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中地区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与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5
1
作者 金鹏 徐明 +5 位作者 文春玉 聂坤 杨雪 唐雪娅 魏珊 张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9,176,共9页
为探究黔中地区天然次生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特征,选取典型的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为调查对象,采用成对相关函数分析环境异质性对主要树种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树种及径级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研究... 为探究黔中地区天然次生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特征,选取典型的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为调查对象,采用成对相关函数分析环境异质性对主要树种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树种及径级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研究。调查共记录91种植物,其中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分别为42种和68种。2个森林群落中乔木总径级整体均呈倒“J”形结构,结构稳定,自然更新良好。结果表明,生境异质性对2种群落类型在小距离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作用明显。2块样地幼树、中树及总体分布格局相似,均为点距离在0~10 m内呈聚集分布、在10~25 m内呈随机分布,而大树在整个观察尺度内均为随机分布。马尾松纯林中马尾松-甜槠、甜槠-槲栎的空间关联性均以不相关为主,马尾松-槲栎以负相关为主;而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与甜槠在10~20 m以负相关为主。2种群落类型不同径级的空间关联性总体为不相关。黔中山地天然次生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环境异质性、径级结构和空间尺度对两者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阔混交林 群落结构 林木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DAR数据与光谱影像融合的单木提取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孟小前 李俊磊 +3 位作者 胡伟 田茂杰 马春田 王瑞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1,262,共10页
针对现有的机载数据单木分割方法对林型的普适度不高,尤其在高郁闭度阔叶林地带提取精度偏低的问题,选用海南省海口市热带阔叶林地带的光谱影像和LiDAR数据,先采用基于距离阈值的单木分割方法,利用高分光谱影像分割得到的树冠边缘,对初... 针对现有的机载数据单木分割方法对林型的普适度不高,尤其在高郁闭度阔叶林地带提取精度偏低的问题,选用海南省海口市热带阔叶林地带的光谱影像和LiDAR数据,先采用基于距离阈值的单木分割方法,利用高分光谱影像分割得到的树冠边缘,对初始探测树顶点进行位置约束。获得单木顶点的精确定位后,采用基于种子点的单木分割方法分割,完成了阔叶林的单木提取。结果显示,与已有的基于单木间相对间距单木分割方法相比,本研究通过选取最佳分割尺度结合光谱影像进行精确定位,改善了原有单一尺度分割方法导致的过分割现象,将单木识别精确率由0.67提升至0.92。该方法在使用遥感对森林单木进行分割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识别单木,对不同林型适用度较高,可以为后续的单木信息提取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叶混交林 单木分割 机载LIDAR 光谱影像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因子对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主要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易紫玥 李俊杰 +3 位作者 孙海龙 陈美晴 李爽 向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3,共9页
【目的】为分析气候变化对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影响,揭示针叶混交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经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中的3个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建立3个针... 【目的】为分析气候变化对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影响,揭示针叶混交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经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中的3个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建立3个针叶树种的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分析3个树种的树轮宽度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明确该地区显著限制其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并用层次分割法量化气候因子对各树种树轮宽度变化的贡献率。【结果】在95%的置信区间下,与气候因子相关分析显示:红松和臭冷杉的径向生长同时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与生长季初期气温正相关;鱼鳞云杉的树轮宽度主要受气温影响,与秋冬季节气温负相关,与降水量的整体相关性较低。3个树种均受到上一年气候因子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滑动相关分析表明,本研究3个主要针叶树种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负相关性呈增强趋势。3月平均气温对红松的贡献率最高,为34.56%,4月最低气温对臭冷杉的贡献率最高,为22.29%,对鱼鳞云杉的贡献率为60.89%。【结论】层次分割分析法能够有效量化气候因子对各树种树轮生长的贡献率,分析结果可为制定该地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经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叶混交林 树轮宽度 针叶树种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种群结构变化研究
4
