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it stream power,minimum energy dissipation rate,and river engineering
1
作者 Chih Ted Yang 《水道港口》 2010年第5期317-317,共1页
Unit stream pow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ominant paramete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nsport rate of sand,gravel,and hyper-concentrated sediment with wash load.Minimum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theory,or its simpli... Unit stream pow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ominant paramete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nsport rate of sand,gravel,and hyper-concentrated sediment with wash load.Minimum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theory,or its simplified minimum unit stream power and minimum stream power theories,can provide engineers the nee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river morphology and river engineering studies.The Generalized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 for Alluvial River Simulation computer mode series have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bove theories.The computer model seri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many countries.Examples will b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computer models to solving a wide range of river morphology and river engineering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model minimum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river engineering river morphology sediment transport unit stream po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典型河段冲淤变化计算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董耀华 卢金友 +1 位作者 范北林 黄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2,共4页
采用FLUVIAL 12模型,进行了三峡水库运用60a长江下荆江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冲淤变化预测计算,并讨论了FLUVIAL 12模型的适用性。计算分析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呈现先微淤、后冲刷、冲刷平衡后再缓慢回淤的冲淤过程和规律,... 采用FLUVIAL 12模型,进行了三峡水库运用60a长江下荆江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冲淤变化预测计算,并讨论了FLUVIAL 12模型的适用性。计算分析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藕池口至监利河段呈现先微淤、后冲刷、冲刷平衡后再缓慢回淤的冲淤过程和规律,最大冲刷量7.1~11.2亿t,出现在水库运用55a左右;监利、调关、石首3站枯水流量5000m3/s时水位下降3.13~4.71m,洪水流量30000m3/s时水位下降0.42~2.7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荆江 FLUVIAL-12模型 河道冲淤 河流最小能耗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系划分与河流分级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董耀华 汪秀丽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共5页
将推荐的水系划分与河流分级Horton法相结合,通过合理选取最小河流(流域)单元、科学制作河流树状图表,初步研究了长江流域(不含太湖水系)的河流分级。研究结果显示:①推荐将长江水系划分为干流水系与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洞庭... 将推荐的水系划分与河流分级Horton法相结合,通过合理选取最小河流(流域)单元、科学制作河流树状图表,初步研究了长江流域(不含太湖水系)的河流分级。研究结果显示:①推荐将长江水系划分为干流水系与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洞庭湖、汉江、鄱阳湖、太湖8个支流水系;②581条河流基本特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河流的河长与流域面积约为0.5次方关系,选取流域面积不小于2 000 km2或河长不小于100 km的河流为最小河流(流域)单元,确定长江流域(不含太湖水系)河流总数为374条;③以岷江水系为例,精心制作了长江流域各水系的河流树状图表,树状图显示了河流隶属关系、分级数、河长、流域面积等特性;④长江流域(不含太湖水系)最高河流分级数为6级。按河流统计:6级1条(0.3%),5级3条(0.8%),4级6条(1.6%),3级14条(3.7%),2级71条(19.0%),1级279条(74.6%);按水系统计:岷江、嘉陵江、鄱阳湖为5级,干流、雅砻江、洞庭湖、汉江为4级,乌江为3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水系划分 河流分级 Horton法 最小河流(流域)单元 河流树状图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三角洲演变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界仁 陈国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采用经验模型、分析模型和最小功率方法研究河口三角洲演变过程 .根据黄河河口三角洲资料 ,利用三个模型计算了河口三角洲岸线或沙咀宽度及岸线的平均延伸情况及对河口近口段河道水位的影响 ,比较分析了各模型的计算结果 ,指出了模型不... 采用经验模型、分析模型和最小功率方法研究河口三角洲演变过程 .根据黄河河口三角洲资料 ,利用三个模型计算了河口三角洲岸线或沙咀宽度及岸线的平均延伸情况及对河口近口段河道水位的影响 ,比较分析了各模型的计算结果 ,指出了模型不足之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三角洲 最小功率法 黄河 数学模拟 演变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的需沙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兆印 黄文典 何易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4,共9页
