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标树经营对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张梦 郭诗宇 +2 位作者 曾龙 汪洋 胡成浩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00-106,166,共8页
研究旨在探讨伐除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阔叶混交林松材线虫病疫木后,目标树经营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以期探究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分阔叶化转化并提升其生态功能的经营策略。设置8个20 m×20 m标准样方,采用4株邻近木空间结构... 研究旨在探讨伐除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阔叶混交林松材线虫病疫木后,目标树经营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以期探究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分阔叶化转化并提升其生态功能的经营策略。设置8个20 m×20 m标准样方,采用4株邻近木空间结构单元,计算角尺度、混交度、林层指数、开敞度和Hegyi竞争指数并对计算机模拟目标树经营前后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目标树经营后,8个样方平均混交度从0.604增加到0.668;角尺度变化表明林木分布趋向随机分布;平均开敞度从0.299增加到0.361,光照条件和生长空间得以改善;平均林层指数从0.576增加到0.608,6个样方林木的林层结构复杂性增加;平均Hegyi竞争指数从0.875降至0.751,林木间的竞争压力得以释放。目标树经营策略能明显优化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减轻林木间的竞争压力,提高林分混交程度和结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和稳定性,并促进林分的阔叶化转化,提升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树经营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阔叶混交林 林分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贵树种林窗化改造低效杉木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厚臻 崔之益 +7 位作者 李小飞 张启雷 朱士铭 方小英 刘小金 徐大平 熊咏梅 苏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0,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林窗规格、种植模式对珍贵树种林窗化改造低效杉木人工林效果,为低产、低效杉木纯林转型为杉-珍复层混交林的林窗化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肇庆1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林窗规格、种植模式对珍贵树种林窗化改造低效杉木人工林效果,为低产、低效杉木纯林转型为杉-珍复层混交林的林窗化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肇庆1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6个珍贵树种(黑木相思、红锥、交趾黄檀、母生、格木、闽楠),设置3种林窗规格(8m×8m、12m×12m、16m×16m)和3种种植模式(纯林、2个树种的低度混交、6个树种的高度混交),分析比较6个珍贵树种在不同林窗及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生长效果。【结果】不同树种的生长表现差异显著,交趾黄檀与红锥的各项生长指标综合表现最好,林分已基本郁闭成林;闽楠、格木生长表现一般,母生生长表现较差;黑木相思整体长势良好,但其保存率仅有25%。中、小林窗有利于提高红锥的保存率,中、大林窗有利于促进交趾黄檀、红锥径向生长,大林窗能很好地促进闽楠株高与胸径生长,各树种生长整体表现为大林窗>中林窗>小林窗。高度混交模式有利于提高母生保存率及促进交趾黄檀高生长;低度混交模式有利于促进黑木相思的径向生长,并促进交趾黄檀、闽楠、黑木相思的树冠生长,红锥在纯林及高度混交模式下的树冠生长较好。【结论】交趾黄檀、红锥和格木生长表现较好,是适宜广东省杉木林窗混交化改造的珍贵树种。闽楠生长表现一般,鉴于其为慢生树种且保存率较高,推荐其为备选树种。在中大林窗下,交趾黄檀或红锥的纯林、交趾黄檀与母生混交,格木与闽楠混交可作为低产、低效杉木林混交化改造的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窗 珍贵树种 混交种植 林分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敏感的杉木天然林林分进界模型
3
作者 何江 覃林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目的】构建气候敏感的杉木天然林林分进界模型,为该区域天然次生林实施科学修复和抚育措施进而提高林分质量、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湖南省第八次(2009年)和第九次(2014年)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筛... 【目的】构建气候敏感的杉木天然林林分进界模型,为该区域天然次生林实施科学修复和抚育措施进而提高林分质量、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湖南省第八次(2009年)和第九次(2014年)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筛选出杉木天然林样地784块,选取林分因子、立地因子和气象因子作为协变量,以负二项(NB)模型为基础模型,考虑到进界数据过度离散的特点,引入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构建零膨胀泊松(ZIP)模型、零膨胀负二项(ZINB)模型、Hurdle-泊松(HP)模型和Hurdle-负二项(HNB)模型。为解决重复测量和分层导致可能存在的数据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问题,在上述5种模型基础上,引入样地所在县域作为随机效应,构建广义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单木所属树种的胸高断面积(Bai)、土层厚度(ST)、海拔(EL)和年均降水量(MAP)均显著影响杉木林分进界。