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MDS)研究热点分析及展望
1
作者 侯意龙 马睿岐 +6 位作者 李征 石武良 李斌 张生武 曹宁 崔金虎 张玉斌 《农学学报》 2025年第5期48-61,共14页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当前土壤质量研究中最小数据集(MDS)选取的方法和指标,定量分析并指出土壤质量评价中最小数据集的热点和前沿,为中国土壤质量评价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通过检索1991-2022年CNKI和Web of Science...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当前土壤质量研究中最小数据集(MDS)选取的方法和指标,定量分析并指出土壤质量评价中最小数据集的热点和前沿,为中国土壤质量评价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通过检索1991-2022年CNKI和Web of Science相关文献,收集了文献中310个最小数据集进行筛选,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对年度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期刊进行共现分析,对关键词进行突现词和聚类分析。31年来该领域文献量逐步增加并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期刊载文量最多的为《土壤通报》《生态学报》和Ecological Indicators;主要研究热点表现在“农业管理对土壤质量影响、土壤退化与修复、土壤质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应对及最小数据集筛选方法与模型构建”等方面;前期MDS在土壤质量评价中选用较多的主要为物理、化学指标,但随着土壤健康的发展,生物学指标逐步增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MDS发文量仍为快速增长阶段,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起着重要节点作用;MDS核心指标为土壤有机质/碳(SOM/SOC)、pH、全氮、速效磷和容重;未来研究应注重在基于大数据平台构建不同尺度下静态评价与动态监测相结合的综合反映土壤功能的土壤健康质量评价框架体系,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与土壤质量变化相对应的MDS及其指标体系,构建精准反映土壤质量变化规律的评价模型与最优最小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最小数据集 CITESPACE 聚类分析 评价指标 土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云南橡胶林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和芬 孙瑞 +3 位作者 杨川 张盈盈 符庆茂 吴志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9,103,共12页
为了评估云南橡胶林土壤质量,以云南省河口、瑞丽、景洪3个典型橡胶产区5个不同林龄段(幼、中、近熟、成熟和过熟林)橡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0~10、11~20 cm和21~4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将土壤容重、含水量、硝态氮、铵态氮、全... 为了评估云南橡胶林土壤质量,以云南省河口、瑞丽、景洪3个典型橡胶产区5个不同林龄段(幼、中、近熟、成熟和过熟林)橡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0~10、11~20 cm和21~4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将土壤容重、含水量、硝态氮、铵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pH、有机质、脲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等作为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结合Norm值筛选,构建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容重、硝态氮、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脲酶7项指标进入最小数据集;SQI-TDS的范围0.29~0.56,平均值0.39,变异系数14.67%;SQI-MDS的最小值0.20,最大值0.53,平均值0.34,变异系数18.88%;相关性分析显示,2种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着定植年限的增长呈略微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3个植胶区土壤质量以三级和四级为主,土壤质量排序为景洪>河口>瑞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橡胶林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高反坡阶对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评价
3
作者 李奇奇 徐其静 +4 位作者 李亦然 王震 侯磊 汪丽 王克勤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60,共9页
[目的]等高反坡阶(CRT)是阻缓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生态工程措施,探明并评价CRT措施对坡面红壤质量的改善效果,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改善坡耕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松华坝迤者流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16... [目的]等高反坡阶(CRT)是阻缓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生态工程措施,探明并评价CRT措施对坡面红壤质量的改善效果,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改善坡耕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松华坝迤者流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16项土壤指标,分析CK和CRT坡耕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差异,并建立最小数据集评价坡耕地土壤质量。