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 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ce
1
作者 SHI Cai-yun AN Zi-xuan LI We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4-675,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CH)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METHODS A total of 60 male SPF Kunming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reforming longa 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CH)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METHODS A total of 60 male SPF Kunming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reforming longa method into sham group(sham),model group(tMCAO,reforming longa method),CH 0.2 and 0.5 g·kg-1 groups and positive drug control group(edaravone 0.008 g·kg-1).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were performed 24 h after opera⁃tion.Mice with scores ranged between 1 and 3 were included in subsequent experiments.Each group had 8 mice.CH edaravone and normal sa⁃line were ip injected for 5 d.The tMCAO group and the sham group were administered the same amount of normal saline as administration groups.TTC staining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volu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ELISA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1β(IL-1β),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and interferon-γ(IFN-γ)in serum and penumbra.RESULTS TTC stain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infarction in sham group.Compared with tMCAO group,the infarct volume in each administr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1).ELISA results showed that IL-6,IL-1βand IFN-γin serum and penumbra wer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MCAO group and sham group(P<0.01),and BDNF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1).Compared with tMCAO group,IL-6,IL-1βand IFN-γin serum and ischemic penumbra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ll administration groups(P<0.01),while the content of BDNF was in⁃creased in CH 0.2 g·kg-1 group and edaravone 0.008 g·kg-1 group(P<0.05),and other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1).CONCLU⁃SION CH could reduce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vol⁃ume and improve the nerve injury caused by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The mechanism was related to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IL-6,IL-1βand IFN-γ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BDNF possi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teomic study on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to ischemia-reperfusion lung injury
2
作者 ZHANG Chun-fang CHEN Zhu-chu +3 位作者 GUO Hai-zhou ZHANG Heng XIAO Zhi-qiang CHEN Sheng-x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z1期304-309,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protein expression of lung tissue of rabbit after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and try to elucidate the potential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IP.Methods 12 domestic rabbits were rando...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protein expression of lung tissue of rabbit after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and try to elucidate the potential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IP.Methods 12 domestic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IP and group control(6 rabbits in each group).All the left lungs were afflicted by ische mia-reperfusion injury except that those in group IP were subject to IP prior to ischemic phase.2-DE was employed to separate the total protein of the lung tissue.PDQuest analysis software was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ly expressed protein spot.MALDI-TOF-MS and Mascot database searching were exploited to identify these proteins.Results 1)IP attenuated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lung injury.2)The proteomic analysis showed 35 target proteins,of which 17 were characterized such as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delta catalytic subunit.Conclusions 1)Proteomic is a promising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IP and ischemia-reperfusion lung injury.2)That IP inhibits inflammatory cascades