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size结构的捕食种群系统的最优收获策略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炎 何泽荣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102,共13页
分析了一类捕食者种群带有Size结构的捕食-被捕食系统的最优收获问题.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状态系统及其共轭系统非负解的存在唯一性、解对控制变量的连续依赖性.应用切锥法锥技巧导出了最优性条件,借助Ekeland变分原理讨论了最优收获... 分析了一类捕食者种群带有Size结构的捕食-被捕食系统的最优收获问题.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状态系统及其共轭系统非负解的存在唯一性、解对控制变量的连续依赖性.应用切锥法锥技巧导出了最优性条件,借助Ekeland变分原理讨论了最优收获策略的存在唯一性,推广了年龄结构种群模型中的相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控制 捕食-被捕食模型 size结构 切锥法锥 EKELAND变分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特征的空间计量分析——以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为例 被引量:64
2
作者 程开明 庄燕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05-912,共8页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的城市快速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为增进对中部地区城市体系发展规律的认识,根据1985~2009年城市人口数据,利用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得到该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Kernel密度图,发现城市规模的核...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的城市快速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为增进对中部地区城市体系发展规律的认识,根据1985~2009年城市人口数据,利用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得到该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Kernel密度图,发现城市规模的核密度曲线不断右移,城市整体规模日益扩大;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该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位序-规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间的空间依赖性使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的Zipf指数值比OLS估计结果要小,表明考虑空间效应的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更为集中。随后进一步解析空间依赖性影响城市规模结构演化的内在机制,认为要素集聚、产业调整和创新扩散等造成的空间相互作用提供了空间依赖性赖以存在的基础,影响城市体系的演化和位序-规模变动,使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更趋均衡。结论对于明晰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定位,确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序-规模法则 空间计量模型 演化机制 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补助、融资结构与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与门槛效应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晓燕 师亚楠 史秀敏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39,共8页
采用2015—2019年中小板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补助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基于融资结构视角,进一步应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政府补助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且由于财务冗余以及资金使用偏好等因素的存在,该影响... 采用2015—2019年中小板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补助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基于融资结构视角,进一步应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政府补助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且由于财务冗余以及资金使用偏好等因素的存在,该影响表现出滞后性与门槛异质性特点。当内源融资水平低于或等于0.353、债权融资水平与股权融资水平分别处于20.938—30.728、-0.357—14.489区间时,补助效果最佳。据此提出完善监督机制、优化补助政策、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力度等提高政府补助使用效率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政府补助 研发投入 融资结构 门槛效应 系统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F-1型中药超滤设备精制热毒净颗粒的中试研究
4
作者 沈强 彭国平 +2 位作者 郭立玮 金万勤 王永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78-279,共2页
目的 考察B -UF - 1型中药超滤设备在中试生产规模中对有关成分的影响。方法 HPLC测定膜滤前后药液绿原酸含量。结果 待滤液 3个批号绿原酸含量 (μg/mL)分别为 15 1.8、15 0 .9、14 9.6 ;滤过液绿原酸含量 (μg/mL)分别为15 0 .4、1... 目的 考察B -UF - 1型中药超滤设备在中试生产规模中对有关成分的影响。方法 HPLC测定膜滤前后药液绿原酸含量。结果 待滤液 3个批号绿原酸含量 (μg/mL)分别为 15 1.8、15 0 .9、14 9.6 ;滤过液绿原酸含量 (μg/mL)分别为15 0 .4、14 9.5、14 8.7。结论 B -UF - 1型中药超滤膜对绿原酸基本不造成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设备 热毒净 绿原酸 中试 中药制药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的自然资本动态评估--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永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9,共9页