[结果]1)与CK相比,CRT坡耕地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几何平均直径、总团聚体分别提高79.30%、11.36%和11.43%(p<0.05),土壤体积质量降低15.09%(p<0.05)。2)相较于CK坡耕地,CRT坡耕地土壤全氮、硝态氮、全磷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提高33.34%、112.58%、25.86%和66.14%(p<0.05),坡耕地布设CRT有较好的截留养分效果。3)坡耕地布设CRT后,土壤总球囊霉素(T-GRSP)、易提取球囊霉素(EE-GRSP)、亮氨酸氨基肽酶(S-LAP)和β-1,4-N-乙酰葡萄糖苷酶(S-NAG)分别提高17.45%、111.11%、92.57%和307.36%(p<0.05)。4)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高活性易氧化有机碳(H-EOC),S-NAG和EE-GRSP构成。5)土壤质量整体表现为CRT>CK,CRT坡耕地土壤质量指数较CK提高146.28%~266.34%(p<0.05)。[结论]CRT使坡耕地阶下土壤结构优于阶上,阶下土壤质量由较低水平提升为高水平。综上所述,坡耕地布设CRT措施后土壤质量改善效果显著,坡耕地生产力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等高反坡阶 土壤质量 最小数据集 土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对潮土土壤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王晓婷 姚童言 +1 位作者 陈瑞蕊 林先贵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7-606,共10页
以封丘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施肥(CK)、常规施化肥(NPK)、菇渣化肥配施(MRF)和鸡粪化肥配施(CMF)4种不同施肥处理,测定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共24种作为总数据集(TDS),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构建了两... 以封丘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施肥(CK)、常规施化肥(NPK)、菇渣化肥配施(MRF)和鸡粪化肥配施(CMF)4种不同施肥处理,测定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共24种作为总数据集(TDS),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构建了两个最小数据集(MDS1和MDS2),并利用线性(L)和非线性(NL)评分模型分别计算了土壤质量指数(SQI),再通过与作物产量拟合寻找最优SQI,提出了土壤保育和肥力提升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有机物料和无机肥配施特别是MRF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基于总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SQIT)与基于2种最小数据集的线性和非线性土壤质量指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基于MDS2的非线性土壤质量指数(SQI2-NL)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价封丘潮土土壤质量,在这种评价方法下的SQI在不同施肥处理间表现为MRF(SQI=0.60)>CMF(SQI=0.52)>NPK(SQI=0.48)>CK(SQI=0.36)。综上,菇渣化肥配施有利于维持和提升封丘潮土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长期不同施肥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mds) 土壤质量指数(SQ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料配施对豫南酸性农田土壤的改良效应
5
作者 张梦茹 张雯雯 +5 位作者 杜逸凡 孙瑞霞 王哲青 赵春源 王红福 赵鹏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共14页
近几十年河南省耕地酸化面积和酸化程度日趋增加,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质量。采用原位酸性农田土壤进行培育试验,比较不同物料单施和配合施用对豫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分别设置两种无机物料(A:石灰,B:钙镁磷肥)和3种有机物料(C:生物... 近几十年河南省耕地酸化面积和酸化程度日趋增加,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质量。采用原位酸性农田土壤进行培育试验,比较不同物料单施和配合施用对豫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分别设置两种无机物料(A:石灰,B:钙镁磷肥)和3种有机物料(C:生物炭,D:黄腐酸钾,E:炭吸附聚谷氨酸)单独和随机组合施用,测定土壤pH、电导率、土壤养分、团聚体和酶活性等指标,并采用最小数据集法评估改良后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无机物料处理A和AB提升土壤pH效果最好,而有机物料处理提升土壤质量幅度显著大于无机物料处理,其中,有机碳、氮物料减量配施处理(处理CE)土壤质量提升效果最好,其次是有机物料无机物料混用处理,无机物料处理提升幅度最小。含生物炭处理(处理C、BC、AC、CD、CE、ACD、ACE和CDE)显著增加土壤pH、电导率、速效钾和微团聚体比例;含石灰处理(处理AB、AC、AD、AE、ABD和ABE)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含钙镁磷肥处理(处理B、AB、BC、BD、BE和ABD)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处理CE显著增加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处理CE、C、BCDE、ACD、ACE、ABCD、ABC、CD和ABCDE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的提高幅度为31%~52%。SQI与土壤pH、电导率、速效钾和土壤微团聚体显著正相关。综上,无机物料缓解土壤酸化效果显著,有机物料提升土壤质量幅度更大;多物料配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含盐量,缓解土壤酸化,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养分有效性,进而提升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土壤养分 土壤团聚体 酶活性 最小数据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长期稻鱼共作土壤质量变化
