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orous⁃layered aluminoborate built by mixed oxoboron clusters and AlO_(4)tetrahedra
1
作者 CHEN Juan YANG Guoyu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An aluminoborate,Na_(2.5)Rb[Al{B_(5)O_(10)}{B_(3)O_(5)}]·0.5NO_(3)·H_(2)O(1),was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which was built by mixed oxoboron clusters and AlO_(4)tetrahedra.In the structure,the... An aluminoborate,Na_(2.5)Rb[Al{B_(5)O_(10)}{B_(3)O_(5)}]·0.5NO_(3)·H_(2)O(1),was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which was built by mixed oxoboron clusters and AlO_(4)tetrahedra.In the structure,the[B_(5)O_(10)]^(5-)and[B_(3)O_(7)]^(5-)clusters are alternately connected to form 1D[B_(8)O_(15)]_(n)^(6n-)chains,which are further linked by AlO_(4)units to form a 2D monolayer with 7‑membered ring and 10‑membered ring windows.Two adjacent monolayers with opposite orientations further form a porous‑layered structure with six channels through B—O—Al bonds.Compound 1 was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powder X‑ray diffraction(PXRD),IR spectroscopy,UV‑Vis diffuse reflection spectroscopy,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respectively.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ompound 1 shows a wide transparency range with a short cutoff edge of 201 nm,suggesting it may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UV regions.CCDC:2383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luminoborate mixed oxoboron cluster porous lay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修饰的pH响应共聚物混合胶束用于抗癌药物递送
2
作者 赵海钎 陈方 +3 位作者 陈涛 郭建维 林文静 杨楚芬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2-1710,共9页
对聚乙二醇(PEG)进行末端溴化、酯化等聚合前改性,然后引发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N,N-二乙氨基乙酯(DEAEMA)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合成含叶酸的pH响应共聚物P1(FA-PEG-PHEMA-PDEAEMA)。通过开环、溴化和ARGE... 对聚乙二醇(PEG)进行末端溴化、酯化等聚合前改性,然后引发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N,N-二乙氨基乙酯(DEAEMA)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合成含叶酸的pH响应共聚物P1(FA-PEG-PHEMA-PDEAEMA)。通过开环、溴化和ARGET ATRP反应合成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聚甲基丙烯酸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酯P2(PCL-PHEMA-PEGMA)。通过1H NMR、FTIR和GPC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共聚物P1、P2和混合共聚物P1/P2的CMC值分别为5.02、1.58与2.51mg/L,说明共聚物能够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胶束。通过透析法制备各载药胶束,形貌均呈球状,混合共聚物胶束MM综合载药性能和药物控制释放性能均优于单共聚物胶束。含叶酸载药胶束对HepG2细胞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混合胶束 药物递送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共振混合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宁 张光斌 +4 位作者 张小凤 李博豪 朱士富 刘红星 谢中元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6-264,I0005,共20页
针对声共振技术产业化和工程应用带来的技术挑战,从声共振混合技术(RAM)在材料制备领域的总体应用情况出发,综述了其应用效果、效率、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等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声共振混合技术不仅能够应... 针对声共振技术产业化和工程应用带来的技术挑战,从声共振混合技术(RAM)在材料制备领域的总体应用情况出发,综述了其应用效果、效率、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等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声共振混合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单纯的混合以实现物质组分均匀分散,还因其对被混物料之间的高效界面接触优势而可以应用于化学反应、共晶、表面处理等方面;在其适用的领域,最大效率甚至可以较传统工艺提升达到几百倍,且几乎无放大效应,优势明显;并且,因为其无桨弱剪切特性,相比捏合机、螺杆、球磨机等有桨工艺方式,对物料的结构完整性保持更好,有助于高危高敏感物料的加工处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实验室级别且在部分工艺现象上缺乏统一的机制认知,未来需在工艺机制、工艺放大、综合效能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研究,以加快声共振混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进程。附参考文献100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声共振混合 RAM 火炸药 机械化学反应 共晶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认知成长疗法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苟金 郭蓉娟 +3 位作者 邢佳 于姚 翟微微 代宝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67-1577,共11页
