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檗碱联合抗菌药对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1
作者 黄慧 罗梦东 +5 位作者 娄飞 祁宇彤 裴亚玲 王晓琳 彭志锋 李利红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71-3478,共8页
【目的】探究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对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小檗碱及抗菌药(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对18株动物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棋盘稀... 【目的】探究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对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小檗碱及抗菌药(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对18株动物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棋盘稀释法测定小檗碱与抗菌药联合作用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针对FICI≤0.50的药物联用组合,测定时间-杀菌曲线分析其抑菌动力学特点。【结果】18株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5.56%、55.56%、50.00%、88.89%和27.78%;小檗碱与恩诺沙星联用的FICI为0.31~2.00,协同率为33.33%;小檗碱与环丙沙星联用的FICI为0.31~2.00,协同率为27.78%;小檗碱与多西环素联用的FICI为0.50~1.00,协同率为27.78%;小檗碱与氟苯尼考联用的FICI为0.63~0.75,协同率为0;小檗碱与黏菌素联用的FICI为0.31~1.00,协同率为66.67%。时间-杀菌曲线显示,1/2 MIC小檗碱与1/2 MIC黏菌素联合作用于菌株E-01和E-06、1/2 MIC小檗碱与1/2 MIC恩诺沙星联合作用于菌株E-06、1/2 MIC小檗碱与1/2 MIC多西环素联合作用于菌株E-03,24 h内菌液浓度比单药作用时降低≥2 lg CFU/mL,呈现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对多数大肠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协同或相加作用,试验结果为兽医临床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增强抗菌药的作用效果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抗菌药 最小抑菌浓度(mic) 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I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AUC/MIC在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致重症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符祥俊 黄莉 +1 位作者 郭丽 林良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7期775-781,共7页
目的:探讨以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最低抑菌浓度(MIC)作为万古霉素监测靶目标在我院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致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以确诊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患者万古霉素的血药谷浓度(C_... 目的:探讨以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最低抑菌浓度(MIC)作为万古霉素监测靶目标在我院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致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以确诊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患者万古霉素的血药谷浓度(C_(t)),借助药代动力学软件Java PK^(■) for Desktop(JPKD)采用贝叶斯计算方法计算万古霉素药时AUC,并计算AUC _(24h)/MIC的值(假设MIC=1 mg/L)。比较不同C_(t)范围内AUC _(24h)/MIC的达标率,分析AUC _(24h)/MIC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以AUC _(24h)/MIC作为靶目标对患者抗感染疗效和肾毒性的临床意义。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_(t)与AUC _(24h)/MIC有较好的相关性,当C_(t)为10~15μg/mL时,其中仅38.89%的患者AUC _(24h)/MIC达到400~600,当C_(t)为15~20μg/mL时,则有88.89%患者其AUC _(24h)/MIC达标。万古霉素抗感染疗效与患者是否入住ICU显著相关,而与AUC _(24h)/MIC无显著相关性。以C_(t)>20μg/mL或者AUC _(24h)/MIC>600评估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假设MIC=1 mg/L时建议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致严重感染患者维持C_(t)在15~20μg/mL,有88.89%概率其AUC _(24h)/MIC可达到400~600。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建议推广MIC的规范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AUC 24h/mic 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味中药及其与抗菌药的复方制剂的MIC测定 被引量:17
3
作者 司红彬 梁松林 +2 位作者 许桂芹 王世坤 胡功政 《中国兽药杂志》 2006年第2期31-34,共4页
用改进的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鱼腥草、大青叶和苦参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1:1)对标准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4味中药与抗菌药配伍(1000:1)对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对大肠杆菌... 用改进的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鱼腥草、大青叶和苦参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1:1)对标准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4味中药与抗菌药配伍(1000:1)对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对大肠杆菌标准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值介于3.91—62.50mg/mL之间,其中大青叶和鱼腥草以1:l配伍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91mg/mL;对临床分离株,单方药中黄连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1.25mg/mL,24种复方药中,黄连和盐酸多西环素或加替沙星以1000:1配伍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为3.91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复方 大肠杆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浓度或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个体化给药
