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槟榔江水牛SREBF1基因克隆、分子特征及组织表达分析
1
作者 刀文彬 欧阳依娜 +3 位作者 梁建平 范新阳 陈馨瑶 苗永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阐明水牛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SREBF1)的分子特征和组织表达特异性,初步揭示其分子功能。【方法】以槟榔江水牛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克隆水牛SREBF1基因... 【目的】阐明水牛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SREBF1)的分子特征和组织表达特异性,初步揭示其分子功能。【方法】以槟榔江水牛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克隆水牛SREBF1基因完整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REBF1分子特征;采用qPCR技术检测SREBF1在泌乳期水牛多个组织中的表达特异性。【结果】水牛SREBF1 CDS全长3438 bp,编码11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亲水蛋白;SREBF1包含1个bHLHzip_SREBP1(AA319~393)DNA结合结构域,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内质网,主要功能是结合并调控DNA转录、参与脂质代谢等。水牛与其他牛科物种SREBF1在一级结构、理化特征、结构域和高级结构上高度相似。在基于SREBF1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水牛与其他牛科物种聚为1类。在泌乳期水牛的8个组织中,SREBF1基因在乳腺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垂体、肾脏,在脾脏、瘤胃和心脏中的表达水平较低。【结论】水牛与其他牛科物种SREBF1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水牛SREBF1可调控DNA转录,在脂质代谢旺盛的组织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江水牛 sREBF1基因 分子特征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科物种THRSP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功能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宇 王荣平 +3 位作者 朱伟 范新阳 滕晓红 苗永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7,共14页
【目的】探究牛科物种THRSP基因的序列特征、功能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方法】从NCBI和Ensembl数据库下载常见牛科物种和非牛科物种的THRSP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 【目的】探究牛科物种THRSP基因的序列特征、功能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方法】从NCBI和Ensembl数据库下载常见牛科物种和非牛科物种的THRSP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牛科物种THRSP基因转录区的结构相似,编码序列一致性高(93.2%~96.9%),但非翻译区和内含子差异较大。牛科THRSP蛋白均为亲水性核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都包含1个Spot_14或Spot_14超家族保守结构域,其参与的生物学路径主要与脂类的生物合成有关,分子功能主要与脂肪酸合酶活性和蛋白同源二聚化活性相关。与牛科THRSP互作的蛋白质主要与脂肪酸的合成和β-氧化、蛋白质代谢和转运、跨细胞膜或细胞器的物质转运、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等生物学过程有关。牛科THRSP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理化特性、基序组成模式、保守结构域、功能修饰位点和高级结构高度相似,但表现出属间差异。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牛科物种同属动物间THRSP蛋白的亲缘关系更近。【结论】牛科物种THRSP序列和结构一致性高、功能相似,是一种在细胞核中发挥功能作用的亲水蛋白,推测其参与牛科物种脂合成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科物种 THRsP基因 分子特征 功能 生物学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按蚊保幼激素受体基因AsMet分子特性、表达模式及在生殖中的作用分析
3
作者 幸晓清 陈斌 司风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75-1483,共9页
【目的】为明确保幼激素受体Methoprene-tolerant基因AsMet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体内的时空表达模式,并探究其对中华按蚊生殖调控和发育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华按蚊转录组数据,采用RACE克隆AsMet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分子特征分... 【目的】为明确保幼激素受体Methoprene-tolerant基因AsMet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体内的时空表达模式,并探究其对中华按蚊生殖调控和发育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华按蚊转录组数据,采用RACE克隆AsMet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利用qPCR分析AsMet在不同发育阶段(蛹和雌成蚊)、3日龄雌成蚊不同组织[头、胸、腹部前端(腹部前3节)、腹部后端(腹部剩余部分)、中肠、马氏管、脂肪体、卵巢和体壁]中的表达量;通过向中华按蚊末期雌蛹显微注射ds AsMet进行RNAi后,测定AsMet,AsKr-h1和AsVg的表达量,并观测雌成蚊卵巢发育情况、羽化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结果】中华按蚊AsMet(GenBank登录号:OR783325)的cDNA序列全长6841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3159 bp,编码1052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114.46 kD,等电点为6.63。