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CaCu_3Ti_4O_(12)powders and ceramics by sol-gel method using decanedioic acid and its dielectric properties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茂华 周芙 +1 位作者 王秋丽 姚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385-3389,共5页
The CaCu3Ti4O12 xerogels, powders and ceramics were prepared through the sol-gel method using two kinds of organic acid (decanoic acid and decanedioic acid). The xerogels, powders and ceramics were characterized by ... The CaCu3Ti4O12 xerogels, powders and ceramics were prepared through the sol-gel method using two kinds of organic acid (decanoic acid and decanedioic acid). The xerogels, powders and ceramic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methods of TG-DTG, FT-IR, XRD, SEM and TEM.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ceramics were also meas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owders calcined at 850 ℃ for 2 h are both nanometer scale particles. After sintering, the ceramics mainly consist of the CaCu3Ti4O12 phase. Compared with the powders prepared using monoacid,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powders prepared using diacid obviously increases, and the grain size, the relative density and the whole permittivity of the ceramics increase as well. Specially, the ceramic prepared using decanedioic acid has higher relative density (97.3%), dielectric constant (316 808) and lower dielectric loss (0.242 5) at 30 ℃ (10 kIa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U3TI4O12 sol-gel method decanedioic acid PERMIT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_2Mn_(0.5)Fe_(0.5)SiO_4 cathode material with sol-gel method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2
作者 胡传跃 郭军 +1 位作者 文瑾 彭秧锡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285-1289,共5页
Li2Fe0.5Mn0.5SiO4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by a citric acid-assisted sol-gel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the stoichiometric ratio value of n(citric acid) to n(Fe2+-Mn2+)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2Fe0.5Mn0.5... Li2Fe0.5Mn0.5SiO4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by a citric acid-assisted sol-gel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the stoichiometric ratio value of n(citric acid) to n(Fe2+-Mn2+)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2Fe0.5Mn0.5SiO4 was studied. The final sample was identified as Li2Fe0.5Mn0.5SiO4 with a Pmn21 monoclinic structure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phases components and crystal phase structure of the Li2Fe0.5Mn0.4SiO4 material were improved as the increase of the stoichiometric ratio value of n(citric acid) to n(Fe2+-Mn2+).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verified that the Li2Fe0.5Mn0.5SiO4 particles are agglomerates of Li2Fe0.5Mn0.5SiO4 primary particles with a geometric mean diameter of 220 nm. The Li2Fe0.5Mn0.5SiO4 sample was used as an electrod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Li2Fe0.5Mn0.5SiO4 electrode delivered a first discharge capacity of 230.1 mAh/g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g in first cycle and about 162 mAh/g after 20 cycles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20 m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y Li2Fe0.5Mn0.5SiO4 citric acid assisted sol-gel method cath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辅助固相法制备Na_(2)FeP_(2)O_(7)正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
3
作者 封娜 冯福山 +3 位作者 庞峰 王亚宁 刘丽霞 安胜利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0-1216,共7页
