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A尺度对地铁站建成环境与客流关联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源 赵瑾 姚轶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业设施等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站点实际乘客量作因变量。采用OLS回归模型,对比不同PCA半径变量下模型拟合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地铁站点PCA不同范围的数据收集,对客流量与建成环境关系研究结果存在影响。针对南宁市,其PCA的半径取值为600 m,在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模型的拟合好于300 m和900 m。PCA范围会导致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关联研究结果不一致。未来相关研究需针对不同PCA半径进行模型分析,根据拟合效果确定适宜的PCA尺度,提高研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人集水区(PCA) 回归模型 建成环境 客流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型的多类型机场航班过站时间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国 王伟倩 曹卫东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3-640,F0003,共9页
为更精确地预测航班过站时间,将全国机场按照规模差异及不同地理位置所导致的客流量差异和天气差异对航班过站时间造成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基于各类机场航班数据,构建混合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算法(LightGBM)模型对航班过站时间分类预测。... 为更精确地预测航班过站时间,将全国机场按照规模差异及不同地理位置所导致的客流量差异和天气差异对航班过站时间造成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基于各类机场航班数据,构建混合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算法(LightGBM)模型对航班过站时间分类预测。引入自适应鲁棒损失函数(adaptive robust loss function,ARLF)改进LightGBM模型损失函数,降低航班数据中存在离群值的影响;通过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对改进后的LightGBM模型进行参数寻优,形成混合LightGBM模型。采用全国2019年全年航班数据进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机场 航班过站时间预测 客流量差异 天气差异 混合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算法模型 自适应鲁棒损失函数 离群值 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理性理论的公交服务满意度评价研究
3
作者 张兵 邢宇 +1 位作者 胡启洲 薛运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81,共9页
为真实反映公交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乘客满意度,根据当前乘客满意度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分析了有限理性视野下乘客满意度研究的适用条件,说明考虑乘客有限理性因素对满意度研究的必要性;并在常规满意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 为真实反映公交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乘客满意度,根据当前乘客满意度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分析了有限理性视野下乘客满意度研究的适用条件,说明考虑乘客有限理性因素对满意度研究的必要性;并在常规满意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反映乘客有限理性因素的潜变量“乘客认知”和“态度偏好”,建立了“基于有限理性的公交服务满意度”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测评模型。以南昌市公交乘客问卷数据进行满意度评价,并根据有限理性因素修正满意度得分,依据乘客特性进行分群研究,运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PA)得到针对不同群体的改善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乘客认知与态度偏好均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表明乘客有限理性因素会影响满意度的评价结果;感知价值与感知质量同样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计算修正后的乘客满意度得分为68.0%,整体满意度偏低,需优先改进信息服务、便捷性、安全性、社会保障等方面,以提升公交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乘客满意度 有限理性 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 公交乘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综合收益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物业开发研究
4
作者 陶思宇 赵悦 +3 位作者 冯涛 彭其渊 陈昕梅 罗雪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185,共10页