4
作者 张慧芳 范亚新 +5 位作者 周芳庆 崔泽林 朱冠华 陈梦婷 张菁 王瑞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 比较谷浓度和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AUC_(24h)/MIC)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肥胖患者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24年上海市2所三甲医院因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 目的 比较谷浓度和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AUC_(24h)/MIC)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肥胖患者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24年上海市2所三甲医院因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静脉治疗的成年肥胖[体重指数(BMI)≥30 kg/m~2]患者,根据患者入组时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方法分为谷浓度和AUC_(24h)/MIC监测组,比较万古霉素两种TDM监测靶标下肥胖患者的肾毒性及疗效。结果 共纳入22例肥胖患者,其中谷浓度监测组12例,AUC_(24h)/MIC监测组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用药前肌酐清除率、基础疾病、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合并用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UC_(24h)/MIC监测组患者入住ICU的比例更高,但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万古霉素疗程、细菌清除率和综合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组的平均日剂量显著低于AUC_(24h)/MIC监测组[(1.63±0.59) g对(2.29±0.72) g,P=0.026],两组患者的平均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3±10.28) d对(14.90±6.92) d,P=0.911]。与谷浓度监测组相比,AUC_(24h)/MIC监测组万古霉素初始峰浓度[(30.99±16.22)mg/L对(19.41±5.42)mg/L,P=0.025]和总体峰浓度[(33.67±16.53)mg/L对(22.08±3.96)mg/L,P=0.045]都更低,但两组患者初始谷浓度[(11.03±8.66)mg/L对(6.33±4.45)mg/L,P=0.139]、总体谷浓度[(13.75±9.74)mg/L对(9.74±4.24)mg/L,P=0.218]接近。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万古霉素相关性肾损伤,但谷浓度监测组有41.7%的患者达到了谷浓度≥15 mg/L的肾毒性阈值。结论 在当前万古霉素常规治疗剂量下,肥胖感染患者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AUC_(24h)/MIC引导下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可在较低浓度或暴露量下实现目标参考值,在降低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谷浓度 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药物敏感性分析
5
作者 吴莹 邵长军 刘文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高敏药物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能力。药敏结果显示,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均对氨苄西林高度敏感,对其余6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氨苄西林对不同菌株的MIC值在0.031~2.000μg/mL之间;所有菌株均能生成生物被膜,但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有差异;不同菌株在各自4、2、1 MIC下生物被膜的生成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而亚抑菌浓度的氨苄西林能刺激生物被膜的生成,氨苄西林对已经生成的生物被膜不能完全清除。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前后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可为产气荚膜梭菌的临床用药选择及使用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被膜 最小抑菌浓度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蒜瓣中细菌多样性分析及抑菌剂筛选
6
作者 包佳亮 杜贺超 +2 位作者 李思雨 姚宏亮 蒋加进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7期76-81,84,共7页
微生物的生长会限制大蒜蒜瓣的贮藏期。通过分离纯化,结合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PCR序列比对,分析大蒜蒜瓣中细菌多样性;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比较常用生物抑菌剂和化学防腐剂对大蒜蒜瓣中常见细菌的抑菌能力。... 微生物的生长会限制大蒜蒜瓣的贮藏期。通过分离纯化,结合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PCR序列比对,分析大蒜蒜瓣中细菌多样性;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比较常用生物抑菌剂和化学防腐剂对大蒜蒜瓣中常见细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从大蒜蒜瓣中分离得到的菌株主要有水生拉恩菌、土生拉乌尔菌、表皮葡萄球菌、肠膜明串珠菌、乳酸明串珠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成团泛菌、柠檬酸杆菌。生物抑菌剂肉桂醛和化学防腐剂双乙酸钠对4种指示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土生拉乌尔菌和水生拉恩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肉桂醛和双乙酸钠联用对大蒜蒜瓣中菌落总数的抑菌率达到98.4%,对大肠菌群的抑菌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蒜瓣 细菌多样性 生物抑菌剂 化学防腐剂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D3的衍生肽对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的抑菌活性
7
作者 吴方溶 欧阳明瑜 +2 位作者 赵逸轩 王雨晴 胡长敏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7期20-25,共6页
