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檗碱联合抗菌药对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慧 罗梦东 +5 位作者 娄飞 祁宇彤 裴亚玲 王晓琳 彭志锋 李利红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71-3478,共8页
【目的】探究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对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小檗碱及抗菌药(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对18株动物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棋盘稀... 【目的】探究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对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小檗碱及抗菌药(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对18株动物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棋盘稀释法测定小檗碱与抗菌药联合作用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针对FICI≤0.50的药物联用组合,测定时间-杀菌曲线分析其抑菌动力学特点。【结果】18株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5.56%、55.56%、50.00%、88.89%和27.78%;小檗碱与恩诺沙星联用的FICI为0.31~2.00,协同率为33.33%;小檗碱与环丙沙星联用的FICI为0.31~2.00,协同率为27.78%;小檗碱与多西环素联用的FICI为0.50~1.00,协同率为27.78%;小檗碱与氟苯尼考联用的FICI为0.63~0.75,协同率为0;小檗碱与黏菌素联用的FICI为0.31~1.00,协同率为66.67%。时间-杀菌曲线显示,1/2 MIC小檗碱与1/2 MIC黏菌素联合作用于菌株E-01和E-06、1/2 MIC小檗碱与1/2 MIC恩诺沙星联合作用于菌株E-06、1/2 MIC小檗碱与1/2 MIC多西环素联合作用于菌株E-03,24 h内菌液浓度比单药作用时降低≥2 lg CFU/mL,呈现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对多数大肠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协同或相加作用,试验结果为兽医临床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增强抗菌药的作用效果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抗菌药 最小抑菌浓度(mic) 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I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鸡滑液囊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药物筛选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明清 汪建华 +4 位作者 刘晓钰 刘丹丹 李富金 徐怀英 李玉峰 《家禽科学》 2025年第1期37-43,I0007,共8页
为探究引起父母代种鸡腿部瘫痪、关节肿胀的病原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收集山东省某肉种鸡场表现瘸腿、瘫痪症状的病鸡,采用改良Frey氏培养基成功分离与纯化了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随后,利用PCR技术扩增了MS 16... 为探究引起父母代种鸡腿部瘫痪、关节肿胀的病原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收集山东省某肉种鸡场表现瘸腿、瘫痪症状的病鸡,采用改良Frey氏培养基成功分离与纯化了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随后,利用PCR技术扩增了MS 16S rRNA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同时采用MS野毒株PCR检测试剂盒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不同抗生素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估。结果显示,从山东省某肉种鸡场具有瘸腿、瘫痪症状的患病鸡中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一株MS,命名为MS-17103株。该菌株具有典型的支原体菌落形态,经PCR鉴定为MS野毒株阳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S-17103株对盐酸沃尼妙林(MIC为0.00076mg/L)和泰万菌素(MIC为0.00153mg/L)敏感。在感染过MS的种鸡场进行药物应用,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均能有效降低鸡群感染MS的阳性率。本研究结果为后期该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鸡 滑液囊支原体 分离鉴定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味中药及其与抗菌药的复方制剂的MIC测定 被引量:17
3
作者 司红彬 梁松林 +2 位作者 许桂芹 王世坤 胡功政 《中国兽药杂志》 2006年第2期31-34,共4页
用改进的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鱼腥草、大青叶和苦参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1:1)对标准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4味中药与抗菌药配伍(1000:1)对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对大肠杆菌... 用改进的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鱼腥草、大青叶和苦参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1:1)对标准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4味中药与抗菌药配伍(1000:1)对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对大肠杆菌标准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值介于3.91—62.50mg/mL之间,其中大青叶和鱼腥草以1:l配伍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91mg/mL;对临床分离株,单方药中黄连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1.25mg/mL,24种复方药中,黄连和盐酸多西环素或加替沙星以1000:1配伍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为3.91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复方 大肠杆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黄可溶性粉对猪耐药链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杨蕾 曾宁鲁 +1 位作者 黄平全 舒刚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5期29-38,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银黄可溶性粉对猪耐药链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和机理。