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BEA+DEEA的CO_(2)吸收-解吸特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魏燕 张楠 +2 位作者 史焕聪 金晶 韩鹏飞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1,208,共9页
乙醇胺(MEA)+2-丁基乙醇胺(BEA)溶液体系中存在对CO_(2)吸收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可以同时促进CO_(2)的吸收和解吸。将MEA+BEA二元胺体系扩展至MEA+BEA+二乙氨基乙醇胺(DEEA)三元胺体系,在实验室规模的间歇式吸收-解吸反应器和再循... 乙醇胺(MEA)+2-丁基乙醇胺(BEA)溶液体系中存在对CO_(2)吸收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可以同时促进CO_(2)的吸收和解吸。将MEA+BEA二元胺体系扩展至MEA+BEA+二乙氨基乙醇胺(DEEA)三元胺体系,在实验室规模的间歇式吸收-解吸反应器和再循环过程的实验系统中,研究了浓度(0.1~0.5 mol/L) MEA+2.0 mol/L BEA+2.0 mol/L DEEA溶液的CO_(2)吸收-解吸性能,与2.0 mol/L BEA+2.0 mol/L DEEA溶液进行比较,并进一步采用CO_(2)吸收和解吸参数对协同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EA+仲胺(RR'NH)+叔胺(RR'R''N)的协同效应使MEA+BEA+DEEA在CO_(2)吸收和解吸方面均优于BEA+DEEA,与传统的MEA增强吸收但降低解吸的效果不同,MEA、BEA、DEEA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1、2.0、2.0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吸收和解吸 协同效应 混合胺溶液 吸收和解吸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注入式水肥在线自动混合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李加念 陈胜浩 +2 位作者 张亚军 王国旋 吴卓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8-165,共8页
针对现有水肥精量调控装置在中小型农业应用中面临的电力依赖性强、成本高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重力注入式水肥在线自动混合装置,主要由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器、3个母液罐、混合腔、2个流量计、3个脉冲电磁阀等组成。装置... 针对现有水肥精量调控装置在中小型农业应用中面临的电力依赖性强、成本高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重力注入式水肥在线自动混合装置,主要由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器、3个母液罐、混合腔、2个流量计、3个脉冲电磁阀等组成。装置依据母液重力自流注入混合腔与灌溉水混合的原理,采用按种类依次分时轮作的混肥方式,可实现1~3种肥料母液的水肥在线混合。对于每种肥料母液采用周期性两级迭代动态调控策略,基于母液自流注入时间的脉冲电磁阀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按照预设施肥浓度与施肥量自动配比水肥溶液。试验结果表明:①母液注入量与时间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母液自流瞬时速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R^(2)=0.999;②单个电磁阀PWM周期的母液注入量控制误差≤4.30%;③周期性两级迭代动态调控策略的各时序时长为T=8 s、T2=T4=0.5 s、T1/T3=第一/二级调控的调控时间,且T1+T2+T3+T4≤T;④样机实测的在线混肥时最大质量分数误差为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肥装置 重力注入 自动混合 肥液浓度 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凸规划近似解的特征刻画和近似对偶理论
3
作者 方东辉 王俊颖 《数学物理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0-652,共13页
利用函数的近似次微分性质和拟凸函数的生成集的概念,引入一类新的约束规范条件,建立了拟凸规划问题拟(α,ε)-最优解的特征刻画,近似鞍点定理及混合型对偶理论.