through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may be one of its protectiv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OM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线粒体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曹迪 肖礼祖 +3 位作者 樊碧发 熊东林 彭莉萍 孙武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1,共8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中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导致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线粒体作为神经元的主要能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中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导致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线粒体作为神经元的主要能量来源,对维持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大量的研究表明,线粒体与DPN的发病密切相关,其病理机制涉及氧化应激、钙稳态失衡以及能量生成障碍等方面,诱发神经元凋亡,从而引起神经损伤,最终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许多药物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发挥镇痛作用,表明调控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有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策略之一。本文将从线粒体功能障碍出发,对其在DPN中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预防和治疗DPN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线粒体 氧化应激 神经损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代谢物MMA通过抑制PPAR-α/TFEB通路加重脓毒性心肌损伤
4
作者 崔岩 杨光远 +4 位作者 刘明远 董天崴 赵广阳 陆成博 刘烨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5,共8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代谢物甲基丙二酸(MMA)对脓毒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H9c2心肌细胞脂多糖(LPS)2.00μg/ml处理24 h构建脓毒性心肌损伤体外模型,其后12 h分别给予MMA 5 mmol/L和PPAR-α激动剂GW7647100 nmol/L,将心肌细胞分... 目的探讨线粒体代谢物甲基丙二酸(MMA)对脓毒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H9c2心肌细胞脂多糖(LPS)2.00μg/ml处理24 h构建脓毒性心肌损伤体外模型,其后12 h分别给予MMA 5 mmol/L和PPAR-α激动剂GW7647100 nmol/L,将心肌细胞分为LPS组、LPS+MMA组、LPS+GW7647组和LPS+MMA+GW7647组。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8~12周龄,20~25 g,腹腔注射LPS 20 mg/kg构建脓毒性心肌损伤体内模型。根据给药不同,将小鼠分为MMA组(MMA 400 mg/kg,n=8)、LPS组(LPS 20 mg/kg,n=8)、LPS+MMA组(LPS 20 mg/kg+MMA 400 mg/kg,n=8)和对照组(LPS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n=8)。利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的数据集,纳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951例,分析血清MMA、C反应蛋白(CRP)和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及MMA和CRP与hs-cTnT的相关性。测定H9c2心肌细胞活力、小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及H9c2心肌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细胞钴胺素水平,检测H9c2心肌细胞培养基上清液及小鼠心肌组织MMA含量。通过小鼠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Western blot检测H9c2心肌细胞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PPAR-α、转录因子EB(TFEB)蛋白表达。荧光染色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死亡率。结果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与CRP<30 mg/L组相比,CRP≥30 mg/L组血清hs-cTnT增高的患者比例和MMA水平均增加(P=0.017和0.007)。相比低水平MMA组,高水平MMA组血清hs-cTnT升高的患者比例增加(P=0.006)。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RP(r=0.074,P=0.021)和MMA(r=0.260,P<0.001)与hs-cTnT均呈正相关。LPS 2.00μg/ml处理心肌细胞24 h后,培养基上清液MMA明显升高(P<0.001),心肌细胞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表达量减少(P=0.004),而心肌细胞钴胺素含量轻度代偿性上升(P=0.020)。LPS组心肌组织MM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0)。与LPS组相比,LPS+MMA组心肌组织MMA水平增加(P<0.001)。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下降(均为P=0.040),LPS+MMA组较LPS组下降更显著(P=0.008和0.010)。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血清CK-MB和心肌组织MDA水平升高(均为P<0.001),LPS+MMA组较LPS组血清CK-MB(P=0.003)和心肌组织MDA水平进一步升高(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PS抑制H9c2心肌细胞PPAR-α(P=0.009)和TFEB蛋白表达(P=0.010),且LPS+MMA会进一步降低二者表达水平(P=0.006和0.004)。体外给予GW7647可改善由LPS及LPS+MMA刺激引起的心肌细胞TFEB蛋白表达减少(均为P<0.001)。同时,GW7647可降低由LPS和LPS+MMA刺激心肌细胞释放的LDH水平(P<0.001和P=0.040)及心肌细胞死亡(P<0.001和P=0.010)。结论MMA可通过抑制PPAR-α/TFEB通路加重脓毒性心肌损伤,激活PPAR-α后可减轻MMA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线粒体 心肌损伤 甲基丙二酸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转录因子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2感染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线粒体机制
5
