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雷诺数下径向滑动轴承的热弹流润滑特性
1
作者 詹萌浩 闫康昊 +2 位作者 黄丹 姜冬菊 杭旸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6,共7页
径向滑动轴承在高速、重载或大径向间隙等状态下,常伴随着润滑油流态变化、油温升高和轴瓦弹性变形等,对轴承的运行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联合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建立紊流、热效应、弹性变形等多因素耦合的润滑仿真模型,分析了轴承... 径向滑动轴承在高速、重载或大径向间隙等状态下,常伴随着润滑油流态变化、油温升高和轴瓦弹性变形等,对轴承的运行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联合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建立紊流、热效应、弹性变形等多因素耦合的润滑仿真模型,分析了轴承在紊流状态下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的分布,并讨论了轴承偏心率、转速和间隙比变化时,其承载力和最大油膜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雷诺数下,紊流效应会影响轴承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分布,减小最大油膜压力和偏心率,增大最小油膜厚度和偏位角;随着转速和偏心率的增大,油膜承载力、最大油膜压力随之增大;随着间隙比的增大,油膜承载力呈非线性减小,最大油膜压力近似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雷诺数 紊流 最小油膜厚度 承载力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乏脂状态下润滑脂成膜特性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李书廷 刘成龙 +2 位作者 郭峰 李兴林 徐辉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7-65,共9页
在脂润滑摩擦副中,由于长时间运行或供给量不足导致接触表面之间无法维持有效润滑膜,且润滑脂难以形成有效回流,导致摩擦副出现直接接触的极限乏脂状态,工作在此状态的轴承容易产生噪声,降低机械结构的运行寿命及其稳定性。针对一款锂... 在脂润滑摩擦副中,由于长时间运行或供给量不足导致接触表面之间无法维持有效润滑膜,且润滑脂难以形成有效回流,导致摩擦副出现直接接触的极限乏脂状态,工作在此状态的轴承容易产生噪声,降低机械结构的运行寿命及其稳定性。针对一款锂基润滑脂,采用自制的光弹流润滑膜厚测量仪对其润滑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一定供脂量范围内,供脂量越多,润滑成膜性越好;但随着润滑时长增加,润滑脂容易被挤压到滚道两侧,入口区油层发生衰减难以恢复到初始供脂状态,高速条件下运行一段时间后膜厚减小;采用多点接触光弹流润滑膜厚测量仪对膜厚变化过程进行探究,发现同一轨道多个钢球接触润滑时高膜厚润滑状态维持能力下降,更容易进入乏脂润滑状态,这是因为钢球辗压次数增加,轨道上润滑脂衰减速率增加,导致入口膜厚难以维持初始供给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锂基润滑脂 噪声 速度 运行时间 最小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表面连杆轴承的偶应力流体润滑性能
3
作者 朱少禹 孙军 朱婕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7-47,共11页
目前对内燃机连杆轴承润滑性能的研究,一般将润滑油处理成牛顿流体,在润滑油使用中,经常加入少量高分子添加剂以改善摩擦副的润滑状况,这些高分子添加剂也会改变润滑油的流动状态,使其由牛顿流体转变为偶应力流体,同时考虑到内燃机设计... 目前对内燃机连杆轴承润滑性能的研究,一般将润滑油处理成牛顿流体,在润滑油使用中,经常加入少量高分子添加剂以改善摩擦副的润滑状况,这些高分子添加剂也会改变润滑油的流动状态,使其由牛顿流体转变为偶应力流体,同时考虑到内燃机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连杆轴承的工况愈加严苛,轴承表面形貌的影响也不可忽略。为了能更准确分析连杆轴承的润滑性能,应用了综合考虑轴承表面形貌和偶应力流体润滑影响的修正平均雷诺方程,以某四缸四冲程内燃机连杆轴承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差分法和步进法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不同表面粗糙度均方根、表面方向参数和偶应力参数下的连杆轴承润滑性能。结果表明:轴承的表面粗糙度均方根越大,轴颈摩擦功耗越大,与均匀粗糙表面轴承和横向粗糙表面轴承相比,纵向粗糙表面轴承有更小的轴颈摩擦功耗;偶应力流体润滑作用的效果明显,随着偶应力参数值的增大,轴颈摩擦功耗明显减小。因此,在相同轴承表面加工等级的情况下,将轴承加工出纵向粗糙表面和使用偶应力流体作润滑剂是降低轴颈摩擦功耗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内燃机 粗糙表面 流体润滑 曲轴转角 最小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润滑膜厚及保持架转速的超声测量 被引量:1
