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on on Methods and Influence Factors for Minimum Propulsion Power Assessment
1
作者 ZHAN Xing−yu MAO Xiao−fei LI Ting−qiu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8-900,共13页
Currently,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has approved and implemented the assessment requirement for Minimum Propulsion Power(MPP)of ships in adverse sea conditions.The assessment method and relevant infl... Currently,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has approved and implemented the assessment requirement for Minimum Propulsion Power(MPP)of ships in adverse sea conditions.The assessment method and relevant influence factors will have a vital impact on ship's design and operation.On the other hand,MPP is essentially a criterion for manoeuvring safety at actual seas.However,the practical assessment methods adopted in IMO guidelines do not directly and accurately account for ship's coursekeeping ability in severe seas.A time-domain comprehensive method with supplementary course-keeping ability criteria has been proposed in the authors'preliminary research.Based on an updated mathematical model and criteria,this paper presents more detailed elaborations,results and discussions on the time-domain method,including the comparative analyses with a power line method and two steady-state equilibrium methods based on IMO guidelines and draft.Discussions on the influences of key factors,involving criterion conditions and calculation parameters,are also presen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methods exhibit varying advantages and complexity in MPP assessment,thus constituting a multi-level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MPP.In particular,the time-domain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has a higher accuracy with more realistic description of manoeuvre behaviors,capable of offering a solution for the ships that cannot meet other assessments,or for the assessment requiring additional course-keeping ability.Furthermore,an expanded range of wave direction sets a stricter but potentially necessary requirement,while using the self-propulsion factors at low speeds can eliminate the unnecessary conservation of assessment result caused by those at design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oeuvrability in actual seas minimum propulsion power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anoeuvrability criterion course kee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化的单级式双有源桥AC-DC变换器最小电流应力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要强 钟正阳 +2 位作者 李想 聂福全 梁军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224-3235,共12页
针对单级式双有源桥AC-DC变换器调制非线性和电流应力较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化的变换器最小电流应力控制策略。首先,分析扩展移相(EPS)调制策略的开关特性,对于输入电流与移相比呈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一种线性化变频移相控制策... 针对单级式双有源桥AC-DC变换器调制非线性和电流应力较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化的变换器最小电流应力控制策略。首先,分析扩展移相(EPS)调制策略的开关特性,对于输入电流与移相比呈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一种线性化变频移相控制策略。其次,通过微分极值法实现变换器电流应力的最小化,该控制策略不仅可以降低变换器的控制复杂度,还可以在有效降低变换器电流应力的同时保证开关管具有较宽零电压开通(ZVS)范围,并且移相比和开关频率以解析形式获得,计算简单、易于实现。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该文所提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C变换器 扩展移相 线性化 最小电流应力 零电压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进程中低保标准的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及区域均衡化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7,共9页
