回归方程验证结果表明,叶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误差分别为8.19%、9.13%、8.42%、13.58%,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误差分别为11.39%、6.63%、10.42%、7.63%,叶尖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误差分别为11.47%、10.79%、10.21%、11.58%。综上,色度信号检测设备试验误差小、自动化程度高、准确度高,能够实现对烘烤过程中不同区段烟叶质体色素的快速精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烘烤 色度信号 区段 质体色素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动态电缆结构安全运维数字孪生技术
7
作者 黄龚赛 武文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22-2334,共13页
针对海洋工程由传统工业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型过程中,动态电缆截面受力难以实时获取和服役安全无法有效保障的难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洋动态电缆结构安全运维的数字孪生技术。该模型由物理电缆、电缆虚实交互模型和孪生模型组成。将有限... 针对海洋工程由传统工业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型过程中,动态电缆截面受力难以实时获取和服役安全无法有效保障的难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洋动态电缆结构安全运维的数字孪生技术。该模型由物理电缆、电缆虚实交互模型和孪生模型组成。将有限数量的倾角监测数据代入动态电缆线形重构算法中,获得电缆的轴向受力和弯矩。将整根电缆离散成若干微元段,把截面两端的轴向受力和弯矩作为边界条件输入应力重构算法中,实现截面应力分布的实时监测。该文孪生模型将电缆离散成10 000个微元段,通过3个倾角传感器即可实现整个电缆安全状态的准确映射。通过实验和数值仿真方法对所提孪生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在恶劣海况下截面轴向应力和接触应力的最大重构误差为13.03 MPa和22.18 MPa,重构平均相对误差为2.88%,计算耗时为2.93 s。结果表明所提的孪生模型在动态电缆的安全运维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缆 数字孪生 截面应力 安全运维 监测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数据的盾构隧道横断面连续提取及变形分析方法
8
作者 奉建军 林元铖 +2 位作者 万晓燕 周斌 王新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年来被逐渐应用到地铁隧道变形监测领域,但由于缺少专业软件来连续提取隧道横断面及进行横断面轮廓的变形分析,所以应用效果不佳。本文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盾构隧道横断面连续提取及变形分析方法,采用...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年来被逐渐应用到地铁隧道变形监测领域,但由于缺少专业软件来连续提取隧道横断面及进行横断面轮廓的变形分析,所以应用效果不佳。本文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盾构隧道横断面连续提取及变形分析方法,采用优化的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来确定隧道中轴线和拟合隧道横断面轮廓曲线。优化了隧道中轴线向绝对坐标系XOY面、YOZ面投影过程,并处理了边界噪点对分析精度的影响。研发了相应的软件,实现了断面变形分析结果的实时输出和展示。以某地铁盾构隧道为例,将全站仪实测数据与本文方法得到的拟合数据进行了对比,实测长半轴与拟合长半轴差值小于2.0 mm的断面数占总数的93.3%,实测短半轴与拟合短半轴差值小于2.0 mm的断面数占总数的90.0%。可见,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三维激光扫描 隧道变形监测 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 隧道横断面拟合 隧道中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切眼掘进顶板稳定性管控技术研究
9
作者 刘兆祥 卞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98-401,共4页
以补连塔煤矿22煤层四盘区2241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8.0 m大采高切眼掘进为例,掘进前运用经验公式测算了大断面巷道掘进顶板锚杆、锚索支护参数,同时利用形似地质条件对比法,论证了该支护参数的安全性。掘进时通过矿压实时监测,木点信号全... 以补连塔煤矿22煤层四盘区2241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8.0 m大采高切眼掘进为例,掘进前运用经验公式测算了大断面巷道掘进顶板锚杆、锚索支护参数,同时利用形似地质条件对比法,论证了该支护参数的安全性。掘进时通过矿压实时监测,木点信号全过程跟踪观测,实现对顶板稳定性的全过程管控,确保超大断面巷道的安全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 掘进 顶板稳定性 矿压监测 跟踪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采动巨厚松散层全断面监测及内部变形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平松 许时昂 +1 位作者 傅先杰 吴荣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8-644,共17页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尤其对于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而言,巨厚松散层的移动变形控制与采动减损评价备受关注。为了研究巨厚松散层内部移动机制,明确其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淮南新集矿区某井田为研...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尤其对于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而言,巨厚松散层的移动变形控制与采动减损评价备受关注。为了研究巨厚松散层内部移动机制,明确其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淮南新集矿区某井田为研究区,通过采用分布式光纤与并行电法联合测试技术,构建超过600 m深度全断面钻孔监测系统,探究巨厚松散层变形特征和内部移动规律。