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物理机制
1
作者 李赶先 龙建军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22,共10页
为建立高精度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预估公式和揭示沉积物纵波声速与相关参数响应机制,通过对海底沉积物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了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最小值,并用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坐标公式,对该文及众多学者得到的不... 为建立高精度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预估公式和揭示沉积物纵波声速与相关参数响应机制,通过对海底沉积物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了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最小值,并用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坐标公式,对该文及众多学者得到的不同海区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最小值及其孔隙度临界值进行了统一分析。计算表明,不同海区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最小值变动范围在1468.59-1520.22m/s之间,相应孔隙度临界值变动范围在0.69-0.88之间。分析表明,不同学者的经验公式归属于声学理论推导的统一数学表达形式。研究表明,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最小值形成是由沉积物颗粒耦合作用影响纵波传播造成的,进而揭示出海底沉积物的颗粒在海水中的接触或悬浮状态、弹性应变变化等因素影响纵波声速变化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纵波声速 最小值 孔隙度 颗粒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台阵和深度学习方法揭示的2016年门源M_(S)6.4地震发震构造特征
2
作者 任超 孙安辉 +3 位作者 王伟涛 于子叶 洪顺英 李澍辰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7-1303,共17页
针对近些年多次发生破坏性强震的青海门源地区,采用密集的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二期项目(ChinArray Ⅱ)的波形数据,应用三种深度学习模型(BRNN、EQTransformer、PhaseNet)完成震相拾取工作,并利用震相关联与地震精定位方法,优化了区域... 针对近些年多次发生破坏性强震的青海门源地区,采用密集的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二期项目(ChinArray Ⅱ)的波形数据,应用三种深度学习模型(BRNN、EQTransformer、PhaseNet)完成震相拾取工作,并利用震相关联与地震精定位方法,优化了区域一维速度模型,最终获得了2016年门源M_(S)6.4地震高精度的地震序列目录.综合大地测量和震源机制解分析结果,发震断层应为一条次级盲断裂——冷龙岭北侧断裂.余震分布显示断层面浅部较为直立,深部倾角约为40°,倾向西南,并在13~17 km深度与冷龙岭断裂带交汇.交汇区局部复杂的断层几何特征、介质属性以及能量释放等综合因素,阻碍了2022年门源M_(S)6.9地震沿冷龙岭断裂向东继续破裂.密集台阵和机器学习方法将该时期研究区域的最小完备震级,由台网目录的ML0.8降为ML0.6.主震前20天内无前震活动,推测2016年门源M_(S)6.4地震序列是主震—余震序列类型.本文评估了深度学习模型在研究区的适配性能:EQTransformer模型在震相拾取数上均衡性表现较好,可定位到更多的地震;BRNN模型得到的结果走时残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台阵 深度学习 地震重定位 最小一维速度模型 门源地区 断层几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水体系内气体驱动液固逆流化床的颗粒流动特性
3
作者 马可颖 邵媛媛 祝京旭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1-609,共9页
气体驱动液固逆流化床是一种新型的逆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具有能耗低、颗粒磨损少、传质效率高等优点,在生物污水处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开发其在高盐废水中的应用,明确盐水浓度对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自行设计并搭建了一套中试... 气体驱动液固逆流化床是一种新型的逆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具有能耗低、颗粒磨损少、传质效率高等优点,在生物污水处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开发其在高盐废水中的应用,明确盐水浓度对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自行设计并搭建了一套中试规模的气体驱动液固逆流化床实验装置,通过实验观察与压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颗粒的流动特性,包括床层的流型、流型转折速度、床层膨胀高度和固含率等.结果表明:随着气体表观速度的增加,颗粒床层经历了固定床区、过渡流化区、完全流化区和循环流化区4种流型,流型之间通过初始流化气速、最小完全流化气速、最小循环流化气速进行划分;相比于PE2.0颗粒,直径较大的PE4.0颗粒更难以流化;PE2.0和PE4.0颗粒的初始流化气速和最小完全流化气速皆随盐水浓度和颗粒装载量的增加而增加;PE2.0和PE4.0颗粒的最小循环气速同样随盐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颗粒装载量的增加,PE2.0颗粒的最小循环流化气速呈增加的趋势,而PE4.0颗粒的最小循环流化气速呈先下降后轻微上升的趋势.研究还发现,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液固间密度差逐渐加大,颗粒流化越发困难,床层的膨胀高度随之下降,床层的平均固含率随之增加.