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reflected signal of quad rotor UAV based on model fitt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被引量:2
1
作者 LI Xiaohui FANG Cong FAN T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期97-104,共8页
In view of the many scenes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detection,a third-party signal source is used to design a receiver to monitor the UAV.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signal il... In view of the many scenes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detection,a third-party signal source is used to design a receiver to monitor the UAV.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signal illuminating the UAV.Taking th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BS)signal as the third-party signal source,and considering the complete transmission link,reflection changes and loss fading of the communication signal,this study conducts model fitting for irregular UAV targets,simplifying complex targets into a combination of simple targets.Furthermore,the influence of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of the target surface and the signal irradiation angle on the signal reflection is analyzed.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is model fitting method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literature,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tection of low and slow small targets such as UA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communication signal quad 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signal reflection model fit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erage-optimization based guidance of mobile agents for improved control of 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s
2
作者 ZHUANG Bo CUI Baotong +1 位作者 WU Wei JIANG Zhengxi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601-612,共12页
The control problem of a class of parabolic 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s (DPSs)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mobile agents with capabilities of sensing and actuating. The guidance strategies of mobile agents based on cov... The control problem of a class of parabolic 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s (DPSs)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mobile agents with capabilities of sensing and actuating. The guidance strategies of mobile agents based on coverage optimiza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and make the state norm of the system converge to zero faster. The coverage optimization problems a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each agent. By solving the coverage optimization problems, the local optimal moving direction of each agent can be obtained. Then the gradient-based agent motion control laws are established. With the indicator function and the surface delta function, this method is generalized to n-dimensional space, and suitable for any sensing region with piecewise smooth boundaries. The stability and contro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are analyz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s (DPSs) mobile AGENTS COVERAGE OPTIMIZATION INDICATOR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of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disturbance and model uncertainties
3
作者 Jun Jiang Jian Guo +1 位作者 Bin Yao Qingwei Ch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5期761-767,共7页
The tracking and stable control of a typical shipmounted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MSCS) is studied.Unlike the former studies based on simplified single-axis models,a tri-axis nonlinear model including t... The tracking and stable control of a typical shipmounted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MSCS) is studied.Unlike the former studies based on simplified single-axis models,a tri-axis nonlinear model including the kinematic and dynamic features of the MSCS is used as the control object.An adaptive robust controller with trajectory planning is designed to deal with large 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and uncertain nonlinearities of the system.A theoretic performance result is given and proved.The designed adaptive robust controller and other two traditional controllers are tested in the comparative simulations under three different situations.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tracking and stabl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p-mounted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adaptive control robust control tracking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t phone-based context-aware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s system
