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optimizationofasphericalmechanismforminimallyinvasivesurgery 被引量:2
1
作者 NIU Guo-jun PAN Bo +2 位作者 ZHANG Fu-hai FENG Hai-bo FU Yi-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406-1417,共12页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mote center motion(RCM) mechanism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indexes and avoid the collision of multi-manipulators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 a nove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w...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mote center motion(RCM) mechanism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indexes and avoid the collision of multi-manipulators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 a nove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was presented. There were two optimization objectives: a global kinematic performance index and a comprehensive stiffness index. Other indexes to characterize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such as collision probability, workspace, mechanism parameter, mass, and wall thickness were considered as constraints. Angles between two adjacent joints and cross-section dimensions of links were chosen as the design variables. The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NSGA-II) was adopted to solve the complex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Then, a 3-degree of freedom(DoF) MIS robotic prototype based on optimization results has been built up. The experiments to test the spatial position change of the remote center point and to test the absolute position accuracy and repetitive position accuracy of the MIS robot were achiev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edical robot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remote CENTRE mo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iature 6-axis force/torque sensor for force feedback in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2
作者 李坤 潘博 +3 位作者 高文朋 封海波 付宜利 王树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566-4577,共12页
In order to restore force sensation to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RMIS),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miniature 6-axis force/torque sensor for force feedback is presented.Based on the resistive... In order to restore force sensation to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RMIS),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miniature 6-axis force/torque sensor for force feedback is presented.Based on the resistive sensing method,a flexural-hinged Stewart platform is designed as the flexible structure,and a straightforward optimiz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the force and sensitivity isotropy of the sensor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geometric parameters which are best suited for the given external loads.The accuracy of this method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s(FEMs).The sensor prototype is fabric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system.Calibration and dynamic loading tests for this sensor prototype are carried out.The working ranges of this sensor prototype are 30 N and 300 N·mm,and resolutions are 0.08 N in radial directions,0.25 N in axial direction,and 2.4 N·mm in rotational directions.It also exhibits a good capability for a typical dynamic force sensing at a frequency close to the normal heart rate of an adult.The sensor is compatible with surgical instruments for force feedback in RM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ce feedback force/torque sensor Stewart platform optimal design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微创日间手术门诊数智化管理
3
作者 史莉 刘金莲 +5 位作者 罗丽燕 勾雪梅 李金璐 杨硕 李佩涛 李葆华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评价数智化管理模式在生殖微创日间手术门诊的应用效果,为提高门诊微创手术管理质量提供借鉴。方法:从团队管理、信息系统优化、院前服务流程优化等方面构建数智化的生殖微创日间手术门诊管理模式,比较模式应用前后患者的平均等待... 目的:评价数智化管理模式在生殖微创日间手术门诊的应用效果,为提高门诊微创手术管理质量提供借鉴。方法:从团队管理、信息系统优化、院前服务流程优化等方面构建数智化的生殖微创日间手术门诊管理模式,比较模式应用前后患者的平均等待入院时间、当日手术取消率及满意度。结果:应用数智化管理模式后,患者平均等待入院时间、当日手术取消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数智化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殖微创日间手术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医学 微创外科 日间手术 数智化 管理模式 就医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腰椎椎板间入路黄韧带处理方法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赵云华 何玉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926-4931,共6页
