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流计算中FACTS元件模型选择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段献忠 陈金富 凌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5-69,共5页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简称FACTS)元件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在稳态潮流分析中,选择恰当的模型来表示FACTS元件对计算收敛特性等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对FACTS元件现有的潮流计算模...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简称FACTS)元件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在稳态潮流分析中,选择恰当的模型来表示FACTS元件对计算收敛特性等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对FACTS元件现有的潮流计算模型作了比较充分的说明,讨论了其他可能采用的模型形式,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并采用这些模型分别实现了FACTS潮流计算,最后给出算例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ts 潮流计算 元件模型 变压器模型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移相变压器的特性分析及其拓扑参数优化设计
2
作者 金维刚 刘航亚 +1 位作者 翟志峰 袁佳歆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共10页
随着电力系统互联规模不断扩大,潮流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极易出现,移相变压器则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用于解决潮流分布问题,因此对移相变压器的性能或成本进行优化有着广泛的现实需求。首先,对移相变压器拓扑结构和调节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其电... 随着电力系统互联规模不断扩大,潮流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极易出现,移相变压器则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用于解决潮流分布问题,因此对移相变压器的性能或成本进行优化有着广泛的现实需求。首先,对移相变压器拓扑结构和调节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其电路模型,推导分析计算双心对称型移相变压器内阻抗对移相角的影响,提出优化绕组的配置方法,便于控制策略的制定;其次,针对移相变压器的本体模型问题,基于统一磁路法,提出双心对称型移相变压器的电磁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进行空载和短路测试可知,移相器模型的关键性能指标达到预期,内阻抗的计算误差降低到1.92%;最后,采用改进型差分进化算法对PST的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输出特性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后的体积减小约12.04%;铜耗降低约10.6%,铁心损耗下降约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变压器 电磁模型 内阻抗 参数优化设计 潮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数变化对U型带肋内冷通道换热的影响
3
作者 于冠龙 罗美千子 +1 位作者 于子杰 董平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7,共6页
为了研究旋转数变化对燃机涡轮U型带肋内冷通道流动与换热的影响机理,开展了旋转工况下U型冷却通道壁面气热试验的数值模拟和涡轮叶片U型内冷带肋通道的气热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准(BSL)形式雷诺应力模型对旋转通道的传热数值模拟具有... 为了研究旋转数变化对燃机涡轮U型带肋内冷通道流动与换热的影响机理,开展了旋转工况下U型冷却通道壁面气热试验的数值模拟和涡轮叶片U型内冷带肋通道的气热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准(BSL)形式雷诺应力模型对旋转通道的传热数值模拟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随着旋转数的增大,U型通道整体的换热能力随之提高,由于柯氏力作用方向的变化,U型通道进口段和出口段换热增强的方向相反;通过分析燃机动叶U型带肋内冷通道的数值计算结果发现,随着旋转数的增大,U型带肋通道整体的换热能力随之提高;相较于光滑通道,带肋通道内柯氏力产生的流动偏转相对较弱,交叉平行肋片干扰径向流动,并延缓了出口段两侧壁面沿程换热能力的衰减,使带肋通道的沿程努塞尔数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冷却 U型带肋通道 雷诺应力模型 旋转数 流动与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黏合烘箱有限元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汉明 梁金辉 +1 位作者 马崇启 端木德庆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223,共8页
为研究和提升热风黏合烘箱内部流场和温度场的均匀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烘箱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优化。使用SolidWorks建立了烘箱流体域三维模型,根据烘箱工作时条件设定仿真计算的边界条件,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纤维网的流阻数值,... 为研究和提升热风黏合烘箱内部流场和温度场的均匀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烘箱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优化。