作者 张楠 王志平 +2 位作者 余阳春 徐高福 徐邓幸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76-82,共7页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次年春节补植,至2023年进行复位监测,调查林分改造前后样地的林分生长情况,求得树种重要值,分析直径、树高构成以及群落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等空间结构。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区马尾松次生中龄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经过14年生长,林分密度提高72.88%;②林分改造后马尾松的重要值从61.308下降至26.754,同时其他常绿针叶树种重要值也同步下降,而常绿、落叶阔叶树树种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木荷、石栎的重要值提高6.81%;檵木、短柄枹之类灌木、阔叶小乔木的重要值增幅高达84.81%;③马尾松抚育补植第14年的群落直径分布特征呈“L”形,高度级个体数呈塔型,下层幼树较多,复层结构明显;④平均混交度抚育前为0.42,抚育后混交程度提高至0.72。受优势木增加且补植阔叶树生长的影响,群落的大小比数分化明显。群落的平均角尺度从抚育前的0.59下降至抚育后的0.356,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转变。指出了马尾松次生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未来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或将以针阔叶树种混交并与小乔木、灌木共同构建复层林方向演替为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阔混交 乡土树种 复层 林分空间结构 重要值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和改造对策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洪利兴 王泳 +1 位作者 杜国坚 刘本同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共9页
在阐明马尾松林的形成过程和群落结构的基础上,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揭示了我国南 方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主要表现在:(1)物种多样性丧失,(2)调节小气候效能低,(3)蓄持水分功 能,(4)地力衰退严重... 在阐明马尾松林的形成过程和群落结构的基础上,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揭示了我国南 方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主要表现在:(1)物种多样性丧失,(2)调节小气候效能低,(3)蓄持水分功 能,(4)地力衰退严重,(5)群落结构不稳定。同时,也充分反映了马尾松林退化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为促进马 尾松在我国南方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予以科学地改造。文中就优化群落结构、树种选择配置和栽种配 套技术3个层次的改造分别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生态系统 退化特征 林分改造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红松风景林单木景观质量评价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瑜 徐程扬 +1 位作者 李乐 蔡丽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93,共7页
为科学进行天然风景林的抚育经营,以长白山地区松江河林业局板石河林场内的天然风景林单木为研究对象,共调查了913株单木的外部形态指标,拍摄913张单木景观照片,筛选获得87张针阔叶树种景观照片并进行美景度评价,并对其景观要素进行分解... 为科学进行天然风景林的抚育经营,以长白山地区松江河林业局板石河林场内的天然风景林单木为研究对象,共调查了913株单木的外部形态指标,拍摄913张单木景观照片,筛选获得87张针阔叶树种景观照片并进行美景度评价,并对其景观要素进行分解,进而建立了针叶和阔叶树种单木的美景度模型,最后对99株单木的景观质量进行了预测以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1)影响针叶和阔叶树种单木景观美景度的景观要素差别较大;2)影响针叶树种单木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有树干挺拔度、轮廓清晰度、枝条混乱度、树冠完整度和枝条密度;3)影响阔叶树种单木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有树冠形态、轮廓清晰度、树冠均匀度、叶片密度、枝条舒展度和树干挺拔度;4)基于单木景观质量影响要素,风景林经营应以培育树干通直的针叶单木景观和树冠饱满的阔叶单木景观为目标;5)本文建立的针叶和阔叶单木景观美景度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单木景观美景度,可以应用于单木景观质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林 阔叶红松林 针叶单木景观 阔叶单木景观 美景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择伐10年后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含量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新年 巫志龙 +3 位作者 郑丽凤 蔡瑞添 罗积长 林海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5-28,共4页
以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强度(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择伐作业10年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养分总量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加大。强度择... 以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强度(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择伐作业10年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养分总量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加大。强度择伐和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及其养分含量仍未恢复,但弱度择伐和中度择伐则与未采伐林地比较接近,说明弱度和中度择伐林地凋落物及养分含量在择伐10年后基本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针阔混交林 择伐 凋落物现存量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如意 韦新良 刘姗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3-240,共8页