为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不同黄韧带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通过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2019年3月,行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的86例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根据术中黄韧带的不同处理方... 为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不同黄韧带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通过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2019年3月,行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的86例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根据术中黄韧带的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5)和改良组(n=31)。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构成、性别差异、病程、手术的时程、术中的出血、住院的时间和并发症。术后1、3、6个月常规门诊复查随访。手术结果的评价采用数字评定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和改良Macnab标准。数据的处理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9.0,mean±SD表示计量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组间的对比,比较手术前后多次测量NRS评分采用数据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的形式描述,组间对比应用精确概率法或χ_(2)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的随访时间和等级分组资料。结果表明:疼痛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均明显下降(组内总体方差值F_(within)=197.477,P=0.001),两组之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别(组间总体方差值F_(interg)=1.701,P=0.203),时间因素对于两组结果的影响并没有不同(交互效应值F_(inter)=2.231,P=0.108)。术后6个月,改良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086,P=0.046)。两组患者术后改良Macnab标准比较并没有明显不同(术后结果的分布情况U=782.000,P=0.308)。可见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采用改良的黄韧带处理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或者增加手术出血量,在去除突出椎间盘的同时,能够保留相关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符合微创的核心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化 微创性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作者 崔云鹏 米川 +4 位作者 燕太强 王冰 潘元星 林云飞 施学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评估胸腰椎转移瘤患者接受微创小切口减压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4年3月因脊柱转移瘤在我科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55例,女16例,年龄63.9±1.2岁;其中24例患者接受后路微创小切... 目的:评估胸腰椎转移瘤患者接受微创小切口减压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4年3月因脊柱转移瘤在我科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55例,女16例,年龄63.9±1.2岁;其中24例患者接受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手术,47例接受传统后路减压手术。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来评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病理类型与血供、手术部位以及术前是否栓塞等基线数据上的差异,以及总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日异体血输入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无明显差异(P<0.001)。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日失血量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03)。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日输血(P=0.011)、术后总引流量(P=0.000)、引流管留置时间(P=0.000)以及术后住院时间P=0.000均较传统手术组显著降低。小切口微创组患者术后第1天ALB下降程度较传统手术组显著改善(P=0.040)。两组患者在硬膜损伤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功能改善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创小切口减压手术能有效减少胸腰椎转移瘤患者手术失血及异体血输注,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改善与传统手术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小切口 微创脊柱手术 失血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桥式缝合联合加强线复位固定技术和传统切开双排锚钉缝合固定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6
作者 刘维统 杨景帆 +4 位作者 李金磊 王涛 王燕波 张耀达 李宏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桥式缝合联合加强线复位固定技术和传统切开双排锚钉缝合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探索一种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PCL胫骨止点骨折的安全、有效、微创的复位固定...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桥式缝合联合加强线复位固定技术和传统切开双排锚钉缝合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探索一种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PCL胫骨止点骨折的安全、有效、微创的复位固定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昆明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PCL胫骨止点骨折(Meyers&McKeeverⅡ~Ⅳ型)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查体后抽屉试验均为Ⅲ度阳性,按入院顺序交替分为传统组(年龄:39.56±3.24岁,男/女:16/14)和微创组(年龄:40.32±4.38岁,男/女:18/12),每组各30例。传统组采用后内侧Inlay切口,切开直视下复位,双排锚钉缝合固定;微创组在全镜下复位,缝线桥缝合腱骨交接处,PCL股骨止点处置入一枚锚钉,锚钉线作为加强线,连同缝线桥的缝线一同分别拉入胫骨后方内外两个隧道并从胫骨前方拉出,加强线在胫骨前方骨桥打结,桥式缝合线在胫骨前方用外排钉固定。两组患者在术后6月分别采用后抽屉试验以及Lysholm评分评估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传统组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微创组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月查体,传统组有1例后抽屉试验Ⅱ度阳性,其余29例后抽屉试验阴性;微创组30例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传统组由术前65.23±3.48分提高到术后87.64±4.58分(P<0.05),微创组由术前64.35±2.52分提高到术后86.82±2.58分(P<0.05);两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桥式缝合联合加强线复位固定技术和传统切开双排锚钉缝合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关节镜 加强线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和等效刚度法的套管柔性针弯曲特性研究
7
作者 赵燕江 张鹤 +1 位作者 钱程 张永德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2,共8页
