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诺哌齐结构和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
作者 孙婷婷 王德堂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8,共8页
氟诺哌齐是一种新型的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候选药物,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对氟诺哌齐进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分子的性质和功能.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优化氟诺哌齐的分子结构;在相... 氟诺哌齐是一种新型的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候选药物,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对氟诺哌齐进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分子的性质和功能.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优化氟诺哌齐的分子结构;在相同基组水平下经过谐振频率分析,证实了12种分子构象的稳定结构,并确定了优势构型为DC20-1.根据Marcus理论,对其重组能进行模拟计算,得出氟诺哌齐分子不具备运输性质.通过前线轨道(FMO)分析,发现氟诺哌齐分子具有一定的电子跃迁能力和分子内反应活性,活性反应位点为C15、O28、C23和O26.根据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模拟计算结果,对谱图数据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结果可作为氟诺哌齐表征和鉴别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诺哌齐 密度泛函(DFT) 重组能 前线轨道(FMO) 红外光谱(IR)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对Ⅰ型胶原酶结构及水解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周雪伟 伍思进 程海明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9,共7页
制革生产过程中酶脱毛方法容易造成胶原蛋白过度水解,粒面损伤,为保证最终成革质量,对脱毛过程中胶原酶活性的调控至关重要。对混合孵育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Ⅰ型胶原酶进行了胶原蛋白水解活力的测定,同时通过紫外光谱、... 制革生产过程中酶脱毛方法容易造成胶原蛋白过度水解,粒面损伤,为保证最终成革质量,对脱毛过程中胶原酶活性的调控至关重要。对混合孵育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Ⅰ型胶原酶进行了胶原蛋白水解活力的测定,同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EGCG对Ⅰ型胶原酶的结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GCG的添加可以有效抑制Ⅰ型胶原酶的活性,当浓度为100μmol/L时,对Ⅰ型胶原酶的胶原水解活性的抑制率达到86.06%。EGCG与Ⅰ型胶原酶活性中心的催化Zn(Ⅱ)离子配位,并与蛋白酶分子中的氨基酸残基存在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导致蛋白酶的荧光发生猝灭,胶原酶活力降低。研究结果为胶原酶活性调控剂的筛选和设计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酶 EGCG 分子对接 荧光光谱 酶活力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3
作者 张春子 马小燕 +2 位作者 阿布里孜·阿不都热合曼 庞土霞 马晓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4-232,共9页
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成的主限速酶,抑制酪氨酸酶活力是减少黑色素生成,从而达到美白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该研究以蘑菇酪氨酸酶为靶点,采用酶抑制动力学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圆二色光谱分析、结合分子对接... 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成的主限速酶,抑制酪氨酸酶活力是减少黑色素生成,从而达到美白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该研究以蘑菇酪氨酸酶为靶点,采用酶抑制动力学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圆二色光谱分析、结合分子对接模拟分析,全面研究了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和矢车菊素(cyanidin,Cy)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C3G(IC 50=124.8μmol/L)和Cy(IC 50=278.1μmol/L)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曲酸(IC 50=536.4μmol/L)。C3G和Cy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都是可逆的,C3G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抑制,Cy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混合性抑制。紫外、红外和圆二色光谱结果均显示,C3G和Cy与酪氨酸酶结合导致酪氨酸酶的构象发生改变,进而抑制酶的活力。荧光猝灭结果显示,C3G和Cy与酪氨酸酶结合改变Tyr和Trp残基的微环境,从而产生静态猝灭。同步荧光结果显示,C3G和Cy与酪氨酸酶结合使Tyr和Trp残基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能力降低。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C3G和Cy都可以使得酪氨酸酶的光谱特征峰强度减弱。多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3G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Cy。