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主体观: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化基因及其创新
1
作者 成龙 陈婵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8,共12页
互主体观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基因,它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独有的精神气质,突出表现为“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天人观,“群己合一、成己成人”的人我观,“形神一体、身心和谐”的身心观... 互主体观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基因,它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独有的精神气质,突出表现为“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天人观,“群己合一、成己成人”的人我观,“形神一体、身心和谐”的身心观,使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观、价值观上与西方现代化迥然不同,并因而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的版图,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主体观 中国式现代化 天人观 人我观 身心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互主体观及其价值意蕴
2
作者 成龙 张登彬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3,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人类中心主义、唯我主义、主客二分的“单主体观”,本质上蕴含着一种强调多元主体间相互平等的“互主体观”。其突出表现:在天人关系维度上,呈现出人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主体天人观;在人我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人类中心主义、唯我主义、主客二分的“单主体观”,本质上蕴含着一种强调多元主体间相互平等的“互主体观”。其突出表现:在天人关系维度上,呈现出人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主体天人观;在人我关系维度上,体现为人与人、国与国以及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互主体人我观;在身心关系维度上,表现为身与心、德与行、物质与精神全面发展的互主体身心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互主体观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为“第二个结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为解决世界现代化危机提供了新型思维方式,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互主体观 天人观 人我观 身心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心一统: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根基及实施策略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国清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0,共9页
聚焦“身心一统”这一德育根基性理念,剖析当下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身心分离、体知与思知失衡、身体与德性断联等堵点。针对高校体育思政育人理念不清晰、武术学科育人特质界定模糊等现状,通过全面阐释武术技艺中蕴含的源道德经验,以及... 聚焦“身心一统”这一德育根基性理念,剖析当下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身心分离、体知与思知失衡、身体与德性断联等堵点。针对高校体育思政育人理念不清晰、武术学科育人特质界定模糊等现状,通过全面阐释武术技艺中蕴含的源道德经验,以及武术技艺传习进程中道德培育依循的特定进阶路径,揭示武术课程思政所特有的身体范式。基于此,最后提出“以身立德”的高校武术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与策略,即通过知行合一着重培育学生“重身重行”的实干精神,使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身心一如致力于青年学子全面和谐人格的养成,在武术传习中实现身心平衡发展;以身喻国强调同构学生个体之身体与国家之身体,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文化 课程思政 身心一统 身体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架构比较4种残疾标准分类分级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田益凡 陈迪 +3 位作者 邱卓英 杨亚茹 吕军 董向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2-390,共9页
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框架,对我国现行残疾标准中4个领域残疾标准的分类分级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重点聚焦于定义方法、分类依据、分级标准、编码系统及评估工具等核心维度。方法以《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 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框架,对我国现行残疾标准中4个领域残疾标准的分类分级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重点聚焦于定义方法、分类依据、分级标准、编码系统及评估工具等核心维度。