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 and flotation mechanism of a ketoxime-dithiocarbonate surfactant to chalcopyrite 被引量:4
1
作者 XIAO Jing-jing YAO Chen +1 位作者 WU Ya-xin LI Chang-z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3847-3857,共11页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O-isopropyl-S-[2-(hydroxyimino) propyl] dithiocarbonate ester(IPXPO) to chalcopyrit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contact angle, in-situ atomic force microscopy(in-situ AFM), cyclic voltammetr...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O-isopropyl-S-[2-(hydroxyimino) propyl] dithiocarbonate ester(IPXPO) to chalcopyrit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contact angle, in-situ atomic force microscopy(in-situ AFM), cyclic voltammetry(CV)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The results of contact angle and in-situ AFM demonstrated that IPXPO adsorbed on chalcopyrite increases surface hydrophobicity and roughness. It was found by CV experiments that a layer passive film was formed. The results of XPS spectra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 thiol S atom, oxime N atom, and O atom in the IPXPO molecule might react with copper atoms to form Cu-S, Cu-N, and Cu-O bonds, respectively. An artificial mixed minerals flotation test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H=6.79 and IPXPO initial concentration 5×10^(-5)mol/L, the flotation recovery of chalcopyrite reached about 90%, while for pyrite only 25%, suggesting that IPXPO is an excellent collector for flotation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chalcopyr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sopropyl-S-[2-(hydroxyimino)propyl]dithiocarbonate ester CHALCOPYRITE HYDROPHOBICITY adsorption mechanism FLO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兰多糖-可溶性大豆多糖抗菌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璠 江李君 +4 位作者 李双蝶 王晨宇 孙迪 刘宇 姜维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70,共9页
目前,可食膜作为潜在包装材料,性能有待提升。为改善普鲁兰多糖-可溶性大豆多糖(pullulan-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PS)热封膜的抗菌活性,提升其应用潜力,该文制备了负载ε-聚赖氨酸盐酸盐(ε-polylysine hydrochloride,ε-PL)... 目前,可食膜作为潜在包装材料,性能有待提升。为改善普鲁兰多糖-可溶性大豆多糖(pullulan-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PS)热封膜的抗菌活性,提升其应用潜力,该文制备了负载ε-聚赖氨酸盐酸盐(ε-polylysine hydrochloride,ε-PL)的PS抗菌膜,分析了ε-PL添加量对PS抗菌膜结构、物理性能和抗菌活性的影响,并评价了PS抗菌膜包装肽粉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ε-PL与成膜基质相互作用生成氢键,并提高了PS抗菌膜的水分含量、断裂伸长率、阻隔性能和抗菌活性,降低了水接触角、拉伸强度、溶解时间和透光率,对热封强度和厚度无显著影响。当ε-PL添加量为0.4%(PS-0.4)时,膜的表面均匀致密、溶解时间短、抗菌活性和阻隔性能最佳。包装肽粉的应用结果表明,PS-0.4可有效抑制肽粉包装的吸湿率和菌落总数,且可在25 s内速溶。因此,该文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热封速溶抗菌膜,为便携式即热即溶方便食品提供包装材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活性 普鲁兰多糖-可溶性大豆多糖膜 速溶 热封 吸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Hailwood-Horrobin平衡水分模型分析聚葡萄糖吸潮机理
3
作者 刘畅 王梦雅 +4 位作者 宋洪东 曹子怡 颉宇 李兴军 宁国庆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7,共8页