自然资本利用评估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采用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2009-2018年自然资本利用状况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深度却呈现出不断... 自然资本利用评估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采用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2009-2018年自然资本利用状况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深度却呈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说明研究区域资本流量利用不断增加,资本存量消耗不断减少,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不同地类自然资本利用存在差异,耕地、牧草地、水域的生态足迹广度与其生态承载力相等,其自然资本流量已被充分占用,但其生态足迹深度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说明这3类资本存量消耗不断减少,其生态系统供给压力逐步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本 三维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广度 生态足迹深度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7年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范馨逸 胡作龙 +2 位作者 赵广举 穆兴民 高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河道演变是水流、泥沙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洪涝灾害的防控有显著的影响。黄河中游府谷-龙门段位于晋陕峡谷地带,以黄土高原沟壑侵蚀地貌为主,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该河段的... [目的]河道演变是水流、泥沙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洪涝灾害的防控有显著的影响。黄河中游府谷-龙门段位于晋陕峡谷地带,以黄土高原沟壑侵蚀地貌为主,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该河段的河道冲淤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控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府谷、吴堡、龙门3个典型水文站径流泥沙及河道断面数据,分析了2007-2017年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近11年来府谷-龙门段河道整体表现为冲刷,其中府谷-吴堡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量逐渐减小,吴堡-龙门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逐年加剧。(2)府谷-吴堡段呈水减沙增的趋势,吴堡-龙门段整体表现为水多沙少,两河段河道冲淤量与水流含沙量变化同步。(3)府谷-吴堡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增加趋势,河道冲刷变缓;吴堡-龙门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减小趋势,加剧河道侵蚀。(4)府谷站入黄泥沙量增加,河道侵蚀力降低,河道冲刷变缓;吴堡站入黄泥沙量减少,河道侵蚀力增强,河道处于冲刷的状态。[结论]径流泥沙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的背景下,研究该河段河道冲淤特征及动力机制对进一步减少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预防中下游洪涝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河道冲淤 水沙变化 中值粒径 水沙关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埋深软岩隧道超前中导洞合理断面尺寸及应力峰值转移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宝瑾 谭忠盛 +2 位作者 卫鹏 赵金鹏 林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334-7341,共8页
在超大埋深软岩隧道中,通常地应力较高,且围岩软弱破碎,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变形现象,造成支护结构失效破坏。采用超前中导洞应力释放技术提前释放地应力,可以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小隧道变形量,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 在超大埋深软岩隧道中,通常地应力较高,且围岩软弱破碎,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变形现象,造成支护结构失效破坏。采用超前中导洞应力释放技术提前释放地应力,可以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小隧道变形量,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依托丽香线哈巴雪山大变形隧道,采用文献调研、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对超大埋深软岩隧道超前中导洞合理断面大小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导洞不同断面大小工况下应力释放效果,最终确定中导洞合理断面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超前中导洞断面为正洞断面面积的0.6倍时,应力释放效果较为理想,相比直接开挖正洞,采用合理超前中导洞断面时,正洞拱顶沉降及上、下台阶水平收敛值分别减小28.2%、27.64%和26.71%,且围岩中切向应力峰值向围岩深部转移了约4 m,同时,应力峰值数值有所减小,减小约5.04%。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大变形隧道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埋深 大变形隧道 应力释放技术 中导洞 断面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中煤再磨与原生煤泥混合浮选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凤其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1-215,共5页