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C3G与酪氨酸酶的氨基酸残基HIS178、ASN174、GLN41、GLN44之间形成6个氢键,与氨基酸残基GLU173、LYS180产生π-π相互作用,Cy与酪氨酸酶结合时与氨基酸残基ASN174、GLU173、GLN41、GLN44之间形成了4个氢键,与氨基酸残基GLU173之间产生π-π相互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表明,与Cy相比,C3G与酪氨酸酶活力腔中的残基紧密结合,对酪氨酸酶具有更高的亲和力。进一步补充了酶促动力学和光谱学实验的结论。该研究为C3G和Cy这类多酚类化合物在酪氨酸酶抑制剂领域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了参考,为开发天然高效酪氨酸抑制剂用于化妆品美白添加剂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 矢车菊素 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疑山兔FGF 10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4
作者 黄念旎 黄子珂 +7 位作者 李聪聪 刘晗 马诗语 宋果 蒋亮 彭为波 杨联熙 黄生强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010,共10页
【目的】探讨九疑山兔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FGF10)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在九疑山兔不同日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方法】试验以九疑山兔背最长肌为材料,对九疑山兔FGF 10基因编码区序列(CDS)进行克... 【目的】探讨九疑山兔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FGF10)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在九疑山兔不同日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方法】试验以九疑山兔背最长肌为材料,对九疑山兔FGF 10基因编码区序列(CDS)进行克隆,利用MegAlign软件分析FGF1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并使用Mega 11.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ProtParam、SOPMA等在线网站对FGF10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GF 10基因在1、35、84、180日龄九疑山兔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结果】九疑山兔FGF 10基因CDS区长度为663 bp,共编码220个氨基酸,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家兔、欧洲兔、鸡、蟾蜍、绵羊、家牛、马、人、小鼠的相似性分别为100.0%、99.5%、87.3%、73.1%、97.2%、97.2%、99.1%、99.0%、93.8%,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九疑山兔与马的亲缘关系较近。九疑山兔FGF10蛋白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存在1个跨膜区域和1个信号肽,其结构域包括跨膜区、低复杂度区域和FGF家族同源结构域等结构,并含有2个糖基化位点和40个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49.55%),其次为延伸链(25.91%),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的预测结果一致。蛋白互作预测发现FGF10蛋白还与KL、FGFR2、FGFR4等蛋白存在互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FGF 10基因在4个日龄九疑山兔的肺脏中表达量均为最高,肾脏其次,而在肝脏中表达量最低。此外,FGF10基因在九疑山兔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在84日龄时达到最低点。【结论】九疑山兔FGF10蛋白与家兔和欧洲兔的相似性最高,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存在跨膜区、信号肽、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FGF 10基因在九疑山兔不同日龄、不同组织中差异表达。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FGF 10基因在肌肉发育中的潜在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疑山兔 FGF 10基因 克隆 分子特性 时空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香菇菌株子实体低分子量多糖指纹图谱及抗炎活性谱效关系
5
作者 刘利平 罗佳 +5 位作者 冯杰 张美彦 张丹 张劲松 宋春艳 刘艳芳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6,共10页
选取12个总多糖含量较高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子实体(编号为A1~A12),分别以20%、50%、75%乙醇逐级沉淀,收集A1~A12中低分子量多糖组分(LNE3,75%醇沉组分)。通过色谱技术分别构建LNE3的分子量分布和单糖组成指纹图谱,并基于体外... 选取12个总多糖含量较高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子实体(编号为A1~A12),分别以20%、50%、75%乙醇逐级沉淀,收集A1~A12中低分子量多糖组分(LNE3,75%醇沉组分)。通过色谱技术分别构建LNE3的分子量分布和单糖组成指纹图谱,并基于体外细胞模型探究LNE3的抗炎活性,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数学模型探究其谱效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香菇菌株子实体的LNE3主要由5个不同分子量段(P1~P5)的组分构成;单糖组成主要包括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和甘露糖,其中,葡萄糖的摩尔百分比最高(69.13%~83.72%)。