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plifi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insitu synthesized copper-based azide chips
1
作者 Jie Ren Yunfeng Li +3 位作者 Mingyu Li Xingyu Wu Jiabao Wang Qingxuan Ze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09-316,共8页
Copper-based azide(Cu(N_(3))2 or CuN_(3),CA)chips synthesized by in-situ azide reaction and utilized in miniaturized explosive systems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recent years.However,the advantages of in-situ ... Copper-based azide(Cu(N_(3))2 or CuN_(3),CA)chips synthesized by in-situ azide reaction and utilized in miniaturized explosive systems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recent years.However,the advantages of in-situ synthesis method,including small size and low dosage,bring about difficulties in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differences in ignition capabilities of CA chips.The aim of present work is to develop a simplifi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for accurate and safe analysis of components in CA chips to evaluate and investigate the corresponding ignition ability.In this work,Cu(N_(3))2 and CuN_(3)components in CA chips were separated through dissolution and distillation by utilizing the difference in solubility and corresponding content was obtained by measuring N_(3)-concentration through spectrophotometry.The spectrophotometry method was optimized by studying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recovery rate of different separation methods was studied,ensuring the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test results.The optimized method is linear in range from 1.0-25.0 mg/L,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0.9998,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CA chips with a milligram-level content test.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ICP method,component analysis results of CA chips obtained by spectrophotometry are closer to real component content in samples and have satisfactory accuracy.Moreover,as its application in miniaturized explosive systems,the ignition ability of CA chips with different component contents for direct ink writing CL-20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was studied.This study provided a basis and idea for th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A chips in miniaturized explosiv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based azide chips SPECTROPHOTOMETRY Separation metho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gnition 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邹成林 黄开健 +4 位作者 黄爱花 莫润秀 翟瑞宁 杨萌 韦新兴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目的】解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广西玉米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以7份广西骨干自交系和3份我国其他地方的骨干自交系为对照,用10K SNP玉米芯片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扫描... 【目的】解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广西玉米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以7份广西骨干自交系和3份我国其他地方的骨干自交系为对照,用10K SNP玉米芯片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遗传相似度、系统进化、主成分和血缘同源确认(IBD)等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筛选获得7565个高质量可用SNP分子标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756个,标记检出率均在97.12%以上,平均检出率达99.57%。174个玉米自交系的杂合率为0.21%~7.28%,平均为0.86%,有144个玉米自交系杂合率不高于1.00%,但有5个玉米自交系的杂合率偏高(31.29%~36.36%)。174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486~0.999,平均为0.609,其中2个广西选育的西南骨干自交系B24(ZNC442)和CK_D2(桂A10341)与其他材料间的遗传相似度平均值分别为0.642和0.629。