作为大型交通设施项目,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具有投资力度大、投资周期长及社会效应显著等特点,对枢纽进行合理的物业开发既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亦可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投入,利于枢纽未来多元化发展。通过分析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物业业态... 作为大型交通设施项目,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具有投资力度大、投资周期长及社会效应显著等特点,对枢纽进行合理的物业开发既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亦可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投入,利于枢纽未来多元化发展。通过分析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物业业态分为7类,分别是商业、办公、住宅、酒店、公共休闲服务、文化和绿化业态,根据每种业态的特点及其对应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有效性分别制定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测算方法。建立以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综合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数学模型并设计考虑多方约束的计算方法,通过该模型可以得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物业开发总体量及每种业态的组合配比,为我国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物业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 经济收益 社会效益 物业开发模型 土地价值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研究综述
5
作者 田志强 靳欣妮 +2 位作者 王付霞 连惠 吴文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9,共13页
为了深入理解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研究脉络,首先分析了支撑该研究领域的效用最大化理论、前景理论及广义费用理论,并深入探讨了个人属性和出行方式特征如何影响旅客的出行决策过程。同时,研究了旅客对综合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偏... 为了深入理解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研究脉络,首先分析了支撑该研究领域的效用最大化理论、前景理论及广义费用理论,并深入探讨了个人属性和出行方式特征如何影响旅客的出行决策过程。同时,研究了旅客对综合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偏好,阐释了在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方法和分析工具,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旅客的出行选择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经济状况、时间偏好、出行目的以及交通方式的特征,如便捷性和舒适度等。特别是在出行需求多样化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旅客的决策行为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模式。未来,旅客出行选择行为与其他优化目标的深度融合以及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预测行为将会成为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客运输组织 旅客出行选择行为 行为调查 意向调查 LOGIT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货车影响的匝道合流区车辆微观换道行为建模
6
作者 龙科军 寇诗雨 +3 位作者 邢璐 高志波 唐幼仪 费怡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31,共15页
为精确刻画匝道合流区客货混行条件下的车辆微观换道行为,本文以量化客货交互为切入点,构建并验证考虑货车影响的微观换道模型。首先,引入“压迫”概念,构建改进Morse势函数模型描述周边货车行驶对小汽车横纵驾驶行为产生的“压迫”影响... 为精确刻画匝道合流区客货混行条件下的车辆微观换道行为,本文以量化客货交互为切入点,构建并验证考虑货车影响的微观换道模型。首先,引入“压迫”概念,构建改进Morse势函数模型描述周边货车行驶对小汽车横纵驾驶行为产生的“压迫”影响;随后,分析小汽车换道过程中的横纵向“压迫”变化,提出一种考虑货车“压迫”影响的车辆换道决策模型(Modified Morse-Based Lane-Changing model,MMBLC);最后,基于实测轨迹数据进行数值仿真,验证模型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并进一步利用Python与SUMO(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联合仿真,对比MMBLC模型和现有换道模型在交通流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在稳定性分析中,MMBLC模型对交通流的影响更小,恢复稳定的速度更快;在货车占比30%和交通量3600 veh·h-1的主路3车道客货混行匝道合流区中,MMBLC模型相比LC2013和MOBIL(Model of Optimal Control Based on Interacting Trajectories)模型,换道成功率分别提高11.9%和53.1%,危险场景占比分别降低10.5%和5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换道模型 分子动力学 客货混行 货车压迫 匝道合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乘公平性的载人飞行器路径规划模型
7
作者 任新惠 王孟德 于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运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进行低空城市空中运输是解决地面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本文针对eVTOL未来合乘模式中路径规划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基于eVTOL垂直机场容量、eVTOL飞行器载量和电... 