作者 史舒琦 彭莉萍 +4 位作者 王佳慧 蒋婷婷 熊东林 孙武平 周亚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3-708,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全球大流行,不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呼吸系统健康,同时也对神经系统有着潜在影响。研究表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可能损伤外周神经系统,...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全球大流行,不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呼吸系统健康,同时也对神经系统有着潜在影响。研究表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可能损伤外周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机制。因此,本文重点综述SARS-CoV-2感染引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涉及的线粒体机制,旨在为探索SARS-CoV-2感染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基础。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探讨有助于加深对病毒影响神经系统的理解,并为未来疾病治疗和康复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疼痛 神经损伤 线粒体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活性氧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作用机制
6
作者 余欢 孙永康 +1 位作者 宋研博 王新志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74-1783,共10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脑缺血引起的神经损伤在再灌注过程中加重的现象。在CIRI过程中会伴随大量活性氧(ROS)产生,且ROS大量产生的时间与神经细胞凋亡时间具有高度重合性。ROS驱动的氧化应激(OS)在调控含半胱氨酸的胱天蛋白酶(Casp...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脑缺血引起的神经损伤在再灌注过程中加重的现象。在CIRI过程中会伴随大量活性氧(ROS)产生,且ROS大量产生的时间与神经细胞凋亡时间具有高度重合性。ROS驱动的氧化应激(OS)在调控含半胱氨酸的胱天蛋白酶(Caspase)激活的上游,即线粒体(SR)、内质网(ER)和死亡受体(DR)等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中起核心作用,并在ER-DR-SR多通路信号串扰介导的细胞凋亡中作为重要上游激活信号,参与影响通路串扰过程中中间信号分子Ca^(2+)转输及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激活,即ROS-ER-Ca^(2+)-SR途径、ROS-ER-JNK-DR-SR途径,进一步加重神经细胞凋亡。中药在防治CIRI中已取得重大进展,但现研究缺乏以ROS为主线串联中药在干预以ROS为诱导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活性氧 氧化应激 神经细胞凋亡 线粒体 内质网 死亡受体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AQP-4 on blood-brain barrier damage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7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50-150,共1页
Aquaporin-4 (AQP-4), a water-channel protein,i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brain, which is important ele- ments in the formation of brain edem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pid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AQP-4 ex... Aquaporin-4 (AQP-4), a water-channel protein,i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brain, which is important ele- ments in the formation of brain edem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pid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AQP-4 ex- pression up-regulates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making the astrocytic endfeet swelling, with the con- sequence of the injury of blood-brain barrier(BBB) , increasing the permeability of BBB, render too much water in the blood flow to the brain parenchyma, which results in cytotoxic edema, disorder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addintion, the increased permeability of BBB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cerebral stroke,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hat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QP-4 with BBB further and restore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njury be a new strategy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P-4 brain EDEM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lood-brain barrier astrocytic endfeet SWELLING CYTOTOXIC EDE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代谢探讨红景清肺方对PM_(2.5)诱导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苏鑫 胡万利 张胜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I0002,I0003,共6页
目的探究红景清肺方对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诱导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M_(2.5)模型组、中药等效组、中药二倍组。中药各组预给药7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 目的探究红景清肺方对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诱导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M_(2.5)模型组、中药等效组、中药二倍组。中药各组预给药7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持续2 d给予0.02 mg·μL^(-1)浓度PM_(2.5)混悬液滴鼻制备小鼠肺损伤模型。