目的: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探讨认知成长疗法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MADD患者按照第三方区组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2组患者均以情绪管理视频课程作为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认知成长... 目的: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探讨认知成长疗法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MADD患者按照第三方区组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2组患者均以情绪管理视频课程作为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认知成长疗法干预,每周1次,60 min/次;对照组给予解郁丸,3次/d,1袋/次。2组均治疗6周。患者入组当天及治疗2周、4周、6周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中医症状自评量表评测,于入组及治疗结束时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进行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比较:SDS、SAS、AIS、中医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知成长疗法治疗MADD患者后上升的代谢物有L-辛酰基肉碱、5-羟基吲哚乙酸、次黄嘌呤,下降的代谢物有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L-谷氨酰胺。结论:认知成长疗法可明显改善MADD患者的情绪和失眠等症状,可能通过增强5-羟色胺(5-HT)合成和肠道免疫屏障、调节脂肪酸氧化和能量代谢、抑制嘌呤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而发挥抗焦虑抑郁作用,疗效与中药解郁丸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认知成长疗法 血清代谢组学 作用机制 5-羟色胺合成 能量代谢 嘌呤代谢 炎症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与铁基催化剂共混调控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艳 何环环 +2 位作者 李玉峰 刘冰 刘小浩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2-1222,共11页
在费托合成反应中,铁基催化剂容易因积炭而失活和影响产物选择性。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简单的物理共混策略,将铁基费托催化剂与SiO_(2)、MgO、ZnO、ZrO_(2)、MnO_(2)、Al_(2)O_(3)及氧化石墨烯(GO)等氧化物进行物理共混,发现氧化物的混合... 在费托合成反应中,铁基催化剂容易因积炭而失活和影响产物选择性。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简单的物理共混策略,将铁基费托催化剂与SiO_(2)、MgO、ZnO、ZrO_(2)、MnO_(2)、Al_(2)O_(3)及氧化石墨烯(GO)等氧化物进行物理共混,发现氧化物的混合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铁基费托合成反应过程中积炭形成,进而提高催化稳定性。尤其是与SiO_(2)或MgO粉末混合后,CO转化率分别达到96.6%和97.6%,且在20 h内保持稳定。相比之下,与石英砂颗粒混合的催化剂在20 h内发生快速失活,CO转化率由93.0%降低至14.6%,并伴随着CH_(4)选择性的快速上升。结合XRD、穆斯堡尔谱、TGA、XPS及CO-TPD等表征手段对氧化物影响反应稳定性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SiO_(2)粉末混合相比与石英砂颗粒混合的催化剂,活性相χ-Fe_(5)C_(2)含量由97%降低至52.1%,并且抑制了积炭的产生。这是因为粉末混合的SiO_(2)与铁基催化剂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能够适当抑制CO吸附与解离,降低铁物种碳化速率,有效避免了CO解离的碳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快速积聚,从而提升催化剂的稳定性。此外,表征结果表明,MgO助剂也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阐述了铁基催化剂与共混氧化物之间相互作用对其在费托合成反应中积炭行为的作用机制,为设计高活性、高稳定性催化剂提供了创新策略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铁基催化剂 氧化物添加剂 物理共混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能量分配的电-氢-氨耦合系统多主体混合时间尺度优化调度
6
作者 乐生铜 张亚超 陈朝旭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88-3198,I0042-I0044,I0046,I0047,共16页
氨是一种比氢更稳定的能源载体,电制氢合成氨技术路线在实现电能有效利用和安全存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合成氨环节的复杂性以及电、氢和氨三者能量特性的显著差异,提出一种考虑能量分配的电-氢-氨耦合系统多主体混合时间尺度调度... 氨是一种比氢更稳定的能源载体,电制氢合成氨技术路线在实现电能有效利用和安全存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合成氨环节的复杂性以及电、氢和氨三者能量特性的显著差异,提出一种考虑能量分配的电-氢-氨耦合系统多主体混合时间尺度调度方法。首先,构建电解制氢、合成氨的电-氢-氨闭环耦合模型,并对合成氨环节中的制氢、空分制氮和哈伯-博施合成氨反应进行能量分配。其次,考虑电、氢和氨不同能流对调度指令响应特性的差异,建立混合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框架,在日前阶段提出电网、氢网和氨厂的多主体协同优化模型,采用KKT条件将其转化为单层问题求解,在日内阶段根据能流特性差异分别建立不同主体的快速层、中速层和慢速层修正模型,并由慢到快对其逐层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提调度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制氢合成氨 能量分配 混合时间尺度 多主体 滚动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混合多位姿综合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磊 方子辰 +3 位作者 王振涛 孙良 俞高红 崔荣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11-2220,共10页