运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进行低空城市空中运输是解决地面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本文针对eVTOL未来合乘模式中路径规划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基于eVTOL垂直机场容量、eVTOL飞行器载量和电池限制等约束,考虑乘客收费公平性以及乘客与运营商对合乘收益分配的公平性,以eVTOL合乘运营商和乘客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考虑合乘公平性的静态eVTOL路径规划数学模型;其次,根据问题特点设置交叉和变异方式并设置自适应交叉和变异概率,提出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Improved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IAGA);最后,结合算例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进行灵敏度分析.算例结果表明:与非合乘相比,合乘后eVTOL总飞行距离减少16.52%,eVTOL合乘运营商总收入增加9%,乘客总支出减少9.01%,验证了所构建的合乘模型能够保障合乘乘客和运营商利益分配的公平性;枚举算法和IAGA算法均能得到小规模算例的最优解,与改进的遗传算法(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IGA)相比,IAGA算法求解时间节省51.47%,证明了IAGA算法能够有效求解各种规模的合乘问题.研究成果可对未来eVTOL合乘定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中交通 eVTOL 合乘 路径规划模型 旅客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成环境与轨道交通车站组团客流关系研究
8
作者 刘军 罗维嘉 许心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共10页
准确刻画建成环境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间的作用关系是掌握客流需求的重要前提。针对站间OD研究数据不完备、多维稀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车站组团的建成环境与客流间映射关系研究方法,以实现组团OD的精准分析。首先,基于自然地理特性“... 准确刻画建成环境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间的作用关系是掌握客流需求的重要前提。针对站间OD研究数据不完备、多维稀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车站组团的建成环境与客流间映射关系研究方法,以实现组团OD的精准分析。首先,基于自然地理特性“以团代点”,考虑客流去向特征,计算团间相似度,形成两层的组团划分方法,解决数据稀疏的问题;其次,从O/D组团的吸引能力、OD可达性特征两个维度构造建成环境指标体系及建成环境描述方法;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提升回归树(GBDT)模型的刻画建成环境特征和客流之间关系的方法,分析单因素对于客流的影响强度及阈值;最后,以北京地铁为例验证。结果表明:建成环境与轨道交通车站组团间客流存在时空异质性、非线性特征及阈值效应;组团的研究视角有效解决了数据稀疏的问题;OD阻抗特征是影响客流的首要特征,解释度高达38.40%;人口经济特征是次要影响因素,且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着重关注网络拓扑,优化交通可达性,进而深入考量区域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轨道交通规划者提供定量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规划者确定建成环境指标的有效范围、调整空间,为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 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 组团OD客流 非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改货飞机货舱门框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
9
作者 王涛 姚瀚林 朱绍根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在飞机客改货方案设计中,新货舱门处的门框结构设计及参数优化是重难点之一。文中以国内民航市场大量服役的空客A320飞机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新货舱门所在的机身大开口区域,设计了3种结构加强门框,分别是单框式、桁梁框式和双框式结构,... 在飞机客改货方案设计中,新货舱门处的门框结构设计及参数优化是重难点之一。文中以国内民航市场大量服役的空客A320飞机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新货舱门所在的机身大开口区域,设计了3种结构加强门框,分别是单框式、桁梁框式和双框式结构,然后在分析门框工作过程中受力特点的基础上,对3种门框进行参数化建模和有限元仿真分析,以结构减重为目标,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对门框质量进行优化,最后结果表明:在考虑相同的惯性载荷与压差载荷下,桁梁框式门框结构的受力分布更均匀,其结构质量最轻,结构尺寸最小,承载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改货 大开口 参数化建模 优化设计 结构减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CAD-SAP2000-ANSYS的管桁架自动化建模分析技术体系与程序实现
10
作者 马小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185,194,共9页
数据信息的参数化传递与自动化计算是结构设计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的关键。传统方法以人工翻模和手动输入为主,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易造成信息丢失。鉴于此,针对钢结构管桁架体系,以Grasshopper及Python为研发平台,开发了关联CAD-SAP2000... 数据信息的参数化传递与自动化计算是结构设计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的关键。传统方法以人工翻模和手动输入为主,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易造成信息丢失。鉴于此,针对钢结构管桁架体系,以Grasshopper及Python为研发平台,开发了关联CAD-SAP2000-ANSYS的管桁架自动化建模分析技术体系(C-S-A)。该体系由CAD向SAP2000自动化建模分析插件(C-S)、CAD向ANSYS节点深化建模分析插件(C-A)、SAP2000向ANSYS模型转化分析软件(S-A)三个模块组成。通过某站房钢屋架的实例验证表明:C-S插件相比传统方法可提升建模计算效率95%以上;C-A插件完成焊接球节点精细化有限元的建模计算仅需1~2 min;S-A软件转化后模型计算的平均误差仅为0.46%,满足精度要求。因此,C-S-A技术体系可为相关从业人员更加快速、准确地实现由二维图纸到结构模型或深化模型的自动建模分析,以及不同结构模型之间的转化分析,进而在显著提升模型构建效率的同时,为结构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提供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铁路客站 ANSYS 管桁架 自动化建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行链视角下地铁乘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分析