全断面监测系统能够获取煤层采动区域巨厚松散层内部应变、位移信息及监测钻孔周围电阻率变化情况,量化地层监测断面松散层内部移动变形时空关系和渗流场变化数据,分析松散层内地层变形特征与发育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多参量联合测试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对巨厚松散层移动变形的监测效率和变形定位的准确性,获得了工作面回采位置与松散层内部变形时空演变关系。并根据松散层变形特征,将采动影响过程划分为超前影响期、弱采动影响期、强采动影响期、采后沉稳期4个阶段,揭示了超前影响变形表现“台阶状”形态与采动影响期的“反向3字型”移动特征,同时分析了“反向3字型”移动模式的构成条件、影响因素。基于全断面监测数据,提出巨厚松散层变形多场可测信息量化评价方法,阐明了巨厚松散层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分层应力积累与释放的规律。研究内容为巨厚松散层内部移动变形的精细化监测分析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全断面监测技术的应用,也可为采动损害过程监测与评价、矿山生态源头减损与减沉、沉陷区土地规划与复垦以及松散层内注浆改造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特征 全断面监测 巨厚松散层 开采沉陷 分布式光纤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大采高综采面厚硬岩层-煤柱结构失稳诱冲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翔 朱斯陶 +7 位作者 姜福兴 刘金海 朱权洁 史先锋 韩刚 魏晓虎 曹京龙 曲效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70-2579,共10页
厚硬岩层-煤柱结构失稳诱发型冲击地压是鄂尔多斯深部矿区典型的冲击地压模式,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晰,以鄂尔多斯深部矿区某矿302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深部大采高综采面厚硬岩层-煤柱结构失... 厚硬岩层-煤柱结构失稳诱发型冲击地压是鄂尔多斯深部矿区典型的冲击地压模式,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晰,以鄂尔多斯深部矿区某矿302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深部大采高综采面厚硬岩层-煤柱结构失稳诱冲机理,得出结论:探讨了深部大采高综采面厚硬岩层-煤柱结构的空间运动特征,建立了厚硬岩层-煤柱结构的力学模型并推导了其失稳诱冲的工程判据。揭示了厚硬岩层-煤柱结构失稳诱冲机理:区段煤柱承载基础应力来源于面内厚硬岩层组和临侧采空区铰接加载岩层自重,当面内厚硬岩层达到强度极限时发生“W”型破断并传递附加应力,区段煤柱承载的叠加应力超过其破坏阈值后发生局部甚至整体失稳冲击。数值模拟发现区段煤柱承载应力随厚硬岩层组的破断运动发生阶段性突增现象,厚硬岩层组“W”型两次破断运动传递的载荷是工作面附近区段煤柱失稳冲击的主要应力来源,其中二次破断释放的能量远高于初次破断。设计并实施了深部大采高综采面厚硬岩层-煤柱结构失稳诱冲的控制体系,包括承载煤柱强卸载、扰动区域强支护和推进速度强管控,效果评价验证了防冲体系能够保障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厚硬岩层 区段煤柱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北京宋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综合监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沙特 罗勇 +2 位作者 雷坤超 田芳 王新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867,共9页
针对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传统点式监测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地质体变形的连续监测,且无法通过地面沉降、地裂缝的综合监测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实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同步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北京宋庄... 针对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传统点式监测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地质体变形的连续监测,且无法通过地面沉降、地裂缝的综合监测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实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同步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北京宋庄地区地下水-地面沉降-地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宋庄地面沉降主要受到地下水开采影响,含水砂层抽水发生压缩变形,地裂缝两侧均存在明显的地面沉降,且差异沉降显著;差异沉降量和地裂缝变形量均持续增大,但增大速率放缓。地面沉降、地裂缝同步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裂缝发育主要受地层差异沉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差异沉降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农村环境监测孝义河水质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洋 李朋远 +4 位作者 陈海婴 李宁 何玮光 刘佳麟 张茜 《绿色科技》 2024年第6期93-96,122,共5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一环,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是评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前提条件。以保定农村环境监测中孝义河段监测为例,作为白洋淀上游最重要的入淀河流,科学合理评价孝义河水质,对掌握其水质变化规律有着重...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一环,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是评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前提条件。