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0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ed Ion Sampling Techniques for In-situ Neutral Gas and Low-energy Ions Exploration of Main-belt Comet
1
作者 WANG Xinyue ZHANG Aibing +4 位作者 SU Bin DU Dan KONG Linggao TIAN Zheng ZHENG Xiangzhi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9-760,共12页
One of the detection objectives of the Chinese Asteroid Exploration mission is to investigate the space environment near the Main-belt Comet(MBC,Active Asteroid)311P/PANSTARRS.This paper outlines the scientific object... One of the detection objectives of the Chinese Asteroid Exploration mission is to investigate the space environment near the Main-belt Comet(MBC,Active Asteroid)311P/PANSTARRS.This paper outlines the scientific objectives,measurement targets,and measurem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posed Gas and Ion Analyzer(GIA).The GIA is designed for in-situ mass spectrometry of neutral gases and low-energy ions,such as hydrogen,carbon,and oxygen,in the vicinity of 311P.Ion sampling techniques are essential for the GIA's Time-of-Flight(TOF)mass analysis capabilities.In this paper,we present an enhanced ion sampling techniqu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n ion attraction model and an ion source model.The ion attraction model demonstrates that adjusting attraction grid voltage can enhance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low-energy ions and mitigate the repulsive force of ions during sampling,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satellite's surface positive charging.The ion source model simulates the processes of gas ionization and ion multiplication.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IA can achieve a lower pressure limit below 10-13Pa and possess a dynamic range exceeding 10~9.These performances ensure the generation of ions with stable and consistent current,which is crucial for high-resolution and broad dynamic range mass spectrometer analysis.Preliminary testing experiments have verified GIA's capability to detect gas compositions such as H2O and N2.In-situ measurements near 311P using GIA are expected to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asteroid activity mechanisms,the 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and ionized environments of main-belt comets,the interactions with solar wind,and the origin of Earth's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al gas low energy ions sampling techniques ion sampling techniques investigate space environment main belt comet gas ion analyzer gia situ measu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ticle Velocity Measurement for Spherical Wave in Solid
2
作者 郑学锋 王占江 +1 位作者 林俊德 沈钧毅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6年第2期96-101,共6页
An experimental technique for research on spherical divergent wave propagation in a solid has been developed, in which the source of generating spherical wave is a center initiating explosive charge designed in a mini... An experimental technique for research on spherical divergent wave propagation in a solid has been developed, in which the source of generating spherical wave is a center initiating explosive charge designed in a mini-spherical shape with yield equivalent to 0.125?g and 0.486?g TNT and a set of circular electromagnetic particle velocity gages is used to record the particle velocity histories. By using the circular electromagnetic particle velocity gages, the signal outputs not only are unattenuated due to the geometrical divergence, but also represent the average of the measured dynamic states of the medium over a circle on the wavefront.