由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包含10个参考自交系在内的179个玉米自交系划分为Reid群和热带亚热带群两大类,其中Reid群含13个自交系,占比为7.26%,热带亚热带群含166个自交系,占比为92.74%。热带亚热带群又可细分为7个亚群,其中以Suwan群和CM群为主,分别含56和51个自交系,占比分别为31.28%和28.49%。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CA1v3中玉米自交系聚类情况与系统发育进化树聚类结果基本一致,能明显区分Reid群和热带亚热带群,且热带亚热带群中大多自交系分布在CM群和Suwan群参考自交系附近。IBD分群结果显示,Reid群、Suwan群、CM群和A群的自交系数量分别有21、47、64和47个。系统进化分析、主成分分析和IBD分群韦恩图显示,三者共属Reid群、Suwan群、CM群和A群的自交系数量分别为12、35、18和11个。【结论】广西玉米自交系来源复杂,遗传背景相似,不同分析方法的划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需结合育种实践进行类群划分。广西选育的西南骨干玉米自交系ZNC442和桂A10341均属于A群,最理想组配模式为A群×Reid群,其次是A群×Suwan群和A群×CM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革屑负载壳聚糖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3
作者 郑顺姬 胡芳 曹向禹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9-223,共5页
以废革屑作为载体,通过戊二醛交联剂将壳聚糖嫁接于革屑上,制备胶原纤维基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酸性红A-2BF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染料废水的pH、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该吸附过程建立了适当的模型,描述了... 以废革屑作为载体,通过戊二醛交联剂将壳聚糖嫁接于革屑上,制备胶原纤维基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酸性红A-2BF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染料废水的pH、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该吸附过程建立了适当的模型,描述了其吸附行为,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改性前后废革屑的结构。结果表明,在废液初始浓度为100mg/L,pH=4.0,吸附剂添加量为0.05g/100mL条件下吸附2.0h,吸附剂对溶液中染料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96.7%和188.2mg/g。该吸附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为自发的吸热过。FT-IR分析表明,壳聚糖成功接枝到性废铬革屑,可为吸附染料提供吸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革屑 壳聚糖 废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圆级芯片表面电沉积镍钨合金初期探索性研究
4
作者 吴王平 安宇澳 +2 位作者 黎鑫 汪涛 焦严涛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3,共8页
针对晶圆级芯片表面电沉积钨合金技术展开探索性研究,旨在改善电沉积过程中镀层质量差、钨含量低等问题,以提升其在高性能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潜力。研究以镍钨合金为对象,因其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被认为是芯片制造中互连层与阻... 针对晶圆级芯片表面电沉积钨合金技术展开探索性研究,旨在改善电沉积过程中镀层质量差、钨含量低等问题,以提升其在高性能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潜力。研究以镍钨合金为对象,因其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被认为是芯片制造中互连层与阻挡层材料的潜在选择。然而,现有技术在芯片表面形成高质量镀层时存在诸多限制。本研究通过调整电解液配方、电流密度和温度等参数,系统研究这些工艺参数对沉积层质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对沉积层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以评估其微观结构质量和成分比例,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晶体结构。同时,通过显微硬度测试不同参数下沉积层的硬度,从而评价其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电沉积参数显著影响镍钨合金沉积层的质量;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可获得表面平整、致密且硬度高的沉积层,并有效提升钨的含量。本研究为优化电沉积镍钨合金工艺、制备高性能芯片互连层和阻挡层材料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钨合金 晶圆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碴比表面积的完整岩体TBM破岩效率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闫长斌 石雨萱 +3 位作者 李严 李庆民 刘永胜 吴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468,共13页
岩碴是TBM掘进过程中岩~机相互作用的直接产物,其破碎程度、形态特征、粒径分布等信息是TBM破岩效率的重要反馈指标。基于岩碴现场筛分试验和室内三维扫描试验,定量分析了TBM岩碴的形态特征及其随粒径变化的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岩碴粒径... 岩碴是TBM掘进过程中岩~机相互作用的直接产物,其破碎程度、形态特征、粒径分布等信息是TBM破岩效率的重要反馈指标。基于岩碴现场筛分试验和室内三维扫描试验,定量分析了TBM岩碴的形态特征及其随粒径变化的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岩碴粒径分布规律的比表面积计算方法,准确计算了不同粒径分布条件下岩碴比表面积的真实值。结合岩碴新表面理论指标对岩碴比表面积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分析了岩碴比表面积与TBM破岩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碴粒径增大,岩碴的球形度和扁平度逐渐减小、伸长度逐渐增大。总体上,岩碴的伸长度越大、扁平度和球形度越小,粗糙度指数就越大,TBM破岩效率越高。采用积分的方法,利用表面积预测函数与累积分布函数可计算得到岩碴试样比表面积真实值且分析发现其数据可近似表示单位质量岩体破碎后新增表面积的大小。岩碴比表面积SW与新表面理论指标Sa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可以相互验证其准确性与合理性,但相比新表面理论指标Sa,比表面积SW具有更清晰的物理意义和更为直观的数字结果。岩碴比表面积随TBM掘进比能、贯入度指数增加而增大,随粗糙度指数增大而减小,即岩碴比表面积可较好地描述岩石破碎程度及能量消耗,岩碴比表面积越大,岩碴就越破碎,TBM破岩效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岩碴 破岩效率 三维扫描 形态特征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硅像素芯片Topmetal的束流定位探测器实验研究