11
作者 沈金星 李麒年 +3 位作者 于淼 张译凝 郑长江 姜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5-1172,共8页
为提升地铁乘客的出行满意度,从出行链视角构建了综合分析框架。选择每个出行阶段主要感知因素,结合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重点探究不同阶段因素组合对出行全过程满意度的综合影响,揭示影响高... 为提升地铁乘客的出行满意度,从出行链视角构建了综合分析框架。选择每个出行阶段主要感知因素,结合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重点探究不同阶段因素组合对出行全过程满意度的综合影响,揭示影响高满意度的必要因素及充分条件。根据南京地铁乘客414份调查结果,首先应用PLS‐SEM探究了建成环境、接驳服务质量、出口设施感知和乘车后接驳服务感知等潜变量对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潜变量的结构分数,使用fsQCA进一步探究不同因素组合对整体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乘客的地铁出行链满意度依赖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乘车前接驳服务感知是高满意度的必要条件,潜变量因素形成的3个组态是高满意度的充分性条件。乘客在地铁出行链中某阶段的低满意度,可以被其他阶段因素组态的高满意度抵消,从而对出行全过程产生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客满意度 地铁出行链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组态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便梁支墩的力学性能
12
作者 朱兆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88,共7页
对金温客货共线铁路(金华—温州)下穿涵洞顶推施工时的传统混凝土结构铁路通用便梁支墩进行设计和优化,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便梁支墩结构。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便梁支墩1∶4缩尺结构模型试件并进行静力加载试... 对金温客货共线铁路(金华—温州)下穿涵洞顶推施工时的传统混凝土结构铁路通用便梁支墩进行设计和优化,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便梁支墩结构。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便梁支墩1∶4缩尺结构模型试件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新型装配化钢构件桥墩的非线性有限元仿真模型,并通过对比模拟输出与试验数据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整体稳定性好,母板连接处出现剪切破坏,须进行加强;栓接节点处的传力机理表现出了明显的层次性和局部集中性,底部和腹板中性轴以下的螺栓孔对结构的承载能力起主导作用;试验加载过程中,结构母板螺栓孔发生局部冲切,其应力水平接近Q345的屈服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客货共线铁路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便梁支墩 装配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涵哲 林俊彦 +1 位作者 王治 叶霞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1,共8页
[目的]为准确测算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设施所需规模,需对车站各接驳交通方式下客流的分担率进行研究并预测。[方法]基于对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南村万博站、同和站等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进站客流接驳数据的实地调查,在传统MNL(多项Logit... [目的]为准确测算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设施所需规模,需对车站各接驳交通方式下客流的分担率进行研究并预测。[方法]基于对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南村万博站、同和站等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进站客流接驳数据的实地调查,在传统MNL(多项Logit)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天气、进出站接驳特征差异的影响,构建基于MNL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模型标定。[结果及结论]模型标定结果表明,仅接驳距离特征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性别、出行目的等与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所研究的调查数据未捕捉到出行者年龄和接驳交通方式选择的相关性;对同和站晚高峰进站客流的晴天和雨天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进行检验,准确率分别达到86.0%和77.2%,说明考虑天气因素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是优于传统模型的。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应用于用地属性相似的目标站点,证实了该模型在实际客流预测中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客流 接驳交通方式划分 改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客列车车次资源分配优化研究
14
