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孔-微孔分子筛MAS-7催化裂解聚烯烃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凤丽 侯海坤 +3 位作者 李露 解从霞 于世涛 刘福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3,共7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强酸性、高水热稳定性以及具有晶态孔壁的介孔-微孔复合型分子筛MAS-7,将其应用于催化裂解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丙烯(PP)。详细考察了硅铝投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催化裂解温度和反应时间... 采用两步法制备强酸性、高水热稳定性以及具有晶态孔壁的介孔-微孔复合型分子筛MAS-7,将其应用于催化裂解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丙烯(PP)。详细考察了硅铝投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催化裂解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以获取液体燃料油为目的,分别优选出三种聚烯烃催化裂解的最佳工艺。在最佳工艺下,催化裂解L-LDPE、PP和HDPE的转化率分别为96.2%、96.5%和87.6%,液体收率分别为75.7%、76.1%和70.3%。探讨了MAS-7催化裂解聚烯烃反应的规律,并与热裂解和SBA-15、Al-SBA-15等催化裂解聚烯烃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分子筛的催化效果和其结构相关联。MAS-7对聚烯烃的催化裂解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和对液体产物较好的选择性,更适合于催化活性较低的HD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催化裂解 介孔分子筛 微孔分子筛 mas-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N微孔SAPO-34分子筛的固体核磁(MAS NMR)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关新新 武光军 +1 位作者 章福祥 关乃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139-141,共3页
采用高温下NH3氮化的方法制备了含N微孔SAPO-34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XRD)^27Al和^33P固体核磁谱等表征方法对SAPO-34分子筛氮化后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PO-34分子筛经高温氮化后,仍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和结晶度;同时,... 采用高温下NH3氮化的方法制备了含N微孔SAPO-34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XRD)^27Al和^33P固体核磁谱等表征方法对SAPO-34分子筛氮化后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PO-34分子筛经高温氮化后,仍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和结晶度;同时,分子筛骨架Al原子和P原子的化学位移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SAPO-34分子筛氮化后含N基团已进入分子筛骨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34分子筛 氮化 表征 XRD mas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表达谱芯片和MAS工具探讨普洱茶保健作用的分子机制
3
作者 宋爽 王宣军 +1 位作者 郝淑美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3-860,共8页
为了解饮用普洱茶2个月后健康小鼠肝脏中mRNA表达情况及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本研究选用健康昆明鼠为模型,自由饮用普洱茶2个月,使用高通量基因芯片分析肝脏细胞中mRNA变化情况,通过聚类分析软件Cluster以及分子作用注释系统MAS对基因芯片... 为了解饮用普洱茶2个月后健康小鼠肝脏中mRNA表达情况及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本研究选用健康昆明鼠为模型,自由饮用普洱茶2个月,使用高通量基因芯片分析肝脏细胞中mRNA变化情况,通过聚类分析软件Cluster以及分子作用注释系统MAS对基因芯片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试验共得到409个表达差异的基因,其中291个表达差异基因参与了123条信号通路;在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胰岛素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成分的mRNA表达变化都很明显。这些变化表明普洱茶在防治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本研究为研究普洱茶保健作用的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功效 表达谱芯片 分子功能注释系统 代谢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AS技术改良水稻特异种质大粒溪香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宋泽 余显权 +4 位作者 黎小冰 陈惠查 阮仁超 王玲莉 宋伦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2,38,F0002,共7页
本研究以携带Pi1和Pi9抗病基因的BC_(4)F_(2)群体为基础材料,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完成BC_(5)F_(5)株系的构建,并对其进行苗瘟接种鉴定及不同生态环境的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大粒溪香的苗瘟病级为7级,而改良株系病级为2~6级。... 本研究以携带Pi1和Pi9抗病基因的BC_(4)F_(2)群体为基础材料,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完成BC_(5)F_(5)株系的构建,并对其进行苗瘟接种鉴定及不同生态环境的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大粒溪香的苗瘟病级为7级,而改良株系病级为2~6级。大粒溪香在湄潭和黎平两病圃叶瘟病病级为8级和7级,穗瘟病均为9级高感,其综合抗性指数为8.4,表现为高感稻瘟病;而改良株系在两病圃叶瘟病病级为1~7级,穗瘟病病级为5~9级,表现为感和高感,但穗瘟损失率病级较轻,相较对照大粒溪香8级穗瘟损失率,降低了3~7个病级。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改良株系抗性较原始亲本大粒溪香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明确了改良株系在不同生态区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差异,筛选出一批可供育种利用的水稻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稻瘟病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gration of molecular genetic technology with quantitative genetic technology for maximizing the speed of genetic improvement 被引量:1
5
作者 Jack C.M. DEKKERS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04-117,共14页
关键词 molecular genetics quantitative genetic QTL 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S选育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7新品种阜豆169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传之 李智 +5 位作者 王敏 樊志明 周洪利 杜霄力 孙云飞 于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4-248,共5页