关键词 拟凸规划 拟(α ε)-最优解 近似鞍点定理 混合型对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解析渗透脱水传质:复配糖液和猕猴桃果块特性改变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淑娟 王凤昭 +1 位作者 毕金峰 吕健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6,共9页
本研究以蔗糖(sucrose,SUC)为基质,分别与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o-oligosaccharides,IMO)和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形成复配糖液,以脉冲超声(pulsed-ultrasound,US)辅助渗透脱水技... 本研究以蔗糖(sucrose,SUC)为基质,分别与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o-oligosaccharides,IMO)和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形成复配糖液,以脉冲超声(pulsed-ultrasound,US)辅助渗透脱水技术制备以糖水为介质的猕猴桃果块。在系统解析复配糖液特性的基础上,追踪分析猕猴桃果块品质的形成规律,以多维度解析复配糖液介导的渗透脱水传质过程。结果表明,US辅助渗透脱水加速了传质过程,复配糖液的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含量、渗透压、电导率显著下降,浊度增加,其中US-SUC-XOS组呈现最大的TSS(23.65°Brix)、渗透压(1439.00mOsm/L)、电导率(13316.87μS/cm)和浊度(12.50 NTU)。渗透脱水过程中,复配糖液的TSS和渗透压均降低,浊度增加,电导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体现出渗透脱水过程中的传质作用。追踪分析猕猴桃果块品质变化发现,猕猴桃果块TSS含量持续增加,其中US-SUC-XOS-12 h组TSS含量最高(15.35°Brix);糖分子进入细胞结构中,为细胞组织提供了支撑力,同时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诱导质构特性呈缓慢下降趋势;电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渗透脱水加快了果块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表现为果块阻抗值和电抗值降低,其中US-SUC-XOS组的黏附作用减缓了粒子运动,表现出最高的电阻值和电抗值;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证实了元素间的传质,其中US-SUC-XOS-12 h组中K元素含量占比最多,为67.08%,Ca元素含量占比最少,为28.61%;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证实了复配糖液与猕猴桃果块中糖分子的传质;水分分布状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复配糖分子渗入可诱导猕猴桃果块中大量自由水逸出,并降低水分子的移动性,其中US-SUC-XOS-12 h组自由水峰面积最低,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峰面积最高。综上,不同的复配糖液可介导不同程度传质的发生,其中SUC-XOS可减缓猕猴桃果块组织降解,有助于猕猴桃果块良好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复配糖液 渗透脱水 传质 电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地对有效混合深度及溶质流失的影响
5
作者 王杰 郑好 +5 位作者 李梓涵 任少聪 王硕果 连啟洁 魏玉杰 蔡崇法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3,81,共10页
[目的]有效混合深度是量化与预测溶质流失的重要参数,量化质地差异土壤的有效混合深度,探究土壤侵蚀产流产沙和溶质流失有效混合深度的响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丹江口库区5个质地差异的旱耕地表土为研究对象... [目的]有效混合深度是量化与预测溶质流失的重要参数,量化质地差异土壤的有效混合深度,探究土壤侵蚀产流产沙和溶质流失有效混合深度的响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丹江口库区5个质地差异的旱耕地表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溴离子示踪法,根据溴不同的施放深度[0(表层)、0.5、1、2、5 cm],通过模拟降雨试验量化质地差异土壤的有效混合深度及其动态变化,测定土壤侵蚀产流产沙及溶质流失过程,分析其对有效混合深度的响应。[结果]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随着黏粒质量分数的增加,降雨过程中有效混合深度分别分布在0.32~0.72、0.11~0.57、0.44~2.41、0.11~1.04、0.13~0.28 cm,土壤质地显著影响有效混合深度(F=39.27、p<0.001),但因不同质地土壤入渗及产流过程的差异,二者并未表现出明显线性关系。有效混合深度在降雨过程中呈动态变化,随降雨历时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2)>0.80)。不同有效混合深度下的土壤侵蚀产流产沙过程也存在显著差异(F>12.068、p<0.001)。回归分析表明,平均有效混合深度与土壤累计径流量和累计溴流失量呈显著线性关系(R^(2)>0.92),与产沙率、泥沙浓度及累积产沙量呈显著指数函数关系(R^(2)>0.94)。[结论]质地差异土壤的有效混合深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有效混合深度与侵蚀产流产沙和溶质流失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或指数函数关系,可通过侵蚀产流产沙特征对有效混合深度反演,以提高溶质流失模型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 有效混合深度 土壤侵蚀 土壤溶质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氯化铁混合电解质溶液电动修复Cu污染底泥