方法以《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保险标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司法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工伤标准)和《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残疾分类分级标准)为研究对象,对各标准的文本进行文献回顾,梳理残疾定义、分类和分级方法的核心要素;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并比较各标准在定义、分类、分级、编码系统及评估工具等方面的异同;结合ICF的理论框架,分析各标准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结果各标准在残疾定义、分类分级、编码系统及评估工具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定义方面,保险标准侧重ICF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损伤;司法标准将残疾定义为身体损伤导致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受限,涵盖ICF的身体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工伤标准关注因工伤导致的劳动能力丧失,涉及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残疾人残疾分类分级标准参照ICF模式,定义残疾为身体结构、功能损害及活动和参与的局限性。在分类分级上,保险标准依据身体结构与功能分为8大类,伤残程度分为10级;司法标准先分级再分类,分为10级,同级内按损伤部位分类;工伤标准按临床分科原则分为5门类,级别1~10级;残疾人标准分为7大类,每类分4级。在编码系统及评估工具上,保险标准采用ICF编码体系,残疾人标准使用数字编码但非ICF编码,其他标准未使用编码系统;评估工具差异显著,残疾人标准提出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 2.0),但未实际应用于分级。结论本研究基于ICF的分类架构,对国内4种典型的与残疾相关的标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从残疾的定义上看,《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和《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3种标准均于2011年后颁布,采用了ICF的理念和方法定义残疾并且对残疾进行分类。考虑到残疾涉及的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但由于用途不同,分级的方法和级别不同,除《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外,其他3类标准均采用10级的分级方法。分级的依据主要涉及身体功能和结构。在残疾评估方面,各标准推荐了不同评估工具,有的依据日常生活能力,有的依据身体的功能,表现出差异性。由于4类残疾标准的分类分级方法不同,残疾数据用于不同的目的,残疾数据之间缺乏可比性。国际发展趋势倡导基于ICF和ICD-11建立统一的残疾标准架构,以实现不同残疾数据的可比性和数据之间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残疾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人口”:边境抵边村破解空心化问题的新方式
5
作者 沈权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5,共11页
乡村空心化问题使得边境抵边村的生产生活和有效治理都遇到了全新的考验,在我国乡村空心化研究的学术谱系中,存在着一种以增加定居人口为主要破解方案的强势传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边境抵边村而言,吸引人口和人才前来定居的难度巨大,... 乡村空心化问题使得边境抵边村的生产生活和有效治理都遇到了全新的考验,在我国乡村空心化研究的学术谱系中,存在着一种以增加定居人口为主要破解方案的强势传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边境抵边村而言,吸引人口和人才前来定居的难度巨大,几乎无法增加常住人口。基于此,文章提出“关系人口”这一新思路,作为边境抵边村破解空心化问题的新探索。“关系人口”是与乡村地域有着各种“关系”的群体,以“关系线”为主线,通过城乡交流互动为乡村振兴作出多元贡献。当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大量潜在群体的存在、数字化快速发展、跨行政区合作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都为边境抵边村培育“关系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具备实践可行性。因此,应从打造空间平台、加强社会基础、强化技术支持、扩大潜在范围、巩固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培育边境抵边村“关系人口”,为边境抵边村乡村振兴实践注入新动力,有效破解边境抵边村空心化问题,推动边境抵边村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边疆地区共同富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人口” 边境抵边村 空心化 振兴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院-体育馆-社区”康复模式的五体平衡操运动对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6
作者 杨盈天 吕乾瑜 +5 位作者 吴茜 侯信铮 宋建钧 叶雪姣 杨晨艳 王师菡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2期4038-4046,共9页
