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活性金属燃料Al/B/Mg和Al/B/MgH2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志鹏 夏语 +5 位作者 罗一民 马腾 徐飞扬 张宇 吴星亮 徐森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6-255,共10页
为探究三元活性金属燃料Al/B/Mg(ABM)和Al/B/MgH2(ABM-H)的燃烧特性,分别利用氧弹量热仪和哈特曼管研究样品的燃烧热与最小点火能,借助高速摄像系统与高速红外摄像系统研究火焰传播亚瞬态过程和温度场域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BM... 为探究三元活性金属燃料Al/B/Mg(ABM)和Al/B/MgH2(ABM-H)的燃烧特性,分别利用氧弹量热仪和哈特曼管研究样品的燃烧热与最小点火能,借助高速摄像系统与高速红外摄像系统研究火焰传播亚瞬态过程和温度场域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BM、ABM-H的燃烧热值分别为34.1 MJ·kg^(-1)和32.2 MJ·kg^(-1),较纯Al的燃烧热值(29.8 MJ·kg^(-1))分别提高了14.4%和8.1%;ABM、ABM-H和Al的最小点火能量分别在160~170,100~110,20~30 mJ之间;质量浓度为625 g·m^(-3)时,ABM和ABM-H较纯Al燃烧持续时间分别增加了65.5%和34.5%,火焰传播速度峰值分别提升了12.6%和23.0%。质量浓度在500 g·m^(-3)条件下,ABM-H和ABM的火焰传播速度峰值均最大,分别为45.05 m·s^(-1)和38.7 m·s^(-1),火焰表面最高温度峰值分别为1856℃和1717℃,ABM-H较ABM提高了7.6%,同时升温速率更快。可见,ABM和ABM-H配方在显著降低粉尘/空气混合物爆炸危险性的同时,燃烧性能明显提高,且ABM在燃烧热值和燃烧持续时间上表现出更好的热效应,ABM-H在最小点火能量、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上升速率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活性金属燃料 最小点火能 火焰传播特性 温度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水滑石抑制聚乙烯粉尘爆炸特性与机理
2
作者 纪文涛 郭潇潇 +2 位作者 陈志滔 蔡冲冲 王燕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8,共12页
为寻求新型、清洁、高效的聚乙烯粉尘爆炸抑制剂,将镁铝水滑石用于聚乙烯粉尘爆炸抑制,并从爆炸超压和最低着火温度两方面,分析了镁铝水滑石抑制聚乙烯粉尘爆炸特性,并与氢氧化铝、氢氧化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镁铝水滑石对聚乙烯粉尘... 为寻求新型、清洁、高效的聚乙烯粉尘爆炸抑制剂,将镁铝水滑石用于聚乙烯粉尘爆炸抑制,并从爆炸超压和最低着火温度两方面,分析了镁铝水滑石抑制聚乙烯粉尘爆炸特性,并与氢氧化铝、氢氧化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镁铝水滑石对聚乙烯粉尘爆炸超压和最低着火温度的抑制作用均优于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在爆炸超压的抑制方面,在抑制比为2时,镁铝水滑石可完全抑制聚乙烯粉尘爆炸,而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对聚乙烯达到完全抑爆所需的抑制比分别为4和5。最低着火温度的抑制方面,抑制比为1时,镁铝水滑石可使聚乙烯粉尘的最低着火温度提高290℃,大于氢氧化铝的260℃和氢氧化镁的250℃。此外,结合镁铝水滑石的热解特性及红外光谱,从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个方面对聚乙烯粉尘爆炸的抑制机理进行分析,揭示了阻断爆炸反应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聚乙烯 抑爆特性 最低着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纶防黄剂粉尘的着火特性分析
3
作者 罗振敏 张春艳 杨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8-295,共8页
为研究氨纶防黄剂粉尘的燃烧特性,采用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标准实验装置和同步热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典型防黄剂HN-150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MITC)的分布特性和粉尘热解过程,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燃烧特性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粉尘粒径... 为研究氨纶防黄剂粉尘的燃烧特性,采用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标准实验装置和同步热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典型防黄剂HN-150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MITC)的分布特性和粉尘热解过程,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燃烧特性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粉尘粒径越小,MITC越低;喷尘压力增大,MITC升高;粉尘云质量浓度增大,MITC先降低后稳定,且当粉尘云质量浓度大于2 096 g/m^(3)时,MITC稳定在270℃,小于150 g/m^(3)时,不会发生着火;粉尘云质量浓度对MITC的影响最大。随着粒径的增大,粉尘的着火温度、峰值温度、燃尽温度呈上升趋势,最大燃烧速率、平均燃烧速率、可燃性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呈下降趋势;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粉尘的燃烧特性参数均呈上升趋势。随着粒径的减小,粉尘的平均活化能减小,越容易发生燃烧。MITC和热解过程中的着火温度相对应,这与燃烧特性和热分析动力学结果一致。因此该基础研究可为防黄剂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着火温度 粒径 热解 燃烧特性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烟草粉尘-酒精蒸气两相体系爆炸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覃欣欣 徐伟巍 +1 位作者 熊静文 赵懿明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254-258,共5页