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法,研究了洗中煤在不同破碎程度下的解离规律,确定了洗中煤深度浮选最佳解离粒度;根据洗中煤灰分和矿物赋存形式等特性,提出了洗中煤与原生煤泥混合浮选的分选方案,进行了两者不同配比的混合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当... 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法,研究了洗中煤在不同破碎程度下的解离规律,确定了洗中煤深度浮选最佳解离粒度;根据洗中煤灰分和矿物赋存形式等特性,提出了洗中煤与原生煤泥混合浮选的分选方案,进行了两者不同配比的混合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当洗中煤破碎至-0.5 mm,单体解离度为27.95%;当煤样经破碎至-0.125 mm,单体解离度达到75.72%,即随着破碎程度的增加,洗中煤的单体解离效果逐渐趋好;当入选煤泥掺混配比由25%增到75%时,浮选精煤的灰分由9.95%降至8.61%,尾煤灰分由76.52%增大至78.02%,两者混合浮选能同时实现原生煤泥与洗中煤的较好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中煤 破碎粒度 单体解离度 混合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试衣的中老年凸腹粗腰体型旗袍结构优化
9
作者 王诗怡 王薇 吴世刚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
为了解决中老年女性因体态变形所导致的穿衣不适问题,针对中老年凸腹粗腰体型女性,以旗袍为例,分析其穿着正常号型旗袍的弊病,并借助CLO3D虚拟试衣软件和3D图易立裁软件构建凸腹粗腰体型模型,采用虚拟立裁的方式自动生成优化后的特体纸... 为了解决中老年女性因体态变形所导致的穿衣不适问题,针对中老年凸腹粗腰体型女性,以旗袍为例,分析其穿着正常号型旗袍的弊病,并借助CLO3D虚拟试衣软件和3D图易立裁软件构建凸腹粗腰体型模型,采用虚拟立裁的方式自动生成优化后的特体纸样。对正常号型旗袍纸样与特体纸样进行叠加分析,获取影响凸腹粗腰体型着装的重要部位因素,并通过虚拟试衣与样衣制作、真人试穿进行主客观动静态实验,验证纸样叠加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虚拟模特与真人穿着修正后的旗袍更加合体,解决了前腹部紧绷,后腰以及两侧缝堆砌衣褶,裙摆向上翘等问题,为凸腹粗腰服装设计提供参考价值,同时也为未来的服装数字化定制提供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特殊体型 凸腹粗腰 旗袍 CLO3D 3D图易立裁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型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设计及运行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阴秀丽 吴创之 +3 位作者 郑舜鹏 罗曾凡 徐冰嬿 陈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7-312,共6页
中等规模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 (1- 5 MW) ,现阶段在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系统匹配的角度 ,阐述了中型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中气化炉、净化系统及内燃机三部分的相互关系和设计要点 ,指出 40 0 k W以上发电系统最好选用循环流化床... 中等规模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 (1- 5 MW) ,现阶段在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系统匹配的角度 ,阐述了中型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中气化炉、净化系统及内燃机三部分的相互关系和设计要点 ,指出 40 0 k W以上发电系统最好选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以用谷壳做原料的“1MW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为基础 ,讨论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关键。结果表明 ,气化炉操作温度在 70 0 -80 0℃之间 ,系统运行基本平稳 :当负荷超过 75 0 k W时 ,系统接近最佳运行点。同时指出 ,为进一步完善系统 ,提高市场竞争力 ,焦油裂解技术 ,适于联网的 5 0 0 k W以上内燃机组是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化发电 设计 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庞守吉 苏新 +5 位作者 何浩 赵倩 祝有海 王平康 李永红 李清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3-239,共17页
对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区DK-2至DK-6钻孔地层、岩心粒度、断层破碎带以及冻土层属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合物储存首要控制因素是可为深部气源提供流体通道的区域主断层,其他小断层和破碎带可为水合物提供部分流... 对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区DK-2至DK-6钻孔地层、岩心粒度、断层破碎带以及冻土层属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合物储存首要控制因素是可为深部气源提供流体通道的区域主断层,其他小断层和破碎带可为水合物提供部分流体来源及储存空间,气体来源以深部热解气为主;不同沉积环境地层中水合物赋存层段的粒级组分含量不同,局部粗碎屑沉积亦可为天然气水合物提供有利储存空间;而水合物的储存不仅受冻土层厚度控制,还可能与冻土层岩性有很大关系,有利的"盖层"(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可能更利于水合物的赋存。此外,江仓组地层也可能对天然气水合物有一定的岩相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储层 粒度 断层 冻土 中侏罗统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细纤度家蚕新品种“苏秀×春丰”的育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兵 许雅香 +2 位作者 卫正国 陈玉华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3-1046,共4页
利用杂交育种及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了具有中细纤度特色的4眠性家蚕新品种苏秀×春丰。经江苏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新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实验室鉴定成绩为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 利用杂交育种及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了具有中细纤度特色的4眠性家蚕新品种苏秀×春丰。经江苏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新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实验室鉴定成绩为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1.02%和1.28%,茧丝品质性状也优于对照品种,其中茧丝长1525m,解舒丝长1186m,解舒率77.78%,茧丝纤度2.646dtex,洁净93.94分。新品种具有茧丝纤度细、茧丝长、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的特色,适合缫制细纤度高品位生丝。2010年4月该品种通过江苏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为华东地区优质原料茧生产的实用家蚕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苏秀 春丰 4眠 中细纤度茧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 被引量:34