从5株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中筛选出耐药菌和敏感菌。采用牛津杯法分别对筛选出的敏感菌和耐药菌以及标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各菌的最佳药物浓度。采用生长曲线绘... 本研究旨在探究银黄可溶性粉对猪耐药链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和机理。从5株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中筛选出耐药菌和敏感菌。采用牛津杯法分别对筛选出的敏感菌和耐药菌以及标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各菌的最佳药物浓度。采用生长曲线绘制、蛋白质测定、细胞膜电镜观察等方法揭露其抗菌机理。结果表明,在5株临床分离株中,①为敏感菌,④为耐药菌,采用牛津杯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后筛选出各菌的最佳药物浓度均为800 mg/mL;测得敏感菌①、耐药菌④和标准菌的MIC分别为25 mg/mL、25 mg/mL、12.5 mg/mL,MBC分别为50 mg/mL、25 mg/mL、12.5 mg/mL;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菌OD值均增加,药物浓度越高,对细菌生长的推迟作用越强;在敏感菌①和标准菌中,加入银黄可溶性粉可使碱性磷酸酶(AKP)增加,耐药菌④在12.5 mg/mL药液中的AKP含量最高,在6.25 mg/mL中最低;电镜图显示,未加药的细菌菌体边界清楚,个体独立,而加药的细菌菌膜破裂,失去原有的形态,细菌间相互粘连,且耐药菌④细胞膜破损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梯度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膜破损愈严重,在12.5 mg/mL时,链球菌抑制效果最为明显。综上所述,银黄可溶性粉对猪耐药链球菌具有抗菌作用,其作用途径之一为损伤细菌的细胞膜,药液最低有效浓度为12.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可溶粉 猪链球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手挥发油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郭卫东 郑建树 +2 位作者 邓刚 陈文荣 孙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107,共5页
以水蒸气蒸馏法对佛手挥发油进行提取,采用滤纸片法比较了不同提取部位挥发油抑菌作用的大小,测定了佛手果挥发油对各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同时就不同浓度及pH下佛手果挥发油的抑菌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佛手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效... 以水蒸气蒸馏法对佛手挥发油进行提取,采用滤纸片法比较了不同提取部位挥发油抑菌作用的大小,测定了佛手果挥发油对各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同时就不同浓度及pH下佛手果挥发油的抑菌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佛手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佛手叶中挥发油只对酵母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枝中挥发油没有抑菌作用。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果实挥发油得率为1.56%;佛手果实挥发油对酵母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并且挥发油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及抑菌持久性,佛手果挥发油在100%、50%、25%三个浓度上的变化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明显,且在中性和偏酸性范围内抑菌效果最好。四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枯草杆菌1.25%、大肠杆菌1.25%、金黄色葡萄球菌2.5%、酿酒酵母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挥发油 抑菌 最低抑菌浓度 pH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油树脂的抗菌性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燕 周希贵 +1 位作者 李淑燕 蔡同一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4,共5页
以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制备的姜油树脂为试材 ,采用管碟法结合MIC液体稀释法 ,对其抑菌性分别作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生姜油树脂对试验中几种测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尤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食品常用防腐剂山... 以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制备的姜油树脂为试材 ,采用管碟法结合MIC液体稀释法 ,对其抑菌性分别作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生姜油树脂对试验中几种测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尤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食品常用防腐剂山梨酸钾。其MIC值分别为桔青霉 3.91mg/mL ,酿酒酵母 7.81mg/mL ,金黄色葡萄球菌 15.6 3mg/mL ,大肠杆菌 6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油树脂 抑菌性 最低抑菌浓度 食品添加剂 天然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对牙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朱壮春 史相国 +5 位作者 张淑杰 姜广健 邢朝斌 赵亚龙 李占军 吴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0种中草药对牙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LN031012-8,TH030908-5)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五倍子、诃子、黄芩、秦皮和红藤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1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50 mg/ml... 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0种中草药对牙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LN031012-8,TH030908-5)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五倍子、诃子、黄芩、秦皮和红藤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1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50 mg/ml;丁香、穿心莲、虎杖、夏枯草等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为50-100 mg/ml;而菌陈、鱼腥草、金银花、大青叶等的抑菌作用不明显,MIC均〉100 mg/ml;五倍子、地榆、野菊花、马齿苋等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活性表现了株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迟钝爱德华氏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和肉桂挥发油的提取、主要成分测定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3
