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中国民法 被引量:4
1
作者 房绍坤 张玉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24,共16页
改革开放为我国民法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以及《公司法》《破产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等重要民商事法律,民法上的主体制度、行为... 改革开放为我国民法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以及《公司法》《破产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等重要民商事法律,民法上的主体制度、行为制度、权利保护制度也不断得以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我国的民法学研究在此四十年间呈现出了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与深化、从立法论到解释论的转变以及研究路径和方法不断多样化等特征。我国的民事立法积累了坚持以民商合一为基本理念、坚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借鉴比较法经验、实行民主立法、吸纳司法实践中有效做法等有益经验。在未来的民法发展中,科学地编纂民法典无疑是最为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民法学界应更为系统的进行比较法研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及民法学者应合力推进我国民法本土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民商法 立法经验 编纂民法典 本土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民法典的现代化与中国化 被引量:19
2
作者 孟勤国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9-169,共11页
民法现代化与中国化是中国民法典的核心问题,也是衡量中国民法典进步与完善的主要标杆。中国民法现代化不是近代民法现代化的延续,而是发端于民法通则的独立历史进程,具有自主性和本土性,依据是中国社会的生活条件,标准是及时满足中国... 民法现代化与中国化是中国民法典的核心问题,也是衡量中国民法典进步与完善的主要标杆。中国民法现代化不是近代民法现代化的延续,而是发端于民法通则的独立历史进程,具有自主性和本土性,依据是中国社会的生活条件,标准是及时满足中国现实生活的需要。中国民法典的物权编与人格权编在民法现代化与中国化上取得重大成就,也有一定的不足。其中,物权编实现了财产基本法的定位、提升了财产利用的地位、区分了不同主体的所有权、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用益物权制度、纠正了物权的两大常识性错误。人格权编为人格权现代化开拓了广阔的空间、确立了人格与人格权分离的人格权保护模式、明确了人格权积极利用的属性、正确定位了人的主体价值。中国民法典仅仅是民法现代化与中国化的阶段性成果,对于中国民法学而言,民法现代化与中国化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现代化 中国化 物权编 人格权编 侵权责任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法体系化路径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禾 张新锋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4,共12页
法典化是立法者将现行私法规范以综合和科学的方法加以体系化重构,以实现法的现代性和体系性。民法典和知识产权单行法同源于启蒙现代性,知识产权对于主体性的价值不亚于其他私权。古典民法典与知识产权失之交臂有三个原因:古典民法典... 法典化是立法者将现行私法规范以综合和科学的方法加以体系化重构,以实现法的现代性和体系性。民法典和知识产权单行法同源于启蒙现代性,知识产权对于主体性的价值不亚于其他私权。古典民法典与知识产权失之交臂有三个原因:古典民法典的首要任务是整理旧制度;专利发明和作品与人的主体人格紧密联系;专利权和版权的特许权烙印使其受到质疑。WTO时代的半数民法典包含知识产权篇章的原因是:民法典强调主体性的实现和保障;个人劳动和智力成果财富成为个人自由的物质保障;民法典需要构建多元、开放和便于实现的财产权利体系。我国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有三条可能路径:第一是将其从价值和规范两个层面全面融入民法典,次优路径是将其作为民事特别法融入民法典价值判断体系,知识产权专门法典的尝试面临一些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知识产权 现代性 体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的GPS新民用信号L1C码跟踪性能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唐祖平 胡修林 黄旭方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由于目前L1频段的拥挤性和GPSL1C调制方式MBOC(6,1,1/11)的复杂性,系统内和系统间干扰不可避免,并且这些干扰对码跟踪性能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等价为白噪声进行分析。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一种可用于非白色干扰环境下码跟踪精度分析的方法,并... 由于目前L1频段的拥挤性和GPSL1C调制方式MBOC(6,1,1/11)的复杂性,系统内和系统间干扰不可避免,并且这些干扰对码跟踪性能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等价为白噪声进行分析。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一种可用于非白色干扰环境下码跟踪精度分析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比分析了GPSL1C、GPSL1C/A码在无干扰和干扰情况下的跟踪性能。分析结果表明:L1C码跟踪精度可比L1C/A提高50%~150%;最坏情况下,同频带导航信号的干扰可导致L1C跟踪误差增加30%。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可为接收机设计和兼容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民用信号 码跟踪精度 GPS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时代的政府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怀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6,共14页
政府治理现代化是中国行政法治的时代命题,《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标尺。政府治理与《民法典》实施的关系本质上是行政与民法的关系的表征,而政府治理现代化必然要顺应二者深度融合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民... 政府治理现代化是中国行政法治的时代命题,《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标尺。政府治理与《民法典》实施的关系本质上是行政与民法的关系的表征,而政府治理现代化必然要顺应二者深度融合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民法典》内部存在大量行政法规范,它们设定了行政任务、规定了行政职责、划定了行政边界,发挥着重要的行政调控功能。行政机关应当以《民法典》的有效实施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并抓住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契机。具体来说,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充分运用《民法典》规定的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等;需要注重援引《民法典》规定的法人制度、产权制度、合同制度等;需要强化保障民法典规定的消极的自由类权利和积极的社会类权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政府治理现代化 法治政府建设 行政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著作权法三十年(1990-2020)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春田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6,共2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施行已三十年,在著作权制度的激励下,我国发生了跨越时代的巨大变化。