AsMet有4个保守结构域,包括1个螺旋-环-螺旋结构域、2个PAS结合域和1个C末端保守基序。AsMet与冈比亚按蚊An.gambiae、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的Met聚为一支。AsMet在化蛹后30 h和成蚊大部分阶段显著高表达,且在雌成蚊头和胸部中显著高表达,在中肠、马氏管和卵巢中呈现低表达。显微注射ds AsMet到末期雌蛹后24,48和72 h时,AsMet的表达量较显微注射ds EGFP的对照组分别下调70.05%,41.05%和68.64%,羽化率低于显微注射ds EGFP且在雌蚊交配吸血后卵巢发育不良,产卵量比正常注射ds EGFP的低67.58%,卵孵化率比正常注射ds EGFP的下降93.10%。【结论】AsMet表达被降低后影响中华按蚊卵巢的正常发育且使产卵量和孵化率显著降低。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JH调控中华按蚊生殖发育机理奠定基础,对保幼激素信号通路和昆虫生殖调控的分子机制的认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保幼激素受体基因 分子特性 表达模式 生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猫冠状病毒流行特征及S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4
作者 吴迪 李志军 +3 位作者 苗东影 李刚 陈会玲 杜鹃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0期23-29,共7页
为了解北京市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的生物型、血清型、遗传进化情况及其流行特征,对2023年在北京市动物医院收集的24份疑似FCoV感染猫的粪便或肛拭子样品进行RT-PCR检测、S基因扩增测序分析,并依据检测结果分析了来源猫... 为了解北京市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的生物型、血清型、遗传进化情况及其流行特征,对2023年在北京市动物医院收集的24份疑似FCoV感染猫的粪便或肛拭子样品进行RT-PCR检测、S基因扩增测序分析,并依据检测结果分析了来源猫年龄和采样季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4份疑似样品中,检出11份FCoV阳性,其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7%~98.5%,与日本、德国分离株同源性较高;11份阳性样品的血清型均为FCoV-I型,生物型均为猫肠道冠状病毒(FECV);猫只年龄与FCoV感染率呈负相关,季节变化与FCoV感染率不相关。结果表明:北京市2023年猫只感染的FCoV毒株属于同一血清型与生物型,且幼猫更易感染,一年四季皆可流行,同时提示毒株可能由入境宠物猫传入。因此在加强FCoV感染防控的同时,应重视出入境宠物猫FCo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冠状病毒 s基因 生物型 血清型 同源性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SRY基因克隆与分子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裴杰 阎萍 +7 位作者 程胜利 褚敏 冯瑞林 梁春年 郭宪 曾玉峰 包鹏甲 朱新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6,共7页
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n the Y chromosome,SRY)基因位于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对性别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对高原牦牛SRY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克隆和分子特征分析,以期从分子水平了解牦牛的性别形成机制。以雄性高原牦牛血液为材料,从... 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n the Y chromosome,SRY)基因位于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对性别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对高原牦牛SRY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克隆和分子特征分析,以期从分子水平了解牦牛的性别形成机制。以雄性高原牦牛血液为材料,从基因组DNA中扩增SRY基因编码区(单外显子)序列,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并测序。同时,将牦牛SRY基因编码区与奶牛进行序列比对;对牦牛SRY蛋白与其他物种SRY蛋白进行序列比对;采用在线生物软件对牦牛SRY蛋白的特性和结构进行预测。牦牛SRY基因(GenBank:EU547257)编码区长687 bp,编码229个氨基酸。克隆获得的牦牛SRY基因编码区与奶牛该序列存在2个碱基的变异,造成1个氨基酸的变异;各物种SRY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牦牛SRY蛋白(GenBank:ACB 29799)主要由亲水性氨基酸构成,同源建模预测的SRY HMG区域的3D模型显示,SRY HMG区域三维结构呈由三个α-螺旋组成的"L"型。首次从高原牦牛基因组中克隆了SRY基因,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分子特征,为从分子水平人为的控制牦牛性别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sRY基因 克隆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ip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分子特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锦炉 汪开毓 +4 位作者 肖丹 王均 付希 王浩丞 连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4-560,共7页