为解释聚葡萄糖的吸潮性能,改进包装材料,在20~35℃和平衡相对湿度(ERH)10%~90%范围内,测定了初始含水率(IMC)1.01%~4.89%的5个国产样品(a1~a5)的水分吸附与解吸等温线。吸附和解吸等温线均是S型曲线,在ERH小于80%时,解吸等温线与吸附... 为解释聚葡萄糖的吸潮性能,改进包装材料,在20~35℃和平衡相对湿度(ERH)10%~90%范围内,测定了初始含水率(IMC)1.01%~4.89%的5个国产样品(a1~a5)的水分吸附与解吸等温线。吸附和解吸等温线均是S型曲线,在ERH小于80%时,解吸等温线与吸附等温线之间存在滞后现象,样品初始含水率越低,滞后现象越显著。由于聚葡萄糖是无定形相态的粉末,我们假定聚葡萄糖水分吸附过程是蒸汽相态、液体相态(多分子层吸附)及固体溶液(单分子层吸附)之间存在的平衡,按照Hailwood-Horrobin(HH)模型把S型吸附等温线去卷积为单分子层(Mh)和多分子层成分(Md),吸附和解吸多分子层水含量随ERH增加呈现S型曲线增加,解吸单分子层含水率随ERH增加保持不变,而吸附单分子层含水率随ERH增加对a1~a4样品(IMC4.87%~2.35%)缓慢增加,对a5样品(IMC 1.01%)几乎线性减少。随着样品初始含水率降低,吸附位点聚合物分子量对a1样品最大,对a5样品最小。尽管红外光谱扫描显示a5样品羟基(3416cm^(–1))和无定形结构官能团(1027cm^(–1))的强度最小,但是a5样品的吸潮率最大。说明不同工艺加工的聚葡萄糖样品含水率越低,吸附单分子层水含量随ERH增加几乎线性减少,但是吸附多分子层含水量随ERH增加是S型增加,吸潮率和吸湿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葡萄糖 水分吸着等温线 吸潮率 单分子层吸附 滞后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含水率对CO_(2)等压扩散置换CH_(4)效应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陈立伟 王东杰 +2 位作者 边乐 刘媛 李晓华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7-96,共10页
为了研究水分对煤层注CO_(2)置换CH_(4)效应的影响,采用自主研发的含瓦斯多元气体置换实验系统进行不同含水率煤对CH_(4)和CO_(2)的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水分的存在不影响CH_(4)和CO_(2)等温吸附曲线的规律以及煤吸附CH_(4)和CO_... 为了研究水分对煤层注CO_(2)置换CH_(4)效应的影响,采用自主研发的含瓦斯多元气体置换实验系统进行不同含水率煤对CH_(4)和CO_(2)的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水分的存在不影响CH_(4)和CO_(2)等温吸附曲线的规律以及煤吸附CH_(4)和CO_(2)能力大小的排序;相同吸附平衡压力下,随着煤样含水率的增加,CH_(4)和CO_(2)吸附量逐渐减小,水分对煤吸附CH_(4)的抑制率大于煤吸附CO_(2)的抑制率,这说明水分对煤吸附弱吸附性气体的抑制程度更大。在进行等压扩散条件下不同含水率煤的注CO_(2)置换CH_(4)实验时,发现,相同含水率条件下,随着吸附平衡压力的增加,CH_(4)的置换量和置换率不断增加,而CO_(2)注置比不断减小,CH_(4)的置换效果较好,而CO_(2)的利用率较低。同一吸附平衡压力下,随着煤样含水率的增加,CO_(2)储存量不断减少,与CH_(4)置换量对比发现,相同条件下,CO_(2)在煤体中的储存量始终高于CH_(4)的置换量;当煤样含水率不变时,吸附平衡压力升高,煤样中CO_(2)储存量和CH_(4)置换量均随之变大,且CO_(2)在煤体中的储存量也始终高于CH_(4)的置换量。同一吸附平衡压力下,随着煤样含水率的增加,CH_(4)的置换量和置换率及CO_(2)注置比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水分对CO_(2)置换煤中CH_(4)起抑制作用,煤样含水率越大,置换效果越差,抑制程度越高;CO_(2)注置比下降梯度较小,程度不明显,水分对其影响较小。该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影响煤对气体吸附解吸因素的理论分析,将为注气抽采煤层气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等温吸附 等压扩散 水分 置换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竹炭聚酯纤维混纺面料的开发
5
作者 张淑梅 杨子烨 +3 位作者 张艳 刘美娜 王文志 郭小云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6,共9页
针对纯毛纺织品易缩水、虫蛀、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竹炭聚酯纤维与羊毛为原料,通过优化混纺比及生产工艺,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并测试相关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羊毛/竹炭聚酯纤维(70/30)混纺面料的起球等级4~5,经/纬向缩水率1.1%/0.... 针对纯毛纺织品易缩水、虫蛀、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竹炭聚酯纤维与羊毛为原料,通过优化混纺比及生产工艺,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并测试相关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羊毛/竹炭聚酯纤维(70/30)混纺面料的起球等级4~5,经/纬向缩水率1.1%/0.2%,异戊酸减少率达87%,负离子发生量达1 030个/cm^(3),远红外发射率达0.93%,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8%、76%、65%。该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抗菌除臭、远红外和负离子保健等多重功能,丰富了羊毛织物种类,满足了消费者对羊毛织物功能多样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聚酯纤维 羊毛 混纺面料 吸附除臭 抗菌 吸湿透气 负离子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纤维素绝缘中水分吸附和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超杰 刘云鹏 +2 位作者 赵涛 杨家骏 刘一瑾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11,共12页