共同富裕进程中,低保制度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扮演着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角色。本研究以2020—2023年地级市低保标准数据为基础,采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极差值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系统评估了... 共同富裕进程中,低保制度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扮演着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角色。本研究以2020—2023年地级市低保标准数据为基础,采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极差值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系统评估了低保标准在省际及省内各地级市间的差异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同时,通过对收入替代率和消费替代率的分析,评估了低保标准的区域均衡化水平。研究发现,共同富裕加速推进背景下,低保标准的区域差异和地区不平等程度不仅未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了低保标准的空间聚集效应,表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是导致低保标准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通过对低保标准区域均衡化的分析发现,城市低保标准区域均衡化水平相对较高,农村低保标准区域均衡化水平却较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在共同富裕进程中,低保标准改革优化应遵循“地方适配-区域均衡”的双重导向,并提出“省级指导线+市级调整区间+区域协同优化”的政策优化路径,旨在通过央地协同机制,推动低保标准的区域均衡化,确保低保标准既能满足地方贫困需求,又能促进区域间的公平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区域差异 空间聚集特征 区域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活性金属燃料Al/B/Mg和Al/B/MgH2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志鹏 夏语 +5 位作者 罗一民 马腾 徐飞扬 张宇 吴星亮 徐森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6-255,共10页
为探究三元活性金属燃料Al/B/Mg(ABM)和Al/B/MgH2(ABM-H)的燃烧特性,分别利用氧弹量热仪和哈特曼管研究样品的燃烧热与最小点火能,借助高速摄像系统与高速红外摄像系统研究火焰传播亚瞬态过程和温度场域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BM... 为探究三元活性金属燃料Al/B/Mg(ABM)和Al/B/MgH2(ABM-H)的燃烧特性,分别利用氧弹量热仪和哈特曼管研究样品的燃烧热与最小点火能,借助高速摄像系统与高速红外摄像系统研究火焰传播亚瞬态过程和温度场域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BM、ABM-H的燃烧热值分别为34.1 MJ·kg^(-1)和32.2 MJ·kg^(-1),较纯Al的燃烧热值(29.8 MJ·kg^(-1))分别提高了14.4%和8.1%;ABM、ABM-H和Al的最小点火能量分别在160~170,100~110,20~30 mJ之间;质量浓度为625 g·m^(-3)时,ABM和ABM-H较纯Al燃烧持续时间分别增加了65.5%和34.5%,火焰传播速度峰值分别提升了12.6%和23.0%。质量浓度在500 g·m^(-3)条件下,ABM-H和ABM的火焰传播速度峰值均最大,分别为45.05 m·s^(-1)和38.7 m·s^(-1),火焰表面最高温度峰值分别为1856℃和1717℃,ABM-H较ABM提高了7.6%,同时升温速率更快。可见,ABM和ABM-H配方在显著降低粉尘/空气混合物爆炸危险性的同时,燃烧性能明显提高,且ABM在燃烧热值和燃烧持续时间上表现出更好的热效应,ABM-H在最小点火能量、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上升速率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活性金属燃料 最小点火能 火焰传播特性 温度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映艳 邓远 +5 位作者 何吉祥 彭寿昌 宋斯宇 李一鸣 范青青 刘达东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6,共7页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为陆源碎屑-碳酸盐-火山碎屑多元混积层系。文中基于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N2吸附实验,综合利用经验统计法、孔渗关系法、核磁共振法、水膜厚度法、含油产状法和J函数法对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的孔隙度与渗...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为陆源碎屑-碳酸盐-火山碎屑多元混积层系。文中基于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N2吸附实验,综合利用经验统计法、孔渗关系法、核磁共振法、水膜厚度法、含油产状法和J函数法对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下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各类方法计算得到的芦草沟组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布范围在3.88%~6.57%,渗透率下限分布范围在0.0059×10^(-3)~0.0120×10^(-3)μm^(2)。综合分析各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性,最终优选出核磁共振法与水膜厚度法2种方法来明确芦草沟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得到芦草沟组页岩油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5.92%、渗透率下限为0.01×10^(-3)μm^(2)。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页岩油藏开发和储量计算提供可靠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最小流动孔喉半径 芦草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张角的红外双站多目标配准方法
6
作者 王霄 刘士建 +1 位作者 李冰 裘莉娅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8-593,共6页