负二项复合模型(NB、ZINB和HNB模型)在模拟杉木林分进界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泊松复合模型(ZIP和HP模型);ZINB和HNB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NB模型,ZINB模型的拟合效果略优于HNB模型;引入县域随机效应后,NB、ZIP、ZINB和HP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显著优于基础模型,其中以ZINB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十折交叉验证结果进一步证明混合效应模型优于基础模型。【结论】单木所属树种的胸高断面积、土层厚度、海拔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林木进界概率和数量的重要因子,构建的气候敏感的杉木天然林林分进界模型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可靠性,可为该区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天然次生林生态修复和中幼林抚育间伐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进界 零膨胀模型 Hurdle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无性系‘闽杉1号’与阔叶树混交林早期生长分析
4
作者 陈乘贵 范金妹 +4 位作者 余强 苏顺德 吴日明 张求付 刘美利 《福建林业》 2025年第3期46-48,共3页
以杉木优良无性系‘闽杉1号’为研究对象,与杂交马褂木、闽楠和南酸枣开展混交试验,比较分析了5种3年生混交林分的保存率和树高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杉木与杂交马褂木、南酸枣以2∶1∶1比例混交的模式下,‘闽杉1号’生长状态最佳,是营... 以杉木优良无性系‘闽杉1号’为研究对象,与杂交马褂木、闽楠和南酸枣开展混交试验,比较分析了5种3年生混交林分的保存率和树高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杉木与杂交马褂木、南酸枣以2∶1∶1比例混交的模式下,‘闽杉1号’生长状态最佳,是营建杉阔混交林的适宜混交方式;3年生时,该混交模式中各树种的生长表现分别为:杉木平均树高3.75 m、保存率94.66%;杂交马褂木平均树高4.16 m、保存率98.41%;南酸枣平均树高7.69 m、保存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闽杉1号 混交林 阔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交方式对杉木幼树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吴亚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129-130,133,共3页
为探究混交方式对杉木幼树生长的影响,以贵阳云岩区为试验地点,分别设置行间混交与株间混交两种混交方式,并设置不同混交比例,考察不同混交方式下杉木与枫香的林木生长状况。结果显示:行间混交与株间混交两种混交方式均有效提高了杉木... 为探究混交方式对杉木幼树生长的影响,以贵阳云岩区为试验地点,分别设置行间混交与株间混交两种混交方式,并设置不同混交比例,考察不同混交方式下杉木与枫香的林木生长状况。结果显示:行间混交与株间混交两种混交方式均有效提高了杉木与枫香生长状况,且均在1∶1的混交比例下生长指标最佳。相同混交比例下,株间混交方式下杉木和枫香生长效果略优于行间混交方式,但混交方式效果对杉木影响较小,对枫香影响稍大。结论:株间混交方式且杉木∶枫香=1∶1的混交比例条件下两种林木生长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杉木人工林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枫香 混交林 生长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萌芽杉木与地带性阔叶树种混交试验
6
作者 徐邓幸 邵建兵 +3 位作者 蒋科毅 徐高福 毛显锋 王志平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2期64-67,71,共5页
萌芽杉木与地带性阔叶树种混交是解决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千岛湖界首林场于2004年度皆伐一片杉木人工林进行萌芽更新,2005年开展补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 萌芽杉木与地带性阔叶树种混交是解决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千岛湖界首林场于2004年度皆伐一片杉木人工林进行萌芽更新,2005年开展补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木荷(Schima superba)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地带性阔叶树种混交试验。结果表明:2020年进行间伐,萌芽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间伐308株·hm^(-2),间伐蓄积41.3262 m^(3)·hm^(-2),分别比萌芽杉木低29.87%、34.17%。2024年7月调查,萌芽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中的地带性阔叶树种重要值高达69.26%,林分密度、林分蓄积分别比萌芽杉木增加45.51%、24.68%;地上部分生物量提高55.20%。萌芽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萌芽杉木提高13.85%、11.18%、7.14%和137.74%。混交林内气温较萌芽杉木林内低1.1℃,比林外空地低2.1℃;混交林内湿度较萌芽杉木林内高7.2个百分点,比林外空地高11.5个百分点。萌芽杉木引入地带性阔叶树种是杉木人工林结构优化、林分质量提升、实施可持续经营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杉木 地带性阔叶树种 混交林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红椎混交林与纯林生长效果研究
7
作者 林良荣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4期62-64,共3页