使用SolidWorks建立了烘箱流体域三维模型,根据烘箱工作时条件设定仿真计算的边界条件,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纤维网的流阻数值,设定流阻相同的多孔介质模型代替纤维网实际结构,利用Fluent软件对烘箱内部流体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建模及计算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现有结构的烘箱上风道内流场不匀,纤维网表面温度场均匀性较差,针对仿真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对烘箱结构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烘箱仿真结果显示烘箱内部流场均匀性提升,纤维网上表面温度的总体均匀度由86.43%提升到93.06%。对烘箱进行结构优化后不仅提升了烘箱内部整体流场和温度场的均匀性,同时有利于降低烘箱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热风黏合烘箱 多孔介质模型 均匀性 内部流场 无胶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式核主泵内部流动特性数值计算与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蔡龙 徐源 +3 位作者 龙云 周震 朱荣生 袁寿其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9-1195,1210,共8页
以轴流式核主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模型为SST k-ω湍流模型,重点选取了0.9Q,1.0Q与1.1Q工况,对轴流式核主泵内部流动特性进行分析,结合性能试验台完成试验验证.在分析计算结果时,重点考察了泵出口中心... 以轴流式核主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模型为SST k-ω湍流模型,重点选取了0.9Q,1.0Q与1.1Q工况,对轴流式核主泵内部流动特性进行分析,结合性能试验台完成试验验证.在分析计算结果时,重点考察了泵出口中心截面的速度流线图和速度分布云图,以此来深入探讨泵在不同流量条件下内部流动模式的差异及其演变趋势;提取叶轮与导叶叶片通道回转面的压力速度云图、叶轮叶片与导叶叶片的压力载荷曲线,对比分析不同流量下泵内部流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叶轮和导叶内的流动分布及能量转换机制.通过试验对数值计算开展了对比验证,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扬程模拟值比试验值低3.87%,效率模拟值比试验值低1.94%.本研究深入揭示了轴流式核主泵内部流动特性,对充分认识核主泵水力结构与内部流动关联性至关重要,为轴流式核主泵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式核主泵 内部流动特性 数值计算与试验 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头旋流阻塞复合内消能工水力特性研究
6
作者 王立杰 李奇龙 +1 位作者 张鹏君 李江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1,共7页
旋流阻塞复合内消能工是适用于高坝泄洪消能的一种新型消能工,为了分析其在超高作用水头下的泄洪消能适用情况,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200 m作用水头条件下该消能工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泄流量为1547 m^(3)/s... 旋流阻塞复合内消能工是适用于高坝泄洪消能的一种新型消能工,为了分析其在超高作用水头下的泄洪消能适用情况,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200 m作用水头条件下该消能工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泄流量为1547 m^(3)/s,略大于设计值,满足泄流要求;洞内形成了稳定的空腔旋流,旋流洞段空腔直径约6~7 m,旋流角约60°,壁面压强约110×9.8 kPa,最大点流速约45 m/s;起旋器与旋流洞段为0.050~0.274 Hz的低频脉动,且水流空化数均大于1.2,运行安全;阻塞扩散段末端最小瞬时负压为-3.81×9.8 kPa,且水流空化数较小,但水流掺气率较高,有利于减免发生空蚀;阻塞扩散段末脉动优势频率为46.99 Hz;总消能率达82.1%,消能率高。研究成果可为该复合消能工在高水头下的泄洪消能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阻塞复合内消能工 阻塞 空腔旋流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离散法耦合的喷雾仿真分析
7
作者 徐康 盛金城 +2 位作者 吴硕 洪孟 郭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5031-15041,共11页
液体雾化广泛应用于内燃机、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海水淡化、热交换设备、医疗设备等重要场景,由于使用条件与对象介质物性差异较大,很难抽象出通用性较强的流场分布与液滴破碎模型。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喷雾圈层和破碎形式,提出采... 液体雾化广泛应用于内燃机、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海水淡化、热交换设备、医疗设备等重要场景,由于使用条件与对象介质物性差异较大,很难抽象出通用性较强的流场分布与液滴破碎模型。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喷雾圈层和破碎形式,提出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模型方法,对喷孔内的流场和喷射后的破碎过程进行耦合仿真分析,探究了在喷嘴针阀运动过程中的孔内流场特性,探索了喷雾液滴速度分布与孔内流动之间的关系。通过搭建的低喷射压力环境下的可视化喷雾实验平台验证,耦合模型与实验现象在喷雾特性以及液核结构上有很好的兼容性,分析得出喷嘴内部扰动对喷雾的破碎起着重要影响,扰动的加剧导致喷射后的更适合使用离散液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内流动 雾化 液滴破碎 离散液滴模型 喷雾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管制对FDI区位分布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刘建民 陈果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7,124,共7页