4
作者 PARK DongGyu SONG Sejun LEE DoHoo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551-3558,共8页
A smartphone-based context-aware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AAC) was applied wa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user's experience by providing simple, adaptive, and intuitive interfaces. Various potential... A smartphone-based context-aware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AAC) was applied wa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user's experience by providing simple, adaptive, and intuitive interfaces. Various potential context-aware technologies and AAC usage scenarios were studied, and an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smartphone's multimedia functions and its optimized sensor technologi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ntext-awareness accuracy is achieved up to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gmentative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ext awareness mobile system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ecasting promising technology using analysis of patent information:Focused o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被引量:9
5
作者 CHOI Seung-Wook YOU Yen-Yoo NA Kwan-Si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303-4310,共8页
In order to forecast promising technologies in the field of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various patent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such as citation per patent, patent family information, patent share, increase ... In order to forecast promising technologies in the field of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various patent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such as citation per patent, patent family information, patent share, increase rate, and patent activity. These indicators were quantified into several indexes and then integrated into an evaluation score to provide promising technologies. As a result of the suggested patent analysis, four technologies out of twenty two in details classification were selected, which showed outstanding technology competitiveness, high patent share and increasing rates as well as high recent-patent-ratios and triad-patent-family-ratios. Each of the selected technologies scored more than 10 points in total, and the following four technologies were suggested as promising ones in the field of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1) 3GPP 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 2) beyond 4G mobile communication, 3) IEEE 802.16 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 which are in medium classification of broadb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4) testing/certification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which is in medium classific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sting/certific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ecasting patent information patent analysis patent indica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obileNet V2:轻量化的作物病害识别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洋 张欣 +2 位作者 陈孝玉龙 林建吾 蔡季桐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4-490,共7页
在传统的作物病害识别的深度学习模型中,存在检测精度与效率不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轻量化的改进型MobileNet V2模型CA-MobileNet V2(coordinate attention),在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部署在移动端便于种植者使用。在MobileNet V... 在传统的作物病害识别的深度学习模型中,存在检测精度与效率不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轻量化的改进型MobileNet V2模型CA-MobileNet V2(coordinate attention),在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部署在移动端便于种植者使用。在MobileNet V2中嵌入坐标注意力模块,提升模型的精度;加入TanhExp激活函数,加速模型收敛,增强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性;将模型部署到移动端APP中,使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视化应用效果。在PantifyDr和Turkey-PlantDataset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A-MobileNet V2具有精度高和轻量化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害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轻量化 坐标注意力 激活函数 移动端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邻域选择扩展A^(*)路径规划算法
7
作者 杨秀建 袁志豪 +1 位作者 白永瑞 敖鹏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4-495,共12页