4
作者 薛梓涵 赵自强 +1 位作者 葛翔宇 王文中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4,共9页
滚动轴承的运行稳定性与钢球和内外圈之间的润滑状态密切相关,膜厚则是表征轴承润滑性能的重要参数。基于超声弹簧模型建立了膜厚测量模型并搭建了试验台,通过试验台模拟球轴承的运行状态并测量钢球周围以及沿滚动方向的膜厚分布,分析... 滚动轴承的运行稳定性与钢球和内外圈之间的润滑状态密切相关,膜厚则是表征轴承润滑性能的重要参数。基于超声弹簧模型建立了膜厚测量模型并搭建了试验台,通过试验台模拟球轴承的运行状态并测量钢球周围以及沿滚动方向的膜厚分布,分析了转速对最小膜厚的影响;同时,根据连续2个钢球通过探头正下方的时间间隔计算保持架转速,分析得到了不同重复频率所能测量的保持架转速范围。试验结果表明,膜厚的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保持架转速的实际测量值与纯滚动条件下的理论转速一致性良好,可用于轴承打滑状态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润滑 超声 最小油膜厚度 保持架 转速 脉冲重复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轴承油膜击穿电压阈值的计算及测试 被引量:2
5
作者 闻俊夫 钟祥鸣 +2 位作者 王雷 陈立珂 刘瑞芳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5,共7页
变频器的广泛应用使变频供电引起的电机轴承电蚀问题日益凸显,为提出合理的抑制方案,需要界定轴承油膜击穿电压阈值。通过理论分析获得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在此基础上建立油膜击穿微区的仿真模型,计算不同载荷、转速、温度下击穿电压阈值... 变频器的广泛应用使变频供电引起的电机轴承电蚀问题日益凸显,为提出合理的抑制方案,需要界定轴承油膜击穿电压阈值。通过理论分析获得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在此基础上建立油膜击穿微区的仿真模型,计算不同载荷、转速、温度下击穿电压阈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低速、高温、大载荷工况下的击穿电压阈值会降低,更容易产生放电击穿电流;研究了轴承表面粗糙度对轴承油膜击穿电压阈值的影响,发现轴承表面粗糙度较大时,轴承油膜更易被击穿;搭建轴电压测试平台测试击穿电压阈值随温度和转速的变化,规律与仿真分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深沟球轴承 击穿电压 最小油膜厚度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润滑下齿轮啮合温度场仿真及其参数影响规律分析
6
作者 张千喜 肖正明 +2 位作者 周川 谭红明 王浩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2-1763,共12页
考虑到齿轮在传动过程中通常处于混合润滑状态,采用边界润滑和弹流润滑摩擦系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粗糙峰承担理论,建立混合润滑状态下摩擦系数计算模型.以啮入点处最小油膜厚度为依据计算膜厚比,研究不同工况下齿轮所处的润滑状态.根据齿... 考虑到齿轮在传动过程中通常处于混合润滑状态,采用边界润滑和弹流润滑摩擦系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粗糙峰承担理论,建立混合润滑状态下摩擦系数计算模型.以啮入点处最小油膜厚度为依据计算膜厚比,研究不同工况下齿轮所处的润滑状态.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和传热学理论,得到啮合线上摩擦热流量及不同齿面上对流换热系数.运用微分思想对啮合面进行条形区域划分,并构建单齿温度场模型,揭示不同条形数量、转速、转矩、粗糙度和齿廓修形对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运行工况及齿轮参数变化会引起润滑状态的改变;最小油膜厚度在啮合线上分布不均匀,主动轮啮入点以及单齿啮合区油膜厚度较小,润滑相对不良;齿面温度随着转速和转矩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平均温度增长率则随着转速和转矩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主动轮温升变化要大于从动轮,与转速相比转矩对齿面温升影响较大;齿廓修形可以削弱啮入啮出时的载荷冲击并使齿面温度分布更加均匀,采用齿廓修形和降低齿面粗糙度的方法可以适当降低齿面温度.研究结果可为齿轮传动摩擦磨损及齿面失效机理探索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润滑 油膜承载比例 摩擦系数 膜厚比 齿面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黏热效应对圆锥动静压浮环轴承润滑承载特性影响分析
7
作者 杨帅 侯军兴 +3 位作者 安晓东 王晓鹏 赵树森 张绍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8-118,共11页