在体外细胞水平,A2的LNE3抗炎活性显著优于其他样品。谱效关系解析发现,P1(2.99×10^(4)~7.89×10^(4)g·mol^(-1))、P2(7.96×10^(3)~2.48×10^(4)g·mol^(-1))和P3(2.12×10^(3)~6.73×10^(3)g·mol^(-1))与其抗炎活性关联度较高;多糖中的氨基葡萄糖和甘露糖与抗炎活性呈较强的正相关,而岩藻糖和半乳糖则与抗炎活性呈较强的负相关。通过谱效关系模型识别香菇子实体的LNE3组分特征峰,可为筛选优质子实体实现规模化制备活性稳定的香菇多糖组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分子量分布 单糖组成 抗炎活性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丁基对苯二酚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竺立 逯美红 +1 位作者 高鹏慧 王志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0,共8页
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是一种常见的新型合成抗氧化剂,可以被用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但过量使用会危害健康.目前的检测方法中振动光谱技术具有无损快速的优点,因此采用密度泛内涵理论与振动光谱技术相结合的研究... 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是一种常见的新型合成抗氧化剂,可以被用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但过量使用会危害健康.目前的检测方法中振动光谱技术具有无损快速的优点,因此采用密度泛内涵理论与振动光谱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可以为TBHQ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理论上,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RB3LYP)的三参数混合方法以及6-31G(d,p)和6-311++G(d,p)基组对TBHQ分子空间结构进行优化,给出了TBHQ的键长、键角和二面角等空间结构参数值,确定该分子空间构型为非平面结构.采Multiwfn和VMD程序计算并分析TBHQ分子的前线轨道和静电势,预测了该分子的反应活性位点,得出苯环和酚羟基的反应活性最强.TBHQ分子静电势最小值位于酚羟基的O原子附近,最大值位于酚羟基的H原子附近.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通过静电作用将与酚羟基发生作用.实验上,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TBHQ分子进行检测,然后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计算TBHQ分子的理论红外光谱.将得到的理论红外光谱与实验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理论计算结果可见TBHQ分子在0-2000 cm^(-1)和2000-4000 cm^(-1)范围两个区域有明显的红外活性,前者主要是指纹区的振动,后者是官能团的振动;从计算结果还可以明显看出943.9 cm^(-1)为叔丁基C-C伸缩振动以及C-H面外弯曲振动.由于-OH极性基团的取代,在1278.3 cm^(-1)、1307.1 cm^(-1)、1439.1 cm^(-1)、1587.5 cm^(-1)处出现了较强的骨架振动吸收峰和酚羟基-OH面内弯曲振动模式.这些均可作为TBHQ分子的特征峰.这为理解TBHQ的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信息,也为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丁基对苯二酚 红外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静电势 前线分子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联合分子对接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与卵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7
作者 付晨 黄群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共8页
[目的]运用多光谱分析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与卵白蛋白(OVA)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利用Stern-Volmer方程,研究DEP对OVA的荧光猝灭机理及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并通过热力学参数确定二者相互作用的主要作... [目的]运用多光谱分析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与卵白蛋白(OVA)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利用Stern-Volmer方程,研究DEP对OVA的荧光猝灭机理及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并通过热力学参数确定二者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出二者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利用分子对接考察了DEP与OV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结果]DEP可静态猝灭OVA内源荧光。25~45℃时,结合常数(K)由2.631×10^(8) L/mol降至1.072×10^(8) L/mol,DEP与OVA之间有1~2个主要结合位点。热力学分析表明,二者通过静电作用自发结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参数(J=1.316×10^(-13) cm^(3)·L/mol,R_(0)=3.665 nm,E=0.735,r=3.091 nm)证实其强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DEP与OVA结合形成基态复合物。分子对接模拟显示,DEP与OVA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及疏水作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结构稳定。[结论]DEP可静态猝灭OVA内源荧光,二者通过静电作用自发形成1~2个结合位点的稳定基态复合物,结合距离为3.091 nm,能量转移效率为0.735。复合物结构稳定性主要由氢键、范德华力及疏水作用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卵白蛋白 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和网络药理学的苗药血人参抗炎活性成分研究