针对A^(*)算法在路径规划过程中存在的扩展节点过多、路径冗余点过多等问题,对经典A^(*)算法进行了改进研究。提出了斜八邻域扩展的概念,与四邻域扩展结合组成一种新的双邻域选择扩展策略,在路径搜索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扩展节点的数量... 针对A^(*)算法在路径规划过程中存在的扩展节点过多、路径冗余点过多等问题,对经典A^(*)算法进行了改进研究。提出了斜八邻域扩展的概念,与四邻域扩展结合组成一种新的双邻域选择扩展策略,在路径搜索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扩展节点的数量。为适应多种地图环境建立了新的启发函数,在相同地图环境下较经典A^(*)算法扩展的节点数量减少50%以上,路径搜索速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算法效率明显提升。通过建立冗余点剔除策略与三次B样条曲线对初始路径进一步优化,剔除路径多余节点,减少路径转折,规划出一条符合机器人运动的最优路径。首先,在4种不同障碍物的地图环境下对改进后的A^(*)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Dijkstra、四邻域A^(*)算法、八邻域A^(*)算法进行了比较;然后,基于实验室的智能车试验平台进行了场地试验,对改进后的A^(*)算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A^(*)算法的路径搜索效率大幅提高,路径更有利于机器人运动,所提出的A^(*)改进算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A^(*)算法 邻域扩展 启发函数 冗余点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防移动干扰攻击节点的Stackelberg博弈
8
作者 孙子文 翟润华 杨晨曦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1-1088,共8页
针对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k节点抗干扰攻击问题,研究一种抵御移动攻击节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在攻击节点效用函数中加入以能量消耗函数、信道损耗函数和奖励收益函数为成本的代价函数,以约束节点的攻击效率。将移动Sink节点与移动攻... 针对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k节点抗干扰攻击问题,研究一种抵御移动攻击节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在攻击节点效用函数中加入以能量消耗函数、信道损耗函数和奖励收益函数为成本的代价函数,以约束节点的攻击效率。将移动Sink节点与移动攻击节点之间的对抗交互行为建模为功率控制Stackelberg模型,通过求解博弈均衡解,给出节点移动位置下的最佳功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未引入成本代价函数的其他博弈功率控制方案,该方案能更有效地抑制移动攻击节点的干扰能力,同时提高移动k节点抵御干扰攻击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 STACKELBERG博弈 成本代价函数 干扰攻击 移动攻击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训练联合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永林 华永萍 +4 位作者 马颖 陆安民 肖玉华 宋新建 刘苏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训练(RAT)联合神经松动术(NM)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8)、RAT组(n=27)、NM组(n=28)和联合组(n=27)。4组患者均进行上肢常规...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训练(RAT)联合神经松动术(NM)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8)、RAT组(n=27)、NM组(n=28)和联合组(n=27)。4组患者均进行上肢常规作业治疗,在此基础上,RAT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NM组增加神经松动术治疗;联合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和神经松动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中国香港版)(FTHUE-HK)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效果评价,同时分别检测屈肘、伸肘时最大等长收缩(MIVC)位置下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记录积分肌电值(iEMG),并计算协同收缩率(CR)。结果 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MAS、FMA-UE、FTHUE-HK、MBI、iEMG和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相应治疗后,除肱三头肌CR以及对照组中的肱二头肌CR和肘伸展MIVC肱二头肌iEMG外,其余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除MAS、肱三头肌CR外,其余上述指标总体均数或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RAT组、NM组和联合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结论RAT联合NM治疗能够降低脑卒中患者上肢肌张力,有效促进患者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机器人 神经松动术 上肢功能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奖励函数的深度强化学习路径规划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桑垚 马晓宁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1-276,共6页
针对深度强化学习在路径规划问题中的稀疏奖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潜能奖励函数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该模型通过设计新的奖励函数,提高奖励密度和样本利用率,减少训练难度,提升智能体在不同地图中的寻路成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 针对深度强化学习在路径规划问题中的稀疏奖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潜能奖励函数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该模型通过设计新的奖励函数,提高奖励密度和样本利用率,减少训练难度,提升智能体在不同地图中的寻路成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简单地图上路径规划成功率提高7.08百分点,在复杂地图上规划成功率提高12.60百分点;与最先进的算法对比,寻路成功率近似,但规划路径结果的长度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路径规划 移动机器人 奖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11
作者 范一啸 占桂平 +1 位作者 郭宇晨 陈非凡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174,共5页
目的 分析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选例时间:2020年4月—2023年6月,分为对照组(59例,常规康复疗法)和研究组(59例,常规康复疗法+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分组方法:随机... 目的 分析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选例时间:2020年4月—2023年6月,分为对照组(59例,常规康复疗法)和研究组(59例,常规康复疗法+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曲度(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期间)。结果 对照组、研究组比较,后者总有效率更高(治疗4周后);对照组、研究组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呈现升高趋势,且后者更高;对照组、研究组VAS、NDI评分、中医证候各项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P物质(SP)、内皮素(ET)水平(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后者均更低(P<0.05)。结论 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且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增加颈椎活动度,下调疾病相关血清学指标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灸 推拿 颈椎活动度 颈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套运动饱和下分布式多移动机器人反振荡安全编队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志 江涛 +1 位作者 杨玥 苏晓杰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8-668,共11页
