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CaZnAl-CO3 ternary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thermal stability of poly(vinyl chloride)resin 被引量:2
1
作者 ZENG Xiao YANG Zhan-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97-810,共14页
In this work,hydrothermal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CaZnAl-CO3 ternary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CaZnAl-CO3-LDHs)with various Ca/Zn/Al molar ratios,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Fourier trans... In this work,hydrothermal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CaZnAl-CO3 ternary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CaZnAl-CO3-LDHs)with various Ca/Zn/Al molar ratios,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e(FT-IR)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echniques.The obtaine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amples were well-crystallized and flake-structured.The CaZnAl-CO3-LDHs used alone for thermal stability of poly(vinyl chloride)(PVC)resin,with different Ca/Zn/Al molar ratios and varying additive amounts,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tests such as static thermal aging,mass loss and congo red,respectively.The optimum Ca/Zn/Al molar ratio and additive amount were 3.6:0.4:2 and 5 phr(parts per hundred PVC resin),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Ca3.6Zn0.4Al2-CO3-LDHs and CaSt2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howing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Ca3.6Zn0.4Al2-CO3-LDHs used alone,and the optimum additive amounts of Ca3.6Zn0.4Al2-LDHs and CaSt2 were 6 and 1.0 phr,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ZnAl-CO3-LDHs synergistic effects thermal stability poly vinyl chlor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A型分子筛对PVC热稳定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笑春 刘会媛 +1 位作者 张青 于静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1,共5页
通过刚果红实验发现钠-A型分子筛能够提高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其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72 min,明显优于纯PVC(静态热稳定时间7 min)。将钠-A型分子筛分别与β-二酮、季戊四醇、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和环氧大豆油4种辅助热稳定剂进行... 通过刚果红实验发现钠-A型分子筛能够提高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其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72 min,明显优于纯PVC(静态热稳定时间7 min)。将钠-A型分子筛分别与β-二酮、季戊四醇、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和环氧大豆油4种辅助热稳定剂进行复配得到复合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热老化烘箱法和转矩流变仪法测定复合热稳定剂对PVC的静、动态热稳定性能,通过热失重法分析复合热稳定剂对PVC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钠-A型分子筛与β-二酮质量比为1/1复配时热稳定效果最佳,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84 min,动态热稳定时间可达1 137 s,塑化时间最短为104 s,平衡扭矩最小为37.9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钠-A型分子筛 热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偶联剂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宁 李先铭 +3 位作者 李改花 张红霞 杨笑春 于静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3,共6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分别对镁铝镧碳酸根插层水滑石表面进行湿法改性。探讨了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活化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采... 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分别对镁铝镧碳酸根插层水滑石表面进行湿法改性。探讨了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活化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热重分析法、力学谱仪等测定改性水滑石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种偶联剂仅对水滑石表面进行了有机改性,未改变其晶体层状结构,减少了晶粒间的团聚,能够更好地延缓PVC热降解,提高材料的弹性和韧性。其中铝钛复合偶联剂的用量最少但改性效果最佳,使PVC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近44℃,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较未改性前分别提高了3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偶联剂 水滑石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溶胶发泡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吉玉碧 文强 +3 位作者 钱鹏 任邵静 杨照 谭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5,共9页
