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结温度对铌钨合金条组织性能及杂质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梁斌 白掌军 +2 位作者 方慧亮 黄云红 刘闯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7,80,共5页
将钢模冷压铌钨合金条进行1 700、1 800、1 900、2 000℃高温烧结,采用红外氧氮分析仪、红外碳硫分析仪、金相显微镜、辉光放电质谱仪、排水法及光电挠度检测仪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铌钨合金条组织性能及杂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 将钢模冷压铌钨合金条进行1 700、1 800、1 900、2 000℃高温烧结,采用红外氧氮分析仪、红外碳硫分析仪、金相显微镜、辉光放电质谱仪、排水法及光电挠度检测仪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铌钨合金条组织性能及杂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条致密度、收缩率及挠度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 900℃和2 000℃烧结合金条的相对密度均达95%以上;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合金条中条状纤维结构减少并消失,晶粒逐渐等轴化,同时杂质含量逐渐降低。1 900℃烧结合金条的氧含量为0.054%,碳含量为0.058%,碳氧杂质除去效果明显。当烧结温度为2 000℃时,过烧现象引发合金条晶界局部熔化,导致合金条因收缩率过高而过于致密,不利于后续电子束熔炼除杂;同时合金条挠度过大,直线度降低,不利于精炼捆料。综合分析后确定铌钨合金条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 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钨合金条 真空烧结 温度 致密度 微观组织 杂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轧制稀土镁合金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桐羽 谢泽峰 +4 位作者 王仕超 申翼超 管凯 贾海龙 查敏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共12页
作为车辆制造、国防等轻量化关键材料,镁合金绝对强度低和室温成形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应用。目前,挤压和轧制是生产高性能镁合金板材的重要手段,而高强塑组织调控是高强韧、高成形性镁合金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高... 作为车辆制造、国防等轻量化关键材料,镁合金绝对强度低和室温成形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应用。目前,挤压和轧制是生产高性能镁合金板材的重要手段,而高强塑组织调控是高强韧、高成形性镁合金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高强韧轧制稀土镁(Mg-RE)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从多元合金化成分设计及轧制工艺手段创新等方面调控Mg-RE合金组织,进而改善其成形性和力学性能,并指出未来低成本高强韧镁合金板材的研发需要基于对工艺-组织-性能关系的深入探索,从多元合金化成分设计及短流程高效率轧制工艺角度,为轧制镁合金组织调控和高性能镁合金制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镁合金 变形 强韧化 组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和CaCO_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戎志丹 姜广 孙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3-398,共6页
系统研究了双掺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水化热分析、XRD、MIP和纳米压痕等多种微观分析测试手段对其水化进程及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掺纳米材料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纳... 系统研究了双掺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水化热分析、XRD、MIP和纳米压痕等多种微观分析测试手段对其水化进程及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掺纳米材料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纳米CaCO3的最佳掺量为3%-5%.纳米SiO2的高反应活性促进了早期水泥水化的进程,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反应产生C-S-H凝胶,纳米CaCO3主要起到了填充增强和晶核的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下,使得复合材料结构更为密实,孔隙率进一步降低,孔径得到细化,超高密度C-S-H凝胶大量生成,界面区得以强化,异常均匀致密的微观结构使得复合材料在宏观上体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纳米CACO3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微结构 纳米压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对丹参幼苗叶片显微结构、光合及非结构糖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春丽 梁宗锁 +1 位作者 李殿荣 杨建利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1-510,共10页
