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1
作者 黄辰浩 程格格 +3 位作者 黄金福 韩丹妙 刘秀宇 黄钦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以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MIP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特异性吸附及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MIP已成功生成印迹层,且其球形良好、粒径均匀、热稳定性良好。MIP对白杨素的最大吸... 以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MIP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特异性吸附及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MIP已成功生成印迹层,且其球形良好、粒径均匀、热稳定性良好。MIP对白杨素的最大吸附量为43.8 mg/g,印迹因子为2.37,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同时MIP还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以MIP制备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能够高效分离纯化木蝴蝶中的白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选择性吸附 木蝴蝶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微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凯歌 胡玉玲 +1 位作者 胡玉斐 李攻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0-1228,共9页
微萃取技术是一种将分析物高效萃取富集于微体积的聚合物或有机溶剂中,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无(少)溶剂、易于与其他技术在线联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强大分子识别功能的材料,具有高效的选择特异性... 微萃取技术是一种将分析物高效萃取富集于微体积的聚合物或有机溶剂中,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无(少)溶剂、易于与其他技术在线联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强大分子识别功能的材料,具有高效的选择特异性,可从复杂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富集目标分析物,在微萃取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印迹微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分子印迹搅拌棒吸附萃取、分子印迹磁性微球萃取等微萃取技术。共引用文献75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微萃取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 分子印迹搅拌棒吸附萃取 分子印迹磁性微球萃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嘧磺隆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考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夏英 张澜 +2 位作者 赵尔成 贾春虹 朱晓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25,共9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烟嘧磺隆(NS)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NS-MIPMs).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氯仿为致孔剂在60℃下加热引发聚合.对分子印迹微...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烟嘧磺隆(NS)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NS-MIPMs).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氯仿为致孔剂在60℃下加热引发聚合.对分子印迹微球的聚合工艺进行了优化,当NS/MAA/TRIM/AIBN的物质的量比为1∶4∶4∶1、致孔剂体积为90 mL时,制备的NS-MIPMs的吸附能力最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预聚合阶段,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问的主要作用形式是一个模板分子与一个功能单体发生作用.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及动力学吸附研究考察了NS-MIPMs的吸附性能,并结合Scatchard模型分析得到聚合物的最大结合量为11 370.5 μg/g.将制备的分子印迹微球应用于固相萃取技术中,制备烟嘧磺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NS-MIPMs SPE)小柱,并对小柱进行淋洗条件的优化.同时建立了NS-MISPE-HPLC快速检测土壤中烟嘧磺隆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中的农药经乙腈和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提取液经NS-MIPMs SPE小柱净化后进行HPLC分析.结果表明,烟嘧磺隆在0.01~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6;添加水平为0.02~1 mg/kg时的回收率为82.2%~ 86.3%,相对标准偏差为1.9% ~ 4.3%.该方法简单、高效、重现性好,可用于土壤中烟嘧磺隆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嘧磺隆 分子印迹聚合物 沉淀聚合 吸附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聚合法制备葛根素印迹微球及其固相萃取葛根粉 被引量:6
4
作者 许苗苗 王素素 +3 位作者 李辉 黄宇琳 逯翠梅 蒋剑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5,共5页
以葛根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沉淀聚合法制备葛根素印迹聚合物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貌,静态吸附法测试聚合物的吸附行为。探讨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对... 以葛根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沉淀聚合法制备葛根素印迹聚合物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貌,静态吸附法测试聚合物的吸附行为。探讨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对葛根粗提液中葛根素的吸附、解吸附及固相萃取效能。结果表明,优化的葛根素MIP3对纯模板的静态吸附量达37.9 mg/g;对粗提液中目标化合物的吸附率为(96.3±1.81)%,以水、甲醇-醋酸(9∶1,v/v)及50%甲醇溶液为洗脱剂的单次解吸率为27%~34%,用水从MIP3上解吸出的总溶液经脱除溶剂后,所获粗品葛根素含量最高,达(37.4±2.87)%。在优化条件下,通过MIP3固相萃取葛根粗提液,葛根素回收率达71.6%,产品纯度高于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葛根素 沉淀聚合法 吸附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荣艳 王培龙 +2 位作者 王静 王锡昌 钟耀广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47-950,共4页
