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播和混播禾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阿的哈则 常涛 +10 位作者 苏洪烨 魏晶晶 秦瑞敏 胡雪 马丽 张中华 史正晨 李珊 袁访 李宏林 周华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72-2080,共9页
为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退化高寒草地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播,垂穗披碱草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混播,以及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cus)混播下高寒草地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垂... 为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退化高寒草地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播,垂穗披碱草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混播,以及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cus)混播下高寒草地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的植物生物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含水率最高;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最高,且土壤pH值为6.91,有利于植物生长,在该混播人工草地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最高;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和全钾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本研究认为在退化高寒草地进行禾草混播时,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的混播方式可能是最佳选择。然而,为了得出更准确的结论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观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人工建植 禾草混播 微生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年生混播草地生物量和品质以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马春晖 韩建国 +2 位作者 李鸿祥 毛培胜 戎郁萍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2-71,共10页
研究单播和混播燕麦和箭豌豆草地生物量、品质及种间竞争动态。结果表明,生育期间除蜡熟期、成熟期外,单播燕麦产草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燕麦50%+箭豌豆50%混播处理在蜡熟期、成熟期产草量最高。从开花期开始,各处理单位面积粗蛋白... 研究单播和混播燕麦和箭豌豆草地生物量、品质及种间竞争动态。结果表明,生育期间除蜡熟期、成熟期外,单播燕麦产草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燕麦50%+箭豌豆50%混播处理在蜡熟期、成熟期产草量最高。从开花期开始,各处理单位面积粗蛋白质产量均显著(P<0.05)高于单播燕麦,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低于单播燕麦。燕麦蜡熟期和箭豌豆结荚期是饲草最佳刈割期。以燕麦25%+箭豌豆75%和燕麦50%+箭豌豆50%混播比例最好。混播后,燕麦子物质积累速率快,植株高,其竞争力超过话答豌豆,箭豌豆则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群落 生物量 品质 竞争力 燕麦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牧70黑麦+箭舌豌豆混播草地生物量、品质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70
3
作者 马春晖 韩建国 +2 位作者 李鸿祥 毛培胜 戎郁萍 《草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56-64,共9页
作者在位于华北农牧交错带的承德地区鱼儿山牧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攻关试验站,对冬牧70 黑麦和箭舌豌豆单播及混播的一年生人工草地进行了生物量动态、牧草品质及种间竞争的研究。结果表明,冬牧70 黑麦单播最佳刈割期为抽穗期,混播的最... 作者在位于华北农牧交错带的承德地区鱼儿山牧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攻关试验站,对冬牧70 黑麦和箭舌豌豆单播及混播的一年生人工草地进行了生物量动态、牧草品质及种间竞争的研究。结果表明,冬牧70 黑麦单播最佳刈割期为抽穗期,混播的最佳刈割期为黑麦乳熟早期,箭舌豌豆下部豆荚充满时期。最佳的混播组合为冬牧70黑麦25% + 箭舌豌豆75%和冬牧70 黑麦50% + 箭舌豌豆50% 。从整个混播群落看,冬牧70 黑麦生长快,植株高,其竞争力强于箭舌豌豆,在竞争中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群落 生物量 品质 黑麦 箭舌豌豆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紫花苜蓿生物量季节动态 被引量:31
4
作者 彭宏春 牛东玲 +3 位作者 李晓明 杨慧青 祁迎林 费迎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8-222,242,共6页
研究柴达木盆地二龄 、三龄混播与单播紫花苜蓿群落地上生物量、生长速率、株高 、盖度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龄紫花苜蓿生物量、生长速率均高于二龄,但株高间差异不显著(P>0.05)。混播的盖度高于单播、三龄的盖度高于二龄。... 研究柴达木盆地二龄 、三龄混播与单播紫花苜蓿群落地上生物量、生长速率、株高 、盖度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龄紫花苜蓿生物量、生长速率均高于二龄,但株高间差异不显著(P>0.05)。混播的盖度高于单播、三龄的盖度高于二龄。混播苜蓿的牧草保持稳定比例,单播则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紫花苜蓿 生物量 混播 单播 季节动态 弃耕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混合颗粒流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宋新朝 王志锋 +2 位作者 孙东凯 董众兵 毕继诚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7,共4页