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采伐迹地上开展杉木-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红椎纯林和杉木纯林的造林对比试验,以探索最佳的杉木林迹地更新模式。通过对13年生不同林分调查,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红椎混交林中... 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采伐迹地上开展杉木-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红椎纯林和杉木纯林的造林对比试验,以探索最佳的杉木林迹地更新模式。通过对13年生不同林分调查,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红椎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增加13.35%、15.05%和45.45%;与红椎纯林相比,杉木-红椎混交林中红椎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增加3.01%、6.24%和11.94%;与杉木纯林和红椎纯林相比,杉木-红椎混交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提高29.54%和27.75%。混交林内凋落物比纯林厚,林内温度高于纯林。混交林土壤的孔隙度和持水量均大于纯林,土壤肥力优于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红椎 混交林 纯林 生长量 林内温湿度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下套种不同阔叶树种的耐荫性比较
8
作者 刘振华 孙良 +3 位作者 李光强 林峰 程勇 张勰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7-32,共6页
以青冈、赤皮青冈、木荷和闽楠等4种阔叶树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在杉木林下及苗圃地中的生长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这4种阔叶树的耐荫能力。结果表明:林下套种时,4种阔叶树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均受到抑制;青冈、木荷... 以青冈、赤皮青冈、木荷和闽楠等4种阔叶树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在杉木林下及苗圃地中的生长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这4种阔叶树的耐荫能力。结果表明:林下套种时,4种阔叶树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均受到抑制;青冈、木荷和闽楠的地径在林下和苗圃地之间具有显著差异,青冈、木荷的株高在林下和苗圃地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林下4种阔叶树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高于苗圃地中的;林下4种阔叶树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_(y))较苗圃地中的均有所下降。林下套种时,4种阔叶树的初始荧光(F_(o))大小排序为赤皮青冈的<青冈的<闽楠的<木荷的,最大荧光(F_(m))和可变荧光(F_(v))均表现为闽楠的<赤皮青冈的<青冈的<木荷的;4种阔叶树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光胁迫,其中闽楠受胁迫最为严重;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PSⅡ潜在活性(F_(v)/F_(o))与苗圃地中的相比均下降,均为闽楠的<青冈的<木荷的<赤皮青冈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4种阔叶树耐荫能力大小依次为赤皮青冈的>木荷的>青冈的>闽楠的。研究结果为杉木林下套种阔叶树种的选择及光环境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 杉木 林下套种 耐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对枯落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曹智 文仕知 +3 位作者 何功秀 周沁 及利 杨丽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1,共8页
探究不同水土保持林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养分变化,为水土保持林的营造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南省金洞林场15年生杉木-闽楠混交林、闽楠纯林、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季节土壤有机碳、土壤及凋落物养分含量,分析不同林分组成和季节对土壤... 探究不同水土保持林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养分变化,为水土保持林的营造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南省金洞林场15年生杉木-闽楠混交林、闽楠纯林、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季节土壤有机碳、土壤及凋落物养分含量,分析不同林分组成和季节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组成和季节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主要受全N、全P、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N的影响。不同林分下,土壤养分和凋落物养分存在显著差异,杉木-闽楠混交林土壤和凋落物养分显著高于杉木纯林、闽楠纯林,其土壤有机碳、全N、全P比杉木纯林高35.07%~52.63%,凋落物矿质元素含量比闽楠纯林高25.35%~45.16%。季节因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高于凋落物养分,季节因子对凋落物矿质元素无显著影响。林分组成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N素含量来影响土壤有机碳;季节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通过改变水热条件及凋落物分解速率,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输入、输出。研究结果对南方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混交林 闽楠 杉木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萌芽林结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萨日娜 廉琪 +5 位作者 胡艳波 张弓乔 卢彦磊 孙洪刚 姚甲宝 赵中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9,共12页
