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压不平衡下并网逆变器的模型预测功率解耦控制
1
作者 舒涛 董学育 朱建忠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58,共9页
针对不平衡电网电压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的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的功率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前馈功率补偿的功率解耦策略。首先采用新定义的无功功率搭建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的数学模型,不需要进行不平衡电压的正负序提取... 针对不平衡电网电压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的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的功率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前馈功率补偿的功率解耦策略。首先采用新定义的无功功率搭建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的数学模型,不需要进行不平衡电压的正负序提取,在代价函数中使用新定义无功功率,得到正弦的并网电流,并有效消除由不平衡电网电压产生的输出功率2倍基频振荡;然后根据功率误差和电流偏差的关系设计补偿功率,将补偿功率前馈到逆变器功率控制回路,实现良好的解耦性能。最后搭建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仿真模型,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电网电压 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 前馈功率补偿 功率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C闭环控制的谐振压力传感器自激系统设计与优化
2
作者 黄晶 向路 +1 位作者 陈孟 余华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6,共7页
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但其稳定性及快速响应外部压力变化的能力仍面临挑战。针对静电激励/压阻检测式谐振压力传感器,基于自动增益控制(AGC)技术建立了非线性闭环自激系统模型,得到了环路的开环传递函数,系... 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但其稳定性及快速响应外部压力变化的能力仍面临挑战。针对静电激励/压阻检测式谐振压力传感器,基于自动增益控制(AGC)技术建立了非线性闭环自激系统模型,得到了环路的开环传递函数,系统主极点由谐振器参数决定,次极点由AGC环路低通滤波器参数决定。为了平衡AGC环路低通滤波器、环路稳定性和系统起振速度对次极点不同的要求,提出了多路径前馈补偿技术,使系统稳定时间缩短至150 ms,且系统起振时的激励波形和移相器的输出波形无过冲出现,显著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优于0.03%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式压力传感器 自动增益控制 线性模型 多路径前馈补偿 闭环驱动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卷绕输送系统的伺服驱动复合控制方法研究
3
作者 董文超 李扬 +1 位作者 吴森洪 罗万青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115,共6页
针对短距离的柔性基材输送系统在非连续进给工况下,提出了一种由放卷和收卷伺服电机组成的双电机卷绕传动结构,其中拉料牵引作用由收卷电机来提供,从而撤销了独立的牵引电机。在该传动结构下,由于收卷伺服电机负载转动惯量和负载扰动转... 针对短距离的柔性基材输送系统在非连续进给工况下,提出了一种由放卷和收卷伺服电机组成的双电机卷绕传动结构,其中拉料牵引作用由收卷电机来提供,从而撤销了独立的牵引电机。在该传动结构下,由于收卷伺服电机负载转动惯量和负载扰动转矩逐渐变大,从而引起了速度稳态误差大、响应慢、到位整定时间长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结合串联二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速度-加速度前馈控制、速度环自校正PI控制及扰动观测器的自适应复合控制方法。实验设备的运行数据表明,速度环自校正PI控制有效降低了由于收卷轴转动惯量变化对速度环控制性能的影响;前馈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加减速过程中的速度稳态误差,提升了系统的跟踪性能;对负载转矩进行观测并补偿,减小了扰动造成的速度跟踪误差,并缩短了位置整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卷绕 前馈控制 自校正PI控制 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无刷双馈风机稳定域评估及电流前馈控制策略
4
作者 王远卓 徐海亮 +1 位作者 葛平娟 王中行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76-2490,I0093,I0094,共17页
目前针对无刷双馈风机(brushless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BDFIG)稳定性问题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弱电网下,电网阻抗不可忽略,公共耦合点处的电压扰动由锁相环引入控制系统,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为解决该问题,该文基于谐波线性... 目前针对无刷双馈风机(brushless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BDFIG)稳定性问题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弱电网下,电网阻抗不可忽略,公共耦合点处的电压扰动由锁相环引入控制系统,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为解决该问题,该文基于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建立了BDFIG系统的单输入单输出模型,深入分析了弱电网下控制环节带宽与运行点对系统稳定性的交互影响规律。特别是,刻画了多约束条件下BDFIG系统的稳定域,并据此得到控制环节带宽选择与运行点配置的依据。同时提出了一种控制绕组误差电流前馈控制策略,理论分析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系统稳定性。最后,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绕组误差电流前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双馈风机 弱电网 序阻抗建模 小干扰稳定性 误差电流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RC based control for a class of input time delay systems 被引量:6
5