在 D1 1 5 mm× 1 0 0 0 mm有机玻璃制成的圆柱型流化床中 ,对玉米秆、稻秆、煤及其混合物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单一生物质颗粒不能形成良好的流化状态 ,而加入一定量煤构成生物质和煤二组分混合颗粒可以实现... 在 D1 1 5 mm× 1 0 0 0 mm有机玻璃制成的圆柱型流化床中 ,对玉米秆、稻秆、煤及其混合物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单一生物质颗粒不能形成良好的流化状态 ,而加入一定量煤构成生物质和煤二组分混合颗粒可以实现稳定流化 .当生物质和煤混合颗粒中生物质的质量分率小于 5 0 %时 ,可以达到很好的流化状态 ,生物质和煤二组分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随生物质质量分率的增加而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生物质和煤的混合颗粒 最小流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和惰性颗粒二组分混合物的最小流化速度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庆杰 张锴 +1 位作者 张济宇 刘振宇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2-96,共5页
实验发现纯锯末不能在流化床中流化,锯末中加入惰性固体颗粒构成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可实现流化.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配比混合物的流化规律.已有的预测双组分混合物最小流化速度的公式不能应用于锯末/玻璃珠、锯... 实验发现纯锯末不能在流化床中流化,锯末中加入惰性固体颗粒构成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可实现流化.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配比混合物的流化规律.已有的预测双组分混合物最小流化速度的公式不能应用于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同时研究了球形、椭圆形菜籽的最小流化速度,并研究了不同粒径菜籽与不同粒径沙子在不同比例下的最小流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合物 最小流化速度 惰性颗粒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燕麦(Avena sativa L.)人工草地生物量分配对施肥和混播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文辉 张英俊 +2 位作者 师尙礼 孙建 魏小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8-407,共10页
【目的】了解高寒地区燕麦人工草地生物量分配格局对燕麦品种、施肥措施和混播水平的响应机制,为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建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包括4个燕麦品种,分别为青燕1号、林纳、青海444、青... 【目的】了解高寒地区燕麦人工草地生物量分配格局对燕麦品种、施肥措施和混播水平的响应机制,为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建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包括4个燕麦品种,分别为青燕1号、林纳、青海444、青海甜燕麦;4种施肥措施,分别为不施任何肥料(CK0)、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NP)、有机肥1500 kg/hm^2(OM)和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有机肥750 kg/hm^2(NP+OM);4个箭筈豌豆混播水平,分别为0、45、60、75 kg/hm^2,在燕麦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乳熟期分别对各处理燕麦和箭筈豌豆各器官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燕麦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以青燕1号(85.57%)、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处理(84.91%)和0 kg/hm^2混播水平(85.81%)时分配比例最高;地下生物量以林纳(18.04%)、不施肥(16.02%)和30 kg/hm^2混播水平(16.29%)时分配比例最高。茎、叶、穗和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为44%~48%、19%~24%、17%~22%和14%~18%。茎、叶、穗和地下生物量分配随季节分别呈增加、先降后增、增加和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各因素影响下,燕麦生长前期以叶生长为主,中、后期以茎生长为主,而箭筈豌豆在生长前期以根生长为主,中、后期以叶生长为主。燕麦生物量分配在整个生育期处于优势地位,地上生物量分配始终高于地下,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茎和地下生物量分配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分别受施肥措施和品种的影响;叶生物量分配在整个生育期受混播水平的影响;燕麦穗生物量分配主要受品种和混播水平的影响。【结论】品种、施肥措施和箭筈豌豆混播水平均对高寒地区燕麦人工草地生物量分配具有显著影响,选用青燕1号品种,单播,配施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有机肥750 kg/hm^2时地上生物量分配最高;选用林纳,并混播30 kg/hm^2的箭筈豌豆,采用不施肥措施时地下生物量分配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燕麦品种 施肥 混播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深度机械脱水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姚尚安 孙同华 +3 位作者 瞿赞 应迪文 贾金平 王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6-131,共6页