运动受速度和加速度嵌套饱和约束,而反应式躲避安全机制下分布式编队互联的移动机器人更易触发该嵌套饱和,从而引起编队的剧烈振荡,所以需要研究该情况下多移动机器人平滑安全协同及其自适应振荡抑制方法.故以分布式网络中的移动机器人... 运动受速度和加速度嵌套饱和约束,而反应式躲避安全机制下分布式编队互联的移动机器人更易触发该嵌套饱和,从而引起编队的剧烈振荡,所以需要研究该情况下多移动机器人平滑安全协同及其自适应振荡抑制方法.故以分布式网络中的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基于视线和速度的低触发势能函数,实现邻近编队机器人近距排斥作用下的避碰保持;引入驱动机器人绕过障碍物的安全加速度包络,并复合近距排斥的弱能量、低触发势能,避免与非合作障碍物的碰撞.其次,嵌入复合自适应辅助动态系统,平滑躲避过程中触发的嵌套运动饱和与安全加速度约束引起的轨迹振荡;设计复合非线性反馈框架下的分布式编队控制器,融合混合的躲避和振荡抑制机制,实现多机器人障碍环境下的安全编队.最后,与现有安全编队方法进行对比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嵌套运动饱和约束下可显著提升编队的平滑和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移动机器人编队 嵌套运动饱和 动态安全围栏 低触发势能函数 自适应振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中异构感知的限时移动充电调度
13
作者 李德强 任新一 徐佳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5-364,共10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监视、灾害预测、危险环境勘探等领域。然而,无线传感器的寿命有限,需要频繁更换电池才能维持正常工作,这带来了昂贵的维护成本和极大的不便。近年来,随着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发展,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监视、灾害预测、危险环境勘探等领域。然而,无线传感器的寿命有限,需要频繁更换电池才能维持正常工作,这带来了昂贵的维护成本和极大的不便。近年来,随着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发展,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如此,大多数相关工作仅考虑充电电量对调度的制约,未能体现现实情况下传感器质量不同与紧急任务中时间的重要性。将时间和电量同时作为约束,研究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中异构感知的充电调度问题。首先,以最大化传感器的监控效用为目标,形式化了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中针对异构感知的有限时间下的充电调度问题,并证明了该问题的NP困难性;然后,通过对充电时间离散化,将问题转化为子模最大化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转化后问题的近似算法;最后,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显著提高监控效用,且有理论支撑该效果与最优值之间的近似比,例如与传统NJNP算法相比,其将监控效用最多提高了27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 移动充电 充电时间离散化 子模函数 近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用改进的双向A^(*)二次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炯逸 李强 +2 位作者 张新闻 Zin Myo Htet 蔡永斌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8-507,共10页
针对传统A*算法存在规划路径与障碍物相交、规划的路径拐点多和搜索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室内环境改进的双向A^(*)二次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对地图进行膨胀处理,解决了规划路径与障碍物相交的问题;通过引入新的启发函数和双向扩展... 针对传统A*算法存在规划路径与障碍物相交、规划的路径拐点多和搜索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室内环境改进的双向A^(*)二次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对地图进行膨胀处理,解决了规划路径与障碍物相交的问题;通过引入新的启发函数和双向扩展等方法,提高了双向A^(*)算法的搜索速度和精度;引入转弯代价函数和自适应权重,减少了拐点数量;利用二次规划和二阶贝塞尔曲线对路径进行平滑处理,删除了允余节点和不符合实际移动的拐角。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的搜索速度提高了55.7%,路径长度缩短了15.6%,拐点和拐角减小了31.6%和5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函数 路径平滑 双向A^(*)算法 二次规划 路径规划 移动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认知补偿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与机制研究
15
作者 文敏 周永玲 +3 位作者 刘静静 蒋苛晴 刘娟 朱晓丹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819-2825,2832,共8页
背景认知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认知补偿训练是针对认知障碍的有效疗法,但当前相关研究的干预模式多以线下为主,基于移动医疗APP实施认知补偿训练的干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认知补偿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 背景认知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认知补偿训练是针对认知障碍的有效疗法,但当前相关研究的干预模式多以线下为主,基于移动医疗APP实施认知补偿训练的干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认知补偿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并分析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3年6—12月于宁夏宁安医院就诊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干预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定期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认知补偿训练,干预时间为12周。采用简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测评量表(BACS)、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BACS得分和SQLS得分,并检验BACS得分在组别和SQLS得分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最终对照组27例、干预组27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12周时,干预组BACS总分及数字序列、伦敦塔、言语记忆、语义流畅性、字词流畅性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SQLS总分及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BACS得分在组别和SQLS得分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0.240,95%CI=-0.556~-0.050)。结论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认知补偿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可以通过改善总体认知功能来促进个体感知到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移动医疗APP 认知补偿训练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出行场景的适老助行产品服务设计质量屋研究