为研究润滑油温黏热效应对圆锥动静压浮环轴承性能的影响,构建内、外膜热流体润滑控制方程组,采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耦合求解Reynolds方程、能量方程、温黏关系式及浮环平衡方程,结合轴承温度测量试验获得油膜温度场分布特征,分析不... 为研究润滑油温黏热效应对圆锥动静压浮环轴承性能的影响,构建内、外膜热流体润滑控制方程组,采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耦合求解Reynolds方程、能量方程、温黏关系式及浮环平衡方程,结合轴承温度测量试验获得油膜温度场分布特征,分析不同转速、偏心率工况下轴承承载力、摩擦力矩、端泄流量等润滑承载特性的变化规律,揭示温黏热效应对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膜温度场不均匀分布现象明显,深腔与进油槽油膜温度较低,封油面附近油温迅速升高;温黏热效应使轴承在高转速下的承载能力下降,端泄流量增加;内外层最小油膜厚度随进油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为避免承载力下降引起局部油膜破裂及润滑失效,有必要在轴承设计分析阶段考虑温黏热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黏热效应 圆锥浮环轴承 温度场分布 承载性能 最小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齿轮箱行星齿轮滑动轴承的润滑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东旭 张彬彬 马子魁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6,共9页
为研究风电齿轮箱行星齿轮滑动轴承的润滑性能,基于雷诺方程建立了滑动轴承动压润滑性能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工况和结构参数对滑动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径向载荷和力矩的作用下,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主要集中于轴向两端位置;当... 为研究风电齿轮箱行星齿轮滑动轴承的润滑性能,基于雷诺方程建立了滑动轴承动压润滑性能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工况和结构参数对滑动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径向载荷和力矩的作用下,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主要集中于轴向两端位置;当周向油槽为180°,不考虑修形,且径向载荷发生偏移时,滑动轴承的最大油膜压力增大,最小油膜厚度减小;相较于周向油槽为180°,周向油槽为360°时滑动轴承的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当周向油槽为180°时,油膜压力过于集中不利于滑动轴承的正常运行,全圆弧修形能够改善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风电轴承 风力发电机组 行星齿轮 径向载荷 最小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方式对径向滑动轴承启停过程的影响
9
作者 崔淑慧 闫文民 +1 位作者 刘奇 古乐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建立考虑表面粗糙峰接触和流体动压共同作用的混合润滑模型,研究流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在不同加速方式下的启停行为。求解了启停过程的瞬态油膜力、粗糙峰接触力、最大油膜压力和平均最小油膜厚度,得到了启停过程的轴心轨迹及轴颈与轴瓦... 建立考虑表面粗糙峰接触和流体动压共同作用的混合润滑模型,研究流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在不同加速方式下的启停行为。求解了启停过程的瞬态油膜力、粗糙峰接触力、最大油膜压力和平均最小油膜厚度,得到了启停过程的轴心轨迹及轴颈与轴瓦表面接触时间、启动速度、摩擦力矩和摩擦功耗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加速方式对启动过程中轴承瞬态油膜力、平均最小油膜厚度、接触行为、摩擦功耗和摩擦力矩有较大影响,对轴心轨迹有一定影响,而对最大油膜压力峰值影响较小;相比启动过程,停机过程中时间项引起的挤压效应明显,加速方式对停机过程中各项瞬态参数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滑动轴承 瞬态 承载力 轴心轨迹 最小油膜厚度 摩擦力矩 挤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道表面纹理对滚动轴承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10
作者 朱晨 李冬龙 +1 位作者 李倩梦 王睿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30,共10页