文中结合旋转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结果,研究总结了填料、糊树脂和增塑剂等原料制备的聚氯乙烯(PVC)溶胶的流变温度参数和热分解温度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了评估PVC溶胶泡孔材料发泡质量的方法模型。结果表明,PVC溶胶中发泡剂的起始... 文中结合旋转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结果,研究总结了填料、糊树脂和增塑剂等原料制备的聚氯乙烯(PVC)溶胶的流变温度参数和热分解温度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了评估PVC溶胶泡孔材料发泡质量的方法模型。结果表明,PVC溶胶中发泡剂的起始分解温度(T_(f)(5%))、分解峰温(T_(f))以及T_(f)(5%)与复数黏度最大值对应温度(T_(η)_(max))的差值(T_(f)(5%)-T_(η)_(max))3个因素对材料的发泡质量有显著影响。当T_(f)和T_(f)(5%)处于PVC溶胶的最佳温度区间时,T_(f)和T_(f)(5%)越高,(T_(f)(5%)-T_(η)_(max))越大,则发泡材料密度越小,发泡倍率越高。建立的T_(f),T_(f)(5%)和(T_(f)(5%)-T_(η)_(max))与发泡材料密度和发泡倍率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溶胶 发泡 流变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下UPVC管材的力学性能退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辉 唐站站 +2 位作者 鲍海霞 程鑫远 陈斌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1,共6页
以未增塑聚氯乙烯(UPVC)管材为对象,进行高低温环境下管材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并建立不同温度环境下UPVC管材的本构模型。通过试验获得不同温度环境下管材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提出管材的力学参数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考虑环境温度影... 以未增塑聚氯乙烯(UPVC)管材为对象,进行高低温环境下管材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并建立不同温度环境下UPVC管材的本构模型。通过试验获得不同温度环境下管材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提出管材的力学参数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管材应力-应变曲线模式,并对提出的本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UPVC管材所处的温度对其材料的性能影响较大,与常温状态下的性能相比,低温时材料的强度增加,延性与断裂应变降低;高温时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断裂应变均降低,但延性增加。依照环境温度变量,采用编制的子程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增塑聚氯乙烯管材 环境温度 高低温 本构关系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纤维素与PVA混溶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6
作者 冯彦洪 陈帅杰 孙航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首次提出了将氧化还原改性纤维素(Oxidation-reduction modified cellulose,ORC)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共混进行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ORC与PVA的混溶性.对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能和氢键数量分析发现,随着... 首次提出了将氧化还原改性纤维素(Oxidation-reduction modified cellulose,ORC)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共混进行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ORC与PVA的混溶性.对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能和氢键数量分析发现,随着改性程度增加,ORC与PVA会产生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促进了组分间的混溶.当ORC的改性程度达到40%后,ORC与PVA的溶解度参数差值为2.02(J/cm^(3))^(1/2),达到混溶条件.根据Flory-Huggins理论确定了醇解度为88%和99%的PVA与ORC的混溶性,结果表明PVA(88%)与ORC的混溶性更好.对共混体系中形成氢键原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分析发现,醋酸乙烯酯重复单元上的羰基更倾向与ORC形成分子链间氢键,而乙烯醇重复单元上的羟基更倾向形成分子链内氢键,这促使PVA(88%)/ORC共混体系中形成更多的分子链间氢键,从而混溶性更好.研究结果可为ORC/PVA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溶性 氧化还原改性纤维素 分子动力学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增塑剂/聚氯乙烯复合膜的表面润湿行为
7
作者 吕桂芳 伍林 +5 位作者 石从云 李昊 陆自鹏 杜晨飞 周波 王小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3,共8页
以聚氯乙烯(PVC)为成膜基体材料,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硝基苯辛基醚(o-NPOE)及癸二酸二辛酯(DOS)为增塑剂制备复合膜,增塑剂与PVC质量比范围为1.0~3.0,与前人制备离子选择电极膜中增塑剂/PVC质量比范围相... 以聚氯乙烯(PVC)为成膜基体材料,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硝基苯辛基醚(o-NPOE)及癸二酸二辛酯(DOS)为增塑剂制备复合膜,增塑剂与PVC质量比范围为1.0~3.0,与前人制备离子选择电极膜中增塑剂/PVC质量比范围相近。通过接触角随时间变化研究了增塑剂用量和分子结构对膜表面结构和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表面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与体系中烷基链的偏转有关。质量比为1.5~3.0的DOP/PVC复合膜和质量比为1.0~3.0的DBP/PVC复合膜有陡降发生,且增塑剂含量越多,陡降发生得越早;不同质量比的o-NPOE/PVC和DOS/PVC复合膜中增塑剂分子很快发生了偏转,初始接触角与平衡接触角相差不大,60 s内减小2°左右。平衡接触角与增塑剂分子中非极性的脂肪碳原子数和极性基团个数的比值(A_(p)/P_(o))有关。增塑剂与PVC质量比为1.5~3.0时,DOP/PVC,o-NPOE/PVC和DOS/PVC体系A_(p)/P_(o)相等,平衡接触角基本接近,为88.0°;DBP/PVC体系A_(p)/P_(o)比前面三者小,平衡接触角小,仅有7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聚氯乙烯复合膜 表面接触角 时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毛球场地用PVC地胶面层材料的改性研究