为培育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主要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7的抗性大豆品种,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以郑97196为母本、科丰29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MAS方法选育出抗花叶病毒SC7株系夏大豆新品种阜豆169。两年试验... 为培育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主要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7的抗性大豆品种,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以郑97196为母本、科丰29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MAS方法选育出抗花叶病毒SC7株系夏大豆新品种阜豆169。两年试验平均粗蛋白含量40.96%,平均粗脂肪含量19.4%。抗性基因连锁分子标记BARCSOYSSR_02_0631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均表明,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对8个大豆疫霉菌株均表现抗病。2019年生产试验产量2668.05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9.43%。苗期耐渍,后期耐旱,抗倒抗病,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于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审豆20200001。此次MAS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大豆品系抗花叶病毒SC7相关位点的早期子代选择鉴定,不仅突破了时空条件的限制,而且避免了传统方法接种鉴定时传播花叶病毒的情况,减少了后续工作量,缩短抗病高产大豆品种育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花叶病毒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阜豆16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螟赤眼蜂rDNA特异引物设计及诊断引物在赤眼蜂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郭震 阮长春 +2 位作者 臧连生 张帆 靳锋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根据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的rDNA-ITS2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出该寄生蜂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条件的优化,设计的引物能稳定地扩增出稻螟赤眼蜂的特异性条带,大小为256bp。应用设计的稻螟赤眼蜂特异引物以及... 根据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的rDNA-ITS2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出该寄生蜂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条件的优化,设计的引物能稳定地扩增出稻螟赤眼蜂的特异性条带,大小为256bp。应用设计的稻螟赤眼蜂特异引物以及报道的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特异引物对赤眼蜂样品进行PC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4对特异引物可从单头蜂稳定地扩增出各自蜂种的目的DNA条带,并且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二化螟 分子鉴定 IT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稻瘟病 Pi2/9/z-t 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42
8
作者 华丽霞 汪文娟 +5 位作者 陈深 汪聪颖 曾烈先 杨健源 朱小源 苏菁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5-310,共6页
通过对已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Pi2、Pi9以及Piz-t进行序列比对,寻找各自特异的核苷酸差异,成功开发了基于PCR技术以及电泳检测技术的Pi2/Pi9/Piz-t以及Piz-t的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将Pi2/Pi9/Piz-t与该位点上的其他抗性等位基因及... 通过对已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Pi2、Pi9以及Piz-t进行序列比对,寻找各自特异的核苷酸差异,成功开发了基于PCR技术以及电泳检测技术的Pi2/Pi9/Piz-t以及Piz-t的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将Pi2/Pi9/Piz-t与该位点上的其他抗性等位基因及感病等位基因区分开,这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抗病基因聚合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用Pi2/Pi9/Pizt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来自全国各稻区的共101份水稻品种和育种亲本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除2个品种检测到Piz-t带型之外,大部分水稻品种不携带这3个抗性基因,这为有目的地开展品种的抗性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Pi2/9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培育杂交稻抗白叶枯病恢复系 被引量:44
9
作者 李进波 王春连 +5 位作者 夏明元 赵开军 戚华雄 万丙良 查中萍 卢兴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23-1429,共7页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抗谱广、抗性强,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上。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CBB23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复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抗谱广、抗性强,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上。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CBB23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复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苗期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获得160份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株系。使用鉴别菌系P6,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在苗期和孕穗期对21份重点株系进行了抗性鉴定,所有株系在苗期和孕穗期都表现抗病。同时对3个不育系与其中5个株系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进行了抗性鉴定,所有组合在苗期表现抗或中抗,在孕穗期表现抗。对其中6个杂交组合进行了品比试验,2个组合产量略低于对照两优培九,其余4个组合的产量均高于两优培九,用于测配的3个株系C6201、C6271和C6351有望作为杂交稻恢复系在生产中应用。研究表明在育种进程中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白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戴瑞强 张林 +3 位作者 扈东青 赵卫国 潘刚 刘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725-15727,15729,共4页