通过改造升级20 L球粉尘爆炸测试装置实现加热与电点火功能,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对单相烟草粉尘及烟草粉尘-酒精蒸气两相体系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相烟草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随温度的升高... 通过改造升级20 L球粉尘爆炸测试装置实现加热与电点火功能,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对单相烟草粉尘及烟草粉尘-酒精蒸气两相体系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相烟草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几乎呈线性增长趋势;最小点燃能量对环境温度的变化相对敏感,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烟草粉尘-酒精蒸气两相体系的最大爆炸压力与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低温阶段增幅尤为明显;最小点燃能量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均低于单相烟草粉尘。研究结论对烟草加工行业烟草粉尘的爆炸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烟草粉尘 酒精蒸气 爆炸压力 最小点燃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伴生粉尘最低着火温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刚 刘晓燕 +1 位作者 钟圣俊 党君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按照IEC标准建立了工业粉尘云和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MIT)测试装置,对8种取自工业现场的粮食伴生粉尘进行了粉尘云和粉尘层MIT实验测试,并对灰分、粒径、水分对MIT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发现粮食储运系统后期工艺比早期危险,... 按照IEC标准建立了工业粉尘云和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MIT)测试装置,对8种取自工业现场的粮食伴生粉尘进行了粉尘云和粉尘层MIT实验测试,并对灰分、粒径、水分对MIT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发现粮食储运系统后期工艺比早期危险,按照粮食精粉或淀粉实验数据进行工业实际防爆设计的安全裕度过大,并提出了可行的防爆温度组别·所得结论为粮食行业的防爆设备选型提供了实验依据,对于粉尘着火和爆炸危险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爆炸 粉尘层 粉尘云 最低着火温度 防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粉尘燃爆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振刚 张帆 +1 位作者 赵琳 霍明甲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59,共4页
为预防硫磺粉尘的燃爆危险性,测试了硫磺的自燃温度、自热特性、热稳定性、最小点火能、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根据实验结果对硫磺粉尘危险性做了分级。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硫磺粉尘的自燃温度、最小点火能和爆炸... 为预防硫磺粉尘的燃爆危险性,测试了硫磺的自燃温度、自热特性、热稳定性、最小点火能、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根据实验结果对硫磺粉尘危险性做了分级。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硫磺粉尘的自燃温度、最小点火能和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相应降低,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则升高;70μm以下粒径的硫磺粉尘的自燃温度(AIT)为220℃,最小点火能(MIE)为0.14 m J,爆炸下限质量浓度(MEC)为17.5 g/m3,最大爆炸压力(pmax)为1.15 MPa,最大爆炸指数(Kmax)为39.87 MPa·m/s,因此燃爆危险性最高;450μm以下粒径的硫磺粉尘爆炸危险性等级均为St3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 自燃温度 最小点火能 爆炸下限 爆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煤粉耦合体系着火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刚 平洋 +2 位作者 吴卫卫 金潮 苑春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88-1391,共4页
为研究煤矿井下瓦斯、煤粉、空气3成分体系的着火特性,在改进的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试装置(G-G furnace)内,选取4种煤样进行瓦斯与煤粉耦合条件下的引燃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有煤粉存在时,瓦斯-煤粉-空气3成分耦合体系的最低着火... 为研究煤矿井下瓦斯、煤粉、空气3成分体系的着火特性,在改进的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试装置(G-G furnace)内,选取4种煤样进行瓦斯与煤粉耦合条件下的引燃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有煤粉存在时,瓦斯-煤粉-空气3成分耦合体系的最低着火温度(MIT)均低于瓦斯、煤粉的最低着火温度,且煤粉粒径越小、煤粉挥发分越大,耦合体系的最低着火温度下降的越多。D50≈25μm的1号煤样使得耦合体系的着火温度比瓦斯低340℃,比煤粉低110℃。说明煤矿井下电气设备按纯的甲烷气体进行防爆温度设计和选型,若不考虑煤粉的影响,具有引燃瓦斯-煤粉-空气3成分耦合体系的风险,需加以完善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煤粉 耦合体系 最低着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着火敏感性的镁粉防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刚 钟英鹏 +1 位作者 苑春苗 陈宝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75-1778,共4页
对中国镁粉的主要生产工艺进行了概述,针对不同工艺生产的典型粒径镁粉,对D50为6,47,104,173μm的镁粉进行了最小点火能和最低着火温度的着火敏感性测试,对应4种粒径镁粉的最小点火能分别为:小于2,260,300 mJ,大于2000 J;粉尘云最低着... 对中国镁粉的主要生产工艺进行了概述,针对不同工艺生产的典型粒径镁粉,对D50为6,47,104,173μm的镁粉进行了最小点火能和最低着火温度的着火敏感性测试,对应4种粒径镁粉的最小点火能分别为:小于2,260,300 mJ,大于2000 J;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分别为480,520,620℃,大于700℃,而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都高于450℃.在此基础上从镁粉着火敏感性的角度对镁粉主要生产工艺的危险性和引燃源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粉 着火敏感性 最小点火能 最低着火温度 防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的爆炸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小良 沈倩 +2 位作者 徐孙杰 张志凯 叶圣军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5-298,共4页