末次染毒24 h后取肺组织样本,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Na^(+)-K^(+)-ATP酶(Na^(+)-K^(+)-ATPase)、Ca^(2+)-Mg^(2+)-ATP酶(Ca^(2+)-Mg^(2+)-ATPase)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及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PGC-1α、TFAM、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Nrf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M_(2.5)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结构病理损伤明显,肺组织中ATP、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显著降低(P<0.01),AMPK、PGC-1α、TFAM蛋白表达水平及PGC-1α、Nrf1、TFAM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与PM_(2.5)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肺组织损伤明显改善,中药二倍组中ATP含量升高(P<0.05),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显著升高(P<0.01),中药等效组三者含量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组AMPK、PGC-1α、TFAM蛋白表达水平及PGC-1α、Nrf1、TFAM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红景清肺方可提高肺组织内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上调AMPK/PGC-1α信号通路蛋白水平,减轻线粒体损伤和功能障碍,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有效改善肺组织能量代谢,从而减轻PM_(2.5)对肺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红景清肺方 肺损伤 能量代谢 线粒体 AMPK/PGC-1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胡爽 温静 +1 位作者 范晓迪 李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1006,共6页
一直以来,细胞器被认为具有各自特异的组成和结构,独立发挥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相邻的不同细胞器之间可以通过蛋白-蛋白或蛋白-脂质形成膜接触点,从而发生相互作用。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 一直以来,细胞器被认为具有各自特异的组成和结构,独立发挥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相邻的不同细胞器之间可以通过蛋白-蛋白或蛋白-脂质形成膜接触点,从而发生相互作用。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s,MAMs)是线粒体与内质网之间相互接触的膜结构,多种蛋白富集在MAMs上,对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的物质交流及二者的功能,起严格的调控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中,MAMs参与线粒体分裂、线粒体自噬、氧化应激、钙失衡等一系列关键的病理进程,对病情的发展、转归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治疗靶点。该文着重于MAMs的结构、功能和其对MIRI进程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一个详细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器相互作用 内质网-线粒体微域 钙信号 内质网-线粒体接触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氧化损伤和PKCε-Nampt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美娟 刘真一 +4 位作者 靳晓飞 周晓红 高钰 赵月眸 高维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线粒体氧化损伤及PKCε-Nampt通路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14.3 g/kg)和依达拉奉组(3 mg/kg),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MCAO法建立脑I/R损伤模型,术后24 h各组给...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线粒体氧化损伤及PKCε-Nampt通路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14.3 g/kg)和依达拉奉组(3 mg/kg),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MCAO法建立脑I/R损伤模型,术后24 h各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给药7 d后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元标志物MAP-2表达,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检测ROS、MDA水平和SOD活性评价氧化损伤情况,荧光探针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修饰酶循环法检测NAD^(+)/NADH比值,Western blot法检测PKCε、p-PKCε、Nampt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p-PKCε、Nampt蛋白阳性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脑组织MAP-2荧光强度增强(P<0.05),神经元损伤减轻,脑组织ROS、MDA水平降低(P<0.05),SOD活性、线粒体膜电位、NAD^(+)/NADH比值升高(P<0.05),p-PKCε、Nampt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通过激活PKCε-Nampt信号通路、提高线粒体功能来减轻大鼠脑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PKCΕ NAM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皮层和海马部位神经细胞损伤的动态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彤 白家鸣 +4 位作者 施懿峻 闻彩名 崔琳 杨静娴 肖洪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8-1718,共11页
目的动态表征急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小鼠皮层和海马部位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取体质量为25~28 g的雄性C57BL/6J小鼠,线栓法阻断小鼠的大脑中动脉,1 h后进行再灌注,制备急性I/R损伤小鼠模型。实验为Sham组、... 目的动态表征急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小鼠皮层和海马部位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取体质量为25~28 g的雄性C57BL/6J小鼠,线栓法阻断小鼠的大脑中动脉,1 h后进行再灌注,制备急性I/R损伤小鼠模型。实验为Sham组、I/R-6 h组、I/R-24 h组和I/R-72 h组。采用Longa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各时间点小鼠的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尼氏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损伤;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以及成熟神经元的损伤情况;透射电镜检测海马神经元的线粒体损伤;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相关蛋白p-Drp1/Drp1、Mff、Fis1和OPA1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脑I/R时间的延长,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脑梗死体积,皮层和海马部位的神经细胞损伤、胶质细胞活化、神经元缺失、线粒体损伤逐渐加重;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表达逐渐增加,而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结论随着脑I/R时间的延长,胶质细胞活化、神经元缺失、线粒体损伤等神经病理损伤逐渐加重,这可能与线粒体动力学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态表征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死亡在脊髓损伤中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洪霞 马芬芬 陈雅慧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66-1672,共7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继发性损伤是造成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以及离子失衡是继发性损伤阶段重要的病理过程。