为研究沟道表面纹理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滚动轴承的热弹流润滑模型并与动态接触模型进行耦合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模拟角接触球轴承在不同表面下的润滑状态并直观反映其润滑特征的变化。通过对比横向、纵向和各向同性3... 为研究沟道表面纹理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滚动轴承的热弹流润滑模型并与动态接触模型进行耦合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模拟角接触球轴承在不同表面下的润滑状态并直观反映其润滑特征的变化。通过对比横向、纵向和各向同性3种表面纹理发现:纵向纹理表面形成油膜的能力较好,平均膜厚和最小膜厚均高于光滑表面,且对表面压力、温度和应力的影响较小,相对于光滑表面可以明显改善润滑的效果;横向纹理和各向同性纹理会引起表面压力、温度和应力的剧增;另外,增大纹理波长或减小纹理幅值均会降低接触区压力,增大膜厚,减小温升,降低最大Von Mises应力,选择合适的纹理波长和幅值有利于提升轴承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表面织构 最小油膜厚度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和摩擦学耦合的柴油机轴系润滑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俊红 何振鹏 +3 位作者 张桂昌 马正颖 马梁 敦立明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1-797,共7页
在考虑曲轴轴颈和轴承变形及其表面粗糙度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相结合计算油膜特性,在分析的过程中采用基于模态压缩法的多体动力学和前两种方法耦合.得到了700~1,500,r/min范围内的5个转速不同曲轴转角下的主轴承最小油... 在考虑曲轴轴颈和轴承变形及其表面粗糙度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相结合计算油膜特性,在分析的过程中采用基于模态压缩法的多体动力学和前两种方法耦合.得到了700~1,500,r/min范围内的5个转速不同曲轴转角下的主轴承最小油膜厚度、最大油膜压力和某个转角下的轴承油膜压力分布和机油填充率.同时也得到了10,μm~40,μm范围内的初始轴系间隙下最大油膜压力、最小油膜厚度和最大摩擦损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最小油膜厚度和最大油膜压力出现在不同的曲轴转角,主轴承上的油膜压力的分布与机油的填充率有关.随着初始轴系间隙从10,μm增加到40,μm,最大摩擦损失一直在减小,且这个过程轴承最大摩擦损失减少了大约4,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轴系 油膜压力 最小油膜厚度 摩擦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VL-EXCITE的内燃机连杆轴承润滑仿真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小平 刘震涛 +2 位作者 张鹏伟 刘宏瑞 叶晓 《机电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内燃机连杆轴承的润滑状况对连杆轴承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随着内燃机的不断强化,对连杆轴承性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深入研究连杆轴承的润滑问题以便更加准确地分析和设计轴承的性能便显得日益重要。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润滑状况对... 内燃机连杆轴承的润滑状况对连杆轴承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随着内燃机的不断强化,对连杆轴承性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深入研究连杆轴承的润滑问题以便更加准确地分析和设计轴承的性能便显得日益重要。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润滑状况对轴承工作可靠性的影响,然后针对某发动机的连杆,在AVL-EXCITE中建立了连杆的柔性多体动力学与动力润滑耦合仿真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连杆轴承的轴心轨迹、最小油膜厚度和最大油膜压力等参数,并比较了转速、轴承间隙和温度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连杆轴承动力学耦合分析和优化设计以及判断轴承工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杆轴承 润滑仿真 最小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疲劳与磨损的曲轴主动再制造时机选择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守许 邱权 +1 位作者 卜建 柯庆镝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9-287,共9页
