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stereoscopic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concealed ore bodies 被引量:5
1
作者 毛先成 邹艳红 +2 位作者 卢晓琴 吴湘滨 戴塔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987-993,共7页
To address the issues for assessing and prospecting the replaceable resource of crisis mines, a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ield model and a mineralization distribution field model were propo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 To address the issues for assessing and prospecting the replaceable resource of crisis mines, a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ield model and a mineralization distribution field model were propo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field analysis. By dint of solving the field models through transferring the continuous models into the discrete o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effect field and the mineralization distribution field was analyzed, and the quantitative and located parameters were extracted for describing the geological factors controlling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3-dimensional localization and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for concealed ore bodies in the depths and margins of the Daehang mine in Guangxi, China, and the 3-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models of mineralization indexe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such as magmatic rocks, strata, faults, lithology and folds were built. With the method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non-linear programming, the quantitative index set of the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actors was obtained. In addition, the stereoscopic located and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models were set up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eralization indexes and the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actors. So far, some concealed ore bodies with the resource volume of a medium-sized mineral deposit are found in the deep parts of the Dachang Mine by means of the deep prospecting drills following the prediction results, from which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dication models and results is 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actor concealed ore body stereoscopic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明贵 罗来文 +1 位作者 李期 温东洪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45,共13页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现状,为我国制定铜产品贸易与投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铜产业链视角,利用2003—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现状,为我国制定铜产品贸易与投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铜产业链视角,利用2003—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和ERGM模型分析了上游(铜矿石、废杂铜)、中游(粗铜、精炼铜)和下游(铜材)五种产品贸易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产品贸易联系和规模日益扩大,铜产品贸易大国之间具有强贸易联系;(2)五种铜产品贸易网络尤其是铜矿石和铜材产品贸易网络的连通性、紧密性和传输效率较高;(3)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等核心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种铜产品贸易网络中占据领导地位,具有极强的控制能力,部分国家如新加坡、波兰和马来西亚等贸易中转国在粗铜和精炼铜产品贸易中扮演着中介角色;(4)铜产品贸易网络受互惠性、扩张性、聚敛性、行为者属性和网络协变量的共同驱动,其中,互惠性、扩张性和聚敛性对五种铜产品贸易网络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行为者属性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矿石和金属出口与人口规模会显著影响铜产品贸易,网络协变量中的地理接壤、贸易协定是铜产品贸易网络的正向驱动因素,而共同语言的影响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铜产品 贸易网络 贸易格局演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有害矿物质富集特性及其热工艺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唐跃刚 张军营 +6 位作者 王绍清 许德平 陈博文 胡耀锋 袁东营 丁华 白向飞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2-490,共39页
低碳、零减排与提效是当今煤炭清洁利用的主题,煤中矿物质的结渣与污染性是制约洁净煤工艺的瓶颈。为揭示其瓶颈背后的科学问题,重新定义了有害矿物质,查阅大量国内外期刊、论著及标准文献,回顾了煤中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梳理... 低碳、零减排与提效是当今煤炭清洁利用的主题,煤中矿物质的结渣与污染性是制约洁净煤工艺的瓶颈。为揭示其瓶颈背后的科学问题,重新定义了有害矿物质,查阅大量国内外期刊、论著及标准文献,回顾了煤中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梳理有害矿物质类型、元素的赋存形式,介绍亲石元素及其矿物的结渣特性和亲硫亲铁元素及其矿物的污染性,提出了工业与环境有害元素及其矿物的分类,其有害性取决于元素及其矿物的赋存状态。分析了煤中矿物质赋存与富集分异特性,归纳了有害矿物质的成因类型,探讨了煤中矿物质热迁变的煤阶、矿物质结合方式、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矿物质成分和反应温度、反应气氛、反应压力、灰中其他成分等地质与工艺影响因素,综述了煤中有害矿物质在气化、液化、热解炼焦以及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转化机制机理,揭示了气化、液化、热解和燃烧过程中微量元素的不同挥发程度。最后提出了目前存在的无定形矿物质、仪器精确定量、快速高温、碱性元素与硅元素相互作用、预测结渣出入、地质与工艺耦合和洁净度等主要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展望未来发展,应关注原煤非晶的类矿物和热熔融态无定形物的基础研究,关注同位素等示踪技术在热工艺的应用,建议大力发展洁净煤有害矿物质脱除与稀有元素提取的研发,促进洁净煤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矿物质 微量元素 分类 赋存状态 结渣 环境 转化与利用 迁移转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4