作者 Dongyang Zhang Xiaolan Yao +1 位作者 Qinghe Wu Zhuoyue S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6期1210-1220,共11页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control design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a class of input time-delay systems with stable, critical stable or unstable pole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time delay, a novel feed-fo...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control design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a class of input time-delay systems with stable, critical stable or unstable pole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time delay, a novel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FFC-ADRC) approach is proposed. It combines advantages of the Smith predictor and the traditional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 The tracking differentiator(TD) is designed to predict the control signal, which adds an anticipatory control to the control signal and allows a higher observer bandwidth to obtain better disturbance rejection. The modified 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 is designed to estimate both system states and the total disturbances(internal disturbance, uncertainties and delayed disturbance). Then the Lyapunov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the input-output stability are applied to prove the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Finally,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proposed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delay system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FFC-ADRC) tracking differentiator(TD) Lyapunov theory bound-input-bound-output(BIBO)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大效率追踪及恒压输出复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文聪 饶天彪 +2 位作者 蒋煊焱 胡滢 常雨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89-3601,3615,共14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传输效率受耦合线圈之间的互感以及负载影响的特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阻抗匹配技术的最大效率追踪及基于前馈PI控制的恒压输出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对双边LCC型WPT系统的参数和传输效率进行分析,通过调整系统...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传输效率受耦合线圈之间的互感以及负载影响的特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阻抗匹配技术的最大效率追踪及基于前馈PI控制的恒压输出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对双边LCC型WPT系统的参数和传输效率进行分析,通过调整系统参数优化系统的传输效率。其次,在二次侧使用DC-DC变换器采用阻抗匹配的方法实现最大效率追踪,同时在一次侧采用DC-DC变换器利用前馈PI控制器闭环控制负载端电压实现恒压输出。该方法中,效率追踪和电压控制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此外,该方法还通过系统工作时的电路参数来估算线圈间的互感值,并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对该估算互感值进行修正,得到更精确的互感估算值。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PI控制相比,前馈PI控制方法在快速性和抗扰动性上均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最大效率追踪 恒压输出 前馈PI控制 互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the control-equilibrium of control systems
7
作者 Liu Qiaoge Fu Mengyin Sun Changs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4期775-778,共4页
Not so much had been talked about equilibrium in control area. On the ba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balance, the concept of control-equilibrium and control-equilibrium of a control system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is t... Not so much had been talked about equilibrium in control area. On the ba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balance, the concept of control-equilibrium and control-equilibrium of a control system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a perfect control method should not only guarante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but also ensure the control-equilibrium of the system. To achieve the control-equilibrium, feed-forward control is requi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ANCE control-equilibrium-state control-equilibrium feed-forward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伺服跟踪模型的自抗扰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顺杰 粟华 缑泽恩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8-1424,共7页