作者 沈舒尧 李海杰 +3 位作者 聂磊 赵日鑫 胡怀宾 佟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98-3413,共16页
车次作为旅客列车多维特征的直观体现,其以名称载体形式辅助铁路运输企业进行列车信息识别、状态追踪与管理,并承担区分客运产品类别、便于旅客选择满足自身出行需求列车服务等重要功能。为解决当前我国铁路缺乏对车次资源系统管理,造... 车次作为旅客列车多维特征的直观体现,其以名称载体形式辅助铁路运输企业进行列车信息识别、状态追踪与管理,并承担区分客运产品类别、便于旅客选择满足自身出行需求列车服务等重要功能。为解决当前我国铁路缺乏对车次资源系统管理,造成的旅客列车车次编排主观性较强、效率较低,以及部分类型车次资源出现失衡或濒临枯竭等问题,通过梳理国外铁路车次资源分配特征,结合我国车次资源分配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车次资源分配流程并定义相关要素。以同时满足不同维度车次资源区分度和相同维度车次资源聚集度最大为目标,设计车次资源基础类别与资源组占用条件等约束,构建考虑多维属性的车次资源分配优化模型。针对模型求解时决策变量规模较大等问题,设计预先划分车次资源分配方案区域及构造备选占用方案的方法。采用调整后的客运产品谱系及不同预测期车次资源需求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大规模、多维度车次资源分配效率较高,优化后分配方案较现状对远期车次资源系统平均占用率下降17.2%,平均有效剩余率及区分度分别提升36.3%和34%,体现不同客运产品属性差异的同时,保证车次资源充分利用。方法的提出为建立车次资源系统化理论研究体系,实现运输资源有效配置与铁路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旅客运输 车次资源 资源分配 优化模型 分配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延伸段开通初期线网客流分布预测的改进重力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嘉仪 张龙豪 +1 位作者 宋绪扬 徐瑞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5,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延伸段的开通,会影响全网客流分布。为满足延伸段开通初期的线网客流准确预测需求,有必要提出更好的模型。[方法]提出使用福莱特法收敛的改进重力模型,并选取某城市既有线延伸段开通作为案例,结合历史客流特...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延伸段的开通,会影响全网客流分布。为满足延伸段开通初期的线网客流准确预测需求,有必要提出更好的模型。[方法]提出使用福莱特法收敛的改进重力模型,并选取某城市既有线延伸段开通作为案例,结合历史客流特点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采用实际案例进行预测,并与改进双约束重力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及结论]福莱特法收敛的改进重力模型计算得到的客流分布加权平均误差为5.98人次,绝大部分预测结果误差在10人次以内,其预测精度比双约束重力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 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旅客个体和社交偏好建模及航班座位分配优化
16
作者 赵耀帅 张毅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69-776,共8页
在民航领域,提升旅客满意度的关键之一是了解旅客的个性化需求并提供定制化的旅行服务,尤其是在航班座位分配上。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面临两个主要挑战:如何准确建模旅客的偏好以及如何合理分配座位。传统方法往往要求对旅客的真实偏好有... 在民航领域,提升旅客满意度的关键之一是了解旅客的个性化需求并提供定制化的旅行服务,尤其是在航班座位分配上。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面临两个主要挑战:如何准确建模旅客的偏好以及如何合理分配座位。传统方法往往要求对旅客的真实偏好有明确了解,但当前的收费座位选择和先到先得的策略难以全面满足旅客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考虑座位的可用性、空间相关性以及旅客之间的社交关系。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从个体和社交两个维度建模旅客偏好,并将座位分配视为一个组合优化问题,以尽可能满足旅客的个体和社交偏好,同时遵循业务规则和旅客价值。该方案利用迭代局部搜索算法来优化座位分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建模旅客的座位偏好,并显著提升航班的整体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位分配优化 旅客偏好建模 组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极电机与双联行星减速组合式电动汽车驱动传动新原理及动态特性
17
作者 曹杨峰 刘大洲 +1 位作者 赵升吨 陈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9,共13页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所使用的该异步电机定子绕组为固定极数,造成该电机低速拖动能力差、变速和功率适用范围窄以及为了获得更大的传动比大都采用多级行星轮系传动造成减速器尺寸庞大等问题,以某型SUV乘用车为研究应用背景,提出了采用倍极...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所使用的该异步电机定子绕组为固定极数,造成该电机低速拖动能力差、变速和功率适用范围窄以及为了获得更大的传动比大都采用多级行星轮系传动造成减速器尺寸庞大等问题,以某型SUV乘用车为研究应用背景,提出了采用倍极比变极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与双联行星轮系组合式电动汽车驱动传动新原理系统。理论计算了双联行星轮系的减速比及其结构方案,建立了该变极电机与双联行星轮系组合的动力学模型以及倍极比变极电机的设计新理论,模拟计算了该电机不同极数下的效率云图,提出了该变极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不同的控制模式以达到最优控制;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额定功率为59 kW,额定转速分别为4000、8000 r/min的变极电机和双联行星轮系机械结构总成以及计算机试验平台。开展了变极切换试验以及递增调速和递减调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原理系统可实现减速比为10的动力总成,结构更加紧凑,速度范围更广,从而验证了该驱动传动新原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变极交流异步电动机 双联行星轮系 动力学模型 控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注意力卷积模型的地铁乘降通道客流检测算法研究
