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5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ftware engineering training system design research
1
作者 Qun NIU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60-169,共10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the software technology changes with each passing day,itput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software developers.Aim at each link in the process of dev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the software technology changes with each passing day,itput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software developers.Aim at each link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the present paper put forward a kind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the system can build a unified learning,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to avoi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single system structure;the training process is more flexible,and it could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artificial training and cause it to become more practic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Platform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ontological metamodeling framework for semantic simulation model engineering 被引量:1
2
作者 LEI Yonglin ZHU Zhi LI Q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3期527-538,共12页
Recently,the ontological metamodel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o specify systems in two forms:ontology and metamodel.Ontology is a descriptive model representing reality by a set of concepts,their interrelat... Recently,the ontological metamodel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o specify systems in two forms:ontology and metamodel.Ontology is a descriptive model representing reality by a set of concepts,their interrelations,and constraints.On the other hand,metamodel is a more classical,but more powerful model in which concepts and relationships are represented in a prescriptive way.This study firstly clarif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approaches,then explains their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and attempts to explore a general ontological metamodeling framework by integrating each characteristic,in order to implement semantic simulation model engineering.As a proof of concept,this paper takes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simulation systems as a motivating case,use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to define a set of ontological composable modeling frameworks,and presents an underwater targets search scenario for running simulations and analyzing results.Finally,this paper expects that this framework will be generally used in other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tology METAMODELING semantic composability model-driven engineering(M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tware Architecture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Underwater Acoustic Information Systems
3
作者 王希敏 蔡志明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52-59,共8页
The simulation of underwater acoustic information flow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search sonar performance and its eng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the ocean environ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modeling an op... The simulation of underwater acoustic information flow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search sonar performance and its eng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the ocean environ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modeling an open and sophisticated simulation software architecture by object-oriented method,and introduces the modeling processes and expression method of simulation architecture.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imulation system and the underwater acoustic information flow,the logical architecture of simulation software system is modeled by the object-oriented method.A use-case view captured the system requirements.The logical view shows the logical architecture of software system.The simulation software is decomposed into the loose coupling constituent parts by layering and partitioning the packages for maintainability.The design patterns enabled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to have good expansibility and reusability.The simulation system involving multi-targets and multi-sonar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e model.Practices show that the model meets the needs for simulating an open and sophisticated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结构建模 软件体系结构 仿真系统 信息系统 水下 逻辑结构 面向对象 软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粒度代码表示和特征融合的即时软件缺陷预测方法