为了解决双站多目标配准方法中受各种误差影响使得配准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张角的配准方法。首先计算双站中所有测角线对应的张角矩阵,然后利用每个站的航迹信息缩量更新张角矩阵,最后基于最小张角和全局最优的原则选择... 为了解决双站多目标配准方法中受各种误差影响使得配准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张角的配准方法。首先计算双站中所有测角线对应的张角矩阵,然后利用每个站的航迹信息缩量更新张角矩阵,最后基于最小张角和全局最优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数据关联组合。通过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算法不仅可以提高配准的精度,还可以大幅度减少运算的时间;目标之间距离30m时,关联的正确率大于97%,算法的运行时间约0.016ms,在精度和性能上均优于其他算法,为提高目标多维定位的精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多目标配准 最小张角 航迹匹配 局部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移相下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结合ZVS的最小电流应力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标广 邓旭哲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6,共12页
为了在减小双有源桥(DAB)变换器电流应力的同时兼顾开关管的软开关(ZVS),本文提出一种三重移相下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结合ZVS的最小电流应力控制策略。该策略首先引入三重移相控制,并结合DAB变换器在此控制模式下的数学模型与功率特性分析... 为了在减小双有源桥(DAB)变换器电流应力的同时兼顾开关管的软开关(ZVS),本文提出一种三重移相下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结合ZVS的最小电流应力控制策略。该策略首先引入三重移相控制,并结合DAB变换器在此控制模式下的数学模型与功率特性分析,发现三重移相控制能够使DAB变换器在全功率范围内高效传输能量。为了寻求电流应力最小化的最优解,该策略采用基于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的优化方法并充分考虑DAB变换器的ZVS特性。在全功率范围内成功确定了能够实现电流应力最小化的最优移相角组合。将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与传统的三重移相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所提策略在实现所有开关管ZVS能力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电流应力,从而大幅提升了DAB变换器的整体性能与效率。最后,基于本文所提控制策略搭建了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其在降低电流应力和实现ZVS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B变换器 三重移相控制 最小电流应力 零电压开关 K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氧化铝陶瓷的性能评价
8
作者 王勇 黄世瑞 +5 位作者 张晶 张立峰 李晨 余文沁 李贺 王太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95,共5页
为研究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氧化铝陶瓷的加工性能,提出一种正多边形磨削轨迹的组合实验方法。采用干式、浇注式和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3种不同冷却条件对氧化铝陶瓷进行磨削实验,比较磨削速度、进给速度及磨削深度对磨削力和... 为研究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氧化铝陶瓷的加工性能,提出一种正多边形磨削轨迹的组合实验方法。采用干式、浇注式和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3种不同冷却条件对氧化铝陶瓷进行磨削实验,比较磨削速度、进给速度及磨削深度对磨削力和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削参数相同的条件下,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下的磨削力最小,浇注式次之,干式最大;干式条件下的最大凹坑长度为40μm,而采用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条件下的最大凹坑长度减少至10μm,且能观察到连续的塑性断裂。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在改善氧化铝陶瓷磨削性能、提高表面加工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流体 微量润滑 氧化铝陶瓷 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Benioff应变比特征研究
9
作者 杨文 余怀忠 张小涛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1,共8页
强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普遍存在应变能加速释放现象,预示孕震区接近或进入临界状态。以Benioff应变作为响应量,计算不同时段的Benioff应变比,可作为表征应变能释放快慢的参数,其异常演化反映了地震成核过程中介质的高应力状态。利用... 强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普遍存在应变能加速释放现象,预示孕震区接近或进入临界状态。以Benioff应变作为响应量,计算不同时段的Benioff应变比,可作为表征应变能释放快慢的参数,其异常演化反映了地震成核过程中介质的高应力状态。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目录,首先对新疆地区最小完备性震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2000—2023年新疆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1年内每月前后90天的Benioff应变比,并以2016年阿克陶6.7级地震和呼图壁6.2级地震为例,对两次地震前的Benioff应变比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8组6级地震中有14组地震在震前1年内在震中附近出现高值异常,通过预测效果检验,表明Benioff应变比高值异常对新疆地区6级地震具有一定中短期预测意义。在2016年阿克陶6.7级地震和呼图壁6.2级地震前1年内孕震区应变比均表现为“逐渐升高—快速降低—稳定波动”的特征,可能与断层失稳成核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ioff应变比 新疆地区 最小完备性震级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自相关峰度反褶积在车轴噪声的评价研究
10
作者 张燕 郭俊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53,共8页