8
作者 牛众 吴遵红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2,共7页
使用苯基膦酸将镁铝水滑石(LDHs)与正辛酰胺结合制备表面改性的镁铝水滑石(m-LDHs),研究了其对羽毛球场地用PVC地胶面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耐磨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后LDHs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LDHs... 使用苯基膦酸将镁铝水滑石(LDHs)与正辛酰胺结合制备表面改性的镁铝水滑石(m-LDHs),研究了其对羽毛球场地用PVC地胶面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耐磨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后LDHs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LDHs通过限制PVC分子链运动从而提高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而由于内润滑作用m-LDHs的加入可大幅降低T_(g);表面改性后的LDHs存在协效阻燃作用,能够有效抑制PVC的燃烧和分解从而表现出更优异的静态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当m-LDHs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下同)时,体系的力学性能基本达到了刚韧平衡且摩擦因数相比纯PVC降低了37.3%;这一结果满足DB 13/T 2662—2018 PVC运动地胶安全规范规定指标的同时也为其作为羽毛球场地地胶面层材料的性能保留了弹力、强度、韧性及减震效果,可以有效减少运动时的肌肉疲劳和微损伤,使其能更好地应用于该领域;但是,过多的m-LDHs在PVC基体中仍出现团聚现象,从而导致其改性效果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镁铝水滑石 地胶面层材料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先铭 张宁 +2 位作者 李改花 刘爽 刘征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镁铝镧碳酸根型水滑石(LDHs)表面进行湿法改性,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对聚氯乙烯(PVC)静态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镁铝镧碳酸根型水滑石(LDHs)表面进行湿法改性,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对聚氯乙烯(PVC)静态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转矩流变法、热重分析法等测定了SDS改性前后PVC/LDHs样品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恒定pH=7,SDS为LDHs质量的10%,水浴80℃下搅拌3 h,改性效果最佳;SDS并未破坏LDHs的晶体结构,仅吸附在表面,增强了与PVC的相容性;改性后的PVC/LDHs样品静态及动态热稳定时间达65、28.5 min,改善了后期着色,更易塑化成型;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对应温度为346℃,较未添加前增加55℃,能较好地抑制PVC的热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类水滑石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塑料建材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珣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153,共9页
综述了国外聚氯乙烯的历史、产销数据,国内聚氯乙烯塑料现状,国内建筑能耗现状及要求,塑料建材对双碳的贡献以及塑料建材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建材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合成及对PVC树脂耐热改性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芳芳 宋运运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4,共6页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结合半连续加料方式,成功聚合出分子结构一致且与聚氯乙烯(PVC)树脂具有良好相容性的聚(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PNSA)共聚物胶乳,将其与PVC树脂直接复合制备PNSA/PVC复合材料,并对PNAS耐热改性的效果进行...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结合半连续加料方式,成功聚合出分子结构一致且与聚氯乙烯(PVC)树脂具有良好相容性的聚(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PNSA)共聚物胶乳,将其与PVC树脂直接复合制备PNSA/PVC复合材料,并对PNAS耐热改性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NSA纳米胶乳颗粒粒径在155.3~251.5 nm之间,粒径分布均一;PNSA共聚物分子组成呈无规结构,分子结构一致,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呈现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且与PVC树脂具有极佳的相容性;PNSA含量由0升高至50%(质量比,下同)时,复合材料的T_(g)由84.8℃提高到107.2℃,提高了22.4℃,维卡软化温度由71.2℃提高到91.9℃,提高了20.7℃;除耐热性改善以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的研究有利于PVC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N‐苯基马来酰亚胺 自由基共聚 种子乳液 耐热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合成树脂技术及性能改进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立科 林洋 +1 位作者 关彦军 袁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4-80,共7页