铜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继发性损伤是造成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以及离子失衡是继发性损伤阶段重要的病理过程。铜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其发生机制是铜与三羧酸循环的硫辛酰化组分直接结合,导致硫辛酰化蛋白质聚集和铁硫簇蛋白丢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铜死亡的发生涉及线粒体和铜离子两个重要因素,并且还提出了调控其发生的铜死亡相关基因。由于脊髓损伤后出现线粒体功能受损和血清铜水平异常,所以铜死亡被认为与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相关。本文以铜死亡调控线粒体功能、影响铜离子代谢以及部分铜死亡相关基因(FDX1、LIAS、DLD、PDHA 1和PDHB)为切入点,讨论铜死亡与脊髓损伤的联系,旨在为脊髓损伤的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铜死亡 线粒体 铜离子 铜死亡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应激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心肌损伤的模型评价及机制研究
13
作者 倪萍 刘思彤 +7 位作者 孙瑞鸽 马海钧 孙红 张欢 梁健 杜成渝 于游 于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5-1644,共10页
目的:探究慢性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并揭示其潜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和ApoE^(−/−)小鼠。10周饮食干预后进行AS病理观察,AS鉴定成模后再复合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刺激(chronic u... 目的:探究慢性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并揭示其潜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和ApoE^(−/−)小鼠。10周饮食干预后进行AS病理观察,AS鉴定成模后再复合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6周,分为五组:对照(control)组、CUMS组、AS-普通饲料喂养(AS-regular diet,AS-r)+CUMS组、AS-高脂饲料喂养(AS-high-fat diet,AS-h)组和AS-h+CUMS组,每组各10只。CUMS期间对各组小鼠进行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脂;HE、油红O染色评估主动脉根部病理改变;超声心动图评估小鼠心功能;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心肌组织ATP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Oxygraph-2k高分辨呼吸能量代谢仪检测心肌线粒体耗氧率;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各CUMS组运动总路程、进入中央区次数、糖水偏好率均显著下降(P<0.05);各AS组主动脉根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脂质沉积及内皮损伤,心功能均显著下降(P<0.05)、并伴随不同程度心肌损伤(P<0.05);AS-h+CUMS、AS-r+CUMS心肌线粒体结构破坏,ATP含量显著下降(P<0.05),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支持的呼吸、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支持的呼吸和电子传递系统最大呼吸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应激通过破坏AS小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及能量代谢功能导致线粒体非稳态负荷发生,进而加剧心肌细胞凋亡加重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应激 心肌损伤 线粒体 线粒体非稳态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诱导心肌细胞自噬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勇 周颖 +1 位作者 古雍翔 杨国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诱导心肌细胞自噬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模型。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CLP)组、模型+二甲基亚砜(DMSO)(CLP+DMSO)组...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诱导心肌细胞自噬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模型。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CLP)组、模型+二甲基亚砜(DMSO)(CLP+DMSO)组、模型+Met(Met)组、模型+Met+3-甲基腺嘌呤(3-MA)(Met+3-MA)组、模型+Met+复合物C(CC)(Met+CC)组,每组10只。Met、Met+3-MA及Met+CC组在建模前2周每日予Met(200 mg/kg)腹腔注射1次,Met+3-MA组术前1 h腹腔注射3-MA(10 mg/kg),Met+CC组术前30 min腹腔注射CC(20 mg/kg),末次注射Met 24 h后建模,所有小鼠在术后24 h留取心脏及血液。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与LC3Ⅱ、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泛素结合蛋白62(p6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腺苷单磷酸(AMP)激酶(AMPK)和磷酸化AMPK(p-AMPK)的蛋白相对表达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及自噬小体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及CLP+DMSO组Beclin-1、p62、p-AMPK/AMPK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及LC3Ⅱ/LC3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LP组Bax升高且Bcl-2降低(P<0.01);与CLP组比较,Met组Beclin-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及LC3Ⅱ/LC3Ⅰ升高且p62降低(P<0.01),Bax降低且Bcl-2升高(P<0.01);与Met组比较,Met+3-MA组Beclin-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及LC3Ⅱ/LC3Ⅰ降低且p62升高(P<0.05),Bax升高且Bcl-2降低(P<0.05),Met+CC组p-AMPK/AMPK的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HE染色见Sham组心肌纤维无紊乱,CLP组心肌纤维明显紊乱且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Met组心肌见空泡状改变,Met+3-MA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且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电镜见Sham组心肌线粒体形态正常;CLP组线粒体嵴排列排列紊乱且见空泡状改变,偶见自噬小体;Met组线粒体稍肿胀,见大量自噬体;Met+3-MA组线粒体明显肿胀,见少量自噬小体。结论二甲双胍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诱导自噬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改善线粒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自噬 脓毒症 心肌损伤 线粒体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XBP1s通过抑制ITPR介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被引量:1
