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ling interfacial adhesion during the transfer of large-area 2D materials:mechanisms,strategies,and research advances
1
作者 HU Rong SONG Jia +4 位作者 HUANG Wei ZHOU An-na LIN Jia-long CAO Yang HU She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3-583,共31页
Large-area two-dimensional(2D)materials,such as graphene,MoS_(2),WS_(2),h-BN,black phosphorus,and MXenes,are a class of advanced materials with many possible applications.Different applications need different substrat... Large-area two-dimensional(2D)materials,such as graphene,MoS_(2),WS_(2),h-BN,black phosphorus,and MXenes,are a class of advanced materials with many possible applications.Different applications need different substrates,and each substrate may need a different way of transferring the 2D material onto it.Problems such as local stress concentrations,an uneven surface tension,inconsistent adhesion,mechanical damage and contamination during the transfer can adversely affect the quality and properties of the transferred material.Therefore,how to improve the integrity,flatness and cleanness of large area 2D materials is a challenge.In order to achieve high-quality transfer,the main concern is to control the interface adhesion between the substrate,the 2D material and the transfer medium.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is topic,and finally,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use of large area 2D materials,provides a recipe for this transfer proces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cation,and points 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materials GRAPHENE LARGE-AREA Interfacial adhesion modulation High quality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hasic modulation of chemerin peptide-induced calcium flux and ERK phosphorylation by amyloid beta peptide
2
作者 Hao GONG Shuo ZHANG +1 位作者 Dan LIAO Richard Dequan YE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0-1021,共2页
OBJECTIVE The chemokine-like receptor 1(CMKLR1,Chem R23) is a functional receptor for chemerin,the chemerin-derived nonapeptide(C9),and the amyloid β peptide 1-42(Aβ_(42)).Because these peptides share little sequenc... OBJECTIVE The chemokine-like receptor 1(CMKLR1,Chem R23) is a functional receptor for chemerin,the chemerin-derived nonapeptide(C9),and the amyloid β peptide 1-42(Aβ_(42)).Because these peptides share little sequence homology,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ir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regulation at CMKLR1.METHODS Cells expressing CMKLR1 were incubated with Aβ_(42) before stimulation with a strong agonist,the C9 peptide.Calcium mobilization,c AMP inhibition and MAP kinase activation were measured.Intramolecular FRET were determined using CMKLR1 constructs with an ECFP attached to the C-terminus and a Fl As H binding motif embedded in the first intracellular loop(IL1).RESULTS Binding of both Aβ_(42) and the C9 peptide induced CMKLR1 internalization,but only the Aβ_(42)-induced receptor internalization involved clathrin-coated pits.Likewise,Aβ_(42) but not C9 stimulated β-arrestin 2 translocation to plasma membranes.A robust Ca^(2+)flux was observed following C9 stimulation,whereas Aβ_(42) was ineffective even at micromolar concentrations.Despite its low potency in calcium mobilization assay,Aβ_(42) was able to alter C9-induced Ca^(2+) flux in dose-dependent manner:a potentiation effect at 100 pmol·L^(-1) of Aβ_(42) was followed by a suppression at 10 nmol·L^(-1) and further potentiation at 1 μmol·L^(-1).This unusual and biphasic modulatory effect was also seen in the C9-induced ERK phosphorylation but the dose curve was opposite to that of Ca^(2+) flux and c AMP inhibition,suggesting a reciprocal regulatory mechanism.Intramolecular FRET assay confirmed that Aβ_(42) modulates CMKLR1 rather than its downstream signaling pathways.