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nd Modal Analysis of Complicated Structure with Bolted Joints 被引量:3
1
作者 蒲大宇 廖日东 +1 位作者 左正兴 冯慧华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3期273-277,共5页
A contact bolt model is proposed as a new modeling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ex structure with bolted joints for modal analysis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upled bolt model, and the test results are given. Among t... A contact bolt model is proposed as a new modeling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ex structure with bolted joints for modal analysis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upled bolt model, and the test results are given. Among these models, the coupled bolt model provides the best accurate response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ontact bolt model shows the best effectiveness and usefulness in view of operational time. The bolt model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are adopted for a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a large diesel engine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which are connected by many bolts.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entire engine 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 The coupled bolt model and the contact bolt model were applied to model the assembly of engine with high preloa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models, the contact bolt model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more effective and useful in view of operational time and experience of an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bolted joints modal analysis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oelastic Analysis of a Rectangular Plate Subjected to Slamming Loads 被引量:2
2
作者 Shan Wang C.Guedes Soar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7年第4期405-416,共12页
A hydroelastic analysis of a rectangular plate subjected to slamming loads is presented. An analytical model based on Wagner theory is used for calculations of transient slamming load on the ship plate. A thin isotrop... A hydroelastic analysis of a rectangular plate subjected to slamming loads is presented. An analytical model based on Wagner theory is used for calculations of transient slamming load on the ship plate. A thin isotropic plate theory is considered for determining the vibration of a rectangular plate excited by an external slamming force. The forced vibration of the plate is calculated by the modal expansion method.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e transient response of a rectangular plate induced by slamming loads are compared with numerical calculations from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theoretical slamming pressure based on Wagner model is appli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 plate. Good agreement is obtained between the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for the structural deflection of a rectangular plate due to slamming pressure. The effects of plate dimension and wave profile on the structural vibration are discussed as w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low impact velocity and a small wetted radial length of wave yield negligible effects of hydroelast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mming load hydroelastic analysis vibration of plates modal expansion method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dynamic response and structure borne noise of gearbox 被引量:4