16
作者 李逸群 耿秀丽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8-1871,共14页
质量功能展开(QFD)是常用的需求驱动型方案设计方法和工具。针对传统获取需求的局限性,从老人出行场景出发获取需求属性,将图嵌入法与重启随机游走(RWR)算法结合,构建双层网络链路预测模型,预测非邻节点存在链路的概率,挖掘关键需求属... 质量功能展开(QFD)是常用的需求驱动型方案设计方法和工具。针对传统获取需求的局限性,从老人出行场景出发获取需求属性,将图嵌入法与重启随机游走(RWR)算法结合,构建双层网络链路预测模型,预测非邻节点存在链路的概率,挖掘关键需求属性及其相似性。针对质量屋需求赋权主观性问题,基于获取的关键需求相似性矩阵,先对矩阵数值聚类评分,再采用DEMATEL方法间接得到需求属性权重。针对质量屋工程特性重要度矩阵计算传统方法没有考虑决策者风险心理偏好的问题,采用TODIM通过损失规避系数取值考虑专家应对风险的心理偏好,通过计算工程特性的总体优势度进行重要性排序,并提出适老助行产品开发、再设计策略。最后以适老助行产品供应商产品服务系统工程特性重要度分析为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老助行产品 产品服务系统 质量功能展开 DeepWalk 重启随机游走 DEMATEL TOD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Mobile Agent的3G VHE架构设计
17
作者 满成圆 宋俊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8-782,共5页
从移动终端受限性出发,基于M ob ile A gent以实现个人移动性,对移动代理平台进行提取,将其作为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提出了使用与WAP协议有良好接口,且扩展性很强的外部功能接口(EF I)实现的移动代理平台以及提供业务和接口的移... 从移动终端受限性出发,基于M ob ile A gent以实现个人移动性,对移动代理平台进行提取,将其作为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提出了使用与WAP协议有良好接口,且扩展性很强的外部功能接口(EF I)实现的移动代理平台以及提供业务和接口的移动代理。并给出了一个使用EF I实现的流媒体下载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功能接口(EFI) 移动代理 虚拟归属环境(VHE) 3G 业务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策略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及其应用
18
作者 王振宇 王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7-1004,共8页
鲸鱼优化算法自身存在收敛速度比较缓慢、寻优精准度不高、极易生成局部极值缺陷,为了能将这些缺点进行改进,本文研发出一种将多种策略进行相互融合的鲸鱼优化算法提高其收敛速度和优化精度。采用立方混沌映射算子初始化种群,增强种群... 鲸鱼优化算法自身存在收敛速度比较缓慢、寻优精准度不高、极易生成局部极值缺陷,为了能将这些缺点进行改进,本文研发出一种将多种策略进行相互融合的鲸鱼优化算法提高其收敛速度和优化精度。采用立方混沌映射算子初始化种群,增强种群多样性,减少个体搜索盲区和重叠概率以提升种群多样性;为了协调算法的开发能力和探索能力达到最佳的状态,设计出了一种收敛因子更新公式,结合迭代次数进行非线性调整。为了使算法的效率与收敛精准度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反向学习策略,使算法的速度得到增强。改进算法的寻优性能经过5个基准测试函数,以及部分CEC测试函数的检验,发现其收敛速度明显加快,寻优精度也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在鲁棒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进一步地,通过剖析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挑战,深化了对融合多种策略的鲸鱼优化算法在实际工程场景中应用可行性和效能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鱼优化算法 收敛速度 种群多样性 立方混沌 非线性收敛因子 凸透镜成像 路径规划 CEC测试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启发式信息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
19
作者 周晓晖 李研强 +2 位作者 王勇 赵德财 杨逍瑶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0-1289,共10页
传统蚁群存在收敛速度慢、拐点较多和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问题,导致该算法难以有效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研究,提出一种改进蚁群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机器人的全局路径规划。使用A*算法快速规划一条路径并增加该路径的初始信息素,使... 传统蚁群存在收敛速度慢、拐点较多和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问题,导致该算法难以有效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研究,提出一种改进蚁群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机器人的全局路径规划。使用A*算法快速规划一条路径并增加该路径的初始信息素,使改进算法在局部搜索时受到全局路径的引导,防止过多蚂蚁走入死路,减少初期搜索的盲目性;在转移概率中引入平滑性函数和双重启发式函数,增加了机器人移动的安全性和路径的搜索效率,提高算法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建立了信息素挥发因子自动更新策略和改进信息素更新规则,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增强蚂蚁的搜索能力,并提升规划路径的质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的算法,改进的蚁群算法在不同环境中可以规划出更优质、更平滑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算法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信息素 启发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动态SFC部署策略
20
作者 王丽艳 郑先锋 杜娅荣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5-581,共7页
针对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的移动性和服务请求的随机性所导致的IoT网络的动态变化,在物联网边缘计算网络(IoT-mobile edge computing,IoT-MEC)中对物联网服务功能链请求流(IoT-service function chain request,IoT-SFCR)... 针对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的移动性和服务请求的随机性所导致的IoT网络的动态变化,在物联网边缘计算网络(IoT-mobile edge computing,IoT-MEC)中对物联网服务功能链请求流(IoT-service function chain request,IoT-SFCR)进行动态SFC部署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首先将IoT-MEC网络中的动态SFC部署问题分解为两个子问题,即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 network function,VNF)部署子问题和路由路径确定子问题。然后利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MDP)对其进行建模。为了使IoT-SFCRs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端到端时延的加权和最小,并考虑网络的负载均衡,接着提出了一种采用目标网络和经验重放方法的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算法,对每个到达的IoT-SFCR实现动态SFC部署。仿真结果表明,在三种典型网络类型下,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的SFC部署成功率提高了17%,平均奖励提高了23.8%,高效地解决了IoT-MEC网络中SFC的动态部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移动边缘计算 服务功能链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