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了分离自患病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株Si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PCR和双酶切(BamHⅠ+HindⅢ)鉴定,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ip基因进行分子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源无... 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了分离自患病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株Si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PCR和双酶切(BamHⅠ+HindⅢ)鉴定,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ip基因进行分子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ip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保守性,与人源、哺乳动物源无乳链球菌亲缘性达100%,存在1个由25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1个与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的LysM结构域,具有与蛋白翻译后修饰功能相关的磷酸化位点33个和N-糖基化位点2个,编码多肽链中疏水区大于亲水区,是一种膜外蛋白。密码子偏爱性分析表明,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ip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异较大,密码子偏爱性与真核生物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sip基因 克隆 分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因s-lap编码区的克隆及其重组表达质粒PHB/s-lap的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忆淑 宋志宇 +3 位作者 费向东 贺冰 李玉新 谭大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6-859,共4页
目的 :克隆新基因 s- lap编码区序列并构建其重组表达质粒。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方法 ,以可见光损伤早期的培养的猪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 ds c DNA为模板 ,扩增新基因 s- lap编码区序列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 P... 目的 :克隆新基因 s- lap编码区序列并构建其重组表达质粒。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方法 ,以可见光损伤早期的培养的猪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 ds c DNA为模板 ,扩增新基因 s- lap编码区序列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 PHB/ s- lap重组表达质粒。结果 :经测序证实获得了正确的新基因 s- lap编码区序列 ,酶切鉴定及 DNA序列分析表明已经将 s- lap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到 PHB表达载体 ,成功地构建了 PHB/ s- lap重组表达质粒。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新基因 s- lap编码区序列 ,并构建了其重组表达质粒 PHB/ s- l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s-lap基因 克隆 分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SWEET基因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全喜 苑翠玲 +7 位作者 牟艺菲 闫彩霞 赵小波 王娟 王奇 孙慧 李春娟 单世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8-954,共17页
SWEET(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蛋白是一类结构保守、不依赖能量的糖转运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生物/非生物逆境胁迫等生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尚未见花生SWEET基因相关报道。本研究首次全基因组挖掘... SWEET(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蛋白是一类结构保守、不依赖能量的糖转运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生物/非生物逆境胁迫等生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尚未见花生SWEET基因相关报道。本研究首次全基因组挖掘了花生SWEET基因,对其分子特征及表达模式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种花生和2个祖先野生种基因组分别存在55、25、28个SWEET基因,随机不均匀分布在各染色体上。来源于野生种和栽培种的同源基因在染色体位置相近,但也存在个别缺失,这验证了花生野生种和栽培种的进化关系,也暗示了基因组复制加倍过程中存在同源基因的丢失或扩张。基因内含子-外显子数目和位置以及启动子中顺式作用元件种类和数量均存在差异,暗示了花生SWEET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系统进化分析将花生SWEET基因分为4个亚家族Clade I~Clade IV,同一亚家族同一分支的基因具有相似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分析Clevenger等组织表达谱发现部分基因表现为组织优势表达,这为深入了解SWEET基因行使功能部位提供了参考。此外,基于课题组前期发表的干旱和高盐胁迫转录组分析和RT-qPCR验证,我们挖掘出AhSWEET3a和AhSWEET4e等响应花生干旱或高盐胁迫的基因,功能有待进一步鉴定。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深入分析花生SWEET基因功能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基因家族 分子特征 表达分析 非生物胁迫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S llsB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尹华 任静静 +1 位作者 王欣雨 蒋建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55-3362,共8页