[目的]多角度分析杉木萌芽林的结构特征,为优化调整林分结构,精准提升杉木萌芽林林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山下林场杉木萌芽林为对象,采用3参数Weibull分布拟合直径分布,用林分空间结构量化分析方法分析林分空间... [目的]多角度分析杉木萌芽林的结构特征,为优化调整林分结构,精准提升杉木萌芽林林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山下林场杉木萌芽林为对象,采用3参数Weibull分布拟合直径分布,用林分空间结构量化分析方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一元和二元分布特征、树种优势度及林分结构多样性,并用遗传绝对距离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3个林分的树种组成均为以杉木萌生株为主,混有少量阔叶树,其Shannon-Winner指数在0.933~1.039之间,Simpson多样性指数都小于0.5,说明树种多样性较低;林分直径分布呈现左偏单峰山状曲线,有向倒“J”型发展的趋势;三板桥、七里坑上坡和下坡林分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03、0.486和0.500,均属于随机分布的范畴,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345、0.404和0.409,林分整体上处于弱度混交向中度混交过渡的状态;3个林分的结构多样性指数值较低,分别为1.423、1.349和1.649,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二元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混交度-大小比数二元分布变化相对复杂,规律不明显。[结论]杉木萌芽林树种组成相对简单,树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多样性低,胸高直径分布和林木分布格局初步具有天然林的特征,需要通过林分结构优化调整提升林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萌芽林 树种多样性 空间结构 结构多样性 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阔混交林自疏边界线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柏昌 韩媛媛 +1 位作者 孙洪刚 何功秀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目的]正确揭示混交林自然稀疏机制,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基础。[方法]本研究利用1991~2016年福建、江西和安徽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随机边界分析和分位数回归分析,研究树种混交、纬度变化和立地条件对杉阔... [目的]正确揭示混交林自然稀疏机制,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基础。[方法]本研究利用1991~2016年福建、江西和安徽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随机边界分析和分位数回归分析,研究树种混交、纬度变化和立地条件对杉阔混交林密度和生长之间自疏轨迹的影响规律。[结果]相较于杉木纯林,杉阔混交林自疏线呈上移且趋于平缓的状态。不管采用何种拟合方式,杉阔混交林自疏线与纯林自疏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未偏离-1.605。混交比例对杉阔混交林自疏斜率具有正向影响,纬度和立地条件具有负向影响。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得到的是混交林的林分平均密度,分位数回归拟合得到的最大林分密度线受分位数值的影响,随机边界分析可以避免主观选择自疏拟合数据的缺陷,是混交林最大密度线的最佳拟合方法。[结论]杉阔混交林自疏轨迹与杉木纯林相一致,主要受混交比例、纬度和立地条件的影响,采用随机边界分析方法可以得到混交林最大林分密度,本研究可为杉阔混交林密度确定和调控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阔混交林 林分自疏 树种混交 纬度 立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与浙江楠混交对根系分泌物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淑雅 王镜如 +2 位作者 朱滢滢 伊力塔 刘美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8,共10页
【目的】研究杉木与浙江楠混交对根系分泌物和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杉木人工纯林“针改阔”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为提高杉-阔混交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在杉木纯林、浙江楠纯林、杉木与浙江楠混交林... 【目的】研究杉木与浙江楠混交对根系分泌物和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杉木人工纯林“针改阔”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为提高杉-阔混交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在杉木纯林、浙江楠纯林、杉木与浙江楠混交林中,采集0~20 cm土层样品,分析纯林和混交林土壤中根系分泌物和AMF群落结构差异,阐明混交林根系分泌物对AMF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纯林与混交林土层样品中共检出含量高且具有化感活性的主要分泌物5种:2,4-二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酸甲酯、棕榈酸、硬脂酸,其中油酸甲酯、棕榈酸、硬脂酸含量在不同林分间差异显著。