6
作者 李谊慈 魏征 +4 位作者 邹龙 李龙燚 何金峰 徐华勤 陈秋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0-527,共8页
【目的】探究长期低投入的稻鱼共作模式土壤质量变化。【方法】构建最小数据集(The minimum data set,MDS)并对指标进行线性评分,采用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对稻鱼共作15和50年(FR15和FR50)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目的】探究长期低投入的稻鱼共作模式土壤质量变化。【方法】构建最小数据集(The minimum data set,MDS)并对指标进行线性评分,采用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对稻鱼共作15和50年(FR15和FR50)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描述性统计发现,土壤的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丰富,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适量,全钾含量不足;筛选出了全氮、全钾、全铜、全镁含量和pH值5个指标用于构建MDS。基于MDS与全数据集的SQI值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表明MDS能够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对土壤质量评价贡献最大的指标为全氮(贡献百分比为26.50%),其次为全铜(23.01%)、全钾(19.23%)、全镁(16.50%)、pH值5(14.76%)。与水稻单作相比,FR15的SQI值显著降低了27.90%,FR50的SQI值增加了18.23%。【结论】长期低投入的稻鱼共作模式土壤质量会随着物质的投入而降低,但随着系统维持的时间不断延长,养分利用率提高,土壤质量又能够显著提升并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共作 最小数据集 养分利用率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川泽泻土壤肥力评价
7
作者 杨克方 李瑞荣 +3 位作者 金梦真 吴灵梅 周季欣 张亚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9,共14页
为建立科学的四川省土壤肥力评价体系并为川泽泻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在川泽泻53个种植区收集159份土壤和川泽泻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川泽泻有效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最小数据集,综合评价该地土壤肥力情况。结果表明,川泽泻土壤... 为建立科学的四川省土壤肥力评价体系并为川泽泻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在川泽泻53个种植区收集159份土壤和川泽泻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川泽泻有效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最小数据集,综合评价该地土壤肥力情况。结果表明,川泽泻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中特征根值≥1的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2.803%,能够代表大部分土壤肥力评价指标的信息。筛选出的最小数据集由土壤p H值及全氮、速效磷、全铁、全锰和全锌含量6项指标构成,去除了68.42%的信息冗余。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川泽泻土壤质量指数介于0.26~0.82,均值为0.49,采样点78%的土壤肥力属于中高等水平。夹江县、五通桥区、东坡区和彭山县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0.529、0.526、0.388、0.603,4个区域土壤肥力差异明显,但各区域土壤肥力变异强度低,适合川泽泻生长。基于全量数据集与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评价模型的土壤肥力结果相似,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变化趋势较为一致(R^(2)=0.899),表明最小数据集对川泽泻土壤肥力有较好的覆盖作用,可以表征川泽泻土壤肥力状况。川泽泻土壤质量评价因子的障碍度介于0.03~0.08,Nash有效系数为0.673,表明土壤存在轻度障碍因子,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评价精确程度高。综上,基于最小数据集构建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代表全量数据集对川泽泻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生产中应适当提高土壤p H值,合理施用氮肥、微肥并采取适宜的耕作管理措施,以改善川泽泻土壤肥力,促进川泽泻生长及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泽泻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土壤肥力评价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祁连山东部不同林分密度白桦天然林土壤质量评价
8
作者 鲁雅雯 石正阳 +2 位作者 高佳文 邹星晨 贺康宁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603-7615,共13页