以保定农村环境监测中孝义河段监测为例,作为白洋淀上游最重要的入淀河流,科学合理评价孝义河水质,对掌握其水质变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选取孝义河段2020-2023年6个监测断面4个主要水质指标COD_(Cr)、NH_(3)-N、TP、COD_(Mn),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该河段水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孝义河各断面的综合水质类别均达到或优于功能区的目标要求。但对单项污染指标进行评价时发现,下游思乡桥断面主要存在的污染指标因子为COD_(Mn)和COD_(Cr)。从评价结果来看,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能更准确直观地反映孝义河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水质特征及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该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保定市农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农村环境监测 孝义河段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长巷道形变监测中轴线提取及断面构建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晓伟 陈雷 +3 位作者 李猛 胡成军 宋磊 袁鹏喆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1,共7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被广泛用于长巷道形变监测技术的研究中,但目前的研究存在多次扫描采集到的点云数据基准点移位现象;采集到的相邻点云数据公共特征不明显,多站点云拼接后会导致累计误差增大;超前巷道形变受超前支架的影响。针对上述问...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被广泛用于长巷道形变监测技术的研究中,但目前的研究存在多次扫描采集到的点云数据基准点移位现象;采集到的相邻点云数据公共特征不明显,多站点云拼接后会导致累计误差增大;超前巷道形变受超前支架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以传统十字点法中顶底板中点与两帮重点交叉的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巷道中轴线提取方法。巷道定义的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位于激光束发射处,z轴位于激光扫描器的竖向扫描面内;x、y轴均位于仪器的横向扫描面内,中轴线反映了巷道整体的走向和姿态。在巷道掘进完成未受采动影响时,整条巷道进行第一遍扫描,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整条巷道的中心点,将各中心点连接并拟合出一条完整的中轴线。在后续的巷道变形监测中,每监测一次均通过第一次的中点位置进行点云数据叠加,准确获得巷道断面内各个点云的变化情况,进而获得巷道的形变。基于拟合的中轴线构建巷道断面。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塔山煤矿30507工作面回风巷对巷道形变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①巷道形变随着测点距工作面距离的增大而变小,且30507工作面回风巷的超前影响范围为150 m,巷道形变的最大点位于底板临近采空区一侧。②三维激光扫描和微震监测系统确定的超前范围接近,说明在进入150 m时支护煤体已经开始受力,且巷道形变的最大点位于底板临近采空区一侧,而不是十字点观测法观测的底板,证明三维激光扫描结果更为精确,且极大地降低了作业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巷道形变监测 中轴线提取 断面构建 三维激光扫描 最小二乘法 十字点观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端测量的接触网电分相无电区带电状态在线监测系统 被引量:2
15
作者 章来胜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铁路接触网电分相非正常带电是接触网运行的重大安全隐患。基于电压感应原理,实时测量接触网电分相无电区的电压变化,通过zigbee低功耗无线模块实时传送给数据集中采集装置,其接收到多个电压采集单元采集的电压脉宽时间值后,经过相应算... 铁路接触网电分相非正常带电是接触网运行的重大安全隐患。基于电压感应原理,实时测量接触网电分相无电区的电压变化,通过zigbee低功耗无线模块实时传送给数据集中采集装置,其接收到多个电压采集单元采集的电压脉宽时间值后,经过相应算法实时计算出当前电压值,再由4G/5G网络实时将接触网电分相带电状况上传至接触网运维监控系统,精准诊断分析接触网电分相无电区的带电情况。相较于传统电压互感器在线检测,感应电压虽然误差较大,但从接触网安全运行以及成本和应用效果而言,感应电压检测技术完全可以实时准确地判断接触网电分相无电区的带电情况,并快速报警,为铁路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电分相无电区 带电检测 单端感应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砂层冻结暗挖法C形联络通道设计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庆礼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7-395,共9页
为解决复杂环境和富水砂层中地铁盾构叠落区间C形联络通道安全实施的问题,采用以“先下、后上、再中间”为施工工序的分部暗挖工法和与之匹配的分时间、分区域冻结辅助工法。首先,根据埋深确定各部位的冻结壁厚度及其他主要冻结参数,并... 为解决复杂环境和富水砂层中地铁盾构叠落区间C形联络通道安全实施的问题,采用以“先下、后上、再中间”为施工工序的分部暗挖工法和与之匹配的分时间、分区域冻结辅助工法。首先,根据埋深确定各部位的冻结壁厚度及其他主要冻结参数,并对冻土进行试验,取得各层位冻土强度指标;对冻结壁进行强度验算,验算结果满足安全系数要求。其次,合理布置地面垂直及隧道内水平冻结管并采取技术措施减小交叉冻结、冻胀的影响,保证冻结效果。再次,在联络通道各部位预埋注浆管,根据解冻进程,从下至上以“多点、少量、多次、均匀”的方式进行融沉注浆,控制结构和地层沉降。最后,施工期间对冻结壁、结构、地面及周边环境状态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对施工进行修正指导。结果表明:采用该冻结暗挖法施工C形联络通道安全可靠,冻结壁强度高、止水性好、冻胀融沉小,结构受力变形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形联络通道 分时间分区域冻结 分部暗挖施工 融沉注浆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近度法在湘江干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续衍雪 郑丙辉 +3 位作者 刘琰 秦延文 罗岳平 廖月华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6期46-48,54,共4页