选取氟苯尼考(扶本康)粉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粉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采用电镜扫描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测得氟苯尼考粉体样本的形态及热稳定性;用最小点火能测试系统得到氟苯尼考的点火能会随着电极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当电极间距在3 mm... 选取氟苯尼考(扶本康)粉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粉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采用电镜扫描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测得氟苯尼考粉体样本的形态及热稳定性;用最小点火能测试系统得到氟苯尼考的点火能会随着电极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当电极间距在3 mm时达到最小值300 mJ;当改变粉尘浓度时,氟苯尼考的点火能随着粉尘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粉尘质量为500mg时达到最小值200mJ。还测得氟苯尼考的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MIT-L>400℃,其粉尘云最小引燃温度MIT-C为3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燃烧爆炸 最小点火能 最低着火温度 静电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云最小点火温度测试实验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海福 郑珊 +1 位作者 冯顺山 陈海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2-54,共3页
通过对Godbert -Greenwald恒温炉分析与改造 ,设计了粉尘云最小点火温度实验装置 ,并建立了相应的测试系统。调试结果表明 ,该实验系统扬尘均匀性。
关键词 粉尘爆炸 热自燃 最小点火温度 粉尘云 测试实验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云浓度对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庞磊 马冉 +3 位作者 高建村 李俊杰 王爱博 吕鹏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共5页
为准确评价高密度聚乙烯(HDPE)粉尘爆炸敏感性和开展有效的粉尘防爆工作,采用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标准实验装置研究了典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分布特性,着重探讨了粉尘云浓度对不同喷尘压力条件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 为准确评价高密度聚乙烯(HDPE)粉尘爆炸敏感性和开展有效的粉尘防爆工作,采用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标准实验装置研究了典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分布特性,着重探讨了粉尘云浓度对不同喷尘压力条件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测试条件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变化处于360~445℃范围,随粉尘云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总体趋势,粉尘云浓度为1.111 kg/m^3时出现拐点,且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随喷尘压力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爆炸 高密度聚乙烯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 粉尘云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实验测试 被引量:38
12
作者 钟英鹏 徐冬 +2 位作者 李刚 苑春苗 陈宝智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9-433,共5页
采用标准装置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测试了不同条件下镁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实验测试结果显示:D50为6、47、104、173μm时镁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分别为480、520、620、>700℃;选取D50为6μm的镁粉,在分散压力恒定为0.1 MPa时,镁粉... 采用标准装置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测试了不同条件下镁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实验测试结果显示:D50为6、47、104、173μm时镁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分别为480、520、620、>700℃;选取D50为6μm的镁粉,在分散压力恒定为0.1 MPa时,镁粉浓度由424 g/m3变化到5085 g/m3,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由600℃降低到480℃;而粉尘质量恒定为0.3 g时,分散压力从0.1 MPa增加到0.2 MPa,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由540℃升高到580℃。还分析了镁粉粒径、浓度及分散压力对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 G-G恒温炉 镁粉 粒径 浓度 分散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翔 饶运章 +1 位作者 李闯 马师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5-179,共5页