河流泥沙管理必须同时考虑河流的产沙量和需沙量。本文从河床演变、河口平衡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研究长江的需沙量。长江的需沙量主要包括:1)长江中下游向着最小能耗平衡纵剖面的河床演变所需的泥沙;2)人工采沙量;3)长江口造陆所需泥沙... 河流泥沙管理必须同时考虑河流的产沙量和需沙量。本文从河床演变、河口平衡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研究长江的需沙量。长江的需沙量主要包括:1)长江中下游向着最小能耗平衡纵剖面的河床演变所需的泥沙;2)人工采沙量;3)长江口造陆所需泥沙。长江中下游河道横向摆动受到两岸堤防约束,河床演变主要是纵剖面调整。目前中游远未达到最小能耗的平衡纵剖面,长期发展趋势以淤积为主,因此正常情况下中游以淤积为主。三峡水库蓄水暂时改变了这个演变过程。近20年来长江泥沙逐渐减少,水库蓄水拦沙、河道人工采沙等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了长江输沙量的减小。上海市的发展需要在河口创造大片新生陆地,需要大量的泥沙。长江中下游汛期的泥沙主要为冲泻质,非汛期主要为床沙质,输送到河口的泥沙只有大约90%的较粗泥沙可以用于造陆。河口造陆计划的实现需要长江至少来沙超过3亿t才能维持平衡。目前长江每年的缺沙量约为1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需沙量 泥沙概算 最小能耗平衡纵剖面 造陆 缺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SR输出序列的特征向量表示法
6
作者 王尚平 王育民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608-1613,共6页
利用对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序列的矩阵表示,通过对系数矩阵的特征向量分析,给出了输出结果的明确表达式,其中系数完全依赖于初始值及其极小多项式的互反多项式的根。该结果比以前的表达式更明确。
关键词 输出序列 特征向量 LFSR 极小多项式 流密码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不确定数据流的聚类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韩东红 王坤 +1 位作者 邵崇雷 马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77-1682,共6页
作为大数据的重要组成,产生于传感器、移动电话设备、社交网络等的不确定流数据因其具有流速可变、规模宏大、单遍扫描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传统聚类算法不能满足用户高效实时的查询要求.首先利用MBR(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描述不确... 作为大数据的重要组成,产生于传感器、移动电话设备、社交网络等的不确定流数据因其具有流速可变、规模宏大、单遍扫描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传统聚类算法不能满足用户高效实时的查询要求.首先利用MBR(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描述不确定元组的分布特性,并提出一种基于期望距离的不确定数据流聚类算法,计算期望距离范围的上下界剪枝距离较远的簇以减少计算量;其次针对簇内元组的分布特征提出了簇MBR的概念,提出一种基于空间位置关系的聚类算法,根据不确定元组MBR和簇MBR的空间位置关系排除距离不确定元组较远的簇,从而提高聚类算法效率;最后在合成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数据流 聚类 大数据 数据挖掘 最小边界矩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VC的实时流媒体自适应跟踪传输算法
8
作者 邹勇 赵海 +1 位作者 赵明 宋纯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66-1569,共4页
为了更好地保证流媒体系统实时约束下的同步性能,解决流媒体缓冲区设置中同步与播放时延的矛盾,使缓冲区长度设置在实时性约束下最大化,在实时环境条件下,给出了一种缓冲区占用水平设定值的动态确定方法,在仿真实验中以此作为流媒体速... 为了更好地保证流媒体系统实时约束下的同步性能,解决流媒体缓冲区设置中同步与播放时延的矛盾,使缓冲区长度设置在实时性约束下最大化,在实时环境条件下,给出了一种缓冲区占用水平设定值的动态确定方法,在仿真实验中以此作为流媒体速率控制系统的设定值.为了克服传统控制方法超调量过大的弊端,选择了最小方差控制(MVC,minimum variance control),设计了基于最小方差控制的实时流媒体缓冲区自适应设定值跟踪传输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不同的网络时延自适应,计算出合适的缓冲区占用水平设定值,实现了缓冲区占用水平对设定值的跟踪,播放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流媒体 最小方差控制 设定值跟踪 TCP友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渐增最小支持度函数的数据流频繁项挖掘
9
作者 邝祝芳 谭骏珊 +1 位作者 杨卫民 辛动军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6-198,共3页
目前数据流频繁项近似挖掘算法大多采用误差参数控制挖掘的结果,时间与内存开销越高,挖掘结果的正确性越低.针对这样一个问题,提出了渐增最小支持度函数作为误差参数.如果某数据项在滑动窗口中的保存时间越长,则该数据项的出现频率必须... 目前数据流频繁项近似挖掘算法大多采用误差参数控制挖掘的结果,时间与内存开销越高,挖掘结果的正确性越低.针对这样一个问题,提出了渐增最小支持度函数作为误差参数.如果某数据项在滑动窗口中的保存时间越长,则该数据项的出现频率必须相应的增加才能继续保存在滑动窗口中.这样,在滑动窗口中需要保存的数据项的数量将减少,时间开销与内存开销也相应的减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渐增最小支持度函数的数据流频繁项挖掘算法GFFPM.该算法能准确的挖掘出滑动窗口中的频繁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流 数据挖掘 频繁项 滑动窗口 最小支持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溪流生态基础流量推估——和平溪上游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载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146-150,共5页
在研究山区河川的水理计算方法时有争议 ,尚未有定论 ,一般研究河川基础流量以采用历史流量评估法及水理评估法为常用的量化方式。本研究主要以“历史流量评估法”进行生态基础流量分析。依据面积与流量经验值估算 ,本研究推估之最小生... 在研究山区河川的水理计算方法时有争议 ,尚未有定论 ,一般研究河川基础流量以采用历史流量评估法及水理评估法为常用的量化方式。本研究主要以“历史流量评估法”进行生态基础流量分析。依据面积与流量经验值估算 ,本研究推估之最小生态基础流量约为 0 .32~ 0 .95 cms;依照日本一般生态基础流量计算标准 ,则维护生态最小放流量应为 1.0 6 cms。利用 Tennant法计算生态基础流量时应随时间季节及水文条件变化。推估值于丰水期之基础流量应为 1.46 cm s,枯水期应为 0 .6 1cms。若按日流量延时曲线之 95 %为分析基础 ,则查询历年最低日流量为 3.12 cm s;若按日流量延时曲线之最低标准 10 0 %为分析基础 ,则推估之基础流量应至少为 1.87cm s。依水理评估法分析结果 ,最小生态基础流量应在 2 .0 cms至 3.0 cm s之间 ,如此河道水深为主要鱼种生存之最低限。有鉴于山区陡坡河道水理计算迄今于学术界仍未具定论 ,计算成果仍需辅以现地实测成果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溪流 生态基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