6
作者 刘军 高超嵩 +1 位作者 汪虎林 孙向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7,共8页
束流定位探测器可以用来监测加速器束流的位置、强度、束斑大小等信息,是粒子加速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Topmetal是一种采用半导体CMOS工艺生产的硅像素芯片,具有噪声低、位置分辨率高等特点。该研究利用硅像素芯片Topmetal作为气体探测... 束流定位探测器可以用来监测加速器束流的位置、强度、束斑大小等信息,是粒子加速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Topmetal是一种采用半导体CMOS工艺生产的硅像素芯片,具有噪声低、位置分辨率高等特点。该研究利用硅像素芯片Topmetal作为气体探测器的电荷收集电极设计了非阻挡式束流定位探测器。为了研究束流定位探测器的性能,设计了一套读出电子学系统,并利用^(241)Amα源和重离子束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子学系统工作正常,探测器能够正常观察到粒子径迹。该实验研究为高位置分辨束流定位探测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像素芯片 Topmetal 束流定位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免疫磁分离
7
作者 金彦 王敬依 +4 位作者 程佳宁 于乐民 张壁臣 张一博 许童羽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9,共10页
开发一种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分离与富集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该系统由微流控芯片、微控制器、电磁分离与混合模块组成,具备电磁驱动混合和磁分离功能,能够实现免疫磁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孵育、分离与富集。在最优条件下,可... 开发一种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分离与富集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该系统由微流控芯片、微控制器、电磁分离与混合模块组成,具备电磁驱动混合和磁分离功能,能够实现免疫磁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孵育、分离与富集。在最优条件下,可以在13 min内实现对牛奶样品中浓度范围为2×10^(1)~2×10^(6) CFU/m L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捕获与分离,捕获率在33.3%~67.5%之间,最低检测限为20 CFU/m L。因此,这种高度集成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能够从复杂食品基质中迅速、准确地富集目标细菌,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应对食源性疾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免疫磁珠 免疫磁分离 主动电磁混合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旁路分析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硬件木马检测方法
8
作者 王建新 邓昊东 +1 位作者 肖超恩 张磊 《信息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0-426,共7页
针对芯片功耗数据采集时易受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多旁路分析方法,利用动态电流和电磁辐射之间的内在关系识别硬件木马的存在,搭建了能够同时对芯片的动态功耗与电磁辐射进行采集和存储的双通道检测平台,得到了功... 针对芯片功耗数据采集时易受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多旁路分析方法,利用动态电流和电磁辐射之间的内在关系识别硬件木马的存在,搭建了能够同时对芯片的动态功耗与电磁辐射进行采集和存储的双通道检测平台,得到了功耗和电磁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曲线,区分出了无硬件木马芯片与硬件木马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旁路参数的硬件木马检测方法能够筛选出含有面积仅占待测芯片0.28%的硬件木马的芯片,且能区分出待测芯片中面积相差仅为0.08%的2种硬件木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木马 旁路分析 皮尔逊相关系数 芯片安全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温光敏雄性核不育两系法杂交小麦杂种优势群分析
9
作者 丁明亮 李宏生 +6 位作者 杨忠慧 刘琨 尹健 唐雄 唐耀 杨木军 李绍祥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为分析云南温光敏雄性核不育两系法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群,利用15K SNP小麦育种芯片对K43S、K47S、K63S、K64S、K66S和K78S共6个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及不同来源的302份恢复系进行分子标记聚类分群。结果表明,6份不育系和302份恢复系... 为分析云南温光敏雄性核不育两系法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群,利用15K SNP小麦育种芯片对K43S、K47S、K63S、K64S、K66S和K78S共6个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及不同来源的302份恢复系进行分子标记聚类分群。结果表明,6份不育系和302份恢复系被划分为10个类群。在已知19个强优势组合中,3个不育系与所有类群都可以产生强优势组合,但以恢复系含近缘种质(6/19)或地理远缘恢复系(10/19)产生强优势组合的概率更高,这两种类群将是今后构建小麦杂交优势群的重点。聚在同一类群的不育系与恢复系之间杂交能产生超标优势的组合数(6/19)远少于不同类群间的超标优势的组合数(13/19)。SNP芯片能有效用于小麦杂种优势群划分;基于SNP标记的遗传相似度可指导强优势组合测配和构建小麦杂种优势群;不育系和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不一定能产生杂种优势,但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其不育系和恢复系之间必定有足够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杂种优势群 温光敏核不育系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厚度DH36-Z35钢打底焊不清根焊接接头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10