以上所得的结果可为此类反应器的开发及工业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化床 流型 最小完全流化气速 最小循环流化气速 床层膨胀高度 固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状热干扰源诱导的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股线失超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起悦 刘子秋 +2 位作者 孙梓源 杨宇 皮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9-377,共9页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因其较高的临界电流密度以及良好的机械特性,近年来在超导研究领域得到极大关注。由REBCO带材组成的高温超导导体在液氮温度下的零电阻特性使其在超导输电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从安全角度看,高温超导导体的失超保护...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因其较高的临界电流密度以及良好的机械特性,近年来在超导研究领域得到极大关注。由REBCO带材组成的高温超导导体在液氮温度下的零电阻特性使其在超导输电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从安全角度看,高温超导导体的失超保护研究是其获得广泛应用的一个关键。该文建立了准各向同性超导股线的三维失超仿真模型,耦合了电场、磁场和温度场,模拟了不同运行电流以及不同点状热干扰能量下超导股线的失超行为,求解出股线的温度、电流密度以及磁场分布,得到了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股线的最小失超能(MQE)以及失超传播速度(QPV),对超导装置的失超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准各向同性超导股线建立的三维失超模型,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结构的高温超导导体的失超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各向同性超导股线 失超行为 最小失超能 失超传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均声速测量的声速剖面实时重构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旭 刘宗伟 +3 位作者 甘忠良 姜莹 杨春梅 吕连港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2-610,共9页
针对传统的声速剖面重构方法往往不具备实时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声速测量的声速剖面实时重构方法。首先,基于历史数据进行特征分解并选择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的阶次;其次,利用实测的水下某深... 针对传统的声速剖面重构方法往往不具备实时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声速测量的声速剖面实时重构方法。首先,基于历史数据进行特征分解并选择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的阶次;其次,利用实测的水下某深度的声速和该深度至海面的平均声速,通过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小范数解得到EOF重构系数;最后,结合历史声速剖面重构全海深声速剖面。使用西太平洋海域的再分析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重构的声速剖面与真实声速剖面拟合效果较好,平均均方根误差约为1.31 m·s-1。本文所提方法可为水下航行器实时重构声速剖面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重构 经验正交函数 平均声速 最小范数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混合颗粒流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宋新朝 王志锋 +2 位作者 孙东凯 董众兵 毕继诚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7,共4页
在 D1 1 5 mm× 1 0 0 0 mm有机玻璃制成的圆柱型流化床中 ,对玉米秆、稻秆、煤及其混合物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单一生物质颗粒不能形成良好的流化状态 ,而加入一定量煤构成生物质和煤二组分混合颗粒可以实现... 在 D1 1 5 mm× 1 0 0 0 mm有机玻璃制成的圆柱型流化床中 ,对玉米秆、稻秆、煤及其混合物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单一生物质颗粒不能形成良好的流化状态 ,而加入一定量煤构成生物质和煤二组分混合颗粒可以实现稳定流化 .当生物质和煤混合颗粒中生物质的质量分率小于 5 0 %时 ,可以达到很好的流化状态 ,生物质和煤二组分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随生物质质量分率的增加而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生物质和煤的混合颗粒 最小流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和惰性颗粒二组分混合物的最小流化速度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庆杰 张锴 +1 位作者 张济宇 刘振宇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2-96,共5页