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技术等手段,研究了柠檬酸添加量对Na_(2)FeP_(2)O_(7)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柠檬酸添加量下,都... 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技术等手段,研究了柠檬酸添加量对Na_(2)FeP_(2)O_(7)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柠檬酸添加量下,都可以合成出结晶程度高、无杂相的Na_(2)FeP_(2)O_(7)正极材料。随着柠檬酸添加量增加,Na_(2)FeP_(2)O_(7)材料粒径减小,能够明显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当柠檬酸添加量在10%(质量分数)时,Na_(2)FeP_(2)O_(7)材料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83.51 mAh/g,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到97.47%。而未经碳包覆改性情况下,该材料的初始比容量仅为62.65 mAh/g,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仅为6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柠檬酸 Na_(2)FeP_(2)O_(7) 固相法 碳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热法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兆鑫 李桃欢 +4 位作者 杨森 张世敏 李肖杏 裴亚欣 张继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1-609,共9页
【目的】构建黑水虻油脂的快速、高效的新型提取工艺,解决传统提取工艺中因乳化作用和细胞破碎不足导致油脂提取率较低的问题,为黑水虻油脂的提取及黑水虻油脂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使用酸热法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通过控... 【目的】构建黑水虻油脂的快速、高效的新型提取工艺,解决传统提取工艺中因乳化作用和细胞破碎不足导致油脂提取率较低的问题,为黑水虻油脂的提取及黑水虻油脂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使用酸热法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通过控制变量法选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的预处理方法和提取溶剂,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黑水虻鲜幼虫油脂的理化指标,并通过高效气相色谱仪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酸热法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添加质量分数5.0%的柠檬酸溶液匀浆破碎(m(鲜幼虫/g)∶V(溶液/mL)=1∶1),最佳提取溶剂为石油醚,提取工艺条件为柠檬酸溶液质量分数5.0%、料液比m(鲜幼虫/g)∶V(石油醚/mL)=1∶5、提取时间60 min和提取温度50℃。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达到94.67%,且耗时4 h便可得到黑水虻鲜幼虫油脂。黑水虻鲜幼虫油脂的酸值为9.30 mg·g-1,过氧化值为1.74 mmol·kg^(-1),皂化值为227.23 mg·g-1。鲜幼虫油脂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与月桂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2.72%和30.75%。【结论】酸热法能快速、高效地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既节省了干燥成本,又保证了油脂的品质和脂肪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酸热法 柠檬酸 石油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制对乌梅质量的影响及乌梅肉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琳琳 辛洁萍 +7 位作者 张姝妍 王鑫 谭景匀 王璇 程水清 文佳 徐新房 李向日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3,共7页
目的:研究净制对乌梅质量的影响,完善乌梅肉质量标准。方法:首先采用蒸与润2种方法分别净制3批乌梅肉样品,比较其产率、浸出物以及枸橼酸含量差异,确定净制方法;根据确定的净制方法,对12批乌梅药材进行净制,比较乌梅肉和核中浸出物及枸... 目的:研究净制对乌梅质量的影响,完善乌梅肉质量标准。方法:首先采用蒸与润2种方法分别净制3批乌梅肉样品,比较其产率、浸出物以及枸橼酸含量差异,确定净制方法;根据确定的净制方法,对12批乌梅药材进行净制,比较乌梅肉和核中浸出物及枸橼酸含量差异,探讨净制对乌梅质量的影响。对21批乌梅肉饮片的外观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水分、水溶性浸出物和枸橼酸含量分别按照药典要求进行测定,拟定乌梅肉质量标准限度。结果:蒸法与润法净制乌梅质量(产率、水分、枸橼酸及浸出物)无显著性差异,但蒸法所用时间为30 min,远短于润法润制过夜。乌梅肉的浸出物及枸橼酸的含量72.5%、33.1%远高于乌梅核17.9%、8.0%,二者存在极显著差异。乌梅肉的平均水分为(11.0±1.4)%;浸出物为(72.0±3.4)%;枸橼酸含量为(33.8±4.5)%。结论:乌梅净制可以去除非药用部位,提高枸橼酸及浸出物含量,具有科学道理,蒸法和润法2种净制方法均可行,蒸法更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乌梅肉 净制 浸出物 枸橼酸 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草莓种质资源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与含量特征分析
6
作者 许林林 张咏琦 +5 位作者 庞夫花 刘婉 袁华招 王庆莲 乔玉山 赵密珍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6-2236,共11页
为了探究草莓果实中有机酸的积累特征及其多样性,为草莓种质资源的科学评价与精准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优化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莓果实中有机酸的方法,并对来源于8个种的70份草莓种质资源的成熟果实进行有机酸测定。结... 为了探究草莓果实中有机酸的积累特征及其多样性,为草莓种质资源的科学评价与精准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优化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莓果实中有机酸的方法,并对来源于8个种的70份草莓种质资源的成熟果实进行有机酸测定。结果表明:8个种的草莓果实中总酸含量差异明显,总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东北草莓、绿色草莓、森林草莓、峨眉草莓、栽培草莓、五叶草莓、黄毛草莓、西藏草莓。草莓果实中主要有机酸为柠檬酸和苹果酸。不同种质草莓成熟果实中柠檬酸含量为3.0396~23.7873 mg/g,苹果酸含量为1.3359~14.8303 mg/g。柠檬酸含量最高的是东北草莓DB3,最低的是栽培草莓桃熏;苹果酸含量最高的是栽培草莓石头河子,最低的是东北草莓DB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且总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均呈偏态分布。聚类分析结果不仅揭示了不同种草莓间有机酸积累的相关性,还反映了不同地域草莓育种者在有机酸性状筛选方面的偏好性。优化后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快速分离、鉴定草莓果实中的有机酸组分。同时,筛选出的有机酸含量特异的种质资源可作为草莓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机酸 柠檬酸 苹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性CIT-NaYF_(4)∶Yb^(3+),Ho^(3+)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7