背景肥胖相关性高血压(ORH)作为一种长期持续的慢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日益增长。运动是ORH重要的防治手段,但由于运动康复中场地、距离和费用的限制,运动的完成度和依从性多难以保证,运动所带来的健康效益被大幅降低。因此,探索合适的... 背景肥胖相关性高血压(ORH)作为一种长期持续的慢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日益增长。运动是ORH重要的防治手段,但由于运动康复中场地、距离和费用的限制,运动的完成度和依从性多难以保证,运动所带来的健康效益被大幅降低。因此,探索合适的运动处方和管理模式至关重要。目的评估基于“医院-体育馆-社区”模式的五体平衡操运动对ORH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招募的ORH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 26.0在线随机数生成器随机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受试者均接受相同的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配合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试验组配合基于“医院-体育馆-社区”康复模式的五体平衡操训练,干预周期为6个月。观察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腰围(WC)、体质量(BW)、BMI、臀围(HC)、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空腹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三酰甘油(TG)、血清神经酰胺(Cer)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SF-36)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并记录干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运动损伤情况。结果最终,试验组37例、对照组36例受试者完成了试验。6个月康复锻炼后,试验组SBP、DBP、MAP、WC、BW、BMI、HC、WHR、WHtR、LDL-C、Cer及SAS、SDS、PSQ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SF-36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GLU、TC、VLDL-C、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SBP、DBP、MAP、WC、BW、BMI、HC、WHR、WHtR、GLU、LDL-C、VLDL-C、TG、Cer及SAS、SDS、PSQI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SF-36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T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MACE和运动损伤。结论基于“医院-体育馆-社区”康复模式的五体平衡操运动能较好地改善ORH患者的血压和形态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常规有氧运动,安全性较好,同时还可以降低血清Cer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运动方案在降低心血管风险中的潜在有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 五体平衡操 中医传统运动 康复模式 疗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配方对大球盖菇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与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冀浩 张津京 +3 位作者 戴建成 郝海波 岳一鸿 陈辉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25-32,共8页
以大球盖菇菌株‘沪球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碳、氮配比对其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营养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照组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最高,而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最低,产量较低... 以大球盖菇菌株‘沪球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碳、氮配比对其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营养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照组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最高,而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最低,产量较低;碳氮比50∶1和60∶1处理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但碳氮比60∶1处理谷氨酰胺合成酶和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在原基期显著高于其他碳氮比配方,且子实体产量最高;碳氮比88∶1处理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基时期,碳代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较高,同时,氮代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也较高。综上所述,碳氮比为60∶1处理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大部分较高,且原基出现最早,子实体产量最高。碳氮比60∶1是实现大球盖菇工厂化栽培的最适生产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碳氮比 子实体发育 碳氮代谢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中的身体认识——基于现象学视域
8
作者 李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8,共6页
身体在教育中有多维度价值,在认知上是感知和认知的基础,在情感上是情绪表达和共情的媒介,在社会文化层面则是文化传承和个体社会化的载体,二者统一于“认知—身体—环境”的共同体之中。当前,教育存在身心认知偏差,表现为操作上忽视身... 身体在教育中有多维度价值,在认知上是感知和认知的基础,在情感上是情绪表达和共情的媒介,在社会文化层面则是文化传承和个体社会化的载体,二者统一于“认知—身体—环境”的共同体之中。当前,教育存在身心认知偏差,表现为操作上忽视身体意义、价值上贬抑身心价值、结构上身心关系失衡。教育中的身体认知与塑造指向立身立心,应当基于现象学身心一元论重塑教育模式,强化体验式学习,激活身体主体性;创新“运动+学习”模式,挖掘身体认知潜能;建立跨学科整合机制,构建身心协同发展体系。这不仅能超越传统教育范式,呼应“回到事物本身”的理念,也能为培养身心和谐的公民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以期实现立身立心的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身体 教育 身体认知 立身立心 身体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与物何以相随?——心身弱随附的一个新定义