4
作者 朱晓燕 王文格 +1 位作者 王嘉寅 张选平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249,共8页
即时软件缺陷预测指在软件更改初次提交之际预测该更改引入缺陷的倾向。此类预测针对单一程序变更,而非在粗粒度上进行。由于其即时性和可追溯性,该技术已在持续测试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的研究中,提取变更代码表示的方法粒度较粗,... 即时软件缺陷预测指在软件更改初次提交之际预测该更改引入缺陷的倾向。此类预测针对单一程序变更,而非在粗粒度上进行。由于其即时性和可追溯性,该技术已在持续测试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的研究中,提取变更代码表示的方法粒度较粗,仅标出了变更行,而没有进行细粒度的标记。此外,现有的使用提交内容进行缺陷预测的方法,仅仅是把提交消息与变更代码的特征进行简单拼接,缺失了在特征空间上的深度对齐,这使得在提交消息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会出现预测结果易受噪声干扰的情形,并且现有方法也未将领域专家设计的人工特征以及变更内容中的语义语法信息综合起来进行预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细粒度代码表征和特征融合的即时软件缺陷预测方法。通过引入新的变更嵌入计算方法来在细粒度上表示变更代码。同时,引入特征对齐模块,降低提交消息中噪声对方法性能的影响。此外,使用神经网络从人工设计的特征中学习专业知识,充分利用现有特征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方法,该方法在3个性能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软件缺陷预测 特征融合 软件工程 深度学习 代码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Com-GCN:融入控制流结构信息的代码注释生成模型
5
作者 钟茂生 刘会珠 +1 位作者 匡江玲 严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6,共10页
代码注释生成是指给定一个代码片段,通过模型自动生成一段关于代码片段功能的概括性自然语言描述.不同于自然语言,程序语言具有复杂语法和强结构性.部分研究工作只利用了源代码的序列信息或抽象语法树信息,未能充分利用源代码的逻辑结... 代码注释生成是指给定一个代码片段,通过模型自动生成一段关于代码片段功能的概括性自然语言描述.不同于自然语言,程序语言具有复杂语法和强结构性.部分研究工作只利用了源代码的序列信息或抽象语法树信息,未能充分利用源代码的逻辑结构信息.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融入程序控制流结构信息的代码注释生成方法,将源代码序列和结构信息作为单独的输入进行处理,允许模型学习代码的语义和结构.在2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和其他基线方法相比,DeepCom-GCN在BLEU-4、METEOR和ROUGE-L指标上的性能分别提升了2.79%、1.67%和1.21%,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码注释生成 抽象语法树 控制流图 图卷积神经网络 软件工程 程序理解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协作代码评审人推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路桥 周洋涛 +5 位作者 李青山 王铭康 徐子轩 崔笛 王璐 罗懿行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58-2575,共18页
基于拉取请求(pull request,PR)的软件开发机制是开源软件中的重要实践.合适的代码评审人能够通过代码审查帮助贡献者及时发现PR中的潜在错误,为持续开发和集成过程提供质量保障.然而,代码变更内容的复杂性以及评审行为固有的多样性增... 基于拉取请求(pull request,PR)的软件开发机制是开源软件中的重要实践.合适的代码评审人能够通过代码审查帮助贡献者及时发现PR中的潜在错误,为持续开发和集成过程提供质量保障.然而,代码变更内容的复杂性以及评审行为固有的多样性增加了评审人推荐的难度.现有方法主要聚焦于从PR中挖掘变更代码的语义信息,或基于审查历史构建评审人画像,并通过多种静态策略组合进行推荐.这些研究受限于模型训练语料的丰富性以及交互类型的复杂性,导致推荐性能不佳.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智能体间相互协作的代码评审人推荐方法.该方法利用先进的大语言模型,精确捕捉PR和评审人丰富的文本语义信息.此外,AI智能体强大的规划、协作和决策能力使其能够集成不同交互类型的信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基于真实数据集进行实验分析,与基线评审人推荐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性能提升4.45%–26.04%.此外,案例研究证明,所提方法在可解释性方面表现突出,进一步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码评审人推荐 基于智能体的软件工程 大型语言模型 代码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引擎的桥梁BIM正向设计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邓驷翔 柏华军 +2 位作者 夏文俊 黄亚飞 罗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81,共8页
针对传统BIM正向设计中建模效率低、数据管理难、产品平台受限等问题,基于国产数维构件设计软件提供的GDMP图形引擎,自主研发了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为桥梁BIM正向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针对传统BIM正向设计中建模效率低、数据管理难、产品平台受限等问题,基于国产数维构件设计软件提供的GDMP图形引擎,自主研发了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为桥梁BIM正向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使用C++编程语言对引擎接口进行自主研发及封装,提出“模型+数据”的桥梁BIM正向设计建模技术,实现了构件模板参数化生成及修改、构件实例数据管理及维护更新、方案自适应生成及更新迭代的全业务流程技术支持等功能。依托宜涪高速铁路项目,采用研发的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实现项目示范段范围桥梁的参数化建模、数据集成和可视化渲染,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及工程适用性。本文探索了国产引擎在桥梁BIM正向设计及应用中的可能性,为我国桥梁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正向设计 桥梁工程 图形引擎 全桥设计系统软件 自主研发 参数化建模 集成与渲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系统 被引量:9
8
作者 冯涛 梁虹 +1 位作者 程满 刘蕊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33-2735,2739,共4页