8
作者 聂琴 吴静澜 +5 位作者 王丹 张均航 娄华勇 徐剑 张永萍 傅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6-767,731,共13页
为明确苗药血人参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物质,本研究通过建立血人参UPLC指纹图谱方法,利用化学计量法对其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预测血人参抗炎的活性有效靶点,并采取体外细胞实验对其抗炎药效进行验证。血人参指纹... 为明确苗药血人参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物质,本研究通过建立血人参UPLC指纹图谱方法,利用化学计量法对其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预测血人参抗炎的活性有效靶点,并采取体外细胞实验对其抗炎药效进行验证。血人参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血人参共得到28个共有峰,其中指认了10个共有峰,并首次指认出血人参所含成分牡荆素、木犀草苷、金丝桃苷和汉黄芩素。聚类分析可将不同产地血人参聚为3类,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可相互佐证。体外细胞实验表明,不同产地的血人参对炎症细胞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作用。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是抗炎潜在的靶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被认为是抗炎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建立了血人参的谱-效关系,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阐明血人参抗炎的关键靶点及作用通路,为血人参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血人参 超高效液相色谱 谱效关联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分子网络的卡因类兽药残留检测及裂解规律研究
9
作者 王伟 李晓芹 +8 位作者 张玲 曹叶中 钟晓红 何新叶 许喆娴 吴静姗 杨露峰 山珊 方志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7期185-192,共8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建立10种卡因类兽药检测方法,相关系数(R^(2))为0.9790~0.9993,检出限为0.1~50.0 ng/mL,定量限为10.0~150.0 ng/mL。结合全球天然产物社交分子网络(GNPS)探索卡因类兽药质...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建立10种卡因类兽药检测方法,相关系数(R^(2))为0.9790~0.9993,检出限为0.1~50.0 ng/mL,定量限为10.0~150.0 ng/mL。结合全球天然产物社交分子网络(GNPS)探索卡因类兽药质谱裂解规律以及可视化分子网络。通过比较分析卡因类兽药残留成分群、簇的质谱关联信息,开发出了一种卡因类兽药残留快速筛查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MS 卡因类兽药 残留检测 质谱裂解规律 分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活化过硫酸盐体系对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分子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惠真 孙宗全 +4 位作者 沈佳伦 王佳琪 李晓东 马福俊 谷庆宝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9-1759,共11页
亚铁活化过硫酸盐(PS/Fe^(2+))高级氧化是修复有机污染水体的常用技术,在修复过程中会诱导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分子结构转变。为研究PS/Fe^(2+)体系中DOM的分子转化特性,选取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天然有机质(NOM)3种不同种类的... 亚铁活化过硫酸盐(PS/Fe^(2+))高级氧化是修复有机污染水体的常用技术,在修复过程中会诱导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分子结构转变。为研究PS/Fe^(2+)体系中DOM的分子转化特性,选取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天然有机质(NOM)3种不同种类的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和高分辨率质谱对比分析了PS/Fe^(2+)反应前后DOM的理化特性和分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与热或碱活化PS体系相比,PS/Fe^(2+)反应后DOM芳香度、分子数和分子量显著下降。②反应后,DOM中残留了含C、H和O的木质素和单宁类物质,去除了O/C<0.6的低氧化程度分子,生成了富含氮和硫的高氧化程度分子。③PS/Fe^(2+)体系去除了DOM中的不饱和态分子(49.3%~94.0%),生成饱和态物质的数量、类型因DOM种类表现出明显差异。研究显示,PS/Fe^(2+)体系在自由基氧化与络合作用的共同介导下显著增加了DOM的分子转化程度,进而可能影响共存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亚铁 过硫酸盐(PS) 高分辨质谱 分子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V-Vis和EEM-PARAFAC的草海沉积物DOM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龙云川 王龙燕 +1 位作者 胡菁 蒋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98-2709,共12页