为使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能够实现精准取放任务,提出一种混合多位姿运动综合方法。将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视为平面2R开链机构与非圆齿轮传动机构的组合,以理想运动轨迹上关键位姿(精确与近似)数据为约束,基于杆长不变条件建立平面2R开链... 为使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能够实现精准取放任务,提出一种混合多位姿运动综合方法。将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视为平面2R开链机构与非圆齿轮传动机构的组合,以理想运动轨迹上关键位姿(精确与近似)数据为约束,基于杆长不变条件建立平面2R开链机构混合多位姿运动综合模型,并利用同伦算法求解获得最优结构参数;给出了非圆齿轮传动比计算与分配方法,实现了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的混合多位姿运动综合。将此运动综合方法应用于农业机械领域取苗机构的设计可满足蔬菜穴盘苗精准取放移栽要求,通过虚拟仿真分析、物理样机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轮系 非圆齿轮 混合多位姿 运动综合 取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混合极性Reed-Muller逻辑电路功耗优化
8
作者 赵子豪 储著飞 +1 位作者 王伦耀 夏银水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5-624,共10页
针对多级混合极性Reed-Muller(MPRM)电路功耗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列表法和onset法的多级MPRM功耗优化算法.对于电路的各个割集,结合列表法和多输入AND/XOR门低功耗分解模型,遍历所有极性下的二级MPRM最优功耗函数;然后在二级MPRM函数... 针对多级混合极性Reed-Muller(MPRM)电路功耗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列表法和onset法的多级MPRM功耗优化算法.对于电路的各个割集,结合列表法和多输入AND/XOR门低功耗分解模型,遍历所有极性下的二级MPRM最优功耗函数;然后在二级MPRM函数的基础上,通过onset法得到多级MPRM函数,对其中的多输入AND/XOR门进行低功耗分解.在MCNC和EPFL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原电路相比,所提算法的平均功耗优化率达到49.90%和27.87%;与二级MPRM功耗优化算法相比,该算法的平均面积优化率为20.52%,平均功耗优化率达到2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混合极性Reed-Muller 功耗优化 逻辑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4)Ti_(13)O_(30)陶瓷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表征
9
作者 王家强 赵泽颖 金灯仁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186,193,共6页
利用烧结过程中固相反应产生的额外烧结推动力,在1200℃、常压烧结的条件下,通过混相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晶粒均匀、致密的纯相Ba_(4)Ti_(13)O_(30)陶瓷,研究了Ba_(4)Ti_(13)O_(30)相的合成规律、烧结性能及其显微结构的演变规律,并表... 利用烧结过程中固相反应产生的额外烧结推动力,在1200℃、常压烧结的条件下,通过混相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晶粒均匀、致密的纯相Ba_(4)Ti_(13)O_(30)陶瓷,研究了Ba_(4)Ti_(13)O_(30)相的合成规律、烧结性能及其显微结构的演变规律,并表征了Ba4Ti13O30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用固相反应法合成的BaTiO_(3)粉体与TiO_(2)在1150℃下即可合成Ba_(4)Ti_(13)O_(30)相,且在1150~1250℃温度范围内均生成单相。当烧结温度为1200℃时,Ba_(4)Ti_(13)O_(30)陶瓷的相对密度达到最大值95%,此时试样的微波性能最佳,其介电常数和品质因数Q×f分别为40和66273,其品质因数Q×f值远高于文献报道的13000;但当烧结温度提高到1230℃时陶瓷试样体密度略有下降并出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微波性能也随之急剧恶化,这是由其显微结构的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4)Ti_(13)O_(30)陶瓷 相合成 混相烧结 介电性能 微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装置配体催化剂消耗分析及研究
10
作者 高云波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53,共6页
为了提升煤基混合碳四综合利用装置的经济附加值,进一步降低煤基混合碳四生产2丙基庚醇(以下简称“2 PH”)产品羰基合成反应配体催化剂的消耗,结合煤化工生产装置上的实际案例,通过优化反应温度、氢碳比、配体催化剂浓度、反应器补水操... 为了提升煤基混合碳四综合利用装置的经济附加值,进一步降低煤基混合碳四生产2丙基庚醇(以下简称“2 PH”)产品羰基合成反应配体催化剂的消耗,结合煤化工生产装置上的实际案例,通过优化反应温度、氢碳比、配体催化剂浓度、反应器补水操作及缓冲溶液配置比例和注入量等相关操作,找到了适合工业装置高、低负荷运行的最佳操作条件和工艺参数,降低配体催化剂的分解消耗,延长铑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使得煤化工装置经济效益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混合碳四 羰基合成 配体催化剂 铑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傅明连 郑炳云 +1 位作者 陈彰旭 刘淑琴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采用环氧氯丙烷与磷酸二氢钠反应制备中间体,再与十二叔胺反应,制备甜菜碱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行复配。测定复配前后产品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泡沫稳定性和乳化能力等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合成... 采用环氧氯丙烷与磷酸二氢钠反应制备中间体,再与十二叔胺反应,制备甜菜碱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行复配。测定复配前后产品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泡沫稳定性和乳化能力等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下,甜菜碱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为30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7.98 g/L。对于复配体系,当甜菜碱型磷酸酯表面活性剂与SDBS以质量比6∶4进行复配时增效作用最好,其表面张力为23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4.84 g/L,对松节油的乳化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型磷酸酯 表面活性剂 合成 复配体系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改性β-Mo_2C催化剂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向明林 李德宝 +4 位作者 肖海成 齐会杰 李文怀 孙予罕 钟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0-204,共5页
