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明2号肉鸡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的研究及验证
1
作者 赵少猛 董瑞玲 +6 位作者 刘大伟 营凡 李森 赵桂苹 张敏红 文杰 冯京海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3-1323,共11页
旨在研究广明2号肉鸡蛋白质需要量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首先测定蛋白质的生长需要量(生长试验),然后结合本课题组前期测定的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建立肉鸡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验证试验)。生长试验选择体重接近的1日龄广明2... 旨在研究广明2号肉鸡蛋白质需要量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首先测定蛋白质的生长需要量(生长试验),然后结合本课题组前期测定的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建立肉鸡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验证试验)。生长试验选择体重接近的1日龄广明2号公、母鸡各132只,根据性别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22只鸡。肉鸡自由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饲喂至42日龄。每周测定肉鸡的体重和体蛋白重,建立体重与体蛋白重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斜率即为肉鸡蛋白质的生长需要量。验证试验分三个阶段(0~10日龄、11~24日龄、25~39日龄)分别开展。在0、11和25日龄时,分别选择200、150、100只健康广明2号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按照Aviagen育种公司推荐标准和预测模型计算出的蛋白质需要量配制饲粮,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生长试验发现:21日龄和42日龄广明2号公鸡的生产性能显著高于母鸡(P<0.01);分阶段建立肉鸡体重与体蛋白重的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1),前期R 2均为0.99,后期为0.98;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肉鸡体蛋白的生长需要量,再按照饲粮蛋白质的沉积效率,进一步计算出肉鸡饲粮蛋白质的生长需要量:1~21日龄公、母鸡分别为每克日增重(ADG)需要0.251和0.228 g饲粮蛋白质(单位表示为g·g^(-1)ADG),22~42日龄公、母鸡分别为0.272和0.268 g·g^(-1)ADG。结合课题组前期测定的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建立蛋白质需要量(Crude protein requirement,CPR)预测模型:0~21日龄:CPR=2.365×BW 0.75+0.251×ADG(公鸡),CPR=3.165×BW 0.75+0.228×ADG(母鸡);22~42日龄:CPR=2.955×BW 0.75+0.272×ADG(公鸡),CPR=2.560×BW 0.75+0.268×ADG(母鸡)。验证试验发现:0~10日龄阶段,试验组肉鸡体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1~24日龄和25~39日龄阶段,试验组肉鸡体重和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饲粮的蛋白含量是按照AA肉鸡的体重、日增重和采食量,利用模型预测出的。由于广明2号肉鸡和AA肉鸡的生长曲线以及采食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可能导致预测结果不准确,并不能说明预测模型存在问题。对照组和试验组均使用广明2号肉鸡,因此可以根据实际体重和日增重,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出肉鸡饲粮蛋白质的需要量。经过比较发现,除1~21日龄试验组肉鸡饲粮蛋白质的供应量超过需要量12.2%外,其余各组肉鸡在各个阶段饲粮蛋白质的需要量与实际供应量之间的差异均不超过10%。这一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广明2号肉鸡饲粮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基本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明2号肉鸡 析因法 蛋白质生长需要量 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 验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cutting parameters with Taguchi an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s in MQL-assisted face milling of AISI O2 steel 被引量:4
2
作者 Bilal KURSUNCU Yasin Ensar BIYI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12-125,共14页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usability of environmentally harmless vegetable oil in the minimum quantity of lubrication(MQL)system in face milling of AISI O2 steel and to optimize the cutting parameters by different...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usability of environmentally harmless vegetable oil in the minimum quantity of lubrication(MQL)system in face milling of AISI O2 steel and to optimize the cutting parameters by different statistical methods.Vegetable oil was preferred as cutting fluid,and Taguchi method was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test pattern.After testing with the prepared test pattern,cutting performance in all parameters has been improved according to dry conditions thanks to the MQL system.The