在浙江省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内设置固定标准样地,采用划分不同林分密度下不同径阶的优势树种(组)构建地位指数曲线簇,确立不同林分密度下标准样地各树种(组)的地位指数,并对标准样地各树种(组)的地位指数加权求和,计算出林分综合的地位... 在浙江省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内设置固定标准样地,采用划分不同林分密度下不同径阶的优势树种(组)构建地位指数曲线簇,确立不同林分密度下标准样地各树种(组)的地位指数,并对标准样地各树种(组)的地位指数加权求和,计算出林分综合的地位指数。结果表明,相同林分密度的综合地位指数越大,说明林分的立地质量越好;不同林分密度的林分综合地位指数差异较大,说明林分密度对立地质量的影响较大,林分密度越大的林分,林分立地质量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密度(组) 树种(组) 导向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木空间利用率混合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杨 亢新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79,共9页
【目的】建立林木空间利用率模型,为天然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生产力的比较提供依据,为单木成熟的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林木生长量与树冠大小比值定义林木空间利用率,以长白山地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块标准地的2 26... 【目的】建立林木空间利用率模型,为天然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生产力的比较提供依据,为单木成熟的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林木生长量与树冠大小比值定义林木空间利用率,以长白山地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块标准地的2 268株单木数据,建立林木空间利用率混合模型,拟合各树种的空间利用率。【结果】(1)备选指标中蓄积生长量和树冠投影面积之比与胸径相关系数最高,适宜作为计算指标。(2)通过逐步回归,最终选定林木胸径、胸径平方(代表胸高断面积)、树高、冠幅、样地蓄积、针阔比、坡向坡度、竞争指标作为林木空间利用率基础模型的自变量。(3)确定按树种分组,包含胸径平方及截距随机效应参数、指数函数异方差结构的混合模型,经检验,混合模型在建模数据及检验数据中的表现均略优于一般线性模型。(4)利用所构建的混合效应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拟合预测,各树种空间利用率最高时期的胸径分别为云杉约40 cm,冷杉、落叶松、红松、中阔组约37 cm,慢阔组约32 cm。【结论】林木利用率模型得到的数量成熟是以单位营养空间的生产力为基础的,使不同树种间的比较更为合理,且计算结果符合一般林学规律,可以作为该地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判定单木成熟及优化林分结构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林木空间利用率 线性混合模型 单木成熟 营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针阔混交林林木碳储量树种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佩佩 韦新良 郭如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1-195,共5页
在浙江省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内设置固定标准地,采用实测调查法,调查样地内所有胸径≥5cm的林木特征值。根据调查数据,对重要值中前13种主要乔木树种的碳储量及其按径级、树高级和冠幅级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目山针阔混交... 在浙江省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内设置固定标准地,采用实测调查法,调查样地内所有胸径≥5cm的林木特征值。根据调查数据,对重要值中前13种主要乔木树种的碳储量及其按径级、树高级和冠幅级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目山针阔混交林林分中主要的固碳树种为马尾松和白栎,针叶树种的碳汇效应优于阔叶树种。林分碳储量的径级分布总体上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碳储量在不同树高级和冠幅级处变化较为相似,均为各优势树种碳储量的分布随着度量级的增加而增长,至1个峰值后,又随度量级的增加而下降,整个变化趋势呈现近似正态的峰状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针阔混交林 碳储量 树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沟岭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韩金 王新杰 段皓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3,共6页
以吉林汪清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样地内树种组成、直径结构以及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物种云杉Abies nephrole-pis、冷杉Picea koraiensis、枫桦Betula costata大径阶的单木占多数,... 以吉林汪清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样地内树种组成、直径结构以及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物种云杉Abies nephrole-pis、冷杉Picea koraiensis、枫桦Betula costata大径阶的单木占多数,云冷杉的峰度值小于0,直径分布较为分散,枫桦峰度值大于0,直径分布比较集中。在物种的胸径分布格局解释上,负指数模型的解释程度要优于Weibull模型。2)该群落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545,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3种优势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475~0.517,呈现随机分布特征。3)云杉、枫桦的平均混交度较高,而冷杉的平均混交度相对较低。4)样地所有物种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496,3种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排序为云杉<冷杉<枫桦,表明云杉竞争力最大,冷杉次之,而枫桦的竞争力最小。该林分结构较为复杂,群落内树种以聚集分布为主,所以应调整林分林木分布格局,促进林木向随机分布格局发展,同时伐除上层的"霸王树"以及病腐木、弯曲树等处于竞争劣势的林木,将混交度维持在中度混交,从而尽可能保留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冷杉 枫桦 针阔混交林 树种组成 直径结构 树种空间分布结构 金沟岭林场 吉林汪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带性植物构建吉林特色森林城市 被引量:4
12
作者 阎立波 齐晶 《中国城市林业》 2006年第5期26-28,共3页
吉林市地带性植物类型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即,红松针阔叶混交林,该市模拟地带性植物顶级群落建设市域城市森林并提出规划方案。