13
作者 蔡宁 杨旭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57,35,共5页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国内外学者提出从政府和企业自身两个方面提高中小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本文试图从集群经济角度探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通过对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关联机制的...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国内外学者提出从政府和企业自身两个方面提高中小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本文试图从集群经济角度探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通过对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关联机制的研究,阐释中小企业可以利用“集群效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小企业 国际化 企业集群 核心竞争力 竞争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中游水文影响下的胡杨种群格局动态 被引量:22
14
作者 徐梦辰 陈永金 +2 位作者 刘加珍 王丹 刘亚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46-2655,共10页
在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与多年径流量数据分析塔里木河中游的水文过程基础上,采用聚集度指标与种群结构动态量化法,研究了水文条件变化下胡杨种群结构特征与时空格局动态,预测了胡杨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自1998年以来,中游年径... 在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与多年径流量数据分析塔里木河中游的水文过程基础上,采用聚集度指标与种群结构动态量化法,研究了水文条件变化下胡杨种群结构特征与时空格局动态,预测了胡杨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自1998年以来,中游年径流耗损量逐年减少,依靠地表水补给的地下水日益匮乏,具体表现为地下水埋深呈直线下滑趋势,这导致堤防外植被生长所需的生态用水日益紧缺。(2)在分布格局上,胡杨种群借助集群分布的格局抵抗恶劣的生态环境,其聚集强度随个体发育不断减弱,并有向随机分布发展的趋势;在种群结构上,胡杨种群除2003年为稳定型,其他年份下均属衰退型,表现出结构老龄化且长期衰退的特征。(3)2002年中游水量最为充沛,由于生态对环境变化的迟滞性特征使2003年地下水位抬升,导致胡杨种群变为稳定型,且聚集强度最大,种群增长趋势最强。种群动态指数与地下水埋深的回归模型显示,随地下水埋深的下降,种群增长趋势降低,验证了胡杨种群对水文变化的响应。(4)种群动态预测表明,未来2a,仅幼树数量呈增加趋势,其余径级均为减少趋势;未来5年a大树(或老树)数量将大幅减少。可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逐年减少影响了胡杨种群的分布格局,阻碍了种群的更新发育,水文条件是影响中游胡杨生态特征的直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水文条件 分布格局 径级结构 塔里木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及邻区中小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相博 完颜容 +2 位作者 王琪 孟自芳 林卫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依据甘肃及邻区各中小型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后期构造演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将其划分为盆地群,分析了各盆地群的油气地质特征,分层系对各盆地(群)油气资源量、油气远景进行了估算与评价.结果表明,油气资源主要来自石炭系、侏罗系... 依据甘肃及邻区各中小型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后期构造演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将其划分为盆地群,分析了各盆地群的油气地质特征,分层系对各盆地(群)油气资源量、油气远景进行了估算与评价.结果表明,油气资源主要来自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3大层系,全区总资源量为46.64×108t.研究认为,研究区围绕上述3套烃源岩系具有各自的重要勘探战场,相当一部分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盆地 油气 资源潜力 甘肃及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中部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与粒度分区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伟伟 付元宾 +1 位作者 李树同 李培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8-485,共8页
为了解渤海中部海区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与物质来源和水动力环境的关系,高密度采集了海区144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并进行粒度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有砾石、砂质砾、砾质砂、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 为了解渤海中部海区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与物质来源和水动力环境的关系,高密度采集了海区144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并进行粒度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有砾石、砂质砾、砾质砂、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黏土质粉砂、砂—粉砂—黏土和粉砂质黏土10种类型。海区中分布范围最广泛的是粉砂质砂和黏土质粉砂,而砾石和粉砂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小。海区主要由老铁山水道、冲刷槽砂砾区、渤中砂质浅滩和辽东砂质浅滩、渤中粉砂质平原、渤海湾黏土层粉砂三角洲平原和渤西滨岸倾斜砂质平原五个沉积物粒度分区。主导海区沉积物分布模式的动力机制是进入渤海的黄海暖流余脉形成的渤海环流,另外,渤海海峡强潮流、辽东湾环流和莱州湾环流也是控制区域表层沉积物的重要动力因素。