变压器内部温度的变化会促使水分改变其分布和聚集位置,而局部高含水量会严重影响油纸绝缘的电气强度。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温度下纤维素绝缘中水分的吸附和解吸进行研究。该文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三个不同含水量的105原子量级的油... 变压器内部温度的变化会促使水分改变其分布和聚集位置,而局部高含水量会严重影响油纸绝缘的电气强度。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温度下纤维素绝缘中水分的吸附和解吸进行研究。该文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三个不同含水量的105原子量级的油-纤维素混合体系(OCS),分别对其进行温升和温降模拟,得到了界面域和油域水分子数目(NW)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纤维素绝缘的溶剂可及表面积(SASA)和微观扫描电镜(SEM)图,研究了温度变化和纤维素分子劣化对纤维素绝缘中水分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体系反向冷却后,油域的水分子会快速迁移到纤维素域,而纤维素在高温后的不可逆劣化会导致其吸附能力减弱。因此,大量的水分被滞留在界面域。对于温升模拟,温度越高,油域和界面域积累的水分越多,纤维素对水分的解吸作用越强。值得注意的是,界面域的NW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增加趋势,而是先减后增的振荡增减趋势,温度越高,该趋势越明显。该文对油浸式电力设备水分的实时监测和绝缘性能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绝缘 水分 吸附 解吸 温度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浆法烟草薄片原料配方对吸湿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黄剑波 朝鲁门 +5 位作者 周成喜 何红梅 尤晓娟 刘文 李朝建 杨扬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5,共9页
本研究以平衡含水率表征稠浆法烟草薄片的吸湿性,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了外加纤维打浆度、纤维种类、烟粉粒径以及填料种类对烟草薄片吸湿性的影响,并优化稠浆法烟草薄片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外加纤维打浆度、纤维种类以及烟粉粒径对烟... 本研究以平衡含水率表征稠浆法烟草薄片的吸湿性,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了外加纤维打浆度、纤维种类、烟粉粒径以及填料种类对烟草薄片吸湿性的影响,并优化稠浆法烟草薄片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外加纤维打浆度、纤维种类以及烟粉粒径对烟草薄片吸湿性影响较小;对比5种无机填料,发现添加膨润土能有效降低烟草薄片平衡含水率,改善吸湿性;当稠浆中膨润土用量为0~2.0%时,随着膨润土用量的增加,烟草薄片的平衡含水率降低,当膨润土在稠浆中的用量为1.5%时,烟草薄片在相对湿度50%、60%和70%下其平衡含水率较未添加膨润土薄片分别降低了16.7%、15.5%和13.5%,制备的卷烟在发烟量、烟香方面与原片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薄片 吸湿性 平衡含水率 膨润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N,O-羧甲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吸湿保湿性能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丽 汪琴 王爱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9-732,共4页
采用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低分子量壳聚糖与氯乙酸摩尔比,在非均相反应体系中合成了不同取代度的低分子量N,O-羧甲基壳聚糖。当反应温度为60°C,反应时间为4h,低分子量壳聚糖与氯乙酸投料比为1∶1.5时,目标产物的取代度可达71%... 采用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低分子量壳聚糖与氯乙酸摩尔比,在非均相反应体系中合成了不同取代度的低分子量N,O-羧甲基壳聚糖。当反应温度为60°C,反应时间为4h,低分子量壳聚糖与氯乙酸投料比为1∶1.5时,目标产物的取代度可达71%。吸湿保湿性能测定表明:取代度越大,低分子量N,O-羧甲基壳聚糖的吸湿保湿性越好,在相对湿度为81%,取代度从27%增大到71%时,其吸湿性从32.14%增大到37.27%,保湿性从310.72%增大到34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壳聚糖 低分子量N O-羧甲基壳聚糖 吸湿性 保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N-羧丁酰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吸湿保湿性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丽 汪琴 王爱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8-690,共3页