针对摩擦非线性扰动和外部干扰影响光电稳定平台跟踪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lastoplastic摩擦模型的自抗扰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Elastoplastic摩擦的伺服系统空间状态模型;其次,利用Elastoplastic模型前馈补偿系统中的摩擦非线... 针对摩擦非线性扰动和外部干扰影响光电稳定平台跟踪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lastoplastic摩擦模型的自抗扰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Elastoplastic摩擦的伺服系统空间状态模型;其次,利用Elastoplastic模型前馈补偿系统中的摩擦非线性,减小量测噪声对系统的影响,并初步抑制摩擦力矩对系统的干扰,然后,基于该模型设计摩擦补偿与自抗扰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器,最后对带有摩擦的伺服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方案能够提高光电稳定平台的跟踪性能,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oplastic摩擦模型 自抗扰控制 前馈补偿 伺服控制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HKSEDSPC6713系列DSP的主动噪声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韩伟 马令坤 王沛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9-725,共7页
微处理器芯片的生态建设是高端装备与智能微系统自主、可控的关键,尽管国产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器件及其相关开发应用技术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主动噪声控制领域,前馈型多通道... 微处理器芯片的生态建设是高端装备与智能微系统自主、可控的关键,尽管国产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器件及其相关开发应用技术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主动噪声控制领域,前馈型多通道控制方案比单通道有较大的控制范围和较好的性能,但对系统的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文章以多通道FxLMS算法为基础,对多通道降噪系统的运算量进行了分析,依据国产DSP开发板的电路结构,设计了控制系统方案,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所设计的噪声控制系统运算效率较ARM作为运算器提高了80%,对100~1 000 Hz内的周期性噪声信号衰减达到15~20 dB,证明了该方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噪声控制 前馈型 多通道 国产数字信号处理(DSP)开发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前馈控制方案快速计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保航 张召 +1 位作者 雷晓辉 魏宏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7,共9页
明渠调水工程中为适时适量的满足下游用水需求,需要提前制定控制方案。前馈控制方案的设计往往较为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调度人员难以快速做出决策。基于蓄量补偿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刁河节制闸至十二里河节制闸段作前馈控制,基于蓄量... 明渠调水工程中为适时适量的满足下游用水需求,需要提前制定控制方案。前馈控制方案的设计往往较为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调度人员难以快速做出决策。基于蓄量补偿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刁河节制闸至十二里河节制闸段作前馈控制,基于蓄量补偿计算结果,分析了初始流量、分水流量与前馈控制时间的关系,构建了单、双变量的前馈控制时间快速计算公式。探究了不同因素对蓄量补偿控制下游水位偏差的影响,得到初始流量、分水流量与下游水位最大偏差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针对工程运行中的极端工况,原蓄量补偿控制的下游水位偏差过大的问题,采用二次蓄量补偿规则对渠池进行前馈控制,有效减小了下游水位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调水 蓄量补偿法 前馈控制 快速计算公式 二次蓄量补偿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锁相环相位补偿的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快速无功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勾奕昀 郑竞宏 +1 位作者 刘壮 丁禹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5-96,共12页
在低电压穿越故障恢复阶段,针对弱网下光伏并网系统无功回撤速度慢易导致暂态过电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锁相环相位补偿的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快速无功改进控制策略。首先从相位跳变、锁相环动态、电网强度几个方面分析了常规光伏逆变器... 在低电压穿越故障恢复阶段,针对弱网下光伏并网系统无功回撤速度慢易导致暂态过电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锁相环相位补偿的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快速无功改进控制策略。首先从相位跳变、锁相环动态、电网强度几个方面分析了常规光伏逆变器无功回撤速度不足的原因。然后根据光伏逆变器出口内电势与锁相环相角关系的机理分析,提出了基于相位补偿的锁相环改进控制策略。从无功控制需求出发推导了补偿相位的确定方法,并建立光伏并网系统单机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控制策略在三相对称、不对称、线路切除等故障场景下的有效性。最后基于RT-Lab搭建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进一步验证了改进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该控制策略使光伏逆变器获得了更快的无功回撤能力,可有效抑制低电压故障恢复阶段的暂态过电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逆变器 锁相环 相位补偿 前馈控制 低电压穿越 暂态无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控制方式下带缆水下机器人轨迹跟踪与水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东军 吴家鸣 拜永征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7-980,共14页
