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iformly Siz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Their Applications to Chiral Separation and Bioanalysis
1
作者 HAGINAKA Jun SANBE Haruyo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6-308,共3页
关键词 手性分离 生物分析 分子印迹聚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based on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for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Ochratoxin A 被引量:5
2
作者 YAN Zhen FANG Guo-zh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15-523,共9页
A nove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 based on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UCNPs)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for determination of Ochratoxin A (OTA). The MIP was developed on the silica-coated UCNPs using N-(1... A nove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 based on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UCNPs)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for determination of Ochratoxin A (OTA). The MIP was developed on the silica-coated UCNPs using N-(1-hydroxy-2-naphthoyl amido)-(L)-phenylalanine (HNA-Phe) as the alternative template. The final composite combin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high selectivity of MIP with the high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UCNPs which was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to OTA.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UCNPs@SiO2@MIP decreases linear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OTA increases from 0.05 to 1.0 mg/L. The detection limit of OTA with the method was 0.031 mg/L. At three spiked concentration levels (50, 100 and 200 μg/kg), the recovery ranges of OTA in corn, rice and feed are 88.0%–91.6%, 80.2%–91.6% and 89.2%–90.4%,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fluorescent sensing Ochratoxin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硼亲和分子印迹策略的MOF/MIPs对沙丁胺醇的选择性吸附和计算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欣 周颖 +3 位作者 王鼎南 裴勇 武斌 张宜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为了探索所构筑的硼酸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MOF)表面印迹材料(FSU-BA@MIP)对底物的亲和识别能力,对FSU-BA@MIP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BA)中的3-羧基苯硼酸配体与沙丁胺醇间的硼亲和作用进行计算,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FSU-BA@MI... 为了探索所构筑的硼酸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MOF)表面印迹材料(FSU-BA@MIP)对底物的亲和识别能力,对FSU-BA@MIP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BA)中的3-羧基苯硼酸配体与沙丁胺醇间的硼亲和作用进行计算,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FSU-BA@MIP材料对沙丁胺醇的选择性机理进行模拟,最后进行选择性实验.计算结果表明,离子化的3-羧基苯硼酸与沙丁胺醇间存在的氢键作用使得这两种物质有较强的作用力,更容易形成硼酸环酯;与竞争物质相比,UiO-66-BA与沙丁胺醇的结合能与反应能最低,说明所形成的FSU-BA@MIP印迹材料对底物沙丁胺醇具有特异性吸附.分析结果与实验得到的沙丁胺醇的最高吸附量一致,说明UiO-66-BA是一种可用于分析顺式二醇化合物的理想硼酸功能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亲和 分子印迹聚合物 金属有机框架 沙丁胺醇 计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基皮质醇电化学汗液选择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4
作者 刘皓 李至洁 +1 位作者 罗丹 李君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2,共11页
为了开发一种高稳定性、高灵敏度的无探针皮质醇传感器以适用于可穿戴汗液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碳纤维(CF)的复合电极体系。通过电沉积普鲁士蓝(PB)和真空抽滤包覆壳聚糖(CS)构建CS-PB/CF基底,并以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 为了开发一种高稳定性、高灵敏度的无探针皮质醇传感器以适用于可穿戴汗液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碳纤维(CF)的复合电极体系。通过电沉积普鲁士蓝(PB)和真空抽滤包覆壳聚糖(CS)构建CS-PB/CF基底,并以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层,形成MIP/CS-PB/CF无探针电极。研究电极的形貌、电化学性能及柔性,并将其用于人体汗液中定量皮质醇检测。结果表明:PB与CS协同作用显著提升电极导电性,MIP层实现高效识别,所制备的MIP/CS-PB/CF无探针电极兼具高灵敏度、选择性和柔性稳定性,检测限达0.235 nmol/L,线性范围1~105 nmol/L,且对类固醇类似物及常见代谢物抗干扰性强(选择系数>2);电极在1200次弯曲循环中电阻变化率<1%,批间重复性RSD为3.01%,7 d内信号衰减仅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皮质醇 分子印迹聚合物 传感器 电化学 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酚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万古霉素的特异性吸附