Low molecular weight N-succinyl-chitosan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substitu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controlling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the molar ratio of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to succini... Low molecular weight N-succinyl-chitosan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substitu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controlling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the molar ratio of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to succinic anhydride. The structure of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N-succinyl-chitosan was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IR), by which —COCH_ 2CH_ 2COOH was proved to be introduced to the —NH_ 2 of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The moisture adsorption and moisture retention capacities of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derivative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substitu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isture adsorption and moisture retention capacities of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N-succinyl-chitosa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gree of substitution. When the degree of substitution is greater than 38%, the derivatives have better moisture adsorption and moisture retention capacities than hyaluron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壳聚糖 低分子量N-羧丁酰壳聚糖 吸湿性 保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树脂吸附剂在烃-醇二元溶液中的吸附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丽萍 陈静德 戴晓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6,共6页
研究了DOO1和TS -TR树脂在非水烃 -醇溶液中的吸附 ,考察了不同水含量的两种树脂在正丁醇 -正庚烷、乙醇 -正己烷组成的二元混合溶液中的等温吸附特性 ,用NBP -a模型建立了相应的等温吸附数学模型 ,并就树脂水含量对其表面能量非均匀性... 研究了DOO1和TS -TR树脂在非水烃 -醇溶液中的吸附 ,考察了不同水含量的两种树脂在正丁醇 -正庚烷、乙醇 -正己烷组成的二元混合溶液中的等温吸附特性 ,用NBP -a模型建立了相应的等温吸附数学模型 ,并就树脂水含量对其表面能量非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用Stieltjes变换法对树脂表面能量非均匀密度函数给出了分析解 .结果表明 ,吸附剂表面能量非均匀性及溶液非理想性是影响等温吸附的重要因素 ,极性的DOO1树脂水含量增加 ,其表面能量非均匀性增强 ,非极性TS -TR树脂水含量变化 ,其表面能量非均匀性也有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吸附剂 含水量 等温吸附模型 表面能量 非均匀性 二元溶液 吸附 吸附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兰州百合多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及其活性
11
作者 廖文竹 康淑荷 +2 位作者 李丽 原梦瑶 安丽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640,共14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兰州百合粗多糖的工艺条件,评估粗多糖和纯化后多糖的美白、保湿和吸湿活性。通过静态实验,筛选出DM301为较佳树脂,在动态实验的基础上,以加权综合评分(包括脱色率、蛋白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响应值,...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兰州百合粗多糖的工艺条件,评估粗多糖和纯化后多糖的美白、保湿和吸湿活性。通过静态实验,筛选出DM301为较佳树脂,在动态实验的基础上,以加权综合评分(包括脱色率、蛋白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DM301纯化百合多糖的较佳工艺条件。以多糖对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评价美白活性;考察温度为22℃,相对湿度为11%、43%、81%和95%的环境下24 h内样品的保湿和吸湿活性。在上样质量浓度为4.30 mg·mL^(-1)、洗脱剂体积为0.70 BV、流速为1.36 BV·h^(-1)、上样量为1.0 BV条件下,综合评分达63.99%±0.02%(n=3),接近预测值,说明所建立数学模型合理。纯化后多糖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3.52 mg·mL^(-1)和2.79 mg·mL^(-1),具有良好的美白活性;在22℃,4种湿度条件下,粗多糖和纯化多糖均具有优异的吸湿性能(24 h吸湿率均大于100%);纯化多糖及其混合物均具有高保湿性(24 h保湿率均大于97.5%)。