关键词 地带性植物 吉林市 森林城市 红松针阔叶混交林 应用 针阔混交林 植物类型 城市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中近熟林冠下套种阔叶树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宗垲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68,81,共5页
在三明莘口教学林场1959年营造的马尾松人工林内,分别于1984、1990、1991年套种阔叶树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闽粤栲效果最好,15年生时,闽粤栲平均胸径达15.4 cm,平均树高达16.4 m,蓄积达到171.70 m3.hm-2,显著地增加了林地单位... 在三明莘口教学林场1959年营造的马尾松人工林内,分别于1984、1990、1991年套种阔叶树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闽粤栲效果最好,15年生时,闽粤栲平均胸径达15.4 cm,平均树高达16.4 m,蓄积达到171.70 m3.hm-2,显著地增加了林地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闽粤栲是福建乡土树种,适应性广,较为速生,可用于中、近成熟马尾松林的套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套种 阔叶树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树经营对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单木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超凡 冯林艳 +5 位作者 何潇 张会儒 雷相东 卢军 张晓红 王卓晖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7,共9页
[目的]探讨目标树经营对针阔混交林单木生长的影响,为针阔混交林群落生态恢复演替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区分不同径级和不同树种,使用方差分析判断目标树经营与对照... [目的]探讨目标树经营对针阔混交林单木生长的影响,为针阔混交林群落生态恢复演替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区分不同径级和不同树种,使用方差分析判断目标树经营与对照间、不同自由生长空间(FTG)之间目标树的胸径、材积生长量差异。[结果]1)与对照相比,除径级Ⅲ的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外,目标树经营下的各径级目标树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差异显著,随着径级的增大,目标树的生长提升效果下降明显;2)目标树经营对先锋树种目标树生长的提升或抑制作用不显著,但能显著促进顶级树种和伴生树种目标树生长,且顶级树种更优;3)随着自由生长空间的增加,不同径级目标树的生长量均增大,但径级Ⅲ的材积生长量差异同样不显著;各径级胸径生长量在自由生长空间为4时(FTG4)最大,材积生长量在自由生长空间为3时(FTG3)最大;与经营前相比,最少需要多释放出2个方向的自由生长空间才会显著促进目标树生长;4)紫椴适合疏开2~3个生长方向,臭冷杉适合疏开2~4个生长方向,红松和鱼鳞云杉适合疏开3~4个生长方向。[结论]目标树经营可以显著促进目标树的生长,且有利于群落的恢复演替;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目标树经营应重点关注中小径级,其次是大径级;目标树应按照不同树种的适宜性,释放2~4个方向的自由生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树经营 生长差异 自由生长空间 云冷杉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先锋树种马尾松的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立景 邓永红 +3 位作者 曾小平 刘世忠 孟泽 李跃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90,共9页
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TDP),对我国南亚热带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树干液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合同步监测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TDP),对我国南亚热带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树干液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合同步监测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日间中午(13:00—14:00)的树干液流速率最高,湿季最高峰值为25.24 g·m^(-2)s^(-1),干季最高峰值为17.75 g·m^(-2)s^(-1),夜间也存在微量树干液流;2)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ency,VPD)的影响,湿季中光合有效辐射起主要作用(P<0.001),干季中水汽压亏缺起主要作用(P<0.001);在干湿两季,树干液流速率滞后于光合有效辐射,提前于水汽压亏缺;3)湿季的蒸腾量显著高于干季(P<0.001);与森林恢复初期的马尾松树干液流相比,本地区树干液流速率相对较低,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下降;4)研究结果揭示了华南地区的群落先锋树种马尾松在演替中期时的水分利用特征,对该地区森林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阔混交林 群落先锋树种 树干液流 演替中期 水分利用特征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省肇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对天然针阔混交林树木直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耀凤 董利虎 +1 位作者 郝元朔 李凤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共7页