5
作者 薛兴颖 齐志文 +3 位作者 周昊 陈虹霞 王志宏 王成章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以Fe_(3)O_(4)纳米颗粒为磁性内核、聚合漆酚(PUs)为外壳、万古霉素(Van)为模板分子,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漆酚磁性印迹聚合物(Fe_(3)O_(4)@PUs MIPs)。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磁... 以Fe_(3)O_(4)纳米颗粒为磁性内核、聚合漆酚(PUs)为外壳、万古霉素(Van)为模板分子,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漆酚磁性印迹聚合物(Fe_(3)O_(4)@PUs MIPs)。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磁性分析等对该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附模型和在实际水样中应用性能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Fe_(3)O_(4)表面成功包裹PUs层,所得Fe_(3)O_(4)@PUs MIPs呈不规则方形,粒径约为381.2 nm,且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58.83 A·m~2/kg。Fe_(3)O_(4)@PUs MIPs对Van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当pH值为7.0、温度为30.0℃、Van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去除率达到98.8%,平衡吸附量为49.4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Fe_(3)O_(4)@PUs MIPs对Van展现了优异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对Van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四环素(TC)、环丙沙星(CIP)和布洛芬(IBP);经6次循环再生后,对Van的去除率依然维持在70%以上。此外,Fe_(3)O_(4)@PUs MIPs对自来水、湖水、养鸡场废水中Van的去除率均大于60%,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酚 纳米四氧化三铁 分子印迹聚合物 万古霉素 特异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牛灿杰 叶素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0-402,共13页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因兼具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大比表面积、可设计性、功能多样性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预定性、选择性,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食品检测中,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分子印迹聚...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因兼具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大比表面积、可设计性、功能多样性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预定性、选择性,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食品检测中,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应用于构建食品快速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荧光传感器;一方面作为样品前处理材料应用于固相萃取、磁性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等前处理技术,并对该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在食品检测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分子印迹聚合物 食品检测 传感器 样品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聚合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构建并用于没食子酸定量检测
7
作者 徐璐 黄代政 毛宇昂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30,共9页
为了实现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没食子酸(GA)定量检测,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电化学定量检测。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镍金(Ni-Au)合金纳米颗粒;再以没食子酸为模板分... 为了实现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没食子酸(GA)定量检测,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电化学定量检测。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镍金(Ni-Au)合金纳米颗粒;再以没食子酸为模板分子,邻氨基苯酚为功能单体,制备没食子酸聚邻氨基苯酚膜,洗去模板分子后得到特异性识别没食子酸的分子印迹膜和镍金纳米颗粒修饰的玻碳电极(MIPs/Ni AuNPs/GCE)。在制备过程中采用方波伏安法进行条件优化,最终在pH为7.0的电聚合溶液中扫描30圈以电聚合MIPs,接着浸入硫酸中洗脱30 min得到不含模板的分子印迹膜,然后在含有没食子酸的溶液中孵育20 min再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检测条件下,该传感器对GA响应灵敏,线性方程为I pa=5.47×10^(-4) c+0.02507(R 2=0.986),测得GA的线性范围为1~900μmol/L,检测限为53 nmol/L。构建的MIPs/Ni AuNPs/GCE电化学传感器能够实现绿茶中没食子酸的检测,并且具有宽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 没食子酸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8