作者 陈铁华 畅嘉伦 李红霞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7,共10页
安全生产责任压力会影响矿工行为。探究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因素间的层级和结构关系,可有效管理矿工压力,规范矿工行为。基于此,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深度访谈,并结合扎根理论,确定了13个影响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因素... 安全生产责任压力会影响矿工行为。探究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因素间的层级和结构关系,可有效管理矿工压力,规范矿工行为。基于此,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深度访谈,并结合扎根理论,确定了13个影响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因素;然后采用决策试验与评价试验法(DEMATEL)计算了各因素的中心度与原因度,结合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了多层递阶模型,梳理了因素间的层次结构与路径;最后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分析了因素的驱动与依赖关系。结果表明: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受3个维度13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个人发展3个最直接的表层影响因素,人口统计特征、早期绩效惩处经历、人格特征和监管障碍等6个连接表层与本质层的过渡层与深层次因素,以及领导风格、监管不确定性、安全责任与生产责任4个本质层因素。长期监控本质层和深层因素,重视过渡层因素,有针对性地调整表层因素,是改善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责任压力 矿工 影响因素 决策试验与评价试验法 解释结构模型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 影响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吸附胶原蛋白性能差异及其环境意义
5
作者 解欣悦 陈艳 +4 位作者 周跃飞 阚立波 杜蒙蒙 谢巧勤 陈天虎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2,共8页
胶结壳有孔虫伪足及壳体有机质中富含胶原蛋白,其对矿物的选择性捕获和固定起着关键作用,但相关机制和环境效应还不明确。文章以常见碎屑矿物石英、钠长石、金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实验探讨三种矿物吸附胶原蛋白的效果、热力学、动... 胶结壳有孔虫伪足及壳体有机质中富含胶原蛋白,其对矿物的选择性捕获和固定起着关键作用,但相关机制和环境效应还不明确。文章以常见碎屑矿物石英、钠长石、金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实验探讨三种矿物吸附胶原蛋白的效果、热力学、动力学、pH值的影响、吸附产物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等。结果表明,钠长石和石英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约为25 h,金红石约为12 h;三种矿物的吸附过程均具有准二级动力学的特征。吸附热力学上,石英和钠长石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金红石更符合Langmuir方程;石英、钠长石和金红石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7、5.0和35.7 mg·g^(-1)。钠长石和金红石在pH=3时吸附量最大,pH对石英吸附胶原蛋白的影响不显著。大体上,吸附胶原蛋白的矿物对Zn和Cu的固定能力均有所增强,其中Zn增加更多。研究表明,有孔虫可以通过降低pH选择性捕获和固定钠长石和金红石;在利用有孔虫吸附的金属量追索海水重金属浓度时,需要考虑重金属的种类及有机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胶原蛋白 吸附 影响因素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岩储集层岩石矿物组成及其结构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6
作者 张朝良 李钧 +3 位作者 晏晓龙 吕建荣 张德富 窦萍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9,共9页
针对砾岩储集层矿物组成复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活跃、易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发生相互作用,造成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在地下发生损失与改变的问题,选取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心开展微观结构研究,分析矿物组成及含量,测定比表面和Zeta电位... 针对砾岩储集层矿物组成复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活跃、易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发生相互作用,造成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在地下发生损失与改变的问题,选取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心开展微观结构研究,分析矿物组成及含量,测定比表面和Zeta电位,建立化学剂在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心上的吸附图版,最后通过驱油实验,验证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石矿物组成及其结构对二元复合驱采出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砾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和沸石类矿物比表面大,Zeta电位较高,其活跃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影响驱油效率。Ⅰ类储集层的岩心物性最好,总采出程度最高;活跃矿物含量最少的Ⅱ类储集层岩心化学驱驱油效率最高;Ⅲ类储集层岩心驱油效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储集层 矿物组成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物理化学性质 吸附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壁画颜料变色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雨鑫 苏伯民 +2 位作者 冯虎元 李洁 武发思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84,共16页