[目的]筛选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同时基于犬防御素设计衍生肽并探究其抗菌作用。[方法]通过K-B药敏纸片法对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随后以犬β-防御素3(cBD3)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采用氨基酸替换的方式对序列进行设计,选取优化肽cBD3-AB... [目的]筛选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同时基于犬防御素设计衍生肽并探究其抗菌作用。[方法]通过K-B药敏纸片法对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随后以犬β-防御素3(cBD3)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采用氨基酸替换的方式对序列进行设计,选取优化肽cBD3-ABU进行化学合成,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cBD3-ABU对多药耐药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筛选获得8株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通过固相合成法获得纯度达95.61%的cBD3-ABU;cBD3对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伪中间型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64、128μg/mL,高浓度cBD3-ABU对犬皮肤源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伪中间型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6.02%、81.85%、87.25%、98.91%。[结论]cBD3-ABU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治疗性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β防御素-3 多药耐药菌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活性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
8
作者 徐淑凤 张志远 +2 位作者 马艳芝 聂结华 廖洁丹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
[目的]为了提高低水溶性抗真菌药物酮康唑(ketoconazole,KCZ)的水溶性及抑菌活性,减少临床应用限制。[方法]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溶解度,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法对其结构进... [目的]为了提高低水溶性抗真菌药物酮康唑(ketoconazole,KCZ)的水溶性及抑菌活性,减少临床应用限制。[方法]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溶解度,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方法对比检验酮康唑原药与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通过甲基-β-环糊精包合,酮康唑在包合物中的水溶性比单一酮康唑增加了约2 941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法证实了有新物相形成。酮康唑原药的抑菌圈为(22.00±1.63) mm,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抑菌圈则提升至(28.00±1.63) mm。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酮康唑原药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0.029)μg/mL,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62 5±0.015 0)μg/mL。[结论]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不仅没有破坏酮康唑原药对白色假丝酵母菌原有的抑菌能力,还提高了其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 包合物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药敏试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盐酸沙拉沙星耐药性获得与消失速率的测定 被引量:26
9
作者 黄新财 彭民毅 +6 位作者 黄钧 胡大胜 彭亚 黄艳华 施金谷 温华成 韦贵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测定黄颡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盐酸沙拉沙星的耐药性,为制定盐酸沙拉沙星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用药程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传代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获得和消失速率。【结果】盐酸沙... 【目的】测定黄颡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盐酸沙拉沙星的耐药性,为制定盐酸沙拉沙星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用药程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传代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获得和消失速率。【结果】盐酸沙拉沙星对WZAh-01、WZAh-02、WZAh-03和YFAh-04菌株的MIC分别为0.625、0.3125、0.3125和0.15625μg/mL;在含有盐酸沙拉沙星的培养基中连续传代8次后,4株供试菌株的MIC上升了64~512倍;将获得的强耐药性诱变菌株于4℃中保存30 d,结果发现WZAh-02、WZAh-03和YFAh-04菌株的MIC下降了50%,WZAh-01菌株的MIC保持不变。【结论】黄颡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经连续8代的耐药性诱导后对盐酸沙拉沙星获得很强的耐药性,且产生耐药突变后的菌株具有相当稳定的遗传性,耐药性在短期内很难消除,因此在实际生产上不宜常用或滥用盐酸沙拉沙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嗜水气单胞菌 盐酸沙拉沙星 耐药性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油树脂的抗菌性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燕 周希贵 +1 位作者 李淑燕 蔡同一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4,共5页
以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制备的姜油树脂为试材 ,采用管碟法结合MIC液体稀释法 ,对其抑菌性分别作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生姜油树脂对试验中几种测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尤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食品常用防腐剂山... 以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制备的姜油树脂为试材 ,采用管碟法结合MIC液体稀释法 ,对其抑菌性分别作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生姜油树脂对试验中几种测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尤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食品常用防腐剂山梨酸钾。其MIC值分别为桔青霉 3.91mg/mL ,酿酒酵母 7.81mg/mL ,金黄色葡萄球菌 15.6 3mg/mL ,大肠杆菌 6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油树脂 抑菌性 最低抑菌浓度 食品添加剂 天然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对牙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朱壮春 史相国 +5 位作者 张淑杰 姜广健 邢朝斌 赵亚龙 李占军 吴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0种中草药对牙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LN031012-8,TH030908-5)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五倍子、诃子、黄芩、秦皮和红藤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1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50 mg/ml... 