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静 李雪铭 刘自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6-161,共6页
基于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交互耦合的作用机理,将城市化发展体系引入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系统中,将其作为生态环境评价的背景参照体系,应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定量测定相对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变化情... 基于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交互耦合的作用机理,将城市化发展体系引入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系统中,将其作为生态环境评价的背景参照体系,应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定量测定相对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变化情况,并以环境优秀城市大连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至2005年期间大连市独立于城市化发展体系之外的大连市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度综合指数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上升速度有所减缓;引入城市化发展体系后,经过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的测定计算,大连市相对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发展度自1999年以后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相对发展度等级从"优质匹配"下降到"严重滞后"。说明大连市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化发展需求的满足和承载能力已经开始下降,对城市化持续、健康地发展造成了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发展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度 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中的应用——以河北省围场县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沈洪艳 刘军伟 +2 位作者 曹志会 赵月 王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44-651,共8页
基于2003-2012年围场县的经济、水环境、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相关数据,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警情状况进行分析。... 基于2003-2012年围场县的经济、水环境、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相关数据,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警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预警指数由2003年的5.278 1上升到2012年的6.809 1,处于"轻警"状态,趋于预警状态。就压力、状态、响应各子系统而言,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的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的预警指数呈上升趋势,发展趋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学 模糊综合评价法 生态安全预警 围场县 P-s-R模型 预警指数 警度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吕淑然 钟彪 侯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02-4409,共8页
能否统筹协调好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城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研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评估了2006—2020年北京市安全生产与... 能否统筹协调好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城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研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评估了2006—2020年北京市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探究了两者关系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向好但存在波动性;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近乎持续优化,相对发展状况由不同步发展逐渐转变为趋于同步发展;两者的耦合协调是循序渐进的,而驱动耦合协调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包括参加工伤保险人数等9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科学 安全生产 经济社会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相对发展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视角下的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乐勤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35-42,共8页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区域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为确定区域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数据参考。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进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区域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为确定区域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数据参考。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状态协调度模型,测算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静动态协调度;基于静动态协调度变化值,构建高质量发展判断体系,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状态进行判别;采用障碍诊断模型,对掣肘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支撑及环境保障系统得分,分别由2005年的42. 33、36、31. 05攀升至2016年的82. 33、75. 74、69. 15; 2)考察样本期,静、动态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 508 0、0. 498 8,多年平均呈准高质量发展状态; 3)高质量发展最大障碍因子为经济社会发展系统,障碍度均值为23. 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判别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 状态协调度模型 障碍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费玉婷 张晶 《中国煤炭》 2018年第10期33-37,42,共6页
以煤炭企业产学研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采用2011-2016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煤炭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炭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煤... 以煤炭企业产学研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采用2011-2016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煤炭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炭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煤炭企业产学研整体的协同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煤炭企业与高校的协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煤炭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企业 产学研 经济发展 协同度模型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发展模式”视野下的国家垦边与地方族群关系——以西双版纳国营农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欣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8,共10页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国家垦边项目是核心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模式向边远地区的"扩散型国家发展模式"。特别是西双版纳国营农场的建立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这种国家化的项目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原...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国家垦边项目是核心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模式向边远地区的"扩散型国家发展模式"。特别是西双版纳国营农场的建立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这种国家化的项目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尊重地方性知识和文化传统,与地方社会制度相契合。这种国家发展模式下的共融的族群关系,是作为行动主体的国家与地方少数民族共同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模式 内部殖民主义 族群关系 西双版纳 国营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