白桦作为祁连山东部地区的关键先锋树种,正面临林分植被退化的严峻威胁。准确评估该地区白桦天然林土壤质量对于维持祁连山生态平衡及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不同林分密度(D1:0-200株/hm^(2);D2:200-400株/hm^... 白桦作为祁连山东部地区的关键先锋树种,正面临林分植被退化的严峻威胁。准确评估该地区白桦天然林土壤质量对于维持祁连山生态平衡及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不同林分密度(D1:0-200株/hm^(2);D2:200-400株/hm^(2);D3:400-600株/hm^(2);D4:600-900株/hm^(2);D5:900-1500株/hm^(2);D6:1500-2100株/hm^(2))白桦天然林林下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理化性质,分析不同林分密度白桦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通过构建最小数据集评价林下土壤质量,结合植物-土壤耦合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深入探究了林分密度对祁连山东部白桦天然林土壤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质量含水量、有机碳、全磷、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2)基于最小数据集的构建发现,全氮、孔隙度、碱解氮、粉粒、含水量、砂粒以及速效磷是影响白桦天然林下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3)白桦林不同林分密度土壤质量指数介于0.30-0.62,土壤质量综合排名为D4>D2>D1>D3>D6>D5。(4)土壤质量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白桦林下植物-土壤耦合度平均为0.60,属于弱协调。(5)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逐渐降低,与土壤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构建的最小数据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综上,600-900株/hm^(2)的林分密度下,白桦天然林下土壤质量最佳。本研究不仅为白桦天然林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土壤质量评价模型及密度参考,也为祁连山东部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天然林 土壤健康 河湟谷地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最小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秸秆覆盖免耕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质量评价
9
作者 张何普 杨庆楠 +1 位作者 徐金忠 肖洋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8,共10页
[目的]评价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秸秆覆盖免耕下不同坡位的土壤质量特征,为该区坡耕地土壤质量调控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CA),分别建立东北黑土区秸秆覆盖免耕(NT)坡耕地和传统耕作(CK)坡耕地... [目的]评价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秸秆覆盖免耕下不同坡位的土壤质量特征,为该区坡耕地土壤质量调控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CA),分别建立东北黑土区秸秆覆盖免耕(NT)坡耕地和传统耕作(CK)坡耕地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MDS),计算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PCA,SQI-CA),通过与总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TDS)对比分析,筛选出最适合的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MDS),并对田间试验区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①试验区坡耕地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总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钾和有效磷组成。②主成分分析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PCA)与总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TDS)的纳什有效系数和相关系数均高于聚类分析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CA),因此更适合使用主成分分析最小数据集(MDS-PCA)代替总数据集(TDS)进行土壤质量评价。③通过主成分分析最小数据集(SQI-PCA)进行土壤质量评价得出,试验区秸秆覆盖免耕(NT坡中,0.661)土壤质量最优,传统耕作(CK坡上,0.472)土壤质量最差。④制约NT处理坡耕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容重(0.156)和总孔隙度(0.132),CK处理坡耕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全磷(0.151)和速效钾(0.159)。[结论]秸秆覆盖免耕能够有效提高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质量,并减少土壤养分流失与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坡耕地 土壤质量评价 最小数据集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探究土壤肥力质量对川芎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李瑞荣 张亚玉 +3 位作者 杨克方 周季欣 金梦真 吴灵梅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7,共11页