研究了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幼苗叶片显微结构、叶片光合能力及幼苗中非结构糖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SA处理增加了丹参幼苗叶片气孔密度;叶肉细胞排列紧密、体积减小,叶肉细胞内叶绿体数... 研究了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幼苗叶片显微结构、叶片光合能力及幼苗中非结构糖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SA处理增加了丹参幼苗叶片气孔密度;叶肉细胞排列紧密、体积减小,叶肉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减少,但叶绿体体积增大,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的数目增加;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净光合速率均增加;同时,幼苗根中和叶片中酸性转化酶活性降低,幼苗地上部分蔗糖含量及可溶性糖总量显著高于对照。MeJA处理减少了叶片气孔密度,气孔发育畸形;叶肉细胞间隙增大,栅栏细胞层数减少,叶肉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减少,叶绿体体积减小,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被破坏;叶片中叶绿素a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低于对照,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增强;同时,幼苗根中及叶中酸性转化酶活性增加,幼苗根中蔗糖含量及可溶性糖总量显著低于对照。可见,SA处理能促进植物叶片显微结构发育,增强叶片光合能力,抑制蔗糖降解并促进蔗糖积累;而MeJA处理则破坏了植物叶片显微结构,降低了叶片光合能力,促进了蔗糖降解并减少蔗糖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幼苗 水杨酸 茉莉酸甲酯 显微结构 蔗糖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加工硬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志光 杨文玉 闫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950-2955,共6页
针对难加工材料不锈钢0Cr18Ni9的特点,设计了合理的正交切削试验方案,从显微硬度与微观结构两方面研究加工硬化现象。借助维氏硬度计测量了车削加工后硬化层的硬度沿层深的分布,同时建立了利用硬度预测屈服强度的经验公式,再利用扫描电... 针对难加工材料不锈钢0Cr18Ni9的特点,设计了合理的正交切削试验方案,从显微硬度与微观结构两方面研究加工硬化现象。借助维氏硬度计测量了车削加工后硬化层的硬度沿层深的分布,同时建立了利用硬度预测屈服强度的经验公式,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硬化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硬化层的硬化程度在150%以上,切削影响层厚度在100μm以上,加工硬化现象严重,硬化层的屈服强度沿层深分布与硬度沿层深分布的趋势相同;金相观察发现,硬化层分为热力耦合影响层、力影响层,其中热力耦合影响层存在缺陷,很容易剥落。这些结果说明,车削表面在切削高温与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采用合理的切削参数减小切削力、降低切削温度是减轻加工硬化程度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加工硬化 显微硬度 屈服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索桥主缆锚具选材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朱建龙 徐文雷 +1 位作者 穆金禄 崔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39,68,共4页
为确定某悬索桥主缆锚具用材,选取ZG310-570和ZG20Mn两种铸钢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法、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及化学成份分析对2种材料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ZG310-570正火及回火组织由铁素体+珠... 为确定某悬索桥主缆锚具用材,选取ZG310-570和ZG20Mn两种铸钢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法、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及化学成份分析对2种材料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ZG310-570正火及回火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构成,ZG20Mn调质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组织;ZG20Mn的抗拉强度略低于ZG310-570,但屈服强度和塑性均高于ZG310-570;ZG20Mn的室温及低温冲击性能明显优于ZG310-570;ZG20Mn的焊接性能优于ZG310-570。综合比较,某悬索桥主缆锚具选ZG20Mn铸钢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缆 锚具 ZG310—570 ZG20Mn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焊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胶对莲藕淀粉糊化和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敏 代曜伊 +2 位作者 毕家钰 张甫生 郑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9-114,共6页
为考察亲水性胶体对淀粉性质的影响,以莲藕淀粉为原料,加入不同比例的魔芋胶,研究两者复配后莲藕淀粉的糊化、流变、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魔芋胶提高了莲藕淀粉的黏度、回生值、崩解值,降低了糊化温度。莲藕淀粉/魔芋胶... 为考察亲水性胶体对淀粉性质的影响,以莲藕淀粉为原料,加入不同比例的魔芋胶,研究两者复配后莲藕淀粉的糊化、流变、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魔芋胶提高了莲藕淀粉的黏度、回生值、崩解值,降低了糊化温度。莲藕淀粉/魔芋胶复配体系为假塑性流体,并且随着魔芋胶添加量的增加,稠度系数K增加,流体指数n减小,复配体系有更好的增稠性;魔芋胶的加入使体系黏性比例提高,具有优越的黏弹性;同时加速了莲藕淀粉凝胶体系的回生。淀粉复配体系的硬度、弹性、内聚性降低,黏着性升高,其中莲藕淀粉与魔芋胶质量配比为8.5∶1.5时,形成的凝胶质地最柔软。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魔芋胶的添加使淀粉内部形成更加均匀紧凑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胶 莲藕淀粉 糊化特性 流变特性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橡胶对轻骨料混凝土改性作用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海龙 张克 额日德木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0-786,共7页