作者 黄辰浩 程格格 +3 位作者 黄金福 韩丹妙 刘秀宇 黄钦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以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MIP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特异性吸附及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MIP已成功生成印迹层,且其球形良好、粒径均匀、热稳定性良好。MIP对白杨素的最大吸... 以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MIP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特异性吸附及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MIP已成功生成印迹层,且其球形良好、粒径均匀、热稳定性良好。MIP对白杨素的最大吸附量为43.8 mg/g,印迹因子为2.37,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同时MIP还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以MIP制备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能够高效分离纯化木蝴蝶中的白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选择性吸附 木蝴蝶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分子印迹材料的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产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9
作者 牛灿杰 叶素丹 +3 位作者 胡玉霞 楼佳怡 朱千聪 吕志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53-361,共9页
以氨基功能化锆基金属有机骨架(UiO-66-NH2)为核,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壳,制备新型金属有机骨架基分子印迹吸附材料,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进行表征。系统考察样品溶剂、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解吸附溶剂及时间... 以氨基功能化锆基金属有机骨架(UiO-66-NH2)为核,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壳,制备新型金属有机骨架基分子印迹吸附材料,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进行表征。系统考察样品溶剂、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解吸附溶剂及时间等关键因素,并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结合,建立高灵敏度的水产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特异性检测方法。样品提取液氮吹近干后用体积分数10%甲醇-氨水溶液(pH 8.0)复溶,加入30 mg新型吸附材料吸附8 min,再用10%乙酸-甲醇溶液超声解吸附4 min,氮吹近干复溶后使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检测。结果表明,10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在0.1~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84.5%~105.9%,与国标方法相比,所建方法准确度更高,检出限、定量限更低,操作更简单、高效。所制备的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复使用性,有效降低了检测成本。本研究有助于拓展金属有机骨架基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范围,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际检测工作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散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水产品 氟喹诺酮类药物 特异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MIPs薄膜的制备及表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秋劲 张孝刚 +1 位作者 霍萌 陆宽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分别利用分子印迹技术(MIT)与固相微萃取、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联用技术探索聚合液在介质表面合成分子印迹聚合膜的方法,并对其识别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对固相微萃取头分子印迹聚合膜以TFMAA为功能单体,TRIM为交联剂聚合得到的分子... 分别利用分子印迹技术(MIT)与固相微萃取、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联用技术探索聚合液在介质表面合成分子印迹聚合膜的方法,并对其识别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对固相微萃取头分子印迹聚合膜以TFMAA为功能单体,TRIM为交联剂聚合得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对17β-雌二醇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耐热效果。以20mmol/LTFMAA、5 mmol/L17β-雌二醇、5 mmol/L四正丁基六氟磷酰胺支持电解质和30 mmol/L的N-甲基-1-甲巯基-2-硝基乙烯胺乙腈溶液组成的聚合液,经电聚合可以在金电极表面成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膜 固相微萃取 石英晶体微天平 特性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模板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联合HPLC选择性测定食品样品中的防腐剂和增塑剂
11
作者 付姣 李娥 +2 位作者 杨雨茹 周霜 苏小东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7-1390,共14页