highest tool life was obtained by using cutting parameters of 7.5 m cutting length,100 m/min cutting speed,100 mL/h MQL flow rate and 0.1 mm/tooth feed rate.Optimum cutting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Taguchi analysis,and the obtained parameters were confirmed with the verification tests.In addition,the optimum test parameter was determined by applying the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After using ANOVA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surface roughness and cutting force values,the most effective cutting parameter was observed to be the feed rate.In addition,the models for surface roughness and cutting force values were obtained with precisions of 99.63%and 99.68%,respectively.Effective wear mechanisms were found to be abrasion and adh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milling minimum quantity of lubrication tool wear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Taguchi method AISI O2 ste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级驾驶自动化系统安全测试与评估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贞 杨强 +2 位作者 李国俊 孙连明 徐晓庆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0,共9页
针对智能驾驶中基础测试场景集缺失、传统里程测试存在局限性,且现有测试方法难以满足2级驾驶自动化系统(简称L2系统)快速迭代的安全评估需求,系统地分析了L2系统的行车控制辅助功能、主要特征和安全测试评估要点,提出了一套基于L2系统... 针对智能驾驶中基础测试场景集缺失、传统里程测试存在局限性,且现有测试方法难以满足2级驾驶自动化系统(简称L2系统)快速迭代的安全评估需求,系统地分析了L2系统的行车控制辅助功能、主要特征和安全测试评估要点,提出了一套基于L2系统的场景仿真、场地和实车道路测试,以及安全保障评估的安全测试与评估方法,为L2系统的全面安全测试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L2驾驶自动化系统 测试场景集 测试方法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80
4
作者 郝永卯 薄启炜 陈月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为研究CO2驱油机理,并为制定开发方案提供基础数据,严格按照规定取样,按拟合泡点压力的配样原则配样,通过室内高压相态实验、CO2减黏效果评价实验和细管驱油实验,测定CO2 原油多组分体系的相行为,评价压力体积关系和CO2减黏效果,认识CO... 为研究CO2驱油机理,并为制定开发方案提供基础数据,严格按照规定取样,按拟合泡点压力的配样原则配样,通过室内高压相态实验、CO2减黏效果评价实验和细管驱油实验,测定CO2 原油多组分体系的相行为,评价压力体积关系和CO2减黏效果,认识CO2驱的机理和规律。细管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收率随驱替压力曲线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混相条件最为准确,本次实验油样(胜利油田油样)最小混相压力为26MPa。对比总结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认为对于特定油田的不同油样,相对饱和压力、归一化体积系数、膨胀系数、CO2 溶解度和相对黏度等参数与CO2 注入浓度的关系曲线是一定的,可以用回归的曲线进行有关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泡点压力 细管实验 最小混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模型的形式化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方法及在ETCS-2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显琼 郑伟 唐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80,共11页
随着中国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对列控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形式化测试案例和测试序列生成方法,并应用于ETCS-2级系统的测试中。首先提出有色Petri网(CPN)的建模规则,保证CPN模型适应测试生... 随着中国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对列控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形式化测试案例和测试序列生成方法,并应用于ETCS-2级系统的测试中。首先提出有色Petri网(CPN)的建模规则,保证CPN模型适应测试生成的要求;然后,提出一种自动化的测试生成方法,包括测试案例自动生成算法和测试序列搜索算法。为提高整个测试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测试生成与测试执行的无缝结合,整个测试生成方法的输出是XML格式文件集。最后,以ETCS-2系统的车载子系统为例,运用CPN Tools工具完成建模,实现相应的算法,实现测试生成过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CPN的测试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测试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并且生成的测试案例集能够覆盖CPN模型反映的所有ETCS-2系统需求规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CS-2 有色PETRI网 测试生成 形式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沿海城市冬季PM_(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于涛 刘亚妮 +5 位作者 任丽红 杨小阳 高元官 李刚 张佳浩 陈卓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为研究中国典型沿海城市冬季PM_(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12月5日—2019年1月30日分别在天津(TJ)、上海(SH)和青岛(QD)同步采集PM_(2.5)样品。