6
作者 欧阳涌 郑刘根 +2 位作者 丁丹 单士锋 罗传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8-1486,共9页
电动修复过程中,底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影响着其迁移能力.为提高电动修复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以铜陵市某河道Cu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复合电解质溶液(柠檬酸+氯化铁)对电动修复的影响研究,探究了不同电解质和复合电解质中... 电动修复过程中,底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影响着其迁移能力.为提高电动修复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以铜陵市某河道Cu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复合电解质溶液(柠檬酸+氯化铁)对电动修复的影响研究,探究了不同电解质和复合电解质中氯化铁的浓度对电动修复中铜迁移效率的影响,揭示了修复后底泥中铜赋存形态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梯度为1.5 V·cm-1,修复周期为5 d的条件下,采用纯水、柠檬酸(0.1 mol·L^(-1))、柠檬酸(0.1 mol·L^(-1))+氯化铁(0.01 mol·L^(-1)、0.02 mol·L^(-1)、0.05 mol·L^(-1))作为电解质溶液的条件下对铜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27.61%、40.39%、51.16%、62.59%、61.34%,实验最佳电解质组合为柠檬酸(0.1 mol·L^(-1))+氯化铁(0.02 mol·L^(-1));与单一的柠檬酸相比,柠檬酸与氯化铁混合能有效提高铜的迁移效率;Visual MINGTEQ软件模拟结果显示,柠檬酸和铜形成的带正电有机-金属配合物有利于底泥中Cu的去除,柠檬酸与氯化铁溶液能够提高底泥中Cu向弱酸提取态转化,从而提高Cu的迁移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河道底泥电动修复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污染 电动修复 混合电解质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A-1D-CNN的TDLAS的静脉用药浓度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7
作者 朱永炳 蔡玉琴 +4 位作者 蒋力耀 雷春 滕龙 王德旺 陶治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1-1347,共7页
静脉用药溶质浓度的定量分析一直是静配中心药物检测的研究热点,但常规的调配和复核手段都是借助人工操作,存在药液浓度把控受限、人工复核压力繁重且低效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对静脉药物溶质浓度准确、便捷、无损的检测方法显得至关重... 静脉用药溶质浓度的定量分析一直是静配中心药物检测的研究热点,但常规的调配和复核手段都是借助人工操作,存在药液浓度把控受限、人工复核压力繁重且低效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对静脉药物溶质浓度准确、便捷、无损的检测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由于传统的近红外光谱对低浓度液体检测有一定局限性,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研究了了一种基于高效注意力机制一维卷积神经网络(ECA-1D-CNN)的葡萄糖混合溶液浓度定量检测模型。为检测低浓度葡萄糖混合溶液,以TDLAS技术为基础,选择光强吸收率最高的980 nm波段作为激光器光源,通过光电传感器,获取药物浓度的透射光强信号,由锁相放大模块解调为二次谐波信号得到一共600个不同浓度的自建数据集,将样本按8∶2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600个药物浓度透射光强的二次谐波信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CA-1D-CNN进行葡萄糖混合溶液浓度的定量检测。该模型共有4个卷积层,均采用Relu激活函数激活,每个卷积层后添加1个BN层,每两个卷积层添加1个池化层,在第2个池化层后添加1个ECA,可以帮助网络模型更好地学习特征之间的关系,减少参数数量和改善模型的鲁棒性。