基于国际要素流动模型分析表明,严格的环境管制将降低外资进入某地区的可能性,而松散的环境管制将有利于外资的进入。采用Panel Data模型对1999—2004年我国28个省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环境管制对我国FD I的区位分布具有显著性影... 基于国际要素流动模型分析表明,严格的环境管制将降低外资进入某地区的可能性,而松散的环境管制将有利于外资的进入。采用Panel Data模型对1999—2004年我国28个省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环境管制对我国FD I的区位分布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对东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这表明在外资区域投向引导时必须强化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管制 FDI区位分布 国际要素流动模型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中输流立管涡激振动试验研究及疲劳寿命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郭海燕 董文乙 娄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3-507,共5页
为研究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响应并预测其疲劳寿命,在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大型风-浪-流水槽进行海洋立管涡激振动模型试验。考虑管内流体的流动,运用相似理论将实际海洋立管缩放为试验模型,施加不同流速的外流,测得立管在涡旋脱落时... 为研究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响应并预测其疲劳寿命,在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大型风-浪-流水槽进行海洋立管涡激振动模型试验。考虑管内流体的流动,运用相似理论将实际海洋立管缩放为试验模型,施加不同流速的外流,测得立管在涡旋脱落时顺流向及横向振动的应变时程曲线,根据实测结果,采用Miner理论对立管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立管横向振动比顺流向振动强烈,大约高一个数量级;随着外流流速的增加,管道横向及顺流向振动明显增加,立管的疲劳寿命降低;立管中部及端部振动比较强烈,疲劳寿命较其它位置处低,容易发生疲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立管 涡激振动 内流 模型试验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式机油泵内流场CFD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龚金科 蔡皓 +3 位作者 刘云卿 伏军 王曙辉 刘琼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28,共5页
采用CAE软件对转子式机油泵内流场进行了几何建模.对模型应用非结构化网格生成技术划分网格并进行了有限元前处理.在采用k-ω湍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卸荷槽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稳定工况下机油泵出口部分的三维湍流流动.得... 采用CAE软件对转子式机油泵内流场进行了几何建模.对模型应用非结构化网格生成技术划分网格并进行了有限元前处理.在采用k-ω湍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卸荷槽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稳定工况下机油泵出口部分的三维湍流流动.得到了详尽的分析结果,包括压力等高线云图、速度矢量等高线云图等.分析并证明了卸荷槽具有缓解压力负荷的作用.完成了对机油泵的台架实验,将数值模拟得到的机油泵性能特性曲线与实验特性曲线进行比较,发现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仿真模拟结果能够反映机油泵的流动性能和特殊流动现象;利用数值仿真可以得到具有参考意义的机油泵流量特性曲线,为机油泵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式机油泵 内流场 湍流模型 卸荷槽 数值模拟 流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DPIV内流阻力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湛 王宏伟 +2 位作者 张妍 张江 宫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5-462,共8页
为了研究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特性,提出一种新的内流阻力测量技术,即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总压测量技术相结合,测量超燃发动机尾喷管流场速度矢量和皮托压力分布,间接获得内流出口处平均马赫数和内流出口处静压平均值,从而实... 为了研究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特性,提出一种新的内流阻力测量技术,即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总压测量技术相结合,测量超燃发动机尾喷管流场速度矢量和皮托压力分布,间接获得内流出口处平均马赫数和内流出口处静压平均值,从而实现高超声速通气模型内流阻力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总压测量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内流阻力测量;试验获得的粒子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喷管出口位置内外流的分界面及边界层和边界层的尾迹;粒子图像测速试验获得的速度矢量场结果准确,精度高,能够提供远远超出传统测量技术所能提供的流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通气模型 高超声速 内阻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泵内部流动数值模拟中湍流模式可用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施法佳 陈红勋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7,共5页
轴流泵内部流动是复杂的湍流流动.基于RANS方程,采用Standardk-ε、RNGk-ε和Realizablek-ε3种湍流模型,对ns=1 000的模型轴流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内部流动进行了三维湍流数值模拟.计算了水泵的扬程和效率,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计... 轴流泵内部流动是复杂的湍流流动.基于RANS方程,采用Standardk-ε、RNGk-ε和Realizablek-ε3种湍流模型,对ns=1 000的模型轴流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内部流动进行了三维湍流数值模拟.计算了水泵的扬程和效率,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水泵运行的高效段,3种湍流模型计算扬程的相对误差不大于4%,偏离最优工况时不同湍流模式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内部流动 湍流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缸内几种湍流流动涡粘度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贵阳 杜礼明 解茂昭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3-437,共5页