通过优化筛选最小数据集(MDS)最大限度表征土壤肥力质量,探究土壤肥力质量与川芎品质形成之间的生态联系,以改良土壤及实现川芎高质量种植。采集四川眉山、彭州、邛崃、什邡四市的38个样地114个样点的川芎和根际土壤,测定21个土壤指标以... 通过优化筛选最小数据集(MDS)最大限度表征土壤肥力质量,探究土壤肥力质量与川芎品质形成之间的生态联系,以改良土壤及实现川芎高质量种植。采集四川眉山、彭州、邛崃、什邡四市的38个样地114个样点的川芎和根际土壤,测定21个土壤指标以及5种有效成分指标含量,并计算川芎品质综合指数(AQI)与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SQI)。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MDS包含硝态氮、速效磷、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镉、全铁含量6个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1.83%;四市土壤肥力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彭州的川芎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得分最高,为0.53,眉山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得分最低,为0.34;彭州川芎品质综合指数得分亦最高,为0.46;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与土壤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有效铁、硝态氮、全铁含量为提高土壤肥力质量的重要因子,结合冗余分析结果,速效磷、有效铁含量是影响川芎品质形成和土壤肥力质量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基于MDS建立了川芎土壤肥力评价体系,川芎高质量种植过程需要重点调控土壤中速效磷、有效铁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土壤肥力质量 品质 最小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扰动对低纬高原亚高山草甸土壤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胡燕梅 张丽梅 +5 位作者 陈正发 刘辉 颜科宇 段青松 张川 杨晓峰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31,142,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工程扰动强度对低纬高原亚高山草甸土壤质量的影响,为亚高山草甸土壤保护和草甸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昆明市寻甸县高本山风电场3个不同工程扰动区(未扰动、轻度扰动、强度扰动)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工... [目的]探究不同工程扰动强度对低纬高原亚高山草甸土壤质量的影响,为亚高山草甸土壤保护和草甸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昆明市寻甸县高本山风电场3个不同工程扰动区(未扰动、轻度扰动、强度扰动)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工程扰动强度土壤理化性质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建立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模型定量评价不同扰动强度亚高山草甸土壤质量变化。[结果](1)随着工程扰动强度的增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呈增大趋势,土壤颗粒组成由以砂粒为主逐渐向粉粒和黏粒为主演变,轻度扰动区和强度扰动区黏粒含量相比未扰动区增加36.69%和50.04%。(2)扰动后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降低(p<0.05),与未扰动区相比,轻度扰动和强度扰动区土壤微团聚体增加30.00%和15.46%;与未扰动区相比,轻度扰动区和强度扰动区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分别减少36.50%,10.99%,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减少37.95%,18.44%。(3)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加,土壤pH呈现小幅增加趋势,速效钾先增加后减小,而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均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4)工程扰动导致土壤质量水平呈现显著减小趋势(p<0.05),未扰动区土壤质量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而轻度扰动区、强度扰动区则分别处于“较低”“中等”水平。[结论]工程扰动会导致低纬高原亚高山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显著改变,扰动后土壤质量指数显著降低(p<0.05),不同工程扰动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未扰动>强度扰动>轻度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人为土壤侵蚀 工程扰动 土壤质量指数 最小数据集 亚高山草甸 低纬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砒砂岩区不同地形土壤质量评价
12
作者 包雪源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14,21,共9页
探究砒砂岩区的土壤质量状况,对于改善该区生态环境、指导人工林培育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地形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6项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构建了土壤质量... 探究砒砂岩区的土壤质量状况,对于改善该区生态环境、指导人工林培育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地形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6项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构建了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通过线性函数法(SL)、非线性函数法(SNL)对全数据集(Total data set,TDS)进行指标归一化处理,分别进行全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计算,对不同地形的砒砂岩区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砒砂岩的土壤养分含量偏低,其平均水平仅仅达到5级(贫瘠)的水准;(2)砒砂岩区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由土壤厚度、全磷、粉粒、砂粒、含水率和碱解氮构成,可以解释全数据集72.586%的信息;(3)研究区土壤质量指数均值为0.373,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阴坡>阳坡,平坡>缓坡>斜坡>陡坡。本研究为砒砂岩区土壤质量诊断及选择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地形 最小数据集 砒砂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LP-Apriori算法的离散Shannon熵值标签排序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磊 王普 +1 位作者 赵寒 翁壮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33-1636,共4页