9
作者 王晓阳 胡思扬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52,199,共17页
心身问题不仅在近代西方哲学中占据了基础性的位置,也一直是当代心灵哲学关注的核心议题。心身问题关切的是,心灵与物质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联系。20世纪70年代初,戴维森率先运用弱随附这一概念对心身关系进行了刻画,此后围绕弱随附的争... 心身问题不仅在近代西方哲学中占据了基础性的位置,也一直是当代心灵哲学关注的核心议题。心身问题关切的是,心灵与物质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联系。20世纪70年代初,戴维森率先运用弱随附这一概念对心身关系进行了刻画,此后围绕弱随附的争议从未停歇。学界有关弱随附有三种常见定义,在分析其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可以给出一个关于弱随附的新定义。与三种常见定义相比,新定义没有违背戴维森的初衷,能恰当地刻画心身之间的关系,而且承载的形而上学负担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问题 弱随附 物理主义 心灵哲学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心性命:宋明理学的历史阐释与现代建构
10
作者 邓国坤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0,共9页
身心性命之学乃是宋明理学的一种历史阐释范式,也是现代学者对于宋明理学的新建构。身心性命阐释为宋代至今的学者一直使用,它不仅是宋明理学的概称,而且指向宋明理学的主要内涵或旨向,包括身心之学、性理之学、天命之学。它既包含内圣... 身心性命之学乃是宋明理学的一种历史阐释范式,也是现代学者对于宋明理学的新建构。身心性命阐释为宋代至今的学者一直使用,它不仅是宋明理学的概称,而且指向宋明理学的主要内涵或旨向,包括身心之学、性理之学、天命之学。它既包含内圣的维度,也包含外王的维度。身心性命阐释涵具身心—性理—天命的思想结构:由身心而通达性理,由性理而通达天命。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新理论可称为身心性命之学。它的特征包括以身、心、性、命的统一体为研究领域;以身心、性理、天命的次第研究为进路;具有体用合一,由实践而超越的途径,以天人合一为终极理想的基本特征。它指明了宋明理学的研究领域、思想结构、主要特征等,为今人阐释与重构宋明理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身心 性理 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具身认知的临床意义分析
11
作者 朱承刚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8-80,共3页
围绕刘虹老师提出的“患者具身认知图式”理论就社会文化在框架中的线索作用、身体活动与认知关系的简单化倾向,以及具身认知在认知产生的根本问题上还存在模糊性,“患者具身认知图式”框架在某些疾病的临床应用上存在局限性,可能存在... 围绕刘虹老师提出的“患者具身认知图式”理论就社会文化在框架中的线索作用、身体活动与认知关系的简单化倾向,以及具身认知在认知产生的根本问题上还存在模糊性,“患者具身认知图式”框架在某些疾病的临床应用上存在局限性,可能存在其他特殊的框架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从临床意义的角度展开讨论。具身认知理论为临床实践中理解患者的认知活动提供了理论框架,丰富和完善这一框架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具身认知图式 社会文化 身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共同决策何以赋能心身医学实践
12
作者 缑一鸣 房志敏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2,共5页
医患共同决策以“患病的人”作为临床决策对象,以“知情同意”作为临床决策原则,以“高质量共同参与”作为临床实践方法,契合了心身医学全方位关注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信息的需要。以医患共同决策赋能心身医学实践,有助于深化患者对心身互... 医患共同决策以“患病的人”作为临床决策对象,以“知情同意”作为临床决策原则,以“高质量共同参与”作为临床实践方法,契合了心身医学全方位关注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信息的需要。以医患共同决策赋能心身医学实践,有助于深化患者对心身互动疗法的认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促进患者从心理健康走向身体健康。然而,医患共同决策面临的现实难题,制约了心身医学实践发展。有必要基于多元主体共建思路,围绕医者引领共同决策、患者有效参与共同决策和医院完善共同决策制度等内容优化医患共同决策,从而赋能心身医学实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医学 医患共同决策 心身互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o Explanation of the"Mass-Velocity Relation
13
作者 Xu Shaozhi and Xu Xiangqun (Beijing Control Device Research Institute, P.O. Box 3913, Beijing 100854, P.R.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4年第2期68-71,共4页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well-known formula of the 'mass-velocity relation' is exactlyderived from a new viewpoint with new concepts, such as the finiteness of the transmitting velocityof force (TVF), effecti...