利用标准测试装置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对硫化矿尘进行了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研究。在设定试验条件下测试了硫化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并探究了矿尘含硫量、粒度以及质量浓度对硫化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B、C 3种... 利用标准测试装置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对硫化矿尘进行了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研究。在设定试验条件下测试了硫化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并探究了矿尘含硫量、粒度以及质量浓度对硫化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B、C 3种硫化矿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分别为386、454、512℃;最低着火温度随矿尘含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随矿尘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研究结果对了解硫化矿尘云着火、爆炸危险性和指导硫化矿山安全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矿 矿尘云 最低着火温度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质粉末活性炭自燃和热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平 尤飞 +2 位作者 周慧婷 王文达 朱专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5-439,共5页
针对煤质粉末活性炭最显著的热危险特性——自燃危险性进行试验。采用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测定系统对煤质粉末活性炭进行自燃试验,测定煤质粉末活性炭的最低着火温度;采用SDT Q600热重分析仪测定煤质粉末活性炭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中以20℃/... 针对煤质粉末活性炭最显著的热危险特性——自燃危险性进行试验。采用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测定系统对煤质粉末活性炭进行自燃试验,测定煤质粉末活性炭的最低着火温度;采用SDT Q600热重分析仪测定煤质粉末活性炭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中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700℃时的热解和燃烧特性,通过TG/DTG曲线计算其着火温度,并进行热稳定性评价。粉尘层自燃试验结果表明,煤质粉末活性炭最低着火温度为400℃,具有自燃危险性,易形成阴燃;氮气气氛中热解试验表明,热解过程经历了室温~120.0℃和280.0~700.0℃两次轻缓失重阶段,646.44℃时挥发分热失重速率最大,对应热失重速率峰值为0.082 6%/℃,自燃危险性较低;空气气氛中燃烧试验表明,燃烧过程经历了室温~95.5℃和300.0~600.0℃两次剧烈失重阶段,分别为吸附水分受热蒸发和氧化生成的有机官能团分解脱附导致,565.35℃时挥发分热失重速率最大,对应热失重速率峰值为13.20%/min,粉末较强的氧气吸附效应和较低的导热系数导致其自燃倾向较高,火灾危险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质粉末活性炭 最低着火温度 自燃点 热稳定性 热失重速率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阻燃剂对钛粉燃烧抑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裴凤娟 胡双启 +2 位作者 叶亚明 孙彬峰 胡立双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63,共3页
利用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试仪研究粉末阻燃剂对钛粉尘云燃烧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相等的3种不同粉末阻燃剂对钛粉尘云着火的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磷酸二氢铵、碳酸钙、二氧化硅。伴随着阻燃剂质量的增加,钛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升... 利用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试仪研究粉末阻燃剂对钛粉尘云燃烧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相等的3种不同粉末阻燃剂对钛粉尘云着火的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磷酸二氢铵、碳酸钙、二氧化硅。伴随着阻燃剂质量的增加,钛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升高;通过研究混合粉末阻燃剂对钛粉尘云着火的抑制作用发现,磷酸二氢铵与碳酸钙在混合作用下的抑制效果最佳,二者存在协同作用。当两种阻燃剂的质量均为50 mg时,钛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达到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阻燃剂 钛粉尘云 最低着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积状态下面粉层最低着火温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帅 王庆慧 +1 位作者 卫圆梦 王丹枫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59,共4页
为了评估面粉粉尘的危险性,为面粉加工厂防爆设备以及防爆工艺选型提供依据,利用恒温热板装置,研究加热板温度和堆积厚度对面粉层最低着火温度(MITL)、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粉的燃烧方式为阴燃;根据GB 16430-1996,面粉最低... 为了评估面粉粉尘的危险性,为面粉加工厂防爆设备以及防爆工艺选型提供依据,利用恒温热板装置,研究加热板温度和堆积厚度对面粉层最低着火温度(MITL)、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粉的燃烧方式为阴燃;根据GB 16430-1996,面粉最低着火温度超过标准规定的最高温度400℃;随着堆积厚度的增大,面粉层最低着火温度呈线性减小,堆积厚度为12.5 mm时,面粉层最低着火温度为280℃;当堆积厚度≥15 mm时,面粉层最低着火温度不再变化,即面粉层最低着火温度为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粉层 最低着火温度 堆积厚度 着火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正交实验的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庆慧 袁帅 +1 位作者 卫园梦 王丹枫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150,共7页