研究了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聚合方法及最佳合成条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面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比例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将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制成固相萃取... 研究了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聚合方法及最佳合成条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面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比例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将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制成固相萃取柱,并用含痕量氯霉素的牛乳考察此柱对氯霉素的选择吸附性,结果表明吸附率达94.7%,最大吸附量为4 670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分子印迹聚合物 吸附特异性 固相萃取 牛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酮分子印迹纳米球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子怡 李志君 +5 位作者 顾丽莉 师君丽 陈昱安 韩毅 佟振浩 孔光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706-2714,共9页
建立了烟叶中8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MISPE-UPLC-MS/MS)检测方法。实验中,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筛选最佳功能单体及溶剂,并确定最优聚合反应配比,估算了TDF-MAA的自组装过程与红外光谱图,热力学... 建立了烟叶中8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MISPE-UPLC-MS/MS)检测方法。实验中,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筛选最佳功能单体及溶剂,并确定最优聚合反应配比,估算了TDF-MAA的自组装过程与红外光谱图,热力学分析表明TDF-MAA自组装为吸热非自发过程,预聚合反应温度拟定为30℃;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三唑酮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颗粒,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00nm;该纳米颗粒对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针对模板分子的分离印迹因子达到2.42;将加标烟叶样品经该纳米颗粒组装的固相萃取柱进行前处理,用UPLC-MS/MS分析前处理液,烟叶中8种三唑类杀菌剂的固相萃取回收率为70.14%~105.43%,检出限为4.82~11.97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6%~2.27%(n=6),实现了复杂基质烟叶中多种三唑类杀菌剂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吸附 分子模拟 纳米粒子 三唑类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磁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分析环境水样中5种酰胺类除草剂残留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日晗 王涛 +1 位作者 王晓 纪文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0-755,共6页
以丁草胺为假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利用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微球成功制备了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分子印迹聚合物成功包裹在四... 以丁草胺为假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利用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微球成功制备了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分子印迹聚合物成功包裹在四氧化三铁表面。印迹聚合物对5种酰胺类除草剂均有特异性识别作用。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基础,建立了酰胺类除草剂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学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85.0%~99.5%)和精密度(RSD为2.8%~5.0%,n=5),线性范围为0.1~500μg·L^(-1),检出限为0.02~0.05μg·L^(-1)。该方法能够应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等环境水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除草剂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磁固相萃取 吸附性能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天麻素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明明 赵伟 +2 位作者 刘代成 纪文华 王晓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4-680,共7页
以天麻素为模板分子,α-1-烯丙基-2-N-乙酰胺基葡萄糖为新型亲水性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对天麻素有高选择性的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吸附结果表明,MIPs能够特异性识别天麻素。对MIPs吸附剂性能的考... 以天麻素为模板分子,α-1-烯丙基-2-N-乙酰胺基葡萄糖为新型亲水性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对天麻素有高选择性的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吸附结果表明,MIPs能够特异性识别天麻素。对MIPs吸附剂性能的考察证明,亲水性天麻素MIPs可作为固相萃取(SPE)吸附剂分离纯化天麻素。方法验证实验显示了良好的回收率(90.4%~97.1%)和精密度(3.3%~5.2%,n=5)。该文以新型亲水性功能单体为基础,建立了天麻素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天麻素 吸附性能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唑醇-三唑酮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在烟叶农残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景联鹏 顾丽莉 +3 位作者 师君丽 李增良 杨发容 李国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029-6037,共9页
