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cessing, Recovery and Analysis of Precious Metals Using Molecular Recogntion Technology
1
作者 IZATT Steven R. BRUENING Ronald L. IZATT Nell E.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88-95,共8页
IBC Advanced Technologies' Molecular Recognition Technology(MRT) products,trade named SuperLig,selectively and rapidly bind with target metal ions to remove them from solution.The MRT process can produce a high pu... IBC Advanced Technologies' Molecular Recognition Technology(MRT) products,trade named SuperLig,selectively and rapidly bind with target metal ions to remove them from solution.The MRT process can produce a high purity separation product of maximum added value at low cost.In this paper,applications of MRT in the precious metals industry,including selective commercial separations involving Au,Pd,Pt,Rh,and Ru,a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Application of MRT to the analytical determination of precious metals is presented.Potential use of MRT in recovering precious metals from end-of-life(EOL) product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ctive metal separations molecular recognition technology metal recovery from waste electronics PALLADIUM PLATINUM RHODIUM RUTHENIUM gold analytical determin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日光铜业公司精炼厂MRT工业脱铋车间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卫民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分子识别技术(MRT)是铜精炼厂的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分离技术。MRT已用于脱除包括铋、锑和铁在内的主要铜杂质。此外,MRT也可以用于精炼含贵金属的阳极泥。本文讨论了MRT在LS目光铜业公司精炼厂中的脱铋应用。MRT车间可以获得完全的纯利... 分子识别技术(MRT)是铜精炼厂的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分离技术。MRT已用于脱除包括铋、锑和铁在内的主要铜杂质。此外,MRT也可以用于精炼含贵金属的阳极泥。本文讨论了MRT在LS目光铜业公司精炼厂中的脱铋应用。MRT车间可以获得完全的纯利润。温山精炼厂在安装MRT脱铋系统前,LS日光铜业公司采用碳酸钡沉淀系统控制精炼厂电解液中的铋含量。这种工艺与MRT系统相比,操作费用更为昂贵,而每批或每次循环的脱铋率更低。本文讨论了MRT脱铋工艺、MRT车间的电解精炼的操作数据和性能数据、铋副产品的生产,并对铜精炼厂的MRT工艺进行了全面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液 杂质控制 脱铋 分子识别技术 LS日光铜业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识别技术(MRT)在铜精炼中的应用—从铜电解液中除铋
3
作者 谭春梅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2年第5期1-7,共7页
在世界经济中,高纯电解铜是一种重要的商品,主要用来生产铜线。全球冶炼厂处理来自不同产地的矿石,生产出高纯电解铜。这些铜精矿通常含有0.1%的铋。如果最终产品中的铋含量超过2×10^(-6),会导致产品出现脆性,使得铜产品不适合用... 在世界经济中,高纯电解铜是一种重要的商品,主要用来生产铜线。全球冶炼厂处理来自不同产地的矿石,生产出高纯电解铜。这些铜精矿通常含有0.1%的铋。如果最终产品中的铋含量超过2×10^(-6),会导致产品出现脆性,使得铜产品不适合用于拉丝生产。IBC先进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有效的除铋系统,用于分离铜电解液中溶解的铋,使铋含量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该系统与铜生产系统一体化,可实现连续作业。IBC采用一种分子识别技术(MRT)工艺来进行分离作业。在该工艺中,专门设计的螯和剂或配位体与固体骨架(例如硅胶)进行化学结合,产生一种称为SuperLig~的固相系统。这套除铋系统已经用于几家电解厂的铜精炼生产中。本文介绍了从铜电解液中分离和回收铋的工艺步骤,这些工艺步骤包括:吸收、一段洗涤、预解吸、主要解吸、后解吸、二段洗涤、铋沉淀,给出了每个步骤控制和监测的项目。本文讨论了采用其它技术控制铋的局限性。作者还介绍了MRT系统为铜电解厂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些铜电解厂都存在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精炼 除铋 电解车间纯度控制 分子识别技术(m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苦苷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4
作者 韩宇 王雨 +2 位作者 李耀磊 林志健 张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16-1922,共7页
目的:应用磁性分子印迹技术,从降尿酸中药秦艽中特异性吸附与分离龙胆苦苷。方法:以龙胆苦苷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醇为致孔剂,制备龙胆苦苷磁性分... 目的:应用磁性分子印迹技术,从降尿酸中药秦艽中特异性吸附与分离龙胆苦苷。方法:以龙胆苦苷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醇为致孔剂,制备龙胆苦苷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P)、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进行表征,通过绘制动力学吸附曲线及静态等温线评价其吸附性能。结果:龙胆苦苷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成功,震荡60 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从秦艽中提取和分离龙胆苦苷,吸附量为6.316 mg/g。结论:降尿酸中药秦艽中的龙胆苦苷可被龙胆苦苷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特异性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苦苷 磁性分子印迹技术 高尿酸血症 秦艽 选择性识别 分离 制备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仿生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伟箭 罗鹏 张正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19,共4页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合成技术 ,用它制备的印迹高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定识别性 ,因此可用来做传感器的识别元件。文中叙述了印迹高分子的制备 。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仿生化学传感器 印迹高分子 传感器 识别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8