为了合理设定水质监测断面,节约监测成本,以湘江干流为研究区,选用贴近度法对湘江干流18个监测断面进行优化,采用t值检验法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并结合水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对优化结果进行了修正,结果优化后的湘江干流监测断面减少为17... 为了合理设定水质监测断面,节约监测成本,以湘江干流为研究区,选用贴近度法对湘江干流18个监测断面进行优化,采用t值检验法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并结合水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对优化结果进行了修正,结果优化后的湘江干流监测断面减少为17个,且优化后断面所反映的水质与优化前无显著差异,表明贴近度法在水质监测断面优化中实用性较好,但需结合实际情况,使优化结果更具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近度法 水质监测 断面优化 t值检验 湘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傍河地下水位监测断面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束龙仓 栾佳文 +4 位作者 宫荣 鲁程鹏 丁峰 陶月赞 龚建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5-565,共11页
为了对傍河地下水位监测断面进行优化设计,更好地掌握地下水位动态时空变化特征,以安徽省亳州市河水-地下水监测断面为例,分别采用克里金法和时间序列法,通过分析监测断面上9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及河水位观测点在1982年1月—1998年12月的... 为了对傍河地下水位监测断面进行优化设计,更好地掌握地下水位动态时空变化特征,以安徽省亳州市河水-地下水监测断面为例,分别采用克里金法和时间序列法,通过分析监测断面上9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及河水位观测点在1982年1月—1998年12月的水位观测数据,对观测井空间布局、井数和观测频率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空间布局优化后的观测井数量由原来的9减少到3,平均相邻井距为1000 m,优化后的水位克里金估计标准误差平均值为0.0192 m,误差波动范围较小;观测频率优化后由5日一测变为10日一测,能够满足观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监测断面 时空分布 观测井布设优化 观测频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设置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易雯 王丽婧 +1 位作者 郑丙辉 刘奕慧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1-1108,共8页
为进一步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以北江的广东辖区段(下称北江)为案例区,研究构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设置方法,并开展应用研究.研究结果:1系统提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设置思路.从断面类型上,划分为入境断面、控制断面、... 为进一步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以北江的广东辖区段(下称北江)为案例区,研究构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设置方法,并开展应用研究.研究结果:1系统提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设置思路.从断面类型上,划分为入境断面、控制断面、预警断面、目标断面4类;从断面功能上,分别定位为入境水质监控、源头影响控制、早期水质预警、目标水质保障;从断面的风险覆盖范围上,分别在面尺度、线尺度、点尺度3个层面保障水源水质安全;从而构建分类多级的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站网.2提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各类断面的设置方法.如入境断面的设置执行"属地管理"原则,与跨省(市)界断面保持一致;控制断面的设置遵循"快速响应"原则,在高风险源及河段下游就近布设;预警断面的设置遵循"应急缓冲"原则,断面与取水口距离的核算公式是预留的水团迁移时间、设定水文条件下水流流速2类参数的函数,预留迁移时间需要满足不小于当地区域应急响应时间的约束条件;目标断面则直接位于取水口.3北江流域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初设136个,优化核定后共计111个,包括入境断面6个、控制断面71个、预警断面26个、目标断面16个,其中有8个断面具有多重监控功能属性.4经验证,该研究中所述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 水质 预警 监控断面 北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元分析法的改进及在辽河干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甘宇 殷实 +4 位作者 王辉 王英刚 孙丽娜 王晓旭 吴昊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3期8-12,共5页
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各监测断面到其所在类别的重心距离,构建了一种定量的监测断面优化方法。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辽河干流水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对辽河干流水质监测断面进行优化,并采用T检验、F检验和相邻断面监测数据相关性... 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各监测断面到其所在类别的重心距离,构建了一种定量的监测断面优化方法。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辽河干流水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对辽河干流水质监测断面进行优化,并采用T检验、F检验和相邻断面监测数据相关性对优化结果验证。结果表明,使用改进的物元分析法优化后,辽河干流监测断面减少为6个,监测效率提高了25%。在优化后的监测断面与在原监测断面监测获得的数据均值无显著差异、方差齐,而且经过优化后的断面重复布设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水质监测断面合理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分析 水质监测断面 重心距离 辽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