颜料变色是古代壁画常见病害之一,其中含铅颜料的褪变色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到壁画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长期以来,矿物颜料变色的成因与机制一直是文物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针对包括含铅颜料在内的变色产物表征与变色过程... 颜料变色是古代壁画常见病害之一,其中含铅颜料的褪变色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到壁画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长期以来,矿物颜料变色的成因与机制一直是文物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针对包括含铅颜料在内的变色产物表征与变色过程模拟已有大量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对于古代壁画典型含铅矿物颜料变色的成因研究,提出光照、湿度、微生物,以及壁画表面酸碱性、可溶盐是影响含铅颜料变色的主要因素,并详细分析了铅丹颜料变色过程中涉及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机制。通过对变色含铅颜料的色彩复原技术的讨论,进一步展望了未来在壁画颜料变色过程及色彩复原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同时,本文对其他常见矿物颜料如红色颜料朱砂、土红,绿色颜料氯铜矿、巴黎绿、舍勒绿,以及蓝色颜料青金石、蓝铜矿等颜料的使用及其褪变色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明确了赋存环境质量对于颜料色彩保持的重要性。本文可为古代壁画矿物颜料变色现象的科学认知和减缓变色的预防性保护对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颜料 环境因素 微生物 变色机制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归分析的煤矿工人肺功能损伤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李磊 杨军帅 +2 位作者 白志鹏 折亚亚 支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3-691,共9页
为降低煤矿工人职业健康风险,减轻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压力,对鄂尔多斯某矿业集团907位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数据开展研究。将煤矿工人基本人口学特征、职业相关情况、吸烟饮酒习惯及肺功能损伤类型进行统计分析;采取卡方检验对造成肺... 为降低煤矿工人职业健康风险,减轻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压力,对鄂尔多斯某矿业集团907位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数据开展研究。将煤矿工人基本人口学特征、职业相关情况、吸烟饮酒习惯及肺功能损伤类型进行统计分析;采取卡方检验对造成肺功能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筛选,选择单因素分析中的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行变量赋值,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确定煤矿工人肺功能损伤独立影响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已筛选出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降维排除,最终确定煤矿工人肺功能损伤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矿工人中肺功能损伤共计248例,相较普通人群更具风险,且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不同接尘工种、年龄、BMI、吸烟、饮酒情况下煤矿工人肺功能损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确定为肺功能损伤关键影响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年龄为22岁至29岁,工龄为1年至5年,低接尘工种,不吸烟不饮酒的煤矿工人发生肺功能损伤风险较低。研究结果为煤矿工人提示可能导致肺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规避不良健康结局,提升煤炭行业职业健康水平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工人 肺功能损伤 影响因素 统计分析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澜沧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特征与成矿控制因素
9
作者 张民 谭伟 +2 位作者 何显川 罗莲英 刘恩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962,I0018-I0023,共18页
在临沧花岗岩风化壳分布区新发现多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点),显示出巨大的稀土资源潜力。为探讨本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的控制因素,本文对临沧花岗岩基岩、风化壳及稀土矿床(点)钻孔样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临沧花岗岩基岩相... 在临沧花岗岩风化壳分布区新发现多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点),显示出巨大的稀土资源潜力。为探讨本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的控制因素,本文对临沧花岗岩基岩、风化壳及稀土矿床(点)钻孔样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临沧花岗岩基岩相比,风化壳中∑REE发生3倍以上的富集,并表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其中HREE分异相对较弱,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平滑浅“W”型。稀土矿石中的REE以离子态赋存于粒径小于0.045 mm的高岭土中,矿石稀土浸出相率约为50%。矿石类型为以轻稀土为主、兼具中重稀土配分的混合型稀土, REE在矿体中呈现“上轻下重”的分层富集特征。研究表明,母岩的REE含量(>200μg/g)、REE赋存状态(以磷灰石、褐帘石、氟碳铈矿等易于风化的稀土矿物为佳)以及风化壳内部pH值(以5.5~6.5为最佳)对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具有明显制约作用,而平缓山顶、倾缓山脊和低缓山丘等地形地貌则对该类矿床的形成与保存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沧花岗岩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矿床特征 控矿因素 云南省澜沧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碳矿化的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探究
10
作者 李彦林 杨霜溶 陈杨洋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4,共9页
为探明高山丘陵区土壤碳矿化过程在不同海拔的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该研究以重庆涪陵分水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个不同海拔梯度(300、600、900、1200、1500 m)土壤碳矿化量及相关的土壤非生物因子(温度、pH、含水率、养分含量)... 为探明高山丘陵区土壤碳矿化过程在不同海拔的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该研究以重庆涪陵分水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个不同海拔梯度(300、600、900、1200、1500 m)土壤碳矿化量及相关的土壤非生物因子(温度、pH、含水率、养分含量)和生物因子(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对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海拔梯度土壤非生物因子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pH和含水率无明显垂直分布差异,土壤总氮(TN)、速效氮(AN)、总磷(TP)、速效磷(AP)、总钾(TK)、速效钾(AK)含量均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海拔600 m处达到峰值;(2)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生物因子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表现出一样的变化趋势,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细菌、真菌数量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海拔600 m处达到最大值,放线菌数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并在海拔1500 m处达到最大值;(3)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碳矿化速率基本上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累积碳矿化量在海拔600 m最高,海拔梯度与土壤碳矿化量及土壤生态因子显著相关;(4)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碳矿化量与土壤非生物因子TN、TP、TK、AN、AP以及生物因子细菌数量、真菌数量、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涪陵分水岭地区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驱动土壤碳矿化过程,研究结果对长江流域不同海拔高山土壤有机碳循环及土壤植被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土壤碳矿化 土壤非生物因子 土壤生物因子 重庆分水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页岩的润湿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11
