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活性金属燃料Al/B/Mg和Al/B/MgH2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志鹏 夏语 +5 位作者 罗一民 马腾 徐飞扬 张宇 吴星亮 徐森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6-255,共10页
为探究三元活性金属燃料Al/B/Mg(ABM)和Al/B/MgH2(ABM-H)的燃烧特性,分别利用氧弹量热仪和哈特曼管研究样品的燃烧热与最小点火能,借助高速摄像系统与高速红外摄像系统研究火焰传播亚瞬态过程和温度场域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BM... 为探究三元活性金属燃料Al/B/Mg(ABM)和Al/B/MgH2(ABM-H)的燃烧特性,分别利用氧弹量热仪和哈特曼管研究样品的燃烧热与最小点火能,借助高速摄像系统与高速红外摄像系统研究火焰传播亚瞬态过程和温度场域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BM、ABM-H的燃烧热值分别为34.1 MJ·kg^(-1)和32.2 MJ·kg^(-1),较纯Al的燃烧热值(29.8 MJ·kg^(-1))分别提高了14.4%和8.1%;ABM、ABM-H和Al的最小点火能量分别在160~170,100~110,20~30 mJ之间;质量浓度为625 g·m^(-3)时,ABM和ABM-H较纯Al燃烧持续时间分别增加了65.5%和34.5%,火焰传播速度峰值分别提升了12.6%和23.0%。质量浓度在500 g·m^(-3)条件下,ABM-H和ABM的火焰传播速度峰值均最大,分别为45.05 m·s^(-1)和38.7 m·s^(-1),火焰表面最高温度峰值分别为1856℃和1717℃,ABM-H较ABM提高了7.6%,同时升温速率更快。可见,ABM和ABM-H配方在显著降低粉尘/空气混合物爆炸危险性的同时,燃烧性能明显提高,且ABM在燃烧热值和燃烧持续时间上表现出更好的热效应,ABM-H在最小点火能量、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上升速率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活性金属燃料 最小点火能 火焰传播特性 温度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铝粉材料的点火和爆炸性能
2
作者 安森森 夏语 +4 位作者 罗一民 王军红 马腾 吴星亮 徐森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I0006,共9页
为了研究微纳米自组装和物理混合铝粉材料的点火与爆炸性能,采用1.2 L哈特曼管和20 L球爆炸测试系统对材料的点火敏感度、火焰传播特性以及爆炸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Al-T4纯微米铝粉相比,纳米铝粉可以显著降低铝粉材料的点火能量... 为了研究微纳米自组装和物理混合铝粉材料的点火与爆炸性能,采用1.2 L哈特曼管和20 L球爆炸测试系统对材料的点火敏感度、火焰传播特性以及爆炸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Al-T4纯微米铝粉相比,纳米铝粉可以显著降低铝粉材料的点火能量,自组装工艺相较于物理混合工艺的铝粉材料,其点火敏感性进一步升高;在火焰传播速度上,少量纳米铝粉的高反应速率可以加速微米铝粉的反应,自组装铝粉由于微纳米铝粉整体的协同作用,容易点火的同时对热量的传递也更为高效;在20 L球爆炸测试系统中,质量分数5%纳米的自组装和物理混合铝粉在500 g/m^(3)时达到最大爆炸压力以及爆炸指数,分别为0.72、0.75 MPa以及43.21、31.49 MPa·m/s,添加质量分数10%纳米自组装和物理混合铝粉则在1000 g/m^(3)时达到最大爆炸压力,分别为0.84、0.68 MPa,质量分数5%的纳米铝粉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随着粉尘浓度先变大后减小,质量分数10%纳米的铝粉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则随着粉尘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复合铝粉的爆炸威力不仅和活性相关,和铝粉本身的热值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自组装 微米铝粉 纳米铝粉 最小点火能 不同发火概率 火焰传播 爆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砂光粉尘爆炸最小点火能预测模型
3
作者 李时维 喻孜 +2 位作者 颜振东 刘海良 周捍东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6,共7页
旨在开发一个基于XGBoost(极端梯度提升)算法的杉木砂光粉最小点火能(MIE)预测模型,采用XGBoost技术对多个影响因素如粉尘质量浓度、含水率、喷射压力和比表面积径等进行综合分析,构建杉木砂光粉MIE的预测模型,并使用R^(2)、MAE、RMSE、... 旨在开发一个基于XGBoost(极端梯度提升)算法的杉木砂光粉最小点火能(MIE)预测模型,采用XGBoost技术对多个影响因素如粉尘质量浓度、含水率、喷射压力和比表面积径等进行综合分析,构建杉木砂光粉MIE的预测模型,并使用R^(2)、MAE、RMSE、MAD和MAPE 5个评价指标来综合评价模型的整体性能和该模型对各因素的权重。结果表明:在杉木砂光粉MIE预测模型研究中,此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R^(2)分别为0.99961和0.96905,展现了高度的预测准确性。对于MIE上限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分别为0.99971和0.98638,进一步证实了其有效性。在误差分析中,MAE、RMSE、MAD和MAPE均表现出模型在训练集上的高预测精度,且研究中较低的MAPE值表明模型预测与实际值之间的百分比误差较小,说明模型在泛化能力上表现良好。使用XGBoost模型对各因素权重分析表明,粉尘质量浓度是对MIE预测影响最大的因素。