8
作者 李京晶 籍保平 +1 位作者 周峰 李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4-68,共5页
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丁香和肉桂的挥发油,并对所得挥发油主要成分进行气相测定,通过体外抗菌试验,比较了这两种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和目前常用化学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和... 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丁香和肉桂的挥发油,并对所得挥发油主要成分进行气相测定,通过体外抗菌试验,比较了这两种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和目前常用化学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5株食品中常见污染菌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丁香油中丁香酚含量为78.1%,肉桂油中肉桂醛含量为86.8%;这两种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丁香酚和肉桂醛的抗菌作用均强于两种化学防腐剂,其中肉桂油与其主要成分肉桂醛表现出的抗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00~1600mg/L;仅为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MIC(6400~25600mg/L)的1/64~1/16;丁香油及其主要成分丁香酚的抗菌活性次之,MIC为800~1600mg/L,相当于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MIC的1/1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水蒸汽蒸馏 体外抗菌 mic 肉桂醛 丁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耳菊有机溶剂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胜贵 陈鸠鸠 +2 位作者 李军 陈富成 邓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8-400,共3页
目的:评价羊耳菊提取物抗微生物活性,为广泛应用于传统医药系统的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使用不断增强极性的有机溶剂,即石油醚、氯仿、乙醇、甲醇、丙酮和冰醋酸,获得羊耳菊根、茎、叶的提取物。使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 目的:评价羊耳菊提取物抗微生物活性,为广泛应用于传统医药系统的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使用不断增强极性的有机溶剂,即石油醚、氯仿、乙醇、甲醇、丙酮和冰醋酸,获得羊耳菊根、茎、叶的提取物。使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coliO1)、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91053)、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A)、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体外抑菌特性。结果:羊耳菊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物都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冰醋酸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乙醇和丙酮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抑菌效果略差;根和叶提取物抑菌作用比茎提取物好;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抑制效果比革兰氏阴性菌好。结论:羊耳菊有机溶液提取物体外试验证实了该民间药物具有抗菌活性,也表明了羊耳菊是一种有开发潜力的新抗菌药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耳菊 提取物 抑菌圈直径 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及其配伍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文青 龚一富 +3 位作者 金思 孙喆君 章丽 童丽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21,共8页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8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配伍。结果表明,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8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配伍。结果表明,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2.5mg/ml,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害的首选中草药。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儿茶、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4种药分别以4∶2∶4∶1和1∶2∶2∶4的比例配伍时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最佳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中草药 嗜水气单胞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帅兵 王婧 +5 位作者 陈海峰 陈晓兰 张龙 王妲妲 宋宏旭 吉梦凡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94-97,共4页