作者 李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10093-10102,共10页
页岩润湿性作为表征多孔介质空间内固体基质-烃类-非烃类流体多相耦合作用的关键参数,其准确评价对认识页岩油气赋存机理、提升开发效率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调研了全球典型页岩层系润湿性特征,从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微观结构与测试... 页岩润湿性作为表征多孔介质空间内固体基质-烃类-非烃类流体多相耦合作用的关键参数,其准确评价对认识页岩油气赋存机理、提升开发效率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调研了全球典型页岩层系润湿性特征,从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微观结构与测试条件四方面剖析了影响页岩差异润湿性特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页岩具有亲油-亲水复合润湿特性,其评价挑战源于有机质-矿物组分的空间异质性和孔隙结构多尺度非均质性;现行实验方法受制于样品非均质性与储层条件还原度不足,需发展融合界面物理化学、微观成像与原位表征的多尺度综合评价技术。润湿性演变受控于有机质热演化路径、成岩矿物改造及流体-基质界面作用,目前温度-压力-流体等多物理场条件下的页岩润湿叠加效应仍缺乏系统认知,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页岩储层润湿性反转机理及其富烃效应研究应得到关注。不同类型页岩油气储层与不同演化阶段的润湿性评价需建立差异化指标以及针对性的评价规范和标准。研究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评价页岩非均质润湿性,同时对于深化认识页岩油气赋存、富集和开采机理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有机地球化学 矿物组成 孔隙结构 非均质性 润湿性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市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TGF-β、TRACP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12
作者 马倩倩 毛未贤 +2 位作者 高远 尹纪伟 程海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研究长春市35~79岁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FokⅠ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骨代谢的调节与影响,同时研究血清TGF-β、TRACP水平与腰椎BMD的相关性,为骨质... 目的研究长春市35~79岁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FokⅠ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骨代谢的调节与影响,同时研究血清TGF-β、TRACP水平与腰椎BMD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应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L4)BMD;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BsmⅠ和FokⅠ位点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TGF-β、TRACP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00名汉族人群中,BsmⅠ位点基因型以bb型为主,占80.2%,Bb型占15.2%,BB型占4.6%;FokⅠ位点ff基因型占18.6%,Ff型占45.8%,FF型占35.6%。BsmⅠ位点各基因型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分布特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kⅠ位点ff基因型骨质疏松组所占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smⅠ位点bb基因型男性、女性BMD值均低于Bb型和B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kⅠ位点ff基因型男性、女性BMD值均低于Ff型和FF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F-β水平骨质疏松组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而TRACP水平骨质疏松组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500名汉族人群中,BsmⅠ位点以bb基因型为主,占80.2%,各基因型骨密度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kⅠ位点ff型BMD值低于Ff型和FF型,骨质疏松组ff基因型所占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ff基因型可能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组血清TGF-β水平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而TRACP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TGF-β、TRACP是评价骨代谢状态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受体基因 BsmⅠ FokⅠ 转化生长因子-β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喀喇昆仑地区俘虏沟南大型伟晶岩型锂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13
作者 李凯 杨细浩 +3 位作者 李业兴 苏莱曼 王厚方 陈建中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1-810,共10页