为分析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S(listeriolysin S,LLS)llsB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构建了llsB基因缺失株LM90-ΔllsB,并以8周龄、体重40g±5g的健康昆明系雄性小鼠为试... 为分析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S(listeriolysin S,LLS)llsB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构建了llsB基因缺失株LM90-ΔllsB,并以8周龄、体重40g±5g的健康昆明系雄性小鼠为试验动物对其生长特性、半数致死量(LD50)、脏器载菌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llsB基因缺失株;缺失株在体外连续培养20代过程中能稳定遗传。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发现,llsB基因缺失株生长活性略高于亲本株;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亲本株和缺失株的LD50分别为106.17和106.50 CFU;与亲本株相比,缺失株在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载菌量均极显著减少(P<0.01),说明缺失株对小鼠的感染能力明显减弱。在小鼠脑中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综上所述,llsB基因对LM90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可能有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LLS的致病机理及防控李斯特菌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s(LLs) llsB基因 基因缺失株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副黏病毒Ⅰ型S-1株的分子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春华 杨惠萍 +2 位作者 谢巧 蒋凤英 王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30-133,共4页
对从上海郊区发病鸽场分离鉴定的鸽副黏病毒Ⅰ型S-1毒株进行分子特性分析,选取融合蛋白F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用RT-PCR扩增F基因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F基因片段为1666 bp,包含完整的F基因,... 对从上海郊区发病鸽场分离鉴定的鸽副黏病毒Ⅰ型S-1毒株进行分子特性分析,选取融合蛋白F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用RT-PCR扩增F基因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F基因片段为1666 bp,包含完整的F基因,编码553个氨基酸,其F蛋白与常见疫苗株B1、La Sota、V4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2%、89.0%和91.5%;与国内鸽分离株YN P1、ch 98-1和STP96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2%、93.9%和94.6%;与国外鸽分离株116600、248VB、Capital 397、IT-22782和Tigre 699的同源性分别为95.7%、96.0%、95.1%、99.1%和95.5%。PPMVS-1分离株的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112G-R-Q-K-R-F117,属于基因Ⅵ型中等毒力的鸽Ⅰ型副黏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黏病毒Ⅰ型 F基因 分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SDWF2003株F基因的克隆与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跃强 沈志强 +4 位作者 刘吉山 管宇 韩玲 郭广君 王金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7,共4页
将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SDWF2003株经10日龄SPF鸡胚增殖后,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并以此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与F基因预期大小一致的DNA片段,亚克隆到pMD18-T载体并酶切鉴定正确后进行测序。软件分析显示:基因全长1662... 将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SDWF2003株经10日龄SPF鸡胚增殖后,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并以此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与F基因预期大小一致的DNA片段,亚克隆到pMD18-T载体并酶切鉴定正确后进行测序。软件分析显示:基因全长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是典型强毒株氨基酸序列结构;此分离毒株属于基因Ⅶ型,该型F蛋白第101位、第121位特征性氨基酸残基分别是K(赖氨酸)和V(缬氨酸),而本研究分离病毒F蛋白第101位、第121位分别是Q(谷氨酰胺)和V(缬氨酸);同源性比较,与LaSota、F48E9、Ch99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4.4%、87.1%、98.9%,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3%、91.7%、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 F基因 RT PCR 分子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Morlet小波分析的丹河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潘国营 秦永泰 +1 位作者 马亚芬 吕雪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3期41-45,50,共6页