针对套管柔性针的精准穿刺控制问题,对套管柔性针的弯曲特性进行了探究。通过旋量理论和指数积方程建立了套管柔性针的运动学模型,提出了基于量纲分析理论和等效刚度法的套管柔性针弯曲特性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针弯曲变形的参数,并采用... 针对套管柔性针的精准穿刺控制问题,对套管柔性针的弯曲特性进行了探究。通过旋量理论和指数积方程建立了套管柔性针的运动学模型,提出了基于量纲分析理论和等效刚度法的套管柔性针弯曲特性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针弯曲变形的参数,并采用函数回归方法确定了变曲率特性函数。变曲率特性实验表明系统误差在2 mm内,满足一般临床手术的精度要求,验证了套管柔性针的变曲率特性建模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介入手术 套管柔性针 运动学模型 变曲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刘亚明 张静涛 +3 位作者 齐璨 常和平 程艳欣 赵森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8-535,共8页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3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3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21例,所有病人均为单纯椎间盘突出不伴有椎管狭窄、节段不稳以及关节突关节病变。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低温等离子消融+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盘组(联合组)30例和单纯低温等离子消融+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消融组)33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2个月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中有2例翻身时发生导管脱落,再次置管后完成后续治疗,其余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病人术后1天、1、6、12个月时与术前相比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天两组间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联合组VAS评分显著高于消融组(=2.351,P=0.022),术后6、12个月时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纯消融组(P<0.05)。两组术后1、6、12个月ODI指数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随访时联合组优良率86.67%(26/30),消融组优良率78.79%(26/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盘术以及单纯低温等离子消融+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虽然联合组术后1个月内疼痛症状出现反弹,但中期随访结果表明,联合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消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术后 低温等离子 胶原酶溶盘 邻近节段退变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复元汤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对骨代谢和骨愈合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黄中华 王穗源 周贤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复元汤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对骨代谢和骨愈合的影响研究。方法抽取80例经检查被确诊为跟骨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予以益气活血复元汤、微创手术联合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复元汤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对骨代谢和骨愈合的影响研究。方法抽取80例经检查被确诊为跟骨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予以益气活血复元汤、微创手术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骨代谢指标、骨愈合指标以及影像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显著增高,吡啶啉(Pyridinoline,PYD)、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ropeptide of typeⅠprocollagen,PIC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水平均显著增高,跟骨宽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益气活血复元汤联合治疗后,治疗效果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手术治疗 益气活血复元汤 骨代谢 骨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正颌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睿阳 刘凯 王旭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正颌外科是一种通过切开畸形的上下颌骨骨段,将牙-颌骨复合体移动至设计的矫正位置,以建立协调的牙弓与牙颌关系,并改善面部外形的外科手术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结合内镜、压电手术刀、激光、导航和... 正颌外科是一种通过切开畸形的上下颌骨骨段,将牙-颌骨复合体移动至设计的矫正位置,以建立协调的牙弓与牙颌关系,并改善面部外形的外科手术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结合内镜、压电手术刀、激光、导航和机器人等微创手术器械的微创正颌外科凭借着其创伤小、精确度高等优势,逐渐成为正颌外科领域中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目前,微创正颌外科的临床应用尚未得到系统性阐述。鉴于其对正颌外科领域发展的推动作用,该文将对微创正颌外科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合评述与展望,旨在为未来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微创 加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帅 鹿文博 +6 位作者 李志斌 郑谊 安占天 张锴 高延征 王红强 施新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椎JOA评分、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Pfirrmann分级评估疗效,采用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片和(或)CT评价邻椎活动度及椎间融合情况。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47.3±9.1)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逐步降低(7.3±0.9、3.8±0.7、0.7±0.6),JOA评分逐步升高(9.6±1.3、22.6±2.3、26.9±8.1),ODI逐步降低(66.4±4.7、22.3±1.4、9.8±1.0)(P<0.05);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邻椎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邻椎病等并发症。结论: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对椎旁结构破坏小,可有效维持椎体序列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Quadrant通道辅助技术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间手术模式下儿童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12
作者 唐银炳 高志刚 +14 位作者 熊洁妮 贺敏 吴璇 孟锦雯 章立峰 蔡嘉斌 鲁冬芳 刘铭 王宇伟 丁浙玉 王棋 侯力 陈明 陶挺 王金湖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2-541,共10页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开展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下儿童卵巢良性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完成的327例卵巢良性肿瘤微创切除病例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开展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下儿童卵巢良性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完成的327例卵巢良性肿瘤微创切除病例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296)和机器人手术组(n=31), 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日间手术模式和非日间手术模式下患儿一般资料、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27例患儿均顺利完成卵巢肿瘤微创切除术。无论是腹腔镜手术组还是机器人手术组, 日间手术模式和非日间手术模式在患儿年龄、地域、肿瘤单双侧占比、肿瘤长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率、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非计划再就诊率、术后肿瘤同侧复发和对侧新发比率上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腔镜手术组中, 日间手术模式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24.32±3.63)h和(9 288±1 752)元, 非日间手术模式患儿分别为(92.52±37.69)h和(11 860±2 689)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器人手术组中, 日间手术模式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24.62±1.02)h和(50 258±1 364)元, 非日间手术模式患儿分别为(107.2±52.68)h和(53 615±2 246)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住院费用较高(P<0.05)。结论日间手术模式下开展儿童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微创切除术或机器人辅助下微创切除术均安全可行;日间手术模式与非日间手术模式相比, 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但缩短了住院时间, 且减少了治疗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儿童 日间手术 微创手术 腹腔镜手术 机器人手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便携式脉管穿刺机器人