实验发现纯锯末不能在流化床中流化,锯末中加入惰性固体颗粒构成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可实现流化.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配比混合物的流化规律.已有的预测双组分混合物最小流化速度的公式不能应用于锯末/玻璃珠、锯... 实验发现纯锯末不能在流化床中流化,锯末中加入惰性固体颗粒构成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可实现流化.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配比混合物的流化规律.已有的预测双组分混合物最小流化速度的公式不能应用于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同时研究了球形、椭圆形菜籽的最小流化速度,并研究了不同粒径菜籽与不同粒径沙子在不同比例下的最小流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合物 最小流化速度 惰性颗粒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流化床结焦特性 被引量:8
8
作者 郭庆杰 王昕 +2 位作者 吕俊复 刘青 岳光溪 《煤炭转化》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6-21,共6页
分析了近年来高温流化床结焦研究的状况,总结了流化床结焦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流化床结焦时的最小流化速度及影响因素、流化床结焦机理, 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高温流化床结焦特性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流化床 结焦 最小流化速度 锅炉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颗粒的振动流态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建平 汪展文 +1 位作者 金涌 俞芷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52-357,共6页
在一种新型复合振动流化床中研究了不同振动参数(f=10~60HZ),A=0.55×10(-3)~1.5×10(-3)m)及不同操作条件对Geldart分类中的A、B和D类颗粒起始流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振动... 在一种新型复合振动流化床中研究了不同振动参数(f=10~60HZ),A=0.55×10(-3)~1.5×10(-3)m)及不同操作条件对Geldart分类中的A、B和D类颗粒起始流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振动的引入可以降低颗粒的起始流化速度,对于较细的颗粒降低幅度可达45%左右;而对于较粗的颗粒,起始流化速度则降低幅度较小。另外,静床高度的增加将使振动效果减弱,使得起始流化速度下降幅度减小。在较宽的实验范围内,提出了振动条件下起始流化速度的经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振动流态化 流化速度 VFB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地震波走时模拟 被引量:36
10
作者 赵爱华 张美根 丁志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62-1769,共8页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是地球内部广泛分布的一种各向异性介质.针对这种介质,我们对各向同性介质的最小走时树走时模拟方法进行了推广,推广后的方法可适用于非均匀、对称轴任意倾斜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模型.为保证计算效率,最小走时树的构建...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是地球内部广泛分布的一种各向异性介质.针对这种介质,我们对各向同性介质的最小走时树走时模拟方法进行了推广,推广后的方法可适用于非均匀、对称轴任意倾斜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模型.为保证计算效率,最小走时树的构建采用了一种子波传播区域随地震波传播动态变化的改进算法.对于弱各向异性介质,我们使用了一种新的地震波群速度近似表示方法,该方法基于用射线角近似表示相角的思想,对3种地震波(qP,qSV和qSH)均有较好的精度.应用本文地震波走时模拟方法对均匀介质、横向非均匀介质模型进行了计算,并将后者结果与弹性波方程有限元方法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符合得很好.本文方法可用于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深度偏移及地震层析成像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各向同性 群速度 走时 最小走时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颗粒系统流化特性的试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立群 宋旭 +2 位作者 周浩生 唐恒 王同章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236,共5页
在φ129 mm的有机玻璃流化床中,对玉米芯、木屑和稻壳的流化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对流化床炉渣和河砂两种不同粒径的惰性粒子的加入进行了对比试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双组分混合颗粒系统的最小流化速度的经验公式.... 在φ129 mm的有机玻璃流化床中,对玉米芯、木屑和稻壳的流化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对流化床炉渣和河砂两种不同粒径的惰性粒子的加入进行了对比试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双组分混合颗粒系统的最小流化速度的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惰性粒子的加入量应多于20%(质量分数),惰性粒子与生物质在粒径比较相近的情况下,经验公式计算所得的最小流化速度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混合物料 生物质 最小流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动流化床流动形态变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保升 董长青 +3 位作者 朱传宝 周山明 朱世钧 李锋 《煤炭转化》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9-73,共5页