针对传统方法对车轴异常噪声检测存在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自相关峰度反褶积的车轴异常噪声评价方法。首先对车轴噪声进行主观评价,明确了齿轮啮合频率脉冲是造成车轴异响的主要原因,然后对周期脉冲特征的车轴振动信号进... 针对传统方法对车轴异常噪声检测存在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自相关峰度反褶积的车轴异常噪声评价方法。首先对车轴噪声进行主观评价,明确了齿轮啮合频率脉冲是造成车轴异响的主要原因,然后对周期脉冲特征的车轴振动信号进行反褶积,通过仿真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最大自相关峰度反褶积(MACKD)比最大相关峰度反褶积(MCKD)和最小熵反褶积(MED)更有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脉冲自相关峰度指数(IACK),并将其用于量化车轴的异常噪声检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指标与主观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大于0.9,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识别车轴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检测 反褶积 自相关峰度 最小熵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窄环境下基于风险概率量化的车辆轨迹规划方法
11
作者 徐晓苏 迟骋 周帅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3-393,共11页
为解决自主移动车辆在狭窄环境中路径规划困难以及在动态环境下安全性难以保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狭窄环境的基于风险概率量化的轨迹规划方法。引入风险意识,通过高斯概率模型对动态障碍物的风险区域进行建模,从而评估不同碰撞概... 为解决自主移动车辆在狭窄环境中路径规划困难以及在动态环境下安全性难以保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狭窄环境的基于风险概率量化的轨迹规划方法。引入风险意识,通过高斯概率模型对动态障碍物的风险区域进行建模,从而评估不同碰撞概率风险区域,将是否能通行问题转化成为可接受风险概率下的轨迹规划问题。不同于传统的质点模型,所提方法支持更精细的自身车辆区域建模,采用基于超平面的描述,结合风险区域与轨迹规划问题,提出新的自车区域与障碍物风险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约束条件。通过在多个挑战性场景中的仿真和实机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狭窄环境中表现优异,且在动态环境具备风险意识,在静态障碍物仿真实验中路径平滑度提高至少26.89%,在动态环境中安全距离增大至少1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环境 风险意识 最小距离约束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物理机制
12
作者 李赶先 龙建军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22,共10页
为建立高精度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预估公式和揭示沉积物纵波声速与相关参数响应机制,通过对海底沉积物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了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最小值,并用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坐标公式,对该文及众多学者得到的不... 为建立高精度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预估公式和揭示沉积物纵波声速与相关参数响应机制,通过对海底沉积物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了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最小值,并用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坐标公式,对该文及众多学者得到的不同海区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最小值及其孔隙度临界值进行了统一分析。计算表明,不同海区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最小值变动范围在1468.59-1520.22m/s之间,相应孔隙度临界值变动范围在0.69-0.88之间。分析表明,不同学者的经验公式归属于声学理论推导的统一数学表达形式。研究表明,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最小值形成是由沉积物颗粒耦合作用影响纵波传播造成的,进而揭示出海底沉积物的颗粒在海水中的接触或悬浮状态、弹性应变变化等因素影响纵波声速变化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纵波声速 最小值 孔隙度 颗粒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对TC6钛合金加工特性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钊源 张维琨 +3 位作者 张耀武 张雪妮 李醒凯 鞠录岩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究机加工中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对切削温度、材料塑性变形以及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TC6钛合金进行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加工应用试验,对比常温干切削和–27℃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以及改变加工参数对TC6材料已加工表... 目的探究机加工中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对切削温度、材料塑性变形以及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TC6钛合金进行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加工应用试验,对比常温干切削和–27℃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以及改变加工参数对TC6材料已加工表面缺陷、微观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加工应用特点。结果相较于常温干切削,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可以明显降低TC6材料在加工中因热量累积而导致的塑性变形,抑制了切削变形区材料与刀具因内摩擦加剧而导致的咬焊现象,减少了已加工表面黏屑、划痕、凹坑、撕裂、侧流等缺陷,有效提高了加工表面质量,与常温干切削加工相比,低温微量润滑切削的表面粗糙度值降低了19%;在加工参数为变量的切削中,提高进给量使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增加了49%,进给量对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大;提高背吃刀量使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增加了43%,背吃刀量对表面质量的影响次之;切削速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小,但背吃刀量和切削速度的增加易使工艺系统产生振动,造成不稳定切削现象。结论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应用在TC6材料的加工上对提高加工质量、满足低碳工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6钛合金 低温冷风微量润滑 加工表面质量 粗糙度 车削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芳香性Ca_(3)B_(8)纳米团簇转子的理论研究