浙江楠纯林根际土壤中含AMF属的OTU数量最多、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最高,混交林次之,杉木纯林最低;3种林分土壤AMF优势属均为Glomus属,混交显著降低Glomus占比、提高Gigaspora占比。相关分析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杉木纯林土壤AMF群落结构影响较大,油酸甲酯对混交林土壤AMF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结论】杉木与浙江楠混交使土壤化感物质含量发生改变,影响土壤微生物结构组成,AMF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杉木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根系分泌物 丛枝菌根真菌 杉木 浙江楠 纯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交模式对杉木精油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玉洁 黄佳怡 +4 位作者 李晶 及利 张盈 罗家琦 何功秀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8,共9页
以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15年林龄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闽楠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杉木不同器官(叶、枝、干、根)精油成分,用硫酸-高氯酸消化法检测杉木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不同混交栽植... 以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15年林龄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闽楠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杉木不同器官(叶、枝、干、根)精油成分,用硫酸-高氯酸消化法检测杉木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不同混交栽植模式对杉木不同器官中精油成分和含量的影响,并将精油中主要挥发物成分与矿质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栽植模式下精油成分与矿质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杉木各器官共检测出50种物质,主要包括萜烯类32种、醇类12种、萘类2种、萜烯酯类3种、其他类1种。相比于杉木纯林,杉木-毛竹、杉木-闽楠模式中杉木干精油分别增加了156%、76%,根精油分别增加了77%、99%,杉木-毛竹模式效果更佳;精油主成分的相对质量与Al、Ca、K、Mg、Mn、P元素含量密切相关;混交模式会导致杉木不同器官间(+)-雪松醇、β-石竹烯、(-)-(7S)-germacrene D、α-芹子烯、(+)-β-芹子烯等主要物质的相对含量产生显著变化。因此,可通过改变杉木的混交模式提高精油提取率,定向提高精油中特定物质成分或降低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满足对杉木精油产品的不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混交林 杉木 雪松醇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套种不同树种对林分生长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家妍 陈亮 +5 位作者 莫冰萍 易弘韬 李刚 周良慧 杨梅 莫雅芳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57-64,共8页
研究杉木林间伐后,于林下套种香梓楠、华盖木、红豆杉、缅茄4种树种,对比未套种杉木纯林,分析套种后林分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多样性,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与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香梓楠、华盖木、红豆杉与杉木形成异龄复层... 研究杉木林间伐后,于林下套种香梓楠、华盖木、红豆杉、缅茄4种树种,对比未套种杉木纯林,分析套种后林分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多样性,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与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香梓楠、华盖木、红豆杉与杉木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香梓楠胸径、树高生长量及保存率最高,分别达到10.5 cm、9.8 m、82.22%,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缅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保存率最低,分别为2.4 cm、1.7 m、15.66%。套种缅茄、香梓楠、华盖木对杉木胸径有促进作用,套种缅茄后杉木树高显著提高。5种杉木林分林下植被中共出现33科52属60种植物,草本层出现植物15科25属27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灌木层出现植物18科27属33种,以大戟科、茜草科和桑科植物为主;4种杉木混交林林下出现植物比杉木纯林增加24种。杉木×香梓楠、杉木×华盖木林下植物多样性比杉木×缅茄和杉木纯林显著提高。综合杉木间伐后套种不同树种表现,套种香梓楠对林分生长和植物多样性更具优势,可作为今后杉木近自然改造的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改造 异龄混交林 杉木 植物多样性 林分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不同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罗熠 邓厚银 +5 位作者 胡德活 王润辉 黄荣 晏姝 韦如萍 郑会全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以广东省北部地区6种人工杉阔混交林(“杉木×木荷”“杉木×红锥”“杉木×乐昌含笑”“杉木×火力楠”“杉木×香樟”“杉木×枫香”)以及杉木纯林为对...