作者 朱军 方晨鹏 +4 位作者 连江滨 姚秋峰 叶建明 罗伟 窦战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4,共6页
本研究采用半自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打底(焊丝CHW50C6SM)+自动埋弧焊SAW填充和盖面对正火态60 mm厚DH36-Z35海工钢对接平焊,研究打底焊不清根对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焊缝组织主要为先共析和针状铁素体,... 本研究采用半自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打底(焊丝CHW50C6SM)+自动埋弧焊SAW填充和盖面对正火态60 mm厚DH36-Z35海工钢对接平焊,研究打底焊不清根对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焊缝组织主要为先共析和针状铁素体,热影响粗晶区组织为板条和粒状贝氏体,细晶区为等轴铁素体和珠光体。打底焊不清根焊接接头的强度、塑性和-20℃冲击韧性与清根接头相当,满足焊接相关制造要求,可取消打底焊清根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工钢 不清根焊接 大厚度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桂芯一号”液相芯片的南丹瑶鸡鸡冠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1
作者 杨祝良 罗锦堂 +3 位作者 张珍 黎剑能 李福球 杨秀荣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6-1728,共13页
【目的】筛选影响南丹瑶鸡鸡冠性状的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以期为南丹瑶鸡鸡冠性状的选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收集了464只南丹瑶鸡在7、10、15、18、22、26周龄的鸡冠表型,同时采集试验鸡血样提取DNA,并通过“桂芯一号”液... 【目的】筛选影响南丹瑶鸡鸡冠性状的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以期为南丹瑶鸡鸡冠性状的选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收集了464只南丹瑶鸡在7、10、15、18、22、26周龄的鸡冠表型,同时采集试验鸡血样提取DNA,并通过“桂芯一号”液相芯片进行分型。使用GEMMA软件的单变量混合线性模型对不同周龄南丹瑶鸡鸡冠的高度、长度、厚度和面积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利用ANNOVAR对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注释,并对注释到的基因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南丹瑶鸡鸡冠面积、鸡冠高度、鸡冠长度、鸡冠厚度4个表型指标分别关联到7、8、21和10个SNPs位点,共注释到37个基因,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注释,最终筛选出7个与南丹瑶鸡鸡冠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CELF2、MAP7、MAP3K5、AKT3、IFNGR1、IL20RA和MANBA。【结论】本研究鉴定了39个与南丹瑶鸡鸡冠性状潜在相关的SNPs,并筛选出7个可能影响鸡冠大小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南丹瑶鸡鸡冠性状的选育提供了有效分子标记,为培育优良地方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丹瑶鸡 鸡冠 “桂芯一号”液相芯片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天线谱估计的GNSS干扰源测向定位
12
作者 胡铁乔 梁永超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5,共8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受到干扰会对民航飞行导航造成严重的影响,且传统监测设备体积大、干扰源定位过程繁琐等问题,对课题组设计的无线电采集设备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实现GNSS干扰源实时定位系统:系统由采集处理端和监测端组成,具...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受到干扰会对民航飞行导航造成严重的影响,且传统监测设备体积大、干扰源定位过程繁琐等问题,对课题组设计的无线电采集设备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实现GNSS干扰源实时定位系统:系统由采集处理端和监测端组成,具有采集处理模式、高速数据传输模式、回溯模式和空闲模式;采集处理模式和回溯模式包括测向算法模块,用于解算干扰来向;根据测向的结果,使用交叉定位法对干扰源实现定位,并将定位结果显示在上位机定位界面的地图中。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全球定位系统(GPS)的L1频段连续波干扰信号和周期脉冲干扰信号分别测向定位测试,系统定位成功率可为96.43%,定位最大误差均值在13.64 m,验证了该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YNQ-7020芯片 AD9361射频收发芯片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交叉定位法 阵列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ADC10Z切削过程切屑形貌影响规律仿真研究
13
作者 杨杨 陈建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3,98,共7页
针对铝合金ADC10Z切削过程中,从不同切屑形貌的角度建立了高速切削的二维正交切削有限元仿真模型。基于金属切削理论,提出了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切屑形状、切削力和切削温度随切削速度的变化规... 针对铝合金ADC10Z切削过程中,从不同切屑形貌的角度建立了高速切削的二维正交切削有限元仿真模型。基于金属切削理论,提出了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切屑形状、切削力和切削温度随切削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切屑形态由连续型向锯齿型转变,再向连续型转变。当切削速度低于600m/min或高于1800m/min时,锯齿形切屑形态减弱,切削温度得到降低。该研究为切削加工铝合金ADC10Z过程中对锯齿状切屑进行控制,提高加工表面质量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切屑形貌 切削温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超声复合辅助车削SiCp/Al的切屑形成演变过程分析
14