为揭示丹河流域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征,根据山路平水文站1955-2000年的逐月平均流量资料,采用基尼系数法和集中度(期)等方法对丹河径流量的年内分配进行研究;并运用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R/S分析法对全年、汛期和非汛期的径流量变化... 为揭示丹河流域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征,根据山路平水文站1955-2000年的逐月平均流量资料,采用基尼系数法和集中度(期)等方法对丹河径流量的年内分配进行研究;并运用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R/S分析法对全年、汛期和非汛期的径流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使用Morlet小波对各径流序列的变化主周期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955-2000年,丹河流域径流量年内分配十分均匀,各时期的年内分配过程主要为"复式峰"型,最大峰值出现在8月份;流域全年、汛期和非汛期3个径流量序列均呈显著递减趋势,且未来递减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反持续性;丹河全年和汛期的径流序列具有相近的丰-枯交替变化周期,包含4、10和15 a左右的变化主周期;而非汛期径流序列存在15和28 a左右的丰-枯交替变化主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基尼系数法 R/s分析 Morlet小波法 径流变化特征 丹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海棠植物络合素合酶MhPCS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倩倩 孙晓莉 +2 位作者 曹慧 邹岩梅 束怀瑞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1-347,共7页
【目的】为了探明植物络合素酶参与植物解毒重金属的作用,【方法】以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为试材,克隆其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MhPCS)编码区序列,并研究该基因的表达特点。【结果】结果表明MhPCS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 494 bp,编码497... 【目的】为了探明植物络合素酶参与植物解毒重金属的作用,【方法】以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为试材,克隆其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MhPCS)编码区序列,并研究该基因的表达特点。【结果】结果表明MhPCS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 494 bp,编码49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MhPC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由2个典型的植物络合素合酶亚家族结构域组成,具有3个相邻的Cys-Cys元件(331-332、351-352和369-370位氨基酸)和植物络合素合酶蛋白的特征位点(Cys-56、Cys-90/91和Cys-109)。【结论】湖北海棠MhPCS与杜梨PbPCS蛋白同源性最高(94%),属于系统发生树的同一分支。MhPCS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各器官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根的表达量最高;100μmol.L-1CdSO4处理48 h内,MhPCS基因的表达量迅速上升;不同金属离子对其上调表达的诱导能力为:Cd2+>Cu2+>Pb2+。这为揭示重金属胁迫下湖北海棠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海棠 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MhPCs)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S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应华 吴培培 +4 位作者 宫玉珍 于漾 揭鸿英 何家惠 侯继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2-914,共3页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可引起鸡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特征为病鸡咳嗽、打喷嚏、发出气管啰音,幼鸡流鼻液,蛋鸡产蛋数量和质量下降。IBV的血清型较复杂,已报道的血清型约有30种,且交叉保护...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可引起鸡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特征为病鸡咳嗽、打喷嚏、发出气管啰音,幼鸡流鼻液,蛋鸡产蛋数量和质量下降。IBV的血清型较复杂,已报道的血清型约有30种,且交叉保护力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生物学特性 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带绦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宇 戴佳琳 +1 位作者 黄江 廖兴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1-733,737,共4页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带绦虫成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TaRPL8),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中获取RPL8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进...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带绦虫成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TaRPL8),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中获取RPL8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 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28a(+)-TaRPL8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但不能够被正常大鼠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结论亚洲带绦虫成虫TaRPL8基因可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表达,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疑山兔FGF 10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16
作者 黄念旎 黄子珂 +7 位作者 李聪聪 刘晗 马诗语 宋果 蒋亮 彭为波 杨联熙 黄生强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010,共10页