作者 白安琪 彭孔浩 +3 位作者 宿欣瑶 其布尔 李淑荣 孟佩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124,131,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油溶性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NaYF_(4)∶Yb^(3+),Ho^(3+),并利用TEM、XRD、IR、荧光光谱法等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掺杂比等反应条件对纳米粒子形貌、结构、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00℃、反应...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油溶性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NaYF_(4)∶Yb^(3+),Ho^(3+),并利用TEM、XRD、IR、荧光光谱法等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掺杂比等反应条件对纳米粒子形貌、结构、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00℃、反应时间为50 min、稀土离子掺杂比为NaYF_(4)∶20%Yb^(3+),2%Ho^(3+)条件下,制备出的油溶性NaYF_(4)∶Yb^(3+),Ho^(3+)纳米粒子呈标准六方晶型,尺寸均一、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31.55 nm。通过表面配体交换法成功将柠檬酸修饰在其表面,转为亲水性CIT-NaYF_(4)∶Yb^(3+),Ho^(3+)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F_(4)∶Yb^(3+) Ho^(3+) CIT-NaYF_(4)∶Yb^(3+) Ho^(3+) 配体交换法 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YFeO_3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对气相苯的降解(英文)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唯诚 李硕 +4 位作者 温怡芸 龚茂初 张磊 姚艳玲 陈耀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61-1766,共6页
利用共沉淀法和柠檬酸法制备YFeO3,并以其为载体,将TiO2溶胶负载在其表面,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TiO2/YFeO3.在紫外灯的照射下,考察对气相苯的降解效果并利用N2吸附、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利用共沉淀法和柠檬酸法制备YFeO3,并以其为载体,将TiO2溶胶负载在其表面,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TiO2/YFeO3.在紫外灯的照射下,考察对气相苯的降解效果并利用N2吸附、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UV-Vis漫反射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共沉淀法制备的YFeO3为载体的复合催化剂,180min内苯的降解率达到44.7%,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活性.两种方法制备的YFeO3均为斜方晶相,TiO2分散在载体的表面,并与YFeO3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两种复合催化剂均具有较窄的带隙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TIO2 YFeO3 共沉淀法 柠檬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层状材料A_2La_2Ti_3O_(10)(A=Na,K)的低温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莉莉 刘冠鹏 +3 位作者 张维光 陆路德 杨绪杰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93-1097,共5页
s: Ultrafine A2La2Ti3O10 (A=K, Na) powders with laminar structure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citric acid sol-gel method using ANO3(A=K, Na)?La(NO3)3?Ti(OBu)4 and citric acid as starting precursors. The crystalli... s: Ultrafine A2La2Ti3O10 (A=K, Na) powders with laminar structure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citric acid sol-gel method using ANO3(A=K, Na)?La(NO3)3?Ti(OBu)4 and citric acid as starting precursors. The crystalline phase of A2La2Ti3O10 can be obtain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itrate complex precursors at a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of 800 ℃ (600 ℃ for A=Na), about 300 ℃(500 ℃ for A=Na) low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solid state reaction process. The properties of the citrate precursors and the calcined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rmal-gravimetric-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G-DTA),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P) and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techniqu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ize of A2La2Ti3O10 powders obtained by citric acid sol-gel route was reduced to 200 nm×250 nm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up to 19 m2·g-1.