6
作者 王颖 李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15-2323,共9页
分子印迹是一项具备特异识别功能的新兴技术。本文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应用,并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方法等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溶剂、致孔剂和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的影... 分子印迹是一项具备特异识别功能的新兴技术。本文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应用,并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方法等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溶剂、致孔剂和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的影响及本体聚合、原位聚合、沉淀聚合、悬浮聚合、表面印迹、电聚合等制备方法。另外对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生物学、分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医药以及有机合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 专一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印迹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汪国松 杨雪琼 +3 位作者 方云山 朱秀芳 张洪彬 丁中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5,共5页
以赤霉酸(GA3)为印迹分子,改变功能单体与致孔剂种类合成了四个分子印迹聚合物(MIP1-4)及两个分子印迹膜(MIM1-2)。采用紫外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印迹分子分别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间的结合常数和化学计量比(n=2)。平衡... 以赤霉酸(GA3)为印迹分子,改变功能单体与致孔剂种类合成了四个分子印迹聚合物(MIP1-4)及两个分子印迹膜(MIM1-2)。采用紫外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印迹分子分别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间的结合常数和化学计量比(n=2)。平衡结合实验研究表明,以AM为单体制备的MIP1对印迹分子GA3具有更高的结合量和良好的印迹效率。膜渗透及膜过滤实验表明,以AM为单体制备的MIM1对GA3分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识别 聚合物(膜) 赤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程杨 刘红弟 +1 位作者 闫震 徐国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74-1984,共11页
农药被广泛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以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农药的长期使用会影响生态平衡并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基于模拟自然界中“抗原-抗体”分子特... 农药被广泛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以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农药的长期使用会影响生态平衡并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基于模拟自然界中“抗原-抗体”分子特异性识别作用的仿生分子识别技术,因其具有制备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化学稳定性好及高选择性等优点,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分子印迹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农药残留 特异性识别 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客体识别作用构建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检测丹参中汞离子 被引量:2
9
作者 韦国兵 孔德荣 +10 位作者 徐慧慧 殷赵江 张晶 崔汉峰 洪年 杨婕 熊魏 刘文明 郭倩文 程林 樊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5-602,共8页
使用联吡啶钌(Ru(bpy)2+3)/β-环糊精-金纳米粒子(β-CD-AuNPs)/全氟磺酸(Nafion)复合物和二茂铁标记(Fc)的DNA探针(Fc-DNA)构建了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生物传感器,将其用于检测中药材丹参中的汞离子。该传感器包含... 使用联吡啶钌(Ru(bpy)2+3)/β-环糊精-金纳米粒子(β-CD-AuNPs)/全氟磺酸(Nafion)复合物和二茂铁标记(Fc)的DNA探针(Fc-DNA)构建了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生物传感器,将其用于检测中药材丹参中的汞离子。该传感器包含ECL发光基底和ECL强度开关两部分,将Ru(bpy)2+3/β-CDAu NPs/Nafion组装到玻碳电极(GCE)上构成发光基底,产生稳定的ECL信号; Fc-DNA探针作为ECL信号开关,通过分子识别策略设计,利用β-CD与Fc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与β-CD-AuNPs相连。该检测方法和以往的汞离子检测方法相比,具有背景信号低、选择性高、仪器简单、操作快速等特点。该"Off-On"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在0. 04~800 ng/m L范围内对Hg2+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为0. 02 ng/m 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生物传感器 汞离子 分子识别技术 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识别技术在金属分离回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耀威 杨明珠 王芝元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6,共4页