在一个可视化的半圆柱喷动流化床试验台上研究了喷动流化床的流形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喷动气量和流化气量的改变,床内会呈现不同的流动形态:固定床、带射流的流化床、喷动床、充气喷动床和喷动流化床.同时研究了最小喷动速度和... 在一个可视化的半圆柱喷动流化床试验台上研究了喷动流化床的流形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喷动气量和流化气量的改变,床内会呈现不同的流动形态:固定床、带射流的流化床、喷动床、充气喷动床和喷动流化床.同时研究了最小喷动速度和最小喷动流化速度随喷动管内径、颗粒粒径、静止床高的变化规律,归纳了预测最小喷动速度和最小喷动流化速度的试验关联式,绘制了喷动流化床的流形划分相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动流化床 流动形态 流化速度 煤炭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K偏移及最小熵技术的探地雷达成像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修志杰 陈洁 +1 位作者 方广有 李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7-830,共4页
地下目标位置和形状的确定是探地雷达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地震信号处理技术中的偏移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地下目标图像归位方法,介质中的波速度是影响目标图像归位精度的最主要因素。该文在利用图像最小熵方法对介质中波... 地下目标位置和形状的确定是探地雷达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地震信号处理技术中的偏移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地下目标图像归位方法,介质中的波速度是影响目标图像归位精度的最主要因素。该文在利用图像最小熵方法对介质中波速度进行估计基础上,借助于频率-波数域偏移技术对探地雷达图像进行了处理。分别通过数值模拟图像和探地雷达系统实际探测图像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波数偏移 最小熵 速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气固流化床压力波动信号的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冀海峰 黄志尧 +1 位作者 吴贤国 李海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53-557,共5页
将小波分析技术应用于气固流化床压力波动信号的分析中,在不同尺度上提取信号能量特征,由此来对压力波动信号中所含丰富信息进行分析,提出了应用小波分析技术来判别流化床从固定床向鼓泡床转变的新方法,并确定了起始流化速度的范围... 将小波分析技术应用于气固流化床压力波动信号的分析中,在不同尺度上提取信号能量特征,由此来对压力波动信号中所含丰富信息进行分析,提出了应用小波分析技术来判别流化床从固定床向鼓泡床转变的新方法,并确定了起始流化速度的范围。初步研究表明,所提取的特征信息反应了气固流化床从固定床向鼓泡床转变的过程,通过此特征信息可以确定流化床的起始流化速度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流化床 小波变换 压力波动 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粉和稻壳流化特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锡锋 陆强 郑冀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5-348,共4页
对木粉和稻壳的流化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木粉虽可以流化,但流化范围很窄,而稻壳则几乎完全不可以流化;②添加惰性载体砂子后,木粉和稻壳的流化特性均趋于变好,砂子所占比例越高,木粉或稻壳与砂子的混合颗粒越容易... 对木粉和稻壳的流化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木粉虽可以流化,但流化范围很窄,而稻壳则几乎完全不可以流化;②添加惰性载体砂子后,木粉和稻壳的流化特性均趋于变好,砂子所占比例越高,木粉或稻壳与砂子的混合颗粒越容易流化,流化操作范围也越宽。通过对现有单组分颗粒最小流化速度公式进行改造,获得了可以预测生物质与砂子双组分混合物料最小流化速度计算公式,生物质混合质量比较低时,该式计算所得的最小流化速度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反之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双组分混合物料 最小流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反应器排水高度与直径比对污泥好氧颗粒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高景峰 郭建秋 +2 位作者 陈冉妮 苏凯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2-516,共5页
采用实际生活污水,在排水高度与直径比(H/D)分别为1:1和5:1的SBR反应器(编号分别为A和B)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AGS),考察H/D对污泥好氧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B反应器仅用16d便实现了污泥好氧颗粒化,而A反应器用了36d才实现污泥好氧颗粒... 采用实际生活污水,在排水高度与直径比(H/D)分别为1:1和5:1的SBR反应器(编号分别为A和B)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AGS),考察H/D对污泥好氧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B反应器仅用16d便实现了污泥好氧颗粒化,而A反应器用了36d才实现污泥好氧颗粒化.2个反应器均稳定运行了612个周期(204d),硝化效果良好.粒径分布、污泥形态观察结果表明,B反应器中所形成的AGS比A反应器的粒径更大,结构更密实,更稳定,形态更规则.B反应器的AGS多由球菌和杆菌组成,无丝状菌;而A反应器的AGS含有大量的丝状菌.在此基础上,探究了H/D、最小沉速、设计沉淀时间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最小沉速 沉淀时间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排水高度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态临界流化速度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振东 陈晓平 +1 位作者 吴烨 陈汝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1-25,共5页