由于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克服了常规育种方法周期长、预见性差、选择效率低的局限性,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优良基因重组和聚合,能够对农作物新品种定向选育,使得分子育种成为育种研究的热点。在介绍植物分子育种的发展、研究内容、特点的... 由于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克服了常规育种方法周期长、预见性差、选择效率低的局限性,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优良基因重组和聚合,能够对农作物新品种定向选育,使得分子育种成为育种研究的热点。在介绍植物分子育种的发展、研究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植物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QTL 转基因 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普通小麦谷蛋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立平 何中虎 +3 位作者 刘建平 孙家柱 单福华 苏青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小麦谷蛋白是面筋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小麦食品的加工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基因序列、分子结构、多态性、遗传转化、QTL研究和MAS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麦谷蛋白亚基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麦谷蛋白的等位基因变异十分丰富,... 小麦谷蛋白是面筋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小麦食品的加工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基因序列、分子结构、多态性、遗传转化、QTL研究和MAS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麦谷蛋白亚基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麦谷蛋白的等位基因变异十分丰富,多态性高,序列之间存在很高的同源性。麦谷蛋白的基因结构分为三部分:无重复结构的N-末端和C-末端以及中部重复区域,等位基因的变异主要由基因中部重复区域的序列大小、重复次数及该区域内DNA序列的插入或缺失所造成;Cys-残基的数目和位置影响麦谷蛋白聚合体内亚基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亚基生化特性的重要因素;应用转基因技术已将HMW-GS基因(1Ax1、1Dx5和1Dy10)导入普通小麦中,有助于进行品质改良和麦谷蛋白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此外,对面筋强度性状的QTL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也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普通小麦 麦谷蛋白亚基 面筋 加工品质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品质改良 转基因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科瓜类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邹明学 许勇 +2 位作者 张海英 郭绍贵 宫国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2-78,共7页
综述了几种常用分子标记在葫芦科瓜类作物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在葫芦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对目前葫芦科遗传育种中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并对葫芦... 综述了几种常用分子标记在葫芦科瓜类作物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在葫芦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对目前葫芦科遗传育种中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并对葫芦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科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基因定位 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牙鲆耐热性状相关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筛选 被引量:22
13
作者 卢钟磊 池信才 +3 位作者 王义权 沈月毛 郑忠辉 宋思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6-402,共7页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褐牙鲆耐热相关特性,为耐高温褐牙鲆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合适的分子标记.褐牙鲆经过热处理,将其区分为耐热组与不耐热组,用于实验分析.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抽提褐牙鲆肌肉组织的DNA,进行微卫星引物PCR(SSR-PCR)...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褐牙鲆耐热相关特性,为耐高温褐牙鲆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合适的分子标记.褐牙鲆经过热处理,将其区分为耐热组与不耐热组,用于实验分析.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抽提褐牙鲆肌肉组织的DNA,进行微卫星引物PCR(SSR-PCR)扩增,所用引物为已知的20个褐牙鲆微卫星位点的侧翼保守序列.对PCR扩增出的差异条带进行个体统计,最后进行微卫星位点与耐热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微卫星位点的某等位基因片段与褐牙鲆耐热性状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位点Po13(AB046746)跟耐热性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66;有3个微卫星位点的某等位基因片段与耐热性存在负相关性,其中位点Po42(AB046754)与其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08.微卫星位点Po13与Po42所扩增出的等位基因片段可作为分子标记指导耐热褐牙鲆的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分子标记 褐牙鲆 耐热性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牙鲆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池信才 王军 +1 位作者 宋思扬 苏永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3-696,共4页
应用分子标记进行耐温牙鲆的辅助选育.首先应用已知的与耐温性为极显著负相关的牙鲆微卫星引物Po42对50尾牙鲆亲鱼DNA进行PCR分析,根据PCR分析结果将其分成耐温组和非耐温组.经过人工催产,耐温组的产卵量明显大于非耐温组和对照组.耐温... 应用分子标记进行耐温牙鲆的辅助选育.首先应用已知的与耐温性为极显著负相关的牙鲆微卫星引物Po42对50尾牙鲆亲鱼DNA进行PCR分析,根据PCR分析结果将其分成耐温组和非耐温组.经过人工催产,耐温组的产卵量明显大于非耐温组和对照组.耐温组繁育的子代仔鱼变态率明显比非耐温组和对照组子代高.在人工增温的条件下,耐温组仔鱼成活率比非耐温组和对照组的仔鱼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证明,牙鲆微卫星引物Po42可用于耐温牙鲆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同时也进一步确认其与牙鲆耐温性状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分子标记 分子辅助选育 微卫星位点 耐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直立穗型性状分子标记开发及籼稻直立穗型育种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英之 韦绍丽 +9 位作者 刘驰 周维永 马增凤 黄大辉 刘亚利 陈乔 杨新庆 杨朗 白德朗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6-11,共6页