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duct was with more regu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synthesis process and the formation of A2La2Ti3O10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obtained A2La2Ti3O10 was found to be transformed from A2La2Ti3O9.5 during the form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材料 低温合成 sol-gel La(NO3)3 Infrared analysis complex surface process 超细 表征 acid plasma with the and phase solid The was SHOW area time MORE for can to 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LiCoO_2电极材料及其表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兴杰 杨文胜 +2 位作者 卫敏 David G.Evans 段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3-608,共6页
LiCoO2 precursors of the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were prepared from lithium hydroxide, basic cobalt carbonate and citric acid by a sol gel method. The LiCoO2 samples were obtained by sintering the g... LiCoO2 precursors of the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were prepared from lithium hydroxide, basic cobalt carbonate and citric acid by a sol gel method. The LiCoO2 samples were obtained by sintering the gel precursor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for different times.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behavior of the gel precursors was examined by means of thermo 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using a PCT IA thermal analyzer system. Their structures and morpholog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wder XRD and SEM techniques. It was found that using citric acid realiz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LiCoO2 crystal can be clearly differentiated to the nucleation and growth processes of the crystals; furthermore, the crystal size can be controlled. Electrochemical tests using the LAND BT1 10 test system showed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material is affected by its integrity and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柠檬酸 溶胶凝胶法 合成 结构表征 电化学性能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锡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峭峰 孙明 +2 位作者 余林 余倩 余坚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15,共3页
分别采用微乳液法(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正己醇/环己烷/水组成的微乳液体系)和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镁与铈、锌、锆复合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锡颗粒,通过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紫外-可... 分别采用微乳液法(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正己醇/环己烷/水组成的微乳液体系)和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镁与铈、锌、锆复合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锡颗粒,通过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产物均为金红石结构,微乳液法制备的颗粒较后者具有较小的晶粒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紫外吸收边;复合掺杂后,样品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发生红移;其中,镁-铈复合掺杂的样品具有最小的晶粒粒径和最大的比表面积,分别为4.53 nm和78.50 m2/g;复合掺杂能够抑制二氧化锡颗粒生长,增大其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二氧化锡 纳米颗粒 微乳液法 柠檬酸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Bi_2WO_6微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12
作者 许雪棠 葛远幸 +4 位作者 李斌 龚福忠 黄碧芬 梁桃源 苏海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4-490,共7页