【研究目的】近年来,新疆喀喇昆仑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找矿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更大找矿突破成为业内关注重点。【研究方法】综合运用野外地表调查、深部钻探验证、系统取样、室内化验分析等手段开展找... 【研究目的】近年来,新疆喀喇昆仑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找矿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更大找矿突破成为业内关注重点。【研究方法】综合运用野外地表调查、深部钻探验证、系统取样、室内化验分析等手段开展找矿工作,并结合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对俘虏沟南一带及其外围找矿远景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圈定11条锂矿体,Li2O平均品位1.32%~1.89%,矿体长240~760 m,厚2.22~8.61 m,赋存于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中,呈NWW—SEE走向,局部.EW走向,倾向N—NE,倾角45°~60°,预测资源量大。【结论】俘虏沟南一带及其外围Li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区域锂矿资源禀赋优越,找矿前景良好,可作为新疆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找矿勘查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锂矿 矿床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找矿远景 新疆喀喇昆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对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军放 宗茜 +5 位作者 袁亮 黎淮 包婷 许雯婷 张丹凤 唐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52-2157,共6页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可溶性Klotho(soluble Kloth...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可溶性Klotho(soluble Klotho,sKlotho)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tPTx+AT患者86例,收集患者术前人口学特征,术前及术后第5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的血清校正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及sKlotho蛋白,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腰椎L1-L4骨密度。观察tPTx+AT术前及术后FGF23、sKlotho蛋白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8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临床症状如骨痛、皮肤瘙痒等明显改善;术后血钙、磷、iPTH、ALP及FGF23较术前均明显下降。血sKlotho在术后第5天时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1个月时sKlotho水平较术前升高约24.5%,此后sKlotho趋于稳定。术后腰椎L1-L4骨密度增加,至术后12个月最高。进一步分析显示,透析龄、SHPT持续时间、ALP、iPTH及FGF23与术前腰椎L1-L4 Z值呈负相关,sKlotho与术前腰椎L1-L4 Z值呈正相关。结论tPTx+AT可显著改善SHPT患者临床症状,调节钙磷代谢平衡,增加sKlotho、降低FGF23水平,是提高骨密度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 FGF23 骨密度 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化瘀续骨方联合地舒单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IL-6、β-CTX及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斌 胡伟 +4 位作者 谈荣珍 杨盼盼 胡俊 袁忠 江共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66-2771,共6页
目的探讨益肾化瘀续骨方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于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随机分组,经体质辨识属于肾虚血瘀证,两组均85例,入组后均采用经皮... 目的探讨益肾化瘀续骨方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于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随机分组,经体质辨识属于肾虚血瘀证,两组均85例,入组后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益肾化瘀续骨方治疗,方剂水煎取汁300 mL,分为两份,早晚餐后温服,治疗12周。治疗1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D-二聚体(D-dimer,D-D)为5.02±0.6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为(53.68±5.47)、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为(0.37±0.0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为(69.38±8.27)低于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为2.69±0.31、25羟基维生素D为(58.93±7.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309.81±51.49)各项数值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6、12周时两组骨密度(BMD)T值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总症状积分、Cobb角、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更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9%(81/85),对照组总有效率85.88%(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瘀续骨方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有积极意义,更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骨代谢,改善腰椎功能,促进病情好转,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瘀续骨方 地舒单抗 老年骨质疏松 腰椎压缩性骨折 肾虚血瘀 炎性因子 骨代谢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与空间矿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策婷 贾福聚 +6 位作者 郑国龙 蒙光志 杨光树 苏志宏 刀俊山 段伟 秦正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夏地块、扬子地块和印支地块的结合处,受多期地质作用的影响,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在建立探矿工程数据库和矿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地球化学和统计学结合的方法,对主成矿元素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成矿元...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夏地块、扬子地块和印支地块的结合处,受多期地质作用的影响,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在建立探矿工程数据库和矿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地球化学和统计学结合的方法,对主成矿元素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成矿元素三角图解结果显示,矿区Zn/Pb值集中分布在0.70~3.50之间,在该区间范围Ag、Sn和Cu元素品位也较高,Zn/Pb值对成矿流体示踪具有指示意义。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_(1)和P_(2)两个主成分能够解释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其中P_(1)主成分元素组合为Ag-Pb-Zn,代表中温成矿元素组合;P_(2)主成分元素组合为Sn-Zn/Pb值,代表高温成矿元素组合。趋势面分析结果显示,P_(1)矿化强度南低北高,P_(2)矿化强度南高北低。因此,矿化热液的源头位于矿区南部,成矿流体由南向北运移并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趋势面分析 矿化规律 滇东南成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矿工心理负荷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水承 刘延峰 张倩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37,共8页