作者 林洁琼 解略 +2 位作者 于行 谷岩 周晓勤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179,共13页
目的 SiCp/Al复合材料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具有高硬度、高抗弯强度以及热膨胀系数低等优异的物理性能,但其加工过程困难。旨在揭示脉冲激光-超声复合辅助车削SiCp/Al复合材料的切屑形成机理。方法 建立理论模型来确定最小未变形切屑厚... 目的 SiCp/Al复合材料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具有高硬度、高抗弯强度以及热膨胀系数低等优异的物理性能,但其加工过程困难。旨在揭示脉冲激光-超声复合辅助车削SiCp/Al复合材料的切屑形成机理。方法 建立理论模型来确定最小未变形切屑厚度,进而揭示脉冲激光-超声复合辅助车削SiCp/Al切屑形成的临界条件。并比较常规车削、脉冲激光辅助车削和脉冲激光-超声复合辅助车削的切屑形态,探究脉冲激光功率对切屑形成机理的影响。结果 研究表明,当脉冲激光作用于材料表面时,会产生热软化效应。这种效应使材料更易去除,并减少了切屑自由表面颗粒的破损程度。此外,在超声振动的辅助下,切屑连续性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对加工后工件表面形貌测试发现,脉冲激光-超声复合辅助加工的表面粗糙度最小,为0.388μm,与常规加工相比降低了70.8%;脉冲激光-超声复合辅助加工的亚表面变形层厚度最小,为37.28μm。结论 通过深入分析复合车削切屑的形成及其对表面质量的影响,为优化SiCp/Al复合材料的表面质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用的加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超声复合辅助车削 SICP/AL 切屑形成机理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共生:脑芯片的监管挑战和三维建构
15
作者 张曼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神经科技创新所内含的技术和操作风险,甚至有诱发系统性风险之可能,迫使监管者必须给予有力回应。然而,固有的信息不对称、伦理审查弹性较差和法律滞后等问题,使得以普适性伦理审查和法律惩戒为核心构建的传统二维监管体系无法有效应对... 神经科技创新所内含的技术和操作风险,甚至有诱发系统性风险之可能,迫使监管者必须给予有力回应。然而,固有的信息不对称、伦理审查弹性较差和法律滞后等问题,使得以普适性伦理审查和法律惩戒为核心构建的传统二维监管体系无法有效应对芯片入脑的“人机共生”交互进化的技术特质,因此必须在伦理和法律监管维度之外增加智能维度,形塑三维监管体系。智能维度的监管致力于依靠“智能技术体系”构建精准性和限时性监管,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构筑起精细化脑芯片数据采集和解码系统、阶段性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敏捷监管反馈循环,突破了传统科技监管的困局,创新了监管方式,实现了技术发展安全与效率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技 脑芯片 人机共生 智能治理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分析嘉定梅山猪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及其应用
16
作者 涂尾龙 王洪洋 +5 位作者 张莺莺 黄济 高骏 甘叶青 卞益 谈永松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89-95,共7页
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对333头嘉定梅山猪进行SNP分型,分析嘉定梅山猪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计算嘉定梅山猪群体近交系数,通过进化树重新划分家系,并以新家系为基础规划保种方案,指导保种生产。... 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对333头嘉定梅山猪进行SNP分型,分析嘉定梅山猪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计算嘉定梅山猪群体近交系数,通过进化树重新划分家系,并以新家系为基础规划保种方案,指导保种生产。结果表明:嘉定梅山猪群体观察杂合度为0.173,期望杂合度为0.175,平均基因组近交系数为0.148,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根据SNP芯片对梅山猪群体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剔除生产性能较低种猪,将种猪群体划分为7个家系。据新家系制定配种计划生产,2024年嘉定梅山猪产仔数较上一年平均提高2.11头,产活仔数平均提高0.97头。该研究可为提高嘉定梅山猪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定梅山猪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芯片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重症感染病原耐药监测协作网2023年细菌耐药监测
17
作者 周金兰 陆国平 +55 位作者 闫钢风 刘静 闫慧源 付盼 王传清 张育才 周益平 张泓 潘芬 王莹 任宏 李娟珍 黄卫春 黄娇甜 刘健龙 张晨美 陈振杰 周明明 成怡冰 张群群 高凯杰 肖署芳 何娟 蒋立 陈赫赫 郑耀 陈群英 杨卫国 马伟科 孟青 陈建莉 林谊 江倩倩 朱碧溱 施惠萱 马晓波 王义 杜彦强 王增国 柏振江 黄赛虎 黄莉莉 金丹群 童文佳 张晨宇 洪少贤 黄育坤 黄美恋 诸澎伟 李勇 唐晨杰 许惠敏 李玉霞 丁航海 陈媛媛 周树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5,共9页
背景中国儿童重症感染病原耐药监测协作网(China PICU pathogen surveillance network,CHIPS)于2021年成立,每年对国内18家三级甲等医院PICU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了解PICU主要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情况。目的分析2023年PICU主要... 背景中国儿童重症感染病原耐药监测协作网(China PICU pathogen surveillance network,CHIPS)于2021年成立,每年对国内18家三级甲等医院PICU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了解PICU主要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情况。目的分析2023年PICU主要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国内1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PICU病房。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23年标准。主要结局指标PICU主要的细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023年CHIPS共分离5706株非重复临床菌株,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41.4%和58.6%。