分子识别技术(Molecular Recognition Technology,MRT)是近年来基于超分子化学领域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选择性的分离技术。在冶金和环境治理领域,分子识别技术能有效分离及纯化金属。该技术主要由填充于分离柱上的分子识别材料(商品名S... 分子识别技术(Molecular Recognition Technology,MRT)是近年来基于超分子化学领域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选择性的分离技术。在冶金和环境治理领域,分子识别技术能有效分离及纯化金属。该技术主要由填充于分离柱上的分子识别材料(商品名SuperLig)完成分离。当携带目标离子的母液通过分子识别柱时,目标离子被选择性吸附,然后经过洗脱过程回收,最终被富集到少量的洗脱液中而再生。该处理过程环保而经济。综述了分子识别技术的发展、基本原理及其在冶金和环境治理领域分离、纯化和回收金属离子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该技术在分离和回收核废料液中如铯、锝、锶和镭等放射性元素及矿山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应用,并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分子识别技术 金属 分离回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的蛋白质识别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攀 熊维德 张迎庆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9期1-4,共4页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聚合物的技术,因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三大特性,而在分离纯化、生物化学、生物药学以及医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印迹聚合物的...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聚合物的技术,因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三大特性,而在分离纯化、生物化学、生物药学以及医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印迹效果评价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分子印迹技术 识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硝酸工业过滤器回收铂族金属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桂生 王欢 +4 位作者 赵雨 李勇 陈明军 贺小塘 吴喜龙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42,共4页
研究了硝酸工业铂回收过滤器中铂族金属回收工艺。通过预处理、化学溶解、分子识别分离铑、化学沉淀等过程,实现了铂族金属的高效回收。对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和优化,试验了分子识别技术从复杂原料中优先提纯铑。在优化条件下... 研究了硝酸工业铂回收过滤器中铂族金属回收工艺。通过预处理、化学溶解、分子识别分离铑、化学沉淀等过程,实现了铂族金属的高效回收。对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和优化,试验了分子识别技术从复杂原料中优先提纯铑。在优化条件下,铂、钯和铑的回收率分别为97.20%、98.13%和9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铂回收过滤器 铂族金属 回收 分子识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识别技术在铜工业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卫民(摘译) 王永慧(校)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分子识别技术(MRT)——一种高选择性分离技术的使用,对于铜的电解精炼和电积系统中的多种阳离子和阴离子,证明是一种成本低、效益高、环保好的处理技术。这些离子包括重金属、过渡金属、贵金属、卤化物、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本文总结... 分子识别技术(MRT)——一种高选择性分离技术的使用,对于铜的电解精炼和电积系统中的多种阳离子和阴离子,证明是一种成本低、效益高、环保好的处理技术。这些离子包括重金属、过渡金属、贵金属、卤化物、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本文总结了分子识别技术(MRT)在各种令人感兴趣的领域中的应用:从铜阳极泥中回收和精炼铂族金属,从矿山酸性排水中回收铜;从铜电解精炼和电积过程中提取Bi、Sb和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精炼电解液 铜阳极泥 矿山酸性排水 除杂 分子识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识别技术在铋的脱除和回收中的新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卫民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0,共6页
肯尼科特犹他铜业公司对采用分子识别技术从贵金属车间的溶液中脱铋进行了试验。试验采用了Superlig^(?) 83和Superlig^(?) 240两种材料,本文介绍了小规模试验结果和两种提取产品,也介绍了使用每种Supedig^(?)产品可能的流程图。
关键词 贵金属车间溶液 脱铋 分子识别技术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的直接比色检测及其机理
15
作者 马保亮 范翊 +2 位作者 张立功 沈冰 李亚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带有甘露糖的聚双炔薄膜能够识别大肠杆菌并与它们结合 ,更重要的是结合可以导致聚双炔薄膜的颜色发生改变 ,这种颜色变化很容易用裸眼观察到并且可以通过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分析。这种通过聚双炔薄膜对分子识别的直接检测方法不仅为该薄... 带有甘露糖的聚双炔薄膜能够识别大肠杆菌并与它们结合 ,更重要的是结合可以导致聚双炔薄膜的颜色发生改变 ,这种颜色变化很容易用裸眼观察到并且可以通过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分析。这种通过聚双炔薄膜对分子识别的直接检测方法不仅为该薄膜在生物传感器发展领域中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而且为诊断应用和筛选新的连接配体提供了可能。此外 ,为了理解颜色变化的机理 ,我们用共振喇曼光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聚双炔的亲合变色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当由蓝到红的颜色变化发生时 ,聚合物骨架的侧链进行了重新排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识别 大肠杆菌 甘露糖 聚双炔薄膜 颜色变化 朗缪技术 生物传感器 直接比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识别技术分离提纯钯的工艺实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喜龙 贺小塘 +2 位作者 李勇 赵雨 王欢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0,34,共5页
采用分子识别材料SuperLig~?2从含铂钯的溶液中选择性分离钯,钯吸附率大于99%,吸附、洗脱过程钯的直收率为95.87%,总收率为98.04%;得到的洗脱液氧化处理后生成钯沉淀,再经水合肼还原即可得到纯度为99.99%的钯粉。与传统的沉淀分离工艺相... 采用分子识别材料SuperLig~?2从含铂钯的溶液中选择性分离钯,钯吸附率大于99%,吸附、洗脱过程钯的直收率为95.87%,总收率为98.04%;得到的洗脱液氧化处理后生成钯沉淀,再经水合肼还原即可得到纯度为99.99%的钯粉。与传统的沉淀分离工艺相比,分子识别技术的生产流程短、铂不容易分散、操作方便、三废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分子识别技术 铂钯分离 钯精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