15
作者 倪海强 彭宣 +1 位作者 顾世琦 宫念樵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8,共9页
目的 探讨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腺病毒阴性对照组(Ad-shNC组)、靶向沉默XBP1s腺病毒组(Ad-shXBP1s组)、Ad-shNC+H/R组、Ad-shXBP1s+H/R... 目的 探讨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腺病毒阴性对照组(Ad-shNC组)、靶向沉默XBP1s腺病毒组(Ad-shXBP1s组)、Ad-shNC+H/R组、Ad-shXBP1s+H/R组。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活性、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钙离子水平。使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IP-seq)分析XBP1s调控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TPR)家族的结合位点。检测各组XBP1s和ITPR家族信使RN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AdshNC组比较,Ad-shNC+H/R组细胞凋亡水平更高,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升高;与Ad-shNC+H/R组比较,Ad-shXBP1s+H/R组细胞凋亡水平较低,线粒体活性氧水平下降,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线粒体钙离子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Ad-shNC组比较,Ad-shXBP1s组XBP1s、ITPR1、ITPR2和ITPR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均为P<0.05)。与Ad-shNC组相比,Ad-shNC+H/R组XBP1s、ITPR1、ITPR2和ITPR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与Ad-shNC+H/R组相比,Ad-shXBP1s+H/R组XBP1s、ITPR1、ITPR2和ITPR3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为P<0.05)。ChIP-seq结果显示,XBP1s能够结合ITPR1的启动子和外显子、ITPR2外显子和ITPR3外显子。结论 XBP1s可能通过直接调控ITPR转录和翻译而影响线粒体相关的内质网膜结构功能,下调XBP1s能够抑制ITPR表达,改善线粒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 肌醇1 4 5-三磷酸受体 线粒体损伤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相关的内质网膜 钙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护风镜对眼爆震伤诱导视网膜病理损伤和自噬变化的有效改善
16
作者 晁望舒 费晓炜 +12 位作者 李伟萍 豆雅楠 王俊龙 何鑫 吕伟豪 武秀权 陈红庆 陈雷颖 马天 费舟 庄茁 康越 费霏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9-177,共19页
首先基于头部动态测试系统与激波管和外场实弹实爆测试环境,验证了眼部装备(护目镜和风镜)的防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风镜防护性能更优,建议给执勤人员配发兼容防紫外、强光、烟雾和防破片功能的风镜产品,以提高相关人员眼部防护能力。... 首先基于头部动态测试系统与激波管和外场实弹实爆测试环境,验证了眼部装备(护目镜和风镜)的防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风镜防护性能更优,建议给执勤人员配发兼容防紫外、强光、烟雾和防破片功能的风镜产品,以提高相关人员眼部防护能力。此后,研究眼部爆震伤后组织损伤、功能改变及市售风镜动物实验版的防护作用与机制,为防治眼部爆震伤及风镜后续的设计改进提供理论依据。选用比格犬和C57小鼠进行相关动物实验,通过HE、Tunel、Nissl染色、视觉电生理检查等检测方法,发现随着冲击波强度的提高和伤后时间的延长,视网膜损伤程度和细胞凋亡程度均提高,其中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和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处(layer of photoreceptor inner/outer segments,IS/OS)受到的损伤最严重;进一步研究分子变化发现,自噬相关调节蛋白SQSTM1/p62(P<0.0001)和LC3-Ⅱ(P=0.8437)、LC3-Ⅰ(P=0.003)的表达量明显增高,说明视网膜损伤一定程度上是由爆震伤后自噬增强这一机制导致的。市售风镜的动物实验版能够有效减轻冲击波对视网膜的损伤,保护RNFL、INL/ONL、GCL和IS/OS的结构。同时,与其他组相比,3.5 MPa组防护组与损伤组视网膜损伤和细胞凋亡程度差异最显著,推测该强度下防护风镜发挥了最大的保护作用,保护机制与防护降低视网膜细胞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格犬 眼部爆震伤 防护风镜 视网膜 线粒体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GSK3β通过抑制ITPR1-GRP75-VDAC1复合体功能减轻衰老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17
作者 倪海强 顾世琦 +1 位作者 彭宣 宫念樵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6-414,共9页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对衰老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RTEC分成为Young组即正常生长的年轻RTEC、Old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的衰老RTEC、Old+Ad-shNC+H/R组即使用Etoposid...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对衰老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RTEC分成为Young组即正常生长的年轻RTEC、Old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的衰老RTEC、Old+Ad-shNC+H/R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衰老再转染腺病毒阴性对照(AdshNC)后进行H/R处理,Old+Ad-shGSK3β+H/R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衰老后再转染靶向沉默GSK3β的短发夹RNA腺病毒(Ad-shGSK3β)后进行H/R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和线粒体活性氧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钙离子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GSK3β、线粒体相关的内质网膜(MAM)相关蛋白肌醇1,4,5-三磷酸受体1(ITPR1)、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表达及磷酸化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分析GSK3β与MAM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与Young组比较,Old组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均较高;与Old组比较,Old+AdshNC+H/R组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均较高;与Old+Ad-shNC+H/R组比较,Old+Ad-shGSK3β+H/R组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Young组比较,Old组ITPR1、GRP75和GSK3β总蛋白表达增多,ITPR1和GRP75磷酸化水平升高,而VDAC1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均下降;与Old组比较,Old+Ad-shNC+H/R组GSK3β蛋白表达不变,ITPR1和GRP75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升高,VDAC1总蛋白表达不变,磷酸化水平增高;与Old+AdshNC+H/R组比较,Old+Ad-shGSK3β+H/R组GSK3β蛋白表达减少,ITPR1、GRP75和VDAC1总蛋白表达不变,磷酸化水平均下降。