为了开发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通过煅烧得到了Bi2WO6微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UV-vis DR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样... 为了开发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通过煅烧得到了Bi2WO6微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UV-vis DR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样品晶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450℃、煅烧时间3 h、柠檬酸与Bi3+的物质的量比为3∶1、前驱液的pH=1、分散剂为PEG-4000的条件下制备的Bi2WO6样品为斜方晶系Bi2WO6结构,由粒径为50 nm左右的小薄片堆积而成。所得的Bi2WO6样品具有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在可见光照射(200 W点钨灯)及H2O2助剂的存在下,对10 mg/L罗丹明B溶液的光降解率可达82.0%。研究结果可为高效Bi2WO6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柠檬酸 Bi2WO6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法提取紫甘薯花青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国才 陈香颖 +6 位作者 王季春 杜川 张凯 蔡叶茂 高旭 唐道彬 赵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更好的紫甘薯花青素提取方法,为提高青花素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法提取4个不同品种(系)紫甘薯(万紫56、宁紫甘薯1号、1024-20、0929-115)的花青素,并通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 【目的】探索一种更好的紫甘薯花青素提取方法,为提高青花素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法提取4个不同品种(系)紫甘薯(万紫56、宁紫甘薯1号、1024-20、0929-115)的花青素,并通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从材料状态(鲜样/干样)、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等3个影响因素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各因素对紫甘薯花青素提取量的响应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材料状态>提取次数;综合考虑提取效率及生产成本,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法提取紫甘薯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鲜样为提取材料,提取温度控制在60℃,提取1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花青素提取量为25.72mg/100g。【结论】以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法提取紫甘薯花青素具有经济、高效、方便、快捷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 花青素 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微波加热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锡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明 余林 +2 位作者 郝志峰 孙建 黄伟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3-426,435,共5页
以SnCl4·5H2O为原料,用柠檬酸微波加热法制备了金红石结构的纳米SnO2粒子。用DSC、TGA、XRD、TEM和IR等技术对SnO2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金属与柠檬酸摩尔比对粒径影响较大,而焙烧时间、微波加热时间对粒径影响较小... 以SnCl4·5H2O为原料,用柠檬酸微波加热法制备了金红石结构的纳米SnO2粒子。用DSC、TGA、XRD、TEM和IR等技术对SnO2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金属与柠檬酸摩尔比对粒径影响较大,而焙烧时间、微波加热时间对粒径影响较小,对结晶度影响较大;在600℃,Sn4+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1∶2时,制备的SnO2粒子平均晶粒尺寸为17.4nm,平均颗粒尺寸为22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微波加热法 SNO2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络合剂对Ce-Sn-O复合氧化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晓菲 胡瑞生 +2 位作者 高官俊 孟和 苏海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9-663,共5页
分别以柠檬酸、葡萄糖为络合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O_2和掺杂少量Sn的Ce-Sn-O复合氧化物,利用XRD、TPR、FT-IR、比表面法、TEM等方法表征了四种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以甲烷催化燃烧反应为探针对其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以葡... 分别以柠檬酸、葡萄糖为络合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O_2和掺杂少量Sn的Ce-Sn-O复合氧化物,利用XRD、TPR、FT-IR、比表面法、TEM等方法表征了四种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以甲烷催化燃烧反应为探针对其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络合剂合成的掺杂锡后的样品其甲烷完全转化温度较低,比表面积较大,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平均晶粒大小为14nm左右,且分散性良好,而相比之下柠檬酸为络合剂合成的样品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柠檬酸 溶胶-凝胶法 甲烷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污染建筑废物不同清洗剂的作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兴润 张艳霞 +1 位作者 王琪 舒俭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55-3261,共7页
以海北化工厂的铬污染建筑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BCR顺序提取法研究了不同洗涤药剂对水洗一次后的建筑废物样品总Cr和Cr6+的清洗效果,分析了6种洗涤药剂对各形态铬的去除效果,并最终筛选出最佳的清洗剂。结果表明:柠檬酸和高浓度盐... 以海北化工厂的铬污染建筑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BCR顺序提取法研究了不同洗涤药剂对水洗一次后的建筑废物样品总Cr和Cr6+的清洗效果,分析了6种洗涤药剂对各形态铬的去除效果,并最终筛选出最佳的清洗剂。结果表明:柠檬酸和高浓度盐酸对总Cr和Cr6+去除率最高,总铬达到90%以上,Cr6+达到99%以上;高浓度柠檬酸、高浓度盐酸和高浓度醋酸降低了建筑废物的pH值,在酸性条件下Cr6+被有机酸自发地还原成Cr3+,导致Cr6+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6种洗涤剂均对酸可提取态铬有很好的去除;由于络合作用,柠檬酸对可氧化态存在的Cr3+的去除效果很好。综上,柠檬酸是较合适的建筑废物二次洗涤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建筑废物 洗涤剂 柠檬酸 连续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凝胶法低温合成纳米Sr_xBa_(1-x)Nb_2O_6粉体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九蓬 李垚 +2 位作者 强亮生 王彪 张贺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80,共6页