以内蒙古地区天然浮石作为粗骨料,利用司盘40对废旧橡胶颗粒进行改性,研究改性橡胶对轻骨料混凝土力学特征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检测技术,从研究改性橡胶影响轻骨料混凝土宏观性能的本质出发,以改性橡胶轻骨料混凝土孔隙度、横向弛豫时... 以内蒙古地区天然浮石作为粗骨料,利用司盘40对废旧橡胶颗粒进行改性,研究改性橡胶对轻骨料混凝土力学特征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检测技术,从研究改性橡胶影响轻骨料混凝土宏观性能的本质出发,以改性橡胶轻骨料混凝土孔隙度、横向弛豫时间T2谱等参数为依据,同时结合力学性能测试、BT-1800动态图像颗粒试验、亲水性试验和环境扫描电镜试验等技术手段对核磁共振结果进行对比和论证.结果表明:改性橡胶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提高,改性剂改善了橡胶颗粒的亲水性和圆形度;核磁共振T2谱3个峰值向小孔隙方向移动,改性橡胶轻骨料孔隙度降低了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橡胶 轻骨料混凝土 力学特征 微细观结构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铝微构件拉伸过程的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霍德鸿 梁迎春 程凯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50-952,共3页
建立了单晶铝微构件拉伸过程的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Morse势函数对微构件的拉伸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从能量演化的角度解释了拉伸过程仿真在平衡阶段、裂纹产生和断裂阶段的若干力学现象。计算得到单晶铝微构件的断裂强度为22.1GPa。... 建立了单晶铝微构件拉伸过程的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Morse势函数对微构件的拉伸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从能量演化的角度解释了拉伸过程仿真在平衡阶段、裂纹产生和断裂阶段的若干力学现象。计算得到单晶铝微构件的断裂强度为22.1GPa。用Griffith断裂理论解释了微构件的断裂机理以及高强度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铝 微构件 分子动力学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通道双转角挤压工业纯钛的剧烈塑性变形行为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晓溪 张翔 +1 位作者 薛克敏 夏晓雷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42,共10页
针对难变形材料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变形不均匀、表面易损伤开裂和模具内角磨损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等通道双转角挤压(ECDAP)工艺。采用Deform-3D软件对工业纯钛单道次ECDAP变形行为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研究了坯料内部金属流... 针对难变形材料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变形不均匀、表面易损伤开裂和模具内角磨损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等通道双转角挤压(ECDAP)工艺。采用Deform-3D软件对工业纯钛单道次ECDAP变形行为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研究了坯料内部金属流动、挤压载荷、等效应变、平均应力、变形损伤以及模具应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并将其与传统ECAP工艺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业纯钛ECDAP工艺实验验证,对变形试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ECAP相比,新型单道次ECDAP工艺实现了“一次挤压,两次剪切”的连续变形目的,可在保证坯料获得良好应变累积的前提下,降低工业纯钛挤压载荷,提高材料内部静水压力和变形均匀性,减小坯料变形损伤和模具内角磨损。单道次变形后,工业纯钛内部累积等效应变约为0.879,原始粗大晶粒受剧烈剪切发生明显细化,微观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细小亚晶和一定数量的形变孪晶。同时,材料得到了显著强化,工业纯钛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分别提升至433.7 MPa和174.1 HV,并表现出良好的塑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通道双转角挤压 有限元模拟 工业纯钛 晶粒细化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镁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玉华 谢吉林 +1 位作者 戈军委 曹文明 《精密成形工程》 2015年第5期25-33,共9页
为进一步优化焊接工艺,提高铝/镁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性能,促进铝/镁异种金属结构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铝/镁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接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焊接工艺参数、接头的力学性能... 为进一步优化焊接工艺,提高铝/镁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性能,促进铝/镁异种金属结构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铝/镁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接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焊接工艺参数、接头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以及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的新工艺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改变搅拌针的偏移,可以获得抗拉强度较高、焊缝成形良好的铝/镁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接头,焊缝中存在的金属间化合物是导致焊接接头性能不能满足工程应用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对于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金属间化合物的产生、分布规律缺乏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异种金属 搅拌摩擦焊 现状及发展趋势 焊接工艺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2AlNb合金及其焊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玮 李晋炜 史一宁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17期136-139,共4页