为揭示高原湿地贵州草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不同水期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解析贵州草海枯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DOM含量、分子性质、来源及荧光组... 为揭示高原湿地贵州草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不同水期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解析贵州草海枯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DOM含量、分子性质、来源及荧光组分。结果表明:①草海沉积物中DOM含量为0.79~5.14 mg/g,包含类蛋白(C1)和类腐殖质(C2)两种荧光组分,其中C1为优势组分,其平均荧光强度占比为78.01%。DOM以弱腐殖化特征的富里酸类物质为主,呈现内源为主、陆源为辅的混合来源特征,生物可利用性较高。②除DOM自生源特性外,丰水期沉积物DOM含量、相对浓度、腐殖化程度、芳香度、官能团数均低于枯水期。枯水期各组分的高荧光强度值出现在草海湖心区域及东北区域,可能与草海湖泊地形及北部城市人类活动有关;丰水期C2组分在南部湖滨区域聚集,可能与草海南部农业径流相关。③相关性分析、共现网络分析及Mantel test分析表明,TOC含量、TP含量及CAT酶活性均与DOM组分呈显著相关,人类活动及微生物作用介导着枯水期DOM特征,丰水期DOM来源可能还受风浪扰动、光降解等更多因素影响。研究显示,草海沉积物DOM以类蛋白组分为主、呈弱腐殖化特征、可生化利用性好,需警惕水华暴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三维荧光光谱 溶解性有机质(DOM) 紫外可见光谱 分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星形成区G10.32-0.15中反馈机制的研究
12
作者 张幸 李大磊 加尔肯·叶生别克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49,共11页
反馈在恒星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星团和母体分子云的演化都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多波段的红外数据以及亚毫米波的连续谱数据确定了恒星星团的位置以及致密尘埃团块C1、C2、C3、C4和C5的分布。NH_(3)速度积分... 反馈在恒星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星团和母体分子云的演化都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多波段的红外数据以及亚毫米波的连续谱数据确定了恒星星团的位置以及致密尘埃团块C1、C2、C3、C4和C5的分布。NH_(3)速度积分强度的分布与870μm示踪的致密尘埃的分布具有很好的成协性,表明NH_(3)能很好地示踪致密分子气体。在局域热动平衡的假设下,结合NH_(3)(1,1)和NH_(3)(2,2)的分子谱线数据,通过辐射转移计算获取了分子气体的速度场、速度弥散、旋转温度、NH_(3)柱密度以及波束填充因子的分布。通过进一步的计算,得到了G10.32-0.15中气体的运动温度、声速、非热速度弥散、热压与非热压的比值以及马赫数。综合分析以上结果,表明G10.32-0.15中的致密气体可能受到了恒星形成区多种反馈机制的影响:C1区域的气体可能受到热反馈的影响,C2和C3区域的气体可能受到爆炸反馈的影响,C4和C5区域的气体可能受到动量反馈的影响。恒星形成区G10.32-0.15与周围的致密气体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不同区域的气体可能由不同反馈机制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云 分子谱线 恒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煤的分子结构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炎 许睿 +5 位作者 路学忠 郭伟勇 杨小兵 李焕同 何亮 毛兴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4-933,共10页
以宁夏宁东、贺兰山、宁南和香山等四大煤田不同矿区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煤结构进行表征,结合分峰拟合来获取煤结构参数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中煤阶煤光学性质是各向同性的,芳香层片尺寸... 以宁夏宁东、贺兰山、宁南和香山等四大煤田不同矿区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煤结构进行表征,结合分峰拟合来获取煤结构参数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中煤阶煤光学性质是各向同性的,芳香层片尺寸较小,任意取向;随着煤级的增加,芳香层间距d002值以最快的速率减小,延展度La则加快增长,在Rmax大于2.0%后,d002值变化幅度减缓与堆砌度Lc值增大相对应;在d002<0.3480 nm,拉曼参数ID1/IG、AD1/AD1+G开始线性减小,煤的分子结构中芳香层片尺寸增大,定向性增强,光学性质在平行和垂直于芳香层片方向上呈现各向异性,结构有序化程度增大;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红外光谱显示脂肪结构含量较低,芳香结构吸收带显著,芳香度参数迅速增大,脂肪烃侧链快速脱落,生烃潜力参数‘A’变小;贺兰山煤田和香山煤田煤叠加了岩浆热作用,变质温度较高,导致芳香环缩合程度增强,芳香烃类物质增多。研究结果对煤的结构演化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煤阶煤 X射线衍射 拉曼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煤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柠檬苦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鑫富 董庆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7-44,共8页