通过XGBoost模型的应用,不仅为杉木砂光粉MIE的预测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为木材加工行业促进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粉尘 最小点火能 预测模型 XGBoost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金属结构等效储能模型耦合电磁波能量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子建 侯明硕 +2 位作者 孙静 杜欣欣 石洋名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46,共11页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设备发射的电磁波能量可以被周围金属结构耦合吸收,这种现象存在点燃矿井内爆炸性气体的危险。现有针对井下金属结构耦合电磁波安全性研究只是对金属结构等效阻性模型耦合电磁波能量进行分析,缺乏对金属结构耦合电磁波...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设备发射的电磁波能量可以被周围金属结构耦合吸收,这种现象存在点燃矿井内爆炸性气体的危险。现有针对井下金属结构耦合电磁波安全性研究只是对金属结构等效阻性模型耦合电磁波能量进行分析,缺乏对金属结构耦合电磁波能量在时间上积累的储能过程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金属结构耦合−积累−释放电磁波能量研究的等效储能结构模型,即金属结构等效容性储能模型与金属结构等效感性储能模型。首先通过低衰减度传输线模型,推导出发射天线输出功率、发射天线与金属结构之间距离与接收端感应电压之间的关系。然后建立金属结构等效储能模型,推导出接收端参数与放电火花能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分析了接收端参数对放电火花能量的影响。最后通过接收端感应电压与感应电压有效值的关系,推导出发射天线输出功率、发射天线与金属结构之间距离与放电火花能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分析了发射天线输出功率、发射天线与金属结构之间距离对放电火花能量的影响,并给出在其他参数确定情况下2种金属结构等效储能模型各自的理论参考安全点。仿真结果表明:①对于金属结构等效容性储能模型,放电火花能量随着等效储能电容、接收端感应电压有效值增大而增大,安全点向左偏移,对等效储能电容、接收端感应电压有效值的安全要求变得严苛。②放电火花能量随着发射天线功率增大而增大,随着发射天线与金属结构之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得到金属结构等效容性储能模型理论参考安全点。③对于金属结构等效感性储能模型,放电火花能量随着等效储能电感、接收端感应电压有效值增大而增大,安全点向左偏移,对等效储能电感、接收端感应电压有效值的安全要求变得严苛。④放电火花能量随着发射天线功率增大而增大,随着发射天线与金属结构之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得到金属结构等效感性储能模型理论参考安全点。⑤对比2种金属结构储能模型理论参考安全点,得到金属结构等效容性储能模型的危险性远大于金属结构等效感性储能模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能量 金属结构 等效储能模型 放电火花能量 爆炸性气体最小点燃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H_(2)预混合气激光点火特性实验
5
作者 张俊杰 江鑫 +2 位作者 刘昀洋 胡二江 黄佐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基于定容燃烧弹,在不同初始压力、当量比和掺氢比条件下,对NH_(3)/H_(2)预混合气进行了激光点火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火焰发展形态及最小点火能量EMI.研究发现,随掺氢比的增加,火焰受浮力的影响减弱,火焰边界逐渐清晰;升高压力... 基于定容燃烧弹,在不同初始压力、当量比和掺氢比条件下,对NH_(3)/H_(2)预混合气进行了激光点火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火焰发展形态及最小点火能量EMI.研究发现,随掺氢比的增加,火焰受浮力的影响减弱,火焰边界逐渐清晰;升高压力能降低混合气的EMI,但不同当量比混合气的EMI受压力改变的影响程度不同;纯氨气的火焰发展极不稳定且EMI极高,掺混H_(2)后能极大降低EMI,可以有效拓宽氨气的可燃使用范围,其中掺氢比为10%时,EMI降低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点火 氨气 最小点火能量 点火成功率 定容燃烧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烟草粉尘-酒精蒸气两相体系爆炸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覃欣欣 徐伟巍 +1 位作者 熊静文 赵懿明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254-258,共5页
通过改造升级20 L球粉尘爆炸测试装置实现加热与电点火功能,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对单相烟草粉尘及烟草粉尘-酒精蒸气两相体系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相烟草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随温度的升高... 通过改造升级20 L球粉尘爆炸测试装置实现加热与电点火功能,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对单相烟草粉尘及烟草粉尘-酒精蒸气两相体系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相烟草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几乎呈线性增长趋势;最小点燃能量对环境温度的变化相对敏感,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烟草粉尘-酒精蒸气两相体系的最大爆炸压力与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低温阶段增幅尤为明显;最小点燃能量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均低于单相烟草粉尘。研究结论对烟草加工行业烟草粉尘的爆炸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烟草粉尘 酒精蒸气 爆炸压力 最小点燃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条件对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影响规律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任纯力 李新光 +2 位作者 王福利 S.Radandt 王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7-83,共7页