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Aβ_(42) as an allosteric modulator that can both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regulate the activation state of CMKLR1 in a manner that differs from existing allosteric modulatory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llosteric modulation fluorescent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chemokine like receptor 1 CHEMERIN conformational chang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波 王汉卿 +1 位作者 李江南 李锐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0,共7页
为了适应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基于互感理论和耦合模理论,建立了单发射双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其次,通过分析脉宽调制对系统无线电能传输... 为了适应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基于互感理论和耦合模理论,建立了单发射双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其次,通过分析脉宽调制对系统无线电能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极性控制的多频复合脉宽调制策略;然后,针对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圆角矩形的同轴异侧单发射双接收平面螺旋形磁耦合线圈及相应的高频控制电路和谐振补偿电路;最后,搭建系统样机进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多个磁耦合谐振频率无线电能的有效传输,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单发射多接收 脉宽调制 磁耦合多频谐振 实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域对抗网络的齿轮箱跨工况故障诊断
4
作者 贾宝惠 苏家成 高源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1,共9页
针对不同工况下采集的齿轮箱振动数据特征分布不一致和噪声成分影响迁移效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域对抗迁移网络的深度迁移学习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带标签的振动信号和未带标签的振动信号通过固定长度的数据分割方... 针对不同工况下采集的齿轮箱振动数据特征分布不一致和噪声成分影响迁移效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域对抗迁移网络的深度迁移学习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带标签的振动信号和未带标签的振动信号通过固定长度的数据分割方法构建成数据集;其次,为减少噪声样本带来的负迁移影响,采用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以及判别损失项辅助特征提取器提取具有区分度的特征,加强分类决策边界;最后,为解决数据特征分布不一致的问题,采用多核最大均值差异(MK-MMD)对齐源域和目标域的全局分布,并利用对抗机制对齐两域的子领域分布。在公开的变工况齿轮箱故障数据集上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6.25%以上,并通过与其他诊断方法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别损失项 卷积注意力模块 域对抗迁移网络 迁移学习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幅调谐式的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
5
作者 张欣 王龙龙 +1 位作者 高鹏翔 方支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87,共9页
为解决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中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传输速率低、能量信号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调幅调谐式的双向能信同传方法。文中通过改变逆变器移相全桥控制的移相角对正向信号进行调幅调制实现信号... 为解决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中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传输速率低、能量信号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调幅调谐式的双向能信同传方法。文中通过改变逆变器移相全桥控制的移相角对正向信号进行调幅调制实现信号正向传输,采用改变副边谐振电容对反向信号进行调谐调制实现信号反向传输,从而使得线圈两端电流带有信号特征,并利用电流互感器将带有信号特征的电流信号通入解调电路中还原信号。首先,通过对电路结构进行理论推导分析;其次,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并且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搭建了一个功率为120 W实验平台。结果表明:在功率为120 W的条件下,负载电压波动小于3%,电能传输对信号传输影响较小,可实现正向4 kbps、反向20 kbps的高速半双工传输,信号传输误码率为0.1%;仿真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中能够有效实现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具有较高传输速率和低误码率,可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WPT) 信号双向传输 移相全桥 电容调制 解调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调制策略