响应面法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百合粗多糖工艺稳定、可行,为百合多糖的有效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纯化后的百合多糖的美白、保湿和吸湿活性均有所增强,为兰州百合多糖的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多糖 大孔吸附树脂 响应面法 美白活性 吸湿保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煤含水率对CH_(4)吸附/解吸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平 刘延保 张遵国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了研究水分对煤体吸附/解吸CH_(4)特性的影响,利用煤层瓦斯吸附解吸变形动态测试装置,开展了含水率为0、0.83%、1.52%、2.68%条件下块煤吸附/解吸CH_(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对煤体吸附/解吸CH_(4)影响显著,水分有助于煤体解吸CH_(... 为了研究水分对煤体吸附/解吸CH_(4)特性的影响,利用煤层瓦斯吸附解吸变形动态测试装置,开展了含水率为0、0.83%、1.52%、2.68%条件下块煤吸附/解吸CH_(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对煤体吸附/解吸CH_(4)影响显著,水分有助于煤体解吸CH_(4),但抑制煤体吸附CH_(4);煤的饱和吸附量a值与饱和解吸量A值基本相等,且与含水率无关;煤的吸附常数b值、解吸常数B值随煤体含水率的增高均呈现指数下降趋势,并最终趋近于0;以Langmuir形式方程为基础,结合吸附/解吸常数与含水率的函数关系,构建了含水率影响条件下的CH_(4)吸附/解吸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吸附解吸差异性系数随含水率的增高呈指数衰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CH_(4) 吸附 解吸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PO43-的离子交换树脂膜在烟气中变湿吸附CO_(2)的性能研究
13
作者 王凯 李锋 +3 位作者 郑世强 成欣悦 朱亮亮 陈曦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47,共8页
基于磷酸根(PO_(4)^(3−))在纳米界面上的可逆水解反应,负载PO_(4)^(3−)的纳米多孔材料能够实现低能耗变湿吸附空气中的CO_(2),但PO4变湿吸附剂在烟气中的CO_(2)捕集性能尚未有系统的实验研究。基于负载PO_(4)^(3−)的离子交换树脂膜,探究... 基于磷酸根(PO_(4)^(3−))在纳米界面上的可逆水解反应,负载PO_(4)^(3−)的纳米多孔材料能够实现低能耗变湿吸附空气中的CO_(2),但PO4变湿吸附剂在烟气中的CO_(2)捕集性能尚未有系统的实验研究。基于负载PO_(4)^(3−)的离子交换树脂膜,探究了PO_(4)^(3−)变湿吸附剂在不同进气CO_(2)浓度(体积分数,下同)、混合气体温度及混合气体流量下的CO_(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环境中进气CO_(2)浓度和混合气体温度的提高,可以有效增加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平衡吸附量。当吸附环境中的进气CO_(2)浓度从3.5%提高至15.0%时,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平衡吸附量从0.22 mol/kg提高至0.33 mol/kg;吸附环境中的进气CO_(2)浓度一定时(5.0%),混合气体温度从10℃提高至50℃,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平衡吸附量从0.19 mol/kg提高至0.25 mol/kg。此外,基于对微观尺度气体扩散和干燥吸附的相关机制的研究,发现随着入口处混合气体流量和混合气体温度的提高,可以有效缩短PO_(4)^(3−)变湿吸附剂的吸附饱和时间。当混合气体流量从5 L/min增大至20 L/min时,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吸附饱和时间从135 min缩短至43 min;当混合气体温度从10℃升高至50℃时,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吸附饱和时间从120 min缩短至43 min。PO_(4)^(3−)变湿吸附剂在较高进气CO_(2)浓度、混合气体温度和混合气体流量下的吸附性能提升,为实现烟气中低能耗捕集CO_(2)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吸附 变湿吸附剂 磷酸根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吸附同步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产品中痕量的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立平 蔡春平 +2 位作者 林永辉 吴文凡 方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9-313,共5页
为了考察水产品中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的残留量,建立了水产品中痕量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测定的多重吸附同步净化(MASP)-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以乙腈高速匀浆提取样品,应用 MASP 方法对样品同时进行提取、盐析和净化,并采用... 为了考察水产品中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的残留量,建立了水产品中痕量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测定的多重吸附同步净化(MASP)-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以乙腈高速匀浆提取样品,应用 MASP 方法对样品同时进行提取、盐析和净化,并采用 GC-MS 在选择离子监测( SIM)模式下测定水产品中的痕量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以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选用 DB-5 MS 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采用电子轰击电离源,二甲苯麝香的选择监测离子为 m / z 282、297、265,酮麝香为 m / z 279、294、191。