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well-known formula of the 'mass-velocity relation' is exactlyderived from a new viewpoint with new concepts, such as the finiteness of the transmitting velocityof force (TVF), effective action, and the coupled effect of the TVF for two EM fields, etc. Then, atrue meaning hidden in the Lorentz factor is exploited : i.e., when a charged particle is moving at aspeed v under an EM field, the effective action exerted on it by the field varies inversely with thespeed ratio β= v / U, where U is the TVF, which probably is equal to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ofEM field. The actual reduction of the effective action gives a false impression of mass gain.Accordingly, it is a major mistake in orientation to ascribe the (genuin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bodies to any observation, or to any motion of an observer, while disregarding the facts of mutual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VITY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 Mass-velocity relation Lorentz factor Transmitting velocity of force Effective action Coupled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伦理学发展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杜治政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伦理学的主轴。当今医学伦理学面临崭新的境遇,资本、技术、权力和全民健康等问题,已经构成医学伦理学应对和挑战的主要课题。新形势向医学伦理学提出了种种新任务,探索完成这些新任务的政策建议和伦理举措;适应新...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伦理学的主轴。当今医学伦理学面临崭新的境遇,资本、技术、权力和全民健康等问题,已经构成医学伦理学应对和挑战的主要课题。新形势向医学伦理学提出了种种新任务,探索完成这些新任务的政策建议和伦理举措;适应新形势医学伦理学如何加强自身理念的充实、创新和提高;在新情境下如何促进医学伦理学在医学领域内的全面覆盖,让医学伦理学在医学中深深扎根,促进医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健康,都是开启医学伦理学新征程面临的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的双重性 身心非自然化 伦理实践范式 伦理效应 伦理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形机器人身体构造的法哲学审思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智航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
人形机器人不仅要求具备人类的智力,还必须拥有类似人类的身体,从而塑造出具有实体形态的通用人工智能。人的身体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肉体形态,也是人的全部感知和内在精神生发的重要场域,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本节点。身体和精神是人... 人形机器人不仅要求具备人类的智力,还必须拥有类似人类的身体,从而塑造出具有实体形态的通用人工智能。人的身体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肉体形态,也是人的全部感知和内在精神生发的重要场域,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本节点。身体和精神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核心基础。人的身体通过发挥感知能力和运动经验参与认知活动,通过完成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行为来进行社会活动。人的身体、与身体相关的非精神要素、人的精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形机器人的本质就是对人类身体的仿造和对人类行为的模仿。通过技术手段仿造经过数百万年自然发展而来的“人”的形态与功能,将会导致“人”这一概念的异化。这一过程割裂了身体与精神的统一关系,存在消解人对于他人的认知统一性、技术滥用、人权危机等一系列风险。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必须摒弃技术中立的观念,重视“人的形式”在法治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形机器人 身心一元论 尊严 法律价值 通用人工智能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的肿瘤临床运用及其意义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裕民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48,共6页