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is technique are very useful for the study of spherical divergent wave propagation in a solid, especially in an inhomogeneous soli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terial dynamics. Many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in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and granite by means of the technique, and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ests was shown to be good. The measurement technique of the circular electromagnetic particle velocity gages is also suitable to the case of cylindrical wa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波 质点速度 光谱信号 频率 核能 核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波频谱分析的激光多普勒振动信号解调
3
作者 朱军 张明蔚 +3 位作者 施鹏磊 侯聪 李翔 俞本立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3,共9页
激光多普勒振动测量多采用激光外差法,其解调过程中需采用正交混频、滤波、反正切等运算,过程较为复杂,硬件要求较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多普勒载波信号的频谱分析的方法,利用载波主频与振动信号引起的边频之间的强度关系,直接解析... 激光多普勒振动测量多采用激光外差法,其解调过程中需采用正交混频、滤波、反正切等运算,过程较为复杂,硬件要求较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多普勒载波信号的频谱分析的方法,利用载波主频与振动信号引起的边频之间的强度关系,直接解析出振动目标的振幅与频率信息,最大可检测量不受传统外差解调极限的限制。并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与标准振动源的对标实验中,在距离振动目标17 m、振动目标频率范围为60 Hz~20 kHz的条件下,散射光信号实测幅值范围为21.44 pm~44.21μm,与参考值相比,展示出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文所提频谱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平稳振动信号的非接触远距离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测振 频谱分析 多普勒信号 相干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合成技术的时栅增量式测量方法研究
4
作者 高忠华 张倩倩 +2 位作者 周进 杨鑫龙 付敏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2,共6页
针对时栅无法直接实现增量式测量并输出按位置等分的增量信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合成技术的时栅增量式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微小时间段的角度增量,采用直接频率合成技术(DDS)将角度增量转化为对应频率的增量信号并实现输出,... 针对时栅无法直接实现增量式测量并输出按位置等分的增量信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合成技术的时栅增量式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微小时间段的角度增量,采用直接频率合成技术(DDS)将角度增量转化为对应频率的增量信号并实现输出,从而实现增量式测量。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实验,分析了增量式测量方法的输出信号频率和分辨率等关键特性,完成了算法推导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时栅增量式测量方法引入的误差在±1.5″以内,通过在电机上实测,电机转速分别为5 r/min和250 r/min,时栅增量式测量的角度动态误差在±10.5″以内,该精度满足了工业现场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式时栅 增量式时栅 增量式测量方法 直接频率合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型钢构件几何缺陷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俊峰 张江川 +1 位作者 韩东光 任立群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为完善冷弯型钢(CFS)构件设计体系中的几何缺陷部分,通过缺陷分类、测量技术、模拟理论等方法对各国的相关试验与理论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规范缺乏畸变缺陷的相关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测量技术方面,接触式测量法和非接触... 为完善冷弯型钢(CFS)构件设计体系中的几何缺陷部分,通过缺陷分类、测量技术、模拟理论等方法对各国的相关试验与理论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规范缺乏畸变缺陷的相关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测量技术方面,接触式测量法和非接触式测量法在成本、测量精度和数据后处理等多个方面存在不同的优势和缺点;在数值模拟方法中,有限条法在分解屈曲模态、求解半波长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目前的几何缺陷模拟理论中,一致缺陷模态法最为简便,但理论依据不足,预测结果不够准确;传统组合模态法对整体缺陷的模拟不够准确,对于中长柱和长柱的预测结果偏于安全;一维频谱模态法将几何缺陷由时域变换至频域,缺陷幅值表现出一定周期性,预测结果较为准确;二维频谱法理论复杂,对畸变缺陷和整体缺陷的模拟存在局限性;机器学习为随机概率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需要大量的实测几何缺陷数据用以训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型钢 几何缺陷 数据分析 测量技术 模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干激光雷达的双偏振探测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晓翩 冯力天 +5 位作者 尹微 靳国华 彭涛 董吉辉 张永科 周鼎富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为了在大气遥感中对风场和退偏比进行联合分析,提出了一种双偏振相干探测方法。