以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为配位剂与金属离子配位,以水作为溶剂,采用有机凝胶法合成了纳米SrxBa1-xNb2O6(x=0.5)陶瓷粉体.以TG/DTA对金属羧酸盐凝胶的热分解历程进行了分析,以XRD分析了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得产物的相组成.结果表明,在800℃... 以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为配位剂与金属离子配位,以水作为溶剂,采用有机凝胶法合成了纳米SrxBa1-xNb2O6(x=0.5)陶瓷粉体.以TG/DTA对金属羧酸盐凝胶的热分解历程进行了分析,以XRD分析了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得产物的相组成.结果表明,在800℃下煅烧2h可获得单一四方钨青铜相SBN粉体.研究了溶液pH值和柠檬酸用量对Sr-Ba-Nb前驱体凝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计算Sr-EDTA和Ba-EDTA配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Kcf及实验确定获得稳定Sr-Ba-Nb前驱体凝胶的最佳pH=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锶钡陶瓷粉体 有机凝胶法 柠檬酸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层花状氧化镁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文婷 陈亚芬 +1 位作者 李扬 程芳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93-1798,共6页
本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结构导向剂,利用尿素在高温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氯化镁反应,通过层-层自组装制备出具有片层花状结构的氧化镁,并以其对含Pb(Ⅱ)溶液的吸附为探针反应,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本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结构导向剂,利用尿素在高温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氯化镁反应,通过层-层自组装制备出具有片层花状结构的氧化镁,并以其对含Pb(Ⅱ)溶液的吸附为探针反应,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氧化镁的前驱体为碱式碳酸镁;经过600℃焙烧后,得到的片层花状氧化镁比表面积大于60 m2.g-1,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含Pb(II)溶液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最大吸附量达到320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层花状氧化镁 碱式碳酸镁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柠檬酸法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链制氢中Fe_2O_3/LaFeO_3载氧体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梁皓 宋喜军 +2 位作者 尹泽群 张喜文 方向晨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12-1519,共8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Fe2O3/LaFeO3复合氧化物,将该氧化物作为化学链制氢过程的载氧体,在反应温度为900℃、常压下,对Fe2O3/CH4(剂烷比)、进水量、金属负载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剂烷比为2∶1、进水量为0.1 mL、质量分数15%Fe时载氧...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Fe2O3/LaFeO3复合氧化物,将该氧化物作为化学链制氢过程的载氧体,在反应温度为900℃、常压下,对Fe2O3/CH4(剂烷比)、进水量、金属负载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剂烷比为2∶1、进水量为0.1 mL、质量分数15%Fe时载氧体性能最好,甲烷转化率达到60%,单次循环氢气产量为45 mL。将该评价结果与XRD和H2-TPR表征结果进行关联发现,反应过程的活性位不是金属氧化物,而是吸附氧,而且吸附氧越容易还原,甲烷转化率和氢气产量越高。通过连续60次还原-氧化循环发现,该载氧体上甲烷转化率和氢气产量比较稳定,循环后仍然保持钙钛矿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制氢 载氧体 柠檬酸络合法 钙钛矿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络合法制备La_2CuO_4纳米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意峰 黄剑锋 +1 位作者 曹丽云 吴建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57-2161,共5页
以硝酸镧和硝酸铜为起始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2CuO4纳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柠檬酸的加入量对La2CuO4纳米粉体相组成、显微结构的影响,并采用Kissinger方法研究了La2... 以硝酸镧和硝酸铜为起始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2CuO4纳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柠檬酸的加入量对La2CuO4纳米粉体相组成、显微结构的影响,并采用Kissinger方法研究了La2CuO4纳米晶的合成活化能。结果表明:600℃煅烧保温2 h后,可获得单一物相的La2CuO4,晶粒为类钙钛矿型结构,晶粒尺寸为60~80 nm,分布集中;在制备过程中提高柠檬酸的加入量能够降低La2CuO4晶体的合成活化能,当柠檬酸与溶液中阳离子(La3+和Cu2+)的物质的量的比由1∶1增加至1.5∶1时,La2CuO4纳米晶的合成活化能由147.0 kJ.mol-1降低到133.4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酸镧 柠檬酸 合成活化能 纳米晶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