为探究不同竞争水平条件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主要组成树种单木直径生长的变化规律,将竞争因子作为重要影响因素来构建天然针阔混交林单木直径生长模型。根据穆棱林业局44块天然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的3期调查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了... 为探究不同竞争水平条件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主要组成树种单木直径生长的变化规律,将竞争因子作为重要影响因素来构建天然针阔混交林单木直径生长模型。根据穆棱林业局44块天然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的3期调查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了不同竞争强度时红松(Picea koraiensis)、冷杉(Abies nephrolepis)、云杉(Picea koraiensis)、桦木(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枫桦(Betula costata))、椴树(糠椴(Tilia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槭(Acer mono)、其他树种间直径生长量的差异,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直径生长基础模型,然后构建树种哑变量单木直径生长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引入样地随机效应因子构建样地水平混合效应模型。使用独立检验数据对基础模型、哑变量模型、混合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天然针阔混交林各树种间直径生长量不同,随竞争强度的增大,各树种直径生长量均显著降低。不同树种在同一竞争强度下直径生长量不同,所有林木断面积之和(B_(AL))≤9 m^(2)时,其他树种的直径生长量最大,色木槭的最小;9 m^(2)<B_(AL)≤36 m^(2)时,云杉的直径生长量最大,色木槭的最小;36 m^(2)<B_(AL)≤45 m^(2)时,色木槭的直径生长量最大,桦木的最小。与基础模型相比,哑变量模型在保证预估精度的同时能够体现树种间直径生长量的差异,其决定系数(R^(2))从0.6115提高到0.6425,均方根误差(ERMS)从0.7669 cm下降到0.7360 cm;混合效应模型的R^(2)从0.6425提升到0.6627,ERMS降低到0.7149 cm,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天然针阔混交林中,所有树种直径生长量均随竞争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包含哑变量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以提高天然针阔混交林的单木直径生长模型预测精度,能较好地描述天然针阔混交林树木直径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针阔混交林 林木生长 竞争 哑变量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1年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优势树种树干液流数据集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健强 黄德卫 +7 位作者 李跃林 张德强 Dennis Otieno 王立景 刘世忠 褚国伟 张倩媚 孟泽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90-98,共9页
蒸散是陆地生态系统水资源的主要消耗途径,是一个生理过程和物理环境作用下复杂的、连续发生的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如何准确定量蒸散组份中植物蒸腾量是一个重要的科学手段问题。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树干液流测定技术的发展为... 蒸散是陆地生态系统水资源的主要消耗途径,是一个生理过程和物理环境作用下复杂的、连续发生的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如何准确定量蒸散组份中植物蒸腾量是一个重要的科学手段问题。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树干液流测定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准确定量植物蒸腾提供了可能。作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RERN)成员,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在2010–2011年对我国南亚热带主要森林类型之一的针阔叶混交林进行了树干液流监测与研究,以优势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和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为对象,监测了其树干液流动态。本数据集通过整理和统计,列出了树干液流的实测数据,并包含了相关的数据集构建过程信息。建立和共享本数据集可以为深入探究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森林水分利用动态与格局等相关科学问题提供观测数据,为该地区的森林经营管理及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针阔叶混交林 优势树种 树干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针阔混交林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艳艳 吴承祯 +5 位作者 洪伟 蔡小英 张彩云 陈灿 李键 张文娟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根据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种针阔混交林群落的调查资料,对2种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结果和物种重要值及群落优势度反映的一致;群落1比群落2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另外,与武夷山风景区比... 根据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种针阔混交林群落的调查资料,对2种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结果和物种重要值及群落优势度反映的一致;群落1比群落2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另外,与武夷山风景区比较,结果说明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较高;多样性指数随面积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不受面积大小影响时,Shannon-Weiner指数能更好地反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针阔混交林 乔木层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天然次生林更新方法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剑锋 葛延 《河北林果研究》 1998年第4期328-330,共3页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北靠内蒙古多伦县,西与张家口赤城县接壤,东接围场和隆化两县,南与北京市怀柔县毗邻,是首都的北大门。全县规划林业用地518hm2,现有林332万hm2,是河北省的林业大县。林业已经成为...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北靠内蒙古多伦县,西与张家口赤城县接壤,东接围场和隆化两县,南与北京市怀柔县毗邻,是首都的北大门。全县规划林业用地518hm2,现有林332万hm2,是河北省的林业大县。林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如何经营好现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天然次生林 更新造林 混交林 森林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