基于传统相干测风激光雷达(LiDAR),设计了能实现正交偏振信号分集接收的探测系统,并推导了此系统下大气退偏比计算原理;搭建系统并进行了实验,在不同天气条... 为了在大气遥感中对风场和退偏比进行联合分析,提出了一种双偏振相干探测方法。基于传统相干测风激光雷达(LiDAR),设计了能实现正交偏振信号分集接收的探测系统,并推导了此系统下大气退偏比计算原理;搭建系统并进行了实验,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对比观测平行偏振光和垂直偏振光径向风速信息,结合实时大气退偏比参数双维度描述大气状态。结果表明,激光发射能量为100 J、脉宽为400 ns、距离分辨率为30 m时,阴天、雾天、雨天、晴天径向风速测程分别可达6.0 km、5.5 km、3.0 km、3.0 km;大气退偏比测程为2.0 km、2.0 km、1.0 km、1.0 km;测程内双通道径向风速的一致性不随天气而变化。该研究为大气多要素一体化探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雷达 双偏振接收 相干多普勒测风 大气退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微压力研究进展
7
作者 禹昌彬 陈伟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26,共5页
耳蜗压力和耳蜗结构、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耳蜗生理和病理以及临床疾病和耳蜗微压力关系紧密。对耳蜗微压力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动物及尸体中进行,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和构建了一些力学模型去解释耳蜗工作机制。传统的耳蜗测压技术缺点明显,... 耳蜗压力和耳蜗结构、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耳蜗生理和病理以及临床疾病和耳蜗微压力关系紧密。对耳蜗微压力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动物及尸体中进行,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和构建了一些力学模型去解释耳蜗工作机制。传统的耳蜗测压技术缺点明显,目前光纤压力传感器已在啮齿动物和尸体颞骨中应用。本文重点对耳蜗微压力相关的结构因素,临床疾病及病理生理,测量技术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微压力 耳蜗结构 临床病理 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菌红素提取纯化及纯度检测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承之 万璟凯伊 +3 位作者 梁祥云 李晓轩 杨坤 李永红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共6页
灵菌红素(prodigiosin)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天然红色色素,因具有抗癌和抗菌等特性而备受关注。在简要介绍灵菌红素合成途径的基础上,对灵菌红素提取工艺(固液分离、萃取、旋蒸等步骤)、纯化方法(硅胶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 灵菌红素(prodigiosin)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天然红色色素,因具有抗癌和抗菌等特性而备受关注。在简要介绍灵菌红素合成途径的基础上,对灵菌红素提取工艺(固液分离、萃取、旋蒸等步骤)、纯化方法(硅胶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及纯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不同萃取剂的萃取效果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萃取剂选择的重要性,为促进灵菌红素临床与工业应用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菌红素 提取工艺 纯化技术 纯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流氦流场可视化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胡应璇 李国良 +4 位作者 黄雯琳 张俊佩 童欣 邱利民 包士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3-862,共10页
流场可视化是非接触式、全局高精度的新兴测量技术,测得的精细超流氦流场与传热信息能够为超导大科学装置的冷却系统设计提供数据和关联式支撑.超流氦具有量子特性,示踪物与量子涡旋的相互作用程度显著影响流场可视化测量的准确性.基于... 流场可视化是非接触式、全局高精度的新兴测量技术,测得的精细超流氦流场与传热信息能够为超导大科学装置的冷却系统设计提供数据和关联式支撑.超流氦具有量子特性,示踪物与量子涡旋的相互作用程度显著影响流场可视化测量的准确性.基于不同示踪物,深入讨论电子气泡法、微粒示踪法和分子示踪法3种主要的流场可视化方法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依据实验目的选择示踪物、搭建合适的光路和进行数据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流氦 流场可视化技术 超导冷却 低温测量 量子涡旋 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体格测量、体成分与定量CT腰椎骨密度相关性
10
作者 刘澳 周菁 +9 位作者 孙永兵 戚昕 杜亚玮 周阳 李中林 武肖玲 邹智 吕雪 李永丽 李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技术测量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探讨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技术测量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探讨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格检查的1152名中老年男性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体脂肪质量与体肌肉质量数据,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BFP)与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同时使用QCT技术测量受试者腰椎BMD值,按照BMI进行分组,分为BMI正常组(18.5≤BMI<24 kg/m^(2))、超重及肥胖组(BMI为>24 kg/m^(2)),并在两组中分别按照骨量诊断标准进行讨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腰椎BMD的相关性。