聚氯乙烯(PVC)合成化学的进展主要聚焦于内增塑和减少分子链缺陷结构。对于前者,方法包括:利用PVC分子链中C—Cl键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后续的点击反应等引入小分子增塑官能团;利用活性C—Cl键的接枝聚合引入大分子接枝链;自由基共聚合引入... 聚氯乙烯(PVC)合成化学的进展主要聚焦于内增塑和减少分子链缺陷结构。对于前者,方法包括:利用PVC分子链中C—Cl键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后续的点击反应等引入小分子增塑官能团;利用活性C—Cl键的接枝聚合引入大分子接枝链;自由基共聚合引入自增塑功能单体,如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醚酯的共聚物展现出了优异的内增塑性能;可控自由基聚合合成嵌段聚合物等。这些方法虽然制备了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T g)的PVC共聚物,但反应物的高成本和工艺过程的复杂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还存在挑战。在工业生产技术方面,讨论了影响PVC树脂颗粒特性的工艺因素,重点介绍了连续引发剂加入(CiD)技术。CiD技术可以将PVC的聚合反应时间缩短到240min,同时通过降低叔氯的含量而显著提高PVC产品的热稳定性。作为平衡氯碱工业氯气的主要产品,PVC树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是不可替代的,提升生产技术和改进产品质量,开发新的PVC共聚树脂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内增塑 共聚合 接枝聚合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碳酸钙聚合改性及其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蓝擎 侯欣怡 +4 位作者 李一凡 潘凯 周佳菊 黄丹梦 黄灏彬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5,共5页
以重质碳酸钙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水磨、聚合改性得到可用于聚氯乙烯(PVC)管件的改性重质碳酸钙。通过粒度仪、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万能拉伸试验机、色差仪和光泽仪分别对重质碳酸钙及重质碳酸钙制备的PVC产品进... 以重质碳酸钙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水磨、聚合改性得到可用于聚氯乙烯(PVC)管件的改性重质碳酸钙。通过粒度仪、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万能拉伸试验机、色差仪和光泽仪分别对重质碳酸钙及重质碳酸钙制备的PVC产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需在碳酸钙浆液中进行原位聚合反应,聚醋酸乙烯酯才能对碳酸钙包覆改性;聚醋酸乙烯酯改性的碳酸钙相较于常规硬脂酸改性的碳酸钙,在PVC材料应用中表现出了更好的外观及力学性能,这归因于聚醋酸乙烯酯能更好地解决碳酸钙与PVC之间的相容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碳酸钙 聚氯乙烯 聚合改性 聚醋酸乙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TPU共混材料静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经发 胡基波 +2 位作者 刘涛 吴文奇 沈朝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高速拉伸试验机对2种成型方式和6种共混比的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PVC/TPU)共混材料开展静动态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并基于断裂伸长率和邵氏硬度进行成型方式和共混比优选。进一步获取了共混材料在较宽应变率范围(0.0...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高速拉伸试验机对2种成型方式和6种共混比的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PVC/TPU)共混材料开展静动态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并基于断裂伸长率和邵氏硬度进行成型方式和共混比优选。进一步获取了共混材料在较宽应变率范围(0.001~700 s-1)的应力⁃应变数据,并进行了拉伸断面的微观表征。结果表明,模压成型材料断裂伸长率更高,共混比为90/10时材料具有最高的断裂伸长率,邵氏硬度符合试验假人软组织材料的硬度范围(邵尔40~70 A)。共混比为90/10(PVC/TPU)材料在静动态载荷下均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选取朱⁃王⁃唐(ZWT)方程和Sherwood⁃Frost方程构建了材料的本构模型,对比发现Sherwood⁃Frost方程拟合效果更好。形貌分析发现,静动态加载下,材料均为典型的脆性断裂,未出现明显的相分离现象。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断面逐渐变粗糙,并产生空穴及微小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热塑性聚氨酯 应变率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分指标在PVC-U管材标准中的设立探讨
15
作者 何郑钧 肖照华 +1 位作者 杨科杰 扈廷勇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研究了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灰分指标的测定方法及其在产品标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灼烧条件下,不同种类PVC-U管材用无机填料的失重率各不相同。不能只依据灰分推导PVC-U管材的填充材料用量和力学性能变化。以灰分指标为代用指... 研究了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灰分指标的测定方法及其在产品标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灼烧条件下,不同种类PVC-U管材用无机填料的失重率各不相同。不能只依据灰分推导PVC-U管材的填充材料用量和力学性能变化。以灰分指标为代用指标缺乏可靠性,灰分限量值设定无法提升产品质量,对产品质量控制产生干扰作用,且GB/T 5836.1—2018《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现有力学性能指标作为直接性能指标能够满足PVC-U管材的使用性能要求,没有必要增加灰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聚氯乙烯管材 灰分指标 无机填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凹凸棒土填充硬质PVC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启卫 章永化 +4 位作者 周文富 侯全福 熊红兵 陈守明 龚克成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9-52,共4页
用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MPTM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对凹凸棒土 (AT)进行表面接枝改性 ,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改性凹凸棒土的表面化学结构。以改性的凹凸棒土填充硬质聚氯乙烯(PVC) ,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 用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MPTM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对凹凸棒土 (AT)进行表面接枝改性 ,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改性凹凸棒土的表面化学结构。以改性的凹凸棒土填充硬质聚氯乙烯(PVC) ,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 :改性凹凸棒土的填充可使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热稳定性等均有所提高。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凹凸棒土及其在PVC基体中的微观分散状况 ,凹凸棒土具有纳米尺寸的针状结构 ,在PVC基体中以直径 2 0nm~ 60nm、长度 10 0nm~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凹凸棒土 填充 硬质PVC 制备 性能 研究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热解过程中HCl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17