3
作者 LIU Wen LIN Teng-jiao LI Run-fang DU Xue-song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A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finite element mixed formula for contact problem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ear system. Considering the stiffness excitation, error excitation and ... A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finite element mixed formula for contact problem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ear system. Considering the stiffness excitation, error excitation and meshing shock excitation,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entire gear system which includes gears, shafts, bearings and gearbox housing. By the software of I-DEAS, the natural frequency, normal mode, dynamic time-domain response, frequency-domain response and one-third octave velocity grade structure borne noise of gear system are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modal analysis and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The maximum values of vibration and structure borne noise are occurred at the mesh frequency of output grade gea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ar system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al analysis response analyses structure borne noi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构网变换器并网系统的同步视角交互稳定机理分析
4
作者 宗皓翔 张琛 +2 位作者 鲍颜红 吴峰 蔡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4,共14页
针对跟网型与构网型并网变换器系统的小扰动同步失稳问题,提出一种兼顾机理分析直观性和多机判稳准确性的同步视角频域建模与分析方法.建立考虑跟网型、构网型变换器和传输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基于频域模态法评估系统的失稳特性,在振荡... 针对跟网型与构网型并网变换器系统的小扰动同步失稳问题,提出一种兼顾机理分析直观性和多机判稳准确性的同步视角频域建模与分析方法.建立考虑跟网型、构网型变换器和传输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基于频域模态法评估系统的失稳特性,在振荡源处划分同步前向和反馈通路,形成计及各变换器和传输网络动态的同步视角稳定分析模型.最后,基于典型两机异构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解决由反馈通路聚合引起的判稳失效问题,直观揭示跟网、构网异构同步动态的交互失稳机理和多参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稳定 并网变换器 跟网型控制 构网型控制 频域模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距桨轴内油管结构流固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5
作者 武于哲 周瑞平 +2 位作者 钟欣荣 王钊 何书浩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共7页
近年来,调距桨轴内油管的故障频发已成为影响大型舰船推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深入研究油管结构的振动机理对于理解故障成因、制定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但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缺乏。以调距桨轴内油管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对复杂的流-... 近年来,调距桨轴内油管的故障频发已成为影响大型舰船推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深入研究油管结构的振动机理对于理解故障成因、制定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但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缺乏。以调距桨轴内油管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对复杂的流-固耦合结构附加质量的计算方法,能够综合考虑流体压力与流体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并运用Hypermesh与Abaqus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对油管结构进行精细化建模与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舰船轴系运转频率范围内能准确模拟声固耦合算法的结果,满足调距桨轴内油管振动分析范围;并对调距桨轴内油管支承结构优化布置和流体压力对管壁的作用进行研究,得出了调距桨轴内油管振动的规律,为调距桨轴内油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距桨轴内油管 声固耦合法 附加质量法 湿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SGMD-Hilbert包络对数分析的齿轮箱齿面磨损早期故障诊断