结果表明,天津、上海和青岛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6.96±66.93)、(3... 为研究中国典型沿海城市冬季PM_(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12月5日—2019年1月30日分别在天津(TJ)、上海(SH)和青岛(QD)同步采集PM_(2.5)样品。结果表明,天津、上海和青岛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6.96±66.93)、(31.21±25.62)、(74.93±54.60)μg·m^(-3),OC和EC的空间分布均为天津(18.69±7.95)μg·m^(-3)和(4.98±2.08)μg·m^(-3)>青岛(16.45±8.94)μg·m^(-3)和(2.01±1.04)μg·m^(-3)>上海(7.28±3.11)μg·m^(-3)和(1.05±1.25)μg·m^(-3)。3个站点的OC和EC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表明OC和EC具有相似的来源;OC/EC比值范围在2.37—7.53、5.47—46.41和4.77—13.36之间,证明各采样点均存在二次有机碳(SOC)的生成;采用最小R^(2)法(MRS)估算SOC浓度,得到3个采样点SO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5.09±4.68)、(3.90±1.65)、(4.21±4.31)μg·m^(-3),分别占OC总量的27.2%、55.8%和19.5%,其中上海的SOC在OC中的占比最大,说明上海二次有机碳污染较为严重,这主要归因于冬季严重污染源排放和有利的二次转化气象条件,而天津和青岛的碳组分主要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发现,天津PM_(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道路尘、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上海PM_(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青岛PM_(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来自西北方向的气团对天津的影响较大,PM_(2.5)和碳组分的浓度值最大;而对上海而言,主要受北方气溶胶经过海面又传输回上海的气团的影响;青岛站点主要受华北地区污染物和本地排放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城市 PM_(2.5) 碳组分 最小R^(2)法(MRS法)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在饱和油岩心中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及扩散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吕广忠 王杰 +2 位作者 顾辉亮 王明 程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76,共6页
CO_(2)驱油技术能够在有效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埋存,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因此研究CO_(2)在油藏中的扩散规律很有必要。通过自行设计的高温高压扩散夹持器进行CO_(2)在饱和油岩心中的扩散实验,建立计算CO_(2)在饱和油岩心中扩散... CO_(2)驱油技术能够在有效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埋存,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因此研究CO_(2)在油藏中的扩散规律很有必要。通过自行设计的高温高压扩散夹持器进行CO_(2)在饱和油岩心中的扩散实验,建立计算CO_(2)在饱和油岩心中扩散系数的数学模型,拟合实测压力曲线和计算的理论压力曲线,从而得到CO_(2)扩散系数,并分析渗透率对CO_(2)在饱和油岩心中扩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CO_(2)在饱和油岩心中的扩散规律,所测得的扩散系数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实验范围内CO_(2)在饱和油岩心中的扩散系数处于10^(-8) m^(2)/s数量级;CO_(2)在岩心中的扩散系数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岩心 扩散系数 测试方法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潘毅 赵秋霞 +3 位作者 孙雷 刘江 汪涛 郭德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5期748-753,共6页
在分析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影响因素及36组细管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了各因素对原油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影响的关联度,并利用MATLAB(矩阵实验室)软件回归拟合了关于油藏温度、C_(5+)相对分子质量、挥发烃组分(N_(2)+CH... 在分析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影响因素及36组细管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了各因素对原油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影响的关联度,并利用MATLAB(矩阵实验室)软件回归拟合了关于油藏温度、C_(5+)相对分子质量、挥发烃组分(N_(2)+CH_(4))摩尔分数和中间烃组分(CO_(2)+H_(2)S+C_(2)—C_(4))摩尔分数的原油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达0.9009。并选用某油田3口井油样最小混相压力细管实验测试的数据进行检验,建立的新预测模型计算误差平均值为3.57%,能够用于指导油藏现场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最小混相压力 灰色关联法 预测模型 细管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庆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05-808,共4页