制备系列K改性的β-Mo2C催化剂并对其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K改性使β-Mo2C催化剂的c0加氢选择性发生显著变化。β-Mo2C催化剂CO加氢的产物主要为C1~C4烷烃,经K改性后β-Mo2C催化剂上产物主要为C1~C5低碳... 制备系列K改性的β-Mo2C催化剂并对其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K改性使β-Mo2C催化剂的c0加氢选择性发生显著变化。β-Mo2C催化剂CO加氢的产物主要为C1~C4烷烃,经K改性后β-Mo2C催化剂上产物主要为C1~C5低碳醇,其中高级醇(C2,OH)选择性可达到33.78%。通过对碱金属质量分数的考察发现,当K/Mo(原子比)为0.2时,总醇选择性达到最大值,低碳醇的时空收率达到0.12g/(mL·h^-1)。β-Mo2C催化剂上醇烃产物均符合线性Anderson-Schultz-Flory(A-S-F)分布曲线,而K改性β-Mo2C催化剂上醇产物为独特的甲醇负偏离A-S-F分布。可见,K助剂的加入有效促进了低碳醇的形成,尤其是促进了C1OH到C2OH的链增长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Mo2C催化剂 K改性 CO加氢 低碳混合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笼状同多钒酸盐[Ni(1,10′-phen)_3]_2·[V_2~ⅣV_8~ⅤO_(26)]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阳光 栾国有 +4 位作者 王恩波 王树涛 胡长文 胡宁海 贾恒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6,共3页
A new isopolyoxovanadate [Ni(1,10′-phen) 3] 2 [V Ⅳ 2V Ⅴ 8O 26] was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orthorhombic system... A new isopolyoxovanadate [Ni(1,10′-phen) 3] 2 [V Ⅳ 2V Ⅴ 8O 26] was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Pbcn with a=1.362 9(3) nm, b=2.215 6(4) nm, c= 2.571 2(4) nm, V=7.764(2) nm 3, Z=4, R=0.040 3, wR 2=0.044 6. The compound exhibits an unusual empty ellipsoidal cage,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eight {V ⅤO 4} tetrahedra and two {V ⅣO 5} square pyramids via corner-sharing modes. The chiral [Ni(1,10′-phen) 3] 2+ complexes act as the counter 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状 同多钒酸盐 混合价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Ni(1 10′-phen)3]2·[V2^ⅣV8^ⅤO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合成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被引量:68
14
作者 陈建峰 邹海魁 +2 位作者 刘润静 曾晓飞 沈志刚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12,共4页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反应沉淀法。从成核动力学、传质、多相体系中分子或原子尺度上的混合机理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依此为指导 ,成功地制备出粒度分...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反应沉淀法。从成核动力学、传质、多相体系中分子或原子尺度上的混合机理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依此为指导 ,成功地制备出粒度分布窄化的纳米粉体。介绍了目前合成的碳酸钙、氢氧化铝、碳酸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纳米材料 合成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混合价态钒的晶体[N(CH_(3))_(4)]_(4)[H_(5)PMo_(5))V_(9)O_(42)]·3.5H_(2)O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家宁 杨国昱 +9 位作者 林英杰 施展 于杰辉 冯守华 徐吉庆 徐昕 李艳 崔晓辉 黄小荥 杨兰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180-1182,共3页
The title compound [N(CH 3) 4] 4 [H 5PMo 5V 9O 42 ] ·3.5H 2O was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with single crystal X ray analysis. The cluster anion is a bicapped Keggin poly... The title compound [N(CH 3) 4] 4 [H 5PMo 5V 9O 42 ] ·3.5H 2O was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with single crystal X ray analysis. The cluster anion is a bicapped Keggin polyanion, two vanadium atoms are distributed at two capping metal atom positions.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1.284 8(4) nm, b=2.366 4(4) nm, c=2.113 6(4) nm, β= 90.69(2)° , V=6.425(4) nm 3, Z=4, D c=2.07 g\5cm -3 , R=0.066, R w=0.069, S=1.33, \{(Δ/σ) max =\}0 04, \{(Δρ) max =\}91 e·nm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混合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流法可控合成BiPO_4纳米棒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5