将几种湍流涡粘度模型 ,即压缩修正的 k-ε模型、RNG- k-ε模型和修正的非线性三方程模型用于计算内燃机缸内的湍流流动 ;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与实验数据作了对比。结果表明 :RNG- k-ε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较 k-ε模型有所改进 ,而... 将几种湍流涡粘度模型 ,即压缩修正的 k-ε模型、RNG- k-ε模型和修正的非线性三方程模型用于计算内燃机缸内的湍流流动 ;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与实验数据作了对比。结果表明 :RNG- k-ε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较 k-ε模型有所改进 ,而修正的非线性三方程模型则克服了涡粘度模型不能反映平顶活塞压缩上止点处雷诺应力各向异性的缺点 ,在定量和定性上明显优于各种 k-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湍流流动 涡粘度模型 汽缸 燃烧室 RNG-k-ε模型 非线性三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基管涌发生发展过程的试验模拟 被引量:51
14
作者 李广信 周晓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4,共4页
通过比例为1∶100的有机玻璃模型槽进行模型试验,模拟二元堤基条件及不同防渗墙深度下,堤基内管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利用拍照还原等方式,得到管涌口出砂面积;并采用彩色砂作为示踪材料,切片观察测量管涌发生后试样的局部剖面.从而验证... 通过比例为1∶100的有机玻璃模型槽进行模型试验,模拟二元堤基条件及不同防渗墙深度下,堤基内管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利用拍照还原等方式,得到管涌口出砂面积;并采用彩色砂作为示踪材料,切片观察测量管涌发生后试样的局部剖面.从而验证了二元结构堤基的渗透破坏模式为:首先在上层弱透水层中发生流土,然后在强、弱透水层之间发生自下游向上游的逐步潜蚀冲刷.并且从试验得到了一些悬挂式防渗墙深度及堤基土密度与管涌发展之间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基 管涌 潜蚀 接触冲刷 流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两相流粒子冲蚀钻头内流道磨损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健 张贵才 +3 位作者 徐依吉 王瑞和 周卫东 韩烈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8-1236,共9页
针对固液两相流粒子冲蚀钻头内流道磨损机制,应用固液两相流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建立钻头内流道冲蚀磨损的物理模型,获得粒子参数对内流道磨损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室内实验,验证DPM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粒子对... 针对固液两相流粒子冲蚀钻头内流道磨损机制,应用固液两相流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建立钻头内流道冲蚀磨损的物理模型,获得粒子参数对内流道磨损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室内实验,验证DPM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粒子对钻头内流道冲蚀磨损主要分布在内流道收缩面,越靠近钻头中心轴线,磨损率越大;随粒子入口速度的增大,内流道平均磨损率增大;随粒子直径的增大,内流道平均磨损率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当直径为2.0 mm时平均磨损率最小;随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大,内流道平均磨损率近似呈直线增加;当粒子入口角度为50°时,内流道平均磨损率最大;压力对于内流道磨损影响较小;进行100 h磨损实验后,钻头内流道的磨损率减小了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两相流 内流道磨损 离散相模型 粒子参数 钻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式过滤器的计算模型选择及内部流场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陶洪飞 朱玲玲 +2 位作者 马英杰 滕晓静 郑文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3-87,共5页
为了解网式过滤器内部流场特性,分别采用Fluent软件提供的Standard k-ε、RNGk-ε及Realizable k-ε模型同多孔介质阶跃模型耦合计算,通过物理试验与计算结果对比,确定了Realizable k-ε模型与多孔介质阶跃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网式过滤器... 为了解网式过滤器内部流场特性,分别采用Fluent软件提供的Standard k-ε、RNGk-ε及Realizable k-ε模型同多孔介质阶跃模型耦合计算,通过物理试验与计算结果对比,确定了Realizable k-ε模型与多孔介质阶跃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网式过滤器中的流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过滤器的内部流场,指出排污口固体边界和出水口边界条件对该过滤器的速度流场和压强场分布规律影响很大;滤网内、外侧的水流流速沿X轴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了网式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及使用寿命,其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式过滤器 数值模拟 多孔介质阶跃模型 湍流模型 内部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孔电解加工多物理场耦合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明环 章巧芳 彭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4-779,共6页