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在1~100μg / kg 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检出限(S / N =3)为0.30μg / kg。明虾、花蛤和鳗鱼空白样品中1.0、2.0、10.0μg / kg 3个添加水平下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的加标回收率为79%~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3.3%。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水产品中痕量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的日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吸附同步净化 气相色谱-质谱 二甲苯麝香 酮麝香 水产品 multiple adsorption synchronous purification( MASP)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得然-氯化锂复合吸附剂的除湿换热器热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煜 王子航 +2 位作者 王佳韵 王如竹 张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52-1359,共8页
除湿换热器将换热器与固体干燥剂结合,可显著提高空调系统的除湿效率。干燥剂的吸附特性对除湿换热器的除湿性能有重要影响。研制了可得然-氯化锂复合吸附剂,用ASAP麦克吸附仪及STA同步热分析仪,从等温吸附及动态吸附特性等角度分析了... 除湿换热器将换热器与固体干燥剂结合,可显著提高空调系统的除湿效率。干燥剂的吸附特性对除湿换热器的除湿性能有重要影响。研制了可得然-氯化锂复合吸附剂,用ASAP麦克吸附仪及STA同步热分析仪,从等温吸附及动态吸附特性等角度分析了其吸附特性,实现了材料的组分优化,并将优化后的复合吸附剂应用于除湿换热器,验证了该新型除湿换热器高效的深度除湿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可得然复合吸附剂具有深度除湿的能力,即使在30℃、30%RH干燥工况下,其除湿量高达2.65 g/g,吸附速率系数k为2.1×10^(-4) s^(-1);所制备复合除湿换热器的MRC可以达到3.78 g/kg。本研究实现了除湿性好、循环性能稳定的低成本高性能新型除湿换热器的开发,为深度除湿系统的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吸附剂 除湿换热器 吸附 再生 热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皮/HDPE复合材吸湿-解吸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亚楠 陈成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5年第12期20-23,共4页
以玉米秸秆皮/HDPE(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杨木、松木,及杨木/HDPE、松木/HDPE复合材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它们置于温度为20℃,相对湿度分别为33%、66%、75%、85%、93%的干燥器中干燥,待其吸湿/解吸达到平衡后测量其含水率,并与尼尔森(Nels... 以玉米秸秆皮/HDPE(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杨木、松木,及杨木/HDPE、松木/HDPE复合材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它们置于温度为20℃,相对湿度分别为33%、66%、75%、85%、93%的干燥器中干燥,待其吸湿/解吸达到平衡后测量其含水率,并与尼尔森(Nelson)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皮是玉米秸秆皮/HDPE复合材的主要吸湿成分,复合材料的平衡含水率随相对湿度和玉米秸秆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秸秆皮/HDPE复合材的吸湿、解吸性能低于杨木/HDPE、松木/HDPE复合材,也低于实体木材。Nelson模型能够预测玉米秸秆皮/HDPE复合材在不同环境下的平衡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皮/HDPE复合材 吸湿 解吸 平衡含水率 尼尔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凝-吸附法测定固定源废气含湿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兴华 田英 +2 位作者 关丹 倪丰平 郭建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4期43-45,共3页
综合传统重量法与冷凝法测定废气含湿量的特点,建立冷凝-吸附法测定固定源废气含湿量,有效解决重量法与冷凝法不适用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测定问题.通过优化测定条件,使冷凝-吸附法测定3台不同类型固定源废气结果的RSD为1.5%-4.7%,方法... 综合传统重量法与冷凝法测定废气含湿量的特点,建立冷凝-吸附法测定固定源废气含湿量,有效解决重量法与冷凝法不适用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测定问题.通过优化测定条件,使冷凝-吸附法测定3台不同类型固定源废气结果的RSD为1.5%-4.7%,方法再现性试验结果的RSD为4.5%.用该方法与重量法同时测定油田注汽湿蒸汽发生器及普通流化床锅炉废气含湿量,结果表明冷凝-吸附法具备更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含湿量 冷凝-吸附法 重量法 冷凝法 固定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环境对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水化产物黏附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祥喜 岳兵 +3 位作者 卢润时 孙易达 田波 潘从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56-4472,共17页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巷道在穿过富水且构造发育的地层时,容易揭露导水通道进而引发突水事故。