为使粉尘云最小点火能实验测量更准确,从多个方面分析影响最小点火能的测量因素,并根据粉尘云状态、粉尘颗粒固有性质、点火电路等几个方面对影响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因素,即敏感条件进行了分类。在实验测量中,具体归纳为:粉尘浓度、粉... 为使粉尘云最小点火能实验测量更准确,从多个方面分析影响最小点火能的测量因素,并根据粉尘云状态、粉尘颗粒固有性质、点火电路等几个方面对影响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因素,即敏感条件进行了分类。在实验测量中,具体归纳为:粉尘浓度、粉尘湿度、粉尘粒度及其分布、粉尘挥发份含量、粉尘温度(环境温度)、粉尘云的湍流度、粉尘分散质量、粉尘云初始压力、环境氧浓度、电极材料、电极直径和电极末端曲率、电极间距、电火花持续时间、点火延迟时间、电火花能量密度、火花触发电路、可燃气体影响、实验次数等18个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敏感条件对最小点火能的影响规律,从粉尘云点火机理和过程出发,着重分析一些敏感条件对最小点火能影响的内在原因和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云 粉尘爆炸 最小点火能(mie) 敏感条件 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点火能的影响因素及计算误差分析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增亮 张景林 蔡康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8-91,共4页
对可燃气体 (液体蒸气 )、可燃粉尘的最小点火能测试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 ,并结合实验分析了求得最小点火能精确值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设备设施条件———敏感条件 ;分析了敏感条件下运用常规测试方法和常规计算公式中存在较大误... 对可燃气体 (液体蒸气 )、可燃粉尘的最小点火能测试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 ,并结合实验分析了求得最小点火能精确值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设备设施条件———敏感条件 ;分析了敏感条件下运用常规测试方法和常规计算公式中存在较大误差的原因 ,进而提出了相对准确合理的测试方法及计算公式———直接积分法及拟合近似积分法 ,从而大大降低了误差度 ,获得了比较符合实际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方法 误差 最小点火能 可燃物 浓度 电极 火灾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粉尘爆炸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犇 臧晓勇 +1 位作者 赵琳 王振刚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2-65,共4页
为研究硫磺粉尘爆炸危险性,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与20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常温常压下不同粒径的硫磺粉尘爆炸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和评估,得到了不同粒径硫磺粉尘的最小点火能、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和爆炸指数,根据实验结果对硫磺粉尘危... 为研究硫磺粉尘爆炸危险性,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与20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常温常压下不同粒径的硫磺粉尘爆炸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和评估,得到了不同粒径硫磺粉尘的最小点火能、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和爆炸指数,根据实验结果对硫磺粉尘危险性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70~850 μm不同粒径的硫磺粉尘最小点火能在0.144~125 mJ,且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降低;45~375 μm不同粒径的硫磺粉尘爆炸极限质量浓度在15~20 g/m3,且随着粉尘粒径的减小而降低;45~375 μm不同粒径的硫磺粉尘最大爆炸指数在34.46~39.87 MPa· m/s,且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其粉尘爆炸危险性等级为St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 粉尘爆炸 最小点火能 爆炸下限 爆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松子粉最小点火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黄丽媛 曹卫国 +3 位作者 徐森 张建新 秋珊珊 潘峰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1,16,共4页