14
作者 李永霞 程雅璇 郭谨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7-86,共10页
基于全局极小搜索和理论计算,预测了具有冲突芳香性的Ca_(3)B_(8)纳米团簇分子转子.研究表明,Ca_(3)B_(8)全局极小团簇具有独特的三层同轴反夹心结构:较小畸变的B©B_(7)分子轮为中间层,上层为一个水平方向的Ca_(2)单元,下层为一个C... 基于全局极小搜索和理论计算,预测了具有冲突芳香性的Ca_(3)B_(8)纳米团簇分子转子.研究表明,Ca_(3)B_(8)全局极小团簇具有独特的三层同轴反夹心结构:较小畸变的B©B_(7)分子轮为中间层,上层为一个水平方向的Ca_(2)单元,下层为一个Ca原子.玻恩-奥本海默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在300及600 K条件下,Ca_(3)B_(8)团簇具有新颖的动力学流变性,Ca_(2)单元可以在伞状CaB8上方围绕中心轴自由旋转.在单点CCSD(T)/6-311+G(d)//PBE0/6-311+G(d)水平上,Ca_(3)B_(8)团簇旋转能垒仅为0.25 kJ/mol.电荷数据揭示3个Ca原子向中间的B©B_(7)分子轮有明显的电荷转移,Ca_(3)B_(8)团簇可近似为[Ca_(2)]^(2+)[B©B_(7)]^(4−)[Ca]^(2+)离子化合物.化学键分析结果表明,Ca_(3)B_(8)团簇中间的B©B_(7)分子轮具有8π和6σ离域电子,为冲突芳香性体系.Ca_(3)B_(8)团簇具有冲突芳香性的硼基纳米团簇转子,进一步拓展了硼基动力学流变性体系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转子 硼合金团簇 全局极小 动力学流变性 冲突芳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15
作者 张涛 刘辉 +5 位作者 陶小艳 唐远江 卢昱希 杨粤黔 王璇 周思旋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58-64,共7页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二倍稀释法检测次级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0~500.00μg/mL;粗提物经分离纯化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31.25μg/mL和15.63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62.50μg/mL和15.63μg/mL。【结论】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分离所得次级代谢产物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体外抑制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枝勾儿茶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二倍稀释法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模型的矿业城市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以淮南市涉矿区县为例
16
作者 徐燕飞 李兵 +3 位作者 安士凯 王瑞 晋康 张世文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216,共10页
为解决矿业城市生态斑块破碎化和景观连通性不足等问题,构建安徽省中北部区域性生态屏障,选取淮南市涉矿区县为研究区,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与景观连通性评估方法系统识别生态源地,通... 为解决矿业城市生态斑块破碎化和景观连通性不足等问题,构建安徽省中北部区域性生态屏障,选取淮南市涉矿区县为研究区,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与景观连通性评估方法系统识别生态源地,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构建生态廊道网络,并采用空间优化策略提升生态网络效能。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识别生态源地30处,潜在生态廊道63条,总面积169.33km^(2),呈现中西部集聚、南北部分散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生态阻力面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高阻力区集中分布于淮河沿岸采煤沉陷区及中部城镇发展核心区;(3)通过增补6处战略生态源地、新建23条补偿廊道及修复23个关键障碍节点,实现生态网络结构优化,网络闭合指数(α)、连接度指数(β)与连通率(γ)分别提升了0.143、0.289和0.093。研究结果可为淮南市涉矿区县乃至类似矿业城市生态网络体系优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生态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连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 kV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的干扰
17
作者 赵书华 卢小蝶 +1 位作者 黎少飞 饶永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800 kV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干扰模型,研究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的干扰规律,详细分析了管道最小防护距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管道长度、管道防腐涂层类型、土壤电导率对受到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干扰的管... 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800 kV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干扰模型,研究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的干扰规律,详细分析了管道最小防护距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管道长度、管道防腐涂层类型、土壤电导率对受到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干扰的管道影响较大。管道越长,管道防腐涂层电导率越大,土壤电导率越小,管道的最小防护距离越大,其受到的干扰越大。当管道长度达到或超过600 km时,管道受到的干扰程度趋于稳定;管道常用的3PE、环氧粉末、石油沥青3种防腐涂层中,3PE防腐涂层管道最小防护距离最小,其受到的干扰程度最小;在多层土壤结构中,管道最小防护距离的影响主要由电导率最小的一层土壤决定,可将电导率最小的一层土壤的电导率视为整体土壤的电导率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油气管道 电流干扰 最小防护距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决策者时长偏好的分时电价时段划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艳梅 顾诚凯 +2 位作者 任恒君 司戈 李一唯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9,共9页