本研究基于虚拟模板印迹策略,开发了一种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防腐剂(EtP、PrP)和塑化剂(DMP、DEP)的分析方法。采用TEM、FT-IR、XRD、VSM和TGA等手段对其形貌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MIPs具有均... 本研究基于虚拟模板印迹策略,开发了一种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防腐剂(EtP、PrP)和塑化剂(DMP、DEP)的分析方法。采用TEM、FT-IR、XRD、VSM和TGA等手段对其形貌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MIPs具有均匀的粒径,强磁性和高的热稳定性,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机理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热力学表明该材料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与MNIPs相比,MMIPs对目标物具有吸附容量大、结合能力强、选择性能力高等特点,MMIPs经过六次吸附-洗脱实验后,吸附量仍能达到第一次的82%以上,说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在最优萃取条件下对饮料中EtP、PrP、DMP和DEP进行同时提取测定。该方法对4种目标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6),LOD(0.004~0.06)和LOQ(0.014-0.20),且加标回收率好(89.32~101.19%),RSD<3.78%(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剂 塑化剂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HPLC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响应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12
作者 马晓东 赵佳琪 +2 位作者 饶青青 袁炳楠 况燚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9,共10页
以柚皮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温敏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得到了一种温度响应型柚皮素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Nar/TSMIPs),并对其化学结构、微观... 以柚皮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温敏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得到了一种温度响应型柚皮素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Nar/TSMIPs),并对其化学结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磁响应性、吸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表征分析。通过不同时间、不同柚皮素质量浓度、不同pH以及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实验,探寻Nar/TSMIPs对柚皮素的最佳吸附条件,实现从复杂的天然产物体系中快速有效地分离柚皮素。实验结果表明,Nar/TSMIPs对温度变化响应灵敏,在30℃时吸附量最大,这种在临界温度附近的最大吸附能力体现了温度响应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优越性;Nar/TSMIPs在pH为9时对柚皮素的吸附量最高,而pH进一步上升后,吸附量仅出现细微的下降,表明Nar/TSMIP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当柚皮素质量浓度为450μg/mL,吸附时间为20 min时,Nar/TSMIPs对柚皮素的最大吸附量为24.62 mg/g,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与多分子层吸附兼备的化学吸附模式;Nar/TSMIPs对柚皮素的印迹因子为2.01,远高于香叶木素(1.08)、白杨素(0.86)和茜素(0.93),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经过8次吸附⁃解吸循环后,Nar/TSMIPs对柚皮素的吸附量仍达17.95 mg/g,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加标回收率为88.53%~95.88%。本研究中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成功合成,为柚皮素的高效提取分离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分子印迹技术在天然活性物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柚皮素 选择性吸附 磁响应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IO-66-NH2的表面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制备及其在检测罗丹明6G中的应用
13
作者 牛浩宇 李媛媛 +6 位作者 王钢 王月 黄浩展 姚利霞 王一涵 张铭亮 李恺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3,共8页
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NH_(2)同时作为载体和荧光基团,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出一种用于检测罗丹明6G的表面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UIO-66-NH_(2)@Rh6G@SMIPs)。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对其进行表征,证实其已成功合成。在检测罗丹明6G... 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NH_(2)同时作为载体和荧光基团,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出一种用于检测罗丹明6G的表面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UIO-66-NH_(2)@Rh6G@SMIPs)。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对其进行表征,证实其已成功合成。在检测罗丹明6G的过程中,该传感器的荧光峰呈比率型变化。其荧光峰强度的比值I_(560)/I_(440)与罗丹明6G浓度在0~10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77 nmol·L^(-1)。此外,UIO-66-NH_(2)@Rh6G@SMIPs具有选择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荧光稳定性好等优点。在检测实际样品时,湖水中罗丹明6G的加标回收率为93.2%~104.2%,相对标准偏差为0.9%~3.1%;干辣椒中罗丹明6G的加标回收率为92.7%~108.6%,相对标准偏差为1.9%~3.7%,满足在复杂实际样品中的检测需求。本文为罗丹明6G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比率荧光 分子印迹聚合物 罗丹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亚娟 白文婷 +2 位作者 朱小芳 黄丽萍 谢一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97-2101,共5页