18
作者 陈文昊 刘伟铭 董佳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6-194,共9页
在无人驾驶地铁运营线路中,后台控制系统需要实时检测和分析客流信息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针对现有模型种类单一、可改进程度低、硬件成本限制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注意力卷积模型的客流检测算法。该算法将CNN模型与ViT模型结合起... 在无人驾驶地铁运营线路中,后台控制系统需要实时检测和分析客流信息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针对现有模型种类单一、可改进程度低、硬件成本限制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注意力卷积模型的客流检测算法。该算法将CNN模型与ViT模型结合起来,使用即插即用的ECA注意力模块和深度可分离卷积优化内部结构,优化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提升模型检测速度。在深层ViT结构中,提出一种新型模型轻量化方法,进一步简化模型,改善ViT中注意力计算量大的问题。算法通过融合所有不同尺度的最终特征图,得到检测结果热力图。数据样本基于顶装摄像头拍摄,可以有效规避遮挡问题。某地铁站台真实乘降数据集采集及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一般样本数据集下的平均检测精度达到97.4%,在困难样本数据集下的平均检测精度达到89.3%,相比其他模型能更好地检测小尺度乘客目标;在性能更优的同时,实时检测速度达到50帧/s,相比同类模型平均检测速度加快45%。本研究为地铁客流场景提供一种新颖的检测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低成本设备的检测性能与速度,为后续客流跟踪和异常检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乘降通道 注意力机制 卷积模型 客流检测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DRN-BiLSTM预测模型
19
作者 程国柱 吕岩峰 冯天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161,共9页
为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的影响,探索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变化规律,基于深度残差网络(DRN)和双向长短时卷积神经网络(BiLSTM),充分考虑灾害性天气特征对客流变化的影响,开展了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预... 为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的影响,探索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变化规律,基于深度残差网络(DRN)和双向长短时卷积神经网络(BiLSTM),充分考虑灾害性天气特征对客流变化的影响,开展了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预测研究。构建了融入灾害性天气特征的轨道交通线网客流DRN-BiLSTM预测模型,并选取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作为模型性能评价指标,并进行模型的客流量预测效果验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LSTM、BiLSTM相比较,DRN-BiLSTM在灾害性天气特征输入情况下,MSE分别降低22.10%、21.96%;RMSE分别降低10.54%、10.46%;MAE分别降低3.20%、3.95%;R^(2)分别提升5.01%、2.12%。使用网格搜索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调优,优化后,模型训练损失降低36%。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构建的轨道线网交通客流预测DRN-BiLSTM组合模型能够有效捕捉数据的深层特征,极大提升了客流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客流预测模型 深度残差网络 双向长短时神经网络 灾害性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台高峰时期候车客流引导策略研究
20
作者 杨雨函 周义棋 +1 位作者 蔡爽 钟茂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6,共7页
为分析和缓解高峰时期地铁站台客流的拥堵情况,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一特定地铁站台场景的乘客上下车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出2种引导策略:为乘客提供各车门处的候车人数信息(策略1);在策略1的基础上,为乘客提供列车内各车厢人数信息(策略2... 为分析和缓解高峰时期地铁站台客流的拥堵情况,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一特定地铁站台场景的乘客上下车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出2种引导策略:为乘客提供各车门处的候车人数信息(策略1);在策略1的基础上,为乘客提供列车内各车厢人数信息(策略2)。以现场观测获得的行人参数作为模型输入,计算无引导情况和引导策略下乘客上下车总时间,在不同车厢满载率条件下探讨各引导策略对乘客上下车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车厢满载率相差不大时,引导策略1和引导策略2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可使乘客平均上下车时间缩短约30%;各车厢满载率相差较大时,相比于引导策略1,引导策略2对乘客的上下车效率具备更好的提升效果。即使仅有部分乘客遵从引导,引导策略也能显著提高乘客上下车效率。研究结果有助于地铁运营系统更好地应对高峰时期站台客流拥堵的现象,提升地铁运营效率和运营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台 高峰客流引导 元胞自动机模型 模拟 安全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