6
作者 张欣 魏祥宇 +2 位作者 高佳鑫 王龙龙 高鹏翔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6,共10页
针对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使用多级功率转换结构存在的传输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结构复杂的问题,使用矩阵变换器替代传统多级功率转换结构,提出一种基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调制策略,实现AC-AC直接功率变化。电网侧的三相工频交流电... 针对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使用多级功率转换结构存在的传输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结构复杂的问题,使用矩阵变换器替代传统多级功率转换结构,提出一种基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调制策略,实现AC-AC直接功率变化。电网侧的三相工频交流电通过矩阵变换器的功率调制,实现能量注入状态和自由振荡状态之间的切换,直接输出高频可控电流。矩阵变换器共有十二种工作模式,基于调制策略调节谐振电流,无需中间储能元件,减少开关的操作次数,使功率开关管工作在零电流软开关(ZCS)状态,提高变换器的可靠性和效率。构建实验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将50 Hz工频交流电直接转换为20 kHz的高频交流电,矩阵变换器输出功率为51.3 W,转换效率为92.9%,所使用的调制策略简单,便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 调制策略 零电流软开关 谐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视声呐图像小目标智能感知与跟踪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贾昊明 于晓阳 周天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对小目标感知能力有限的难题,本研究首先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YOLOv5_cs检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声呐图像公开数据集开展模型预训练,利用迁移学习来增强网络对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联合DeepSORT应用于多目标跟踪任... 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对小目标感知能力有限的难题,本研究首先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YOLOv5_cs检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声呐图像公开数据集开展模型预训练,利用迁移学习来增强网络对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联合DeepSORT应用于多目标跟踪任务中,通过对真实水池实验中采集的多目标跟踪数据集的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算法相比于传统YOLOv5联合DeepSORT算法,多项评价指标得到提升,其中多目标跟踪准确度指标提升了4.85%,多目标跟踪精度指标提升了0.95%,身份识别精度得分指标提升了2.66%。同时提出的算法较好地解决了目标形态发生变化条件下目标检测效果不佳导致的错跟、漏跟等问题,具有较高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视声呐图像 多目标跟踪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模块 空间转深度 非跨步卷积 迁移学习 YOLOv5_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耦扩散模型的零样本风格迁移
8
作者 雷松林 赵征鹏 +3 位作者 阳秋霞 普园媛 谷金晶 徐丹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738,共12页
零样本风格迁移旨在将给定源图像的风格转换至目标文本所描述的风格域,而无需风格图像的指导。现有的零样本风格迁移方法大部分需要耗时在微调和优化过程,而其他无需微调和优化的方法不能很好地实现内容和风格的对齐。借助扩散模型Unet... 零样本风格迁移旨在将给定源图像的风格转换至目标文本所描述的风格域,而无需风格图像的指导。现有的零样本风格迁移方法大部分需要耗时在微调和优化过程,而其他无需微调和优化的方法不能很好地实现内容和风格的对齐。借助扩散模型Unet去噪网络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无需训练和优化的双支路框架,可以实现内容和风格对齐的零样本风格迁移。首先,该网络通过在内容支路上将噪声图像进行去噪,提取内容支路采样过程中的内容特征以保持源域的内容结构;然后,在风格支路上使用梯度引导的方式从目标文本提示中获取风格信息,并将获取到的风格信息传递到去噪图像中,提取风格支路采样过程中Unet网络的跳连接特征作为风格特征以传递目标风格信息。这种双支路的设计实现了风格迁移过程中内容和风格特征的解耦,避免了单一风格迁移网络中内容和风格特征的纠缠。最后,设计了一个特征调制模块(FMM)来调制和融合来自内容支路和风格支路的内容和风格特征,以实现内容和风格特征的对齐,从而在传递风格的同时最小化影响内容。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无需训练和优化的前提下,可以在任意内容图像上实现高质量的风格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迁移 扩散模型 骨干特征 跳连接特征 特征调制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医疗图像分类研究
9
作者 程书帅 李伟 +2 位作者 王霄 杨靖 覃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3-179,233,共8页
医疗图像分类在计算机辅助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方法存在人工标记特征难、计算复杂、效率低以及分类效果不好等临床应用问题。该文设计一个基于AM-ResNet网络的医疗图像辅助诊断模型,利用GAN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扩充提升了算法... 医疗图像分类在计算机辅助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方法存在人工标记特征难、计算复杂、效率低以及分类效果不好等临床应用问题。该文设计一个基于AM-ResNet网络的医疗图像辅助诊断模型,利用GAN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扩充提升了算法的泛化能力;在AM-ResNet网络中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模块,加强了图像特征提取;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加快了模型的收敛时间。实验采用了公开乳腺癌病理图像数据集进行诊断测试,提出的模型对良性恶性二分类诊断准确率约为97%,对8个亚型的多分类诊断准确率约为93%,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分类任务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及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图像分类 AM-ResNet 注意力模块 迁移学习 GAN 计算机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色失效传递模型的产品再制造升级模块划分