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0种中草药对牙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LN031012-8,TH030908-5)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五倍子、诃子、黄芩、秦皮和红藤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1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50 mg/ml;丁香、穿心莲、虎杖、夏枯草等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为50-100 mg/ml;而菌陈、鱼腥草、金银花、大青叶等的抑菌作用不明显,MIC均〉100 mg/ml;五倍子、地榆、野菊花、马齿苋等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活性表现了株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迟钝爱德华氏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宁等7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抗菌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睿 陈迁 +3 位作者 陈孟莉 吴坚 祝勇梅 刘桂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56-362,共7页
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泰宁等7种抗菌药物对5种215株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井统计敏感率。结果表明7种抗菌药物对大多数受试菌均显示较高的抗菌活性,其中泰宁的抗菌活性最强。金葡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 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泰宁等7种抗菌药物对5种215株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井统计敏感率。结果表明7种抗菌药物对大多数受试菌均显示较高的抗菌活性,其中泰宁的抗菌活性最强。金葡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氏菌对泰宁的敏感率达97.6~100%;绿脓假单胞菌17.02%耐药,绿脓假单胞菌4.26~12.77%和肺炎克雷白氏菌1株对泰宁和其他抗菌药物呈现部分交叉耐药性,而CPLX与其他抗菌药物对不同受试菌呈现2.38~19.05%的交叉耐药率。该结果提示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致病引起的严重感染,可考虑选用泰宁,但CPLX的选用还应根据药敏试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宁 最低抑菌浓度 交叉耐药性 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猪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12
13
作者 夏利宁 赵红琼 +3 位作者 苏艳 郭庆勇 陈婷婷 高攀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99-2303,共5页
【目的】调查新疆某规模化养猪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养殖场粪样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该猪场共采集543份粪样,分离到454株大肠杆菌。分离的大肠杆菌... 【目的】调查新疆某规模化养猪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养殖场粪样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该猪场共采集543份粪样,分离到454株大肠杆菌。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最高,达60.0%以上;对头孢噻呋最敏感,耐药率也达10.8%;3耐以上的菌株占64.5%。【结论】该猪场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须在临床治疗细菌性疾病中避开使用不敏感的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抗生素 耐药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沸石抗菌剂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洪水 乔学亮 +3 位作者 王小健 陈建国 熊建裕 曹元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抗菌性能良好的载银沸石抗菌剂,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抗菌剂载银量(CAg)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NO,浓度对CAg的影响十分显著,随AgNO,浓度的增加CAg呈线性增加;反应温度对CAg也有较大影响,在50℃时... 本文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抗菌性能良好的载银沸石抗菌剂,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抗菌剂载银量(CAg)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NO,浓度对CAg的影响十分显著,随AgNO,浓度的增加CAg呈线性增加;反应温度对CAg也有较大影响,在50℃时CAg达到最大值;pH值和反应时间对CAg的影响不大,pH值从3增大到8,CAg仅增加0.21%,反应时间从1小时延长到8小时,CAg仅增加0.2%。制备工艺对抗菌性能的影响主要是由其对CAg的影响所引起的,增加体系的AgNO3浓度可明显提高抗菌剂的抗菌活性,pH值在3~8之间变化对抗菌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抗菌剂 载银沸石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和肉桂挥发油的提取、主要成分测定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3
15
作者 李京晶 籍保平 +1 位作者 周峰 李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4-68,共5页
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丁香和肉桂的挥发油,并对所得挥发油主要成分进行气相测定,通过体外抗菌试验,比较了这两种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和目前常用化学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和... 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丁香和肉桂的挥发油,并对所得挥发油主要成分进行气相测定,通过体外抗菌试验,比较了这两种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和目前常用化学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5株食品中常见污染菌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丁香油中丁香酚含量为78.1%,肉桂油中肉桂醛含量为86.8%;这两种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丁香酚和肉桂醛的抗菌作用均强于两种化学防腐剂,其中肉桂油与其主要成分肉桂醛表现出的抗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00~1600mg/L;仅为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MIC(6400~25600mg/L)的1/64~1/16;丁香油及其主要成分丁香酚的抗菌活性次之,MIC为800~1600mg/L,相当于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MIC的1/1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水蒸汽蒸馏 体外抗菌 mic 肉桂醛 丁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羊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17