结果在BMI正常组中,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收缩压、腰臀比、BFP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SMI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P均<0.05);超重及肥胖组中,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收缩压、腰围、腰臀比与BFP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SMI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正常组中腰椎BMD值与年龄、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85,r=-0.122,r=-0.199,r=-0.168,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226,P<0.05);超重及肥胖组中腰椎BMD值与年龄、收缩压、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9,r=-0.087,r=-0.101,r=-0.187,r=-0.199,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251,P<0.05)。在校正年龄因素后,偏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BMI正常组中腰椎BMD值与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57,r=-0.212,r=-0.134,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167,P<0.05);超重及肥胖组中腰椎BMD值与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20,r=-0.163,r=-0.126,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159,P<0.05)。结论腰围、腰臀比、BFP、SMI与中老年男性体检人群腰椎BMD值密切相关,对肥胖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管理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技术 腰椎BMD 体格测量 体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镜参考型非定域干涉测角系统研究
11
作者 方振远 张宝武 +3 位作者 朱玲 许子杰 孙怡 罗贤欢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5-80,共6页
非定域干涉测角系统利用其产生的同心干涉圆环圆心侧移量来描述被测角度的变化。针对该技术中圆心侧移方向与被测角偏转方向的关系、系统有效测量量程大小、仪器分辨率高低等方面的问题,以前镜参考型结构系统为对象,采用虚拟仿真和实体... 非定域干涉测角系统利用其产生的同心干涉圆环圆心侧移量来描述被测角度的变化。针对该技术中圆心侧移方向与被测角偏转方向的关系、系统有效测量量程大小、仪器分辨率高低等方面的问题,以前镜参考型结构系统为对象,采用虚拟仿真和实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探究。首先建立了前镜参考型测角系统中干涉同心圆环的圆心侧移与被测角偏转之间的理论关系,其次构建了Zemax虚拟仿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最终搭建实体仪器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前镜参考型非定域干涉测角系统的干涉圆心侧移方向与被测角度偏转方向相同;在既定参数条件下,系统最大有效量程为900 mm,分辨率随测量量程的增大而逐渐降低,最小量程时最高分辨率为0.024 6″。该前镜参考型非定域干涉测角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应用场景广、可根据测量任务灵活地调整分辨率和测量范围等优点,可以胜任小角度及直线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域干涉 Tolansky干涉 微小角度测量 激光干涉技术 干涉测角系统 光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崩岗侵蚀调查与监测防治技术进展
12
作者 邓羽松 蔡崇法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3,共12页
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特有的土壤侵蚀地貌,由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形成。崩岗侵蚀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农业生产,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崩岗侵蚀调查旨在明确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掌握崩岗的基本信息,有利于科学制定南方红壤丘陵... 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特有的土壤侵蚀地貌,由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形成。崩岗侵蚀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农业生产,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崩岗侵蚀调查旨在明确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掌握崩岗的基本信息,有利于科学制定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本文聚焦崩岗调查方法,从发生区域、组成要素介绍崩岗调查的方法,并结合崩岗侵蚀的影响因素阐述调查内容,在此基础上梳理崩岗监测技术、风险评估方法及防治措施。探明崩岗侵蚀研究方法和技术对土壤侵蚀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类似侵蚀地貌的研究提供样本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侵蚀 调查方法 监测技术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测量技术飞机表面波纹度检测研究
13
作者 王杨 王胤棋 +1 位作者 赵华 温远光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为提升飞机外表面质量检测能力,实现飞机表面波纹度高效、高精检测,探索基于光学测量技术的飞机外表面波纹度检测和评价策略。以飞机大型部件外表面波纹度检测为研究对象,分析摄影测量技术与光学扫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结合产品结构形式... 为提升飞机外表面质量检测能力,实现飞机表面波纹度高效、高精检测,探索基于光学测量技术的飞机外表面波纹度检测和评价策略。以飞机大型部件外表面波纹度检测为研究对象,分析摄影测量技术与光学扫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结合产品结构形式和质量要求,采用摄影测量技术与光学扫描技术相结合手段,获取部件外表面点云数据。基于测量技术特点依据现行有效航空标准,提出以多条外表面截面线波纹度数值全面反映外表面波纹度情况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被测部件外表面波纹度最小为0.0008 mm,最大为0.0024 mm,平均为0.0014 mm,整个测量过程耗时48 min。该方法可有效解决大场景下大型部件表面波纹度检测问题,测量精度和效率能满足航空武器装备表面波纹度质量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大部件表面 波纹度 摄影测量技术 光学扫描测量技术 波纹度评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曲线重构和地震波阻抗反演的煤系关键金属矿层精细勘探技术