首先,为了凸显1D-CNN模型的优势,使用相同的原始数据集在PCR、SVR、PLSR上进行建模并对比4种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其次,在6种不同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将ECA-1D-CNN模型与1D-CNN模型进行对比,以决定系数R2、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评价指标来分析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表明,SG+Normalization预处理下的ECA-1D-CNN模型效果最优,该方法能够对6~30 mg·100 mL^(-1)的葡萄糖混合溶液浓度进行有效预测,其模型训练集R2可达到0.998,MAE为0.295,RMSE为0.343,测试集的R^(2)可达到0.993,MAE为0.498,RMSE为0.691。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精准的预测静脉用药溶质的浓度,为智能化静配中心的无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混合溶液 TDLAS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堵孔型养护剂溶液养护对不同砂浆表层性能的作用研究
8
作者 张宇 杨进波 +1 位作者 季善浩 张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共10页
本文探究了硅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复合硅酸钠与氢氧化钠溶液3种典型堵孔型养护剂溶液对不同砂浆表层性能的影响,对养护剂溶液养护后的砂浆表层回弹强度、表层毛细吸水量、表层碳化深度进行了测定,并对比分析了砂浆主要配合比设计... 本文探究了硅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复合硅酸钠与氢氧化钠溶液3种典型堵孔型养护剂溶液对不同砂浆表层性能的影响,对养护剂溶液养护后的砂浆表层回弹强度、表层毛细吸水量、表层碳化深度进行了测定,并对比分析了砂浆主要配合比设计参数对砂浆表层性能养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早龄期养护剂溶液养护制度能够有效提升砂浆的表层性能。经5%(质量分数)碳酸氢钠养护剂溶液养护后的砂浆表层回弹强度平均提高了18.8%,表层毛细吸水量下降了21.0%,表层碳化深度下降了14.1%。此外,养护剂溶液养护对高水胶密度比砂浆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护剂溶液 养护 表层性能 配合比 水胶比 水胶密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蒸发冷却下LiCl-CaCl_(2)混合溶液降膜除湿特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冬根 骆莹莹 +1 位作者 殷勇高 徐少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4-1021,共8页
针对绝热型溶液除湿器性能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管式蒸发冷却型溶液除湿器,并采用具有较高经济性的LiCl-CaCl_(2)混合溶液作为除湿剂.基于理论模型,数值模拟了混合溶液中LiCl、CaCl_(2)两组分混合质量比、溶液参数和空气参数对蒸发冷... 针对绝热型溶液除湿器性能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管式蒸发冷却型溶液除湿器,并采用具有较高经济性的LiCl-CaCl_(2)混合溶液作为除湿剂.基于理论模型,数值模拟了混合溶液中LiCl、CaCl_(2)两组分混合质量比、溶液参数和空气参数对蒸发冷却及绝热工况下除湿器热湿传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湿器在蒸发冷却工况下的单位面积除湿率高于绝热工况,最高可提升41.5%,且溶液中LiCl质量分数越小,其性能优势越显著.蒸发冷却除湿优势受溶液温度影响显著,单位面积除湿率与除湿空气流量呈正相关,与溶液流量呈负相关.不同的LiCl-CaCl_(2)混合质量比下蒸发冷却除湿特性主要受溶液温度影响,且在溶液温度较低时降低LiCl质量分数对除湿性能影响较小.2种运行工况下空气流量对除湿器单位面积除湿率的正向提升率可达136.9%~168.1%,而溶液流量对其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冷却 除湿 水溶液 混合质量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菌剂与木醋液配施对温室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跃 刘晓荣 +3 位作者 腾龙 刘秀丽 李婷婷 王志刚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7期11-13,22,共4页
[目的]探索通过微生物菌剂与木醋液配施,有效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方法。[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生物菌剂与木醋液配施以及单独喷施等不同处理对草莓生长、产量、品质和贮藏性能的影响。[结果]复合生物菌剂和木醋液均能增加草莓产... [目的]探索通过微生物菌剂与木醋液配施,有效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方法。[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生物菌剂与木醋液配施以及单独喷施等不同处理对草莓生长、产量、品质和贮藏性能的影响。[结果]复合生物菌剂和木醋液均能增加草莓产量和改善品质,两者混合喷施效果更佳。生物菌剂与木醋液配施,草莓果实膨大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31.3%,草莓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5.7%,果实单果重提高26.3%,果重变异系数降低11.9个百分点,存放6 d的腐烂率降低18.2个百分点、硬度变化值降低56.5%、糖酸比变化值降低25.3%。