就叙事肿瘤学的概念及设想的实操性运用,以九个实际医案,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借助叙事:有助于更好洞察肿瘤患者的心身特点,揭示一些易被忽略的临床真相;帮助破解部分临床难题;且可促进心身兼治;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因此叙事方法... 就叙事肿瘤学的概念及设想的实操性运用,以九个实际医案,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借助叙事:有助于更好洞察肿瘤患者的心身特点,揭示一些易被忽略的临床真相;帮助破解部分临床难题;且可促进心身兼治;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因此叙事方法值得重视,是当下解决一些临床痛点的好方法及可操作手段。其后,讨论了肿瘤临床部分“痛点”所在;包括医患双方对患病真相不明、并未消解患者疑惑、未着手消除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患者焦虑状态并未加以纠治、没给予患者有效心理支持、未有效促使及帮助患者消解恐惧等;且认为上述部分“痛点”可借助叙事等有所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叙事医学 心身兼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附性的必然性与心身关系——从系统本体论的观点看
17
作者 陈晓平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3,196,197,共17页
金在权首先把随附性看作上下两层性质即随附性质和基础性质之间的依赖或决定关系,区分了弱和强这两种随附性概念。当其随附性理论遭遇诸多困难之后,他又提出整—部随附性概念,并赋予它形而上学的必然性,表现出从认识论向实践论转变的倾... 金在权首先把随附性看作上下两层性质即随附性质和基础性质之间的依赖或决定关系,区分了弱和强这两种随附性概念。当其随附性理论遭遇诸多困难之后,他又提出整—部随附性概念,并赋予它形而上学的必然性,表现出从认识论向实践论转变的倾向。可以沿着金在权已经开启但未贯彻到底的实践论路线继续前行,明确地把随附性理论奠定在系统本体论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随附必然性的逻辑性质和哲学意义,并用整—部随附性把其他所有随附性统领和贯穿起来;进而提出基于系统本体论(或系统一元论)的随附二元论,用以取代物理主义一元论和笛卡尔的心物平行二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附性 必然性 心身关系 系统本体论 金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回族武术拳谱的身体叙事形态——以《心意六合拳拳谱》为个案
18
作者 马林 王明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6-63,81,共9页
基于身体叙事理论,选取具有武学想象与武技实践代表性的回族武术拳谱《邓州心意六合拳拳谱》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个案法等研究方法,着重阐释其身体叙事的基本形态。研究发现,其身体叙事形态的基本架构为以智勇双全的身... 基于身体叙事理论,选取具有武学想象与武技实践代表性的回族武术拳谱《邓州心意六合拳拳谱》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个案法等研究方法,着重阐释其身体叙事的基本形态。研究发现,其身体叙事形态的基本架构为以智勇双全的身体作为叙事动力,以自然隐喻的身体作为叙事修辞,以六合相合的身体作为叙事符号。这三种身体叙事形态互融共生诠释出“回族武术身体的过去如何言说”,并在此基础上衍化出的“和的身体”叙事形态,为“回族武术未来身体如何存在”提供了发展方向的启示:在数字时代下既要注重从延伸到回归的身体转向,重温传统武术拳谱典籍中的身体之“和”;又要审视理解技术的身体,进而再塑传统武术“虚实共在”的身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武术 拳谱 邓州心意六合拳 身体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笛卡尔著作中的“灵”“魂”之辨
19
作者 李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心灵”与“灵魂”在古代哲学中的含义及所指是不同的,但笛卡尔著作中却出现了二者混用的局面。不过,只要仔细检查这两个词出现在笛卡尔文本中的各种语境,就能发现,他主要用“心灵”来指称那个使人从事思考活动、可以与身体完全分离的... “心灵”与“灵魂”在古代哲学中的含义及所指是不同的,但笛卡尔著作中却出现了二者混用的局面。不过,只要仔细检查这两个词出现在笛卡尔文本中的各种语境,就能发现,他主要用“心灵”来指称那个使人从事思考活动、可以与身体完全分离的实体,用“灵魂”来指称那个与身体结合在一起并且发生相互作用的实体。笛卡尔的身心观的革命性体现在他主张机械论的身体观。他不像古人那样认为灵魂赋予身体生命活力,不再视灵魂为神圣的永生的力量,他甚至尝试像展示机器运行那样解释灵魂如何驱动身体,这使其几乎将灵魂还原为一种物质器官。但是,笛卡尔不敢公然背离古典理性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他那里,指挥身体行动的灵魂最终没有与从事认识的心灵彻底脱钩,并且他还装模作样地响应教会的号召来证明灵魂不朽,这才使得他的著作中出现了“心灵”与“灵魂”混用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身心观 灵魂 心灵 灵魂不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伦理的基础理论问题探讨
20
作者 唐代兴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59,共12页
体育的伦理问题在体育实践中涌现,但解决体育伦理问题的认知视域、知识基础、根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蕴含在“体育”之中,而“体育”的依据源于人的两次“出生”。首先,分析physical education、sport与“體育”的内涵,揭明求“乐”乃属后起... 体育的伦理问题在体育实践中涌现,但解决体育伦理问题的认知视域、知识基础、根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蕴含在“体育”之中,而“体育”的依据源于人的两次“出生”。首先,分析physical education、sport与“體育”的内涵,揭明求“乐”乃属后起义,自然发育或养育只是其生存语义,“体育”的本义是生、生育。继之分析体育伦理的存在论根源、生存论动力和实践论方向:首先,体育既发生于人“两脚走路,两手做事”,又成为推动人从脚向手进化的基本方式。因为两脚与两手界限分明的功能构筑起文明的永恒张力,这一张力落实于体育,就是它始终成为如何将自然人类学的身体培育成为文化人类学的身体的事业。其次,生之本性规定人的身体生命化,生命化的身体活动始终呈具身性质,身体的具身性要求以“生”为本质规定的体育必须具身化。体育的具身化就是按照生命本性的方式培育身体,激活身体对心智(心商、情商、智商)的统摄潜能,释放身心协调的生生张力。再次,体育的实践论方向就是卫生身心,即顺纳时变,节制利欲,完全人格和健全精神,强健新生地无疾病存在和健康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伦理 人的出生 生育 具身性 心智 卫生身心 强健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