6
作者 俞香熔 王友仁 王胤博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5-231,274,共8页
针对环境噪声下齿轮箱齿面磨损早期微弱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型辛几何模态分解-Hilbert包络对数分析的齿轮磨损故障诊断方法。新方法中引入Cao算法和功率谱密度,提出最近邻波动偏差实现嵌入维数的自适应确定,利用... 针对环境噪声下齿轮箱齿面磨损早期微弱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型辛几何模态分解-Hilbert包络对数分析的齿轮磨损故障诊断方法。新方法中引入Cao算法和功率谱密度,提出最近邻波动偏差实现嵌入维数的自适应确定,利用奇异值分解进行降噪,采用Pearson-功率谱熵差和闵氏距离作为重构准则以获取特征模态分量,通过Hilbert包络对数分析法突出故障频率成分,并进行故障诊断。该新方法克服了辛几何模态分解嵌入维数依赖经验公式、重构准则单一和噪声鲁棒性欠佳的缺陷。仿真与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与辛几何模态分解(symplectic geometric mode decomposition,SGMD)、迭代SGMD、变分模态分解和经验模态分解相比,该新方法能够有效提取早期齿面磨损故障特征信息,表现出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故障诊断 振动信号特征信息提取 优化型辛几何模态分解(OSGMD) 齿轮磨损 Hilbert包络对数分析法 辛几何模态分解(SG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发动机壳体振动试验夹持方式优化与验证
7
作者 奥玉杰 刘兵 翟晓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振动环境试验是固体发动机结构性能验证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工装夹具将试验件紧固在振动台上,保证振动载荷能够准确传递,避免共振或甩尾现象的发生,是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期望达到的理想目标。针对某型号固体发动机壳体振动试验工装夹持... 振动环境试验是固体发动机结构性能验证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工装夹具将试验件紧固在振动台上,保证振动载荷能够准确传递,避免共振或甩尾现象的发生,是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期望达到的理想目标。针对某型号固体发动机壳体振动试验工装夹持方式,提出一种基于比例系数的振动试验夹持优化方法,建立固体发动机壳体和工装夹具的仿真模型,在不同比例系数的夹持方式下,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并在90kN电磁振动台上完成壳体的振动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进行该长细比为2.6的固体发动机壳体振动试验时,比例系数为0.9时为最优夹持方式,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夹持优化方法对固体发动机壳体振动试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动机壳体 振动夹具 工装夹持方式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汽轮机轴系扭振参数计算分析
8
作者 樊卿 汪昌勇 +2 位作者 周强 帅志昂 何超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某核电1000 MW汽轮机组为进口设备,供货方未提供汽轮机组轴系的等效转动惯量、等效扭转刚度及轴系扭振频率等参数,该参数对于解决扭振问题及开展振荡风险评估等均至关重要。根据模化理论建立了汽轮机轴系的等效三维模型,对轴系的扭转振... 某核电1000 MW汽轮机组为进口设备,供货方未提供汽轮机组轴系的等效转动惯量、等效扭转刚度及轴系扭振频率等参数,该参数对于解决扭振问题及开展振荡风险评估等均至关重要。根据模化理论建立了汽轮机轴系的等效三维模型,对轴系的扭转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应变能法计算了转子等效扭转刚度,解决了该机组因为缺失扭振参数无法开展振荡风险评估等问题,为电厂和汽轮机生产厂家提供了计算汽轮机组轴系扭振参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组 轴系 扭振 模态分析 应变能法 扭转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 MPa超高压旋塞阀随机振动分析及安装结构改进
9
作者 高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5,共8页