16
作者 夏利宁 向发 +4 位作者 罗小鱼 赵红琼 郭庆勇 南海辰 底丽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目的】调查新疆某规模化养羊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该羊场分离的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法检测其对9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采集的780份粪样中分离出大肠杆菌638株,分离的大肠杆... 【目的】调查新疆某规模化养羊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该羊场分离的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法检测其对9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采集的780份粪样中分离出大肠杆菌638株,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安普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最高,达20.0%以上;对氟苯尼考最敏感,耐药率仅为3.1%;2耐及2耐以下的菌株占79.9%。【结论】该羊场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不十分严重,但需考虑临床治疗细菌性疾病时应避开使用不敏感的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抗生素 耐药 微量肉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鱿鱼鱼精蛋白的抑菌作用及在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燕 汪之和 +1 位作者 王麟 宋倩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0-84,共5页
以鱿鱼精巢组织为原料,从中分离提取鱼精蛋白。确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后,将其添加到新鲜的鱼糜制品中,研究了pH值、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和其他化学物质对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精蛋白是一... 以鱿鱼精巢组织为原料,从中分离提取鱼精蛋白。确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后,将其添加到新鲜的鱼糜制品中,研究了pH值、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和其他化学物质对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精蛋白是一种有效的天然食品防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精蛋白 最低抑菌浓度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挥发油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瑜 张卫明 +2 位作者 单承莺 刘艳 姜洪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8-90,共3页
应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全姜挥发油、去皮姜挥发油和姜皮挥发油,通过体外抗菌实验,比较了这3种挥发油与常用食品防腐剂山梨酸钾对6种常见细菌和霉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挥发油对6种常见菌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其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 应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全姜挥发油、去皮姜挥发油和姜皮挥发油,通过体外抗菌实验,比较了这3种挥发油与常用食品防腐剂山梨酸钾对6种常见细菌和霉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挥发油对6种常见菌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其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姜皮挥发油、全姜挥发油、去皮姜挥发油。3种挥发油的抑菌作用都强于相同浓度的山梨酸钾水溶液。由此可见,生姜挥发油在天然防腐剂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挥发油 抑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手挥发油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郭卫东 郑建树 +2 位作者 邓刚 陈文荣 孙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107,共5页
以水蒸气蒸馏法对佛手挥发油进行提取,采用滤纸片法比较了不同提取部位挥发油抑菌作用的大小,测定了佛手果挥发油对各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同时就不同浓度及pH下佛手果挥发油的抑菌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佛手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效... 以水蒸气蒸馏法对佛手挥发油进行提取,采用滤纸片法比较了不同提取部位挥发油抑菌作用的大小,测定了佛手果挥发油对各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同时就不同浓度及pH下佛手果挥发油的抑菌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佛手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佛手叶中挥发油只对酵母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枝中挥发油没有抑菌作用。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果实挥发油得率为1.56%;佛手果实挥发油对酵母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并且挥发油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及抑菌持久性,佛手果挥发油在100%、50%、25%三个浓度上的变化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明显,且在中性和偏酸性范围内抑菌效果最好。四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枯草杆菌1.25%、大肠杆菌1.25%、金黄色葡萄球菌2.5%、酿酒酵母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挥发油 抑菌 最低抑菌浓度 pH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油抗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陈雄 乔昕 +1 位作者 林向东 董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4-15,19,共3页
就大蒜油对一些常见的污染食品的微生物进行了抑制与杀灭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大蒜油 抗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污染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