综合分析了实验室测定法和理论计算法中确定MMP的常用的几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最终得出几种较好的确定MMP方法,指出细管实验法虽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仍是目前确定MMP的最佳方法,并对我国今后确定MMP的... 综合分析了实验室测定法和理论计算法中确定MMP的常用的几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最终得出几种较好的确定MMP方法,指出细管实验法虽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仍是目前确定MMP的最佳方法,并对我国今后确定MMP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最小混相压力 确定方法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滑块导轨间垂直度误差测算方法研究
10
作者 赵未来 祝锡晶 +3 位作者 卢圣力 郭晋竹 孔华野 刘瑶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162,共7页
针对传统自准直仪测量导轨滑块副垂直度误差时,因测量对象不同导致结果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垂直度误差计算方法。首先,分开考虑两导轨滑块副,并根据自准直仪测量原理、结合最小包容区域包络模型,对导轨直线度误差进行测量与... 针对传统自准直仪测量导轨滑块副垂直度误差时,因测量对象不同导致结果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垂直度误差计算方法。首先,分开考虑两导轨滑块副,并根据自准直仪测量原理、结合最小包容区域包络模型,对导轨直线度误差进行测量与分析。其次,在Matlab中编写数据处理程序,完成误差计算。最后,在某公司生产的某小型数控铣床上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测量值均在机床精度检验的允差范围内,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为导轨间的垂直度误差的测算提供一种更为通用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度误差 最小包容区域法 自准直仪 角差法 直线导轨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萘胺和2-萘胺的快速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海勇 田树盛 《印染》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8-40,共3页
在现行检测标准条件下, 2 -萘胺和1- 萘胺的气相色谱保留时间相近,且质谱图完全相同,所以, 1 -萘胺会对2- 萘胺的检测造成干扰。将氨基完全甲基化后,虽然质谱图仍然相同,但色谱保留时间明显不同,可以利用保留时间定性。以萘为内标,GC FI... 在现行检测标准条件下, 2 -萘胺和1- 萘胺的气相色谱保留时间相近,且质谱图完全相同,所以, 1 -萘胺会对2- 萘胺的检测造成干扰。将氨基完全甲基化后,虽然质谱图仍然相同,但色谱保留时间明显不同,可以利用保留时间定性。以萘为内标,GC FID定量检测, 1- 萘胺转化率为85. 3 % , 2 -萘胺转化率为76. 1 %,甲基化后响应值和稳定性都增加,还可以进行外标法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1-萘胺 2-萘胺 甲基化 质谱法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估计χ^2检验法的子弹药散布均匀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房玉军 蒋建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67-872,共6页
子弹药抛撒散布均匀性评价是子母弹研究及工程应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有评价方法主要基于χ2检验法,存在着检验结果对分组区间的划分敏感以及要求样本数量足够大等缺点。前者使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降低,后者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本文... 子弹药抛撒散布均匀性评价是子母弹研究及工程应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有评价方法主要基于χ2检验法,存在着检验结果对分组区间的划分敏感以及要求样本数量足够大等缺点。前者使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降低,后者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本文在核估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χ2检验法——核估计χ2检验法。利用该方法对某导弹子母战斗部的子弹药抛撒散布均匀性进行评价,并与现有评价方法作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克服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且能精细地反映子弹药散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理统计学 核估计χ2检验法 核函数 虚拟样本容量 子弹药散布 均匀性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烧结法低温制备柔性光阳极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研究
13
作者 沈民伟 程鹏元 +2 位作者 于立冉 张成龙 王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1-166,共6页
传统光阳极制备过程中采用的高温退火工艺不适用于柔性导电塑料基底,会造成基底材料损坏或性能下降。为解决此问题,利用化学烧结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柔性光阳极。通过调节pH配制TiO_(2)浆料,进行化学烧结反应,得到具有较好粘结性的浆料... 传统光阳极制备过程中采用的高温退火工艺不适用于柔性导电塑料基底,会造成基底材料损坏或性能下降。为解决此问题,利用化学烧结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柔性光阳极。通过调节pH配制TiO_(2)浆料,进行化学烧结反应,得到具有较好粘结性的浆料。使用刮涂法将浆料制备在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氧化铟锡(ITO/PEN)柔性导电基底上,随后在100℃下退火处理制成光阳极,浸泡N719染料组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光阳极薄膜的微观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化学烧结生成的薄膜晶体结构。使用柔性膜拉伸测试仪对光阳极进行弯折测试。将弯折前后的光阳极分别组装成太阳能电池,在模拟太阳光下测试组装的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性能。使用化学烧结法可以制备形貌平整且在一定弯折次数下仍不失效,且光电转换效率达到7.47%的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化学烧结法 弯折测试 T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自回归模型误差项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14