基于建立的三维多相流模型及间接耦合多物理模型(热电耦合和热流耦合),以螺旋孔电解加工为研究对象,对电解加工间隙中的电场、流场、温度场进行分析,掌握间隙参数变化规律,包括间隙电解液的流速与温度、间隙氢气气泡率分布、材料表面电... 基于建立的三维多相流模型及间接耦合多物理模型(热电耦合和热流耦合),以螺旋孔电解加工为研究对象,对电解加工间隙中的电场、流场、温度场进行分析,掌握间隙参数变化规律,包括间隙电解液的流速与温度、间隙氢气气泡率分布、材料表面电流密度分布等。进而对影响材料去除的主要因素——电导率进行研究,确定了电导率在整个加工间隙内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材料去除的影响,并提出了增加电解液出口背压以改善工件材料去除的一致性。最后,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螺旋孔电解加工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加工 多相流模型 多物理场耦合 内螺旋孔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啮合齿轮泵内部泄漏流量的建模与实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罗骥 吴盛林 +1 位作者 袁子荣 蔡盈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6-107,共2页
根据流体间隙流动特性,分析了内啮合齿轮泵内部结构及其泄漏通道,建立了内部泄漏流量的数学模型;结合NB型内啮合齿轮泵完成了内部泄漏流量的仿真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为研究内啮合齿轮泵的内部泄漏、容积效率和动态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内啮合齿轮泵 内部泄漏流量 建模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硝化反应器过程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平 金仁村 卢刚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20,共7页
采用脉冲刺激响应技术对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短程硝化反应器进行了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循环区的串联级数N为1.02,流态接近全混流反应器(CSTR),反应器沉淀区的分散数D/uL为0.00148,流态接近平推流反应器(PFR),整个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可以... 采用脉冲刺激响应技术对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短程硝化反应器进行了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循环区的串联级数N为1.02,流态接近全混流反应器(CSTR),反应器沉淀区的分散数D/uL为0.00148,流态接近平推流反应器(PFR),整个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可以表示为全混流反应器和平推流反应器的串联组合.对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短程硝化反应器曝气过程中的氨逃逸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氨逃逸的动力学模型,测得稳态运行时氨逃逸系数KNH3为0.692 L?h-1.通过物料平衡,建立了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短程硝化反应器的过程动力学模型,测得稳态运行时的模型参数:氨氮最大比去除速率νmax=8.13mg NH4+-N?(g MLSS)-1?h-1、饱和常数KS=1.73 mg NH4+-N?L-1,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两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短程硝化反应器 流动模型 氨逃逸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2009—2016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婧 吴远远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32,共10页
2010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出现跨境资本流入持续放缓趋势。中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发生较大变化,大规模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内外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本文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直接投资净额纳入到短期资本流动规模的估算当中,构建以月度数... 2010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出现跨境资本流入持续放缓趋势。中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发生较大变化,大规模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内外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本文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直接投资净额纳入到短期资本流动规模的估算当中,构建以月度数据为基础的VAR模型,分析2009年以来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房地产市场收益率、汇率因素、国际投资者避险情绪和经济增长率对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影响较大,而利差和股市收益率的影响相对较小。为熨平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应当稳定经济增长,进一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审慎开放资本账户,加强央行与公众政策沟通,稳定市场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 资本外流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