14
作者 孙百强 王重阳 +4 位作者 林鹏 赫冠男 姜振明 毕建斌 刘浩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7-553,共7页
脉管穿刺介入手术是对目标脉管进行穿刺后插入导丝,精确到达患处进行治疗的一种现代微创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但由于脉管的深度不同,如何对目标脉管进行定位并精准穿刺是穿刺介入手术的一个难点。目前的穿刺... 脉管穿刺介入手术是对目标脉管进行穿刺后插入导丝,精确到达患处进行治疗的一种现代微创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但由于脉管的深度不同,如何对目标脉管进行定位并精准穿刺是穿刺介入手术的一个难点。目前的穿刺设备由于体积和重量原因并不适用于非临床条件下紧急建立脉管通路使用。为此,设计一种超声引导的便携式脉管穿刺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超声设备观测脉管,利用机械结构将超声图像、穿刺针和目标脉管对准,再通过调节上下移动距离,实现对不同深度脉管的精准穿刺。该机器人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在非临床条件下便携使用。实验表明,相较于常规的穿刺方法,该机器人可减少患者的创伤,减轻操作者的操作难度,提高脉管穿刺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脉管穿刺 超声引导 便携式手术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二尖瓣手术近期临床结果单中心趋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15
作者 唐黎 赵旭 +3 位作者 陈灏 吴洪坤 罗永金 何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8-833,共6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手术(微创手术组)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传统手术组)的近期临床效果,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二尖瓣手术的141例患者...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手术(微创手术组)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传统手术组)的近期临床效果,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二尖瓣手术的141例患者数据,将患者分为微创手术组(42例)和传统手术组(99例)。通过倾向性评分1∶1匹配得到82例患者(每组41例),收集并对比了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输血量,住院死亡率等数据。结果: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术前患者性别、年龄、纽约心功能分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方式的比较,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同期行房颤消融术[11(26.2)vs.26(26.2),P=0.583]。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4(33.3)vs.39(39.4),P=0.3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瓣阻断时间,微创手术组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122±48)min vs.(91±50)min,P=0.031],体外循环时间微创手术组也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180±73)min vs.(136±72)min,P=0.033]。术后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18.6(12.0,36.2)h vs.24.0(15.5,33.1)h,P=0.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比较[1级,3(7.1)vs.7(7.1),2级,0(0)vs.2(2),3级,1(2.4)vs.9(9.1),P=0.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使用人工血液透析比较[1(2.4)vs.4(4),P=0.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输血量,微创手术组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80,240)mL vs.400(200,600)mL,P=0.002]。2组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vs.2(2),P=0.66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组患者在一般特征(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时间[(165±73)min vs.(122±74)min,P=0.053]和主动脉阻断时间[(119±48)min vs.(98±52)min,P=0.073]微创手术组比传统手术组较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输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120(80,240)mL vs.400(200,600)mL,P<0.001]。在住院30 d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人工血液透析需求等)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辅助二尖瓣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近期临床效果上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尽管微创手术的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但其术后输血需求较低,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手术 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 Vinci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切除儿童后纵隔肿瘤的初步经验: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甘恩 王晨 +4 位作者 刘源 普佳睿 李帅 汤绍涛 李时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da Vinci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切除儿童后纵隔肿瘤与传统胸腔镜手术比较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并接受后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患儿79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胸腔镜手术47例(... 目的探讨da Vinci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切除儿童后纵隔肿瘤与传统胸腔镜手术比较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并接受后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患儿79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胸腔镜手术47例(A组),传统胸腔镜手术32例(B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肿瘤类型、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儿男44例,女35例,平均年龄4.5岁[(4.7±2.4)岁vs.(4.4±1.8)岁,P=0.19],平均体重21.7 kg[(23.6±7.5)kg vs.(20.9±6.1)kg,P=0.10],肿瘤大小[(5.2±3.1)cm vs.(4.5±2.3)cm,P=0.07]。所有手术均安全完成,无手术死亡病例。病理结果显示神经节细胞肿瘤25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9例,神经母细胞瘤16例,淋巴管瘤10例,前肠囊肿8例,脂肪母细胞瘤1例。1例患儿因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胸。平均麻醉时间为(127±25)min vs.(124±30)min(P=0.42),手术操作时间(84±17)min vs.(102±27)min(P=0.02),术中估计出血量为(14.6±4.4)mL vs.(15.4±5.3)(P=0.38),胸腔引流时间(3.7±2.5)d vs.(4.1±3.0)d(P=0.09),平均住院天数为(7.2±1.9)d vs.(7.4±2.3)d(P=0.40)。术后并发症A组乳糜胸1例,气胸3例,霍纳综合征1例;B组血胸1例,气胸4例,霍纳综合征1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予以术后化疗。术后随访2~5年,患儿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da Vinci手术机器人与传统胸腔镜手术在儿童纵隔肿瘤手术中均安全可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系统优化的器械使其在体积大的肿瘤或解剖结构复杂的肿瘤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 Vinci机器人 胸腔镜 纵隔肿瘤 儿童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