时段划分是制定分时电价的重要环节,每个时段中的最小连续时长与最大连续时长对分时电价的调整效果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关于分时电价时段划分的研究鲜有考虑决策者的时长偏好。因此文中考虑决策者对时段总时长、时段内最小连续时长和时段... 时段划分是制定分时电价的重要环节,每个时段中的最小连续时长与最大连续时长对分时电价的调整效果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关于分时电价时段划分的研究鲜有考虑决策者的时长偏好。因此文中考虑决策者对时段总时长、时段内最小连续时长和时段内最大连续时长的不同需求,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考虑决策者偏好的分时电价时段划分模型。所提模型通过隶属度函数和欧氏距离计算负荷值之间的距离,并以各簇内相似性总和最小为目标函数。使用中国某地区的典型日负荷数据验证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得出满足决策者偏好的时段划分结果。研究发现,采用0-1整数线性规划对时间段进行聚类分析是解决决策者持续时间偏好问题的有效方法。在传统分时电价时段划分模型下,存在修正后的负荷与时段电价不符的现象,而文中所提考虑决策者时长偏好的分时电价时段划分模型对该现象有显著的纠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段划分 分时电价 决策者时长偏好 最小连续时长 最大连续时长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干提取物体外抗多重耐药菌活性及对MRSA感染大鼠保护作用
19
作者 甘雨 李国信 +1 位作者 张宏 代彩玲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8-141,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射干提取物体外抗多重耐药菌活性及对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ultidrug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两倍稀释法观察射干提取物对MRSA、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目的探讨射干提取物体外抗多重耐药菌活性及对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ultidrug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两倍稀释法观察射干提取物对MRSA、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屎肠球菌、多重耐药鲍曼假单胞菌的体外抑制作用,计算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射干提取物低剂量(72 mg/kg)组、射干提取物中剂量(144 mg/kg)组、射干提取物高剂量(288 mg/kg)组和苏黄止咳胶囊(1.44 g/kg)组,采用MRSA感染大鼠建立肺炎模型并给药,观察大鼠白细胞计数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射干提取物对MRS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屎肠球菌、多重耐药鲍曼假单胞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MIC分别为1.0、3.0、1.5、3.0 mg/mL。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射干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和苏黄止咳胶囊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s percentage,NEUT%)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射干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苏黄止咳胶囊组大鼠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程度减轻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干提取物高剂量组,苏黄止咳胶囊组肺泡隔粉染蛋白液渗出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干提取物体外对MRS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屎肠球菌、多重耐药鲍曼假单胞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体内对MRSA感染肺炎大鼠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射干提取物 MRSA感染肺炎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曲线隧洞TBM最小转弯半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朱强 朱少杰 +1 位作者 秦东晨 贾连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168,共7页
为提高硬岩掘进机(TBM)开挖超小曲线隧洞的能力,应准确预估TBM最小转弯半径。为此,以推进系统液压缸行程、球铰最大转角、主驱动与液压缸及护盾盾尾与洞壁不发生干涉为约束条件,建立最小转弯半径的计算方法并在Matlab中完成编程求解。... 为提高硬岩掘进机(TBM)开挖超小曲线隧洞的能力,应准确预估TBM最小转弯半径。为此,以推进系统液压缸行程、球铰最大转角、主驱动与液压缸及护盾盾尾与洞壁不发生干涉为约束条件,建立最小转弯半径的计算方法并在Matlab中完成编程求解。在UG中建立转弯半径为30 m的仿真模型进行理论验证。基于正交试验法对最小转弯半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相比误差较小,液压缸伸长量计算误差<0.038 mm,球铰转角计算误差<0.00019°,主驱动与液压缸最小间隙计算误差<0.032 mm,护盾盾尾与洞壁最小间隙计算误差<0.0015 mm,证明所提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刀盘与护盾总长度>球铰最大转角>护盾伸缩量>液压缸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TBM 正交试验法 最小转弯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