为了解决再制造时机不确定问题,从疲劳和磨损两方面研究了曲轴的主动再制造时机。根据疲劳强度冗余因子及最小油膜厚度临界阈值,提出疲劳主动再制造时机与磨损主动再制造时机的概念。运用非线性多体动力学软件AVL-EXCITE,建立了柴油机... 为了解决再制造时机不确定问题,从疲劳和磨损两方面研究了曲轴的主动再制造时机。根据疲劳强度冗余因子及最小油膜厚度临界阈值,提出疲劳主动再制造时机与磨损主动再制造时机的概念。运用非线性多体动力学软件AVL-EXCITE,建立了柴油机连杆大头轴承的弹性液体动力润滑仿真计算模型,用于计算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并以Holland法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综合考虑疲劳和磨损主动再制造时机,建立了曲轴主动再制造时机选择流程,以确定曲轴的最佳再制造时机。以某型号柴油机曲轴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再制造 疲劳 磨损 最小油膜厚度 曲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因素对多缸内燃机主轴承润滑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刚志 舒歌群 张家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对某多缸内燃机滑动主轴承的热流体动力润滑(THD)计算分析表明,除设计因素外,实际使用因素也对主轴承的润滑状况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主轴承轴心轨迹和最小油膜厚度(MOFT)的计算分析发现,内燃机超负荷运行,主轴颈与轴瓦间隙过大,过热及... 对某多缸内燃机滑动主轴承的热流体动力润滑(THD)计算分析表明,除设计因素外,实际使用因素也对主轴承的润滑状况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主轴承轴心轨迹和最小油膜厚度(MOFT)的计算分析发现,内燃机超负荷运行,主轴颈与轴瓦间隙过大,过热及冷机加载等因素不利于主轴承流体动力润滑膜的形成,并加速主轴承的摩擦和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滑动轴承 轴心轨迹 最小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齿轮式高压油泵全齿面润滑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玉龙 刘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8-182,共5页
为探究困油压力和异齿数对外齿轮式高压油泵全齿面润滑的影响,基于齿轮传动的几何关系,将全啮合齿面分成3个啮合区、8个位置点和7个过程,并以主动齿轮的啮合曲率半径为变量,建立了全齿面的啮合力公式和基于弹流润滑理论的膜厚公式,并对... 为探究困油压力和异齿数对外齿轮式高压油泵全齿面润滑的影响,基于齿轮传动的几何关系,将全啮合齿面分成3个啮合区、8个位置点和7个过程,并以主动齿轮的啮合曲率半径为变量,建立了全齿面的啮合力公式和基于弹流润滑理论的膜厚公式,并对最小膜厚和最大啮合力发生的位置作出准确的判断。实例的研究表明:啮合力的变动很大,全齿面润滑总体上属于刚性-变粘度的边界润滑;不同啮合点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膜厚公式;异齿数能缓解啮合力的波动和改善齿面润滑状态,但效果不明显。由此得出外齿轮式高压油泵的齿面润滑确实有别于常规的齿轮传动,因而不能直接应用现有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泵 齿面润滑 油膜厚度 困油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裂纹的曲轴-轴承系统动力学与摩擦学耦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芝仙 干洪 韩后祥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5,共6页
以实测示功图为计算依据,以4缸柴油机的曲轴-轴承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耦合分析了具有裂纹的曲轴-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和摩擦学特性,提出了"等效直径法"建立具有不同深度裂纹的弹性曲轴有限元模型.由于裂纹... 以实测示功图为计算依据,以4缸柴油机的曲轴-轴承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耦合分析了具有裂纹的曲轴-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和摩擦学特性,提出了"等效直径法"建立具有不同深度裂纹的弹性曲轴有限元模型.由于裂纹的扩展是曲轴动力学响应的慢变参数,从启裂到曲轴断裂采用线性插值法,分别建立具有不同深度裂纹的曲轴-轴承系统动力学和摩擦学耦合分析ADAMS模型并求解.结果表明,裂纹对其附近的曲轴轴承的动力学和摩擦学性能影响较大,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裂纹附近的主轴承反力、最大油膜压力峰值和最小油膜厚度均减小,但曲轴轴颈中心径向振动响应振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轴-轴承系统 慢变参数 径向振动响应 最大油膜压力 最小油膜厚度 等效直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凸轮侧向传动机构最小油膜厚度计算公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侃 辜勇 董明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125,共5页