【目的】探讨九疑山兔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FGF10)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在九疑山兔不同日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方法】试验以九疑山兔背最长肌为材料,对九疑山兔FGF 10基因编码区序列(CDS)进行克... 【目的】探讨九疑山兔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FGF10)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在九疑山兔不同日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方法】试验以九疑山兔背最长肌为材料,对九疑山兔FGF 10基因编码区序列(CDS)进行克隆,利用MegAlign软件分析FGF1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并使用Mega 11.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ProtParam、SOPMA等在线网站对FGF10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GF 10基因在1、35、84、180日龄九疑山兔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结果】九疑山兔FGF 10基因CDS区长度为663 bp,共编码220个氨基酸,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家兔、欧洲兔、鸡、蟾蜍、绵羊、家牛、马、人、小鼠的相似性分别为100.0%、99.5%、87.3%、73.1%、97.2%、97.2%、99.1%、99.0%、93.8%,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九疑山兔与马的亲缘关系较近。九疑山兔FGF10蛋白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存在1个跨膜区域和1个信号肽,其结构域包括跨膜区、低复杂度区域和FGF家族同源结构域等结构,并含有2个糖基化位点和40个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49.55%),其次为延伸链(25.91%),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的预测结果一致。蛋白互作预测发现FGF10蛋白还与KL、FGFR2、FGFR4等蛋白存在互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FGF 10基因在4个日龄九疑山兔的肺脏中表达量均为最高,肾脏其次,而在肝脏中表达量最低。此外,FGF10基因在九疑山兔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在84日龄时达到最低点。【结论】九疑山兔FGF10蛋白与家兔和欧洲兔的相似性最高,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存在跨膜区、信号肽、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FGF 10基因在九疑山兔不同日龄、不同组织中差异表达。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FGF 10基因在肌肉发育中的潜在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疑山兔 FGF 10基因 克隆 分子特性 时空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6年浙江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与ORF3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旺霞 王一成 +4 位作者 吴润 袁秀芳 徐丽华 李军星 苏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0-388,共9页
为调查近年来浙江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毒株与疫苗株的S基因和ORF3基因遗传变异情况,2011—2016年,从浙江省各地区采集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料并提取其RNA,用3对特异性引物对S基因和ORF3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并对其序列变化... 为调查近年来浙江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毒株与疫苗株的S基因和ORF3基因遗传变异情况,2011—2016年,从浙江省各地区采集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料并提取其RNA,用3对特异性引物对S基因和ORF3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并对其序列变化、遗传进化情况和抗原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国内疫苗株CV777相比,12个样品株的S基因存在15个核苷酸插入和6个核苷酸缺失,导致氨基酸序列存在5个氨基酸插入(^(58)QGVN^(61)和^(140)N)和2个氨基酸缺失(^(163)DI^(164)),且在主要突变区S1区的2个中和表位(499-638和764-771 aa)有8处氨基酸突变;样品株的ORF3基因有7处氨基酸变异。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2株分离株的S基因与亚洲主要疫苗株(国内疫苗株CV777和韩国弱毒疫苗株DR13)的同源性仅为93.3%~94.9%,而与2011—2016年中国流行株(BJ-2011和Hu N)的同源性高达97.8%~99.9%,表明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呈现较大程度的变异,可为研制更加有效的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基因 ORF3基因 序列特点 基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AsSnRK2.7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及基因表达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向殿军 满丽莉 +3 位作者 王晓东 张巍巍 刘鹏 李志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4-1315,共12页