针对传统Apriori算法在标签等级排序中辨识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化描述准则(MDLP)Apriori算法的离散Shannon熵值算法。通过在Shannon熵值公式中增加额外参数,并结合自适应MDLP算法,增加Apriori算法对等级排序中分割点的识别能... 针对传统Apriori算法在标签等级排序中辨识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化描述准则(MDLP)Apriori算法的离散Shannon熵值算法。通过在Shannon熵值公式中增加额外参数,并结合自适应MDLP算法,增加Apriori算法对等级排序中分割点的识别能力,从而更加细致地观察标签细微差异;然后,利用改进算法分别在合成数据集和KEBI测试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显示,MDLP-Apriori算法在Kendall系数精度与偏差、分区数量等指标上均要优于对比算法。最后,通过实验给出最小支持度选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描述准则 APRIORI算法 Shannon熵值 KEBI数据集 最小支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鹏 齐实 +8 位作者 张林 胡俊 唐颖 逯进生 王翔宇 赖金林 廖瑞恩 张岱 张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7-346,356,共11页
[目的]综合评价北京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质量,并进一步确定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为该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立地条件相近的侧柏纯林、油松纯林、侧柏油松混交林、侧柏针阔混交林、油松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 [目的]综合评价北京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质量,并进一步确定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为该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立地条件相近的侧柏纯林、油松纯林、侧柏油松混交林、侧柏针阔混交林、油松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无林地(对照)为研究对象,测定14个土壤理化指标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总数据集(TDS),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土壤质量最小数据集(MDS),利用线性(L)和非线性(NL)2种评分方法计算土壤质量指数(SQI)和一般线性模型(GLM)确定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结果]植被恢复后相较于无林地,土壤容重、砂粒含量下降,而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筛选出的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MDS指标为全氮、砂粒、全钾、pH、有效含水量。4种方法(SQI-LT、SQI-NLT、SQI-LM、SQI-NLM)下,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SQI值排序均为落叶阔叶混交林>侧柏针阔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针阔混交林>侧柏油松混交林>侧柏纯林>无林地,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显著提升。SQI-NLM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在北京山区具有更好的适用性。相较于无林地,其他植被恢复类型的SQI-NLM分别提高64%,48%,45%,36%,33%,27%。GLM模型解释了土壤质量指数总变异的85.24%,植被类型对土壤质量指数的解释比例最大(45.09%)。[结论]选择适宜的植被恢复类型是改善区域土壤质量的关键。未来实施植被恢复时,树种选择上优先考虑阔叶树种。造林配置方式的选择应取决于树种而定,如侧柏纯林中引入本土阔叶树种形成侧柏针阔混交林或选择油松纯林是最佳造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质量指数(SQI) 最小数据集(mds) GLM 北京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侵蚀农田土壤质量指数构建及其空间分异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珏 龙凌 +2 位作者 郭忠录 王军光 蔡崇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4-64,共11页
侵蚀的空间异质性会改变土壤性质,导致土壤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为明确中国东北侵蚀农田黑土土壤性质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分布规律,该研究基于纬度变化,从寒温带到中温带跨区选择了4个丘陵区(从北到南依次为九三、克山、海伦、宾县)... 侵蚀的空间异质性会改变土壤性质,导致土壤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为明确中国东北侵蚀农田黑土土壤性质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分布规律,该研究基于纬度变化,从寒温带到中温带跨区选择了4个丘陵区(从北到南依次为九三、克山、海伦、宾县)的农田黑土坡面作为试验对象,划分了坡面位置(坡顶、坡上、坡中、坡下和坡底)和土壤深度(0~20 cm和>20~40 cm),分析了不同空间位置对侵蚀农田黑土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响应规律,并基于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TDS)构建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TDS),对侵蚀农田黑土土壤质量进行综合比较。