14
作者 王雷 祖淯文 +5 位作者 邸立伟 杨敏芳 边晓 凌紫玉 邵龙义 鲁静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7-784,共8页
云南东部和贵州西部(滇东—黔西)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底部,赋存着累计厚度达数米、以高自然伽马(GR)异常为特征的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简称矿层)。利用地震工作手段及传统波阻抗反演,可有效地区分砂岩和泥岩,但受限于波阻抗... 云南东部和贵州西部(滇东—黔西)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底部,赋存着累计厚度达数米、以高自然伽马(GR)异常为特征的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简称矿层)。利用地震工作手段及传统波阻抗反演,可有效地区分砂岩和泥岩,但受限于波阻抗差异微小却无法识别矿层。为了构建对该矿层的精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论文基于测井和地震数据,以该矿层中镓(Ga)元素为例(临界工业品位50μg/g时自然伽马值>2.0 API),利用信息统计加权方法和矿层自然伽马数据重构了纵波速度曲线,使计算后得到的波阻抗曲线矿层信号增强了约120%,并将矿层约束在大于16000 g/cm^(3)·m/s的重构后波阻抗数值范围内,解决了利用波阻抗曲线识别关键金属矿层的技术难题。在利用重构波阻抗数据反演的地震剖面上,矿层边界清晰、横向可追索性好。经钻井验证,地震反演预测的矿层厚度误差介于-18.1%~16.7%之间。说明利用重构后波阻抗数据进行地震反演可以有效识别和追踪矿层,达到了对矿层精细探测的目的。该技术方法对有测井异常的煤系关键金属矿层精细勘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关键金属 测井曲线重构 波阻抗反演 勘探技术 二叠系 滇东-黔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放射分析化学的现状和展望
15
作者 侯小琳 史克亮 党海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7-418,共22页
放射分析化学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其以放射性核素及其形态和种态为研究对象,是聚焦核素分离材料、核素分离与测量技术、设备和方法研究的一门学科。几十年来,该学科在我国核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国家核安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 放射分析化学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其以放射性核素及其形态和种态为研究对象,是聚焦核素分离材料、核素分离与测量技术、设备和方法研究的一门学科。几十年来,该学科在我国核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国家核安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放射分析化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特效分离材料国产化、痕量放射性核素的高灵敏分析、海洋环境放射性分析、核燃料循环过程工艺分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专业技术队伍与科研平台的建设明显加强,有力支撑了我国国防建设、核环境安全保障、核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核燃料后处理的技术跃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和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应用发展的战略需求相比,在低水平难分析核素的高灵敏准确分析、复杂体系中核素形态的准确识别与分析、放射分析自动化、核素测量设备的自主研发等方面仍面临很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效分离材料与分析设备国产化创新、核素及其形态的原位自动化分析、放射性医药质控分析、大范围环境放射性在线监测和后处理等高辐射条件下自动化智能化分析测量系统的建设等方面研究,提高放射化学分析方法技术与分析仪器设备的自主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需要关注放射分析化学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强化放射分析标准化技术和方法、核设施退役多维度表征技术研发,拓展其在多领域应用,推动高水平放射分析化学平台和团队建设,全面提升我国放射分析化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分析 核素形态分析 核环境安全 放射性核素 萃取色谱树脂 核素测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压电单元的双端口金属腐蚀探针建模与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宇凡 王建军 +1 位作者 兰成明 罗明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8,共11页
压电智能金属腐蚀传感器已经在管道腐蚀监测方面备受关注,但大多采用单输出模式。在面对复杂恶劣的腐蚀环境时,单一阻抗信号的可靠性难以得到有效验证。为此,基于机电阻抗技术和双压电单元设计了一种双端口金属腐蚀探针。建立了探针在... 压电智能金属腐蚀传感器已经在管道腐蚀监测方面备受关注,但大多采用单输出模式。在面对复杂恶劣的腐蚀环境时,单一阻抗信号的可靠性难以得到有效验证。为此,基于机电阻抗技术和双压电单元设计了一种双端口金属腐蚀探针。建立了探针在双端口输出下的理论模型,求解了前两阶谐振和反谐振频率,并采用有限元模拟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此外,开展了人造定量腐蚀试验和无线阻抗测量试验探究了探针的定量腐蚀监测表现以及在线监测能力。结果表明:双端口输出的前两阶谐振和反谐振频率均随着杆长的减小而增加,可实现自校准功能;无线阻抗测量系统测定的频率值与传统阻抗分析仪的结果吻合较好。研究成果为开发无线自校准金属腐蚀探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探针 机电阻抗技术 自校准 有限元模拟 理论模型 无线阻抗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脉冲激光雕刻CFRP表面形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颂 余凡 +1 位作者 杨奇 胡沙沙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0,共7页