10
作者 何宇奇 张秀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失效模式对于产品再制造升级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已有研究在模块划分中忽略失效因素而导致模块划分结果欠合理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失效的产品再制造升级模块划分方法。构建多色失效传递模型,根据失效模式、再制造性和经济性准则逐层推理... 失效模式对于产品再制造升级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已有研究在模块划分中忽略失效因素而导致模块划分结果欠合理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失效的产品再制造升级模块划分方法。构建多色失效传递模型,根据失效模式、再制造性和经济性准则逐层推理出产品的回收特性。将推理得出的回收特性与模块划分中常用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共同定义为再制造升级模块化特性。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特性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品的再制造升级模块化关联度矩阵。为了消除再制造升级模块化关联度矩阵中的异常值,采用单链接层次聚类法对退役产品的再制造升级模块化关联度矩阵进行模块聚类,以提高划分效率,减少划分过程中对异常值的敏感性。最后,以退役台灯为例进行应用研究,并与Smith的绿色模块划分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色失效传递模型 产品再制造升级 模块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湍流对机载电视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
11
作者 贠平平 侯利冰 +2 位作者 卜忠红 宋慧娟 李超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大气湍流严重影响机载电视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对目标和背景光学信号传输成像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包含大气湍流效应的基于最小可分辨对比度(MRC)的电视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对大气湍流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分析得出适用于直升机载电视... 大气湍流严重影响机载电视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对目标和背景光学信号传输成像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包含大气湍流效应的基于最小可分辨对比度(MRC)的电视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对大气湍流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分析得出适用于直升机载电视成像系统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给出了大气相干直径计算方法,建立了大气湍流调制传递函数。以某型直升机载电视成像系统为例,对大气湍流效应对电视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大气湍流效应使直升机载电视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性能严重下降。研究结果可为直升机载电视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指标论证提供参考,提高指标论证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湍流 大气相干直径 调制传递函数 机载电视成像系统 作用距离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段共口径消热差枪瞄物镜光学系统设计
12
作者 白鑫如 蒋世磊 +2 位作者 弓旭航 蒋大成 冯江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为满足光电瞄准具昼夜合一、轻量化、稳定性优良的需求,本文设计了一款可见光和近红外双波段、共口径,且使用CMOS相机接收成像光束的共口径数码瞄准物镜。物镜光学系统设计波段为0.4μm~0.65μm和0.7μm~0.85μm,焦距为50 mm,F数1.4,系... 为满足光电瞄准具昼夜合一、轻量化、稳定性优良的需求,本文设计了一款可见光和近红外双波段、共口径,且使用CMOS相机接收成像光束的共口径数码瞄准物镜。物镜光学系统设计波段为0.4μm~0.65μm和0.7μm~0.85μm,焦距为50 mm,F数1.4,系统总长90 mm,系统在-40℃~+50℃温度范围内无热差影响,各波段畸变均小于0.04%,可见光波段在100 lp/mm处MTF>0.55,近红外波段在100 lp/mm处MTF>0.3。通过优化系统敏感面引起的像差,合理分配光焦度,降低了系统加工公差灵敏度和系统装配难度及成本。设计结果表明:系统均采用球面镜,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公差良好,能够实现在全工作温度范围内成像质量良好,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口径枪瞄物镜 消热差 公差灵敏度 调制传递函数 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ResNet和CBAM的静态图像行为识别方法
13
作者 高晗 万方杰 马明旭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1,共7页