研究表明,4个丘陵区黑土土壤性质在不同区域、坡位和土壤深度下的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P<0.05)。全氮和有机碳含量随纬度升高而增加,且随坡位降低而逐渐减小,在坡底处增加。平均重量直径在九三最高,克山次之,海伦和宾县较小。土壤细颗粒在坡底沉积促进了新的团聚体形成,以致团聚体稳定性在坡面位置上表现为随坡位的降低呈先减小后增加的“V”型变化。SQI-MDS均值从北至南整体呈降低趋势,其中宾县的土壤质量指数最低,较其他3个地区显著降低22.66%~26.52%。在不同坡位上,SQI-MDS表现为以坡底、坡顶、坡上、坡中和坡下次序降低。该研究量化了东北侵蚀农田黑土土壤综合质量,结果可为侵蚀农田黑土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农田 黑土 质量 最小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集约化葡萄园土壤健康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斌 李云 +3 位作者 李瑞鹏 方菲 张江周 张俊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79,共9页
健康土壤是生产高产优质葡萄的基础,目前葡萄园不合理管理导致果园土壤生产力下降和生态失衡。为摸清集约化葡萄园土壤健康状况,该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典型葡萄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 健康土壤是生产高产优质葡萄的基础,目前葡萄园不合理管理导致果园土壤生产力下降和生态失衡。为摸清集约化葡萄园土壤健康状况,该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典型葡萄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最小数据集,开展土壤健康评价并揭示葡萄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集约化葡萄园土壤健康评价最小数据集由有机碳、亚表层土壤硬度、交换性钠、容重、含水率和水稳性团聚体6个指标构成。利用线性和非线性评分函数,基于全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计算的土壤健康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这说明最小数据集可以代替全数据集用于葡萄园土壤健康评价。基于最小数据集,利用线性和非线性评分函数获得的葡萄园土壤健康指数范围分别为0.39~0.59和0.36~0.66,平均值分别为0.52和0.51,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树龄葡萄土壤健康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集约化葡萄园土壤障碍因子主要有土壤压实、养分不平衡和有机碳含量低等问题。通过适当减少田间管理频率,结合增施(生物)有机肥、种植覆盖作物和养分综合管理能有效消减土壤障碍因子,提升葡萄园土壤健康水平,促进当地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葡萄园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土壤健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亳州菊花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一帆 陈小琴 +6 位作者 李词周 赵百海 王弢 查玉婕 谢保光 姜超强 王火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9,共9页
采用点对点调查取样法在安徽省亳州市菊花种植区采集了116个代表性样点的植株与土壤样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19项土壤理化指标中筛选出8个指标:有机质、电导率、速效氮、有效磷、有效钙、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铜,构建了最小数据集(MDS)... 采用点对点调查取样法在安徽省亳州市菊花种植区采集了116个代表性样点的植株与土壤样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19项土壤理化指标中筛选出8个指标:有机质、电导率、速效氮、有效磷、有效钙、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铜,构建了最小数据集(MDS),并依据MDS各指标与菊花各生长指标的相关系数确定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利用MDS和IFI探讨了各土壤肥力因子与菊花生长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菊花种植土壤总体呈弱碱性,保肥性好,盐度较低,有机质偏低,大中量养分基本充足,但微量养分相对缺乏。土壤综合肥力适中(70.69%的样点IFI分级为中等),而微量养分是土壤综合肥力提升的主要限制因子。总体来看,IFI较高的土壤更有利于菊花生长发育和高产,菊花偏好养分供应量充足、保肥性较好的中性土壤,随施肥带来的过量的硫可能对菊花生长和产量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土壤肥力 最小数据集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祁连山南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邱巡巡 曹广超 +5 位作者 赵青林 曹生奎 赵美亮 何启欣 白嘉奇 咸庆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52-2961,共10页