本文首先根据已有的脐带缆运动控制方程,通过引入与工作船和水下机器人连接点处边界条件和速度耦合关系,与水下机器人运动方程一同构成完整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其次提出收放脐带缆的前馈-反馈控制方法和调节螺旋桨转速的增量式PID(Proport... 本文首先根据已有的脐带缆运动控制方程,通过引入与工作船和水下机器人连接点处边界条件和速度耦合关系,与水下机器人运动方程一同构成完整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其次提出收放脐带缆的前馈-反馈控制方法和调节螺旋桨转速的增量式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算法,建立完整的带缆水下机器人系统水动力与控制模型;最后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验证与运动控制操纵下的水动力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带缆水下机器人系统水动力与控制模型是有效可靠的,垂向运动控制过程中,水下机器人纵摇角、横摇角和沉深的模拟值与实验值最大误差分别为2°、1°和-50 mm;对于PID算法,调节螺旋桨转速控制水下机器人对给定位置信息的跟踪响应效果,模拟值与实验值相差均不大;轨迹跟踪模拟计算沿水平(X轴)方向和竖直(Z轴)方向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0%和15%;水下机器人竖向(沿Z轴)运动主要由调节脐带缆长度的前馈-反馈策略决定,沿水平(X轴)方向的运动主要由调节螺旋桨转速的PID算法控制;机器人水动力载荷受其周围流场变化的影响,而流场的变化主要由机器人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螺旋桨转速变化二者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方程 水动力与控制模型 带缆水下机器人 前馈-反馈控制 PI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移转向无人车轨迹跟踪控制策略研究
13
作者 娄岱松 朱纪洪 +2 位作者 杨嘉睿 许志伟 毛汉领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针对滑移转向车辆构型的无人车,通过建立车辆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对LQR(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最优控制算法进行改进,在速度环采用一种自抗滑移的前馈控制,设计了一种轨迹跟踪控制策略。前馈控制有效提高了横摆角速度响应速度,可... 针对滑移转向车辆构型的无人车,通过建立车辆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对LQR(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最优控制算法进行改进,在速度环采用一种自抗滑移的前馈控制,设计了一种轨迹跟踪控制策略。前馈控制有效提高了横摆角速度响应速度,可进一步优化LQR估计器的参数矩阵,保证车辆在提高轨迹跟踪控制精度的同时不影响跟随稳定性。采用Truck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双移线测试工况下,使用该控制策略的无人车最大横向误差比在双PID控制下小0.086 m,误差收敛速度2.1 s,稳态误差振荡幅值比滑模控制小约0.05 m;不同车速和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下,无人车最大横向误差浮动小于0.02 m,误差收敛速度不变,设计算法控制效果稳定,验证了其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转向 轨迹跟踪 LQR算法 前馈控制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负载前馈补偿的电流型PWM整流器改进无差拍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黎鹏 郭强 +2 位作者 肖蕙蕙 黄勇军 向文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1-513,共13页
针对三相电流源型PWM整流器直流侧电压-直流侧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中动态响应速度较慢、参数整定复杂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与负载功率前馈补偿相结合的改进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三相电流源型PWM整流器在两相静止坐标系... 针对三相电流源型PWM整流器直流侧电压-直流侧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中动态响应速度较慢、参数整定复杂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与负载功率前馈补偿相结合的改进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三相电流源型PWM整流器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中的网侧离散化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电流内环采用无差拍控制跟踪网侧电流,但由于电感参数与控制延时的影响,将导致网侧电流控制精度及波形质量下降。针对此问题,该文采用改进型无差拍控制策略,并利用根轨迹法对电流内环稳定性能进行分析。在环路设计中,通过在外环上加入负载功率前馈等效电流,加快了系统动态响应,解决了负载突变时直流侧电压超调问题。最后,对传统方案和改进方案进行了对比仿真测试和样机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整流器 无差拍控制 功率前馈 预测两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电流测绘交流恒流源双环控制策略研究
15
作者 吴鹏宇 杨勇 +2 位作者 任旭虎 闫宇晴 闫臣熙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5-71,共7页
为解决埋地输油管道阻容性负载对恒流源的影响,结合交流恒流源模型,针对传统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在应对阻容性负载时,出现的输出波形失真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管道电流测绘交流恒流源双环控制策略。在内环控制方面,采用电感电流瞬时反... 为解决埋地输油管道阻容性负载对恒流源的影响,结合交流恒流源模型,针对传统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在应对阻容性负载时,出现的输出波形失真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管道电流测绘交流恒流源双环控制策略。在内环控制方面,采用电感电流瞬时反馈和负载电流前馈的PI控制策略;对于外环控制,采用负载电压反馈的PI控制策略。为进一步完善系统性能,运用极点配置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设计,以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并通过Matlab进行频域特性分析和Simulink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阻容性负载条件下的电压波形畸变,同时在阻性负载和阻容性负载条件下的输出电流均显示出良好的正弦性,总谐波失真率分别为2.26%和3.19%,具备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可为埋地输油管道输油系统的检测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流源 双环控制 管道电流测绘系统 埋地输油管道 电流前馈 PI控制 极点配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前馈及状态反馈的智能汽车模型预测控制
16
作者 陈齐平 曹天恒 +3 位作者 黄少堂 江会华 江志强 时乐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5,共11页