结合多层软件架构技术,提出一种通用的多层次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系统体系框架,并以Arcgis Engine技术为核心,使用Java语言实现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系统。讨论了系统构建过程中因素因子体系表、单元格划分等关键问题,为同类系统的开发提供... 结合多层软件架构技术,提出一种通用的多层次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系统体系框架,并以Arcgis Engine技术为核心,使用Java语言实现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系统。讨论了系统构建过程中因素因子体系表、单元格划分等关键问题,为同类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套通用性强,开发成本低,易于维护和扩展的土地定级估价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 软件工程 多层体系架构 中间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量空间站任务数据的挖掘与分析系统技术研究
9
作者 邓云紫微 李盛阳 +3 位作者 刘云飞 杨波 刘安琪 刘雅楠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0-537,共8页
空间站长周期在轨运行将持续产生海量异构的工程任务数据,如何高效地开展大规模数据挖掘分析与利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层次化、组件化架构,利用微服务、容器化等云原生技术,设计并研制了工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实现了从数据... 空间站长周期在轨运行将持续产生海量异构的工程任务数据,如何高效地开展大规模数据挖掘分析与利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层次化、组件化架构,利用微服务、容器化等云原生技术,设计并研制了工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实现了从数据接入-存储-处理-计算-分析-应用等全流程服务,进一步分析了多源数据动态持续接入、海量数据高性能分布式存储、数据分析任务高并发调度以及模型自动化一键部署等关键技术问题并阐述了解决方案。工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专有云平台的核心业务系统,已通过在轨检验,有效支撑了空间站多类型科学实验载荷的运行状态预测、潜在风险预警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与应用,为多源海量工程数据的综合创新应用提供了基础平台与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系统架构 数据挖掘与分析 软件工程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现状、挑战和展望
10
作者 王雷 袁野 王国仁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43-2682,共40页
设计模式检测是软件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设计模式检测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当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前景.首先,简要介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领域的发展历程,讨论并... 设计模式检测是软件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设计模式检测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当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前景.首先,简要介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领域的发展历程,讨论并总结了设计模式的检测对象和特征类型,给出了设计模式检测评估指标.然后,总结了设计模式检测技术现有的分类方法,引出了分类方法.根据设计模式检测技术发展的时间线从非机器学习设计模式检测、机器学习设计模式检测、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设计模式检测这3类方法出发探讨了当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当前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比较.最后,分析了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指出了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涵盖了从早期的非机器学习方法到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再到现代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应用,全面系统地展现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前景,对于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模式检测 研究综述 机器学习 预训练语言模型 软件逆向工程 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软件层次化需求的形式化建模与分析
11
作者 王康星 胡军 +3 位作者 王立松 丁鼎 董亚炯 戴嘉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越来越复杂的多层级功能需求给高安全机载软件的设计开发带来了重要挑战。本文给出了一个面向工程应用领域具有层次化语义特征的软件需求形式化建模与分析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层次化的形式化需求模型。层次化变量关系模型(Hierarchica... 越来越复杂的多层级功能需求给高安全机载软件的设计开发带来了重要挑战。本文给出了一个面向工程应用领域具有层次化语义特征的软件需求形式化建模与分析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层次化的形式化需求模型。层次化变量关系模型(Hierarchical variable relation model,HVRM)引入工程领域中典型的功能模块属性以及端口等概念来表达系统功能的层次化特征语义,同时也具备原有变量关系模型(Variable relation model,VRM)中基于表格形式的形式化语义,可表示包括条件型、事件型、多维度模式转换等多种类需求的语义信息。进而,基于需求的一致性完整性要求确立了VRM一致性完整性约束簇。其次,设计了一个将工程条目化需求建模为HVRM形式化需求模型的处理框架,并在一个机载软件需求工具平台(Hierarchical avionics requirement tools,HART)中进行了处理功能和需求追溯功能的实现和集成。最后采用某机型自动飞行系统中飞行模式转换软件逻辑需求进行了实例需求建模和模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需求工程 形式化方法 需求建模与分析 飞行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TE和STAMP的安全关键软件测试建模方法
12
作者 薛雯耀 王轶辰 任庆玮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43-852,共10页