采用1.2 L哈特曼管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研究了中位径为32μm的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量随粉尘浓度、点火延时以及喷粉压力之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5±5)℃,环境湿度为30%±5%的条件下,石松子粉的最佳着火浓... 采用1.2 L哈特曼管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研究了中位径为32μm的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量随粉尘浓度、点火延时以及喷粉压力之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5±5)℃,环境湿度为30%±5%的条件下,石松子粉的最佳着火浓度750 g/m3,最佳点火延时为90 ms,最佳喷粉压力为0.8 MPa,此时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达到极小值。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电感的点火方式比无电感的点火方式所需的能量要小。在有电感存在的情况下,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为10 mJ;在无电感存在的情况下,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为15 mJ,说明石松子粉对电火花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松子粉 哈特曼管 最小点火能 点火延时 喷粉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粉尘燃爆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振刚 张帆 +1 位作者 赵琳 霍明甲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59,共4页
为预防硫磺粉尘的燃爆危险性,测试了硫磺的自燃温度、自热特性、热稳定性、最小点火能、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根据实验结果对硫磺粉尘危险性做了分级。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硫磺粉尘的自燃温度、最小点火能和爆炸... 为预防硫磺粉尘的燃爆危险性,测试了硫磺的自燃温度、自热特性、热稳定性、最小点火能、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根据实验结果对硫磺粉尘危险性做了分级。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硫磺粉尘的自燃温度、最小点火能和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相应降低,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则升高;70μm以下粒径的硫磺粉尘的自燃温度(AIT)为220℃,最小点火能(MIE)为0.14 m J,爆炸下限质量浓度(MEC)为17.5 g/m3,最大爆炸压力(pmax)为1.15 MPa,最大爆炸指数(Kmax)为39.87 MPa·m/s,因此燃爆危险性最高;450μm以下粒径的硫磺粉尘爆炸危险性等级均为St3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 自燃温度 最小点火能 爆炸下限 爆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48
12
作者 潘峰 马超 +2 位作者 曹卫国 张建新 徐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6-51,共6页
为研究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和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200目(<75μm)以下的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估,基于静电火花和粉尘质量浓度对粉尘爆炸的影响,对玉米淀粉的静电火花最小点火能量、爆炸下限... 为研究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和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200目(<75μm)以下的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估,基于静电火花和粉尘质量浓度对粉尘爆炸的影响,对玉米淀粉的静电火花最小点火能量、爆炸下限质量浓度、最大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玉米淀粉爆炸危险性进行分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5℃,喷粉压力为0.80 MPa,粉尘质量浓度在250~750 g/m3范围内,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随着粉尘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其最小点火能量在40~80 mJ之间;在点火能量为10 kJ时,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在50~60 g/m3之间;在粉尘质量浓度为750 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为0.66 MPa;在粉尘质量浓度为500 g/m3时,爆炸指数达到最大,为17.21 MPa.m/s,其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为Ⅰ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粉尘爆炸 最小点火能量 爆炸下限质量浓度 最大爆炸压力 最大爆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着火敏感性的镁粉防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刚 钟英鹏 +1 位作者 苑春苗 陈宝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75-1778,共4页
对中国镁粉的主要生产工艺进行了概述,针对不同工艺生产的典型粒径镁粉,对D50为6,47,104,173μm的镁粉进行了最小点火能和最低着火温度的着火敏感性测试,对应4种粒径镁粉的最小点火能分别为:小于2,260,300 mJ,大于2000 J;粉尘云最低着... 对中国镁粉的主要生产工艺进行了概述,针对不同工艺生产的典型粒径镁粉,对D50为6,47,104,173μm的镁粉进行了最小点火能和最低着火温度的着火敏感性测试,对应4种粒径镁粉的最小点火能分别为:小于2,260,300 mJ,大于2000 J;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分别为480,520,620℃,大于700℃,而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都高于450℃.在此基础上从镁粉着火敏感性的角度对镁粉主要生产工艺的危险性和引燃源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粉 着火敏感性 最小点火能 最低着火温度 防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的爆炸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小良 沈倩 +2 位作者 徐孙杰 张志凯 叶圣军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5-298,共4页