降低污泥含水率是污泥处置的关键点。论文自制了高压恒压污泥过滤脱水装置,在2 MPa压力条件下10 min可快速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75.30%;添加3%氯化铁化学调理后,可进一步降低至63.38%。添加氯化铝调理也可降至71.98%;生物质添加剂也有较... 降低污泥含水率是污泥处置的关键点。论文自制了高压恒压污泥过滤脱水装置,在2 MPa压力条件下10 min可快速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75.30%;添加3%氯化铁化学调理后,可进一步降低至63.38%。添加氯化铝调理也可降至71.98%;生物质添加剂也有较好的效果,污泥分别与木屑和秸秆按质量比2∶1调理后,压滤后污泥的含水率分别为60.22%和63.75%,木屑的效果优于秸秆;生物质还具有极强的吸水性,生物质与污泥混合泥饼压滤后表观含水率仅分别为43.83%与45.90%;此外,生物质调理后有助于提升污泥热值,可用于制备生物质污泥燃料。化学调理与生物质调理具有协同作用,优化后的污泥实际含水率及泥饼表观含水率低至55.23%与39.16%,污泥减量效果相当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机械脱水 化学添加剂 生物质添加剂 污泥-生物质混合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落物添加对农林复合系统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意锟 方升佐 +1 位作者 田野 唐罗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239-7246,共8页
采用室内培养研究了黏壤土和粉砂质壤土条件下杨树叶和小麦秸秆混合以及改变杨树叶添加频次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各残落物后,25℃时土壤呼吸速率高于15℃,粉砂质壤土高于黏壤土(P<0.05)。分4次添... 采用室内培养研究了黏壤土和粉砂质壤土条件下杨树叶和小麦秸秆混合以及改变杨树叶添加频次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各残落物后,25℃时土壤呼吸速率高于15℃,粉砂质壤土高于黏壤土(P<0.05)。分4次添加杨树叶处理(P2、P2-W)的呼吸速率在1—7d较小,第8天后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在9、17、25d会出现峰值。(2)培养初期,混合物对有机碳矿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培养结束时表现出促进作用(P<0.05)。分4次添加杨树叶最终的有机碳净矿化累积量高于一次添加处理(P<0.05)。(3)和单一处理相比,杨树叶-小麦秸秆混合后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显著提高(P<0.05),而分4次添加杨树叶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高于一次性添加处理(P<0.05)。添加残落物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且这种现象在混合处理(P1-W,P2-W)中更为明显(P<0.05)。说明残落物混合及添加频次增加能有效调节碳动态及氮供应,这对深入了解农林复合系统碳氮循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落物 混合 添加频次 碳矿化 土壤微生物量C 土壤微生物量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生物量和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万里强 李向林 何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55-1459,共5页
研究了单播和混播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草地生物量、分蘖变化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结果表明,单播扁穗牛鞭草的生物量在后3次测定时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P<0.05);B混播组合的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之间既存在共生关系又存在拮抗关系,而在C... 研究了单播和混播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草地生物量、分蘖变化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结果表明,单播扁穗牛鞭草的生物量在后3次测定时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P<0.05);B混播组合的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之间既存在共生关系又存在拮抗关系,而在C和D混播组合中,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拮抗关系;B混播组合的扁穗牛鞭草竞争率均大于紫花苜蓿竞争率,说明扁穗牛鞭草的竞争力强于紫花苜蓿,而D混播组合中两种牧草的竞争情况正好与之相反;总之,以扁穗牛鞭草75%+紫花苜蓿25%的混播组合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穗牛鞭草 紫花苜蓿 混播群落 生物量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三组分二元混合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范洪刚 赵丹丹 +3 位作者 顾菁 王亚琢 袁浩然 陈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88-3800,共13页
采用TG-FTIR-MS研究了生物质三组分二元混合热解过程的失重特性和小分子气体逸出规律。结果表明二元混合组分热解过程降低了热解反应开始温度。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混合热解过程热解反应受到抑制,热解失重率降低,H2、CH4和H2O产量减小,CO和... 采用TG-FTIR-MS研究了生物质三组分二元混合热解过程的失重特性和小分子气体逸出规律。结果表明二元混合组分热解过程降低了热解反应开始温度。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混合热解过程热解反应受到抑制,热解失重率降低,H2、CH4和H2O产量减小,CO和CO2产量增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在混合热解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促进热解反应进行,H2产量增加,然而其他小分子气体产物的生成被抑制,协同效应的效果更有利于可冷凝挥发分产物生成,这种效应随着半纤维素比例增大而减弱。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在整个热解过程表现出相互抑制的效果,其小分子气体产物产量减小,但随着纤维素比例增大,影响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热解 二元混合物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颗粒系统流化特性的试验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立群 宋旭 +2 位作者 周浩生 唐恒 王同章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236,共5页