针对静态图像行为识别缺乏大规模训练数据集和无法利用时空特征所导致的识别效果不佳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残差神经网络(residual neural network,ResNet)和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的静态图像行为识别... 针对静态图像行为识别缺乏大规模训练数据集和无法利用时空特征所导致的识别效果不佳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残差神经网络(residual neural network,ResNet)和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的静态图像行为识别方法。使用特定数据增强技术对数据集进行扩充,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对模型初始化,并进行微调训练提升对静态图像行为识别的特征表达能力。通过将CBAM嵌入ResNet的第1个卷积层后来调整模型注意力,利用Grad-CAM方法提取模型识别图像时关注区域并进行可视化,对精度提升进行了解释。在PPMI数据集上,所提方法在演奏乐器类、持有乐器类和总类的平均识别精度分别达到88.30%、81.94%和77.93%,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网络 行为识别 卷积注意力模块 静态图像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D类功放的Sigma-Delta调制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泽琦 许增辉 钱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9,共13页
数字D类功放因其高效率和便于与数字音源接口的特点,近年来在音频电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Sigma-Delta调制器作为数字D类功放中关键的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之一,其噪声整形特性能够在降低功放系统实现代价的同时,保持甚至提高系统的输出信... 数字D类功放因其高效率和便于与数字音源接口的特点,近年来在音频电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Sigma-Delta调制器作为数字D类功放中关键的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之一,其噪声整形特性能够在降低功放系统实现代价的同时,保持甚至提高系统的输出信噪比,并可抑制部分信号传输路径引入的噪声,在数字音频信号处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总结了数字D类功放的工作原理和主流架构,然后结合Sigma-Delta调制器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近年来用于数字D类功放的Sigma-Delta调制器的设计方案,其中着重对Sigma-Delta调制器的架构设计与噪声传递函数的设计进行综述,最后对数字D类功放的Sigma-Delta调制器研究发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D类功放 SIGMA-DELTA调制器 噪声传递函数 噪声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WPT系统非对称调制策略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周梦豪 王付胜 +1 位作者 杨金涛 唐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213-5225,I0024,共14页
为了提高双向LCC-LCC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轻载工况时的传输效率,提出一种适用于全功率范围的非对称调制策略,该调制策略可随输出功率的变化自动实现全桥模式到半桥模式的平滑过渡,且可实现宽范围软开关,进而显著提高系统效率。通过对... 为了提高双向LCC-LCC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轻载工况时的传输效率,提出一种适用于全功率范围的非对称调制策略,该调制策略可随输出功率的变化自动实现全桥模式到半桥模式的平滑过渡,且可实现宽范围软开关,进而显著提高系统效率。通过对系统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建立非对称调制策略脉宽优化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非对称调制策略的所有工作模式进行详细划分,并引入时域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工作模式下实现软开关的约束条件;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不同工况下所提非对称调制策略和三移相调制策略进行对比实验和分析,证明所提调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C-LCC 双向无线电能传输 非对称调制 脉宽优化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矩阵式WPT系统网侧电流谐波抑制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珺 杨快荣 +1 位作者 何许国 霍鹏冲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针对单相矩阵式无线电能传输MC-WPT(matrix converter bas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网侧电流谐波含量大的问题,提出1种谐波抑制调制策略,可有效降低网侧电流低次谐波含量及总谐波失真度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分析谐... 针对单相矩阵式无线电能传输MC-WPT(matrix converter bas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网侧电流谐波含量大的问题,提出1种谐波抑制调制策略,可有效降低网侧电流低次谐波含量及总谐波失真度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分析谐振槽电压电流特性,基于参数归一化方法得到2个基波分量的等效电路,进而推导出MC-WPT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消除低次谐波含量为目标,应用计算法得到接收侧H桥的优化调制波,使网侧电流低频成分仅有工频分量,从而降低网侧电流THD。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所提谐波抑制调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矩阵变换器 总谐波失真 谐波抑制调制策略 网侧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AA U-Net模型的楼板双层钢筋尺寸测量算法研究
17
作者 陈婉清 李刚 +2 位作者 盛明辉 付相林 陈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4,共12页