针对超高压旋塞阀结构的随机振动问题,利用振动自相关函数和振动功率谱密度函数对其进行分析。建立了旋塞阀系统的三维模型,使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该系统的振动信号,并利用有限元法和三区间法对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根据所... 针对超高压旋塞阀结构的随机振动问题,利用振动自相关函数和振动功率谱密度函数对其进行分析。建立了旋塞阀系统的三维模型,使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该系统的振动信号,并利用有限元法和三区间法对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根据所分析结果对结构提出优化方案,然后进行分析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应力最大的位置位于阀体和约束件侧表面的接触位置,危险节点的最大响应频率接近该结构2阶频率,易发生共振;改进后结构的最大应力位置转移到了支撑架的斜架上,应力减小了7.3%,可有效避免振动对阀体的影响;最大应力随右侧约束件的厚度增大而减小,考虑到效果和成本,最终采用了厚度为30 mm的约束件。改进后的结构可有效避免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设备 超高压旋塞阀 随机振动 三区间法 功率谱密度 模态分析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method and vibration testing of a reconfigurable multi-process combined turn-milling machine tool
10
作者 范徐笑 张之敬 +2 位作者 金鑫 孙需要 郭娜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3期351-358,共8页
To provide a good machining method in remanufacturing for the repaired parts with various forms, the design method of reconfigurable multi-process combined machining system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echnology for remanu... To provide a good machining method in remanufacturing for the repaired parts with various forms, the design method of reconfigurable multi-process combined machining system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echnology for remanufacturing are systematically proposed. The key technologies include reconfigurable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of multi-process combined machining, man-machine coordination parameter programming and control system technology with self-maintenance function. A turn-milling machine tool based on this design method is developed. Natural frequency and corresponding vibration modes of the machine tool were analyzed by using both FEA and vibration test. Stiffness tests and machin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apid machining of most processes for the repaired work pieces can be successfully re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nfigurable design method reconfigurable machine tool modal analysis dynamic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阶振型效应的大跨度钢桁拱桥瑞利阻尼参数取值研究
11
作者 张永亮 朱光增 刘沛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为了解高阶振型效应对大跨度钢桁拱桥地震反应的影响机制,以及在采用直接积分法时构建合适的瑞利阻尼矩阵,以某490 m跨径钢桁拱桥为背景,采用SAP 2000软件建立全桥弹性动力计算模型。针对主拱圈上(下)弦杆轴力、弯矩,研究振型参与质量... 为了解高阶振型效应对大跨度钢桁拱桥地震反应的影响机制,以及在采用直接积分法时构建合适的瑞利阻尼矩阵,以某490 m跨径钢桁拱桥为背景,采用SAP 2000软件建立全桥弹性动力计算模型。针对主拱圈上(下)弦杆轴力、弯矩,研究振型参与质量最大的7阶(第1、4、8、11、13、23、49阶)振型反应与总反应的占比关系,并对构建瑞利阻尼矩阵的特征频率选取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主拱圈上、下弦杆拱脚区域的轴力主要由1阶振型(第1阶)控制,由拱脚向拱顶过渡,逐渐转变为由2~4阶振型控制,高阶振型效应显著;同一阶振型对主拱圈上、下弦杆轴力贡献率及分布规律的影响不同;对于复杂钢桁拱桥,采用振动方向上振型参与质量较大的2阶振型特征频率构建瑞利阻尼矩阵可能因高估了高阶振型阻尼比,导致除拱脚区域以外的拱圈弦杆杆件轴力计算结果偏小,结构偏于不安全;采用直接积分法对复杂钢桁拱桥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建议选取多阶控制振型构建相应的瑞利阻尼工况,并对其计算结果取包络用于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拱桥 地震反应 高阶振型 瑞利阻尼 振型叠加法 直接积分法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行模态分析的典型结构模态研究
12
作者 蒋斌 赵应龙 李威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9,共7页
随着结构的大型化以及激励的复杂化,难以通过传统的实验模态分析法得到结构的模态参数。本文基于自然激励法(NExT)和特征系统实现法(ERA)建立NExT-ERA模态识别理论,提出新的模态分析方法,识别自由板的模态参数。同时对自由板进行单点激... 随着结构的大型化以及激励的复杂化,难以通过传统的实验模态分析法得到结构的模态参数。本文基于自然激励法(NExT)和特征系统实现法(ERA)建立NExT-ERA模态识别理论,提出新的模态分析方法,识别自由板的模态参数。同时对自由板进行单点激振器激振,多点响应测量的模态分析试验,并对比自由板Ansys仿真分析、实验模态分析和NExT-ERA模态分析的识别结果。结果显示,NExT-ERA模态分析方法在频率、振型识别上具有良好的识别精度,也能准确识别实验模态分析中缺失的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模态分析 NExT-ERA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及其在航空飞行器中的应用综述