17
作者 崔伟 孙育良 +3 位作者 刘婧 顾韬 石华刚 邓轩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11月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3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在C臂引导下置入通道螺钉。结果置入通道螺钉75...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11月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3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在C臂引导下置入通道螺钉。结果置入通道螺钉75枚,其中骶髂螺钉36枚,逆行耻骨支螺钉39枚。每枚骶髂螺钉透视(32.2±4.6)次,每枚耻骨支螺钉透视(40.3±11.7)次,手术时间(154.2±43.8)min,术中出血量(30.5±8.7)ml。均无医源性血管或神经损伤。1例术后耻骨支螺钉钉道感染,清创取出内固定。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3.2±3.7)周。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优2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3.8%(30/32)。CT判断螺钉穿透0级73枚,1级1枚,2级1枚。32例随访6~42个月,(16.3±6.1)月,按Majeed功能评分,优2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9%(31/32)。结论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操作容易,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骨折内固定 骨钉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生经济学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成本效益分析
18
作者 袁庆震 徐兴华 +4 位作者 干智超 曾宇枭 靳海涛 张家墅 陈晓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5-390,共6页
评估近年来关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卫生经济学研究成果。系统比较三种微创术式——小骨窗显微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和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的临床疗效与经济学价值。基于2019—2... 评估近年来关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卫生经济学研究成果。系统比较三种微创术式——小骨窗显微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和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的临床疗效与经济学价值。基于2019—2024年PubMed、EMBASE等数据库的12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7篇队列研究和8篇经济学研究,采用成本效益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CUA)等方法评估其资源消耗与健康产出。微创手术整体优于传统开颅术,其中立体定向术住院周期最短、直接成本最低;神经内镜术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小骨窗手术术后稳定性最佳。建议结合患者个体特征选择术式,并通过医保支付改革、技术推广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外科 卫生经济学 成本效益分析 医保支付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俊浩 马运宏 +2 位作者 李泽清 吴永伟 芮永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0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三维C臂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21例Tilt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Tile分型B2.1型11例,B2.2型3例,B2.3型2...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0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三维C臂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21例Tilt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Tile分型B2.1型11例,B2.2型3例,B2.3型2例,B3型5例。结果21例均安全经皮置入空心螺钉,共置入71枚螺钉,其中S1螺钉21枚,S2螺钉21枚,耻骨支螺钉21枚(顺行螺钉14枚,逆行螺钉7枚),LC-Ⅱ螺钉4枚,改良LC-Ⅱ螺钉4枚。单枚螺钉置入时间(31.1±10.8)min,单枚螺钉透视时间(5.9±1.7)min,每例患者手术时间(100.7±16.2)min,出血量(11.2±4.2)ml。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优8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0.5%(19/21)。螺钉置入质量(Gras分类)优65枚,良6枚,优良率100%(71/71)。21例随访4~18(10.7±8.4)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7±1.8)周。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Majeed评分系统)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5.7%(18/21)。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肌间静脉血栓,均治愈。结论使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Tilt骨盆骨折,螺钉置入准确,无需调整,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t骨盆骨折 手术机器人 微创手术 通道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力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综述
20
作者 王梁金 隋建波 王成勇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共14页
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力检测技术本质上是通过直接力检测和间接力检测等不同手段检测手术机器人与人体组织的交互力,并且保证力检测的精准度和人体安全性的一种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技术。在外科医生利用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时,机... 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力检测技术本质上是通过直接力检测和间接力检测等不同手段检测手术机器人与人体组织的交互力,并且保证力检测的精准度和人体安全性的一种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技术。在外科医生利用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时,机器人阻断了医生和患者的直接物理接触,医生没有直接感知患者组织的力觉信息,这可能会导致人体组织不必要的损伤,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力检测技术在微创外科手术领域有巨大的潜力。为了将机器人与组织的交互力觉信息传递给医生,研究人员对各种力检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针对微创手术机器人力检测相关的背景、作用和关键问题进行总结探讨,并详细介绍基于传感器的直接力检测、基于驱动元件输入信号的间接力检测和基于视觉辅助的间接力检测等力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以上力检测技术进行优缺点总结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检测 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 微创手术 力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