基于模型的软件工程(MBSE)方法在安全关键软件(Safety-critical Software)开发和测试中的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在建立模型时,如何完整且准确地刻画软件的安全属性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方法,将软件... 基于模型的软件工程(MBSE)方法在安全关键软件(Safety-critical Software)开发和测试中的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在建立模型时,如何完整且准确地刻画软件的安全属性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方法,将软件安全性分析深度集成到软件模型构建过程中。该方法结合MARTE(实时和嵌入式系统建模与分析)建模语言和STAMP(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理论,通过扩展MARTE构造型或增加标签的方式对非功能属性进行描述,并在MARTE视图层次融入STAMP控制结构模型。最终,通过STPA(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技术进行迭代建模,形成一个多视图的混合模型。STPA方法中的控制结构构建、不安全控制行为识别及致因场景分析等步骤展现出更高的分析深度和自动化潜力。案例研究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且清晰地展示软件系统的功能和非功能性能需求,更好地实现基于模型的软件安全特性刻画,并为测试用例的自动化生成和建模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TE模型 STAMP理论 STPA方法 安全关键软件 基于模型的软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需求分类的中继卫星系统增量式软件工程方法
13
作者 单长胜 尹斌 +2 位作者 同兰娟 郝静 李婉钰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
中继卫星系统为中低轨航天器、火箭等提供数据中继服务,应用十分广泛。由于所服务的目标技术特点不同,中继卫星系统必须不断开展增量式软件开发以适应这种变化性。增量式软件开发采用瀑布模型,该方法逐步暴露出自动化手段不足、效率低... 中继卫星系统为中低轨航天器、火箭等提供数据中继服务,应用十分广泛。由于所服务的目标技术特点不同,中继卫星系统必须不断开展增量式软件开发以适应这种变化性。增量式软件开发采用瀑布模型,该方法逐步暴露出自动化手段不足、效率低等问题,在长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快速高效的软件工程方法来完成增量式开发。该方法以传统瀑布模型为基础,结合中继卫星系统软件增量式开发特点,按照描述方式不同将软件需求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型的软件需求,定制化开展软件设计、软件更动和软件测试。具体包括:一是针对参数型软件需求,设计了需求形式化方法,实现了从需求描述到软件实现的自动化;二是针对需求分类,定制化构建4类软件更动的方式,提出了软件更动的量化评价方法,降低了软件设计过程对于人员经验的依赖;三是面向不同类型的软件更动,设计了软件更动和软件测试的并行方法,突破了瀑布模型的效能瓶颈。应用数据表明,在中继卫星系统增量式软件开发上,该方法可以大幅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系统 中继卫星系统 增量式软件开发 软件工程 需求工程 软件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春为 杨飚 +2 位作者 蔡有信 周同生 周祖衡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2,共9页
针对现有桥梁盖梁传统支架施工面临的高空作业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依托南中高速和清花高速桥梁工程项目,研发了一套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该装置硬件主要包括上层电动抱箍、上连接座、下层电动抱箍、下连接座... 针对现有桥梁盖梁传统支架施工面临的高空作业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依托南中高速和清花高速桥梁工程项目,研发了一套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该装置硬件主要包括上层电动抱箍、上连接座、下层电动抱箍、下连接座、顶升机构及驱动等,软件主要包括变频器、编程控制器、电气控制系统等,通过机构协同作业,实现整体同步顶升和下放。为验证该装置的工作性能,采用ANSYS软件建立该装置关键受力构件有限元模型,分析其承载状态下的受力及变形,开展智能升降装置空载荷、半载荷、满载荷3种工况下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实桥应用。结果表明:智能升降装置关键受力构件最大应力与最大竖向变形值均小于允许值;2个墩柱上2套智能升降装置的下连接座最大高度差为10~12 mm,能有效实现同步顶升;相较传统支架施工,采用该装置施工单个盖梁可减少工时11 h,工效提高14%,整体施工成本降低46.28%。该装置可将盖梁支架搭设的高空作业转化为地面作业,极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提高了机械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梁 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 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 结构验算 有限元法 现场试验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15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Aims and scop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keeping abreast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ldwide,report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achievements in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 Aims and scop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keeping abreast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ldwide,report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achievements in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systems engineering,electron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areas.The journal welcomes high quality original papers from a wide range of countries.The scope of the journal includes systems engineering,military systems,electronic technology,defense electronic technology,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software algorithm and simulation,reliability,comput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and other topics in all related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quality original papers control theory systems engineeringnilitary defense electronic technology systems engineering ELECTRONICS systems engineeringelectronics software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开发者依赖的图神经网络缺陷预测方法
16