认识中国著作权制度的起源与历史,脱离不开有关中国历史。著作权法律体系发展历程中,主导着社会变迁、制度变革和利益调整的,归根结底,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施行已三十年,在著作权制度的激励下,我国发生了跨越时代的巨大变化。认识中国著作权制度的起源与历史,脱离不开有关中国历史。著作权法律体系发展历程中,主导着社会变迁、制度变革和利益调整的,归根结底,是四十年前改革开放起步的“觉醒”之结果。“觉醒”就是启蒙,就是思想解放,转变观念。著作权法既是法律,也是一部现代文明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材。它蕴含的科学、民主、自由、公平、正义和私权精神,归根结底是进步的现代观念。站在今天看未来,现代思想启蒙仍任重道远,应坚持理性的现代观念,不断解放思想、持续启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思想启蒙 现代性 知识产权 著作权法 民法典 邻接权 稿酬 大清著作权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民法典对消费者保护的回应——德国债法现代化的借鉴
7
作者 胡安琪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5-192,共8页
现代化《德国民法典》注重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在民事主体部分统一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为避免双轨制私法体系的威胁,通过2002年债法改革将消费者特别法体系化整合进入民法典,达到统一保护消费者的目的。我... 现代化《德国民法典》注重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在民事主体部分统一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为避免双轨制私法体系的威胁,通过2002年债法改革将消费者特别法体系化整合进入民法典,达到统一保护消费者的目的。我国正在编纂的民法典可以对此借鉴,通过总则部分纳入"消费者-经营者"的一体化概念,在"合同编"规定"消费者合同"的重要制度——细化格式条款的法律干预,纳入并完善消费者的撤回权制度,达到抽象人格向具体人格、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变。如此通过消费者法的民法回归实现民法的再法典化和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 债法现代化 现代化民法典 再法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民法典实施之调适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旭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8,共11页
民法典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基本遵循,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落实。民法典颁布前民事法律规范实施效果存在的不足,实施过程需要作出一定的调适,以满足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要求。民法典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基础性规范... 民法典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基本遵循,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落实。民法典颁布前民事法律规范实施效果存在的不足,实施过程需要作出一定的调适,以满足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要求。民法典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基础性规范,承载的社会关系调整功能主要在司法过程中得以实现。民法典实施的调适路径以人民为中心,平等保护民事权益,尊重市场规律,发现私权自治保护;唯其如此,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方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民法典 实施 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法典编纂的现代性及其限度 被引量:1
9
作者 齐建辉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3,共9页
民法典编纂始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于2020年3月全国人大进入最后审议阶段。回顾民法典编纂进程,交锋激烈,有理念冲突,有体系之争,更有制度辩论,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民法的现代性命题。本文从民法典编纂的社会基础、基本原则演化... 民法典编纂始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于2020年3月全国人大进入最后审议阶段。回顾民法典编纂进程,交锋激烈,有理念冲突,有体系之争,更有制度辩论,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民法的现代性命题。本文从民法典编纂的社会基础、基本原则演化、知识产权入典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四个主要维度,对此核心命题进行简要回顾和梳理,重点展示民法典编纂的现代性及其限度,旨在深化理论认知和实践探索,以期对当下及今后的国家法治建设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法典化 社会基础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同履行期前的法定解除事由探讨
10
作者 邓小明 高润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3-119,共7页
合同履行期届满之前,客观情况的变化会致使当事人订立合同的主要目的难以实现,此时应由债权人选择是否解除合同,以摆脱对其无任何实际意义的合同关系的束缚。最新修订的《德国民法典》对期前合同解除予以了较完备的规定,《荷兰民法典》... 合同履行期届满之前,客观情况的变化会致使当事人订立合同的主要目的难以实现,此时应由债权人选择是否解除合同,以摆脱对其无任何实际意义的合同关系的束缚。最新修订的《德国民法典》对期前合同解除予以了较完备的规定,《荷兰民法典》上的相关制度则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债权人利益。我国《合同法》第94条为合理解释期前合同解除留下了必要的空间,但也有需进一步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行期 法定解除 《德国民法典》 事由 合同解除 债权人利益 《合同法》 解除合同 合同关系 实际意义 相关制度 当事人 新修订 订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法典》的米字结构
11
作者 王战涛 《法治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民法典》超越了传统潘德克顿的体例,形成了功能体系式米字结构。在民法典结构简史中,米字结构独树一帜。米字结构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理性秩序、市场秩序和治理秩序。米字结构的功能性与开放性将催生跨学科和跨知识的法教义学。未来... 《民法典》超越了传统潘德克顿的体例,形成了功能体系式米字结构。在民法典结构简史中,米字结构独树一帜。米字结构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理性秩序、市场秩序和治理秩序。米字结构的功能性与开放性将催生跨学科和跨知识的法教义学。未来米字结构转型的方向一是超越公法私法二分;二是从市民形式法走向程式法;三是调和现代性和反现代性。在中国超复杂社会,米字结构应当与传统文化接榫,克服社会“双重迷失”难题,实现法典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私人自治 治理秩序 现代性 孔子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