13
作者 惠心雨 刘凡 +1 位作者 李晓东 宋巧治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5期16-31,66,共17页
试验模态分析是通过试验测定结构固有振动特性的方法,其分析结果主要用于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并为结构动力学分析、气动弹性分析和振动控制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试验模态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从经典试验模态分析... 试验模态分析是通过试验测定结构固有振动特性的方法,其分析结果主要用于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并为结构动力学分析、气动弹性分析和振动控制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试验模态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从经典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和现代试验模态分析方法两方面展开,总结了经典的相位共振法和相位分离法两大主流方法的基本原理,对近年来发展的试验模态分析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归纳了不同模态分析方法的特点。最后指出了试验模态分析方法现今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模态分析 地面振动试验 相位共振法 相位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单元法的大型邮轮总振动特性分析
14
作者 竺欣悦 朱玥 +1 位作者 甘进 吴卫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4期675-680,共6页
本文针对大型邮轮总振动数值预报方法展开研究,将超单元法应用于邮轮总振动分析中,对比分析超单元法相比传统直接计算方法在大型邮轮总振动分析中的优势,探讨超单元模型建立方式、设置数量以及残余结构选取对模态结果及计算效率的影响.... 本文针对大型邮轮总振动数值预报方法展开研究,将超单元法应用于邮轮总振动分析中,对比分析超单元法相比传统直接计算方法在大型邮轮总振动分析中的优势,探讨超单元模型建立方式、设置数量以及残余结构选取对模态结果及计算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单元法在邮轮这类大型结构总振动分析中具有更强的适用性,选用合适的超单元划分方式及数量可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邮轮 模态分析 超单元法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框架连接系对露顶式弧形钢闸门静动力特性影响分析
15
作者 鲍伟 王晨 +1 位作者 刘亚坤 傅学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1,共9页
弧形钢闸门是水利枢纽中重要的泄水建筑物,根据事故案例发现弧形钢闸门多因支臂失稳而发生破坏,布置支臂连接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闸门稳定性,但目前连接系种类众多且无明确规范布置方法。以露顶式三支臂弧门为研究对象,采用CAD-CAE... 弧形钢闸门是水利枢纽中重要的泄水建筑物,根据事故案例发现弧形钢闸门多因支臂失稳而发生破坏,布置支臂连接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闸门稳定性,但目前连接系种类众多且无明确规范布置方法。以露顶式三支臂弧门为研究对象,采用CAD-CAE联合仿真的数值模拟方法综合探究了不同形式连接系对该闸门静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接系的布置可以显著提高闸门刚度,改变闸门结构应力分布,降低最大应力;支臂内部腹杆和斜杆对闸门静动力特性提升效果显著,应进行优先布置;在数值模拟中支臂连接系等构件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采用空间有限元法对弧形闸门支臂校核时应尽量避免对支臂连接系进行过度简化。研究成果对弧形钢闸门支臂连接系布置及有限元计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顶式弧形钢闸门 支臂连接系 闸门稳定性 空间有限元法 静力分析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运营模态参数识别的稀疏分量分析新方法
16
作者 刘迅 卓卫东 +1 位作者 何肖斌 张培旭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8-1016,共9页
结合时频掩码技术和模糊C均值聚类,提出一种结构运营模态参数识别新方法。该方法根据结构振动响应的能量信息建立时频掩码,通过时频掩码求解结构模态响应,采用单自由度模态参数识别技术从模态响应中识别模态频率和阻尼比。结构振动响应... 结合时频掩码技术和模糊C均值聚类,提出一种结构运营模态参数识别新方法。该方法根据结构振动响应的能量信息建立时频掩码,通过时频掩码求解结构模态响应,采用单自由度模态参数识别技术从模态响应中识别模态频率和阻尼比。结构振动响应能量峰值处的时频系数被依次提取,经单源点检测后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对其聚类,将第一个聚类中心作为模态振型。通过数值案例和框架结构试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模态参数识别精度和噪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模态参数识别 盲源分离 稀疏分量分析 时频掩码 聚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子空间识别的模态参数不确定性量化方法
17
作者 罗杰 康杰 +1 位作者 孙嘉宝 曾舒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2-279,共8页