为了探究CO_(2)脉冲激光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加工工艺质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了扫描速率、激光功率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CFRP进行了圆形图案雕刻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激光功率为50 W和... 为了探究CO_(2)脉冲激光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加工工艺质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了扫描速率、激光功率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CFRP进行了圆形图案雕刻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激光功率为50 W和扫描速率为60 mm/s时发生穿透,且随着扫描速率降低,材料吸收能量增多而导致图案完全穿透;设定扫描速率为100 mm/s、功率在10 W~5 W范围内变化时,材料表面颜色逐渐出现了白色条纹;采用横向与纵向法测量雕刻后的材料表面粗糙度,两种测量方法均表明其粗糙度的数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规律,并在激光功率为7 W时粗糙度达到最小值(约为7.030μm);雕刻完成的材料经超声波清洗后,当激光功率为9 W、扫描速率为20 mm/s时,粗糙度达到最大值且表面残留物较少,此时雕刻效果较好。此研究结果可为脉冲激光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工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表面处理 测量方式 表面粗糙度 超声波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名市电白区圣女果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举措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春桃 李华锋 冯雨 《南方农机》 2025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茂名市电白区圣女果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举措,提升圣女果的产量和品质,推动产业升级。【方法】综合研究分析选地整地与品种选择、嫁接育苗技术、合理定植方法、肥水管理策略、搭架整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以及科... 【目的】研究茂名市电白区圣女果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举措,提升圣女果的产量和品质,推动产业升级。【方法】综合研究分析选地整地与品种选择、嫁接育苗技术、合理定植方法、肥水管理策略、搭架整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以及科技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品牌建设、市场推广和产业融合等推广举措的有效性。【结果】茂名市圣女果种植成效显著,高产栽培技术有效提升了圣女果的产量和品质,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结论】面对成本、气候和病虫害等挑战,建议加强科技培训、应用先进设施及农业技术、强化病虫害防控、拓展销售渠道以及融合乡村旅游,推动圣女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女果 高产栽培技术 推广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水稻种植技术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进展
19
作者 姚倩玉 李京芳 +3 位作者 左智 董家宾 徐继伟 徐锐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4期9-14,共6页
农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而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水稻种植布局的变化,高原水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原水稻种植的技术瓶颈,综述了高原水稻种植技术现状及其优... 农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而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水稻种植布局的变化,高原水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原水稻种植的技术瓶颈,综述了高原水稻种植技术现状及其优化措施,分析了技术融合对水稻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高原水稻可持续种植技术的集成方向,以期为促进高原水稻种植增效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技术 现状 优化措施 展望 研究进展 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数据扰动的动态均衡隐私模型
20
作者 谢玮璇 郭子裕 +2 位作者 左金鑫 郭辰青 陆月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3,共13页
针对现有隐私保护方案中对数据扰动的研究不足以及隐私度量与隐私保护结合不够充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数据扰动的动态均衡隐私模型(DBPM-DD)。首先,基于用户的隐私偏好和数据质量,设计了一种实时评估数据隐私的动态度量机制,精准度... 针对现有隐私保护方案中对数据扰动的研究不足以及隐私度量与隐私保护结合不够充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数据扰动的动态均衡隐私模型(DBPM-DD)。首先,基于用户的隐私偏好和数据质量,设计了一种实时评估数据隐私的动态度量机制,精准度量数据所包含的隐私信息量。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划分的数据重构机制,并据此给出了扰动数据的隐私度量方法,实现了隐私数据的多范式适配。最后,提出一种噪声尺度自适应调节方法,根据反馈的隐私度量结果,自适应调节噪声的强度,在确保用户隐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数据的可用性,实现隐私保护与数据效用之间的动态均衡。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不同噪声尺度、数据规模和攻击强度下均能有效提高隐私保护程度,同时保持较高的数据可用性,能够在不同条件下提供一致且有效的隐私保障,优于对比的其他隐私保护模型。文中的研究为数据扰动技术中的隐私保护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广泛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度量 隐私保护 扰动技术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