在φ129 mm的有机玻璃流化床中,对玉米芯、木屑和稻壳的流化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对流化床炉渣和河砂两种不同粒径的惰性粒子的加入进行了对比试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双组分混合颗粒系统的最小流化速度的经验公式.... 在φ129 mm的有机玻璃流化床中,对玉米芯、木屑和稻壳的流化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对流化床炉渣和河砂两种不同粒径的惰性粒子的加入进行了对比试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双组分混合颗粒系统的最小流化速度的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惰性粒子的加入量应多于20%(质量分数),惰性粒子与生物质在粒径比较相近的情况下,经验公式计算所得的最小流化速度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混合物料 生物质 最小流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穗雀麦单混播草地产草量和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田宏 刘洋 +3 位作者 张鹤山 蔡化 王凤 陈明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8-233,253,共7页
通过扁穗雀麦和白三叶、红三叶2种豆科牧草在不同混播比例下的组合,进行株高、地上生物量和营养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混播草地中扁穗雀麦的株高均高于其单播株高,且随时间的推移,高度增加优势减弱。不同混播比例下,25%扁穗雀麦+75%白三... 通过扁穗雀麦和白三叶、红三叶2种豆科牧草在不同混播比例下的组合,进行株高、地上生物量和营养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混播草地中扁穗雀麦的株高均高于其单播株高,且随时间的推移,高度增加优势减弱。不同混播比例下,25%扁穗雀麦+75%白三叶的鲜、干草产草量最高,分别为105 910 kg/hm2和18 272 kg/hm2,与其它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该混播组合下,草地的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也最高,分别为20.88%和3 815.19 kg/hm2,其NDF和ADF含量为混播草地中最低。与红三叶混播,则以50%扁穗雀麦+50%红三叶处理下最好,其鲜干草、粗蛋白含量和产量最高,而NDF和ADF则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穗雀麦 单混播 地上生物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区不同植物凋落物搭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37
14
作者 王春阳 周建斌 +1 位作者 夏志敏 刘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39-2147,共9页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进行的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使得进入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不同种类凋落物混合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采自黄土高原地区6种不同植物...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进行的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使得进入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不同种类凋落物混合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采自黄土高原地区6种不同植物凋落物及等比例混合后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矿质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不同植物凋落物均显著提高了培养期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总体平均,添加3种等量混合后植物凋落物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高于两种凋落物等量混合处理,而两种凋落物混合高于单种凋落物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即单种>两种混合>3种混合。单种和两种混合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其碳氮比显著相关,而3种凋落物混合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其碳氮比无相关性,说明多种凋落物混合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因此,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重建中,有必要采用不同种类植物搭配,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物凋落物 等量混合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MD的生物质热解动力学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樊永胜 蔡忆昔 +2 位作者 李小华 焦丽华 俞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9-184,共6页
采用单纯形格子混合设计法(SLMD)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生物质组分进行复配优化设计,并在综合热分析仪上进行了热解试验。分析了3组分混合热解特性,建立了由生物质3组分比例直接计算动力学参数的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 采用单纯形格子混合设计法(SLMD)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生物质组分进行复配优化设计,并在综合热分析仪上进行了热解试验。分析了3组分混合热解特性,建立了由生物质3组分比例直接计算动力学参数的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纤维素热解反应级数较低(1.20),活化能较高(134.50 k J/mol),指前因子较大(3.49×1012s-1),热解较为迅速与剧烈;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热解的反应级数较高(1.30、1.32),活化能较低(33.51、19.98 k J/mol),指前因子较小(9.43×103、107 s-1),热解较为缓慢;3组分在混合热解中对动力学参数存在交互影响,纤维素对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对反应级数的影响较大;动力学参数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可有效预测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组分 热解 动力学 单纯形格子混合设计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粉和稻壳流化特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锡锋 陆强 郑冀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5-348,共4页