作者 惠姣姣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2,共6页
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蓬勃发展,空间相关性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空间数据之间大多存在相依性,因此对数据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文章首先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并利... 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蓬勃发展,空间相关性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空间数据之间大多存在相依性,因此对数据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文章首先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并利用三阶矩χ2逼近方法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误差项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其次,进行Monte-Carlo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和误差项空间相关性检验效果都很好;最后,对我国31个省份的居民福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和误差项的空间相关性检验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回归模型 空间相关性检验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三阶矩χ2逼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维Sawada-Kotera方程的非行波初值扰动新解
15
作者 姜颖 鲜大权 《量子电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0-704,共5页
针对(2+1)维Sawada-Kotera方程,结合Lie对称群约化法、扰动Painlevé截断展开法和同宿测试法,求得该方程带初值扰动参数和时间任意函数的非行波周期解和扭结解。结果表明该方程具有丰富的动力学内涵,为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提供了解析... 针对(2+1)维Sawada-Kotera方程,结合Lie对称群约化法、扰动Painlevé截断展开法和同宿测试法,求得该方程带初值扰动参数和时间任意函数的非行波周期解和扭结解。结果表明该方程具有丰富的动力学内涵,为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提供了解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方程 (2+1)维Sawada-Kotera方程 LIE群 扰动Painlevé截断展开 同宿测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6+、Pb^2+和Ni^2+对莱茵衣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魏思洁 马馨月 +3 位作者 张超 柯檀 张渝蕊 陈兰洲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7,共8页
以莱茵衣藻为受试生物,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和毒理测试方法,开展了3种典型重金属(Cr6+、Pb2+和Ni2+)对莱茵衣藻的单一毒性效应试验,分析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莱茵衣藻光合活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以莱茵衣藻为受试生物,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和毒理测试方法,开展了3种典型重金属(Cr6+、Pb2+和Ni2+)对莱茵衣藻的单一毒性效应试验,分析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莱茵衣藻光合活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重金属均能降低莱茵衣藻的叶绿素荧光产量和相应的光合参数(Fv/Fm、RC/CS0、ET0/TR0和ET0/ABS),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活性,降低莱茵衣藻的SOD活性,并增加莱茵衣藻的MDA含量,对莱茵衣藻造成一定的氧化损伤,且随重金属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对莱茵衣藻的抑制和损伤作用加剧;但莱茵衣藻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响应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Cr6+胁迫在其低浓度和短时间内即对莱茵衣藻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而Ni2+胁迫随其浓度的增加对莱茵衣藻的ET0/TR0、ET0/ABS参数和MDA含量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参数Fv/Fm是对重金属毒性效应响应最敏感的毒性评价指标,结合其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得出3种重金属对莱茵衣藻的毒性效应强度排序为Cr6+>Pb2+>Ni2+。该研究结果可为莱茵衣藻在重金属污染水体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PB^2+ NI^2+ 莱茵衣藻 毒性效应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 毒理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反应两步法制备掺硫TiO_2及降解聚丙烯酰胺
17
作者 贾明宇 庄稼 +1 位作者 刘承杰 牛艳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77,共5页