作者 任浩华 王帅 +2 位作者 王芳杰 关杰 付晓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60-2469,共10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TG)对聚氯乙烯(PVC)的热解特性进行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PVC热解制取氯化氢(HCl)实验,研究载气流量、入料量、热解时间和热解温度对氯化氢产率的影响,得出最佳热解条件;采用离子色谱(IC)、气相色谱(GC)、气... 采用热重分析仪(TG)对聚氯乙烯(PVC)的热解特性进行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PVC热解制取氯化氢(HCl)实验,研究载气流量、入料量、热解时间和热解温度对氯化氢产率的影响,得出最佳热解条件;采用离子色谱(IC)、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仪(GC-MS)对热解产物进行化学分析,揭示PVC热解制取HCl过程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PVC热解制取氯化氢的最佳热解条件为载气流量100m L/min、热解时间30min、入料量1.2g和热解温度400℃;PVC热解存在2个失重阶段,即260~320℃和390~600℃;随热解温度升高,焦油产率由0.95%升高到20.29%、HCl产率由25.69%升高到53.76%,而半焦产率则由54.39%下降到11.27%、气体产率变化范围为9.09%~18.97%;当热解温度低于400℃时,气体组分仅检测到H2、C2H4、C3H6;当热解温度高于400℃时,检测到的气体组分为H2、CH4、C2H4、C2H6、C3H6、C3H8;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焦油组分中不稳定组分逐渐转化为稳定组分.PVC热解制取HCl的第1反应阶段主要是脱除HCl的链式反应,同时生成少量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及环烷烃等有机化合物;第2反应阶段主要为少量HCl生成、焦油的结构重整、分子重排、脱苯环和同分异构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热解 氯化氢 反应过程 化学分析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石填充改性硬质聚氯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吴学明 王兰 +3 位作者 黄建忠 王佩璋 王锡臣 周祝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2,共5页
考察了两种硅灰石刚性粒子填充硬聚氯乙烯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填充量范围内 ,两种硅灰石都能提高PVC的冲击强度 ;硅灰石粒子表面包覆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处理后 ,对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改善明显 ,尤其是小粒径的改性硅灰... 考察了两种硅灰石刚性粒子填充硬聚氯乙烯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填充量范围内 ,两种硅灰石都能提高PVC的冲击强度 ;硅灰石粒子表面包覆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处理后 ,对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改善明显 ,尤其是小粒径的改性硅灰石刚性粒子改进更大。另外 ,还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对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灰石 填充 改性 硬质聚氯乙烯 研究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增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平华 宋功品 +1 位作者 徐国永 严满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钠基蒙脱土及经有机化处理后的蒙脱土分别通过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和熔融插层法与PVC混合制备PVC/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对有机蒙脱土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上述两类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此外 ,考察了采用硅... 采用钠基蒙脱土及经有机化处理后的蒙脱土分别通过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和熔融插层法与PVC混合制备PVC/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对有机蒙脱土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上述两类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此外 ,考察了采用硅烷偶联剂KH5 70处理钠基蒙脱土后与PVC熔融混合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蒙脱土 复合材料 制备 结构 研究 聚氯乙烯 熔融插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粘土熔融插层复合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瞿雄伟 罗艳红 +2 位作者 丁会利 李秀错 张留成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1,23,共4页
用熔融法制备了聚氯乙烯 /粘土插层复合材料 ,用 X-射线衍射、 TEM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 ,测定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溶剂性等性能。结果表明 ,聚氯乙烯熔体能插层于无机粘土和经有机化合物处理过的粘土中 ,但后者在聚氯乙烯中... 用熔融法制备了聚氯乙烯 /粘土插层复合材料 ,用 X-射线衍射、 TEM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 ,测定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溶剂性等性能。结果表明 ,聚氯乙烯熔体能插层于无机粘土和经有机化合物处理过的粘土中 ,但后者在聚氯乙烯中分散效果更好 ,所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插层复合 粘土 聚氯乙烯 复合材料 结构 性能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