圆柱凸轮侧向传动机构是一种新型的减速机构,与弧面凸轮传动机构相比承载力更大。为研究圆柱凸轮侧向传动机构啮合过程中的润滑状态,依据Hamrock-Dowson公式,推导出稳态工况下圆柱凸轮侧向传动机构线接触最小油膜厚度计算公式。该公式... 圆柱凸轮侧向传动机构是一种新型的减速机构,与弧面凸轮传动机构相比承载力更大。为研究圆柱凸轮侧向传动机构啮合过程中的润滑状态,依据Hamrock-Dowson公式,推导出稳态工况下圆柱凸轮侧向传动机构线接触最小油膜厚度计算公式。该公式表明对润滑油膜厚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润滑油黏压系数、常压下润滑油动力黏度、转速、圆柱半径、滚子半径及从动盘节圆半径,因此可通过优化结机构构及调整机构工况来改善机构润滑状态。采用该最小油膜厚度计算公式计算某圆柱凸轮侧向传动机构在稳态工况下最小油膜厚度及膜厚比,分析该机构工作时的润滑状态,并提出其润滑状态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凸轮 滚子 最小油膜厚度 膜厚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最低润滑油供给量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倪计民 金文华 +2 位作者 李国庆 李佳琪 白炳仁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50,共5页
以某1.8VVT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发动机润滑系统计算模型和轴承动力学模型,对主油道压力、轴承处润滑油流量、轴承轴心轨迹、最小油膜厚度等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计算轴承、凸轮和VVT系统等润滑系统关键部件的润滑油压力需求,获... 以某1.8VVT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发动机润滑系统计算模型和轴承动力学模型,对主油道压力、轴承处润滑油流量、轴承轴心轨迹、最小油膜厚度等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计算轴承、凸轮和VVT系统等润滑系统关键部件的润滑油压力需求,获得了润滑系统在不同发动机转速下的最低润滑油压力,该计算结果可为润滑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边界条件。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发动机润滑系统进油压力对轴承润滑的最小油膜厚度基本没有影响;原润滑系统供给润滑油的液压功率实测值超出理论需求值,最高可达72%,原润滑系统存在发动机中高转速工况下供油过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系统 最低供油压力 最小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空间凸轮活齿传动的弹性动力润滑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兵奎 李朝阳 +1 位作者 曾强 牟萑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6,共2页
应用弹流润滑理论,对空间凸轮活齿传动的最小油膜厚度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活齿与凸轮、活齿与端齿之间,当表面粗糙度较低时可以获得全油膜润滑。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改善该新型传动的润滑特、提高传动的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空间凸轮活齿传动 主曲率 弹流润滑 最小油膜厚度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轴—轴承系统多工况动力学与摩擦学耦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芝仙 干洪 童宝宏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6,共4页
以实测示功图为计算依据,以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为工具,以某4缸柴油机的曲轴—轴承系统为研究对象,耦合分析多工况作用下曲轴—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和摩擦学特性。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主轴颈中心径向振动响应振幅随转速提高而降低,随最小... 以实测示功图为计算依据,以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为工具,以某4缸柴油机的曲轴—轴承系统为研究对象,耦合分析多工况作用下曲轴—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和摩擦学特性。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主轴颈中心径向振动响应振幅随转速提高而降低,随最小油膜厚度增大而上升,而最大油膜压力的变化规律主要取决于气缸最高燃烧压力;主轴颈中心径向振动响应振幅和最大油膜压力随负荷提高而上升,最小油膜厚度随负荷的提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轴 轴承 示功图 振动响应 最大油膜压力 最小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