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以广东省北部地区6种人工杉阔混交林(“杉木×木荷”“杉木×红锥”“杉木×乐昌含笑”“杉木×火力楠”“杉木×香樟”“杉木×枫香”)以及杉木纯林为对象,对其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组成、植物区系成分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共有植物50种,分属33科44属。其中,林下灌木层植物共有25种,分属16科20属;草本层植物共有25种,分属17科24属。区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研究区域林下植物33科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41属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进一步研究还发现,6类杉阔混交林“杉木×香樟”林分的林下植物综合物种多样性指数(SDCI)最高,为0.72“,杉木×枫香”林分(0.67)和“杉木×乐昌含笑”林分(0.67)次之,然后是“杉木×火力楠”林分(0.63)“、杉木×木荷”林分(0.54)和“杉木×红锥”林分(0.48),杉木纯林(0.46)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 杉阔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灌木层 草本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山区针叶林单木分割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冰倩 曹霸 +1 位作者 岳彩荣 周全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34-39,48,共7页
以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结合地面实测样地数据,探索创新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模式,提升森林资源外业调查效率,更新资源调查数据,保证数据的现势性。考虑到研究区为山地林区,地面起伏较大,选取了一种基于改进加密三... 以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结合地面实测样地数据,探索创新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模式,提升森林资源外业调查效率,更新资源调查数据,保证数据的现势性。考虑到研究区为山地林区,地面起伏较大,选取了一种基于改进加密三角网滤波算法进行滤波和分类,并对比分析了分水岭、点云分割、层堆叠种子点三种不同的单木分割方法,完成了研究区单木位置、树高、冠幅等林木参数的提取研究,优化了激光雷达林木参数反演的技术流程。从30个样地中抽取10个样地,对比样木实测值与单木分割的估测值,结果表明:层堆叠种子点算法分割效果最优,F评分在64.61%~85.29%之间;点云分割算法居中,F评分在56.00%~80.60%之间;分水岭算法分割效果最差,F评分在45.57%~69.45%之间。同一种方法中,不同样地分割效果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样地地形、树木结构形态等因素有关;样地中林木分布存在树木遮挡或树木分布结构不规则时,一定程度会降低单木分割精度。因此,根据不同林分情况,建立适用性较强的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参数反演模型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单木分割方法 滤波 杉木 森林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混交林与杉木萌芽林的净生产力及水源涵养能力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维忠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泉州市山美水库库区9年生阔叶混交林及杉木萌芽林的净生产力和水源涵养功能,为其水源涵养林的改造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标准样地,调查山美水库库区9年生闽粤栲×台湾相思×火力楠阔叶混交林及杉木萌芽林林分生... [目的]分析福建省泉州市山美水库库区9年生阔叶混交林及杉木萌芽林的净生产力和水源涵养功能,为其水源涵养林的改造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标准样地,调查山美水库库区9年生闽粤栲×台湾相思×火力楠阔叶混交林及杉木萌芽林林分生长量、生物量及年净生产力,并测定生态系统各组分水源涵养能力。[结果]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年净生产力以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最大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别比杉木萌芽林显著提高22.44%、14.73%、18.01%、18.21%和17.45%。阔叶混交林的土壤持水指标优于杉木萌芽林,其中0~40 cm土层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别比杉木萌芽林显著提高17.21%和19.85%。阔叶混交林林分最大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别比杉木萌芽林显著提高17.23%和19.80%。[结论]闽粤栲×台湾相思×火力楠阔叶混交林可有效提升林分净生产力和水源涵养功能,该混交模式可在水源涵养林改造提升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美水库 阔叶混交林 杉木萌芽林 生物量 水源涵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位对闽楠杉木混交林中闽楠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登双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8-41,75,共5页