16
作者 朱艳艳 刘艳芳 +3 位作者 吕艳辉 王华 凌强 朱永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6-584,共9页
采用回流法合成了BiPO4纳米棒光催化剂,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比例、pH值和反应物浓度对BiPO4晶相结构和形貌尺寸的影响,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分析(BET)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对产物进行了表... 采用回流法合成了BiPO4纳米棒光催化剂,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比例、pH值和反应物浓度对BiPO4晶相结构和形貌尺寸的影响,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分析(BET)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探针研究了其光催化活性.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对产物的形貌尺寸影响较大,反应物比例和pH值对产物晶相结构和形貌尺寸均有较大的影响,进一步影响BiPO4光催化剂的活性.调控各种因素后可合成出具有单斜相独居石/六方相混晶结构的高紫外光活性BiPO4纳米棒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 可控合成 BiPO4 混晶结构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混合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可控合成MCM-48和MCM-41分子筛 被引量:9
17
作者 谷桂娜 王小青 +2 位作者 孙伟杰 王素艳 刘春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6,共4页
利用阳离子和三嵌段共聚物混合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在水热条件、碱性介质中可控合成出MCM-48和MCM-41分子筛.在固定P12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TEOS(正硅酸乙酯)(物质的量的比)为0.01875的体系中,调节CTAB... 利用阳离子和三嵌段共聚物混合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在水热条件、碱性介质中可控合成出MCM-48和MCM-41分子筛.在固定P12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TEOS(正硅酸乙酯)(物质的量的比)为0.01875的体系中,调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EOS(正硅酸乙酯)物质的量比值m,当m在0.12~0.13范围合成出MCM-48分子筛;当m在0.04-0.08范围合成出MCM-41分子筛。通过XRD,TEM,N2物理吸附,IR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123)的加入可以更大程度地降低合成介孔材料所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可控合成的介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较集中的孔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表面活性剂 可控合成 MCM-48 MCM-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硫醚合成中助剂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斌 王丁 +1 位作者 黄伯芬 吴素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7,共3页
根据聚苯硫醚合成中反应液的颜色变化和产物的得率,选择了合理的助剂配方,有效抑制了硫化钠的氧化。提高了反应物的活性,使产物得率提高至96.42%。
关键词 聚苯硫酸 混合助剂 合成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型杂多酸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被引量:7
19
作者 曲小姝 王剑辉 +1 位作者 杨艳艳 韩新豹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99,共4页
以富马酸和甲醇酯化合成了富马酸二甲酯(DMF),比较了各类催化剂的性能,选择磷钼酸/对甲苯磺酸复配型杂多酸作为最优催化剂,进行单因素探索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醇酸物质的量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富马酸质量的4%,反应时间为2 h.收率... 以富马酸和甲醇酯化合成了富马酸二甲酯(DMF),比较了各类催化剂的性能,选择磷钼酸/对甲苯磺酸复配型杂多酸作为最优催化剂,进行单因素探索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醇酸物质的量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富马酸质量的4%,反应时间为2 h.收率为90%以上.结果表明该复配型杂多酸催化酯化反应时间短、收率高、催化性能好,对设备的腐蚀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二甲酯 合成 复配型杂多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理混合与纹理传输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晓刚 马利庄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4,共6页
基于样本的纹理合成方法是继纹理映射、过程纹理合成等方法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纹理拼贴方法 ,而在已有的算法中 ,绝大多数只能处理单纹理样本的合成 .提出一种新颖的可处理两个纹理样本的纹理混合方法 ,通过调整参数可以控制纹理在合成结... 基于样本的纹理合成方法是继纹理映射、过程纹理合成等方法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纹理拼贴方法 ,而在已有的算法中 ,绝大多数只能处理单纹理样本的合成 .提出一种新颖的可处理两个纹理样本的纹理混合方法 ,通过调整参数可以控制纹理在合成结果中所占的比例 ,利用之字形双向扫描提高合成纹理的质量 ,即第一行先按扫描线顺序 ,第二行从行尾点开始按反方向进行扫描 ,第三行又按扫描线顺序 ,如此往复 ,直至图像结尾 ;还提出一种简单的纹理传输方法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调整 ,获得各种结果 .计算一幅 3 0 0× 3 0 0的图片可在几秒内完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混合 纹理传输 纹理映射 纹理合成 图像处理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