为探究矿工产生心理负荷的影响因素,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将现场访谈与文献调研相结合,通过主轴译码得到15个主范畴,选择译码提取出4个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 27.0对提取出的核心范畴在每份资料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相关性分析... 为探究矿工产生心理负荷的影响因素,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将现场访谈与文献调研相结合,通过主轴译码得到15个主范畴,选择译码提取出4个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 27.0对提取出的核心范畴在每份资料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验证了核心范畴的提炼效果,进而构建出矿工心理负荷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表明:矿工的心理负荷受作业人员素质、设备设施状况、作业环境状况、企业管理因素影响,4个核心范畴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企业管理因素对矿工心理负荷影响最大,作业人员自身素质次之;企业管理因素是矿工心理负荷产生和影响的根本原因,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状况会直接影响矿工的心理负荷,矿工自身素质的高低会通过影响其行为和态度间接影响其心理负荷。依据该模型提出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关注矿工身心状态等措施,有助于矿工心理负荷维持在良好的水平,减少煤矿人因事故发生的同时也提高了矿工的绩效水平,为煤矿企业矿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工 心理负荷 扎根理论 影响因素 人因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代谢重编程与早期肾性骨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左钰 周阳 +2 位作者 熊明霞 赵沙沙 杨俊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04-1910,共7页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骼疾病(CKD-MB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率和骨折风险有直接影响。近年来成骨细胞及骨细胞成为CKD-MBD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中心,成骨细胞通过合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硬化素等,与其他器官相互作用,使骨骼...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骼疾病(CKD-MB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率和骨折风险有直接影响。近年来成骨细胞及骨细胞成为CKD-MBD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中心,成骨细胞通过合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硬化素等,与其他器官相互作用,使骨骼成为内分泌器官。因此,成骨细胞分化失调是慢性肾脏病发病过程中重要的早期事件。本文系统讨论了成骨细胞的代谢途径及早期CKD-MBD病理状态下成骨细胞代谢重编程改变的相关机制,表明Wnt家族分泌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FGF-23、尿毒症毒素、代谢性酸中毒等信号通路及代谢物异常可改变成骨细胞代谢活性,引起成骨谱系成熟障碍,进而影响骨重塑,对于解释肾性骨病病理改变及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 肾性骨病 细胞重新编程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工人职业健康研究进展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海淼 徐泽鹏 +1 位作者 张硕 祁慧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6,共7页
为研究煤矿工人职业健康的发展趋势,促进煤炭企业实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基于知识图谱分析方法,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近20年煤矿工人职业健康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及突现。研究结果表... 为研究煤矿工人职业健康的发展趋势,促进煤炭企业实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基于知识图谱分析方法,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近20年煤矿工人职业健康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及突现。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工人职业健康研究可分为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职业病及职业相关疾病三维度。职业相关疾病主要体现在行为和身心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病及慢性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疾病3个层面;与职业病相比,职业相关疾病多呈现为“多因一果”特征,确诊难度更大;基于高频词突现特征,尘肺、听力损失、心理压力、高血压等是煤矿工人健康的主要威胁,此类健康问题与职业暴露有关,风险评价与管控是应对危害的重要措施;新兴研究热点为职业相关疾病的成因与防范,及职业健康与脑科学、智能化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工人 职业健康 知识图谱 职业病 危害因素 职业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尺度效应的矿粮复合区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及其关联因素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松开 罗志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5-275,共11页
深入研究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及其关联因素,有助于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该研究以矿粮复合区德兴市为例,从尺度效应和空间近邻效应出发,综合采用莫兰指数、最小二乘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了耕... 深入研究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及其关联因素,有助于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该研究以矿粮复合区德兴市为例,从尺度效应和空间近邻效应出发,综合采用莫兰指数、最小二乘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了耕地非粮化在不同尺度下关联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矿粮复合区的耕地非粮化存在3种形式,整体非粮化分布呈现强空间自相关性和强空间异质性,多数尺度下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矿粮复合区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依据情况可以划分为4个区块尺度等级;3)耕地非粮化关联因素在不同尺度上呈现的显著性不一致,小尺度等级下耕地非粮化回归结果的显著率为90.2%,拟合度平均值为0.236,优于其他尺度等级,集水区尺度优于行政村尺度;4)耕地非粮化的关联因素强弱程度也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在小尺度下最显著,主要因素的回归系数平均值均大于0.250,显著率达到92%。研究结果可为耕地非粮化管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空间近邻效应 空间异质性 耕地非粮化 关联因素 矿粮复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