为了评估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状况,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的关键影响因子,在祁连山南坡采集了林地、灌丛、草地及耕地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样品174份,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 为了评估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状况,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的关键影响因子,在祁连山南坡采集了林地、灌丛、草地及耕地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样品174份,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建立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综合评估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林地、灌丛、草地和耕地土壤质量指数值分别为0.535,0.519,0.466和0.544,表现为耕地>林地>灌丛>草地,对土壤质量分级为Ⅰ~Ⅵ级,对应指数分别为≤0.3,(0.3~0.4],(0.4~0.5],(0.5~0.6],(0.6,0.7]和>0.7,草地等级为Ⅲ级,处于“中等”水平;耕地、林地和灌丛土壤质量等级为Ⅳ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质量关键指标间存在互相影响,因此,建议研究区域土地要实施分类科学管理。此外,合理开发和应用绿色高效的新型生物技术是应对影响研究区土壤质量的微生物指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数据集 土壤质量 祁连山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罗肖 刘娅 +4 位作者 赵兰凤 张新明 许一武 谢健 任宗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53,共10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的土壤肥力情况,以期为香芋产区土壤养分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韶关市的3个香芋种植区(桂头镇老均村,廊田镇官坡滩村、农庄村)采集0~30 cm香芋根际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通过...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的土壤肥力情况,以期为香芋产区土壤养分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韶关市的3个香芋种植区(桂头镇老均村,廊田镇官坡滩村、农庄村)采集0~30 cm香芋根际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能代表当地土壤肥力的指标进入最小数据集,通过隶属度函数对所有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土壤质量指数并评价土壤肥力。【结果】3个香芋产区土壤均呈酸性;容重为1.17 g·cm^(−3),质地适宜;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为9.17 cmol·kg^(−1),处于较低水平;速效P(54.20 mg·kg^(−1))、有效Cu(2.07 mg·kg^(−1))、有效Fe(186.33 mg·kg^(−1))、有效Zn(1.87 mg·kg^(−1))丰富,有效Mn(4.21 mg·kg^(−1))、有效B(0.12 mg·kg^(−1))、有效Mo(0.10 mg·kg^(−1))缺乏或极缺乏,其他养分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3个香芋产区土壤粒级占比、碱解N、交换性Ca及交换性Mg含量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从20个指标中筛选出7个指标构成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分别为碱解N、砂粒、黏粒、交换性Ca、有效B和有效Fe含量以及CEC。评价结果表明,3个香芋产区的土壤肥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碱解N和交换性Ca含量为肥力水平的主要限制因子。【结论】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的土壤肥力水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保肥能力较差,有效Mn、B、Mo等微量元素缺乏。因此,在香芋种植时,要注重有机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平衡施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芋产区 养分水平 最小数据集 土壤肥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黔西南州烟田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志勇 罗富方 +5 位作者 鲁万华 朱波 李洪勋 刘章勇 陈杰 易丽霞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8,共9页
为明确贵州省黔西南州烤烟种植区土壤质量特征,选取51个代表性土壤样点,研究其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的理化特征及生物学性状,同时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建立最小数据集(MDS),评估不同烟草连作年限(Y1:0~10 a;Y2:10~20 a;Y3... 为明确贵州省黔西南州烤烟种植区土壤质量特征,选取51个代表性土壤样点,研究其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的理化特征及生物学性状,同时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建立最小数据集(MDS),评估不同烟草连作年限(Y1:0~10 a;Y2:10~20 a;Y3:20 a以上)对植烟土壤质量指数(SQI)的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MDS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脲酶活性6项指标构成。全数据集(TDS)的土壤质量指数(TDS-SQI,均值0.589)与MDS-SQI(均值0.58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93,P<0.01),表明MDS和TDS均可用于解释土壤质量特征。此外,MDS-SQI与烤烟株高、叶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MDS-SQI越大的点位附近烤烟生长状况越好,再次表明MDS相关指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不同土层(0~10、10~20 cm)间SQI差异不显著;Y3(20 a以上)的烟田土壤SQI低于Y2(10~20 a)和Y1(0~10 a),Y1与Y3土壤SQI值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脲酶活性6项指标可有效评估黔西南州烟田土壤质量;烟草长期连作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土壤质量指数 黔西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