目的建立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中4种黄酮的含有量。方法将Fe_3O_4磁性MIPs加入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溶液中,制备混合MIPs。混合MIPs甲醇洗脱液的分析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目的建立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中4种黄酮的含有量。方法将Fe_3O_4磁性MIPs加入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溶液中,制备混合MIPs。混合MIPs甲醇洗脱液的分析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6 nm。结果紫云英苷、椴树苷、槲皮素、山柰酚分别在2.4~1 232.0μg(R^2=1)、7.1~3 648.0μg(R^2=0.999 9)、4.7~4 840.0μg(R^2=0.999 9)、4.8~2 440.0μg(R^2=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4%、99.33%、99.26%、98.67%,RSD分别为2.04%、1.40%、1.76%、1.7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去除了杂质干扰,可用于覆盆子中黄酮类成分含有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 紫云英苷 椴树苷 槲皮素 山柰酚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法制备溴氰菊酯UCNP-Fe_(3)O_(4)-MIP传感材料及其传感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道亮 王嫦嫦 +3 位作者 郭婷 周鸿媛 张宇昊 马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69-12174,共6页
本工作以溴氰菊酯为模板分子,采用掺杂法制备了兼顾磁性、上转换和分子印迹特性的传感材料(UCNP-Fe_(3)O_(4)-MIP),并基于该传感材料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传感体系,用于高效快速地识别分析果蔬中的溴氰菊酯。结果表明,上转换纳米材... 本工作以溴氰菊酯为模板分子,采用掺杂法制备了兼顾磁性、上转换和分子印迹特性的传感材料(UCNP-Fe_(3)O_(4)-MIP),并基于该传感材料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传感体系,用于高效快速地识别分析果蔬中的溴氰菊酯。结果表明,上转换纳米材料(Upconversion particle,UCNP)是直径约为50 nm的六边形结构,呈均匀分布,经分子印迹层包裹后合成的UCNP-Fe_(3)O_(4)-MIP的直径约为170 nm。应用该传感体系检测溴氰菊酯的线性范围为0.001~0.8 mg/L,检出限为6.28×10^(-4)mg/L,对葡萄的加标回收率为89.59%~97.19%,相对标准偏差为6.08%~8.08%;对白菜的加标回收率为92.71%~103.82%,相对标准偏差为4.22%~8.93%,与气相色谱法进行方法对比,准确度无显著性差异。本工作所采用方法的灵敏度比高效液相色谱高2个数量级,传感检测仅需大约1 min,操作步骤简单方便,检测成本低。本工作建立的磁性上转换分子印迹传感体系可用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的快速、低成本、高灵敏和高特异性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分子印迹聚合物 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 磁性纳米材料 高灵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甾烷类化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功能单体的筛选及MIPs制备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荣 原陇苗 +2 位作者 刘艳红 王之语 吴应琴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7-548,共12页
为了制备对甾烷类化合物具有特异性选择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利用紫外光谱法对预聚合体系进行筛选,确定功能单体的种类、配比及其作用方式。将3种模板分子(胆固醇、β-谷固醇、去氧胆酸)分别与4种功能单体,即丙烯酸(AA)、甲基丙... 为了制备对甾烷类化合物具有特异性选择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利用紫外光谱法对预聚合体系进行筛选,确定功能单体的种类、配比及其作用方式。将3种模板分子(胆固醇、β-谷固醇、去氧胆酸)分别与4种功能单体,即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酰胺(AM)的相互作用强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功能单体AA均可与3种模板分子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形成稳定的预聚合体系,从而优选出AA为MIPs的功能单体。另外,通过不同比例AA紫外光谱吸光度变化和差示紫外光谱分析,显示3种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AA的最佳浓度比均为1∶4,且形成的稳定配合物构型分别为胆固醇-1AA、β-谷固醇-1AA及去氧胆酸-3AA。同时,以EDGMA为交联剂、AIBN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成功合成了MIP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显示MIPs制备良好。因此,此方法可用于对甾烷类化合物具有特异性选择能力的MIPs功能单体的筛选及其制备,并为深层—超深层烃源岩油源对比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烷类化合物 分子印迹聚合物 紫外光谱 模板分子 功能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技术在水环境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语 闫万洋 +2 位作者 贾国正 孟晗 谢文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6期10-14,21,共6页
环境水体中抗生素浓度低、干扰物质多,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特异性吸附的检测方法得到应用。综述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P-SPE)与MIP传感器技术在水环境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从降低检出限、提升抗干扰能力和增强可重复利用性等... 环境水体中抗生素浓度低、干扰物质多,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特异性吸附的检测方法得到应用。综述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P-SPE)与MIP传感器技术在水环境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从降低检出限、提升抗干扰能力和增强可重复利用性等3个方面探讨了提升MIP技术检测性能的途径。指出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功能载体、改进聚合方法、研发应用亲水性聚合材料,可以提高MIP对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和检测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升MIP技术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抗生素检测 固相萃取 传感器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4种有机磷类农药的残留量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党琴 龚爱琴 +2 位作者 肖伽励 周慧 林佳琪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2-588,共7页