选取氟苯尼考(扶本康)粉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粉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采用电镜扫描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测得氟苯尼考粉体样本的形态及热稳定性;用最小点火能测试系统得到氟苯尼考的点火能会随着电极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当电极间距在3 mm... 选取氟苯尼考(扶本康)粉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粉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采用电镜扫描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测得氟苯尼考粉体样本的形态及热稳定性;用最小点火能测试系统得到氟苯尼考的点火能会随着电极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当电极间距在3 mm时达到最小值300 mJ;当改变粉尘浓度时,氟苯尼考的点火能随着粉尘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粉尘质量为500mg时达到最小值200mJ。还测得氟苯尼考的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MIT-L>400℃,其粉尘云最小引燃温度MIT-C为3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燃烧爆炸 最小点火能 最低着火温度 静电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6-APA粉体爆炸最小点火能测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金锋 李艳丽 +2 位作者 刘鑫 郑艳敏 孙忠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3-47,共5页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生产阿莫西林的重要中间体,在生产过程的离心机分离及干燥等环节存在粉体燃烧爆炸的危险。利用Hartmann管式粉尘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研究6-APA干粉状态及丙酮存在环境粉体最小点火能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6-AP...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生产阿莫西林的重要中间体,在生产过程的离心机分离及干燥等环节存在粉体燃烧爆炸的危险。利用Hartmann管式粉尘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研究6-APA干粉状态及丙酮存在环境粉体最小点火能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6-APA粉体在分散质量为0.6g时,最小点火能为14m J,参照VDI2263的规定,属于一般着火敏感性粉尘。向粉体中加入丙酮溶剂模拟实际生产环境,实验结果显示粉尘云最小点火能下降明显,且混合物着火能力增强。质量为1g的6-APA粉体与0.5m L丙酮溶剂配比条件下,混合物分散质量为0.6g时,最小点火能为6m J,在此环境中混合粉体属于特别着火敏感性粉尘。实验结果阐明了6-APA在丙酮存在环境条件下混合粉体燃烧的爆炸危险性,为采取相应的爆炸防护措施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点火能 粉尘爆炸 6-APA 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数学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纯力 李新光 +1 位作者 王福利 S.RADANDT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02-1705,共4页
以在实验基础上获得的电火花等效计算数据为能量输入,并按照粉尘云的点火机理建立了完整的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研究了粉尘粒径、粉尘质量浓度、湍流度、火花能量密度及火花放电时间对最小点火能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 以在实验基础上获得的电火花等效计算数据为能量输入,并按照粉尘云的点火机理建立了完整的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研究了粉尘粒径、粉尘质量浓度、湍流度、火花能量密度及火花放电时间对最小点火能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将模型计算与实验测量相结合将使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确定更准确、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云 粉尘爆炸 最小点火能 电火花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淀粉粉尘爆炸特性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曹卫国 潘峰 +1 位作者 徐森 张建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3-216,共4页