为筛选出抗猪源大肠杆菌的中药,选取板蓝根、五倍子、鱼腥草、穿心莲、黄连、黄芩、连翘和金银花等8种中药进行煎液(相当于1g/mL生药),采用纸片法和牛津杯法测定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对具抑菌作用的中药采用试管二倍稀释... 为筛选出抗猪源大肠杆菌的中药,选取板蓝根、五倍子、鱼腥草、穿心莲、黄连、黄芩、连翘和金银花等8种中药进行煎液(相当于1g/mL生药),采用纸片法和牛津杯法测定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对具抑菌作用的中药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板蓝根、五倍子、穿心莲、黄连和黄芩等5种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TXH11-1)具抑制作用,五倍子的作用最强,对3株菌(TXH11-1、TXH5-2和MAZW7-3)的MIC均为31.25 mg/mL,MBC为62.50~125.00mg/mL;其次是黄连,平均MIC、MBC分别为62.50mg/mL和208.33mg/mL;穿心莲平均MIC为104.17mg/mL,MBC为125.00~500.00 mg/mL;黄芩抑菌效果稍弱,平均MIC为208.33 mg/mL,仅对TXH11-1和MAZW7-3有杀菌作用,MBC≥250.00mg/mL;板蓝根的作用最弱,仅对TXH11-1和TXH5-2具抑制作用,MIC≥250.00mg/mL,对TXH11-1有杀菌作用,MBC为500.00mg/mL;金银花、连翘和鱼腥草对3株试验菌均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抑菌圈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猪源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防腐剂对3种模式腐败菌抑菌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南南 徐歆 +3 位作者 商丰才 黄琴 陈有亮 李卫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食品防腐剂对腐败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防腐剂对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结果:对于藤黄微球菌(G+),抑菌效果最好的是乳酸链球菌素(Nisin)与ε-聚赖氨酸,MIC均为12.5... 目的:研究食品防腐剂对腐败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防腐剂对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结果:对于藤黄微球菌(G+),抑菌效果最好的是乳酸链球菌素(Nisin)与ε-聚赖氨酸,MIC均为12.5μg/mL;对于枯草芽孢杆菌(G+),抑菌效果最好的是丙酸钙、丁二酮、柠檬酸、柠檬醛和D-异抗坏血酸钠,MIC均为6.25μg/mL;对于大肠杆菌(G-),抑菌效果最好的是过氧化氢和丁二酮,MIC均为25μg/mL。结论:不同防腐剂对3种模式腐败菌的抑制效果有所差异,应复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剂 腐败菌 最小抑菌质量浓度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挥发油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刘瑜 张卫明 +2 位作者 单承莺 刘艳 姜洪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8-90,共3页
应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全姜挥发油、去皮姜挥发油和姜皮挥发油,通过体外抗菌实验,比较了这3种挥发油与常用食品防腐剂山梨酸钾对6种常见细菌和霉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挥发油对6种常见菌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其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 应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全姜挥发油、去皮姜挥发油和姜皮挥发油,通过体外抗菌实验,比较了这3种挥发油与常用食品防腐剂山梨酸钾对6种常见细菌和霉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挥发油对6种常见菌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其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姜皮挥发油、全姜挥发油、去皮姜挥发油。3种挥发油的抑菌作用都强于相同浓度的山梨酸钾水溶液。由此可见,生姜挥发油在天然防腐剂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挥发油 抑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沸石抗菌剂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洪水 乔学亮 +3 位作者 王小健 陈建国 熊建裕 曹元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抗菌性能良好的载银沸石抗菌剂,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抗菌剂载银量(CAg)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NO,浓度对CAg的影响十分显著,随AgNO,浓度的增加CAg呈线性增加;反应温度对CAg也有较大影响,在50℃时... 本文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抗菌性能良好的载银沸石抗菌剂,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抗菌剂载银量(CAg)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NO,浓度对CAg的影响十分显著,随AgNO,浓度的增加CAg呈线性增加;反应温度对CAg也有较大影响,在50℃时CAg达到最大值;pH值和反应时间对CAg的影响不大,pH值从3增大到8,CAg仅增加0.21%,反应时间从1小时延长到8小时,CAg仅增加0.2%。制备工艺对抗菌性能的影响主要是由其对CAg的影响所引起的,增加体系的AgNO3浓度可明显提高抗菌剂的抗菌活性,pH值在3~8之间变化对抗菌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抗菌剂 载银沸石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猪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12
15
作者 夏利宁 赵红琼 +3 位作者 苏艳 郭庆勇 陈婷婷 高攀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99-2303,共5页
【目的】调查新疆某规模化养猪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养殖场粪样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该猪场共采集543份粪样,分离到454株大肠杆菌。分离的大肠杆菌... 【目的】调查新疆某规模化养猪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养殖场粪样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该猪场共采集543份粪样,分离到454株大肠杆菌。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最高,达60.0%以上;对头孢噻呋最敏感,耐药率也达10.8%;3耐以上的菌株占64.5%。【结论】该猪场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须在临床治疗细菌性疾病中避开使用不敏感的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抗生素 耐药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油抗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陈雄 乔昕 +1 位作者 林向东 董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4-15,19,共3页