[结论]复合菌剂和木醋液配施能够促进草莓生长,提高草莓产量、品质和贮藏性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剂 木醋液 混合喷施 温室草莓 产量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光谱主成分分析的拉曼信号提取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方原 张敬义 +2 位作者 叶松 李树 王新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27-3332,共6页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基于拉曼散射效应的散射光谱。由于不同种类物质的振动、转动能量特征是唯一的,由此产生的拉曼散射光谱也是唯一的,因此拉曼光谱在鉴别物质成分方面极具优势。更因为无损耗、非接触、快速、简单、可重复等特点...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基于拉曼散射效应的散射光谱。由于不同种类物质的振动、转动能量特征是唯一的,由此产生的拉曼散射光谱也是唯一的,因此拉曼光谱在鉴别物质成分方面极具优势。更因为无损耗、非接触、快速、简单、可重复等特点备受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和医学等各个领域。但受限于被测信号微弱、光学仪器加工精度以及混合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混合物的拉曼光谱不但存在谱峰重叠的现象,部分较弱信号的特征峰还可能会淹没在背景噪声中,影响了对混合物进行拉曼光谱分析的精度。为了解决拉曼光谱弱信号分析识别的困难,该研究将主成分分析应用于拉曼光谱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全光谱信息的拉曼信号提取方法。将实测拉曼光谱看作不同物质组分光谱的线性叠加,通过不同组分比例的多组拉曼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分离背景噪声和随机噪声并提取不同物质组分的拉曼信号。根据物质组分拉曼光谱非必要满足正交性的特点,分析讨论了光谱主成分与物质组分拉曼光谱成分之间的关系,给出了采用光谱主成分修正为物质组分拉曼光谱的一般性方法。根据光谱主成分与物质组分浓度之间的线性关联特征,给出了物质组分拉曼光谱、线性误差以及随机噪声的判定依据。通过不同浓度的甲醇、乙醇混合溶液拉曼光谱进行的实验验证,实现了甲醇和乙醇拉曼信号的提取,并成功分离了背景噪声和随机噪声,最终结果与参考信号匹配良好,同时验证了对物质组分拉曼信号、线性误差以及随机噪声的判断结果。提出了采用拉曼光谱主成分提取实际光谱组分的有效方法,此方法具有快速方便,成本低,精确度高的优点,是拉曼光谱数据处理技术的一种有益补充与尝试,在物质识别和浓度检测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分析 主成分分析 信号提取 混合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群结构的有源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超杰 刘新刚 +3 位作者 赵洪峰 翟国生 杨建峥 季凯航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50,共9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资源交互程度的提高,考虑储能与源网荷的时序耦合特性在储能规划中显得尤为重要。为减少有源配电网的网损,提升配网的节点电压水平,并实现削峰填谷的功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集群划分的有源配电网分布式...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资源交互程度的提高,考虑储能与源网荷的时序耦合特性在储能规划中显得尤为重要。为减少有源配电网的网损,提升配网的节点电压水平,并实现削峰填谷的功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集群划分的有源配电网分布式储能选址定容方法。首先,根据配电网电气距离模块度、源荷有功匹配度以及集群功率波动度对有源配电网进行集群划分;其次,以集群为单位对储能进行规划,以电网脆弱性指标、有功网损、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通过嵌入潮流的混合智能求解算法求解储能系统的位置和容量;最后,在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中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有源配电网的网损减少19.0%,同时电压波动指标和电网脆弱性指标分别降低15.9%和9.1%,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节点电压水平。此外,峰谷差减少22%,实现削峰填谷。这证明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储能 混合智能求解算法 选址定容 集群划分 电网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微分包含问题的伪概自守解
13
作者 叶莉 刘永建 刘爱民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5-1498,共14页
该文研究一类具有非局部和局部混合初始条件的微分包含问题的伪概自守C^(0)-解.结合不动点定理、算子半群理论、伪概自守函数的性质,利用ε-离散化技术,在伪概自守函数空间中直接讨论微分包含C^(0)-解的存在性.