通过研究闽楠和杉木混交林分中的不同坡位闽楠保存株数、胸径、树高和冠幅等植物生长发育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混交林的闽楠保存率和冠幅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对闽楠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亩蓄积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下坡闽楠平... 通过研究闽楠和杉木混交林分中的不同坡位闽楠保存株数、胸径、树高和冠幅等植物生长发育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混交林的闽楠保存率和冠幅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对闽楠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亩蓄积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下坡闽楠平均胸径比中坡增长了14.29%、比上坡增长了33.33%,中坡比上坡增长了16.67%;下坡平均树高与中坡相比较高13.95%、与上坡相比较高25.64%,中坡与上坡相比较高10.26%;平均单株材积下坡与中坡相比较高50.98%、与上坡相比较高120%,中坡与上坡相比较高45.71%;平均单位亩蓄积下坡与中坡相比较高46.06%、与上坡相比较高117%,中坡与上坡相比较高48.90%。从培育用材林的目标考虑,以培育闽楠为目标树种的闽楠杉木混交林适宜选择在林地的中、下坡位进行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杉木 混交林 坡位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阔叶化改造对林分碳密度的影响
19
作者 汪保健 邱勇斌 +2 位作者 张能军 郑文华 汪秀玲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将杉木二代林改造为杉阔混交林对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杉木二代林内分别引入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木荷Schima superba和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将杉木二代林改造为杉阔混交林对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杉木二代林内分别引入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木荷Schima superba和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构建杉阔混交林,分析了各林分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变化。结果表明:杉木+木荷、杉木+厚朴混交林乔木层碳密度与杉木纯林接近,但杉木+光皮桦比杉木纯林乔木层碳密度减少了25.8%。3种杉阔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之间林下植被碳密度没有差异,但凋落物碳密度均低于杉木纯林。杉木+光皮桦、杉木+木荷和杉木+厚朴混交林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了5.9%、8.6%和21.7%。相对于杉木纯林,杉木+木荷和杉木+厚朴混交林林分总碳密度分别增加了5.7%和15.3%,而杉木+光皮桦林林分总碳密度则减少了6.1%。因此,树种组成显著影响杉阔混交林林分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杉木二代林阔叶化改造是提高林分固碳潜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阔叶树 混交林 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的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研建
20
作者 杜志 陈振雄 +2 位作者 贺东北 刘紫薇 黄鑫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采用野外调查易获取的林分特征因子、立地因子和气候因子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监测森林蓄积量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2023年3个年度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杉木实地调查的580... 采用野外调查易获取的林分特征因子、立地因子和气候因子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监测森林蓄积量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2023年3个年度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杉木实地调查的580个样地数据,建立含林分特征因子的林分蓄积量基础模型,并综合考虑立地因子和气候因子,确定固定效应变量和随机效应变量后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运用十折交叉验证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以林分平均优势高、郁闭度为代表的林分特征因子,海拔为代表的立地因子,年平均气温为代表的气候因子与林分公顷蓄积量相关性高,利用林分平均优势高、郁闭度、龄组构建了林分蓄积量基础模型;加入海拔立地因子作为固定效应变量,引入样地所在年平均气温差异作为随机效应,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其拟合精度较基础模型有所提高,决定系数(R^(2))从0.616提高到0.654,估计值的标准差(E_(SE))、平均预估误差(E_(MP))和平均百分标准误差(E_(MPS))值均有所降低。对林分平均优势高、郁闭度、立地和气候因子与林分蓄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效探究,构建的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建模采用的变量均能通过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或坐标信息获取,为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区域森林蓄积量提供了参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蓄积量 杉木 气候因子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