采用Godbert-Greenwald (G-G)恒温炉装置,运用交互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粉尘质量浓度、分散压力、CaCO_3质量分数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dust cloud,MITC)的影响规律。通过直观分析... 采用Godbert-Greenwald (G-G)恒温炉装置,运用交互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粉尘质量浓度、分散压力、CaCO_3质量分数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dust cloud,MITC)的影响规律。通过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考察了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影响,2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结果表明:CaCO_3质量分数和粉尘质量浓度对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影响高度显著;分散压力与粉尘质量浓度对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分散压力与粉尘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 粉尘质量浓度 分散压力 惰性介质 交互正交实验 直观分析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煤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军 屈姣 +1 位作者 王秋红 谢长春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5,18,共4页
为了研究彬县大佛寺矿不粘煤、安徽口孜东矿气煤、山西天池矿301工作面瘦煤等3种烟煤的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实验采用Godbert-Greenwald加热炉对以上3种烟煤的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气煤、不粘煤、瘦煤的灰分依次增大,... 为了研究彬县大佛寺矿不粘煤、安徽口孜东矿气煤、山西天池矿301工作面瘦煤等3种烟煤的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实验采用Godbert-Greenwald加热炉对以上3种烟煤的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气煤、不粘煤、瘦煤的灰分依次增大,挥发分依次减小,固定碳依次增大,水分随瘦煤、气煤、不粘煤依次增大;这3种烟煤煤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都随煤尘粒径的减小而降低;根据最低着火温度,得知煤尘云被引燃的难易程度依次为瘦煤、不粘煤、气煤。此基础研究可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煤 不粘煤 气煤 煤尘云 最低着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烃类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犇 刘小琴 谢传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0-93,共4页
研究非常温下温度对烃类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的影响。通过电火花点火方法,以甲烷为试验气体测得最小点火能测试系统的敏感条件,验证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在20~80℃范围内、测试系统可靠、气体敏感体积分数下,测试烃类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 研究非常温下温度对烃类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的影响。通过电火花点火方法,以甲烷为试验气体测得最小点火能测试系统的敏感条件,验证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在20~80℃范围内、测试系统可靠、气体敏感体积分数下,测试烃类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试系统的敏感间隙为1.5 mm,敏感电容为60.168p F。试验测得甲烷最小点火能为0.263 m J,与文献值0.28 m J基本一致,测试系统可靠性好。丙烯、异丁烯、异丁烷和环氧乙烷的敏感体积分数分别为4.8%、3.3%、3.2%和8%。在20~80℃范围内,这4种烃类气体的最小点火能都随温度升高呈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为避免具有同样性质的可燃气体发生燃烧或爆炸危险,需密切关注此类气体自身温度及其生产、储存和工业使用过程的环境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敏感条件 烃类可燃气体 敏感体积分数 最小点火能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质指标对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超 刘善军 +3 位作者 杨莉娜 田冬梅 杨涛 徐阿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6,共6页
为研究不同煤质煤尘的着火性能,首先,选取不同矿区9种煤样,分析其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煤等工业成分;然后开展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最后,对工业分析指标和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进行统计学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煤样的最低着... 为研究不同煤质煤尘的着火性能,首先,选取不同矿区9种煤样,分析其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煤等工业成分;然后开展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最后,对工业分析指标和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进行统计学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煤样的最低着火温度介于405~515℃,着火温度值差异较大;煤的工业分析指标均与最低着火温度呈现出较强相关性: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与最低着火温度负相关,灰分和水分含量与最低着火温度呈正相关,即挥发分含量、固定碳含量越高,煤尘越易出现着火现象,灰分含量、水分含量越高,煤尘越不易着火;挥发分含量与最低着火温度关联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云 着火性能 最低着火温度 工业分析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