关键词 伪概自守 C^(0) -解 微分包含 混合初始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基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吸附Pb(Ⅱ)和Co(Ⅱ)的性能研究
14
作者 端倩倩 陈静怡 +3 位作者 刘俊生 张俊飞 林世涛 刘裕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200,共8页
采用钛酸四丁酯对黑花生壳(PSs)进行改性处理,制备Ti基改性PSs生物炭(Ti@PB),并探讨其对混合溶液中Pb(Ⅱ)和Co(Ⅱ)的吸附特性。Ti@PB表征结果显示,其Ti质量分数达33.822%,说明Ti成功负载在生物炭表面。此外,Ti@PB表面粗糙,存在大量不规... 采用钛酸四丁酯对黑花生壳(PSs)进行改性处理,制备Ti基改性PSs生物炭(Ti@PB),并探讨其对混合溶液中Pb(Ⅱ)和Co(Ⅱ)的吸附特性。Ti@PB表征结果显示,其Ti质量分数达33.822%,说明Ti成功负载在生物炭表面。此外,Ti@PB表面粗糙,存在大量不规则的孔隙结构,为微孔和介孔混合的吸附材料,且表面官能团主要以含氧官能团为主。对照未经改性PSs制备的生物炭,Ti@PB对Pb(Ⅱ)和Co(Ⅱ)的去除能力增强。动力学研究表明,Ti@PB对Pb(Ⅱ)的去除遵循准二阶反应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对Co(Ⅱ)的去除更符合准一阶反应动力学方程,以物理吸附为主。等温吸附线拟合结果表明,Ti@PB对Pb(Ⅱ)和Co(Ⅱ)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为多层非均相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花生壳 钛酸四丁酯改性 生物炭 混合离子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二氧化氯与禽用抗生素混合溶液稳定性的研究
15
作者 程海鹏 杨喜东 裴玉丽 《家禽科学》 2024年第4期22-27,共6页
现代家禽养殖为了能提供健康优质的饮用水,普遍用消毒剂对供水系统和饮用水进行消毒净化处理。二氧化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氧化类消毒剂,广泛用于家禽养殖的全过程饮用水消毒。同时为了有效防控疫病,常在家禽饮水中添加水溶性抗生素类药... 现代家禽养殖为了能提供健康优质的饮用水,普遍用消毒剂对供水系统和饮用水进行消毒净化处理。二氧化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氧化类消毒剂,广泛用于家禽养殖的全过程饮用水消毒。同时为了有效防控疫病,常在家禽饮水中添加水溶性抗生素类药物。饮水给药高效便捷,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因此现场就形成了低浓度二氧化氯和家禽常用抗生素的混合溶液。为了了解二氧化氯和家禽6种常用抗生素混合溶液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本试验采用二氧化氯和抗生素对应国家标准方法检测该混合溶液的稳定性。结果发现溶液中0.002 mg/mL的二氧化氯能分别被6种抗生素基本完全消耗;抗生素浓度降低比例从0.3%~36.8%不等,说明混合溶液对抗生素的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抗生素 混合溶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一类内-外混合罚函数方法
16
作者 施思 徐阳栋 孙月明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10,共12页
该文提出一种内-外混合罚函数方法求解具有等式和不等式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其中罚函数由目标函数,内点罚函数和可行集外点罚函数构成.在适当的条件下,借助具有单调性的辅助函数,证明了算法所生成的迭代序列收敛于问题的Pareto最优解... 该文提出一种内-外混合罚函数方法求解具有等式和不等式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其中罚函数由目标函数,内点罚函数和可行集外点罚函数构成.在适当的条件下,借助具有单调性的辅助函数,证明了算法所生成的迭代序列收敛于问题的Pareto最优解或弱Pareto最优解.同时给出了三个数值实验来验证算法的可行性.最后将算法应用于解决多指标交通网络最小费用流问题,并与线性加权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间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混合罚函数方法 PARETO最优解 多指标交通网络均衡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共混法制备碳纳米管/双酚A型聚碳酸酯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利 瞿美臻 +3 位作者 王贵欣 尤玉静 张伯兰 于作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用溶液共混法成功地制备了不同碳纳米管含量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用TEM,SEM和XPS对碳纳米管和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多种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纯化效果较好,表面含有 C—O,C=O和O—C=O等极性官能团,复合材料中聚碳酸酯对碳...  用溶液共混法成功地制备了不同碳纳米管含量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用TEM,SEM和XPS对碳纳米管和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多种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纯化效果较好,表面含有 C—O,C=O和O—C=O等极性官能团,复合材料中聚碳酸酯对碳纳米管的包覆较好,聚碳酸酯的包覆量随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均匀,两相界面间存在较强的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共混法 碳纳米管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中深层混积岩储层形成机制 被引量:50