就大蒜油对一些常见的污染食品的微生物进行了抑制与杀灭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大蒜油 抗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污染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草酚抑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娣 谢海伟 +4 位作者 曹珂珂 柯春林 钱时权 石亚中 任茂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6-99,共4页
采用滤纸片法和扩散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麝香草酚对食品中常见10种污染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对其抑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麝香草酚对细菌、酵母和霉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经测定,麝香草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 采用滤纸片法和扩散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麝香草酚对食品中常见10种污染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对其抑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麝香草酚对细菌、酵母和霉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经测定,麝香草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乳酸链球菌、异常汉逊氏酵母、酿酒酵母、黑曲霉、黄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0、20、20、40、40、40、80、40、80、160μg/mL。抑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吐温-80和有机氮(BSA)能明显消弱麝香草酚的抑菌能力;低pH则会明显增强麝香草酚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草酚 抑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羊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17
18
作者 夏利宁 向发 +4 位作者 罗小鱼 赵红琼 郭庆勇 南海辰 底丽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目的】调查新疆某规模化养羊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该羊场分离的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法检测其对9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采集的780份粪样中分离出大肠杆菌638株,分离的大肠杆... 【目的】调查新疆某规模化养羊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该羊场分离的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法检测其对9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采集的780份粪样中分离出大肠杆菌638株,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安普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最高,达20.0%以上;对氟苯尼考最敏感,耐药率仅为3.1%;2耐及2耐以下的菌株占79.9%。【结论】该羊场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不十分严重,但需考虑临床治疗细菌性疾病时应避开使用不敏感的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抗生素 耐药 微量肉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防腐剂对西式火腿肠主要腐败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南南 徐歆 +4 位作者 阎永贞 李卫芬 黄琴 陈有亮 周绪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测定常用食品防腐剂对西式火腿主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防腐剂对木糖葡萄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雷氏普罗威登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对于木糖葡萄球菌(G+),抑菌效果最好的是Nisin和ε-聚赖氨酸,MI... 目的:测定常用食品防腐剂对西式火腿主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防腐剂对木糖葡萄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雷氏普罗威登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对于木糖葡萄球菌(G+),抑菌效果最好的是Nisin和ε-聚赖氨酸,MIC均为12.5μg/mL;对于地衣芽孢杆菌(G+),抑菌效果最好的是D-异抗坏血酸钠、丙酸钙、柠檬酸和柠檬醛,MIC均为12.5μg/mL;对于雷氏普罗威登菌(G-),抑菌效果最好的是过氧化氢和柠檬酸,MIC均为25μg/mL。结论:不同防腐剂对西式火腿肠主要腐败菌的抑制效果有所差异,应复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剂 西式火腿肠 腐败菌 最小抑菌浓度(mic)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必应水提物与抗菌药联用对产ESBLs细菌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宋剑武 陈秋莹 +3 位作者 夏娟 陆云 郑艳青 司红彬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70-1473,共4页
【目的】探讨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为救必应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1/2 MIC的救必应水提取物与... 【目的】探讨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为救必应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1/2 MIC的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细菌传代,然后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后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救必应水提取物的MIC为1.0 g/mL,以0.5g/mL的救必应水提取物与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林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加替沙星、头孢噻呋钠6种抗菌药联合诱导产ESBLs细菌传代后MIC显著降低,联用后的FICI分别为0.375、0.750、0.750、0.515、0.750和0.750。【结论】救必应水提取物可明显增强抗菌药对产ESBLs细菌的抗菌活性,且呈协同或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必应 抗菌药 产ESBLS细菌 联合诱导 mic FICI 微量棋盘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