为研究柠檬苦素(Limonin,LM)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LM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LM能有效淬灭BSA的内源荧光,其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两者发生相互作... 为研究柠檬苦素(Limonin,LM)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LM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LM能有效淬灭BSA的内源荧光,其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两者发生相互作用可形成1个结合位点,分子间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该相互作用过程为自发反应;紫外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表明,LM与BSA发生相互作用后,可以增加BSA上酪氨酸(Tyr)、色氨酸(Trp)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性;通过竞争位点实验及分子对接,发现LM与BSA的结合位点在siteⅠ附近,LM可以与BSA上的Trp-213形成氢键,与Tyr-340/451等残基之间存在范德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素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俾路支褐煤有机结构特征及大分子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媛 莫文龙 +3 位作者 马亚亚 郭佳 魏贤勇 AKRAM Naeem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4,共10页
以巴基斯坦俾路支褐煤(BL)为研究对象,由元素分析得出BL化学式为C_(167)H_(130)O_(53)N_(2)S。经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BL有机结构中氧、氮和硫元素存在形式。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BL有机结构中主要官能团特征,-CH和-CH... 以巴基斯坦俾路支褐煤(BL)为研究对象,由元素分析得出BL化学式为C_(167)H_(130)O_(53)N_(2)S。经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BL有机结构中氧、氮和硫元素存在形式。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BL有机结构中主要官能团特征,-CH和-CH^(2)为BL脂肪族结构中主要官能团。BL中苯环主要取代形式为三取代和四取代。运用核磁共振光谱(^(13)C-NMR)探究BL有机结构碳骨架结构。BL分子结构中,芳香桥碳与周碳之比X_(BP)为0.21,碳主要由芳香碳和脂肪碳2部分构成,其中脂肪碳质量分数53.23%,芳香碳占比41.93%。芳香结构以苯环和萘环为主,氧主要以羧基、羰基、醚氧和酚羟基形式存在,而氮主要以吡咯氮形式存在,硫主要为噻吩。建立BL二维分子结构模型,通过Materials Studio对其进行加氢饱和,构建BL分子模型三维立体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得分子模型,空间效果显著,得到能量最低的BL三维结构模型,发现范德华能是BL分子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通过计算得到的BL模型结构^(13)C NMR谱图与试验所测谱图基本一致,验证了所构建BL结构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分子结构 核磁共振碳谱 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化学污染物广谱识别性核酸适配体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16
作者 陈莹杰 王佳琦 +5 位作者 宋岳龙 贾竹青 李德喜 王战辉 杜向党 李成龙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97,共13页
作为新型生物识别材料,广谱识别性核酸适配体在食品和环境中小分子化学污染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同时检测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有关腺苷受体拮抗剂、被非法滥用活性物质、抗炎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工业化学品、农药、类固醇雌... 作为新型生物识别材料,广谱识别性核酸适配体在食品和环境中小分子化学污染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同时检测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有关腺苷受体拮抗剂、被非法滥用活性物质、抗炎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工业化学品、农药、类固醇雌激素和毒素等小分子化学污染物广谱识别性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方法和优化策略,归纳总结了109条核酸适配体序列和平衡解离常数(或相对亲和力)及其所用的测定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基于广谱识别性核酸适配体所开发的生物传感器,以期为食品和环境中小分子化学污染物快速检测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化学污染物 广谱 核酸适配体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甲恶唑的振动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少岩 张静 +1 位作者 于倩 刘春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是一种磺胺类广谱抗生素.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SMX初始构型进行结构优化,得出该分子最稳定结构构型.同时,给出了SMX的键长、键角和二面角等空间结构参...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是一种磺胺类广谱抗生素.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SMX初始构型进行结构优化,得出该分子最稳定结构构型.同时,给出了SMX的键长、键角和二面角等空间结构参数值,确定该分子空间构型为非平面结构.相同基组水平下进行频率计算,通过频率校正因子0.9630修正并绘制了SMX分子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图.发现光谱谱段主要分布在3600-2800 cm-1和1700-300 cm-1频率段,并且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定值有较好吻合,表明DFT计算方法是可取和可信的.借助GaussView 6.0软件和计算得到的势能分布结果对频率范围内每一个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归属.此外,采用Multiwfn和VMD程序计算并分析SMX分子的静电势和前线分子轨道,预测了该分子的反应活性位点.该结果为SMX分子的振动光谱检测提供基础数据,为其结构鉴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恶唑 振动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静电势 前线分子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烯烃共聚物和均聚物性能对比