蔗糖非发酵相关的蛋白激酶2(SnRK2)通过磷酸化在植物胁迫信号转导途径中起关键作用。为发掘并利用燕麦中的SnRK2基因,本研究基于燕麦转录组数据的注释信息,利用RT-PCR技术从燕麦品种美达中克隆了AsSnRK2.7基因,借助生物信息学、瞬时表... 蔗糖非发酵相关的蛋白激酶2(SnRK2)通过磷酸化在植物胁迫信号转导途径中起关键作用。为发掘并利用燕麦中的SnRK2基因,本研究基于燕麦转录组数据的注释信息,利用RT-PCR技术从燕麦品种美达中克隆了AsSnRK2.7基因,借助生物信息学、瞬时表达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技术分别对该基因或其编码蛋白进行分子特征分析、亚细胞定位和表达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AsSnRK2.7基因包含一个107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7个氨基酸,预测其编码蛋白含有一个STKc_SnRK2结构域和一个PKc_like superfamily结构域,属于SnRK2蛋白激酶家族成员。AsSnRK2.7蛋白一级序列中包含多个SnRK2家族特有的重要功能区。AsSnRK2.7蛋白与水稻的SnRK2蛋白激酶相似性最高,属于GroupⅠ(SnRK2b)亚家族。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sSnRK2.7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qRT-PCR结果显示,AsSnRK2.7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在根、茎、叶和穗中的最大表达量分别出现在苗期、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此外,AsSnRK2.7基因的表达不被ABA激活,但可以积极应答PEG、盐和低温胁迫。以上结果说明,AsSnRK2.7基因可能作为一个调节因子,通过非依赖ABA途径来调节干旱、盐和低温所引发的信号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AssnRK2.7 分子特征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及周边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单颖 刘子琦 +6 位作者 施杏芬 李国炜 陈聪 罗浩 刘亚杰 方维焕 李肖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0-618,共9页
对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浙江省及周边24个地区共282份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轮状病毒A型(porcine group A rotavirus, GARV)、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 V)和猪传染... 对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浙江省及周边24个地区共282份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轮状病毒A型(porcine group A rotavirus, GARV)、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 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等病原的检测,并选取其中的16份PEDV阳性样品进行S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EDV的检出率为64.89%(183/282),GARV为0.35%(1/282),PDCo V为4.25%(12/282),而未检出TGEV;PEDV在11月1日至次年4月1日间的累计检出率为74%,其余时间段的累计检出率为26%。对PEDV的S蛋白进行分子演化分析表明,PEDV可分为3个群,其中16份阳性样品均位于Ⅲ群,与疫苗毒株CV777、SM98和DR13株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3.6%~95.2%,氨基酸同源性为92.4%~94.9%。16份PEDV阳性样品与中国PEDV的CV777疫苗毒株相比,形成了3个新的N-糖基化位点,破坏了1个N-糖基化位点。综上表明,当前仔猪腹泻主要病原为PEDV变异株,防控猪流行性腹泻需要注意季节的变化,也需要加快流行株疫苗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基因 分子特性 系统发育分析 抗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代尔塔冠状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S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单颖 许伟成 +6 位作者 施杏芬 刘子琦 陈聪 罗浩 刘亚杰 方维焕 李肖梁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0-227,共8页
猪代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 V)是一个新发现的致病性猪肠道冠状病毒,目前在中国部分省份养殖场的腹泻病猪中已检测到,并已证实在中国流行。本研究旨在探明PDCo V在浙江省的流行现状和分子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建立... 猪代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 V)是一个新发现的致病性猪肠道冠状病毒,目前在中国部分省份养殖场的腹泻病猪中已检测到,并已证实在中国流行。本研究旨在探明PDCo V在浙江省的流行现状和分子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建立的PDCo V一步法Taq Man探针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特异,检测灵敏度可达3.94×10~2拷贝·μL^(-1),扩增效率为108%,R^2值为0.997,标准曲线方程为Y=-3.156X+1.826。2013年4月—2016年12月收集的258份仔猪临床腹泻样本中没有检测到,但在2017年1—4月检测阳性率达到50%(12/24)。获得的7个临床分离株的S基因与参考株相比,其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98%~100%和99.99%~100%;与最初在香港分离到的毒株和美国流行株相比,存在3个碱基缺失和一定数量的突变。以S蛋白进行分子演化分析,发现7株临床分离株均在代尔塔冠状病毒属进化分支上,且与中国分离到的其他PDCo V毒株在进化关系上较近,与美国、泰国等地分离到的PDCo V在进化关系上较远,提示PDCo V的流行株分布有一定的地域性。研究结果提供了浙江省地区PDCo V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特性,为防控PDCo V引起的仔猪腹泻、加快流行株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代尔塔冠状病毒 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s基因 分子特性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