18
作者 冯进来 曹剑 +5 位作者 胡凯 陈琰 杨少勇 刘云田 边立曾 张国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61-2472,共12页
通过岩心观测、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岩石物性等分析,系统阐述了柴达木盆地典型中深层(西北区南翼山构造E32-N1)混积岩的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和成岩作用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储层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混积岩以... 通过岩心观测、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岩石物性等分析,系统阐述了柴达木盆地典型中深层(西北区南翼山构造E32-N1)混积岩的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和成岩作用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储层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混积岩以(泥质)泥晶灰岩、钙质含量较高的砂岩和粉砂岩及其混积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改造的裂缝和粒间溶蚀孔隙为特征,物性总体表现为低孔-特低孔、超低渗-非渗透;有利于形成储层的成岩作用是溶蚀和构造裂缝作用;储层形成机制可归纳为"岩性是基础,裂缝是条件,溶蚀是关键"。这可为区域中深层混积岩储层,乃至陆相湖泊混合沉积储层的研究与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储层 形成机制 溶蚀 裂缝 南翼山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肥液自动混合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5
19
作者 李加念 洪添胜 +1 位作者 冯瑞珏 倪慧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2-30,共9页
为提高混肥精度,该文在基于脉宽调制的文丘里变量施肥装置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利用电导电极设计了一个电导率测量仪用以实时反馈肥液浓度,使之构成一个闭环控制的自动混肥装置。该装置采用粗细2级调节的控制策略,首先根据检... 为提高混肥精度,该文在基于脉宽调制的文丘里变量施肥装置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利用电导电极设计了一个电导率测量仪用以实时反馈肥液浓度,使之构成一个闭环控制的自动混肥装置。该装置采用粗细2级调节的控制策略,首先根据检测的入口水压调用对应的函数关系,自动调节电磁阀PWM(pulsewidthmodulation)控制的占空比进行混肥;然后以电导率测量仪实时反馈混肥浓度,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进一步细调PWM的占空比,使混肥浓度尽量逼近目标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电导率测量仪的有效测量范围为0~12.64mS/cm,它所测量的电导率与肥液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R2为0.997。对混肥装置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混肥时的最大浓度误差为0.04%,控制装置达到稳态的响应时间为7.8~10.4s,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模糊控制 自动 混合 液体 肥液浓度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除湿盐溶液液滴闪蒸机理 被引量:14
20
作者 高文忠 时亚茹 +2 位作者 韩笑生 章学来 程永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53-3459,共7页
除湿溶液再生是维持除湿过程持续进行的必备条件,其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借鉴水滴闪蒸理论,分析了液滴闪蒸过程大小、质量以及温度变化,初步实验测试了影响闪蒸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压力是影响闪蒸效率的核心因素,及时去除蒸发... 除湿溶液再生是维持除湿过程持续进行的必备条件,其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借鉴水滴闪蒸理论,分析了液滴闪蒸过程大小、质量以及温度变化,初步实验测试了影响闪蒸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压力是影响闪蒸效率的核心因素,及时去除蒸发水分才能保证闪蒸的持续进行;溶液浓度配比与闪蒸效率关联性较强;液滴初始温度对闪蒸效率影响相对较小;温度的实验测试值总体大于理论计算值,使用水滴闪蒸理论模型需进行物性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蒸 混合溶液 效率 浓度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