对木粉和稻壳的流化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木粉虽可以流化,但流化范围很窄,而稻壳则几乎完全不可以流化;②添加惰性载体砂子后,木粉和稻壳的流化特性均趋于变好,砂子所占比例越高,木粉或稻壳与砂子的混合颗粒越容易... 对木粉和稻壳的流化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木粉虽可以流化,但流化范围很窄,而稻壳则几乎完全不可以流化;②添加惰性载体砂子后,木粉和稻壳的流化特性均趋于变好,砂子所占比例越高,木粉或稻壳与砂子的混合颗粒越容易流化,流化操作范围也越宽。通过对现有单组分颗粒最小流化速度公式进行改造,获得了可以预测生物质与砂子双组分混合物料最小流化速度计算公式,生物质混合质量比较低时,该式计算所得的最小流化速度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反之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双组分混合物料 最小流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年生春性牧草混播种群生物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毛凯 周寿荣 《草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66-71,共6页
一年生牧草混播种群为典型的实验植物群落,在我国草地农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苏丹草分别与巴山豆、红豆混播种群的试验研究表明:混播种群生物量随种群生长发育呈直线上升;刈割对种群生物量有影响,尤其是影响种群生物量构成。
关键词 生物量 一年生 牧草 混播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混播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水分利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京 高志娟 +2 位作者 舒佳礼 吴爱姣 徐炳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81,共9页
为合理利用黄土丘陵区优良乡土草种,并寻求利用其进行人工草地建设的最佳混播比例组合,选取白羊草(Bothriochloa isaemum)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材料,采用生态替代法,按照二者行比设置7种混播比例组合(即0∶10,2∶8,... 为合理利用黄土丘陵区优良乡土草种,并寻求利用其进行人工草地建设的最佳混播比例组合,选取白羊草(Bothriochloa isaemum)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材料,采用生态替代法,按照二者行比设置7种混播比例组合(即0∶10,2∶8,4∶6,5∶5,6∶4,8∶2和10∶0),比较研究混播比例对草地植株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草地中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的株高均明显高于各自单播草地;混播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二者各自单播草地;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混播比例为6∶4的显著最高,单播达乌里胡枝子草地(即0∶10比例组合)显著最低。表明,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存在混播互补效应,其中比例组合为6∶4的草地在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羊草 达乌里胡枝子 混播比例 地上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混合物与褐煤共热解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阎维平 陈吟颖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5-870,893,共7页
选取秸秆、稻壳、玉米芯、木屑、沙柳枝和叶、旱柳枝和叶、紫花苜蓿、芦苇、碱草等13种农业和林业废弃物、草木类等生物质,按相同比例混合为生物质混合物,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研究该生物质混合物与某典型褐煤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共热解... 选取秸秆、稻壳、玉米芯、木屑、沙柳枝和叶、旱柳枝和叶、紫花苜蓿、芦苇、碱草等13种农业和林业废弃物、草木类等生物质,按相同比例混合为生物质混合物,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研究该生物质混合物与某典型褐煤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共热解特性,计算了生物质挥发分析出终止温度并合理定义了褐煤挥发分析出温度。热解试验表明:不同比例的生物质混合物与褐煤在共热解过程中,热解产物的产率基本等于单独热解生物质和褐煤的产率加权平均值;生物质混合物的比例在20%~400%时,褐煤挥发分析出温度低于褐煤单独热解时挥发分析出温度,生物质中的高碱金属和CaO含量及H/C比较大等因素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生物质混合物的比例在50%以上时,由于生物质密度较小且易软化,阻碍煤挥发分的选出和扩散,使褐煤挥发分析出温度显著高于褐煤单独热解时挥发分初始析出温度,生物质对褐煤热解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生物质混合物 褐煤 共热解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燃气专用灶具技术参数及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雷廷宙 丁鸣 +3 位作者 王磊 崔俊贞 胡建军 孙寅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103,共3页
为了检验生物质燃气专用灶具的性能 ,确定有关的技术指标 ,利用高压容积式配气装置配制出上、下极限及平均的生物质燃气 ,通过对已设计好的生物质燃气专用灶具的通用性、一次空气系数和锅支架高度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等试验研究 ,探索生物... 为了检验生物质燃气专用灶具的性能 ,确定有关的技术指标 ,利用高压容积式配气装置配制出上、下极限及平均的生物质燃气 ,通过对已设计好的生物质燃气专用灶具的通用性、一次空气系数和锅支架高度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等试验研究 ,探索生物质燃气灶具设计的一般规律 ,给出关键技术指标的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气专用灶具 技术参数 性能试验 高压容积式 配气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