基于协方差驱动随机子空间识别(covariance-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COV)方法的模态参数识别具有强鲁棒性、高精度的优势,在结构工作模态分析中应用广泛。为保证模态参数识别的准确性,新近提出的基于随机子空间(... 基于协方差驱动随机子空间识别(covariance-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COV)方法的模态参数识别具有强鲁棒性、高精度的优势,在结构工作模态分析中应用广泛。为保证模态参数识别的准确性,新近提出的基于随机子空间(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的模态参数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可有效估计模态参数的方差,但由于其计算各中间变量时,需显式表示出Jacobian矩阵,导致矩阵运算维度高、计算效率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SI-COV的模态参数不确定度高效计算方法。首先,计算振动响应相关函数的方差,通过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选取合适的奇异值截断阶数,由每阶奇异向量组装出多组Hankel矩阵的扰动。其次,根据一阶矩阵摄动理论,隐式计算SSI-COV算法各中间变量的一阶扰动,最终,由多组模态参数的扰动叠加计算出方差。最后,以桁架结构模型为例,采用所提方法辨识结构模态参数并计算模态参数方差,分析了Hankel矩阵维度及相关函数奇异值截断阶数对辨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模态参数方差与蒙特卡洛仿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结果非常接近,且模态参数不确定度可作为剔除虚假模态的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随机子空间法 不确定度量化 非白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作用下底部局部脱空地基梁力学响应研究
18
作者 张丙强 李佳遥 +1 位作者 潘钦锋 黄志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68,共7页
目的针对地基由于塑性变形、雨水冲蚀等引起混凝土路面底部产生的脱空效应,方法 将底部局部脱空混凝土路面简化为跨越空洞的弹性地基梁,采用Kelvin地基模型模拟路基对路面的作用,建立移动荷载作用下局部脱空地基梁动力响应控制方程,运... 目的针对地基由于塑性变形、雨水冲蚀等引起混凝土路面底部产生的脱空效应,方法 将底部局部脱空混凝土路面简化为跨越空洞的弹性地基梁,采用Kelvin地基模型模拟路基对路面的作用,建立移动荷载作用下局部脱空地基梁动力响应控制方程,运用振型叠加法推导地基梁动力响应解析解。通过与既有理论方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然后采用推导出的理论解析解探讨荷载移动速度、地基弹性系数、地基梁抗弯刚度和脱空区宽度对地基梁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 分析表明:忽略地基梁底部局部脱空的影响,将导致地基梁动力响应理论计算值偏小。地基梁底部局部脱空对脱空区正上方梁的振动位移影响较大,而对脱空区外侧地基梁的振动位移影响较小。地基梁抗弯刚度越小,脱空区宽度对地基梁中点振动位移最大值的影响越显著。当地基梁底部脱空区宽度与梁计算长度的比值为2/9时,地基梁中点振动位移最大值约为不考虑地基梁底部脱空影响时的5倍。增大地基梁抗弯刚度和地基弹性系数可以减小跨越空洞区地基梁中点振动位移,但当地基梁底部脱空区宽度大于1/3梁的计算长度时,提高既有地基弹性系数的控制效果反而较差。结论 混凝土路面底部脱空会加剧车辆荷载下的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脱空梁 动力响应 模态叠加法 移动荷载 黏弹性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严环蜂窝结构哈氏合金材料等效杨氏模量
19
作者 苏国征 孙丹 +3 位作者 郁丽 唐超 李玉 金俊臣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2,共6页
为研究适用于封严环组件动力学特性分析的蜂窝结构哈氏合金材料等效杨氏模量,搭建了封严环组件模态试验装置,建立了封严环组件有限元模型。基于模态分析与二分逼近理论,以模态试验获得的固有频率为标准值,对哈氏合金材料杨氏模量采用二... 为研究适用于封严环组件动力学特性分析的蜂窝结构哈氏合金材料等效杨氏模量,搭建了封严环组件模态试验装置,建立了封严环组件有限元模型。基于模态分析与二分逼近理论,以模态试验获得的固有频率为标准值,对哈氏合金材料杨氏模量采用二分法不断进行数值模态分析,以逼近固有频率标准值,获得蜂窝结构哈氏合金材料等效杨氏模量。结果表明:蜂窝结构哈氏合金材料等效杨氏模量为0.304 GPa时,数值模态分析固有频率与试验结果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3%,可应用于封严环组件动力学特性分析。使用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封严环组件对等效杨氏模量为0.304 GPa进行了验证,最大相对误差小于3%,表明蜂窝结构哈氏合金材料等效杨氏模量取为0.304 GPa对于封严环组件动力学特性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结构哈氏合金材料 等效杨氏模量 封严环组件 模态分析 二分法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析法的群组列车牵引供电系统并联谐振频率研究
20
作者 阳晋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重载铁路运载量的不断增长,可采用同一供电臂增加运行列车数量来解决运能不足问题。但当列车数量增多时,多列车发出的谐波电流会分布在牵引网多位置处,且会使谐波电流叠加,引发严重的牵引供电系统并联谐振事故,因此,有必要研究多列车运... 重载铁路运载量的不断增长,可采用同一供电臂增加运行列车数量来解决运能不足问题。但当列车数量增多时,多列车发出的谐波电流会分布在牵引网多位置处,且会使谐波电流叠加,引发严重的牵引供电系统并联谐振事故,因此,有必要研究多列车运行情况下系统谐波谐振频率分布。利用牵引网多导体降阶方法,得到简化的牵引网等效电路模型。通过采用模态分析方法,研究多列车在不同功率运行情况下牵引供电系统并联谐振频率的变化,得到谐波谐振的节点参与信息。研究表明:当6辆列车在牵引网以4~8 MW功率运行时,引发系统谐振的低次谐波次数为38~43次,高次谐波次数为116~118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谐波谐振 导体降阶 模态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