直立穗型基因是水稻中与株型相关的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通过对直立穗型的性状遗传、籼稻直立穗型与弯穗型品系的性状比较、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和杂交后代的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无论在粳稻还是在籼稻遗传背景... 直立穗型基因是水稻中与株型相关的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通过对直立穗型的性状遗传、籼稻直立穗型与弯穗型品系的性状比较、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和杂交后代的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无论在粳稻还是在籼稻遗传背景中均表现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显性度达到73.3%-93.7%。直立穗型基因与第9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566、RM24423和RM7048紧密连锁,图距分别为5.8、0.43和0.85cM,用这3个标记对杂交后代辅助育种选择的准确率在66.7%-100%之间,其中RM24423辅助选择的准确率为100%。与弯穗型杂交后代育种品系比较,籼稻直立穗型品系株高和穗长略短、穗数略少,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均增加且达显著水平,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降低,但只有结实率达显著水平。因此,育种上可依据这些性状效应来探索直立穗型籼稻的株型设计和品种培育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直立穗型 分子标记 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属植物DNA分子标记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龙治坚 王莹 +1 位作者 向素琼 梁国鲁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0-488,共9页
经过10多年的发展,DNA分子标记已经在枇杷属植物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概述了枇杷属植物研究中使用的DNA分子标记类型及特点,并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种质鉴定与指纹图谱构建等方面总结了DNA分... 经过10多年的发展,DNA分子标记已经在枇杷属植物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概述了枇杷属植物研究中使用的DNA分子标记类型及特点,并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种质鉴定与指纹图谱构建等方面总结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枇杷上的研究进展。同时,对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枇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此外,认为枇杷更多分子标记类型的开发和应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深度分子评价、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和种质指纹图谱的构建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分子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条纹叶枯病香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被引量:11
17
作者 闫影 张丽霞 +2 位作者 李刚 张玉 吴书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36-1742,共7页
为解决上海主栽水稻品种普遍对条纹叶枯病缺乏抗性、大多数品种成熟期偏晚且食味品质不佳的状况,该研究以高产、广适性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母本,与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系‘武2699’进行杂交,获得F1种子,再以早熟、香型优质品种‘... 为解决上海主栽水稻品种普遍对条纹叶枯病缺乏抗性、大多数品种成熟期偏晚且食味品质不佳的状况,该研究以高产、广适性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母本,与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系‘武2699’进行杂交,获得F1种子,再以早熟、香型优质品种‘太湖香粳’为父本,与(‘武运粳7号’ב武2699’)F_1进行复交,开展聚合育种;并分别利用与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QSTV-11b紧密连锁和香味控制基因Badh2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分离世代进行辅助选择,筛选到含这2个基因的纯合基因型单株,结合田间抗性鉴定及香味测定,育成具有香味、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等特点的早熟晚粳新品种‘沪香粳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水稻条纹叶枯病 香味 '沪香粳1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白叶枯病光敏核不育系3418S 被引量:39
18
作者 罗彦长 王守海 +3 位作者 李成荃 王德正 吴爽 杜士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2-407,共6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因其对目标基因的快速准确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有效工具。本研究以回交转育为基础 ,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 X a2 1,在保持光敏核不育系 3418S原有优良性状和稳定育性的基础上 ,增强其抗白叶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因其对目标基因的快速准确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有效工具。本研究以回交转育为基础 ,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 X a2 1,在保持光敏核不育系 3418S原有优良性状和稳定育性的基础上 ,增强其抗白叶枯病的能力。育成抗白叶枯病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 3418S。其抗性达到了 IRBB2 1的抗性水平 ,且保持了 3418S的优良经济性状和明显的光敏核不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培育 抗稻白叶枯病 光敏核不育系3418S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长穗颈基因eui紧密连锁SSR标记获得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所兵 朱镇 +4 位作者 赵凌 张亚东 陈涛 林静 王才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5-370,共6页
02428h是从半矮秆材料02428体细胞培养后代中发现的隐性高秆突变体,其株高性状由1对长穗颈基因eui和1对半矮秆基因sd-1共同控制。以02428h与半矮秆材料南京11杂交的F2为作图群体,利用Gramene公布的SSR标记和根据NCBI中的BAC序列自己新... 02428h是从半矮秆材料02428体细胞培养后代中发现的隐性高秆突变体,其株高性状由1对长穗颈基因eui和1对半矮秆基因sd-1共同控制。以02428h与半矮秆材料南京11杂交的F2为作图群体,利用Gramene公布的SSR标记和根据NCBI中的BAC序列自己新开发的SSR标记,将eui基因定位在第5染色体上的RM3673和RM0012之间,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0.3cM和1.0cM,为该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EUI基因 SSR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忠臣 战秀玲 +6 位作者 陈庆山 滕卫丽 杨庆凯 李文滨 刘迎雪 郭强 张丽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2-227,共6页
QTL定位就是以分子标记技术为工具、以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分子标记与QTL之间的连锁关系确定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本文综述了大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抗虫性状等的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豆 分子标记技术 遗传连锁图谱 数量性状基因座 QTL 分子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