为提升水泥基注浆材料在富水环境中的工作性能,使用聚丙烯酰胺(PAM)与水玻璃作为外加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改性。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巷道在穿过富水且构造发育的地层时,容易揭露导水通道进而引发突水事故。为提升水泥基注浆材料在富水环境中的工作性能,使用聚丙烯酰胺(PAM)与水玻璃作为外加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改性。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构建水泥与外加剂混合产物的界面模型,通过调整层间水分子数量用以模拟水化产物所处的不同含水量环境。进一步地,采用多种微观表征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PAM-水玻璃结构展现出良好的亲水性,较强的亲水性使其与C-S-H的结合具有较强的黏附性,能够更好的适应富水环境;水泥−水−PAM−水玻璃界面脱黏功的变化具有无规律性,在含水量为6%时,水泥−水−PAM−水玻璃界面脱黏功达到最大临界点为37465.715 mJ/m^(2),在更高含水量下,水分子透过孔隙结构与材料内部发生更深层次的水合反应,增强了界面稳定性;XRD图谱中的衍射峰与计算模拟中预测的C-S-H和PAM-水玻璃的存在形式相吻合,证实了聚丙烯酰胺和水玻璃会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Ca^(2+)和Si^(4+)发生反应;SEM图像显示,水泥-聚丙烯酰胺和水玻璃界面上存在大量水化颗粒和微孔隙,包括针状和球状结晶,这些水化颗粒可能是聚丙烯酰胺和水玻璃参与水泥水化过程形成的增强界面黏附性的水化产物,而微孔隙的存在是导致模拟中出现相互作用能和脱黏功的变化主要原因。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可以证明PAM与水玻璃形成的絮体结构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相较于传统水泥注浆材料,PAM-水玻璃改性水泥浆液中絮体结构与水泥水化产物C-S-H的黏附性能更强,这有效锁住了水化产物层间水分,从而提高了富水环境中浆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C–S–H PAM 水玻璃 水分 吸附机制 界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寸和结构的烟梗吸湿特性及其成因
19
作者 江威 郭中雅 +5 位作者 卢浥良 陈然 徐培刚 程棉昌 王智润 李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0,共7页
【目的】研究细梗、中等梗、拐头的吸湿特性及其成因,以优化不同尺寸和结构的烟梗分组加工技术。【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烟梗热湿特性分析装置考察3种烟梗的吸湿特性,使用扫描电镜观测样品表皮和梗横断面的微观结构,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 【目的】研究细梗、中等梗、拐头的吸湿特性及其成因,以优化不同尺寸和结构的烟梗分组加工技术。【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烟梗热湿特性分析装置考察3种烟梗的吸湿特性,使用扫描电镜观测样品表皮和梗横断面的微观结构,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检测烟梗的化学组成。【结果】细梗、中等梗、拐头吸湿能力依次降低,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大,吸湿速率和平衡含水率增大,其吸湿曲线符合Weibull模型。细梗、中等梗、拐头表皮的气孔数量依次减少;中等梗和细梗横断面的气孔明显大于拐头的气孔。细梗、中等梗、拐头的总糖、还原糖和总植物碱含量依次减少,蛋白质含量依次增加。【结论】细梗、中等梗、拐头的吸湿速率与其孔隙发达程度正相关,且吸湿速率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增大;拐头、中等梗、细梗的平衡含水率依次增大,原因是其总糖(或还原糖)含量依次增大,提供了更多的水分吸附位点。不同尺寸和结构烟梗的吸湿特性差异明显,有必要按照尺寸和结构对烟梗进行分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梗 吸湿特性及成因 烟梗结构 化学组成 Weibul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麦系列品种(系)全麦粉水分吸附/解吸曲线的研究
20
作者 陈雪燕 曹子怡 +7 位作者 刘秀坤 肖延军 张荣亭 郭雷 蒲艳艳 李兴军 高欣 程敦公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138,共10页
本试验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测定仪,在温度为15~35℃、平衡相对湿度(ERH)为10%~90%范围内测定8个济麦系列品种(系)全麦粉的水分吸附/解吸等温线,结果它们均显示为S型曲线,解吸与吸附曲线之间存在滞后现象,以品种济麦20的滞后环最大。对供试... 本试验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测定仪,在温度为15~35℃、平衡相对湿度(ERH)为10%~90%范围内测定8个济麦系列品种(系)全麦粉的水分吸附/解吸等温线,结果它们均显示为S型曲线,解吸与吸附曲线之间存在滞后现象,以品种济麦20的滞后环最大。对供试样品全麦粉等温线拟合的8个方程进行优劣排序后,确定了较佳方程MGAB、MOE、MCPE、CAE、Poly,并求出了各方程的系数;采用解吸等温线分析样品全麦粉可知,8个品种(系)的全麦粉在25℃下的相对安全水分范围为13.24%~14.42%,平均值是13.72%。济麦4227全麦粉的单分子层含水率和固体颗粒表面积均高于其他样品。该研究结果可为济麦系列品种(系)全麦粉的安全贮存、后期加工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麦系列 全麦粉 动态水分吸附/解析 平衡水分 单分子层含水率 固体颗粒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