在内径80mm的鼓泡流化床实验台上,测量了3种粒径范围(0.18-0.315、0.25~0.35、0.28~0.45mm)的石英砂颗粒在室温及高温(250~850℃)下的临界流化速度umf。结果表明:umf在测试范围内基本不随温度变化,随床料粒径的增大而... 在内径80mm的鼓泡流化床实验台上,测量了3种粒径范围(0.18-0.315、0.25~0.35、0.28~0.45mm)的石英砂颗粒在室温及高温(250~850℃)下的临界流化速度umf。结果表明:umf在测试范围内基本不随温度变化,随床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较全面地总结了文献中已有的Umf经验关联式,发现室温下umf计算值与试验值偏差不大,但高温下,2者相差较大。基于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新的计算umf的经验公式,公式预测的临界雷诺数Remf与试验测得的Remf的离散程度在10.06%之内,为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临界流化速度 阿基米德数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组分混合物的最小流化特性 Ⅱ.混合物平均物性与最小流化速度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济宇 彭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7,共8页
理论上引入二组分完全混合时的平均物性概念,并给出确定混合物最小流化速度的合理步骤。根据混合物最小流化速度随组成的指数性变化规律,推荐出对工程设计很有价值的经验关联式。
关键词 二组分 流态化 混合物 平均物性 最小流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流化床热态临界流化速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皓宇 阎维平 +1 位作者 王春波 王彦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8-15,共8页
在内径80 mm的加压热态流化床实验台上,测量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和陶粒砂两类实验物料在压力(0.1~0.6 MPa)和温度(20~800℃)范围内的最小流化速度umf。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下,最小流化速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而在相同的压力下,温... 在内径80 mm的加压热态流化床实验台上,测量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和陶粒砂两类实验物料在压力(0.1~0.6 MPa)和温度(20~800℃)范围内的最小流化速度umf。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下,最小流化速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而在相同的压力下,温度对最小流化速度的影响随床料种类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别。较全面地总结了文献中已有的umf经验关联式,发现umf计算值与本实验值偏差较大。基于厄贡方程和文献中已有的关于最小流化空隙率的实验结论,给出了确定增压流化床热态最小流化速度的合理计算步骤。该方法的预测值和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为增压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提供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流化床 临界流化速度 高温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一维P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小娜 于湘伟 +1 位作者 章文波 王思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4,181,共9页
基于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6日四川地震台网、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587个地震的5 012个P波到时数据,利用最小一维速度模型方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一维P波速度模型及台站校正值,并将其应用到龙门山地区地震重定... 基于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6日四川地震台网、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587个地震的5 012个P波到时数据,利用最小一维速度模型方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一维P波速度模型及台站校正值,并将其应用到龙门山地区地震重定位中。结果表明,台站校正值表征出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表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青藏高原的彭灌杂岩体及宝兴杂岩体在近地表表现为高速异常,而四川盆地的第四纪沉积表现为低速异常。重定位后地震震源在北西向的剖面上呈明显的条带状并向北西倾斜,该地震带与宝兴杂岩下方的滑脱带延伸趋势一致。此外,该地震带上方分布着一条反冲地震带,两地震带呈"y"型分布,这可能是宝兴杂岩上方的岩层为调节逆冲过程受阻而产生的反冲运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速度结构 最小一维速度模型 龙门山断裂带 台站校正 地震重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