这些动力驱动因素促成了渤海物质与黄海物质之间"北进南出"的交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类型 粒度特征 沉积分区 渤海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某萤石矿选矿试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江涛 葛敏 +1 位作者 庞玉荣 王芸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河南某萤石矿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匀。在保证一定品位的前提下,采用常规浮选药剂进行了浮选试验,着重探讨了中矿处理方式对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矿集中返回,含泥质较多的粗精矿经过4次精选,可获得理想精矿,提高回收率;... 河南某萤石矿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匀。在保证一定品位的前提下,采用常规浮选药剂进行了浮选试验,着重探讨了中矿处理方式对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矿集中返回,含泥质较多的粗精矿经过4次精选,可获得理想精矿,提高回收率;中矿循序返回,舍去部分泥质中矿,有利于净化浮选环境,获得较高品位精矿,但回收率受到一定影响。两次闭路试验为中矿处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石 嵌布粒度 浮选 中矿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第四纪红土的二元结构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魏骥 胡雪峰 +3 位作者 许良峰 姜伟 孙为民 汪洪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6-835,共10页
在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和湖北两省,选择宜昌、咸宁、常德、长沙、株洲5个第四纪红土剖面,分析第四纪红土的粒度组成特征,研究红土的成因及南方古环境的演变。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第四纪红土的粒度组成呈明显的二元结构:剖面上部(宜昌剖面0... 在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和湖北两省,选择宜昌、咸宁、常德、长沙、株洲5个第四纪红土剖面,分析第四纪红土的粒度组成特征,研究红土的成因及南方古环境的演变。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第四纪红土的粒度组成呈明显的二元结构:剖面上部(宜昌剖面0~320 cm,咸宁剖面0~220 cm,常德剖面0~270 cm,长沙剖面0~280 cm,株洲剖面0~150 cm)粒度细小而均匀,砂粒含量低,大部分小于1%;粗粉砂(又称风尘"基本粒组")相对富集,平均含量分别为34.38%、32.29%、32.48%、31.69%和31.86%。而且土壤样品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与安徽宣城第四纪红土很相似,与镇江下蜀黄土也有明显继承性。这些特性均反映了剖面上层红土的风成特性。但研究剖面下部红土,粒度组成有明显不同:含有砾石,砂粒含量较高,不同粒度组分垂向变化明显,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与宣城红土和下蜀黄土有显著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冲、洪积相特性。第四纪红土的"二元结构",反映了研究区域第四纪古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早期红土形成后,因受间冰期湿热气候的影响,多受流水作用改造;而晚期红土更多地受风尘堆积的影响,沉积后虽经过了强烈的原位风化,但仍保留了风尘沉积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地区 第四纪红土 粒度组成特征 风积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的化学形态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李北罡 郭博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07-1610,共4页
采用连续浸提法对黄河中游不同粒级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的各种存在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黄河中游表层(5cm)沉积物中总无机磷的含量范围为1187.08~1467.98μg.g-1,平均为1360.68μg.g-1;在所有不同粒级的表层沉积物中Ca-P含量占总... 采用连续浸提法对黄河中游不同粒级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的各种存在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黄河中游表层(5cm)沉积物中总无机磷的含量范围为1187.08~1467.98μg.g-1,平均为1360.68μg.g-1;在所有不同粒级的表层沉积物中Ca-P含量占总无机磷的绝大部分,Fe-P含量极微,各形态无机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钙结合态磷(Ca-P)、闭蓄态磷(Obs-P)、铝结合态磷(Al-P)、吸附态磷(Ads-P)和铁结合态磷(Fe-P);除Ca-P(Fe-P不确定)外,其他各形态磷的的含量均随沉积物粒度变细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沉积物 无机磷 形态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铜铝过渡设备线夹断裂原因 被引量:14
20
作者 董瑾 钟相源 安江英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30,共4页
对变电站铜铝过渡设备线夹断裂的原因及断裂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一实际断裂的铜铝过渡设备线夹的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形貌以及金相组织分析,借助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断口表面的成分和显微组... 对变电站铜铝过渡设备线夹断裂的原因及断裂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一实际断裂的铜铝过渡设备线夹的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形貌以及金相组织分析,借助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断口表面的成分和显微组织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铜铝过渡设备线夹断口的金相组织基本正常,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较大的焊接缺陷,焊缝组织存在氧化物及焊瘤、铜铝未有效焊合。断裂模式为焊接缺陷的存在造成了应力的集中,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焊接缺陷扩展造成了线夹的疲劳断裂。为此焊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焊接参数及焊接工艺,保证焊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铜铝过渡设备线夹 断裂分析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