以戊唑醇(TBZ)和三唑酮(TDF)为双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按摩尔比为1∶4∶20制备了戊唑醇-三唑酮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考察了MIPs的吸附动力学、静态吸附及亲和位点特征和选... 以戊唑醇(TBZ)和三唑酮(TDF)为双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按摩尔比为1∶4∶20制备了戊唑醇-三唑酮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考察了MIPs的吸附动力学、静态吸附及亲和位点特征和选择识别性能。结果表明,MIPs可在2.5h内达到吸附平衡,Scatchard分析得出MIPs存在高低两类亲和位点,且具有良好的组选择性和特异选择性。以MIPs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制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MISPE)用于烟叶样品前处理,并建立MISPE-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烟叶中(戊唑醇、三唑酮、腈菌唑和三唑醇)残留的方法。结果显示,MISPE柱对戊唑醇、三唑酮、腈菌唑和三唑醇的富集效果较好,平均回收率为72%~110.3%,相对标准偏差在2.38%~7.92%(n=3)。该方法简单、选择性高,可实现对烟叶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三唑酮 双模板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农药残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5
10
作者 涂项琛 祝方 梁宇坤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69,共6页
相较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传统合成方法,Pickering乳液聚合法成本低廉且更加环保,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可有效用于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概述了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机理,分析了影响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的因素,阐述了... 相较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传统合成方法,Pickering乳液聚合法成本低廉且更加环保,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可有效用于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概述了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机理,分析了影响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的因素,阐述了利用该方法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分离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应用现状,并对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聚合法 分子印迹聚合物 污水处理 吸附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异戊基环戊酮虚拟模板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俊杰 龚梦婷 +4 位作者 田海希 李辉 黄信慧 邹灵敏 韦永庆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33-1342,共10页
以2-异戊基环戊酮为虚拟模板,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粒径20~50μm的分子印迹微球。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分子印迹微球的表面化学特征及粒径分布,测试了印迹聚合物对玫瑰醚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性能... 以2-异戊基环戊酮为虚拟模板,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粒径20~50μm的分子印迹微球。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分子印迹微球的表面化学特征及粒径分布,测试了印迹聚合物对玫瑰醚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性能及吸附选择性。考察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玫瑰醚的应用效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对玫瑰醚的吸附可在25 min达到平衡,具有较快的吸附动力学,一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行为。Freundlich模型最适合描述MIPs对玫瑰醚的等温吸附行为,聚合物材料最大的印迹位点数目为149.3μmol/g。聚合物对玫瑰醚的平均吸附能为166 kJ/mol,表明主要为化学吸附。虚拟模板印迹聚合物对玫瑰醚的选择因子相对于香叶醇和香茅醇分别为3.710和5.636,且对含玫瑰醚的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仍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能力(竞争吸附量为18.02 mg/g)。在优化洗涤(1 mL乙腈+1 mL乙腈和水混合溶剂(体积比9.5∶0.5)+2 mL乙腈、甲醇和水混合溶剂(体积比8∶1∶2)和洗脱(3 mL甲醇和醋酸混合溶剂(体积比9∶1))条件下,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可实现玫瑰醚的有效分离和富集,回收率为9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膜板印迹 分子印迹微球 玫瑰醚 吸附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莠去津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与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凯杰 秦思楠 +1 位作者 赵春娟 高文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38-345,共8页
以莠去津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乙腈为致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莠去津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crospheres,MIPMs).对MIPMs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当莠去津与MAA物质的量比1:... 以莠去津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乙腈为致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莠去津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crospheres,MIPMs).对MIPMs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当莠去津与MAA物质的量比1:4、乙腈用量50 mL、聚合温度60℃时,MIPMs的吸附效果最好.通过吸附实验考察MIPMs对目标物的吸附性能,并结合Scatchard分析可知MIPMs对莠去津存在两类吸附位点,且最大表观结合量为282.69μmol/g.以MIPMs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制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MISPE)柱,用于样品前处理,并建立莠去津-MISPE-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4种三嗪类农药(西玛津、莠灭净、莠去津、扑草净)残留的方法.结果表明,MISPE柱对4种三嗪类农药具有特异选择性,4种农药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0.9997,检出限为0.5~5 ng/mL,平均回收率在86.2%~95.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98%~4.51%(n=5).该方法能够简单、准确、高选择性地检测食品中三嗪类农药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三嗪类农药残留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吸附性能 沉淀聚合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