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和20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特性参数进行评估,对粒度小于75μm的样品的爆炸危险性参数进行测试,得出了一定条件下的小麦淀粉对静电火花的敏感程度以及其爆炸的猛烈程度,进而对其爆炸危险性程度... 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和20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特性参数进行评估,对粒度小于75μm的样品的爆炸危险性参数进行测试,得出了一定条件下的小麦淀粉对静电火花的敏感程度以及其爆炸的猛烈程度,进而对其爆炸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温度在25℃,喷粉压力为0.70MPa,小麦淀粉的最小点火能量在40~80mJ;在点火能量为10 kJ时,最大爆炸压力为0.60MPa,最大爆炸指数为7.87MPa.m/s,其粉尘爆炸危险性为Ⅰ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小麦淀粉 粉尘爆炸 最小点火能量 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粉尘云最小点火能及抑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金健 胡立双 +2 位作者 胡双启 任瑞娥 王嘉辉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569,共4页
为评价钛粉着火燃烧危险性,采用1.2L哈特曼管测试装置研究了喷粉压力、钛粉浓度、粒径及惰性粉体SiO2对钛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喷粉压力为0.8 MPa,此时最有利于钛粉着火燃烧;钛粉尘云的最小点火能随钛粉浓度的增大先... 为评价钛粉着火燃烧危险性,采用1.2L哈特曼管测试装置研究了喷粉压力、钛粉浓度、粒径及惰性粉体SiO2对钛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喷粉压力为0.8 MPa,此时最有利于钛粉着火燃烧;钛粉尘云的最小点火能随钛粉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敏感质量浓度,即1.2kg/m3,此时钛粉尘云的最小点火能最小;钛粉尘云的最小点火能随钛粉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惰性粉体SiO2能有效抑制钛粉的着火燃烧,SiO2的含量越高对钛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抑制效果越显著,完全抑制质量分数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粉尘云 最小点火能 惰性粉体 哈特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测试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新光 董洪光 +1 位作者 S.Radandt 赫冀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1 2L哈特曼管、20L球、振动筛落管3种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上对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并对最小点火能测量有重要影响的湍流度、粉尘浓度和粉尘分散质量进行了定量测量和比较·在上述3种装置上借助最小点火能测试仪对粉尘云最小点... 在1 2L哈特曼管、20L球、振动筛落管3种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上对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并对最小点火能测量有重要影响的湍流度、粉尘浓度和粉尘分散质量进行了定量测量和比较·在上述3种装置上借助最小点火能测试仪对粉尘云最小点火能进行了测量和比较,对影响最小点火能测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与测量表明:粉尘分散方法以及粉尘初始湍流度的大小对粉尘分散度影响很大;气流携带法(20L球)对粉尘的分散最好,堆积法(1 2L哈特曼管)次之,自由下降法(振动筛落管)最差·因此,振动筛落管不适宜作为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爆炸 最小点火能 湍流度 粉尘浓度 20L球 1.2L哈特曼管 振动筛落管 粉尘云 爆炸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压发动机点火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庆 谭建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82-1087,1094,共7页
为了考察来流参数对冲压发动机高空点火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最小点火能量的分析方法,对亚燃冲压发动机高空直连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内来流参数的变化对点火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温度升高导致最小点火能量迅速减小... 为了考察来流参数对冲压发动机高空点火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最小点火能量的分析方法,对亚燃冲压发动机高空直连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内来流参数的变化对点火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温度升高导致最小点火能量迅速减小,其主要原因在于火焰传播速度随温度升高的逐渐增加。燃烧室内气流速度的增加导致最小点火能量的急剧增加,其中湍流脉动速度的增加导致了核心火团热量散失的增加,是导致最小点火能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当密度增加时,燃烧室内的最小点火能量会大幅度的增加,其中燃料液雾的SMD的减小是点火能量增加的次要因素,而密度降低引起了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化学反应时间的增加则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发动机 最小点火能量 点火 凹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