过去的30年里,Ti2AlNb基合金获得了广泛关注。作为替代镍基高温合金的选择之一,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适应了未来航空发动机对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的轻质高温结构材料的迫切要求,对于降低飞行器的自重,提高发动机结构效率和高温服役性能... 过去的30年里,Ti2AlNb基合金获得了广泛关注。作为替代镍基高温合金的选择之一,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适应了未来航空发动机对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的轻质高温结构材料的迫切要求,对于降低飞行器的自重,提高发动机结构效率和高温服役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焊接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酯对分提棕榈油混合物等温结晶及热熔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寸红 张虹 +1 位作者 毕艳兰 张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7-42,共6页
研究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蔗糖酯对分提棕榈油混合物25℃等温结晶及热熔性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分提棕榈油混合物主要脂肪酸组成相近的棕榈酸蔗糖酯(P-170)和硬脂酸蔗糖酯(S-170)能促进其结晶,增加其等温结晶速率和黏度,形成大量... 研究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蔗糖酯对分提棕榈油混合物25℃等温结晶及热熔性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分提棕榈油混合物主要脂肪酸组成相近的棕榈酸蔗糖酯(P-170)和硬脂酸蔗糖酯(S-170)能促进其结晶,增加其等温结晶速率和黏度,形成大量小而密的晶体,热熔性好,升温易熔化;而与分提棕榈油混合物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大的月桂酸蔗糖酯(L-195),则延缓其结晶,降低结晶速率和黏度,形成大而稀的球晶;油酸蔗糖酯(O-170)虽与分提棕榈油混合物主要脂肪酸组成相近,但熔点低,对其结晶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提棕榈油混合物 蔗糖酯 固体脂肪含量 流变性质 微观结构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机械研磨对5083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伟刚 裘旭东 +2 位作者 陈楚 崔学广 袁巨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4-116,共3页
以传统冷轧、连铸连轧两种5083铝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组织观察、拉伸性能测试、硬度测试,研究了不同时间的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5083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83铝合金经不同时间(0.5、1、3、5 min)表面机... 以传统冷轧、连铸连轧两种5083铝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组织观察、拉伸性能测试、硬度测试,研究了不同时间的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5083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83铝合金经不同时间(0.5、1、3、5 min)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合金表面形成了60~100μm厚的梯度纳米结构表面层,此结构表面层与原始基体连接紧密,无明显界限。经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5083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所增强,塑性有所下降。连铸连轧5083铝合金试样表面经机械研磨0.5 min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1.4%和41.6%,伸长率降低了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 5083铝合金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北部地区主要断裂带的小构造和显微构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主恩 郑炳华 +3 位作者 方仲景 汪良谋 俞理宝 金钟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5-318,共14页
利用计算机和电子显微镜对华北北部地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节理和断层泥的测量、统计和研究,仅得到20%左右的构造节理是处在有利于现代构造应力场易于活动的方位上。这些构造节理基本上是在与断裂带形成有关的局部构造应力条件下形成... 利用计算机和电子显微镜对华北北部地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节理和断层泥的测量、统计和研究,仅得到20%左右的构造节理是处在有利于现代构造应力场易于活动的方位上。这些构造节理基本上是在与断裂带形成有关的局部构造应力条件下形成。SEM显微构造研究得到了这些断裂带最近一次活动的相对年代和它们曾经历过的运动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对于断层活动性的研究起到拓宽视野的作用,并可提供更多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构造节理 显微构造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光源的视角偏转膜表面微结构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奇斌 李德华 +2 位作者 肖慧丽 王梓 吕国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9-1336,共8页
为了使应用于驾驶舱内的液晶显示器满足观看者的特殊视角要求,设计了一种能够将液晶显示器的最大亮度由正视方向根据观看者的位置偏转到特定方向的光学膜。本文基于扩展光源进行设计,根据扩展光源上不同位置的光线到达微结构的能量不同... 为了使应用于驾驶舱内的液晶显示器满足观看者的特殊视角要求,设计了一种能够将液晶显示器的最大亮度由正视方向根据观看者的位置偏转到特定方向的光学膜。本文基于扩展光源进行设计,根据扩展光源上不同位置的光线到达微结构的能量不同,提出了分段加权叠加的方法设计出微结构面型。仿真结果表明:水平视角不变,垂直视角偏转-15°,光线透过率为84.7%,半亮度视角范围为(-38.4°,4.4°)。采用无掩膜直写光刻工艺制作了实际样品并进行了效果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和传统的背光视角相比,垂直方向的最大亮度由原来的0°偏转到-16°,半亮度视角由(-23.8°,27.4°)变为(-43°,9.4°),透过率为83.0%,同时满足视角偏转和亮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 扩展光源 分段加权叠加 表面微结构 视角偏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扩散对过共晶Al-Si合金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兰晔峰 简医生 +1 位作者 李庆林 李鹏飞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共4页