分离的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5%),肺炎链球菌(8.8%),鲍曼不动杆菌(8.6%),肺炎克雷伯菌(8.4%),铜绿假单胞菌(7.6%)。下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标本来源(68.6%),其最主要的分离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5%)和肺炎链球菌(11.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检出403株、479株、489株、433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检出率分别为4.5%、20.0%、56.2%、19.9%。除天然耐药菌株外,其他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和肠杆菌目细菌对替加环素、黏菌素、多黏菌素B均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2.6%。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中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69.9%和100%,对阿奇霉素的非敏感率分别为58.3%和47.7%。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分别检出999株、201株、145株,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RSE)和甲氧西林耐药人葡萄球菌人亚种(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hominis ss.hominis,MRSH)的检出率分别为36.9%、83.5%和84.9%,甲氧西林耐药菌株相比于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表现出更高的耐药性,尚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2023年,PICU患儿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高度耐药性,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较儿童整体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细菌耐药 chips 20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识别高效智能植保装置设计
18
作者 刘培学 李馨婵 许霞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5-9,共5页
传统植保喷药方式存在喷洒不均匀、用药量大、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单片机设计了一款智能植保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自动避障、遥控农药喷洒、植物图像识别区分及除草植保功能。装置由STM32系列单片机、OpenMV识别模块、光电自... 传统植保喷药方式存在喷洒不均匀、用药量大、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单片机设计了一款智能植保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自动避障、遥控农药喷洒、植物图像识别区分及除草植保功能。装置由STM32系列单片机、OpenMV识别模块、光电自动避障模块、NRF24L01无线通讯模块、显示模块共同组成。测试结果表明,智能植保装置性能良好,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 单片机 农药喷洒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孙东晓 郑伟杰 +2 位作者 贺巾锋 张毅 宋建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4期106-114,共9页
自2009年始,奶牛育种进入基因组选择时代并带来革命性变化,实现了青年公牛早期准确选择,大幅度缩短育种周期并降低育种成本。欧美奶业发达国家已有比较成熟的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产奶性状的基因组评估准确性达80%以上。... 自2009年始,奶牛育种进入基因组选择时代并带来革命性变化,实现了青年公牛早期准确选择,大幅度缩短育种周期并降低育种成本。欧美奶业发达国家已有比较成熟的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产奶性状的基因组评估准确性达80%以上。我国自2012年启动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评估工作。目前,基因组选择技术不仅全面应用于青年公牛,越来越多后备母牛也开始参加基因组检测,用于组建育种核心群、筛选胚胎供体及精准选种选配。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是最通常的基因组遗传评估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基于测序数据及整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转录组等多组学信息的基因组评估新方法,有望进一步提高评估准确性。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为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的完善与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基因组选择 遗传进展 基因组遗传评估 育种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V可编程约瑟夫森结阵特性与激励系统研究
20
作者 王曾敏 李红晖 +4 位作者 段梅梅 吴然 王思云 廖福剑 王磊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研究了10 V可编程约瑟夫森结阵的结构和低温超导特性,分析了10 V可编程结阵的激励算法和激励系统结构,提出了数字多用表的结阵超导特性扫描方法,与传统基于示波器的观测方法相比,大幅提升了结阵超导特性扫描和评估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 研究了10 V可编程约瑟夫森结阵的结构和低温超导特性,分析了10 V可编程结阵的激励算法和激励系统结构,提出了数字多用表的结阵超导特性扫描方法,与传统基于示波器的观测方法相比,大幅提升了结阵超导特性扫描和评估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各子阵列的临界电流均大于4 mA,在注入微波后,各子阵列正向和负向量子电压台阶宽度均大于1.5 mA,设计和研制的10 V可编程结阵激励和超导特性扫描系统,能够较好地为10 V约瑟夫森结阵提供激励,为开展无液氦10 V量子电压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计量 量子电压标准 10 V可编程约瑟夫森结阵 结阵激励系统 结阵超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