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GSK3β能够与ITPR1、GRP75和VDAC1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结论GSK3β在衰老RTEC中表达升高,抑制GSK3β表达能够降低ITPR1-GRP75-VDAC1复合体磷酸化水平,限制线粒体钙离子超负荷,保护线粒体功能,减少再灌注时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肾移植 中老年供者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损伤 衰老 线粒体相关的内质网膜 钙超载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抑制GSK-3β活性介导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线粒体机制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贺永贵 李王芳 +2 位作者 伊红丽 郑桓 习瑾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10,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线粒体保护途径,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冠状动脉进行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 min,♂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黄芪甲苷组、mPTP开放剂苍术苷(at...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线粒体保护途径,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冠状动脉进行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 min,♂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黄芪甲苷组、mPTP开放剂苍术苷(atractyloside)组和抑制剂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组;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心功能指标;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差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及Ca2+诱导的线粒体肿胀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再灌注区磷酸化-GSK-3β的表达。结果黄芪甲苷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明显抑制线粒体肿胀,再灌注期GSK-3β磷酸化表达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苷对MIR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SK-3β活性,进而阻止mPTP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心肌 缺血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GSK-3Β MP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味檀香散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杨梅 寇毅英 +1 位作者 冯伟力 格日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研究三味檀香散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致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ip)Iso诱导大鼠造成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Iso5mg·kg-1,每日1次,连续3d),末次给Iso后24h,大鼠颈... 目的研究三味檀香散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致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ip)Iso诱导大鼠造成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Iso5mg·kg-1,每日1次,连续3d),末次给Iso后24h,大鼠颈动脉取血,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实验结束后,留取心脏并测定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和心肌梗死范围大小,并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预先给予三味檀香散组血清LDH和CK活性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心肌组织中NOS、iNOS、NO和心肌梗死范围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心肌组织电镜观察表明:三味檀香散组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肌膜平整光滑,线粒体嵴密集、排列整齐,肿胀及空泡明显减轻。结论藏药三味檀香散对Iso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抗心肌缺血的机制可能与其保护心肌线粒体结构,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和降低心肌中NOS和iNOS的活性,减少NO过量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味檀香散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缺血 线粒体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任洪波 章同华 +3 位作者 秦永文 王学敏 张燕 刘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和方法 :利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研究褪黑素对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并从氧自由基、钙超载以及能量代谢方面探讨其基本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 :预先给予 10mg/kg的褪黑素能够明显减少再灌注心肌线粒体的丙二醛 (MDA)... 目的和方法 :利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研究褪黑素对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并从氧自由基、钙超载以及能量代谢方面探讨其基本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 :预先给予 10mg/kg的褪黑素能够明显减少再灌注心肌线粒体的丙二醛 (MDA)含量 ,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 ,减少钙超载 ,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完整性 ,促进再灌注心肌ATP合成能力的恢复 ,维持细胞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 线粒体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