18
作者 郭融 赵帮岭 +2 位作者 付鹏 刘海洪 张赛扬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135,共6页
环烯烃聚合物具有高耐热性、高韧性、高透明性和高尺寸稳定性,已成为玻璃材料的理想替代品,并在光学和医疗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揭示环烯烃聚合物化学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新材料的研发与定制奠定基础,通过体视显微镜... 环烯烃聚合物具有高耐热性、高韧性、高透明性和高尺寸稳定性,已成为玻璃材料的理想替代品,并在光学和医疗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揭示环烯烃聚合物化学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新材料的研发与定制奠定基础,通过体视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凝胶渗透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对两种典型的环烯烃聚合物材料—环烯烃共聚物(COC)和环烯烃均聚物(COP)的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结果显示,COP的透光率比COC高,COP疏水性比COC的强,COC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比COP的大,分子量分布稍宽;COP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在920 cm^(-1)和815 cm^(-1)处,COC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在1141,773,715 cm^(-1)处;COC和COP的初始分解温度和最大分解温度基本一致,且表现出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没有熔融峰的出现,这说明COC和COP都是无定形的;核磁共振碳谱显示COC的化学位移δ在32~36以及46.5~50处出现特征峰,而COP的化学位移δ在51~52和46处出现特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烯烃共聚物 环烯烃均聚物 光线透过率 分子量及分布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胶束介质对2,3-二氨基吩嗪的荧光增敏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应平 蔡汝秀 黄厚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031-1035,共5页
研究了反相胶束介质丁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正辛烷(n-octane)对漆酶催化氧化邻苯二胺的产物2,3-二氨基吩嗪(DAP)光谱性质的影响.试验表明,AOT/n-octane对DAP吸光性质稍有增... 研究了反相胶束介质丁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正辛烷(n-octane)对漆酶催化氧化邻苯二胺的产物2,3-二氨基吩嗪(DAP)光谱性质的影响.试验表明,AOT/n-octane对DAP吸光性质稍有增敏作用,而对其荧光具有强烈的增敏作用,使DAP荧光量子产率提高近3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胶束介质 二氨基吩嗪 荧光增敏 分子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光谱图像识别的食用油快速分类研究(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玉婷 赵众 +1 位作者 袁洪福 李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9-664,共6页
分子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已成为一种非常活跃的食用油鉴别方法。然而,当不同类型的样本之间的光谱差异极其微小时,利用传统的分类技术也很难将其分开。为了完成相似品种食用油的快速识别和分类,收集了包括芝麻油、玉米油、油菜... 分子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已成为一种非常活跃的食用油鉴别方法。然而,当不同类型的样本之间的光谱差异极其微小时,利用传统的分类技术也很难将其分开。为了完成相似品种食用油的快速识别和分类,收集了包括芝麻油、玉米油、油菜籽油、调和油、葵花油、花生油、橄榄油七种食用油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在此基础上,采用图像识别的方法对七种食用油进行快速分类。在所提出的图像识别方法中,首先,将通过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后的红外光谱吸光度矩阵进行自相关运算,利用等高线原理根据吸光度强度值的不同生成光谱图像,以扩大的光谱差异并提高光谱可视化。然后,根据图像膨胀的原理找到光谱图像的局部特征点,将其作为图像特征。最后,使用BP神经网络对特征点进行训练和分类预测。为了对比所提出的方法,PCA-BP和KL-BP的方法被用于与图像识别的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图像识别方法的正确识别率为94.4%,高于PCA-BP的66.7%和KL-BP的83.3%。所提方法为实现食用油的快速识别和检测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分子光谱 光谱可视化 特征提取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