以偏钛酸、硫脲为原料,第一步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合成含硫氧化钛前驱体,第二步经中温(400、500、600℃)灼烧制得TiO2-xSx粉末晶体。用XRD、SEM、XPS对制备的粉体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通过对聚丙烯酰胺(PAM)降解实验,研究TiO2-xSx... 以偏钛酸、硫脲为原料,第一步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合成含硫氧化钛前驱体,第二步经中温(400、500、600℃)灼烧制得TiO2-xSx粉末晶体。用XRD、SEM、XPS对制备的粉体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通过对聚丙烯酰胺(PAM)降解实验,研究TiO2-xSx在太阳光照下的光催化性能,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油田回注水中聚丙烯酰胺(PAM)的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掺硫氧化钛相转变温度明显降低;在降解PAM的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比未掺杂TiO2的降解率提高了1.2倍。硫掺杂TiO2处理聚丙烯酰胺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0℃、pH=3、催化剂投加量为0.3g、氧化时间90min,COD去除率达到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两步法 S掺杂TiO2 油田废水 聚丙烯酰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酸镧掺杂Ti/RuO_2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志刚 周扬杰 +2 位作者 李帅 林琅 蒋晓瑜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5,共6页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不同比例钴酸镧掺杂Ti/RuO_2电极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分析方法表征电极涂层的物相结构与形貌特征,采用电化学测量表征电极的物理化学性能。分析表明电极涂层由不规则的颗...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不同比例钴酸镧掺杂Ti/RuO_2电极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分析方法表征电极涂层的物相结构与形貌特征,采用电化学测量表征电极的物理化学性能。分析表明电极涂层由不规则的颗粒组成,颗粒间有一定的孔隙,掺杂钴酸镧电极涂层含有Ti,Ru,La及Co金属元素,相结构主要为金红石相,掺杂钴酸镧电极涂层的晶粒较小,不同掺杂量对晶粒大小影响不大。电化学研究表明,电极具有典型的钌氧化物所具备的电化学性能,掺杂钴酸镧电极的电化学面积较大,电极的可逆性能得到改善。所制备的电极具有大致相同的析氧电位(1.19 V vs. SCE),随着钴酸镧掺杂量的增多,Tafel斜率依次减小,表明掺杂钴酸镧电极的活性较高,且掺杂钴酸镧后电极强化寿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uO2电极 钴酸镧掺杂 循环伏安法 Tafel法 强化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MoS_(2)薄膜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
19
作者 张俊峰 孙再征 +4 位作者 孔腾飞 蔡根旺 李亚平 胡莎 樊志琴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80,共10页
采用射频(RF)磁控溅射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MoS_(2)薄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溅射时间、溅射温度、氩气流量和溅射功率对MoS_(2)薄膜结构的影响。通过XRD、Raman、XPS、EDS和SEM对MoS_(2)薄膜的结晶度、薄膜厚度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得... 采用射频(RF)磁控溅射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MoS_(2)薄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溅射时间、溅射温度、氩气流量和溅射功率对MoS_(2)薄膜结构的影响。通过XRD、Raman、XPS、EDS和SEM对MoS_(2)薄膜的结晶度、薄膜厚度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得到了制备MoS_(2)薄膜的最佳工艺参数。发现溅射温度较高或较低结晶度都很差,在较低的溅射温度下样品的XRD衍射峰不明显。而当温度为250℃时,样品的XRD衍射峰较多,结晶度较好。根据正交试验法得出溅射温度对MoS_(2)的结晶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氩气流量。当溅射温度为250℃,氩气流量为6 mL/min,溅射时间为30 min,溅射功率为300 W或400 W时,MoS_(2)膜的结晶度较好。在这个条件下制备的膜较厚,但为以后的实验指明了方向。保持溅射温度、溅射功率和氩气流量不变,通过减少时间成功制备了厚度为58.9 nm的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二维材料 正交试验法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_(2) Wasserstein距离的正态性检验的Bootstrap方法
20
作者 杨超然 常广平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9-194,共16页
目前有很多检验正态性假设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经验分布函数的检验,另一种是基于相关性和回归的检验.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_(2) Wasserstein距离和第i个样本顺序统计量近似分布的两步检验方法.我们... 目前有很多检验正态性假设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经验分布函数的检验,另一种是基于相关性和回归的检验.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_(2) Wasserstein距离和第i个样本顺序统计量近似分布的两步检验方法.我们讨论在零假设下新检验方法的特性,并与最常用的几种检验分别在四个备择分布组进行功效比较.最后,将新方法应用于分析实际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新检验方法提高了鉴别不对称长尾备择分布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态性检验 L_(2)Wasserstein距离 BOOTSTR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