针对具有动力学约束的智能汽车路径精确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前馈及状态反馈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首先,根据车辆二自由度模型建立MPC路径跟踪基础模型,然后考虑基础模型中道路曲率变化对系统产生的已... 针对具有动力学约束的智能汽车路径精确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前馈及状态反馈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首先,根据车辆二自由度模型建立MPC路径跟踪基础模型,然后考虑基础模型中道路曲率变化对系统产生的已建模稳态扰动,设计前馈控制器(feed-forward control,FFC)进行消除;并进一步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器进行系统误差状态反馈调节;最终形成融合前馈及状态反馈转角输入的模型预测最优调节控制律(MPC-FF-PID).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和Carsim平台证实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基于智能驾驶实车平台在园区低速场景下进行实车测试,最大横向和航向误差分别为0.128 7 m和0.063 9 rad,表明本文算法具备更高的跟踪精度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路径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前馈控制 状态反馈PID控制 仿真与实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战车轮毂电机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
17
作者 李鑫帅 毛汉领 +1 位作者 王鹏康 李思言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4,35,共7页
为了降低无人战车轮毂电机外部受到的大负载扰动提出了基于滑模负载转矩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策略,可以即时观测负载扰动变化,并将观测到的负载转矩变化前馈至转矩电流中,从而提升了速度控... 为了降低无人战车轮毂电机外部受到的大负载扰动提出了基于滑模负载转矩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策略,可以即时观测负载扰动变化,并将观测到的负载转矩变化前馈至转矩电流中,从而提升了速度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减小了转矩波动。利用Simulink软件仿真,对滑模速度控制、滑模负载转矩观测器及ADRC速度环控制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可知,该模型平稳度高、系统抗扰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 轮毂电机 滑模负载转矩观测器 前馈补偿 速度调节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式惯性作动器的四面固支板前馈补偿线性自抗扰振动主动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纪中琦 李生权 +2 位作者 李娟 张禄进 童忻炜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6,共7页
针对基于电磁式惯性作动器的四面固支板振动系统中存在的由相位滞后、功率放大器等模拟器件、数据采集卡的采样时间等因素导致的时间延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跟踪微分器(Tracking Differentiator, TD)的前馈补偿自抗扰控制方法.首先,利... 针对基于电磁式惯性作动器的四面固支板振动系统中存在的由相位滞后、功率放大器等模拟器件、数据采集卡的采样时间等因素导致的时间延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跟踪微分器(Tracking Differentiator, TD)的前馈补偿自抗扰控制方法.首先,利用振动理论和电磁感应原理,建立了基于惯性作动器四面固支板的振动模型;其次,利用跟踪微分器获得输入信号的跟踪信号及其微分信号,以实现相位超前功能,并根据控制信号与系统输出同步的原则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SO)来估计系统状态和总干扰.最后,搭建了一套基于NI PCIe采集系统的振动控制平台,验证所提出的振动主动控制策略的控制性能.开展了传统三阶-线性自抗扰控制、预测估计器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和所提的振动控制策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了所提的基于TD的前馈补偿自抗扰控制器具有最佳的抗扰和振动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式惯性作动器 四面固支板 跟踪微分器 扩张状态观测器 前馈补偿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功率前馈的鲁棒预测无差拍并网控制方法 被引量:46
19
作者 陈燕东 罗安 +3 位作者 周乐明 谢宁 金国彬 吕志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62-70,10,共9页
在光伏并网控制中,延时和滤波电感量变化会影响系统响应速度、稳定性及并网电流畸变率。对此,该文提出一种功率前馈的鲁棒预测无差拍并网控制方法。通过引入功率前馈控制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鲁棒预测无差拍控制方法被提出用于并网电流... 在光伏并网控制中,延时和滤波电感量变化会影响系统响应速度、稳定性及并网电流畸变率。对此,该文提出一种功率前馈的鲁棒预测无差拍并网控制方法。通过引入功率前馈控制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鲁棒预测无差拍控制方法被提出用于并网电流控制,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降低因控制延时和电感量偏差对并网电流造成的畸变。分析带延迟环节的z域无差拍控制模型,并讨论延时和电感量取值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给出鲁棒预测无差拍控制的设计方法,并根据z域内的传递函数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控制参数的选取范围。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控制 鲁棒预测无差拍控制 功率前馈 延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用大功率并网逆变器研究 被引量:83
20
作者 张强 张崇巍 +1 位作者 张兴 谢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54-59,共6页
在大功率风力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是实现电能馈送电网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并网逆变器采用的PWM信号开关频率较低,导致输出电流含有较大的电流谐波。该文为降低开关频率造成的电流谐波,在并网逆变器中引入T型滤波器取代典型的电感滤波... 在大功率风力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是实现电能馈送电网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并网逆变器采用的PWM信号开关频率较低,导致输出电流含有较大的电流谐波。该文为降低开关频率造成的电流谐波,在并网逆变器中引入T型滤波器取代典型的电感滤波器,并针对采用T型滤波器对并网逆变器系统带来的不稳定性,提出了基于桥臂输出电流闭环与电压电流双前馈相结合的间接控制策略。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实现并网逆变器稳定运行,同时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T型滤波器 间接电流控制 前馈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