作者 乔羽 徐涛 +2 位作者 张亚 文凤鹏 李强伟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57,共6页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及时识别和处理高风险缺陷模块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软件缺陷预测方法主要基于代码相关的信息,但常常忽略了开发者个人特质对软件质量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结合开发者一致性依赖网络的软件缺陷预测模...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及时识别和处理高风险缺陷模块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软件缺陷预测方法主要基于代码相关的信息,但常常忽略了开发者个人特质对软件质量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结合开发者一致性依赖网络的软件缺陷预测模型DCN4SDP。首先利用开发者信息构建了一个开发者一致性依赖网络,并提取代码相关的度量作为网络的初始度量元,通过使用双向门控图神经网络学习网络结构上的节点特征。实验结果表明,DCN4SDP模型在多个标准数据集上的性能显著优于传统机器学习分类器和其他深度学习方法,AUC值达到了0.91,F1值达到了0.76,均显著高于其他对比模型。这些优势表明将开发者维度融入软件缺陷预测能够有效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应用价值,且为未来的软件缺陷预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缺陷预测 双向门控图神经网络 开发者信息 深度学习 图神经网络 软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器无感知平台性能度量研究
17
作者 温金凤 陈震鹏 +1 位作者 柳熠 刘譞哲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74-2005,共32页
服务器无感知计算是一种新兴的云计算范型,它允许开发者专注于应用逻辑的开发,而不需要负责底层复杂的任务管理.通过这种范型,开发者可以快速构建更小粒度的应用,即函数级别的应用.随着服务器无感知计算的日益流行,各大云计算厂商相继... 服务器无感知计算是一种新兴的云计算范型,它允许开发者专注于应用逻辑的开发,而不需要负责底层复杂的任务管理.通过这种范型,开发者可以快速构建更小粒度的应用,即函数级别的应用.随着服务器无感知计算的日益流行,各大云计算厂商相继推出各自的商业服务器无感知平台.然而,这些平台的特点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和可靠的比较.全面分析这些特点可以帮助开发者选择合适的服务器无感知平台,并以正确的方式开发和执行基于服务器无感知计算的应用.为此,开展了面向主流的商业服务器无感知平台特征的实证研究.涵盖的主流服务器无感知平台包括亚马逊Lambda、谷歌Cloud Functions、微软Azure Functions和阿里巴巴Function Compute.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特征总结和运行时性能分析.在特征总结中,通过对这些服务器无感知平台的官方文档进行探究,从开发、部署和运行时3个方面的关键特征进行总结和比较.在运行时性能分析中,使用代表性的基准测试程序,从多个维度分析了这些服务器无感知平台提供的运行时性能.具体而言,首先分析了影响应用冷启动性能的关键因素,如编程语言和内存大小.其次,探究了服务器无感知平台执行各类任务的执行性能.基于特征总结和运行时性能分析的结果,总结了一系列发现,并为开发者、云计算厂商和研究者提供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启示和潜在的研究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量研究 服务器无感知计算 软件工程 云计算 平台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路交通工程调查软件多端协同作业关键技术研究
18
作者 张曦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8-246,共9页
传统工程调查以纸质记录的现场资料采集为主,需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时间资源,随着地理信息系统、航天航空遥感、低空摄影测量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调查逐步向着内外业协同的数字化作业模式转型。为切实推进工程调查作业的数字化转型工... 传统工程调查以纸质记录的现场资料采集为主,需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时间资源,随着地理信息系统、航天航空遥感、低空摄影测量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调查逐步向着内外业协同的数字化作业模式转型。为切实推进工程调查作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并适配内外业协同作业模式的转变,需深入研究工程调查协同工作的关键要点、软件的协同架构设计、软件的关键技术等多个方面,并选取工程实例开展测试。在工程调查协同要点分析中,系统梳理了调查对象、调查流程及调查成果的协同关键点,为软件系统与关键技术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软件协同架构设计部分,详细研究了软件整体架构,并仔细梳理了模板协同、功能协同与数据协同的设计逻辑,为软件编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关键技术部分,着重探讨了多专业切换适配技术、数据整合协同技术、调查内容智能填充技术的关键细节,切实解决了工程调查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最后,在沪渝蓉高速铁路与陇海铁路改造工程中,测试验证了软件多端协同模式开展工程调查的优越性。测试结果表明,本软件系统可兼容9个专业、17类对象的工程调查业务,其中地质专业的全流程作业效率提升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 工程调查 多端协同 软件系统 架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理念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改革和创新
19
作者 漆强 周建华 +1 位作者 刘子骥 胡哲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166,共5页
针对嵌入式系统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产学脱节、学用脱离、重软轻硬、考核单一”等问题,以产学合作为导向,实施了“产教融合、项目导向、软硬并重、课赛结合”的创新举措。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4个维度进行了全方... 针对嵌入式系统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产学脱节、学用脱离、重软轻硬、考核单一”等问题,以产学合作为导向,实施了“产教融合、项目导向、软硬并重、课赛结合”的创新举措。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4个维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经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和工程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多次荣获学科竞赛的国家级奖项。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也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相关教学经验在国内高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产教融合 项目导向 软硬并重 课赛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ML模型的用户界面自动生成
20
作者 董泽华 蒋建民 +2 位作者 李朝江 何清 马国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8-1218,共11页
为解决传统低代码平台无法全自动生成用户界面的缺陷,保证生成用户界面过程中的一致性、正确性、完整性,提出一种基于UML模型的用户界面自动生成方法。将领域概念模型和用例模型作为系统需求,结合形式化方法,开发用户界面自动生成算法... 为解决传统低代码平台无法全自动生成用户界面的缺陷,保证生成用户界面过程中的一致性、正确性、完整性,提出一种基于UML模型的用户界面自动生成方法。将领域概念模型和用例模型作为系统需求,结合形式化方法,开发用户界面自动生成算法。为保证系统需求与用户界面之间的一致性,满足高可信软件的要求,提出一致性分析与检测方法。不同于传统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拖、拉、拽操作方式,只需要建立软件系统领域概念模型和用例模型,即可全自动生成用户界面。以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L模型 用户界面 形式化方法 低代码开发平台 模型驱动工程 一致性 高可信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