钢筋工程检测存在验收人力资源消耗大和时间成本高的问题,特别是楼板双层钢筋的尺寸验收时,由于上层钢筋覆盖下层钢筋导致测量难度增加,而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难以满足测量精度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Res-AA U-Net的楼板双层钢筋尺寸自动... 钢筋工程检测存在验收人力资源消耗大和时间成本高的问题,特别是楼板双层钢筋的尺寸验收时,由于上层钢筋覆盖下层钢筋导致测量难度增加,而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难以满足测量精度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Res-AA U-Net的楼板双层钢筋尺寸自动测量方法。该方法对Resnet34进行改进,修剪其网络结构并优化损失函数,用改进的Resnet34代替U-Net的特征提取器,用注意力门机制代替跳跃连接,同时在U-Net底部加入改进ASPP模块,构建包含3355张楼板钢筋图像的数据集,最后利用迁移学习技术加快模型训练速度。结果表明:基于Res-AA U-Net模型的钢筋分割效果优于U-Net、Deeplab v3+、HRNet、PSPNet等经典分割网络,平均交并比、像素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92.81%、96.02%、94.49%;相较于原U-Net,Res-AA U-Net的钢筋直径测量和钢筋间距测量误差分别减小13.63%、5.82%,测量精度满足钢筋工程验收标准中双层楼板钢筋的验收要求,可有效提升钢筋工程验收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板双层钢筋 尺寸测量 U-Net模型 注意力门机制 Resnet34网络 迁移学习 ASPP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化多功能光学系统设计
18
作者 陆庆华 张奇 +4 位作者 张春鹏 皮冬明 王磊 文洪青 向柳静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7-883,共7页
为了使观测设备可以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观察且设备便于携带,本文对小型化多功能光学系统进行优化。小型化多功能光学系统旨在解决原系统存在的体积大、重量大、白光观察延迟的问题且要满足观测要求。小型化多功能光学系统包括3个模块,激... 为了使观测设备可以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观察且设备便于携带,本文对小型化多功能光学系统进行优化。小型化多功能光学系统旨在解决原系统存在的体积大、重量大、白光观察延迟的问题且要满足观测要求。小型化多功能光学系统包括3个模块,激光模块用于激光测距;微光模块用于夜间观察;白光模块用于平时观察。激光模块能量汇聚的尺寸优于φ1 mm;微光模块调制传递函数在53 lp/mm处良好;白光模块放大倍率为5.7^(×),保证中心视场优于5.7',边缘视场优于17.1';图像观察模块在62 lp/mm处中心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优于0.3。小型化多功能光学系统的设计将多功能系统的体积从原有的261 cm×237 cm×115 cm减小到了220 cm×173 cm×102 cm,重量减轻了496.6 g;所以该小型化多功能光学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化 多功能 调制传递函数 体积减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荷电状态下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对比试验
19
作者 陈晔 李晋 +6 位作者 赵瑞兰 张少禹 储玉喜 杨康 廖晓雪 蒋波 卓萍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02-3413,共12页
电芯热失控引发模组内的热失控传播是造成电池系统严重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真实电池模组的热失控传播行为及其集装箱运输风险,本文以1P31S电池模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包装箱运输场景下的热失控传播实尺度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重点研... 电芯热失控引发模组内的热失控传播是造成电池系统严重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真实电池模组的热失控传播行为及其集装箱运输风险,本文以1P31S电池模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包装箱运输场景下的热失控传播实尺度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重点研究了荷电状态对热失控传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加热触发两颗电芯失效不会引发30%荷电状态(SOC)模组内的热失控传播,但会造成100%SOC模组(主/备热触发的4颗电芯满电,其余电芯30%SOC)内9~10颗电芯热失控,热失控传播速度为0.0315~0.0606 mm/s,并导致包装珍珠棉和模组塑料顶盖被熔毁;随着荷电状态的增加,模组内电芯和包装箱最高温度、电芯间热失控传播速度和传递热量均有所增加;100%SOC模组内热触发电芯和邻近电芯测得的最高温度分别为495.2℃和649.5℃,明显高于30%SOC模组的237.2℃和131.9℃,且100%SOC热失控传播产生的大量热量导致包装箱顶部中心最高温度达57.1℃,几乎是30%SOC模组的2倍;当来自上一级的热传导热量不大于117.1kJ时,不会诱发30%SOC电芯失效,当接收到的热量大于140.8kJ时会导致其热失控,而100%SOC电芯间形成热失控传播所需的热量仅为61.2 kJ。该研究可为电池模组设计及电池模组集装箱运输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模组 热失控传播 荷电状态 温度 热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三端口DC-DC功率变换系统研究与设计
20
作者 熊栩巍 徐松 +2 位作者 聂鹏强 王苗 蒋伟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815-3827,共13页
为了提高光伏储能及直流微电网中多端口直流变换器的性能并降低系统成本,该文设计一种集成LCL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三端口直流变换拓扑。首先采用混合功率流控制方法,两个半桥逆变器提供双端输入,负载通过LCL谐振网络实现无线耦... 为了提高光伏储能及直流微电网中多端口直流变换器的性能并降低系统成本,该文设计一种集成LCL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三端口直流变换拓扑。首先采用混合功率流控制方法,两个半桥逆变器提供双端输入,负载通过LCL谐振网络实现无线耦合。该拓扑允许双输入源之间共用一个LCL谐振网络自由传输功率,无需额外开关元件。然后通过脉宽调制(PWM)法控制谐振网络中的直流平均电流,实现功率潮流控制;移相调制(PSM)法则用于调节负载端输出功率。该系统允许双输入源具有不平衡电压等级。最后详细分析拓扑结构,在PSIM环境中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进行闭环仿真以验证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搭建的实验平台验证了系统分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系统峰值效率为93.6%,并验证了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 谐振网络 无线电能传输 混合功率流控制 移相调制 多端口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