研究w(Si)=20%的过共晶Al-Si合金在高于共晶点温度进行热处理后的组织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610℃,保温时间分别为5、10、15min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粗大的柱状树枝晶α-Al变为近球状组织;不规则的多边形状和花瓣状的初晶Si会逐... 研究w(Si)=20%的过共晶Al-Si合金在高于共晶点温度进行热处理后的组织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610℃,保温时间分别为5、10、15min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粗大的柱状树枝晶α-Al变为近球状组织;不规则的多边形状和花瓣状的初晶Si会逐渐熔断、钝化,最后以15μm小块状和近球状组织出现;粗大的针片状共晶Si先发生熔断变为细小的颗粒状,然后全部熔化,最后在水淬中析出细小颗粒状和纤维状的共晶Si包围α-Al相;热处理温度580℃,保温时间分别为5、15、30、40min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初晶硅尺寸变细小,直径达到30μm,圆整度不断得到提高,当保温时间达到40min时,共晶硅变为纤维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共晶Al-20%Si合金 热处理温度 保温时间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凝固高温Al-Fe-Mo-Si-Zr-Ti合金凝固组织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圣龙 于桂复 颜鸣皋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10,共10页
研究了5~74μm的快速凝固Al-Fe-Mo-Si-Zr-Ti合金粉末凝固组织特征,探讨了凝固组织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合金粉末主要有四种基本组织:初生Al_9(Fe,Mo)_2,α-Al与Al_6(Fe,Mo)共晶,... 研究了5~74μm的快速凝固Al-Fe-Mo-Si-Zr-Ti合金粉末凝固组织特征,探讨了凝固组织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合金粉末主要有四种基本组织:初生Al_9(Fe,Mo)_2,α-Al与Al_6(Fe,Mo)共晶,胞晶及显微胞晶,出现这些组织的典型尺寸依次为56μm、40μm和8μm;合金元素Mo的加入,显著提高合金粉末凝固前过冷度,使10~40μm粉末的凝固机制发生了变化,由导热控制型转变成溶质扩散控制型,从而基本上消除了该尺寸范围内粉末凝固组织中共晶成分和初生相。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快速凝固形核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从理论上证实了胞间准晶相为初生相,计算得出在二元Al-Fe合金中抑制该相形成所需的冷却速度高达10 ̄(13)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高温铝合金 凝固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加热工艺对冷拔珠光体钢丝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彭滔 张航 +1 位作者 甘文英 周正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了研究热镀锌工艺对冷拔珠光体钢丝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将钢丝快速加热到不同温度(250~650℃),再以相同的冷速冷却来模拟热镀锌工艺,并对冷拔态和快速加热至不同温度钢丝冷却后的显微组织和力... 为了研究热镀锌工艺对冷拔珠光体钢丝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将钢丝快速加热到不同温度(250~650℃),再以相同的冷速冷却来模拟热镀锌工艺,并对冷拔态和快速加热至不同温度钢丝冷却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断续状渗碳体颗粒所占比例逐渐增多,钢丝的抗拉强度、硬度和仲长率均先升后降,最高分别为1915MPa,503HV和8.36%,其对应的温度分别为350,350,450℃;加热至450℃的钢丝表现出了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加热工艺 热镀锌 珠光体钢丝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对培养动脉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赵进军 李为民 +9 位作者 王岚峰 杨树森 郑敏 傅世英 黄永麟 鹿维祯 宋雁南 朱平 李乎伦 于成业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3期138-140,共3页
本文旨在观察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平滑肌细胞(SMCs)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意义.作者用硫酸铜诱导形成OX-LDL,以不同浓度加入培养传至第三代的正常家兔主动脉SMCs中,定期孵育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以同... 本文旨在观察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平滑肌细胞(SMCs)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意义.作者用硫酸铜诱导形成OX-LDL,以不同浓度加入培养传至第三代的正常家兔主动脉SMCs中,定期孵育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以同样浓度的正常LDL为对照.与对照组比较,OX-LDL有更强的细胞毒性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SMCs相继出现基膜及膜下小泡消失,肌丝结构模糊,密斑减少,肌浆网显著扩张,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脊结构消失及空泡状结构等病理变化.结果表明,OX-LDL对培养的动脉SMCs有毒性损伤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培养 动脉平滑肌细胞 超微结构 形态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