以4种目标物丙溴磷、毒死蜱、二嗪磷、辛硫磷的混合物作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通过水热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将MIPs填充在聚丙烯空柱中制备MIPs固相萃取(MIPs-SPE)柱。将果蔬样品... 以4种目标物丙溴磷、毒死蜱、二嗪磷、辛硫磷的混合物作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通过水热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将MIPs填充在聚丙烯空柱中制备MIPs固相萃取(MIPs-SPE)柱。将果蔬样品洗净、晾干、粉碎后,分取5.00 g,加入2 g无水硫酸钠,研磨均匀。加入30 mL乙腈,超声1.5 h,离心10 min。分取1 mL上清液过活化好的MIPs-SPE柱,用4 mL正己烷淋洗,6 mL体积比9∶1的甲醇-乙酸混合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于35℃氮气吹干,用1 mL乙腈定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显示:MIPs可特异性识别4种目标物,对目标物的吸附量约非分子印迹聚合物(NIPs)的2.5倍,对硫磷、马拉硫磷、甲拌磷、甲基毒死蜱的吸附量显著低于目标物的;经MIPs-SPE柱净化后,样品大部分基质成分被去除,目标物测定无干扰。4种目标物的浓度在0.005~2.0μmol·L^(−1)内和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15~0.0040μmol·L^(−1);在0.01,0.5,1.0,2.0 mg·kg^(−1)加标浓度水平下,4种目标物的回收率为85.9%~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3.0%~7.1%。方法用于4种果蔬样品的分析,在草莓样品中检出了丙溴磷(检出量为0.07 mg·kg^(−1)),甘蓝样品中检出了辛硫磷(检出量为0.05 mg·kg^(−1)),其他样品中均未检出这4种目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丙溴磷 毒死蜱 二嗪磷 辛硫磷 高效液相色谱法 果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心怡 韩中惠 +1 位作者 赵晓磊 何金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4-214,共11页
实验将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工作站结合,利用多壁碳纳米管与金、铂纳米粒子对电极进行双敏化处理,用以增强玻碳电极表面电子转移速率,增强电化学传感器电流响应值,从而降低检测限。采用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手段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动力学试... 实验将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工作站结合,利用多壁碳纳米管与金、铂纳米粒子对电极进行双敏化处理,用以增强玻碳电极表面电子转移速率,增强电化学传感器电流响应值,从而降低检测限。采用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手段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与等温吸附试验对分子印迹修饰的电极进行研究,确定吸附性能,并对其选择性进行分析;以修饰后的电极检测实际样品鸡肉、鱼肉和牛奶中的氯霉素,分析其检测效果。结果表明,修饰后的电极表面具有杂乱的多壁碳纳米管状结构,从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可以清楚地看出电极的修饰效果,多壁碳纳米管与金、铂纳米粒子对电极表面电子传导速率的增强效果明显。分子印迹修饰对其结构类似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传感器在氯霉素浓度为0.66~56.66µg/L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 2>0.99,检出限为0.45 nmol/L(0.146µg/L)。在对实际样品鸡肉、鱼肉和牛奶的检测中,氯霉素的回收率分别为83.72%~103.4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1%~6.03%,该结果满足GB/T 27404-2008定量分析检测要求(被测组分<0.1 mg/kg,回收率范围为60%~120%),且试验方法具有极低的检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多壁碳纳米管 金、铂纳米粒子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万清 董雁 +1 位作者 张夏红 赵萍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8-1465,共8页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石墨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印迹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聚合,构建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法研究其性能,优化了聚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洗脱液种类、富集时间...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石墨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印迹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聚合,构建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法研究其性能,优化了聚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洗脱液种类、富集时间及洗脱时间。结果表明,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峰电流与对羟基苯甲酸溶液浓度在1.00×10^(-9)~1.00×10^(-2)mol·L^(-1)范围的内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6,检出限为2.013×10^(-10)mol·L^(-1)(S/N=3),回收率在98.7%~106%,相对标准偏差在2.5%~3.5%之间。制备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作复杂样品的检测,能满足快速现场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循环伏安法(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